首页 > 范文大全 > 思想汇报 > 民族团结指导思想

民族团结指导思想

时间:2014-06-03   来源:思想汇报   点击:

【www.gbppp.com--思想汇报】

民族团结指导思想(一):民族团结实施方案

广西大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从理论和事件、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对广大学生深入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引导全体学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二、活动目标

使我校各族学生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广大学生传承民族文明的责任意识,促进56 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具备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

的基本素质;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

三、实施方法与途径

按照上级有关精神进行部署,我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应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的实施方针,主要从营造氛围、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三个层面整体推进。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

1.深入开展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宣传教育。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亲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推动了民族多元化统一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高度一致。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我们伟大祖国是由56 个民族共同建设的,每一个民族的命运都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一个公民都坚决履

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定自觉地反对民族分裂,坚定自觉地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2.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重要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丰富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党的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不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党的民族政策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心血,是不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中国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团结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则,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必须毫不动摇的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深刻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和

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完全正确、完全成功的,必须毫不动摇的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深入开展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要加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史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才能形成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牢固向心力;各民族只有相互交流、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各民族只有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才能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整体优势和创造活力,从而自觉维护各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良好局面。

5.深入开展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宣传教育。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年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取得了历史性飞跃,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当前民族地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倍加珍惜团结稳定的发

展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看到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增强发展信心,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抓住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6.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稳定是幸福之源,动乱是祸害之根,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社会不稳定,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更谈不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社会主义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通过展示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罪恶本质是分裂祖国,其险恶用心是破坏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刻认识到依法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做知法守法的公民,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广大专业课教师要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2.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要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加大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指导思想(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11-09-23 13:47:19|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民族团结指导思想】

目录

一、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

二、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三、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五、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

目录

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和基本原则

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

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实施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扎实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和规定,为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一、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

和基本原则

1.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育人为本,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2.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3.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要立足引导,重在教育。遵循各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坚持专项教育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相结合;过程、方法与目标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注重实效。

二、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民族团结指导思想】

4.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是,使各族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社会交往中,具备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

5.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视中华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师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教育;了解和把握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四个维护”(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原则;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6.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认识中华和各民族的特征,普及民族知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知道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基本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各种民族现象,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探讨,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7.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必须贯彻育人为本的原则,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各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小学中年级阶段(三、四年级)

民族知识启蒙教育:内容标准

①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②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

③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

④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 ⑤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小学高年级阶段(五、六年级)【民族团结指导思想】

民族常识教育:内容标准

①了解56个民族的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

②了解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③了解各民族语言文字特点;

④知道各民族著名人物;

⑤了解各民族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

⑥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⑦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⑧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初中阶段(七、八年级)

民族政策常识教育:内容标准

①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科教文卫事业、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各民族有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②知道党和国家制定上述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③正确认识与对待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循并运用民族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高中阶段(普通高级中学十、十一年级)【民族团结指导思想】

民族理论常识教育:内容标准

①学习和掌握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

②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现状和特点,了解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③初步了解世界各国多民族国家进退兴衰的历史和现状,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

民族理论常识实教育:内容标准

①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②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现状和特点,了解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及其原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③初步了解世界各国多民族国家进退兴衰的历史和现状,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以上标准在整体篇幅中可适当压缩)

④对在职业生涯中注意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意义有较全面的认识;

⑤在职业生涯和交往中具备较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

四、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8.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学校是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项活动规范有序安排,保证活动质量。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小学至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要因地制宜组织好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要符合各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自豪感。

9.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灵活选择、使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注意发挥各种民族团结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综合作用,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竞赛活动;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校、班集体和个人;相关学科渗透,与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师生参观互访,相互学习,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之间结对帮学等活动。

10.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各类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从学生所在地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要通过地域性民族特点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关心本地区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通过对各地区民族特点和发展现状的了解,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各民族人民的力量,不断增强不同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1.融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有效配置文本资源(如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和音像资源(如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和各类教育软件)。聘请各民族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为顾问或校外辅导员,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开展。

五、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

12.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是关键。要致力培养一支爱党爱国,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民族知识和民族理论素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献身民族团结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13.应对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组织专门培训。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政教主任、团队工作者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都可以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工作。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教师培训用书,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民族团结教育的骨干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培训,并把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

14.各级教育行政、民族工作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教育教学实际,制订本地区民族团结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计划。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在主管校长领导下,以政教主任、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师队伍。

15.各级教育行政、民族工作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骨干队伍建设的长远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如开展岗前培训、教学研究、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教学竞赛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考察学习、参加学术会议、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各学科教师要提出民族团结教育的具体要求,使每个教师将民族团结教育自觉地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六、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实施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29900/

推荐访问:民族团结思想汇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