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经典语录 > 佛教经典词语

佛教经典词语

时间:2018-08-30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佛教经典词语 第一篇_佛教经典语句

篇一:佛教经典语录大全

佛经

经典语录大全(一)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

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

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

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

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

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

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

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

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

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

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

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

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

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

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

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

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

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

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

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

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

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 一切无心无住

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 道贵无心,禅

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

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 不忆一切法,

乃名禅定。

25. 一切众生皆自

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 能善分别诸法

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 佛身者即法身

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 见无所见即名

正见。

29. 众生身中有金

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 终日不见己过,

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 无妄想时,一

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 住相布施生天

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 若悟真心本空,

万法自然消殒。

34. 自美三寸舌头,

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5. 色欲二字生死

之根。

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

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 世人言忍,忍字

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 念动急觉,觉

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 尽其心知其性,

知其性则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

要行佛之行。

44. 从外入者不是

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生分别。

46. 一念才生,万

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 真心虚灵,照

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 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 佛云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

51. 本性体若太虚,

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2. 三教圣贤,本

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 人心惟危,道

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 乐天知命,无

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 知昼则知夜,

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 若不究心,坐

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 念佛人心清净,

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 明明白白无生

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 一水一山何处

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 终日拈花择火,

不知身是道场。

61. 夜夜抱佛眠,

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

必远企十万亿土。

62. 坐石看云闲意

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

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

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

绝思绝虑。

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 离俗家与出家

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

不如不相应好。

68. 不悟本性,即

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 若顿悟此心,

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1. 未生前本来面

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 只愁不作佛,

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 悟门了当,澈

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 不睹恶生嫌,

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 迷时师度,悟

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

证果渐中顿。

76. 菩提无是处,

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种种法生,

心灭种种法灭。

【佛教经典词语,】

78. 处凡愚而不减,

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

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灭者,

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 于一切处不住

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卧,纯

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虚空,动

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3. 惑见纷驰,穷

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

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84. 学道须是铁汉,

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众生药,

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差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

相应。

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87.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8.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9.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0.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92.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94.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96.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98.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槃。

99.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100.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01.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02.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03.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04.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05. 真心是菩萨净土。

106.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

佛教经典词语 第二篇_大慈大悲100句经典佛教语录

大慈大悲100句经典佛教语录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一切皆为虚幻。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语录

3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3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40、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4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佛教经典词语,】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4、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6、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5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5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5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59、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6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62、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65、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66、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6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6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7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71、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7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76、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9、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80、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81、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8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83、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84、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85、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8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87、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88、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89、真心是菩萨净土。

9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91、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9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9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9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96、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97、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98、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佛语经典语录

9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100、真心应物,不生分别。——佛教经典语句

佛教经典词语 第三篇_佛家经典用语

【佛教经典词语,】

经典佛家用语

一切皆是虚幻

佛曰;不可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在荆棘之中,心不动,人妄不动,不动则不伤;若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味到世间的诸多痛苦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前生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

当你劝告别人时 ,如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 那么再好的言语也是没用的

不要在你的智慧里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根本不必回头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条疯狗咬你一口,你也要反过来咬他一口么?

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

永远不要浪费你自己的时间在你不喜欢的人上面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是愚者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

得不到的才是美好的

活着有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时,我发现有人没有脚

多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分心力去反省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但不会是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佛陀从来不勉强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说话不要具有攻击性,不要具有杀伤力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真的爱一个人,就要忍受他的缺点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度

若能随他去,便是自在人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不要抱怨

大多数人都只做了一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他却能骗你一世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用菩提心契佛心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

与其说别人让你痛苦,倒不如说是你修养不够【佛教经典词语,】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天的后悔、

你可以拥有爱,但是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后悔的地方

死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美好的愿望,必死更难受的是 你必须这么痛苦的活着

佛教经典词语 第四篇_100句佛语经典语录

100句佛语经典语录

100句佛语经典语录

1、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2、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一切皆为虚幻。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1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2、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33、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佛教经典词语,】

3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佛教经典词语 第五篇_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了哪些词语

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了哪些词语?

佛教的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扩大了汉语基本词和根词,影响了汉语的哲学词汇、文学词汇、民俗和日常用语,增加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和生动性,使汉语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韵味。

汉魏至隋唐期间,随着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留下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使汉语中的成语、词汇更加的丰富、五彩斑斓,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 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些词语,恐怕连话也说不成了。虽然我们可能不懂佛法,但确实已经潜移默化,受到了佛法的熏陶。下面这些词语也是!

1. 十八层地狱,十八罗汉,十恶不赦,七手八脚,八字没见一撇

2. 顽石点头,恶口伤人,称心如意,借花献佛,爱河,烦恼,浩劫,流通,家贼难防

3. 野狐禅,羚羊挂角,欲火,宿命,弹指,随缘,森罗万象,雁塔题名,悲观等

4. 药医不死病,面壁,相应,皆大欢喜,挂羊头,卖狗肉,顺水推舟,看风使帆【佛教经典词语,】

5. 味同嚼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宗旨,单刀直入,单位,净土,空中楼阁

6.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一心不乱, 一报还一报,一丝不挂

7. 正宗,功德无量,本来面目,电光石火,叶落归根,四大皆空,头头是道,对牛弹琴等

8. 开眼界,天花乱坠,无风起浪,无边,无事不登三宝殿等

9. 三头六臂,大千世界,口头禅,门外汉,习气

10. 劫后余生,抛砖引玉,报应,伸手不见五指,作茧自缚,作贼心虚等

11. 执着,有口皆碑,在劫难逃等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文章还是语中,佛教成语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只是很少有人会觉察到而已。

当我们上门求人办事的时候,会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是典型的佛教成语。三宝殿是指代表佛法僧的殿堂,原意是:只有遇到事情时,才会想起到寺院寻求帮助。后来比喻登门求人办事。

我们替人求情时,会说:不看僧面看佛面。这又是典型的佛教成语。

僧、佛都是世人敬仰的对象,二者的阶次有高下,“佛”是佛教的信仰目标,而“僧”是佛教的信仰徒众,所以汉地有“不看僧面看佛面”的说法,用来比喻请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生老病死”最早由佛教提出的,佛教认为这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四种痛苦,也称四相。

《法华经》言:生老病死,四苦也。

《百喻经》言: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生不死之处。

现今,生老病死指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大事。

“痴心妄想”来源于佛教,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之一,三毒指贪、嗔、痴。痴又作无明讲,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佛教认为,正因为有痴心、妄心、贪心,所以众生才会有痛苦产生。现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

“醍醐灌顶”出自佛教。“醍醐”是从牛乳中提炼的精华,比喻佛法的最高境界;“灌顶”是佛教密宗的一种形式,《大日经疏》言:以甘露法水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现比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愉悦。

“不离不即”出自《圆觉经》,“不离不即,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是佛。”真相与妄相有区别,即不即;但妄相乃真相显现,即不离。后指若合若离,即不接近也不疏远,也做若即若离。

“当头棒喝”源于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临济的喝,德山的棒,棒喝是禅宗师家接待初学者的手段之一,对于其所问的问题,师家往往不用语言来答复,或者使用棒锋击打其头部,或者冲其大喝,看其反应能力,断定学生悟解能力。现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形容没有一丝牵挂,心地清净无染着。现形容人赤身裸体。

“一尘不染”佛家指佛教徒修行,掘除欲念,保持心地纯净。现形容环境的清洁,或比喻人品的纯洁。

“天花乱坠”源于佛教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纷纷撒下。现用来比喻不切实际或过分的夸张。

“单刀直入”佛教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现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梦幻泡影”源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梦境、幻觉,和水泡和影子一样空无,转瞬即逝。现用来比喻不实在、不存在的东西和不能实现的妄想。

“降龙卧虎”源于佛教故事。一些高僧有神通,能用法力制服老虎。现形容力量强大,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万劫不复”佛经中常常用“劫”来计算世间。每个大劫,包含成、住、坏、空四中劫。每个中劫,包含二十个小劫。小劫是指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现指永远不可能恢复。 “世界”源于《楞严经》卷四。经言:“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世”是指时间,界是指空间,“世界”即宇宙。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称为一个世界。积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为“大千世界”。“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现今,“世界”成了一个偏义复词,仅含空间的意思。

“一厢情愿”亦作一相情愿,源自佛教《百喻经》。说的是一个愚人爱上了公主,害了单相思的故事。后被广泛运用,多泛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

“十八层地狱”是地狱名称。“地狱”这一概念是汉末传入中国的。那时,译出专讲“地狱”的经典多达十几种。在梵语中,“地狱”有“苦具”、“不自在”等意义。“地狱”在“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而“十八层地狱”又是民间熟悉的“重狱”。现比喻悲惨的报应。

“三头六臂”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l/475941/

推荐访问:四个字的佛教经典词语 佛教词语大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