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祝福语大全 > 中秋佳话

中秋佳话

时间:2018-01-13   来源:祝福语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祝福语大全】

中秋佳话 第一篇_最动听的2016年中秋节祝福语

2016年中秋节祝福语大全

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方便,逢年过节向亲朋好友送上一句祝福语可以表达对彼此的关心,促进彼此的感情。中秋节就快要到了,不要忘记给身边的人送上一句美好的祝福。下面向你推荐2016年最感人的中秋节祝福语。

中秋节给父母的祝福语:

青丝变白发,历历岁月痕,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辈子,为了我操碎了心。远在他乡的孩子深深地祝福你们健康长寿,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万事顺心,中秋节儿敬上。 一个祝福,藏纳多少感恩和心愿;一声问候,代表多少惦念和关心;中秋之际,我的思念更深。愿爸爸妈妈开心平安健康!

采几缕中秋的阳光,揉一片真诚的感恩,加进心中的关爱,带上无限的孝道,融合成一盒深情的月饼,化成一条真诚的祝福短信,祝父母中秋健康快乐!

中秋节给爱人的祝福语:

亲爱的,中秋节到了,我为你定做了一个月饼。主料:我爱你!配料:思念。辅料:煎熬加寂寞少许!生产日期:从见到你那天起!保存日期:无限期!标准号:!

亲爱的,为我戴上这枚刻有我名字的乐维斯钻戒吧,以我之名,冠你指间,一生相伴,一世相随。从此的每一个中秋节都希望有你陪伴我一起度过!

牵着你的小手,在有限的青春里,能够爱你,我已经是不朽了。每当在节日的梦里,都会闪现你,知道那是在想你,亲爱的,中秋快乐!

中秋节给朋友的祝福语:

朋友,不管你现在身处何方,今晚一定要看看那被你遗忘已久的月亮,许个愿吧很可能就会实现哦!中秋快乐!

中秋月饼圆又圆,吃在嘴里香又甜。朋友情谊浓又浓,牵挂时刻在心间。月饼回味有时尽,朋友珍藏无限长。祝福朋友,中秋快乐!

中秋临近了,我准备了一件特别的礼物,在中秋那天送给特别的你。礼物是什么呢?抬头看天空,就会看到那轮写满我的关怀和牵挂的月亮哦!如果你正与家人团聚,那我祝你阖家幸福美满;如果你感到孤单,请记住:至少还有我在念着你。朋友,中秋一定要过的快乐! 不管是什么样的祝福,重要的是充满真情实意,一句简单祝福,是一声温暖问候,逢年过节不要忘记给身边的人送上祝福。篇二:2016中秋过节给领导送什么礼物好 让您送出真诚的祝福

中秋过节给领导送什么礼物好【导读】:中国文化的精神之一便是“和”,即“贵和尚中”,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统一关系,以及崇尚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中庸式的处世方式,而送礼则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它能纠正人们的过激行为,也能软化人们的对立情绪,不失为实现传统理想价值的极好的方法。下面就由易从网为大家讲解一些有关送礼方面的技巧和知识,相信大家看完后就能知道中秋过节给领导送什么礼物好。中秋过节给领导送什么礼物好?礼——我华夏族自古的传统,礼尚往来,送礼也有它自己的文化形态。送给谁,怎么送,送什么,都是有讲究的,否则,盲目的送礼可能会适得其反。当今时代,随着人们物质需求的日渐满足,送礼也都讲究新奇、高雅、大气、内涵,礼物要能抓住受礼者的眼球,以达到想要的“效果”。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礼物能满足这些要求呢?其实很简单,一幅国画,或者书法。

中秋过节给领导送什么礼物好推荐1:国画欣赏 易天也山水画作品聚宝盆《福地安居图》作品来源:易从网

【作品解析】:云霞卷舒,山峦被丹霞罩染,绿树红花,画卷洋溢着盎然生机。画卷中群山蜿蜒起伏,环绕而来,山势浑厚,苍穹有力,郁郁葱葱,氤氲有气,将地理风水“山水环抱,藏风聚气”的元素有机融入,将“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的意境

“既敞开又含蓄,既含蓄又直露”完美绘就。

“山管人丁,水管才禄”,左青龙厚实,中间“主山”为大元宝式的造型,表财富雄厚,鸿运当头;后玄武蜿蜒起伏,氤氲之气升腾,表紫气东来,吐故纳新,祥和兴旺;前朱雀水开阔,舟扬帆,表事业空间广阔,财源滚滚,前程远大。

这幅《福地安居图》作品有着鸿运当头的寓意,既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又巧妙地锲入了“天人合一”地理风水元素,意境悠远,意呈吉祥。。无论是新店开张、开业送礼、乔迁祝福,还是送亲戚,朋友,领导,恩师,此图都是您的首选!

中秋过节给领导送什么礼物好推荐2:写意山水画 蒋伟国画作品精品佳作《富山贵水》 作品来源:易从网

【作品解析】:蒋伟,1958年出生于河南睢县,笔名一禾,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中国著名络画作家。从事舞台美术和美术教育多年,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原书画院专业画家,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毛体书法协会会员,商丘市老干部书画院会员,中国淮海战役研究会会员。

1982年至1984年在河南大学艺术系进修,受教于中国人物画名家丁中一教授。后入天津茂林书画学院学习,1988年毕业,师从著名书法家吴玉如、陈云君先生。 蒋伟先生擅长人物画创作,在山水画、花鸟画等创作方面亦有较高造诣。作品荣获豫皖两省《涡河春色画展》一等奖,代表作《毛泽东》、《孙中山》、《雷锋》、《关公》等作品被多家专业书刊、报纸发表,并被英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各界名流和企业家朋友收藏。送礼送送山水画的优势:涵养+升值=诚意

涵养——送字画不仅表现自己的涵养,还能表示出你认同受礼人的涵养,宾主可尽欢。升值——在当今我国国内环境和供求关系的双重作用下,字画的价值只会升不会降,是为数不多的最佳投资方向,谁会不喜欢能升值的礼物呢?

送礼字画选山水:审美+风水=诚意

审美——国画三科,花鸟、人物、山水,这其中山水画是最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因为山水就是风景,即便不懂艺术,也可欣赏风光。送山水画完全不必担心受礼者欣赏不动。风水——山水之中有风水,风水当中有运道。当今城市,公寓住宅难有外部风水可言,而要把山水布局请到家里,没什么比山水画更为合适了!

中秋过节给领导送什么礼物好:每个人送礼都有一定的目的,朋友送礼是加深友谊,父母给孩子送礼是增进友情,丈夫给妻子送礼是升华爱情。职员给领导送礼是为深化私情。因此,不同的送礼目的的决定购买不同的礼品。

一送领导:字画送领导,好选,也难选。题材无多大拘束,只要内容积极、意境深远即可;但领导的喜好不容易揣摩,所送字画的价值也一定要合适才行。送好了,领导拿着不至于闲置无用,不管是挂在家里还是转增他人都是极其合适的。一幅字画,增进与领导的感情,领导高兴了,你也就成了。

俗话说:智者乐山 仁者乐水。山水画送领导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山代表靠山,水代表财运,不管是做生意或者是事业上都会遇到靠山。比如一些寓意招财的聚宝盆;寓意吉利吉祥的泰山图、旭日东升、鸿运当头。

二送长辈:长辈们,饱经世事,也历尽沧桑,他们更能体会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更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愉悦。给长辈送字画,不仅能体现我们的孝心和关心,又显得格调高,有品位,高端又大气。比如松青图、青山图、或者长城图、更能表达我们对长辈美好的祝福。 人们常说,常看山水人长寿。一副好的作品可以使人心静舒缓,送长辈可以选一副山水画,祝愿长辈长寿安康 福寿绵长。象征健康长寿的山水画比如:张天成山水画作品《松泉清音图》,易天也水墨写意山水画《青山不老绿水长存》,吴大恺山水画作品《雨过松青水长流》;还有一些寓意长辈升官发财的以聚宝盆为主题的山水画;还有一些可以彰显长辈品位的长城

图。

三送朋友:对朋友,我们送礼是不能含糊的。直接给份子,太俗,显得用心不够;送烟 送酒,则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你想想,当你的朋友打开你的礼物,他是不是会感到万分的

惊喜?亲友之情无价,只有同样无价的字画艺术才配的上它。送字画能增进友谊,联络感情,是朋友间礼尚往来的必需品。

像寓意聚财纳祥的流水生财图,招财进宝必备的青山绿水聚宝盆,寓意吉祥高照的旭日东升图,鸿运吉祥的春满乾坤图。这些都是送礼的佳品。

【送礼为什么选择易从网?易从网具有全网无人能比的五大优势】

优势一:易从网是国内专业的网上字画交易平台,秉承“诚信为上,名 家原创手绘”的理念,在众多热门字画销售网络中脱颖而出,并受到了广大书 画爱好者的好评。

优势二:易从网签约书画家170多位,涵盖老中青三代潜力书画家,更有 国内一线名家长期坐镇易从举办的各个现场笔绘活动。

优势三:易从网有着专业的书画鉴定团队,一流的客服服务系统,为您 提供一站式的贴心购物体验。书画作品从推荐到装裱最后送货上门,我们都有 专业人员一对一服务。优势四:易从网支持全国1800多个城市的货到付款业务,并支持支付宝 、网银在线等多种支付方式,选择款到发货的客户,还可以享受折扣免邮等专 属优惠活动。

优势五:易从网的售后服务全网绝无仅有,七天自由鉴赏期,购买作品 后客户如在七天内发现问题,可遵照我们的流程完成退换货事宜。

【送名家字画保值更升值,让您送出去更有面子】

山水画不仅仅是装饰品,礼品,它还是投资潜力股。大家都知道,字画是目前升值潜力最大、风险最小的投资项目了;因为,退一万步讲,字画即便不升值,也一定不会贬值,随着画家技艺越来越精进,其名气也会越来越大,他的字画作品价值也一定会越来越高,从长远角度来讲,收藏字画一定会得到所偿的;像覃日群,吴大恺,石开,刘海青,赵永江,蒋伟,张天成,沈兆祥,曾耀明,魏金岭,张国良,石宾虹,易天也等名家都与易从网签约,其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观赏及收藏价值,更奠定了其牢靠的字画地位,也成为众多藏者以及一些国画山水爱好者的首选字画网站。篇三:2015年公司中秋节祝福语

2015年公司中秋节祝福语

1、季节最美是秋天,节日最美是团圆,月亮最美是圆满,月饼最美是香甜,情谊最美是想念,理想最美是实现,祝福最美是相传,你要最美笑开颜!中秋节快乐!

2、寂静的夜空,是我对你无尽的思念;月圆的中秋,你是否感觉到了我的爱;为你准备了中秋的月饼,甘甜的果汁,今年的中秋,你能陪我一起过吗?

3、饿了可以不吃,因为一天有三餐饭。困了可以不睡,因为疲劳可以缓解。痛了可以不理,因为疼痛只是一时的感觉。中秋来了不能不说,因为这是一年最温暖的佳节!

4、发短信一毛,回短信一毛,一毛一毛又一毛,加起来就是很多毛,今天我特地再拔一毛,祝你中秋节快乐!要是别人,我一毛不拔。

5、发一条短信给你,传递我们之间的友谊,送去我的祝福,带去我的问候,捎去我的一番心意,中秋佳节,祝愿你的家人团团圆圆,事业和和美美。

6、发这条短信,主要是想提醒你,中秋节快到了,月饼准备好了吗?心情准备好了吗?最重要的是,请我吃饭准备好了吗?呵呵,提前祝你中秋快乐!

7、烦恼都飞绝,忧愁踪迹灭。中秋庆团圆,阖家偕欢乐。壬辰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愿您丢开烦恼,抛弃忧愁,归家团圆,举杯欢歌!中秋年年有,今年更快乐!

8、佳话中秋: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中秋节,人们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

9、桂花清清爽爽迎中秋,月亮团团圆圆耀中秋,月饼香香甜甜庆中秋,桔柑开开心心献中秋,电视沸沸扬扬闹中秋,全家和和美美度中秋,你我欢欢喜喜祝中秋:节日快乐!

10、风柔雨润花好月圆,幸福生活好甜!冬去春来似水如烟,一年中秋在眼前!流年不复返,人生须尽欢。中秋快乐!

11、枫叶红,菊花艳,丹桂香,果满园,清风爽,云彩淡,雁南飞,天高远,星辰亮,月渐圆,中秋节,在前边,饮美酒,月饼甜。预祝你,笑开颜,福永远!

12、枫叶染红了热烈的思念,稻谷金黄了浓浓的牵挂,桂花芬芳了心灵的视线,月饼唤醒了心底的期盼,圆月温柔了生命的团圆。中秋节到了,愿你合家幸福。

13、逢中秋之际,祝您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每天睡到自然醒,工资数到手抽筋,奖金多到车来运,别人加班您加薪!

14、刚送走祖国的华诞,又迎来团圆的中秋,华夏大地到处祥和一片,连寂寞的嫦娥都笑得很甜。谨在双节之际衷心祝愿,幸福快乐,好运连连。

15、给快乐化化妆,脸上藏;给幸福换换装,照张相;给幸运开开门,好登堂;给爱情加点糖,回味长;给情谊喷香水,有余香;给朋友送问候:祝快乐似花开放!

16、桂花香,月饼甜,中秋月儿分外明。人家月下庆团圆,我在月下独徘徊。长年分离别家乡,中秋之夜情更切。只盼明年中秋时,能与家人共赏月。但愿月圆人亦圆,不必千里共婵娟!

17、海上明月共潮生,千里相思随云去,遥寄祝福千万缕,化作清风入梦里。中秋快乐!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供桌庭院中,祭月共举杯。团圆喜笑颜,赏月食甜饼。月圆人也圆,酒香花儿艳。中秋节祝朋友,家圆人圆事事圆,甜甜蜜蜜幸福园。

19、喝一喝幸福酒,祝你好运天天有;闻一闻幸运花,祝你天天乐开花,赏一赏明月,祝你天天有人约,吃一吃团圆饭,祝你天天大团圆,预祝你中秋节快乐!

20、恨君不是江楼月,东西南北,东西南北,只愿相随不愿离;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21、红红翠翠,年年朝朝暮暮。暮暮依依,时时鲽鲽鹣鹣。说不完的思念,但愿您的生活就象月一样圆满!

22、家乡的月亮总比外面的圆,家乡的月饼总比外面的甜,中秋将至,不能回家团圆,给家乡的亲戚朋友送出我的祝福:中秋快乐!

23、家有一箱月饼,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送谁谁都能懂。饼外情深义重,饼内玄机重重。愿这上空中秋月,能让你与家人团圆,幸福长久!

24、剪一片快乐云裳,衬托你的微笑脸庞;裁一段好运月光,呵护你的甜蜜梦乡;裹一缕平安饼香,温暖你的幸福心房。中秋思念长,祝福更吉祥。

中秋佳话 第二篇_中秋

论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这天的传统节目是吃月饼,赏月。每年的这天月亮出奇的圆。因此,中秋节又象征着团圆。

过中秋节,必不可少的当然是月饼了,知道它的起源吗?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 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 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 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 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也有很多,且听我一一道来。 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

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四大节日之一。

中秋佳话 第三篇_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1.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发展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

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节日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3.风俗习惯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7]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8]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中秋佳话】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7] [10]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11]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国外习俗

朝鲜半岛

中秋佳话 第四篇_去年中秋

去年中秋,我在校园的广播里和朋友们聊中秋,现如今我已疲惫的寻找不到他们的方向.

他乡的月亮

话题:中秋节专题“他乡的月亮”

八月十五,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很遗憾我们不能够回去和家人团聚,那就让我们这些游子,聚在一起聊聊“他乡的月亮”。

前不久这个小校园刚迎来了一批新生,年轻,活力的学妹,学弟这个话题的开始我想和你们聊聊第一次离开美丽的家乡,离开依恋的父母,第一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眺望那一轮满月是怎样的心情。不要怅然,这实在不是你们应有的心情,想一想能够同在一轮明月下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你们现在的心情自然只有自己了解。思乡的忧愁或是离家后自由的兴奋,再或许有太多地或许。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时候应该比现在的你们还要年轻一点。第一次在他乡看这轮满月,没有现在的怅然,只是挺兴奋的,几个本是的同学回家过节了,只剩下我们几个外乡人,各自大眼瞪小眼的处着,不记得是哪个同学打破了这种宁静提议出去走走,吃顿好的,几个小姑娘不知哪来的精神,一齐走着,走了平常搭公车四五站的距离,路过了两个市民广场看见当地人庆祝团圆的幸福,自己也溶入了进去,感觉自己也是幸福的,原来可以分享他人的幸福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走累了在市中心的一家肯德基坐下,原来以为团圆节像这样的快餐厅不会有太多的客人,结果却是宾客满堂,想来在那样的一个夜晚所谓无家可归的人可不只是我们几个小丫头呢。走出肯德基的时候月亮已经挂得老高了,一路上高唱着十五的月亮回到宿舍的时候宿舍竟然停了电,黑漆漆地扫走了所有伪装的快乐,不觉失落起来,拿着电话一个个拨出去,先是给父母,再是朋友,互相问候着,却不说想念两个字,怕是说出口心的防线被打开,泪就会下来,于是强忍着,笑着挂了电话,还是忍不住心中的酸楚,终于蹲在地上放声哭千起来,朋友过来安慰,结果陪我一起哭,就这样一个个抱在一起哭成一团,所谓美丽的乡愁就那样被我们表现出来。擦干眼泪,买来好多蜡烛点亮了宿舍,平常点蜡烛是要被管理员阿姨斥骂的,可是那天停电又是过节就不追究了,宿舍顿时温馨了好多,唱着,说着,真可谓是秉烛夜谈。第一次离开家乡,在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里想家是难免的,只是情绪就由自己控制了,结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不妨今晚也和朋友一起出去走走,赏赏月,吃顿好的犒劳一下自己。也开个窝谈会但是别忘了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问候一下,告诉他们,“你想他们,你一切很好,不要太牵挂!”

离家已经好多年了,现在再看这轮满月,少了些许当年第一次离家的青涩。早已习惯了学会把脆弱当作坚强的理由。泪自然不会轻易流的,实在憋的苦闷心里哭的反酸就躲到床角或是没人的地方偷偷拭两下泪。其实很讨厌现在自己的样子,很怕别人看见自己的脆弱。撑着个面具活。撑得累了眼中有泪了还要假装是沙子迷了眼睛,把头仰向月空让泪倒流回去,然后微笑示人。原本在妈妈怀里依偎的像只温顺的猫咪,可,自从迈开离家的那一步起就露出了锋利的猫爪,跌跌撞撞成长到倔强,越不否定,越不认输,越是迎风而上,倔强的多了就成为一种定义。自己要相信自己是不变的定理。这一切也只有他乡的月亮看见。不知道他有没有转告给我故乡的月亮,转告给我的妈妈,我学会倔强了,学会肯定了,我长大了!长大,不是心在变老,而是泪在眼中打转依然可以微笑!前一个中秋节和一位在国外留学的朋友通了通电话,怕引起他思乡的情绪尽量不说起国内过节的气氛,只是问他过的好不好,有没有去唐人街买月饼吃。他答的倒是爽快说是妈妈给邮寄了一盒,语音语调听不出一丝牵挂,很是洒脱地样子,说唐人街的月饼多么昂贵,多么不好吃又说妈妈寄的是他最爱吃的蛋黄月饼。一盒不解谗,然后又和我计算了一下月饼加上邮费要比唐人街的月饼还要贵。我就骂他怎么都不了解母亲想儿的一片心,就知道算这种世俗的金钱利益。他笑而不答,笑声很爽朗,让我不觉后悔安慰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不要想家,一阵子吵闹后他的语气开始淡然下来,问我

现在是不是可以看见月亮,他那里现在才是下午,而且阴雨绵绵不知道晚上能不能看见月亮,我兴奋的描述着大家都不陌生的月亮,让他听大家放烟火的声音,然后准备和他道别挂电话,最后没忘记提醒他给家人打电话,就在我说再见的一瞬间他突然哭出声来,大喊着“混蛋,你都不知道我的快乐是伪装的吗?我想你,想家乡的月亮。”我,片刻地无言,“死家伙,你在我面前还要伪装吗?用得着这样吗?”泪下来,相互安慰着在那样一轮明月下,两个在他乡月亮下长大的人,各自摘下面具,才发现久违的幸福其实很简单。

为了做好这期节目我专门去查了一些资料,才发现关于这个“中秋节”的内容实在有很多精彩之处。先说说“中秋节”的来历,早在唐朝初年中秋节已被列入皇家节日,《唐书•太宗记》中就有对“八月十五”的记载,而真正盛行是在宋朝,至明清时期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很多达官贵族、文人学士也纷纷效仿在八月十五这天赏月,祭拜。后来这个习俗传到了民间,它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据说八月十五这天的月亮最亮,最圆,故又称“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星空如盘,如玉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这时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思乡之情,所以又称“团圆节”。中秋当晚我国大部分地区会有烙“团圆”的习俗,就是烙一种相称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按人数切分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就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

古人定下中秋为仅次春节的第二大节,人们把思念之情寄托给月亮自是有他们的道理。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诗人写下关于月亮的千古绝句。想必大家与我一样,儿时就会背诵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再去细细的去品位它,这其中的寓意想来是可以完全理解了。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也许大家也听过一些。我看了一些资料觉得很有意思,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据说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照的庄稼枯死,人民生活惨淡。有个叫个后羿的人很同情百姓的遭遇,而且其人力大无比,箭法了得,于是他登上昆仑山顶射下了九个太阳,并且命令剩下的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百姓造福。后来有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叫做嫦娥嫁给了他,他们靠狩猎为生,生活的很美满,人们都很羡慕他们的恩爱。日子久了,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其中有个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日,后羿去昆仑访友求道巧遇上了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药后会升天成仙。后羿不舍得抛下嫦娥,于是把药让她珍藏起来,嫦娥将其藏入化妆台的百宝箱里却不幸被蓬蒙看见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弟外出狩猎,蓬蒙装病在家,后羿离开后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将药吞下,身子立即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牵挂丈夫所以飞落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中得知白天的事痛不欲生,仰空呼唤爱妻,发现那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所以他拼命的去追,结果他进三步月退三步,他退三步月进三步,无论怎么也到不了眼前的后羿无奈极了,由于非常思念嫦娥就在其最爱的后花园摆上了案台,放上了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百姓闻知纷纷摆设案台祁求嫦娥吉祥,平安。所谓中秋祭月就是由此而来。怪不得苏轼挥笔写下《水调歌头》,今天的我们是没有案台了就就让我们借此诗歌送给天上的嫦娥和地下的后羿还有所有在外的游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已成为中秋的代名词,中秋赏月更是人间佳话。大家可知在中国有十大赏月佳处。如果你还不知道那么就让我在此卖弄一下,如果有机会不妨去这些地方赏赏月,肯定是要去在高楼间隙中看见的月亮要美妙的多,其实有些地方我也没去过,如果你去了,别忘了回来告诉我你的感受。庐山赏月,黄山邀月,三峡仰月,西湖游月,石湖串月,象山夜月,桨声

灯影水乡月,峨眉山月半包秋,洞庭湖月两澄明,田野苍茫月无言。听明白了吗?这十个地方是,庐山,黄山,三峡,西湖,石湖,象山,江南水乡,峨眉山,洞庭湖还有塞外大草原,这十个地方我有一半没去过,就是去过的那一半也都没有赏月,真是遗憾,如果再有机会一定要用心去看看那里的月亮的,你们大家也一样哦,“美”我们永远是不会嫌多的吧。不过在此我倒是想再加上一点,就是海边。不然怎么会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关于中秋,关于月亮的千古绝唱实在太多了,我才疏学浅是不会都明白的,这里有一首写中秋的诗歌倒是可以和大家共赏一下《中秋月》遥望月宫嫦娥俯地孤影,近观檐下你我仰月相思。泪廉下静思思念不同处,无奈何却有心中相似情。

最后还有要提醒大家,在这样的佳节里别忘了给远方的亲人,朋友捎去你的问候并且告诉他们,你一切很好,不必担心,不用牵挂。

中秋佳话 第五篇_中秋节传统与习俗

一、中秋节的由来

今年的9月19日,即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佳节。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1]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至于中秋节何时固定有八月十五日,根据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二、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 祭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

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赏月

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盛,也有祭月的仪式。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中秋节之夜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 燃灯

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

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l/410158/

推荐访问:中秋佳话手抄报 中秋佳话祝福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