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名家作品 > 撒哈拉沙漠下雪啦

撒哈拉沙漠下雪啦

时间:2017-06-07   来源:名家作品   点击:

【www.gbppp.com--名家作品】

撒哈拉沙漠下雪啦(一):湖南师范695115794从三毛作品分析三毛的性格(正稿)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考籍号:

题 目:

专 业:

地 址:

043907200023 姓 名:从三毛作品分析三毛的性格 指导教师:汉语言文学 联系电话:湖南省株洲市攸县 丫江桥镇中学 邮 编: QQ 号:二〇一六年十月 从三毛作品分析三毛的性格 颜璐艳 肖白容老师 15292130223 412300 695115794

摘要:三毛,一个热衷流浪的女子,她以笔为伴,于滚滚红尘中写下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作品,倾倒了无数青少年特别是女性读者。本文主要结合三毛作品及三毛性格来进行研究,从三毛的流浪生活,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还有三毛作品中流露出的那种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来对三毛作品进行研究分析。然后结合这些分析探讨她各个阶段的作品所反映的幽深丰富的性格世界和创作风格。三毛对生命存在与人生价值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好的认知。

关键词:三毛;流浪;性格;生命价值

目 录

前言 ...................................................................... 1

一、三毛作品内容分析.......................................................2

(一)漂泊的流浪生活 .................................................. 2

(二)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 3

(三)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 5

二、三毛不同性格下形成的创作风格 .......................................... 5

(一)早期伤感忧郁 .................................................... 5

(二)中期洒脱豁达 .................................................... 6

(三)晚期沉郁平和 .................................................... 6

三、总结 .................................................................. 6

注释.......................................................................7

参考文献..................................................................7【撒哈拉沙漠下雪啦】

前 言

在港台在大陆甚至在海外,只要是华人读者中,提起三毛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传奇的女子,被无数青少年所热爱,迷恋。一个历尽磨难在沙漠中行走的乐观女侠。在48岁那年,一切浪漫与传奇戏剧性的戛然而止。她的死因至今都是一个未解的谜。三毛在在短暂的的生命里,畅游各种文化空间,流浪足迹却踏遍50多个国家,可以说在流浪中汲取了创作不竭的源泉。我觉得三毛选择流浪的本能动机是一种逃避,是孤僻性格使然不满足于现状的一种抗争,对异于现实生活的憧憬,对外来自然文化的一种热爱。究其深层原因,是为了追求人性的大圆满,渴望爱情的永恒与完美及盼望放荡不羁生活空间。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三毛生命中贯穿的爱和自由。那是三毛对生命本身的寻求,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索。之所以选择以三毛为题材,不单单是她特殊的生活体验及她的创作与众不同,更多的是她这个人本身,一个天生的流浪者,追梦人!在三毛的作品中无论是描写生活的那点小事还是感慨人间情感的变化,总是有着浓浓的三毛味道,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称之为三毛特有的风格。多年的异地生活使她培养了流浪者特有的涵养——特立独行、豁达的胸襟,她经典的流浪形象以及寻求远方、渴望自由的论调也是她真性情的表現。 流浪是文字之外的三毛最吸引人的地方。她把《三毛流浪记》中的一个漫画人物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女孩子。三毛的流浪实际上是她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出于对自我的忠诚——她是习惯于流浪的。如今,很多的研究者多结合三毛的身世及历来探析三毛的流浪意识,评论三毛的艺术风格,而我想以三毛的作品探寻三毛流浪的心理成因探讨三毛性格、以及三毛作品中体现的流浪意识,揭示三毛的生命价值。

一、三毛作品内容分析

从25岁开始,三毛就背着背包走世界,度过了十四年的流浪异国的生活,足迹踏遍50多个国家。三毛一生虽然短暂,单作品却十分丰厚,创作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二十三本文集和剧本《滚滚红尘》。这些作品都以三毛的自述性口吻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处处流露着她的喜怒哀乐,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似乎带领着每一位读者跟她一起走过千山万水,穿越滚滚红尘,一路饱览各国的奇风异俗。从三毛的作品中,我体验到了三毛漂泊流浪的生活,了解到了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和那些充满趣味的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撒哈拉沙漠下雪啦】

(一)漂泊流浪的生活

三毛是个及其向往自由的女子,她讨厌世俗的束缚,因此她背井离乡,流浪于世界各地。小学时代的三毛就已经初露浪漫主义的锋芒。有一次,她在一篇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收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1]是的,三毛向往自由,热爱大自然,这就注定了她一生永不停息的流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这是作家贾平凹对她的评价。

三毛所到过的众多个国家中,应该就属西班牙跟她最有缘分了吧。在她还年少的时候就曾因为喜欢毕加索的画,便开始向往西班牙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殿堂,再加上初恋的失败,三毛决定背井离乡,来到西班牙求学,以治愈失败的恋爱对心灵造成的创伤。“三毛在西班牙做了三个月的哑巴、聋子,她半年中的来信,从不说自己的辛酸。她拼命学语言了。半年之后,三毛进入了马德里大学,来信中追问初恋男友的消息„„可见他们通信不勤。一年之后的那个女孩子,来信不一样了。她说,女生宿舍晚上西班牙男生“情歌队”来窗外唱歌,最后一首一定特别指明是给她的。她不见得旧情难忘,可是尚算粗识时务„„开始新天新地,交起朋友来。学业方面,她很少说,只说在研读中世纪神学家圣 多玛斯的著作。天晓得,以她那时的西班牙文化程度怎能说出这种大话。后来她的来信内容对我们很遥远,她去念“现代诗”、“艺术史”、“西班牙文学”、“人文地理”„„我猜想她的确在念,可是字里行间,又在坐咖啡馆、跳舞、搭便车旅行、听轻歌剧„„这种蛛丝马迹她不明说,也许是以为不用功对不起父母。其实我对她懂得享受生命,内心暗喜。第二年,三毛跑到巴黎、慕尼黑、罗马、阿姆斯特丹„„她没有向家中要旅费,她说“很简单,吃白面包,喝自来水,够活!”有一天,女儿来了一封信,说:“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从今以后,一定戒烟。”我们才知道她抽烟了。”

[2]

西班牙的课程结束后,三毛到肖邦和乔治桑住过的一个岛上做了三个月导游,赚了一点旅费和一张机票,她到了德国,进入歌德学院,专攻语言。一天念16个小时的德文,9个月就取得了德文教师资格,这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成绩。就连三毛自己都说:“这是我留学生活中最贫乏的一段,我一天到晚都在念书,对德国的人和事完全讲不出来。我认识的德国,就是上学的那条路和几个博物馆、美术馆。”

当三毛再一次回到西班牙时,已经是三毛离家的第七年了。 “我决定来西班牙,事实上还是一个浪漫的选择而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比较我过去所到过、住过的几个国家,我心里对西班牙总有一份特别的挚爱,近乎乡愁的感情将我拉了回来。事实上,七年前

撒哈拉沙漠下雪啦(二):全球三大沙尘暴源区:黄土高原、撒哈拉沙漠、澳洲

全球三大沙塵暴源區:黃土高原、撒哈拉沙漠、澳洲。

1. 黃土高原:中國西北和外蒙戈壁沙漠位於中亞沙漠區中,排名世界四大沙漠區之第二位(依序為北非、

中亞、北美、澳大利亞),向來是亞洲沙塵暴的主要源地,該區在春季時鋒面系統特別活躍,提供當地強風有利的條件(註一)。此一區域年降雨量都在400mm以下,且季節分布相當不平均,為東亞發生沙塵暴天氣現象的主要源地。中國西北方的沙漠造成之沙塵暴東移可到日本、韓國及10000公里外的夏威夷,再抵美國本土,往南可影響到台灣、香港,甚至達菲律賓,影響範圍相當遼闊(註二)。

2. 撒哈拉沙漠:沙漠地區的沙塵為地球中懸浮粒子的主要來源(註二),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源區比中

國源區更大,其影響所及,可遠達法國及德國的南部、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希臘及羅馬尼亞(註

三)。

3. 澳洲:澳洲有四分之三的陸地屬於乾旱及半乾旱地區,因森林大量砍伐,造成中西部沙漠化,而發生

嚴重沙塵暴問題(註三)。

4. 對照:上圖是根據地表植被分佈繪製之衛星遙測生物圈分佈,黃色為植被稀少區域,綠色代表植被豐

富區域(1998年8月)

。下圖是

(圖1)

上圖是根據地表植被分佈繪製之衛星遙測生物圈分佈,黃色為植被稀少區域,綠色代表植被豐富區域(註四)

沙塵來源的區域對照圖(註五)。

沙塵起源:

1. 索爾頓湖

2. 巴塔哥尼亞

3. 阿爾蒂普拉諾

4. 薩赫勒地區

5. 薩哈拉沙漠

6. 那米比亞沙漠地帶

7. 印度山谷

8. 塔克拉瑪干沙漠

9. 戈壁沙漠

10. 艾爾湖盆地【撒哈拉沙漠下雪啦】

東亞沙塵暴發生源區(註六)

沙塵暴易發區西起新疆喀什,東止陜北榆林,北起新疆富蘊、內蒙古海力素,南到和田、格爾木一線,總體呈東西走向的帶狀分布。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都曾出現過揚沙和沙塵暴天氣,其中以西北地區最為突出。強沙塵暴源地主要在沙漠或其邊緣地區,而沙塵暴天氣多發區較為集中。

沙塵暴的多發區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周圍、敦煌-河西走廊-寧夏平原-陝北一線、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

沙塵暴天氣主要分布在七大沙漠或其邊緣地區:主要分布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庫姆塔格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黃河河套的毛烏素沙地周圍。

參考資料:

(註一)introduction-沙塵暴簡介/gz/tbjak/g3/g3sw/200606/69798.html

(註六)沙塵暴發生的綜觀氣象環境-國立台灣大學 大氣科學系 柳中明教授、林李耀、黃鏡芸

撒哈拉沙漠下雪啦(三):古城中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三周周末作业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行到水穷处, 。 (王维《终南别业》)

(2) ,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4)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 《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孤帆远影碧空尽,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 莫愁前路无知己, ”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幼稚(zhì) 鲲鹏(kūn) 吞噬(shì) 媲美(bì) ....

B.挑衅(xìn) 迷惘(wǎng) 滑稽(jī) 苔藓(tái) ....

C.雾霭(aǐ) 迁徙(xǐ) 蹼鹬(yù) 颈雉(zhì) ....

D.惩罚(chéng) 秤砣(tuó) 哂笑(shěn) 诺言(nuò) ....

3.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任劳任怨 缄默 胸有成竹 B.自不量力 狼籍 鼠目寸光

C.苍海桑田 迁徒 相辅相成 D.前仆后继 箫瑟 目空一切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 ;让那安闲的雨丝, ;让那多情的雨丝, ;让那无声的雨丝, 。

①抹去你思维上的俗 ②诉说你心中的爱 ③洗去你心灵上的尘 ④拨动你的心底的弦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5.语言综合运用(7分)

①. “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某班同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4分)

(活动一:实地观察)

留心观察学校周边的农村或社区环境,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的状况,并把令你感受最深的情景,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

我的镜头: 。(40字左右)

(活动二:献计献策)

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

我的计策: 。 ②.仿写句子。(3分)

(1)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 ,

我将 。

二、阅读理解 (37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习题(13分)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

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6.第1段末尾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2分)

【撒哈拉沙漠下雪啦】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7.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沙漠)

8.第4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分)

9.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启示。(4分)

原因:

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高风亮节

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③。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⑤,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⑧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汉书·苏武传》)

【注释】:

①律:卫律,生汉朝,因惧株连而逃降匈奴。 ②武:苏武,西汉人。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 ③单于:匈奴首领。 ④羝(dī):公羊。羝乳:公羊产了小羊。 ⑤别其官属:把他的随行人员隔离起来。 ⑥廪食:公家的粮食,即匈奴分给的粮食。 ⑦去(jǔ):同“弆”,收藏。 ⑧汉节:代表汉朝的节杖。 ⑨节旄:节杖上装饰的牦牛毛尾。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白单于 白( ) ②乃幽武置大窖中 幽( )

③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 ) ④杖汉节牧羊 杖( )

11、翻译下列句子。(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346712/

推荐访问:撒哈拉沙漠真下雪了 撒哈拉沙漠为什么下雪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