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教学反思,物理

教学反思,物理

时间:2018-12-02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第一篇:教学反思,物理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西安市四十六中 杨芳芳 2012 -12 -22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九年级的第一学期就要过去了。本学期进行了几次考试,基本上考查初三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情况,难度与升学考试试题相当,知识点比较全面,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几次考试,让我较为准确地掌握了本校初三物理教学的整体情况,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指明了方向。

几次考试反映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掌握不好

试题主要体现出平时的教学要求,基本知识是重点的考察范围,但是从试卷分析可以看出,有些重点知识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表明,我们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是存在较大问题,这应是在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的是平时教学中落实不到位,有些是复习巩固中没有引起重视。

2. 物理实验仍有待加强

近几年的中考都加大了物理实验的考查,这几次考试也加大了物理实验的考查力度,从考试情况来看,有些实验落实的较好,但是有些基本技能学生还是存在较大问题。这都表明,物理的基本实验技能还有待进一步训练,这也是我们下一阶段教学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不够

这几次考试,由于强调了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没有在物理情景的设置上更多的考查学生,只是在中档题中的条件上作了一些变化,而我们的学生显然还不

能灵活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如:第一次的月考题的第20题,是一道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稍微有一点综合,只是题目以开放的形式给出,结果很多学生就不会解答了,这道题的得分率相当低。从这道题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我校优等生学生的训练手段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提高我校物理考试的优秀率也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的重点。

4.解答物理图像题和数理综合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在中考试题中常将图像作为信息载体反映物理规律,所以几次考试有意增设了图像题,但是从答题情况看,不容乐观,学生的读图、作图、用图能力还不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有几道数理综合题,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得分率不高,显然学生还不适应这类题的答题技巧,因此为了适应中考的变化,也要在后面的教学中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最好在总复习的时候进行专题训练,教会学生解答技巧和分析思路。

5.端正学习态度是成绩提高的前提

普通班许多学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不愿学习、听课,作业抄甚至不做,有厌学的倾向,导致平均分相当低,低分率高。因此在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全体的发展也相当重要,别让一些困难生自生自灭,一定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水平。

6.培优治拐要行动起来

优等生的训练手段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来提高我校物理成绩的优秀率。特别是整体成绩好而物理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辅导,争取别让物理拉了后腿。

第二篇:教学反思,物理

初二物理教学反思二

初二物理教学反思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出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第三篇:教学反思,物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

第七章

第一节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力学的第一节课,与下一章章《力与运动》以及下学期的压强和浮力等内容构成了初中物理的力学知识体系。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然而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完声学、光学等内容后,对初中物理的学习方式已经有所了解,即从实验入手---然后总结规律---最后落实到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力求能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有新的发现。

第二节弹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意了对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学实际中很难落实的一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塑性和弹性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举出生活中或者学生能够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若干实例,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弹性。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若干物体进行分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教育。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都试图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随着分类的翅膀在飞翔。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物理不是独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阶段来看更是如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过分关注基本的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础上,总结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认识当然是非常深刻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教学反思,物理】

主要缺点:学生在进行分类的时候没有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学生的分类答案都是与本节内容是对应的?为什么没有学生按照物质的组成去分?为什么没有按照物质的导电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这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既然本节学习弹性和塑性,当然就是这一种分类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分类的基础上,从中挑出一组依照弹性和塑性分类的一组,让学生分析这一种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同样回到了环节的主题。

第三节重力教学反思:

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图象法.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第八章教学反思: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反思: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二力平衡这一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走下讲台,听到同行们的赞扬:“好”,学生的心声:“这节课时间过得太快了”。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时空,使学习不仅是一堂课所学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另一方面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多给予肯定和赞扬,给?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曾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趣ζ游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拔河比赛游戏,让学生在动感情趣中进入物理世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这也是注重过程,注重体验的表现。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问题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形象地表达出来,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劳逸结合,始终保持旺盛的情趣,并结合图文,充分展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不能比拟的,对学生理解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心里特征,学生非常积极

地参与和投入。

然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原有的能力已不能满足新课程度的要求,要日日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既要注重各种单项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又要着于整体的效应,使各种能力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教学过程才能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

第三节摩擦力教学反思: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摩擦力这一节,摩擦力是我们初中阶段也是这一章要学习的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一种,下面我对这节课进行一些反思。

一、深挖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备课时我们东、南两校几位位老师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摩擦力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二、将抽象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摩擦力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参加一个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并不像学生夹菜那样得心应手,引出摩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在认识摩擦的现象产生的条件时,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在课堂上学生说出了搓澡巾与身体的摩擦,黑板擦与黑板的摩擦等摩擦现象。教师还通过三个对比试验:1、把两手合在一起;2、两手离开移动;3、两手合在一起搓动,来逐渐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时候必须有两个物体,并且这两个物体要接触到一起,在接触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运动。学生是在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摩擦现象,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将手放在桌面上拖动,手离开桌面拖动两个体会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突破重难点时,老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来做,同学们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很不稳定,并且很难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设计了一个让弹簧测力计静止,抽拉下面木板或棉布的实验,让学生讨论并通过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来研究摩擦力跟压力的关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孩子们通过自己设计试验、相互谈论、合作交流、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踊跃性,试验的专注性来看,学生的兴趣始终在课堂上,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中,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让孩子真正动了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说一下这节课缺憾的地方,在讲解摩擦力这个概念时,应该先让学生分析总结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摩擦产生摩擦力,然后教师再出示课件,这样学生感受会更深刻。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应再引深一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说一说。如学生说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时,教师可以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在冰面上打滑和水泥地面上打滑的区别,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意识。

在讲静摩擦力的时候学生对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摩擦力很难理解,如果能够先让学生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即两物体接触并有压力,接触面粗糙,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这样结合起来更容易理解了。另外还应该大量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实例,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第四篇:教学反思,物理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2014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陈华远

紧张而忙碌的高三生活结束了,现在静下心来反思,如何复习才能更好的提高复习的效率呢?高中物理涉及到力、电等方面的知识,在物理考试中强调考查理解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灵活多变。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不少同学花费了很多精力复习物理,但复习检测时成绩却不理想,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原因在哪里?如何取得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本人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对老师而言,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涉及“基础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甚至“口诀”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又无精打采,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也就是说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即“知识问题化”。

第二、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题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某个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也就是课前针对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方法” 问题化,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学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同时注意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第三、大班额教学,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具体,老师只是根据经验教学,针对性不强。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做好教学记载,及时获取收集教学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反馈,随时调整教学。对课堂上学生题目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对课后作业中的问题,要做好记录,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

未掌握?等等。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让时间更集中“有问题”的题目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对学生而言,我觉得主要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定位,合理定目标,树立考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是一门相对较难的学科,高考的高分对我们的学生是有难度,如果我们的目标定在上一本上,物理取得70分就保本了,那80分就是一种胜利。对我们的学生而言,物理考70分,应当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就是说,有三十几分的难题我们就是放弃也能上一本,我们的学生要有信心。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高考考试比什么?就是比谁错得少。高考大部分试题都是容易和中档题,我们只要把会做的题都做对,成绩远不止70分。考试时把会做得题目做对就是一种成功,也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本事。 因而,我们要有信心物理成绩能取得胜利。

二、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

好多同学有这样一个困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我都知道,可做题为什么还总是出错?其实,基本概念、规律仅仅停留在背诵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知道任何概念和规律都不是孤立的,要知道它提出的背景、要了解它与其它问题的联系。对于一个基本概念,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引入这概念?是如何引入的?如何定义?公式、单位与相关量的关系怎样?„„对于一个基本规律,也应该清楚:为什么要引进这个规律?规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规律内容怎样(包括文字、公式、图像)?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如何来验证它?„„ 只有对物理概念、规律从宏观的、立体的角度来把握,才可以做到真正地学懂、会用。“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题不在多真懂才行”。

三、做好“错题更正”和“题后反思”

复习中的错题都是很宝贵的增分“矿源”。学生自己学习后对内容理解发生的错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后才能纠正,才能摆脱错误观点,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我们要求学生每人都要有错题更正本。把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收集在一个本子里,甚至进行分类。平时经常翻翻,纠正错误。这种针对错题进行自我补救式强化复习,可以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过多的无用功。

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物理规律的运用能力,盲目的多做题是不会有太大的收获的,要处理好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的关系。当你吃力地做完一道题后,一定不要放过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好机会,要重新体会物理场景、再次对过程进行快速的分析,看看是通过哪几个关键的环节解出了这道题,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经过题后反思,要达到能够“线索清晰、思维流畅”地迅速求解,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下次再遇到同类题目,便可迅速地抓住要害,少走弯路。这一工作可能只需你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却是相当的宝贵。

四、做好归纳、整理、消化、落实的工作

当我们复习完了一个章节,要对这一章做一系统的回顾,运用结构图,图表等形式,对这一章涉及到的知识、方法、物理模型进行梳理,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复习到一定阶段时,还要看一看各章节间有什么联系,构建好知识体系。许多同学总以参考资料上面已系统化整理好复习内容为借口,不愿意动手做扎实细致繁重的复习内容系统化的整理笔记。“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自己动手整理的系统化知识笔记是自己的脑力思维结晶,深扎在大脑深处,与大脑神经元记忆系统钩链成网,潜意识对其有感性的“亲切”熟知感,岂止是看参考书上他人代劳整理出来的内容所与之相提并论的。特别是做好“形似”问题的对比与“神似”问题的同化工作。有些

问题或模型看起来是相似的,但是它们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形似”,故而也极易发生混淆,在复习时要加以重视,要做好对比区分,同中求异。也有些问题或模型,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有着内在的联系,本质或规律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这类问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做好异中求同,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要相信归纳能使你的成绩上升一个档次。

五、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注意规范解题

这个问题,似乎是老调重谈,没有什么新意,也没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重视,但就是这个看似浅显的问题,我们却往往做不好,以至于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

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字迹清楚,第二步骤规范。对字迹基本要求是让人容易认识,不能潦草。对步骤:首先,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拿到一道物理题,要在认真审题(而不是走马观花)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展现出对应的物理场景,同时要画出草图,将抽象的“心之所想”变成动态的、具体的“目之所见”,以便于对物理场景的进一步体验、对题中隐含的条件进行充分的挖掘。尤其是两个物体运动相联系,或整个过程分成多个小阶段的题目,画草图这个环节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运筹之初便已先输了一招,留下了失误的祸根;其次,明确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的分析 (必要时要结合给出数据进行运动场景的判断),把握各阶段的运动特点和对应物理过程所遵从的规律。接下来,依据原始公式,列出针对本题的具体表达式。(公式一定要是原始式,有矢量的规定正方向,注意物理量的正负);最后是代入数据,求解结果,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在解题步骤中要注意做到:对象明确,过程清楚,规律适用。在卷面上要将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或状态、所用的规律一一交代清楚,做到主干突出、层次分明。根据高考的阅卷规则按步骤给分,多写不扣分,因而只有不会做的计算题,没有不能得分的计算题。所有计算题不能不动笔,即使不会做,也要根据情景写一部分表达式,如果步骤做的好,甚至可以得该题的大部分分数。要让学生深刻的意识到“字迹潦草,不规范解题就是主动放弃得分的权利”。

同时注意平时训练中不要使用计算器。大多数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过于依赖计算器,造成运算能力较差。导致在考场中由于不能使用计算器,既浪费时间,又造成无谓的失分。

六、师生同步,稳扎稳打

这里谈一下复习的节奏。有的同学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很盲目,这里有问题、那里有漏洞,于是东扎一头、西抓一把,结果最后却是两手空空。甚至完全撇开老师的复习安排独立搞自己的复习计划是最容易多走弯路步入歧路的短视行为,这方面的惨重教训是屡见不鲜的。要知道高三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共分以下几个阶段:单元复习、专题综合复习、科内大综合复习、模拟训练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侧重点,自己的小计划一定要服从老师的大计划,千万不要甩开老师另搞自己的一套,要同学们切实的做好。所以,要保证自己的步子与复习进度同步,提高课堂效率,要及时将老师指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消化吸收,稳扎稳打,同频共振,这样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总的来说,要全面提高物理复习质量和效率,老师要在知识问题化,方法题目化上多花心思。学生就要在打好基础、提高能力上多下功夫,在复习中把握好节奏,要注意方法的总结与体会,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及解答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相信应当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2014年8月

第五篇:教学反思,物理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松江七中 张志刚

初三的物理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已经不再是初二的物理现象分析,而是要求学生学会抽象的定量分析,并且加大了学生计算的量和难度,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老师们教的辛勤劳累,却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下面就我个人去年初三的教学经历,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必须树立一个理念:让学生花一分钟思考的问题,老师必须思考十分钟,让学生做一道题,老师必须做十道题。因为初三学生的时间非常紧迫宝贵,所以教师每提一个问题,每布置一个题都必须是精选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先从备课入手,备课时首先仔细解读课标,分析教材,仔细挖掘课标与教材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另外要加强学习,广泛阅读,博采众长,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适合学生发展的就是最好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组内教师要经常相互听课,充分利用身边的优秀资源。常听习题课,听其他教师讲解题目得思路和方法,有时听一堂课,要比自己看十遍教材,看十个教案效果要好的多,因为老教师对于教学中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法都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并且能够获得较高效益的方法。还有一点,就是要有效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我主要是有意的和他们讨论一些课堂内容延伸的知识,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在学习优秀的学生中制造一些竞争的气氛。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在纸条上写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然后利用课间在这张纸条上给他们讲解例题,并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这个知识点。虽然这样每天只能帮助几个学生,但长期坚持下来,基本上与每个同学都能交流到,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在心理上也愿意接受这个老师。

第二,作为一个初三的物理老师还必须肯做题,会做题。一个好教师必须对所教的内容非常熟悉,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讲解一道题心中必须有十道题。所以一个老师还要肯花时间做题,一个题目可能有几个解题思路,几个题目可能有着一定的联系,多做了题目之后,可以在讲解题目时举一反三,同时还可以更好的

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另外作为青年教师我觉得还要注意自己的解题格式,然后才是解题的方法,中考中学生很多的失分经常是书写格式不规范造成的。一个好教师还是学生的榜样,而有的教师有时在黑板上解题时随意性太大,书写不严谨,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失分的原因,因为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模仿老师的解题。

第三,要善于出练习卷。每个章节,每个教学阶段都要尝试出一份练习卷,因为要出一份适合自己学生的试卷,同时在卷子中要根据学生平时的错误改编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以前没有学好的内容。这是对教师能力的综合考查。这首先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分布把握好,其次对学生学习情况也要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出完了以后,再相互交流,看看其他老师对题目的筛选以及筛选的理由,以便自己以后出卷时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生,要时刻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第六篇:教学反思,物理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一:八 年 级 物 理 教 学 反 思

八 年 级 物 理 教 学 反 思

大 楼 中 学

董开颜

2010年7月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在如何学好这门

课程,学习方法上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从。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

实践,特别是通过对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学生了解不够,

对学生关注不到位。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

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和结论,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

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新课标渗透了sts(科学、技术、社会),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

物理走向社会”。教学中,我对新课标的这两点要求认识不够,弱化了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物

理走向社会的能力培养。如学生在试卷第2小题“对温度的估计”与第6小题“对半导体材

料的认识”两题答对率只有58%。

2、有时课上讲得太

多,学生练习得太少,没有把握好校正时机,基础知识夯实得不牢固。

3、透镜的应用、热

学知识理解难度较大,部分学生还是似是而非。从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

力的缺失。

4、实验探究训练不

够。对学生课外小实验利用不好,以致学生对实验观察、动手、分析、归纳、概括、探究能

力比较缺失。教学中我对实验中相关现象、规律、问题都进行了引导分析、详细讲解,而且

也进行了与考题类似的练习。可是考试结果看来答对率仍不高,只有50%。由此反映,教师

“填鸭式”教学远不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现象中归纳、概括

规律的探究式学习效果,而且单纯的演示、填鸭式讲解、机械化训练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

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反思,物理】

在今后,我将从以下方面来改进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

兼顾两头。继续做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积极做到分层布置作业。强化后

进生辅导。

2、全面落实知识、

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认真备课,控制好讲、练时间,针对性精选习题。

3、对基础知识讲解

透彻、分析细腻;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避免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不突出,误将“难点”

当“重点”讲的现象,避免重点、难点错位、失衡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4、向扎实有效课堂

努力。力求多种教学模式并用,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

效率。运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有效的学习形式。

5、注重学法指导。【教学反思,物理】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归纳法、【教学反思,物理】

转换法等。加强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的了解,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领会,掌握研究物理

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学习物理的能力。

6、注重实验探究教

学与训练。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重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多与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去解释一些生活中

的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篇二:初二物理教学反思二

初二

物理教学反思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

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

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

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

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

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出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

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

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

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

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

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

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

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

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

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

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

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

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

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

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

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

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

想法”。

四、方案实施:

2、题目的选编以考

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

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

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

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

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

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

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

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

掌握?等等。

篇三: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杨健萍

八年

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

杨万中学 杨健萍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包括六章内容,下面是我对各章节的具体反思。

《机械运动》教学

反思

本章是人教版新教

材八年级(上)的第一章,也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本章一共4节内容,相对于以

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稍微大一点,我用了10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本章教学。从学生掌握的情

况来看,这几个方面学生出问题的几率比较高:

1、第一节是“长度

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但是由于以前测量、

记录时的错误习惯,很多知识点掌握不牢,老是容易出错。比如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线上的

读数,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的“0”;还有就是对于单位的掌握,由于学生没有学指数运算,

单位换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而对于每个长度单位

在生活中的具体使用,很多学生就是茫然的,特别是新接触的微米和纳米,还有比较小的毫

米,认识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学生对于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老是把分度值记为“mm”

【教学反思,物理】

或者“cm”。

2、第二节是“运动

的描述”。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性的知识点较多。比如与参照物有关的问题,学生老

是分不清楚一句

描述物体运动的语句中,哪个物体是研究对象,哪个物体是参照物。

3、第三节是“运动

的快慢”。这一节的内容有点把第一节和

第二节的特点融合

在一起的意思,学生对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

好,特别是后者计算时容易张冠李戴。还有就是这一节涉及到运动图像,虽然教材没有要求,

但是我还是讲了的,而学生没有学习正比例函数图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4、第四节是“测量

平均速度”。这是一节实验课,从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掌握得还不错,无论是对于实验的原

理,器材,还是步骤,都还是比较清楚。

初二的学生才开始

接触物理,由于数学知识的欠缺,处理物理知识的方法不完善以及以前的一些错误习惯,在

学习第一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单元复习,平常小测验等多种手段加以解决,

相信只要用心,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2013年9月19日

《声现象》

第一章这章内容相

对简单,重在理解与记忆。声音的传播速度中要注意强调不同的声音在同一介质、同一温度

下传播速度相同。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它们各自的

决定因素。在声现象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有关回声定位的计算。对于路程、速度、时间三

个物理量,学生只是在小学学过,但还没有学过用字母表示,所以是学生的难点。另外,这

里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物理应用题的第一次规范化计算,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强调物理计算

题与数学的区别,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光现象》

上完课后,静心回

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重点兼顾全面复

习巩固,以生活情景展开课堂讨论,重视课堂反馈,强化基本知识、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

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1、 教学中注重引

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光的反射与折射贯穿全章,是重

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平面镜成像也是本章复

习的重点知识。在复习教学中,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

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教学中重视理论

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及时总结。光现象知识与生活、生

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复习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说

理、探究题的训练。

3、本节课也存在不

少不足。教学中忽视了实验教学。关于光现象的知识,很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来探究学习,虽

然很多实验用专用仪器操作,但许多实验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

得出有关结论或验证有关知识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是学生的

难点:规律难记、容易混淆、记住了不会灵活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

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

验规律印象深刻,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容易探讨。在探究完实验规律后应要求学生记忆过

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再结合适当的习题巩固强化。还要联系生活,多从生活中找例子。凸透

镜成像规律中像的变化规律学生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投影仪中的调节。时间久了,学生容易

把物距与像距混淆,导致错误。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强调。

2013年10月15日

篇四: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八年

级物理教学反思

郭国培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

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二的物理教学开始,

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踏上初中物理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

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一、对教学目标的

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

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

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

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观察、实验思维等

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

点知识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

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

确,但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往往对重点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者误将“难点”的知识当

“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

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

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

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准确流畅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方法

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

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

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就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加强课后辅导。教师

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

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

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

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观念就必

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

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七篇:教学反思,物理

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

这几年的物理教学,我总是在不断的摸索,也在不断的前进,充分注重学科特点,在大量的观察、少量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让学生更容易根据生活联系物理加以理解。通过几年的努力,有一定的收获,但更多的是经验教训、不足、有时甚至感到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在物理教学中我个人的认识,虽然不一定正确,更不完善,但却是我的真实想法。

我一直认为兴趣是学习物理的秘诀。网上有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狼来了的故事讲的3遍以后便没有人相信他了,但是说老师来了,即便是100遍,同学们任然会相信,使不认真,开小差的同学马上收敛起来。由此可见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是敬畏的。为了和学生打成一片,拉近与他们的关系,有时候与朋友的身份与之相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物理学习的趣味,不让沉闷的课堂变成一潭死水,使它活跃起来。但由于个人业务能力不足,对课堂掌控能力欠缺 ,很多时候气氛起来了,一时半会儿降不下去,课堂呈现吵闹,哄闹的的局面,一部人乘机偷懒,讲话,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所以活跃与课堂纪律对我来说现在是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自学能力远比教学能力更有效,更长久。所以我一直都信任学生,并充分相信他们的自主及互助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现在班上已有部分同学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了,成绩也初见

成效。但很遗憾,也有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由于监督管理的放松,容易自我放松,养成懒惰,自我放纵的习惯,上课不认真,课后抄袭作业,导致他们成绩下滑。所以自主互助学习与督促、约束的学习是我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理科出身的缘故,我总是认为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应注重培养逻辑思考能力,与理解能力。所以对很多的知识点和公式、单位等没有强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因为我个人认为这些死记硬背的概念、公式、单位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没有太大的重用。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强了,思维也很发散,但却不能用规范的语言答题,这在考试中是比较吃亏的。从学校出发,要对老师的教学成绩进行考核,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花少量时间要求学生背诵,逐渐过渡到理解记忆。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应试能力,使他们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我相信成绩考核与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不久后将不是问题。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困扰着我。我知道激励与批评都是一种教育手段,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大多是温室里的花朵。因此,我更倾向激励这种教学手段。但不能一味的激励,这样会使学生骄傲。 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这样会使学生自尊心受打击。但有的时候我不清楚什么时候该批评,什么时候该激励,激励要以什么方式比较适合,批评又控制在什么程度较为合适。这些都需要我慢慢来琢磨。

新的学期马上就开始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感压力倍增。

但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不断吸收。成绩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的。

2016-02-25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509963/

推荐访问: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