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时间:2018-10-17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第一篇_《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的高尚的师德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5.12大地震发生时的惨烈状况以及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对于灾难面前人性的伟大与无私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在教学中,我紧扣文中对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三处描写,抓住谭老师在地震到来和楼房即将倒塌的时候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组织学生抓住关键词反复体会,感受谭老师舍己救人的精神。重点抓住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 “撑”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课文第三部分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教学时我没有急于去提炼、总结人物的品质,而是让学生去读出自己眼中的谭老师的形象,进而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最后的人生意义。

纵观全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能围绕中心深挖文本的话,人物形象会更丰满、更高大,这样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第二篇_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2015年9月15日,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一

册语文书中的第六课《最后的姿势》。在这节课之前,我做了大量的

准备工作,从教学设计到课件制作,从背景音乐到插入图片,甚至对

课堂问题的提问方式,都进行了有效的预设。

这一节课上下来,总体流程比较顺畅,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教学

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我上的是激情四溢,学生听得是聚精会

神,听课老师频频点头。我之前的努力没有白白付出, 但课后和老

师们一起评课时,才发现有些地方还有不足,有些地方还可以更完美,

真的是体会到: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我将大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整理如下:【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一、关于”楼房···真真尘埃腾空而起”这一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这句话是在写地震来临时,楼房马上就要坍塌请况危急到了极点,

但是文字描述总是抽象的,枯燥的,如何唤起学生的体验,如何让学

生感到深受,进入情境?体会当时的情况的危急呢?

我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通过想象,交流来感受文本。但是教学过程

中,我让学士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想象到的画面,没有给学生想象

的时间,使想象变成了“一纸空文”。

如果能给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闭上眼睛,听我的范读,尤其是那

种配上“吱吱声”的范读,应该可以唤起他们更多的体验,可以更容

易进入情境。

二、拓展交流环节中,如何拓展

在升华主题时,我给孩子们拓展了张米亚老师的故事,故事内容

比较详细、具体。希望学生领悟在那次大地震中,人们体现出来的“大

爱”精神。

但现在转念一想,如果能将张米亚老师的故事用一两句话概括起

来,同时补充上各行各业人士的动人事迹的概述,岂不是能体会我中

华民族的“大爱”精神,课堂效率不会更高吗?

三、开放式、探究式作业

课堂上,我让学生把“搜集地震中的动人事迹”作为课后作业.。

这样设计是合乎常规,也无可厚非的。但在评课时,一位老师提到:【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语文作业的不知可不可以更加开放有效?她说,如果将作业改为“谭

老师如此高大的形象,课后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记住他?”会更加调动

孩子的积极性,之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她的这一提话让我眼前一亮。这样的作业形式,直接把语文与其

他学科相结,让语文与生活相结合,真正打开了语文的外延。

通过这节公开课,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难怪人们说:“公开课

是青年教师成长最快的途径”,通过写教学反思,让我的收获变得更

加清晰,更加有条理性。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第三篇_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新选入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去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文章编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这个主题单元,我认为非常的好,是歌颂爱岗敬业伟大精神的优秀作品,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的高尚的师德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选入结合时代精神, 体现苏教版教材的特点。

在课的导入上,我利用5.12特大地震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了解一下灾难发生时的一些动人场景,同时播放音乐增强效果。但是后来由于对班班通使用不熟悉,音乐没有在学习生字时及时关上,课堂效果不是太好。

接着是整体感知、随文识字环节。我在识字这个环节上设计了三个板块第一个带拼音识字、第二个不带拼音识字、第三个正确的读音。导致在这个识字上花费的时间太长。其中在书写生字“凹”的时候,正确的的笔顺应是横折折,我却说是横竖横,这是知识点的错误、我下次会避免。接着我用生快速浏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①文中的什么最使你感动?

②日常生活中的谭老师是怎样的呢?

③作为一名父亲,他是慈爱的;作为一名教师,他是和善的。你还知道关于谭千秋的其他事迹吗?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④谭老师像平常一样,给我们讲课、他讲授的是什么内容?【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在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上同学们会对“最后的姿势”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二个问题可以得出谭老师生活中是一个平凡的。第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了解更多的谭老师的资料。但是在这个环节的时候我让同学说得太少后来时间剩余太多。第四个问题的设计可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的谭老师讲述的内容,而他也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他的讲课内容: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视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接着理清文章脉络的环节,我找了一位同学,而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准确,我就没让第二位同学回答,我应该让多找两位同学说说不同的意见。

最后分享学习。在这个环节许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学到了什么,说得非常精彩。本来这个课到此已经结束,可是由于对前两个环节把握不够,时间剩余五分钟,我又临时加一个环节思考文中描写环境的场景。以至于听起来环节比较混乱。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第四篇_最后的姿势 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王月清 六二班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是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时更是觉得非常感人,题目就有很深的含义。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细的研读,认真的备课。在教学这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觉得自己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收集资料,激发情感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1、了解5.12大地震的概况,收集地震的相关的资料、图片和感人故事,以便课堂中交流。2、收集谭千秋老师的资料及纪念谭老师的有关文章、诗歌。5.12大地震轰动世界,学生们亲身经历了那些日子,收集资料的任务触动了学生的记忆和情感,许多感人的画面,故事涌上他们心头。这项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为课文的学习埋下情感伏笔,在第一课时的交流中,学生情绪激动,眼含热泪。

二、紧扣题目,抓住细节,研读文本

“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的最后姿势。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研读这些细节描写有助于学生体会谭老师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 课文中对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这些场景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景,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我通过指导学生感情这些句子,体会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时,在生死攸关之际,谭老师做出生命最后的抉择,用身体守护学生。他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 为了立体的体现人物的品质,课文第三部分引用最有说服力的三位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教学时我没有急于去提炼、总结人物的品质,而是让学生去读出自己眼中的谭老师的形象,进而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最后的人生意义。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又让学生读了几首小诗,这几首诗分别以谭千秋老师的学生、妻子、女儿、母亲的角度去写的,我让学生在配乐声中去朗读,读着读

着,我分明看到了学生感动的泪水,听到了哽咽的声音,我知道他们心中对谭老师的感动得到了升华。

课结束前,我又补充了抗震救灾中其他老师的感人事迹,他们那感人的最后的姿势让学生震惊了,他们感动极了。我也感动极了,为那些英雄老师而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感动,

纵观全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

一、课一开始,我没有让学生观看地震发生后惨不忍睹的一个个场面。这一情景的再现,可以很快的把同学们带回那次地震,使他们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这样的情感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在教学中,我虽然抓住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来组织教学,但没有扣住“撑”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谭老师这一撑,撑出了什么?”的课文补白,如果这样去深挖文本的话,人物形象会更丰满、更高大,这样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第五篇_《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今天的班级有点无聊,虽然前班已经充分准备,但学生似乎不是很感激,虽然习惯了学生未知,但我的心或失望!幸运的是,这个班顺服纪律,基本目标可以达到。反映如下: n感觉一种酸在四种语言的教学环境中描述的,我组织学生朗读,抓住标点和其他感情的危机,老师的办公室不惊慌。虽然有个别学生参与的答案,但是平静的阅读和让这种危机的感觉削弱了很多,考虑到有限的时间放弃教室的时间。

n感觉两个甜在读老师的话和动词的支持,这是教学的组织,让学生自己演示这个行动,让学生从支持的经验中谈论什么?双手支持从突出老师的力量突破身体的动量,用他们的肉血和血打开保护伞保护学生,减少破碎的砖,水泥板直接打击了桌子的严重性后果。在这个时候,学生真的明白什么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是一种爱,无私的爱。然后我问:谭老师不怕吗?他不想要更好的生活,他不害怕他的妻子和女儿伤心伤心你做 谁说老师的声音?这时候学生似乎有点动了,他们说:我是一个人换来的四个学生的生活,这是值得的!他们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怎么能有心脏,所以他们去?在这个交换我顺势疗法问:你看到一种谭老师吗?学生理解更多的地方。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第六篇_《最后的姿势》反思

《最后的姿势》反思

在教学时,我抓住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让学生理解体会,这句话不仅记录了他救护学生的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一姿势,让人们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师的形象。我让学生结合前面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的内容进行研究,谭老师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那谭老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为国家,为他人。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姿势,是诠释爱与责任师德灵魂的姿势。这时,再让学生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时,学生都能滔滔不绝说上半天。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第七篇_《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抓住课文特点,渗透写作方法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新选入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去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细的研读,着手认真的备课,却发现文章的编者独具匠心,短短的一篇课文中,渗透了好几种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 。我想,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教写作方法的好教材,预示,我在课上注意了写作方法的教学。

一、环境烘托

在课堂上,我抓住四处环境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谭千秋老师是如何用宝贵生命诠释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来开展组织教学,这样的环境预示着什么?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谭老师又是如何做的呢?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二、正面描写

抓人物的正面描写,抓谭老师在地震到来和楼房即将倒塌的时候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组织学生通过读和演来反复体会,真正理解谭老师是怎样诠释爱和责任的,感受谭老师舍己救人的精神。学生也真正明白了诠释的意思,不是简简单单能用解释来说明的。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细节描写中的动词 “撑”,我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

三、侧面描写

为了立体的体现人物的品质,课文第三部分引用最有说服力的三位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教学时我没有急于去提炼、总结人物的品质,而是让学生去读出自己眼中的谭老师的形象,进而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最后的人生意义。

以上是我在教学《最后的姿势》这课后的反思与对这课的初浅的认识,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89903/

推荐访问:最好的姿势教学反思 坐立姿势教学教学反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