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写出写出你对

写出写出你对

时间:2018-09-17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写出写出你对 第一篇_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_(1)

二〇一五年东营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向黑暗深邃的土地探寻,你理想的根基变得坚如pán石;与暴虐的狂风搏斗,你的品格变得刚韧倔强;从阳光雨露中汲取精华,你生命绽放的光彩愈益绚烂夺目。

①pán ②倔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 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 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A.传播 捍卫 聚集 B.传递 保全 凝聚

C.传递 捍卫 凝聚 D.传播 保全 聚集

3.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4.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5.填空。(5分)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以“ , ”表达出只要在污浊现实中坚守人格、坚持理想,即便做一个农夫也无怨无悔的心声。

①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2分)

②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2分)

活动:

仿写示例:读书犹如揽胜,山川之,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仿写:

一、阅读(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二)(8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三)(8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4.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2分)

“ ”: “ ”: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15.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3分)

16.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3分)

(四)(14分)

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加拿大)普林格尔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

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17.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3分)

18. 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写出写出你对 第二篇_写出你的精彩2

写出你的精彩

——成长在国培

姓名:武雪

单位:太和县第五中学(太和县原墙镇)

电话:13655650264 15391711876

推荐老师:武宏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也许你已在三尺讲台上站了10年,也许你已在讲台上站了20年,也许你已在讲台上站了30年或者更多,但是你仍然缺少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的那份洒脱,你仍然缺少李镇西老师课堂教学中那份睿智,你仍然缺少于漪老师上课时亦师亦友的那份师生和谐的境界„„名师,仍是遥不可及。毋庸置疑,有前天张斗和老师的引子,有昨天吴宝华老师的铺垫,今天郑浩老师也就顺利成章地把我们通过写作平台成为一名名师的梦想又推向了另一个高度。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写作也的确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有效途径。像李镇西等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坚信,更多像我们一样正在成长中的教师也将继续证明这一点。要想当名师,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就必须进行写作, “文章走多远,人就走多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但我们更要知道每一个成功老师的背后无不写满了汗水,每一个名师成长的道路上无不写满了勤奋。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

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你为写三年反思准备好了吗?朱永新教授说,如果教师坚持天天写教育随笔,坚持写10年还不能成为教育家的,他愿意赔偿100万元。你已经迈出坚持写十年教育随笔的第一步了吗?不要指望今天写作,明天投稿,后天就变成铅字。它需要你沉着冷静的反思,需要你挥汗如雨的付出,需要你持之以恒的坚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春花的灿烂,是因为积攒了一冬的情怀;江河的浩瀚,是因为汇聚了涓涓细流;雄鹰的翱翔,是因为雏鹰妈妈无数次从高空抛下的历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老师们,别让你手中的笔锈迹斑斑,别让你电脑的键盘灰尘满满,别让你教学中产生的火花稍纵即逝。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写出写出你对 第三篇_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文感得人

——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山东 王志芳 张继勇

一、知识提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所谓“真情实感”,就是要求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受,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好“真情实感”呢?

1、选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真实健康的思想情感。清代诗人江湜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诗感得人。”要想表达真情实感:首先,选材要真实,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仔细回忆往事,认真品味细节,从自己所见所闻的真实荡漾开去,便会使文章具有真实感人的艺术力度;其次,文中人物形象要说真话,做真事,表达健康向上的情感;最后,恰当地选择抒情方式,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把自己的感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2、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刻画人物注重细节描写。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能够人人久久品读的生动画面,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写文章时只要抓住了体现真情的“动情点”,就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精妙境界。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的背后是人生,是情感,是事业,一枝一叶总关情。

3、巧妙地进行铺垫,恰当地使用渲染。为追求逼真的写作效果,我们可以为事件创设必要的前提或环境,进行巧妙而成功地铺垫。在铺垫的同时,别忘记了恰当的景物或细节描写往往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彰显作品主题,激宕读者的心灵,让作者或作品人物形象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感受。

二、经典片段

(一)踏进熟悉的老院子,绕过对着们的屏风,映入眼帘的是那棵歪脖子枣树。说它是枣树,只是曾经,如今的它已没有了茂盛的绿叶,也不再结出串串小枣,甚至连树枝都已经落光了——它死去了。【写出写出你对,】

……

如今,摸摸树上的光滑与刻痕,老黄牛不见了,我也比任何一道刻痕都高了。抬头看看枯枝,似乎又听到了荡秋千时被我压出的吱呀吱呀的声响。

老树见证了我成长的童年,见证了我和爷爷的快乐回忆,而我却再也见不到爷爷的笑容了。 (09年山东高考卷《见证》片段) 简析:对于爷爷的回忆,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而是先写院子中的那棵歪脖子枣树,围绕着枣树发生的一系列与爷爷生活的片段,间接地对爷爷进行了回忆。枣树成为叙事的切入点,成为抒发感情的载体。物是,人非!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树老人已老,树在人已逝,这种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

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09年湖南高考卷《踮起脚尖》片段)

简析:父母回家“踮着脚尖向我走来”这个细节的描写符合躺在床上的感受,表述真实。铺写已然充足,情感自然喷发,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其实母爱就是一个行动、一句话语、一个神色,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沉浸其中,只是我们熟视无睹而已。作者用敏感的心灵、观察入微的眼睛、细腻温柔的笔触向我们展现着平凡而伟大的父母。

(三)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智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笑了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了口:“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妻子时,你们大概就不会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们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奥莱尔(美国)《在柏林》片段)

简析: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老妇人重复数数,又加以小姑娘们一次又一次笑的渲染,然后再陈述原委。文笔看似平常,实际上是在设置悬念。正因为有了前面的悬念和渲染,后面的陈述才有慑心动魄的力量,才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战争多么可怕。

三、实例解析

[作文题]人生经历中,很多人无论是我们熟悉的还是陌生的,现实的还是历史的,亲近的还是疏远的,或许他们都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震动,在我们的心里难以忘怀。请写一个这样的人物。

善于观察是作文的关键,作文时充分调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截取生活片段做为自己写作的突破口,这样更利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使文章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如有的学生写:

这天,走进店门来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头戴桔黄色的头巾,一缕头发散乱的落到她的前额,耳朵紧紧地勾住几撮头发,几根白发像是厌倦了这糟糕的装扮气鼓鼓地挣扎着露脸。蓝色褂子,一双破旧的布鞋在一条肥大的黑色裤子下显得格外小。她抬起头,见我正在打量她的全身,稍有些不好意思地挪动了一下,说:“我想打个电话,中不?”我说:“您打吧。”她感激地用眼看着我,一双大大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的美丽,现在的双眼皮往下耷拉,浑浊的眼球被一些黏黏的液体包裹着,像是眼泪,但又不是。

这是一位思念儿子(在外地打工的)的母亲,作者精细的肖像描写,让一位含辛茹苦的乡下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令读者寄予无限的同情和关爱,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有些同学善于在叙事中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从细微处入手,注重人物语言、心理的描写,注重细节动作的展现,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真实可感。如:

我静静地退出帐篷,没有人会注意到我的退出,因为我是那么渺小。我来到营地小河边,看着月光下闪烁流动的河水。

“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呢?”不知不觉中,领队的老师已经坐在我身旁,“准备好演讲稿了吗?”我用脚揉搓着地上的小草,窘迫了好久,吱唔着说:

“小草毕竟不是大树。”

“瘦小又怎么样呢,你还有聪明才智啊,换个眼光或角度看,不见得强壮的队员会比你更灵巧。”

听到老师的这句话,满心的抱怨都化为泡影,周围死般静寂,我的大脑开始飞快地思索着。时间已不允许我挑灯奋笔疾书了,想起妈妈曾经对我说的话:“用自己的双手带动所有的手为你鼓掌。”想到这,一种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

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成功的展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形体的弱小到心理的强大,到行动的展现。特别是心理描写的运用,使“我”这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同学注重运用环境或景物描写,巧妙地把人物的感情融合在景物描写之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从而衬托人物的性格特征,彰显主题。如下面这一片段:

暮秋时节,凛冽的寒风将漫地枯叶吹的四处飞扬。严寒,笼罩了整个世界,寒冷中我读懂了苏武,明白了苏武的心声,明白了苏武的忠诚,更加明白为何苏武为后世千古传颂。

……

茫茫北海,无边无垠地冻天寒,人烟罕至,唯一和苏武做伴的便是那根象征汉廷的旌节,刺骨的寒风吹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吹弯百草的腰,吹折树木的枝。身上单薄的衣衫,饱经风雨的洗礼,支离破碎,仅能蔽体,已经失去它御寒的功效。寒风似箭刺入骨子里。但他心中却依然操守着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捍卫汉廷的威严。

苏武的坚贞不屈,人人皆知,如果空泛地抒情议论,就会落入俗套。作者开篇渲染寒秋气氛,结尾强调凛冽寒冬,把苏武置于一个严酷的环境之中,严酷的环境描来衬托了人物性格,文章含蓄与直露并用,错落有致,恰如其分地升华了文章主题,起到了一石二鸟的功用。

四、佳作展示

父 亲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第一中学2007级5班 高霞

假期时去了一次海货市场找亲戚,就是在那儿我遇见了他,一个貌似六七十岁的男子。看见他时他正在同一位貌似老板的人交谈些什么,我走近了一些。

“老板,八块,我给你拉。”他几乎是在乞求地说。

“就五块,不拉拉倒,这么多拉板车的还找不到个?”

“老板,这么长一段距离,我给你搬上,拉过去,再卸下装上车,八块已经够便宜了。”依旧是乞求的语气。

“五块,我来。”旁边跑来一个板车仔,大声吆喝。

“好,就用你!”

他急了,“老板,五块就五块吧,我给你拉。”

老板轻蔑地斜了他一眼:“再贱,也不用你!”

“别这样啊,做生意不就讲个讨价还价吗?”

老板哼了一声:“做生意?你一个拉板车的还谈什么做生意?笑话!”顺势推了他一把,不知是老板用力太大,还是他太单薄,他倒退了一步,被三轮车车蹬一绊,跌坐在薄薄的泥浆中。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尴尬地站起来,咧嘴朝老板努力一笑。

老板走了。

他的脸沉了下来,用手拍了拍沾泥的衣腿,抬头看了我一眼,又咧嘴勉强一笑。

我走过去,递给他一张面巾纸,说:“擦擦手吧。”

“谢谢。”

我正面瞅了他一眼,他脸色黝黑,布满了叶子脉络般的皱纹,他的背佝偻着,几乎能和大地亲吻,两支枯干的黑手正揉搓了面巾纸,干而无神的眼四处张望,显然在继续张罗生意。

“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干这苦力活?”

“我看上去很老吧,其实我才不过五十岁呢,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两个孩子上学都花钱呢。”他卷了一根旱烟,边抽边搭言,干涩的眼里似乎有一点晶莹的东西闪光。

“孩子,得好好学习啊,要不一辈子得听人使唤。”

这句话好像父亲也说过,我“嗯”了一声,想哭,鼻里嘴里咸咸的,或许是海风的缘故。 我想到了爸爸,也许在外打工的他,也会遇到这种境遇吧,遭人白眼,他一定也会像这个父亲一样忍着,只是为了赚钱供养自己的孩子,希望将来他们能有出息,别再走这条老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做儿女的不是不懂,只是在寻找一个最好的时机来回报你们、安抚你们曾经受伤的心。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我知道他们伟大的共同的名字:父亲!

点评:本文取材于自己的所见所想,运用语言、肖像、动作、细节等多种描写方法,记叙了一件生动感人的事,刻画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描写了一个真实的生活片段,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文章最后由别人的父亲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直接抒情,自然升华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第一中学语文组 张继勇

邮编:276807 邮箱:zhjy28219@sina.com

电话:13563324667

QQ:104097888

写出写出你对 第四篇_2015年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卷 及答案

201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来。(注音要写清楚,字要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4分)

①重创 ②创伤 ③以头抢地 ④抢呼欲绝

⑤钥shi ⑥汤chí ⑦cāng海桑田 ⑧一叶piān舟

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B.个别人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通常不会受欢迎。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3.在下面语段中,先找出有语病的句子,然后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①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②学校特意请了几个中学的优秀教师来我校上课。③他们的课讲得非常好,使我校师生收获颇丰。

4.名著阅读。(3分)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既篇幅短小又寓意深刻。其中《马和驴》的故事就运用_____修辞方法,讲述____________故事,揭示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

5.默写。将相关的诗文名句用正楷字写在答题卡上面的田字格中。(7 分) ⑴在处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上,孔子主张“ , ”。

⑵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⑶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⑷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可谓诗中有画的佳作,其中描写竹林寺景色的诗句是“ , ”。

⑸ ,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学校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参加这项活动的有知名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家,听说他不仅要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还要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如果他问你下面这些问题,你怎样回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⑴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写出上阕的最后一句。(1分)

⑵这首词的下阕是“惜”字统领下文,到哪句为止?请你把这个句子写下来。(1分)

⑶这首词上阕的前几句写了眼前的实景(现实景象),后几句写的是虚景(想象景象)。请把写虚景(想象景象)的句子写出来。(1分)

⑷这首词下阕中的“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含义相同吗?请写出理由来。(2分)

⑸这首词上阕与下阕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各写一种)(1分) ⑹请写出这首词中既是对偶又是比喻的句子。(1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3题。(15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7.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儿童相见不相识 D.相形见绌

8.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 B.时人莫之许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苔痕上阶绿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⑷岂直五百里哉

10.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1分)

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2分)

1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

【写出写出你对,】

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

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分 )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分 )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9 题。(15分)

选段一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段二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

【写出写出你对,】

……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选自《故乡》)

选段三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

②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自《济南的冬天》)

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故乡》这两篇文章中的“我”是同一个人吗?理由是什么?(2分)

15.有一种修辞手法叫摹绘,就是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写出了人或事物的形状(摹状)、颜色(摹色)、声音(摹声)、气味(摹味)等。请你在选段一与选段二中各找到两个描写事物用摹色手法的句子,然后把它们写出来。(每个句子必须用五个字表达)(2分)

16.请结合课文,参考第15题的说明,说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个句子在写作艺术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表达效果。(3分)

17.请写出《济南的冬天》作者的原名。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有何不同,与伦敦的冬天又有何不同。(2分)

18.你学过的不少文章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指出下面比喻句中的本体是什么。(3分)

(1)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9.下面这段话中,有一处兼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请把它写出来,并说说表达效果。其中“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的“薄烟”指的是什么?(3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0—23 题。(7分)

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

王宗平

①国务院日前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把校园足球作为中国足球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什么会选择校园足球呢?动商,这个与智商、情商一并阐释健全人格的新理念,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诠释选择校园足球的历史必然性。 ②什么是动商?为什么提出动商理念?动商,就是一个人的运动商数。动商的提出与国人对体育的偏见不无关系:在许多国人心目中,体育就是竞技体育,就是金牌。竞技体育本来是精英体育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81056/

推荐访问:写出你对林冲的评价 写出你对家的感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