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时间:2018-09-08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第一篇_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困惑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困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前学生普遍感到应用题难学,教师感到应用题难教。学生因此对应用题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采用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正是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使得本来饶有兴趣的应用题教学失去了活力,变得越来越费时费力,学生的学习越来越郁闷困惑。久而久之,就使学生陷入一个“厌学——怕学——逃学”的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要改变这一切,必须优化应用题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优化问题来源和呈现形式。

1.问题来源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的内容。我们在处理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生活情境有机的切入点,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使应用题有了“应用味”。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41第7题:“某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生产电视机48万台,是下半年产量的 。这个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的产量是多少万台?”可改编为“我校有女生420人,是男生的 ,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这样的题材来自学生的身边,学生感到亲切,愿意参与讨论。数学教材中往往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题材老化,数据过时,教师应在尊重编者的意图下,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

又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7例1:“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可以把它改编成“小红家有存款40000元,爸爸买了一台计算机用了 ,买这台计算机花了多少钱”这些数据更贴近现实生活。

2.呈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教学的应用题的例题呈现,一般是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改变准备题的条件或问题,出示课本例题,例题的教学基本上遵循了这样一条呈现方式:读题审题 ——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解题思路。这种呈现方式单一而封闭。那么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追求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载体,我们不必过分拘泥于形式,要丰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使呈现方式更为新颖、灵活、现实。

①实物演示型的应用题。

如在教“利息”一课时,只要出示一张存单,由学生自己从存单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并计算利息。

②图表式的应用题。

在统计图表知识教学时,出示潮州市2012年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计算出全年平均气温,还可以计算出一月份平均气温比六月份平均气温低百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把家里的用电、用水量调查清楚,制成表格后,提出算平均费用的题目,或者出示残缺的用电发票,根据已有信息推算出发票上的全部信息。

③多媒体模拟场景的应用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应用题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契机。应用题由此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为了创设情境,有的老师用摄像机把外景拍下来,用多媒体在课上放出来,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精心制作课件,把光声磁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设计两个卡通人物,从两个小镇出发,相向而行,走路时可配上脚步声,形象展示整个过程,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把刚才走过的路按每小时一段进行分割,这样很容易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将会更加牢固。

④自由组合式的应用题。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往往以散乱的形式提供给我们的,为了培养学生选择、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组解决问题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这样通过适度引入开放题进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我们可以出示一组条件和一组问题,让学生选择有用的条件或问题进行编题训练,再进行解答。

条件:1.我校六年级共有学生120人;

2.其中男生70人

3.三好学生有30人

4.参加兴趣小组占

问题:1.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

2.女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3.六年级中不是三好学生的占几分之几

4.没有参加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二、用简明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首要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

如:小明储蓄盒里有面额1元、5角、1角的硬币共90枚。后来小明把其中面额1角的硬币全部兑换成5角的硬币,结果盒里的硬币共58枚;在后来,小明又把盒里的1元硬币全部兑换成5角的硬币,这时,盒里共有68枚硬币。原来小明的储蓄盒里共有多少元? 我们可以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让学生明白这道题就是要求“68枚5角的硬币一共多少元。”容易就得出算式:0.5×68。

再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49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道题已知速度和时间要求路程,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以列出算式145×12。

三、设计开放型的应用题。

所谓开放性应用题,是指题目的内容情境不确定,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即非充分必要性,从而蕴含着丰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要求解题者要自行创设内容情境进行推断,或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题的这一类数学应用题。其开放性、灵巧性和多变性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其功能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充分的肯定。

【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1.条件开放。如果减少题目的条件,让学生补充必要条件使之成为条件充分的应用题,从而解决相关问题.这类应用题称之为“条件不足”应用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必须先补充合适的条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增补条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便创设了一个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氛围,给学生提拱了创造性研究学习的情境,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广阔的发展。

例1:停车场有小轿车和摩托车共42个轮子,问:可能各有几辆?

学生都知道小轿车有四个轮子,摩托车有二轮和三轮两种,因而要算出各有几辆条件是不够的,需要增加一个相关条件,学生就会根据自已的思维增补条件,得出的结果也各自不同,从而体会到不定方程的一些理念。

例2 , ,运走的比剩下的多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列出数量关系式,根据关系式补充所需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推理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增强了思维能力。

2.问题开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他们在获取信息时有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因而他们在分析数学问题时所获得的数量关系也会有所不同,发现的问题也多种多样。为更好地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设计一些根据提供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的应用题。学生通过解答这类问题,能充分发展学生各自的个性特长,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 “红花有15朵,黄花有20朵, ?”,随着知识的增长,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四、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特征,激发他们自觉地分析数量间的相依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检验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自编应用题训练时,要注意学生自编的应用题要符合思想道德上的要求;要符合逻辑要求,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编写出的应用题要同日常生活实际相符。另外,在指导学生编写应用题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艺术性、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心理特点等。

1.仿照课本练习题编题。

如在完成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53的第5题“狮子奔跑时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60千米/时,大约是猎豹的 。猎豹奔跑时的最高时速大约是多少?”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要求学生仿照编题并进行解答。学生可以编出如下的题目:“果园里有梨树400棵,是苹果树的 ,果园里有苹果树多少棵。”

2.改编应用题。

例:小红的身高是120厘米,比她爸爸的身高矮 ,爸爸的身高是多少?

要求学生在解答后,把它改编成用乘法计算的本类型应用题并解答。

如改编成:爸爸的身高是180厘米,比小红高 ,小红的身高是多少?

3.根据数量关系式或算式编题。

例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一道除法应用题。 乘法应用题:小红每分钟打字60个,1小时能打字多少个?

除法应用题:小红每分钟打字60个,现在有一份4800字的稿件,她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打完?

例2:根据“(120+85)×16=3280”编应用题,看谁编的多。

如:1个篮球120元,1个足球85元,李老师各买16个,一共花了多少钱?

再如:一套衣服,上衣120元,裤子85元,买16套要花多少元?

总之,教学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领会好它的规律,遵循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基础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因材施教,努力探寻应用题教学中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方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第二篇_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洋溢着学生成长的气息,课堂更活了,学生的热情更高了,每堂课更具有挑战性了。

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又露了许多问题。我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进行了梳理、总结。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下面几点。

一、在备课中遇到的困惑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课前引入是这样的:老师让学生汇报收集回来的数据:我家长( )米,宽( )米,面积是( )平方米。几位学生汇报后(都是整米数),教师问:“你是怎样算出你们家的面积的?(用1平方米去量)”。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点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之中,能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确比以往的教学迈进了一步。但如果说安排了这样的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就是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那么,我认为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在教学中,教师究竟如何把握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这个“度”?何为“合适的度”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觉得难以确定对待教材中的这个问题以及其他与之类似【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二、随堂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有一道题目给出了八种事物,三顶不同形状的帽子,一双袜子,一支铅笔,苹果、香蕉、梨子各一个,要求把同类的圈起来。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启发、鼓励,结果小朋友们遍地开花,答案各有不同而又各持己见:多数把帽子圈在一起,苹果、香蕉、梨子圈在一起,教者给予了肯定;有的把帽子、袜子圈在一起,因为都是身上穿戴的,教者也给予了肯定;有的把苹果、梨和一顶圆帽子圈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圆的,教者也不能否认;有的把香蕉和铅笔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长形的,教者更不能否认,而且还表扬了一番……

这样的结果让同仁们喜忧参半,陷入了深思:喜的是这堂课已经达到了目的,小朋友们都能从不同方面对事物进行分类,而且思维发散、活跃。困惑的是,教参中对于这道练习题的说明是“巩固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也就是说答案是唯一的。经过讨论,我们认为“把帽子圈在一起和把水果圈在一起”这个答案比较合理。可是你能够指责教者在课堂上对学生众多的答案表示认可和赞扬的做法吗?毕竟赏识、表扬是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可是如果说答案是唯一的,那么这种做法就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廉价”的表扬,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习以为常,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深究。

三、教学模式的困惑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合作与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课堂上已是司空见惯,活动也增多了。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是否这样就体现了新理念,转变了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学观念?

如:某位教师在讲三年级上册《加法》的例一时,是这样处理的:①先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然后再小组交流,最后再班级汇报。②出示例一,学生读题。③学生合作完成例一,并交流意见。④探究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⑤练习。

那么这堂课的设计是否有流于形式的嫌疑呢?是否还有更适合我们农村小学自己的教学方式呢?

四、现实中,数学何时才能真正与生活结合呢?

为了迎接课改大潮,一线教师们的确在自己的教学理念中逐步渗透着新鲜的血液,努力的实现着“生活化数学”的理念,尽可能的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感受成功,增进自信。但是……

前几天,我看到一位四年级学生的一张单元测验试卷,上面大致有这样一道题:某小学组织学生郊游,一共有420人。已知大客车能乘53人,小客车能乘14人,问如何乘车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有位学生是这样解答的:用大客车5辆[53×5=265(人)],剩下的人乘11辆小客车[420-265=155(人),155÷14=11(辆)……1(人)],还多1人没有座位了,就挤一挤吧。说得头头是道,表述的理由清清

【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楚楚,可是得到的是一个大“╳”。为什么呢?结合生活实际,这样做不行吗?难道多1人就不能挤一挤吗?什么叫“比较合适” ?能把理由说清楚、说明白,难道还不行吗?再看正确答案,原来是:420÷53=7(辆)……49(人),49÷14=3(辆)……7(人),应该乘7辆大客车,4辆小客车。嗨!原来数学中所说的“合适”是理想境界中的“合适”,即“尽可能多的用大客车,并且要保证每人都有一个座位坐,才叫合适”。这非生活中的“合适”,即“每人都上车,不要太挤就是合适”。此“合适”非彼“合适”也。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毫无疑问,正确答案所体现的是大家一致在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大家极力要提倡、宣扬的!那么它离我们学生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呢?是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还是直接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是两码事呢?学生究竟该如何去正确地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尺度呢?教师究竟该如何去沟通这种境界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鸿沟呢?

面对教学中的诸多困惑,我们也都知道:课程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顺流、有逆流、有急流、有暗礁……只有大伙儿齐心合力、直面困惑、迎接挑战,通过我们不断的尝试、探索,甚至是“碰壁”……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迎来新课改的全面丰收!

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第三篇_教学困惑

教学中的困惑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合作学习进入课堂。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但也给老师带来了困惑。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大多数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同时,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并且只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是小组中活动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这也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第四篇_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九江乡中心完小六(4)班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师生赢得尊严和幸福的保证。六年级教学质量是学校的门面,因此,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科目教学措施。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所用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对这册教材的部分编排以及整个新教材的编排有些困惑,具体如下:

一、新教材把以往教材中的繁、难计算做了删减,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但是,教材的计算编排的太少,学生计算能力削弱太多,导致学生进入六年级之后计算失误更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教材内容安排跨度太大,缺乏系统性,应该作为例题出现的某些内容只在练习题中出现,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来说,可以把这部分的内容系统讲解并补充有关练习,但是如果是缺乏教学经验的教

师在使用这本教材的过程中就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断层,加大学生学习程度的两极分化。

三、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脱节,学生在学习之中往往不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不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能力比较薄弱,这个问题的产生与新教材知识编排不够系统化有关系。

四、在经济社会的大潮中,人们的经济意识浓厚,家长往往忙于工作,在物质生活方面对孩子关心较多,忽视了学生的精神层面的引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学习习惯有待提高。

三、制定目标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局的安排,我校六年级数学的成绩应达到平均分45.4分,及格率36.7%,低分率38.7%。但通过几次检测,都没有达到上级的要求,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班师生共同努力,争取能达到上级规定的目标。

四、改进措施

1、抓好常规的练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低,每个学生我们都要严格训练,特别是最基本的计算和学习的概念,一定要加强。教师可以从每天的作业中安排一定量的的计算,让学生天天练,每天的练习一定要精挑细选,从类型到数字的特点,练习的搭配都要仔细认真。

2、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只要是教材中的操作题都得让学生尝试操作,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

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归纳出结论,这样学到知识才能扎实,才能是学生自己的技能,如果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学会就会养成主动去探索的习惯,对知识的摄取就不会时刻依赖于老师的传授,转变学习方式对师生来说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3、加强解题策略方法的培养。从试卷中发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稍复杂的题目失分率较高。旧教材在这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忽视,新教材从四年级起重对学生解题策略方法的训练与培养。为了更好地促使小学与初中使用新教材的衔接,应适当增加需要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答的内容:如统筹优化,分类思想,排列组合等需要数学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帮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的内容。加强实际应用性题目的练习,如坐车、植树等,真正体现数学生活化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这样,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要认真的研读,尽量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解决,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更充实一些。

4、“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加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力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要注重学法指导,学会听课,学会写字,学会倾听,学会思维,学会合作交流,学会自我反思等点点滴滴的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不仅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怀,更要给他们更多的帮助。由于基础不好或习惯不好而不能自制,要努力采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及时弥补学困生的知识空缺,让他们不再对数学恐惧。

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第五篇_正兴镇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中的困惑

正兴镇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中的困惑

今年正兴镇小学六年级有四个班,共有学生187人,其中男生96人,女生 91人,有两班是从我镇四个村小合并来的。小部分学生活泼开朗,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能按时完成课内和课外作业,但大部分学生学习存在懒惰思想,不愿意去记,去积累,不愿意深度思考问题,不愿意自己探究问题。例如,平时做作业、识记字词等老师不检查,他就不做不记,做也少题减题,等老师检查即使做了也敷衍了事。遇到思考题,随随便便肤浅写几句,不愿意多问,不愿意多思考,不愿意多做题,这个成普遍现象,对自己学习有较高要求的孩子不多。所以,我们在复习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

复习课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有序地进行,但每堂课之后总感觉到不尽完善,甚至有无效之感、无耐之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始终有几个问题困惑着:

1、复习针对学生无法体现全面发展,优差学生共进难。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复习教学众口难调。班级人数众多,受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的影响,同一班级的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相去甚远。好学生的机会更多,得到了超常的发挥,学困生成了旁观者,得不到独立思考和表现的机会,获益少,而彻底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生的成长也就形成了两极分化。在数学教学中,究竟该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共同进步,得到全面的发展呢?

2、知识落实与教学气氛难以兼顾。我始终坚信,只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思考。复习课讲究课堂的容量及知识的深度,特别注重知识点地落实。知识的落实需要有宽松的学习环境,环境又借助于气氛来创造。气氛过淡,课堂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单调乏味;气氛过浓,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甚

至出现跑题偏题现象。气氛好,知识落实到位,可真是个两难的问题。

3、情境创设与知识体系难以兼顾。通过情境来连系知识,达到情境与知识相交融,基础与能力相兼顾,这是教学理想。但在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刻意突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会将原有的知识体系被打乱,使学生的听课失去针对性。

4、学生思考与教师讲解之间的矛盾。互动的课堂才是真实的、原生态的课堂。许多本来设计让学生思考分析的内容却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材料背景不熟悉、课前没有预习等,被教师讲解所代替。复习课如何发挥教师学生双主体的作用,又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5、知识的重难点的掌握。在人手一册参考书的情况下,预设在一堂课内将主要内容讲完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练习。但现实往往不能如意。教材解读与练习分析往往超出一节课的设计。现在要改进的是:在有参考书的前提下,讲什么,不讲什么,如何调整知识的重难点。

6、常规练习与变式练习。要想少做练习,多收成效,就必须注重变式练习。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是:怎样在做好常规题的指导同时,注重知识的深化,寻求变式的路径与方法。

7、教学任务与反馈改进。复习中往往会过于注重任务的完成,忽视反馈。知道基础是能力的前提,但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忽视课后的检查与反馈。现在尝试着要求学生对照考点记忆整理知识,并要求相互之间督促背诵。

8、在解决问题复习中,现在新教材上没有系统的解决问题章节,可教学难度没有减少。从表面看减少了教材内容,也没有了旧教材原来偏难、繁杂的题目,这样应该是减轻了教学负担,值得高兴。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也随之下降,每次检测中应用题失分最多,就足以证实这一点。教材中没有了这部分内

容,可教学要求并没有减少,仍然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要求以那些内容作为依托呢?如果说有的话,就是教材练习中出现的几道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但教材基本知识点都不包含的应用题,如生活中读里程表、水表、电表,列车行驶时间、速度等问题,这些题难度大,通常要花几倍时间教学,学生才能明白、理解。而这些内容对农村的学生来说就更难了。

9、“简便计算”顾名思义就是比较简单、方便的计算,它是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完简便运算,常常会听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这道题目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同时也经常发现,在刚学过简便计算后,或题目中有明确的简便计算的要求时,学生会用简便方法去计算,但是在平时的计算中就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用简便方法去做题了,而在解决问题中能用简算得更寥寥无几。这说明“简便计算”没有引发他们的内在需求,简算意识还很差。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不用简便方法的话他可以正确的算出得数,而用了简便方法后反而错了。

10、合作学习收效难。表现在:时间上没有保证,一个问题给学生讨论,学生才开始说就打住,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问题不分难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讨论的很容易的问题也拿来讨论,浪费时间;交流缺乏平等,所谓的合作学习,变成了几个优等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说是主动探讨,实际是被动应付。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开始讨论,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需要。这样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11、教师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教材。配套作业习题的内容较例题难度加大,难以找准知识的拓展点。 新课改教材中的例题相对老教材来说已偏向灵活,例题比较简单,学生接受并不难,经过老师的传授,学生掌握的差不多,可等到做习题时学生才

发现,例题会了不代表习题会做,习题的难度加大了。有些习题的安排,相当于老教材中的例题,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只是一味地为解题而解题,找不准知识的拓展点,那么学生所学的例题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学生的热情反而下降了,作业效果可想而知。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正兴镇小学数学复习中经常碰到典型的困惑,希望能得到兄弟学校的帮助与指导。

正兴镇小学六年级教研组

2015年5月10日

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第六篇_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整改措施

数学学科教学交流发言稿

期中考试在我们紧张而又忙碌的复习中结束了,好也罢,坏也罢,都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认真总结,积极反思,调适心态,想方法,再决将来。期中考试不仅给我们查找自己不足的机会,还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期中考试取得了高分,固然可喜,因为它是过去一个阶段汗水的结晶。但这个成绩不能代表全部,更不能代表将来。

这次我们六年级数学,成绩有一定进步,这与我们数学组的五位成员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我们在考前近一个月就已经展开了给学生中午或下午的补课活动,我们顶着无形的压力,努力前行,只为对得起学生、家长和学校给予我们的信任。可以说我们六年级的每一位教师都是压力很大,有些老师,现在做的梦都是与教学和学生有关。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圆满完美的送走毕业班,希望我们的辛苦不会白费。下面就针对六年级数学或是我们数学学科与大家交流,还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一、做好思想动员工作,逐月制定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春天是个学习的大好时机,分秒必争,但是春天的舒心惬意,使学生们容易浮躁,甚至慵懒。到复习阶段,内容枯燥,学生腻烦心理特别强烈,而且不稳。必须提前做好学生们的稳定和思想动员工作,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毕业班复习和学习重要性及考个好成绩,进入好学校的前瞻性。特别是用家长的辛苦和老师的爱来感化他们。学生每次月考后学生自己分析、反思,并给自己重新定目标。每次考后,和学生交心,鼓励,了解他们的困惑,想尽一切办法为弱生铺路,让他们学习成绩更进一步,例如,让弱生自己挑同桌,挑帮助自己学习的好学生,给自己补课,提高上课听讲效果和学习成绩。

二、老师下题海,学生做精简高效的题

复习阶段,内容去繁就简,题海战术其实起不到多大作用,并且还增加了孩子们的作业负担,所以老师首先下题海,精选有价值的题目,要注重作业高效,挑选实用性、综合性的题或个别难题,可以采取奖罚制度分明,做全对可以没有数学作业,作错的作业反倍,让他

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时,他们的大脑是高度集中的,作题效果是最佳的,起到的学习作用是最大的。因为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好生还是差生,都不想写作业。增大作业量不是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目的。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挑战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三、数学组分工备课,整体汇总、修改,最后成文,提高备课效率

备好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复习阶段,课本只把相关的知识点提示了出来,对于复习的例题、练习题,是少之又少,并且没有针对性。比如“数的认识”这节内容,课本上只出示了五个问题,可隐含的内容我们五节课也完成不了。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针对小学阶段的所有数的认识,归一总结这一模块的所有知识点和对应习题,然后针对性处理学生们的难点和遗留问题,稳扎稳打,不漏掉任何一个小知识点和小环节。因此,我们分工模块备课,整理汇总,然后交换修改,最后成文应用。

分工安排:张老师 ( 解决问题 ) 方凤娟 (数与代数 ) 卢双莉 (空间与图形) 赵光伟( 统计与概率) 王鹏 ( 数学广角 )

四、学习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每天课前训练10分钟

进入复习阶段,课堂系统教学就是系统专题训练,因此也针对性的每天课前出相应的10分钟计算训练,例如复习脱式计算、简便运算、解比例、解方程、圆柱圆锥等每天出10到20到题,并给相应的分值,增强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做题速度,更时刻给他们分的概念,时刻挑战自己,越来越有进取心。让计算,让数学深入学生心里,练到一定程度,计算能力上去了,数学的本职工作也就做到了,学好了。因此,必须加强计算训练。

五、数学早自习很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

数学尽管主要靠的是理解,但是也需要读和背。读的时候,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不管是知识点还是经典例题,以及纠错本和我们的学习指导报上的知识罗列、数学医院、拓展提升都可以列为早自习读的内容,有些知识他们读第一遍可能不理解,然后教师把个别细节和重

难点强调或讲解一下,那么让学生带着理解读第二遍,就会加深印象,并且隔一段时间,早读让学生再匆匆读一遍,效果就会很不一样。因为我相信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六、培养思维和逻辑教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题习惯及格式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应该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否则永远学不好,学不精。数学更是这样,我们要在做题之前,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找准切入点,慢慢拓宽思路,培养思维,提高逻辑性。然后就是会做题,得会答题,把自己明确的思路,用数学语言或格式写下来,这很关键,因此,在后一阶段的复习中,是纠正学生学习和做题习惯的一个好时机,教师要亲历亲为,身先示范,让学生培养这种能力和思维,训练做题模式,为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七、成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加大后进生的“补差”力度 对后进生的作业尽量面批面改,当面向学生释疑。由于在复习阶段,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会轻松很多,因此,他们可以成为老师的好帮手,与后进生结成对子。好处有三:㈠可以强化优等生的知识。 ㈡辅导后进生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改掉一些粗心的毛病 。 ㈢后进生不好意思问或懒于问老师的题目,问好学生更直接、更容易沟通,并且好学生可以随时指导,随时督促。

八、培“优”环节不能落,力度要加大

好学生在复习阶段轻松,但也不能让他们掉以轻心,每天除了课外作业之外,给他们多布置几道拓展思维的题,训练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尽量每周进行一节活动课,让优等生做老师,每人精心挑一道自己感觉考试针对性比较强的题,讲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们给他挑毛病和补充。然后并给予评价。这样可以更加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优越性,也给其他学生机会展现自己所学所思,并展现与别人不一样的思路和方法,甚至是让弱生发现问题,“挑刺”、“找茬”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要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何况是五十多个人。复习阶段本来就是枯燥无味的,适当给点添加剂,也许效率会更高,上次宋校长听课回来,带回来的那个金字塔图,就显示活动课是最有效果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他能使学生接受能力达

90%,主要平时课业任务重,没时间,所以活动课太少。活动课可以教会学生分析、学习、反思、举一反三,归纳总结的数学学习方法。

九、适时检测,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速度

学生们对每次的测试成绩是很看中的,所以每一次测验都会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效果,做题技巧和答题速度。大概在最后一个半月,尽量做到一周一考,备课组针对考试情况,共同分析,共同进退,多找原因,及时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限制时间,提高学生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因为毕业班考试题量大,任务重,目的就是及早适应毕业班考试。

十、多多关爱学生,给他们爱和鼓励,关键是认可学生的进步 想要学生学好你的这门课,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喜欢你,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公正严明的形象,一视同仁,甚至可以说,特别是后一阶段,弱生的学习压力和紧张情绪,比我们老师要大,对待弱生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点点进步都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让他在同学们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培养自信,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是他学习的动力。对待好学生,更要严格要求,认识到100分和99分的差别,让他们追求完美,克服马虎的毛病。

十一、从学生的角度备课,教学内容简单化、生动化、生活化 现在的学生和我们以前可是大相径庭,学习目的性不强,再加上早熟的早,接触的新鲜事物也比较多,特别容易分心,抓不住他们的心和眼球,再费力教学,成效不大。所以要求我们老师要在备课和上课时,尽量知识简单化、生动化、生活化。小学数学本来一节课内容就不多,利用他们注意力集中的10到20分钟,把该的知识讲到位和适当的拓展,我们的这节课也就算完成了,接下来让孩子们做做题就达到效果了。这看似说说简单,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思多想,在备课上得下功夫,前提还是得备学生,想想学生们对什么比较感兴趣,然后看能不能与我们的教学内容联系到一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十二、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及时沟通,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 学习氛围很重要,这就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人人强调纪律,抓学习,耳濡目染,学习氛围就有了,这样会有越来越多

的人加入学习的行列。最好每周一节班会课时,语数英教师全部参加,通过收心、毕业班誓言等鼓动思想教育课。我的课前没有歌声,就是一句六一班的课前收心誓言:“一个人的学习是奔跑,54个人的学习是飞翔。”

总之,提高数学成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管怎样,我们六年级的五位数学教师会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提高数学成绩,不辜负学校和家长对我们的信任。谢谢大家!

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第七篇_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第一篇:【六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这学期,我教学六年级数学课,而且第一次使用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中,虽然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

3、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

(2)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也是让我非常头疼的问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

(3)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 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4、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不够细致全面的地方。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1)、后进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遗忘知识特别快,可能你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他就忘记了。有的今天的学会了,可是过几天他又遗忘了,到最后综合练习的时候,堆积的知识太多了,补不过来。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惰以外,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有时担心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往往要讲的多一些,这样留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就少了,时间一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

(3)、优秀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学校教育造成的。但是一些审题的方法、计算的技巧等教师还是应该随时教给学生的,要强调扎实。通过反思和查阅相关的书籍,我认为除了继续沿用以前好的做法外,还应积极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78518/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