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一国两制的内容

一国两制的内容

时间:2018-07-01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一国两制的内容 第一篇_“一国两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一国两制的内容 第二篇_简述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其核心内容

简述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其核心内容。

一国两制的内容 第三篇_“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形成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形成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就其详细内容来讲,可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① 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内,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中央人民政府将赋予这些地方以高度的自治权。实行上述所有的政策的前提就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政府即中央人民政府,决不允许搞“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

② 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两种制度都不变的思想。国家的主体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惟一正确的选择。我们已经建立了巩固的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广大地区实行社会主义,这是主体。同时,允许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亲做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③ 保证港澳台地区的高度自治与稳定的局面。特别行政区享有

高度自治权,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还将享有更多的特权。

1

一国两制的内容 第四篇_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爱国主义价值观面面观(国际国内视野)

1. 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原因、什么事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 一国两制的践行,成就:

3. 什么事爱国主义价值观;

4. 一国两制与爱国主义价值观的联系;

5. 国内国际如何表现;

6. 通过网友对一国两制或者最近的港独的见解引发议论;

7. 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本质特点。 “一国两制”科学理论,不仅是构成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8. “一国两制”科学理论和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反映了邓小平伟大爱国者的博大胸怀和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9. 表明邓小平爱国主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开拓了当代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的新境界、新阶段

10.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富国富民强兵,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这就构成了当代爱国主义交响曲的主旋律,也是邓小平爱国主义的思想核心。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是古老的,又是长青的。一百多年来,中国在实现现代化和通过现代化实现民族解放、民族振兴这一时代主题和这面爱国主义旗帜下【一国两制的内容】

11.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当代爱国主义交响曲的主旋律才刚刚开始奏响。

12. 现香港顺利回归,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又能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使香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为21世纪中国经济腾飞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只有实行“一国两制

13. “一国两制”的科学理论和97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祖国和平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这充分表明,邓小平在考虑任何重大问题时,在制定大政方针时,总是把它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民富国强、中华民族的振兴与腾飞这个当代爱国主义交响曲的主旋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14.

15.

16.

17.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全面分析当今世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作出了和平与发展已“一国两制”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交响曲中的重要乐章。 97香港顺利回归,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邓小平在实现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邓小平更是表现了一个伟大经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对当代爱国主义发展的巨大贡献。

爱国者的坚定立场和可贵品格。自古以来,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统一的任务至今尚未完成。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是每一个爱国者义不容辞的爱国职责,是新中国历

18. 在台湾问题上,邓小平主张实行“一国两制”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他

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事情,坚决反对任何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和言行,反对任何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表达了12亿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动摇的坚定决心

19.

20.

21. 使中国走向更加富强、民主和文明的明天,这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精华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邓小平同志在20 年前发表的《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重要谈话中指出, 什么叫爱国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动力。

者? 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的民族, 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 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 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 还是相信封建主义, 甚至相信奴隶主义, 都是爱国者。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只要求他们爱祖国, 爱香港

22. 首先, 一国两制是爱国主义的根本体现和重要内容。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主权和治权相

统一的原则, 主权即一个中国, 这是一国两制理论不容讨论的前提, 是爱国主义的根本体现;治权即爱国者。从主权上讲, 我们对一国两制地区的治理必须首先坚持一国为前提, 充分尊重国家主权, 维护祖国统一, 这是爱国主义的最根本的体现

23. 我们从邓小平同志对爱国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对一国两制的地区进行治理的人中占

绝大多数的是“爱国者” , 这就体现了最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 由此可见, 由爱国者治理的一国两制的地区, 体现了主权与治权相统一的原则, 同时也体现了爱国主义与一国两制相统一的关系

24. 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也不尽相同, 而且各个历史时期的

爱国主义是一脉相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 的理论, 赋予爱国主义以新的时代内容,同时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实践也使爱国主义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有力地促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使一国两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今爱国

25.

26.

27. 只要他们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不做损害一国两制地区同胞利益的事情, 就是爱爱国主义是一国两制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统一问题, 我们认为拥护和推动台湾和大陆统一而不赞成社会主义国的, 这便是一国两制得以实施的前提所在

制度的爱国主义, 仍然是一种进步的爱国主义。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爱国与否是最大的政治分歧。对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 只要是爱国, 赞成祖国统一的都是爱国者。目前, 不赞成, 不信仰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为数不少, 其原因是:首先, 国家与国家制度不能等同, 爱国与爱国家制度不一样, 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爱国者都爱社会主义制度

28. 从客观上讲, 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 实行外向型经济的一国两制地区也受其影响,

经济发展举步为艰, 同时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等不可预计的外部因素, 也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等等。可见, 目前的这种局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不能归咎于某一种原因。当然, 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到中央政府,只享受中央政府给予的权利而不履行其义务, 这是

29.

30.

31. 这对于实行一国两制的地区来说, 其责任集中起来就是“不做不利于地区稳定和繁荣的在涉及言论自由方面,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可以不拥护共产党” , “批评共产党也可以, 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是起码的爱国主义立场, 从这个立场出发, 就要积极协助和支事, 不说不利于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的话。 只要行动上不搞破坏, 不搞两个中国, 都可以允许

持政府工作, 对政府工作提出善意的批评、建议。分清自治和独立的界限, 越过了这个界限就将成为人民的敌人。

32. 虽然回归前西方国家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发展并不看好,但是实践表明香港

没有像当年《财富》杂志预测的那样“死”掉,而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继续向 健康的方向发展:香港回归十年间经济增长毫不逊色其它经济体;国际收支保持稳 定,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巩固;成功克服了金融危机后出现的高失业和 通货紧缩困境,财政收支也基本实现平衡。

33. 在现在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34. 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却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

35. 作为港澳台湾,海外的中华儿女,你不一定赞成祖国大陆实行的社会主

义制度,但却不能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不能不拥护祖国统一。只要承认世界只有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能够求维护祖国统一、存意识形态之异。

36.

一国两制的内容 第五篇_“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分析论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

2013 学号: 姓名:

内容提要:“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诞生的,后来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方针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关键。“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一国两制”方针不仅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必将对台湾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将引导我们按“一国两制”原则解决台湾问题。

关键字: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 团结协作 共同奋斗

一、“一国两制”的形成

所谓“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在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允许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国家的繁荣昌盛是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日益提高,这为祖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呢?这首先是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和中国大陆目前虽然处于分离和敌对状态,但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统一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之下。其次,台湾和中国大陆长期分离,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政治经济制度缺乏了解,他们也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一国两制"是为了尊重台湾的现状,以台湾可以接受的方式解决统一问题。 中国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对台湾是十分有利的。统一后,台湾可以更好地依托大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会更快,稳定和繁荣也将有可靠的保证。因此,这一政策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的理解与支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二、“一国两制”发展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 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建议由两岸执政的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 一九八二年一月十一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六日,邓小平进一步发挥了关于实现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他还就两岸统一和设置台湾特别行政区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 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二日,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我们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在商谈中,可以吸收两岸其他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香港、澳门等领土问题,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1981年国庆前夕,叶剑英委员长提出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84年2月2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后来邓小平及党的其他领导人多次对“一国两制”作了类似的解释。党和国家职能部门依据这一构想,对台湾、香港、澳门分别制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等具体的方针、政策,顺利地实现了香港1997年、澳门1999年回归祖国的工作,并对台湾的和平统一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一个国家”,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有一个国际法主体。承认只有也只能有一个中国,而不能有“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是由国家主权的不可分性和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决定的,体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它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核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两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制并存,就是中国的主体(中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不存在大陆的社会主义吃掉台湾、香港、澳门的资本主义问题,也不存在台湾、香港、澳门的资本主义吃掉大陆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 处,互相竞赛,互相支持,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做贡献。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途径,也是统一后中国国家体制的重要特色。 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体系,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制并存。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台湾作为特

【一国两制的内容】 【一国两制的内容】

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它省区市的高度自治权。香港、澳门、台湾,现有的各种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 积极促进谈判,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积级促进,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各级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 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 “一国两制”的构想,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找到了最佳途径和方式,而且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的稳定。当代世界并不平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和争端时有发生,有些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了一些局部地区局势紧张,危及到了世界和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关心的重大问题。“一国两制”构想问世以后,得到了全世界的一致赞誉,被称之为“天才的创造”,“令人神往的伟大构想”,“为和平解决当今世界各项争端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一国两制”构想,不但能创造性地实现祖国统一,而且还能为解决当今世界的一些难题开辟新的途径,对亚洲及世界的和平发展,将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主权和领土问题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争论双方向来都很难妥协让步,过去通常通过诉诸武力或以武力胁迫的方式来解决。武力方式留下的后遗症太严重,往往多少代人都不能消弭。而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为各方接受,从而使中英之间、中葡之间通过谈判方式顺利解决了复杂的历史问题。这种和平谈判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冲突、损失和社会震荡,完全符合人民的愿望。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爱国主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提供了更为明确更为一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尽快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这些奋斗目标激发起了饱受分离之苦的中国人民更为高涨的爱国热情;使得饱受强国欺凌的炎黄子孙形成更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不管穿什么服装、持什么立场的中华儿女都能扬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起码的民族自豪感;使得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拥有几千万希望中国兴旺发达的海外同胞都能找到报效祖国的大门和机会。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奋斗目标已经激励亿万中国人民将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全部倾注到为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为国家的繁荣和昌盛而努力的奋斗之中,使得强国富民、振兴中华这个几代中国人为之追求、奋斗不息的伟大爱国理想,逐步成为生动的现实。

一国两制的内容 第六篇_“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这一方针,有以下基本点:

1.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

2.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3.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两岸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对两岸的同胞都是极其不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

(二)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存在的认识,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这是一个好办法,是一个创造。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经常引起国家间、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

一国两制的内容 第七篇_一国两制

按”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

一.教学目的

了解“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构想;理解“一

国两制“的科学性和意义;明确我国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方针和政策。

二.教学内容

(一)实现祖国统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的课题。

(二)“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创造性构想。

(三)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三.重点和难点问题:【一国两制的内容】

第二个大问题为重点和难点问题.

四.方法和手段

采用计算机为媒体的教学手法。

五.时间分配:

90分钟

多媒体课件脚 本

镜头解说词 镜头内容

中华民族在97年最为辉煌的两件大事是我们按“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

每个炎黄子孙都难忘的。其中, 最令我们每个一、 教学目的

中国人深感自豪、兴奋、今天提 起来还感到兴二、 教学内容

奋不已的就是香港回归了。1997年7月1日三、 教学重点、难点

这是一个中国人既非常熟悉,又非常难忘的日四、 教学方法和手段

子。熟悉不公因为它是党的诞辰日,难忘是因为五、 教学时间分配

这一天标志着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结镜头定 格为:公元1997年7月1日

束了150多年的屈辱历史;这一天标志着邓小尔后,出现1分钟的动画或几个镜头:

平开创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方针取得了一、 陆海空仪仗队,江泽民目视国旗上升

二、 彭定康目视英国米字旗降落,垂泪和小元号的吹响 巨大成功。

迎来这一天真是不容易,它经历了漫长而屈辱历三、全国人民和香港民众欢庆的喜悦;最好有吃铰子了镜

头。 史。下面我们首先进行第一个大问题:

一、 实现祖国统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港、澳、台历来是中国领土,会主义的历史性的课题。

(一) 港澳台的由来 那么历史上是怎么样的呢?

香港位于广东省南部,是莞香出口要地,香港地1. 香港问题

名由战而来。面积1092平方公里,包括:香(1) 香港地图

港岛、九龙岛、“新界“和 离岛四部分,人口为(2) 标上面积:1092平方公里

630万,居民中以中国人为主,GNP742(3) 标上人口:630万

5.82亿港元,人均13万港元。香港问题是(4) 标上GMP7425.82亿元,人均13万港元。

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英(5) 香港特点:很穷又很富,很小又很大。

之间的问题。英帝国主义通过三次战争和签定的(6) 香港在我国人心中,是一个国耻的创伤,也是中

国人创 三个不平等条约割让了香港,成为举世关注,以

香港这个特殊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一

门新兴学科“香港学“

【一国两制的内容】

(1)1840年英国坚船利炮轰开沉睡未醒

造奇迹的地方,因为香港是“很穷又很富“,很小又很大“这十个

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字加以概括:说它很穷,很小是指香港的地方很小弹丸之地,自然

“新界至今也没探明有自然资源。但却由于中国人的岛。(中方:耆英,伊里布。 英方:XX查)英资源非常贫乏,

帝国主义的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又在(2)18辛勤努力却富甲一方;很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9-1

56年英法联军以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于186987年,香港人均生产总值实际增加10倍,人均生产总值也提

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高了8倍为1023万,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这个成绩,美

国花 120年,英国花 200年,因此被 称为“香港奇迹““世让九龙半岛尖端界限以南。

界罕见“,成为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轻工业

制造中心,航运中心,信贸中心和旅游中心。

1842年8月29日

(1)英船:康沃利斯号签订<<中英12条条约>>即在南京口

岸上<<南京条约>>在香港的全图上,用动画效果把红线割出香

港岛。

(2)1856年以“亚罗事件“为由挑起第二次鸦片政委,于1

(3)1890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瓜分的狂860年强迫青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在北京在香港全图上把

(用红线)动画效果。 潮中,浑水摸鱼于1898年6月9日强迫清政九龙半岛割让出去。

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3)1898年乘列强瓜分中国之际,英又强迫青府签定<<展

岛大屯领土及附近岛屿(统称新界)(235个拓香港界址专条>>

大小岛屿)租期为99年到97年6月30日期

满澳门原属广东香山县,1535年葡萄牙殖民界限 街 以北土地,岛屿 水域。

者借口曝晒货物,强行上街租占。实为中断交付租金)并在1887年强迫清政府用红线或黑线瓜分975.1平方公里,大地286平方公里,岛

签订了<<中葡天津条约>>,从此以后占领澳屿90平方公里

门。

澳门问题:

台湾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言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霸占50年,日本3.台湾问题

二战投降后加到祖国怀抱;1948年12月1 (1)台湾全图

0蒋介石由成才飞往台北,在美国支持下开始盘(2)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允

据台湾,维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对立的国民政许外国干涉

府。

(1)1919年1月第一次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尽管北

在历史上,尽管广大人民和不少仁人志士抛头洋政府提交两项提案(第一项包括废弃势力范围,归还新界,归还

租借地等于七点内容;第二项取消要亡我中华的“二十一条“,但

台湾,但由于国力空虚、落后,政府腐败无能都由于当时中国国弱民贫,弱国无外交,帝国广义列强拒绝讨论中国

提案) 无法达到目的→

(2)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新加坡,仰光先后被日军占领,为了拉拢蒋介石要求与中国谈判,订立“平等新约“的

问 题,但蒋提到新

(二)

1.在这两方面老一辈革命家都有过论述:(三)中国共产党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一国两制的内容】

代革命家的高瞻远瞩 探索

早在新中国诞生前,也就是49年,我百万大1.老一代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性和高度的灵军就固守深圳河以北的布吉地区,尽管当时英活性相结合 的政策,把香港问题放在新国防部制定了抵抗共产党军队进行大规模的的国际形势下考虑,作出暂时不动香港的防御计划,并增加了兵力,但按当时的实力和战略决策。所谓的“坚定的原则性“就是兵力对比,我们完全可以解放香港,但老一辈中国政府坚决不承认历史上帝国主义强革命家则为了打破美帝国主义的封锁,捍卫新加于中国人民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所谓的生的共和国,在国际关系上采取了坚定的原“高度灵活性“就是保持香港特殊地位为则。 我所 用。

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早在1954年的8月

在日内瓦的国际会议上他指出:“香港的居民(1)周恩来在日内瓦的镜头。

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大家都认为香港是中国

的,但时机淙成熟,我们不要去谈。“ (2)毛泽东的镜头(50年代在卢山) 1959年,毛泽东针对党内少数人的过激情

绪,提出:香港还是暂时不收 回来好,欠不(3)我们的方针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急,目前对我还有用处。其后,他对来访的英

国蒙哥马利元帅又说:我闪现在不谈香港问

题。现在回想起来,毛主席,周总理当时的决

定是多么英明,否则,还会有今天的“一国两(1)政治地位;

制“吗? 香港澳门不就敖殖民地范畴,在1972年1中国政府一周的立场是在政治上对香港给予1月8日,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排特殊地位和特殊政策,而且在经济上对香港也队了香港问题:国际共营的可能性。 给予优惠。从大量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到生产原(2) 在经济上对香港也给予优惠:

料。尤其是淡水。香港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食品(54年――63年43%由中提供,64年――73年50为了记香港人吃上水,在周总理主持下决定兴%)

修供水工程, 项工程经过三期扩建,(65比国际上便宜约30%以上,原料便宜30%衣服全家25%,水年,89年,94年)到2000年,香港用供应(63年:决定引水工程方案,65年:供水,89年:扩建,水可高枕无忧,总之,为了确保香港的稳定和94年:又扩建,2000年:用水高枕无忧。

发达,中国第代领导者和中国政府从狼心狗肺(1)镜头一是2 的标题

水到物质长期以来对香港人民给予了无微不(2)镜头二是毛泽东周恩来左上,右下是蒋介石或蒋金国 至的翔,特别是衽了特殊的政策,才使香港得(3)1960年以后。

(4)毛泽东周恩来代表宫和政府又进一步制定了和平解决台湾以有了今日的繁荣。

问题的具体方针并通过各种渠道转达给台湾当局,基基本精

神: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队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人民政2.邓小平的开拓性思维,创造了“一国

府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都由台湾当局自理,台湾两制“的政治构想,邓小平指出:“这

所胡军事及经济建设一切经济不足这数由中央摊付。台湾的个构想首先是从中国 解决台湾问题

社会改革可以从 缓,待条件成熟时,尊重台湾当局意见,和香港问题出发的。“我们不可能从

协商解决后进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找到现

(1)动画镜头,出现三个阶段 成答案。

前面我们讲了,拳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2)从右到左进入

党第供导核心__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了(3)第一阶段

解决这两个问题曾作过一些设想和探索,A<<告台湾同胞书>>1997年元旦民表

其中一些原则性的意见,则可以说是“一B停止了对金门马祖

国两制“这一科学的思想先导。如:中国C也不再提“解放台湾“的口号

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 (4)最好有台湾的地图

战争方式和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

(1)第三阶段是一国两制思想 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

当时虽然没有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也不可能提出这一方针。1981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 尔夫人时明确表示”一国两周恩来等为解决台湾、香港问题作也的历制”也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

史贡献,并成为“一国两制“构想蝗思想统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允许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相. 先导“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及发展

(3)第三阶段 大体有三个阶段:

1984年6月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第一阶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1984年7月

会标志,这是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确<<一国两制的构相是能够行得通>>

立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1984年12月

是的思想路线“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我<<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构想>>

国神圣领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客观理论统3 `运用”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解决香港

一大业前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面前。 (1)邓小平会见撒切尔镜头

第二阶段:是“一国两制“思想基本形(2)江泽民冒在香港国际机场镜头

(1镜头一把第二个大问题和两个问题显示出来 成阶段

以1981年9有叶剑英发表台湾回(2)镜头二把基本含义显示出来:

归祖国的九条声明为标志,到1982年9月在一个是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

澳门`台湾保持 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这个原则推进祖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58641/

推荐访问:一国两制的内容和意义 一国两制的核心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