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时间:2018-05-18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第一篇_形势与政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外部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本文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原因 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称作“最难就业年”。 并且,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经济原因 :经济现状低迷。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企业纷纷减少招聘人数,这使得我国本来就偏紧的劳动力市场更加拥挤,在今后几年都会给各领域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

2.学校原因

(1)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2).就业指导不到位。各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投入不到位,指导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及就业招聘服务场。把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为毕业生,到毕业时才开设就业设指导课,偶尔开设讲座或就业咨询。

3.社会原因 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4.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有些毕业生不求上进,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准备不充足,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

三.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应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

(2)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4.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

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着眼长远,把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的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的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①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②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③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④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第二篇_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

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

【摘要】受到经济发展形势、发展阶段、就业总量供需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2009年及以后一段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有效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高校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发展脉络,探讨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政府就业政策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I收稿日期12009年9月

【作者简介】刘金雄,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咸宁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副研究员。 一、我国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理论依据

由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动态性,适合大学

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与毕业人数很难达到平衡。政府所能做的主要就是政策上的保驾护航。

1.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理论。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

域、场合不能或不能完全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社

会资源无法得到最有效配置的情况。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为了避免市场失灵,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调控,以防!卜市场失灵。f41

2.供需理论。

我国现在的就业政策己不是“统招统分”,高校毕业生的绝大部

分要进入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以从需求供给以及供求匹配方而进行理论研究。在常规的就业市场上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就数量而言,近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速度远高于就业岗位增长速度;从供给角度看,社会快速发展导致对技术知识需求的变化总是快于高校 毕业生职业素质的变化,两者存在偏差;从供求匹配角度看,市场信息不对称与就业服务滞后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这都要求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

3.劳动力产业转移理论。

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指出:随着人均国民

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ion工业化基本完成后,劳动力又会向第三产业转移。总的来说,我国产业分布与劳动力转移也是按照这一规律发展的。但由于我国长期

实行的城乡分离制度,工业化发展速度与产业就业发展速度不均衡,造成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我国工业化还在进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而大学生基本上是在第三、第二产业内部就业,第二、三产业发展速度的缓慢制约了大学生的进入,影响了大学生的有效就业。所以要求政府要对产业和就业进行政策性引导和调控。

4.高校毕业生就业转型与结构理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我国就业的地区性、行业性差别非常大。由

于地区间的工资收益水平的较大差异,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一定的地区与城乡差异,其就业选择往往呈现‘梯度分布效应”,这种梯度层级表现

为特大型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县城—乡镇;在地域上往往表现为沿海开放地区—东南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

地区。[7〕由于工资收益市场的分害」与明显差异,最终导致毕业生流向的大中城市取向与东部地区取向。这同样要求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引导大学毕业生的均衡流动。

5.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多林·戈尔和麦克尔·皮雷

奥提出了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理论。由于体制、教育、分配与歧视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分害」。因为存在劳动力市场的分害」,“次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无法直接进入

“主劳动力市场伙“主劳动力市场”的“当然”就业者和失业者也不愿意在‘次劳动力市场”就业。有学者认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害」情况下大学生理性选择的结果,解决大学生自愿性失业问题的对策是降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但实现途径„„在于打破由于不合理的制度等原因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害」,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 a}

二、我国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必要性分析

1.劳动力市场固有缺陷决定政府要履行宏

观调控的职责。

劳动力市场固有的缺陷集中表现为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配置到最佳状态,即存在市场调节所不及的领域,如不均衡的市场势力、劳动力

市场歧视、不充分的信息以及经济主体对付风险的保险不完备等。因此,要求政府针对就业市场的固有缺陷,履行相应的职责,主要体现在政府具有规范及监督就业市场秩序的职责以及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及确保其有效的职责。[“〕

2.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产生的功能缺陷决定政府应承担的特殊职责。

由于不同国家历史、文化背景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特殊阶段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就业市场的结构和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而决定了各国政府针对本国就业问题所行使的职责、采取

的措施都有很大的不同。[7〕口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虽然经过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力市场机制在合理配置劳动力方而的作用开始发挥,但是,按照完整意义上劳动力市场的一般要求和

客观标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另一个体现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部门之间就业政策不协调、不配套而导致的市场分害」,

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因此,针对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所产生的功能缺陷,政府在就业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突出体现在:政府具有培育市场运行主体、

解决市场主体不健全问题的职责,以及完善市场运营环境、解决市场分害」问题的职责。

3.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工作效

率,同时避免政府“越姐代厄”,干涉本应由市场调整的事务,需要我们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政府职责进行界定。

( 1)发展与健全大学生劳动力市场。

随着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行为也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过多过细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着力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使大学毕业生能通

过市场机制实现优化配置。口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仍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政府应该消除制度性障碍,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机制、竞 争机制和价格机制,通过供求机制实现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优化配置;通过竞争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产生连锁的竞争效应和人才

培养的良性循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收入多寡与人才稀缺程度的相对挂钩,个人能力素质和岗位价值的相互匹配。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市场的规范监督和管理。口前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现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劳动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政府应通过立法、监督等手段加强对大

学生就业的保护,使大学生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推荐或招聘方式、就业后的劳动关系、就业合同、协议、收费事项、月反务宗旨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2)为大学生就业市场提供公共服务。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第三篇_大学生就业政策解析

1

的标准化程序进行的面试,因而又叫标准化面试,主要目的是在于考察考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因为所有程序都是按照事先设定来进行,分为不同的评分模块,所以称为结果化面试。

2、无领导小组讨论:一种集体面试,模拟现实工作环境,要求参加面试的一组考生就指定的主题展开讨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统一的意见,该面试不指定小组领导者,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自行讨论,考官只作为旁观者,不参与讨论。

3

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4

支医和扶贫工作。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5

知而实施的,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这项计划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1、选调生与公务员的区别

(一)报名条件不同

选调生的报名条件除符合一般国家公务员的报名条件外,还要求是政治素质好,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并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主要选调本科生、研究生中的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

(二)培养目标不同

选调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公务员一般招考的是非领导职务国家公务人员。

(三)选拔程序不同

选调生的选拔采取本人自愿报名、院校党组织推荐、组织(人事)部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而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不需要院校党组织推荐。

(四)培养管理的措施不同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采取岗位培训、脱产轮训等多种形式,选调生

在基层工作期间,至少要脱产培训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而公务员主要采取岗位培训的形式,在工作初期一般不安排脱产培训。

(五)管理使用有所差别

选调生是省委组织部的后备干部,放到基层锻炼,人事权归省委组织部管辖,委托接收单位考评。调动范围是全省建有党组织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社团,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干部身份。 公务员是针对具体职能的职位,人事权一般归该单位人事机构或上级单位人事机构或人事厅管辖。一般只要有人事权的单位都有管辖权。调动范围取决于人事归属单位,在该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内调动。

(六)发展前景有所差别

选调生是省、市、县委组织部掌握的后备干部,而招考录用的公务员,是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选调生提拔速度比公务员快得多,一般本科毕业定科员,硕士定副科,博士定正科。我国干部队伍中,许多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都是选调生出身。所以,组织部门一直把选调生工作视为优秀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

选调生的提拔一般采取借调方式,借调满一年可转入借调单位,有公务员岗位编制的不通过公开公务员考试直接提拔,借调单位可以是省级机关或该生所在市级组织部人事范围内。

2、三支一扶的招募原则

招募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专业上以农村基层急需的农业、林业、水利、医学、教育、经济类为重点,同时优

先招募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优先安排高学历毕业生,优先安排已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优先安排回生源地的毕业生。

3、三支一扶的考试科目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为《职业能力测试》和《综合知识》,面试和考核由“三支一扶”工作办公室负责

考试题型

(1)《职业能力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的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能力。

《综合知识》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常识、党的建设、法律知识、乡镇行政管理、乡镇经济管理、乡镇机关公文写作、省情等。试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

4、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选拔资格

(1)具有志愿精神;

(2)学分总绩点(或学业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

(3)通过毕业体检和西部计划体检;

(4)获得毕业证书并具有真实有效居民身份证;

(5)大专以上学历优先;

(6)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7)西部急需的农、林、水、医、师、金融、法学类专业者优

先;

(8)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者优先;

(9)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优先;

(10)参加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的志愿者应累计1个月以上的基层工作、志愿服务经历或者曾获校级以上表彰奖励、担任过各级团学生组织主要负责人。

(11)鼓励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

5、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服务内容

1、支教2、支医3、支农4、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5、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志愿服务活动6、基层检察院志愿服务行动7、基层法律援助志愿行动8、基层人民法院志愿服务行动9、开发性金融志愿服务行动10、农村平安建设志愿服务行动

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缺点

A、优势

1.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2.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第四篇_大学生就业政策解读

大学生就业政策解读

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关心完考研动态之后,不得不为自己多备一条后路,那便是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和教师编制的考试内容,当然,我在意的方向都是在浙江省内,最好是杭州地区的。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了如下信息:

1、考试对象

凡浙江省内(含户籍或人事档案在浙江省)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按照我省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过渡政策,试点工作启动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含全省统一计划招收的初中起点2009年-2011年入学的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启动后,即2012年及以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含“专升本”师范生、全日制教育硕士),申请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已取得《浙江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者,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仍可按原教师资格认定渠道和办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2、报考条件

申请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应符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并具备如下学历条件:

除2011年及以前已经入学的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师班)学生,取得毕业证书后,可以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外,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3、考试科目

笔试各科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小学学段各科采用机考方式,其他学段采用纸笔方式考试。笔试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参加面试。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考生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环节,完成面试。

根据2014年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安排表可知。

不过根据调查,我还存在问题,比如,我需要回浙江省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吗。

根据教师编制的考试

2014年浙江各地教育局教师编制考试报考时间:

1、考试时间:4月19日(省统考地区),包括,萧山、义乌、慈溪、诸暨、上虞、越城区、绍兴县、嵊州、永康、武义、兰溪、婺城区、金华开发区、东阳、磐安、温岭、黄岩、路桥、椒江、临海、玉环、三门、缙云、仙居、丽水市属、岱山

2、考试时间:3~5月,宁波大部分地区、湖州、嘉兴、衢州、丽水等地(自行组织)

3、考试时间:5月,杭州地区统考,包括杭州市区、余杭区、临安、桐庐、建德、淳安、富阳等地(萧山例外)

4、考试时间:6~8月,温州大部分县市(自行组织)

刚好在研究生考试结束的三个月后,我需要利用这三个月的时间抓紧时间准备教师编制的考试。

杭州地区不在省统考范围之内,如果想增大几率,意味着我需要在2015年考四月份的省统考,在五月份考杭州市区的教师编制考试。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第五篇_对大学生就业政策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cn

对大学生就业政策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陈宽

来源:《学理论·上》2015年第01期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现行大学生就业政策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应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特点及经济社会状况,进一步完善优化大学生就业政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政策;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1-0110-03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管理体制从“国家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方式的转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03年夏季扩招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开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年,全国各个类型和层次的大学毕业生达到212万人。之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不断刷新纪录:2005年攀升到338万人,2006年攀升到413万人,2007年攀升到495万人,2008年攀升到559万人,2009年攀升到611万,2010年攀升到631万人,2011年攀升到660万人,2012年攀升到680万人,2013年攀升到699万人,2014年则攀升到创纪录的727万。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持续攀升,方方面面都感受到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对此,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劳动人事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还存在着诸如信息不对称、某些政策措施救急色彩浓厚等问题,导致整个就业政策效果不彰,大学生就业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本文试从大学生就业政策优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就业政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建议。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发展及其基本框架

综观10多年来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党和政府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由教育行政部门的单向推进,逐步发展到教育行政、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财政、共青团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格局。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程度也不断加强,促进大学生就业各项政策的内涵更加丰富,其可操作性也得到逐步增强。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首位,打通高校毕业生在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各个行业之间的就业通道,大力开发适合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进一步加强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认真做好以高等学校毕业生为主要人群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第六篇_大学生就业政策试析

大学生就业政策试析

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针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总体来看,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多项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基层或贫困地区就业以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虽然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政策指导措施也日益完善。但是,我认为大学生就业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完善。

一、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生的结构性过剩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许多产品过剩,生产急剧缩减甚至关停,很多职业岗位被淘汰。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相应的岗位也迅速增加。当然,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现实社会需求结构有一定的畸形性,比如: “各领风骚数几月”的各种“热”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量作出积极的相应变化。然而,由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和同样的一些复杂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结构,与那些萎缩淘汰的旧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传统专业并没有

及时得到缩减,甚至也在借扩招之机而大量扩张,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有者不需,需者无有,从而导致结构性待业。人才结构和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最直接原因。

二、不规范、不健全的的人才市场机制,加重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近年来,我国高校以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新人才质量观已经形成。但长期计划经济的负面影响未能全面消除。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臵、课程设臵、教学方式都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社会经济发展与大学生供给难以有效匹配。适应时代需要的“创业教育”严重滞后也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无论从机构设臵、职业化或专业化水平来说,都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各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很难满足大学生对职业信息、政策法规咨询、就业协议书指导、求职技能等方面的需求,难以实现传递社会需求、支撑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整合。

三、大学生就业的立法保障欠缺。从我国的就业促进法律体系来看,我国至今还役有一部全国性的明确规范基本法律,促进大学生就业立法基本尚为空白。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不规范用工普遍存在。女大学生受到性别歧视、学历层次低的受到学历歧视、外地大学生受到地域或户籍歧视等横行肆虐,这些都抑制了大学生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匹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专项经费没有保障,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运行经费没有保障,

各种就业优惠政策流于形式,各项政策的公信力都受到严重挑战,这些都导致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的低效率。

总之,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国社会体制在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它既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运行仍处于低品位状态,从而要求我们加快技术更新升级和体制改革,以创造更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同时,也暴露出了目前教育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失调的问题以及用人体制上的严重缺陷,需要我们加强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改革人才部门所有制和人才责、权、利错位脱离的体制,以生产充足适量优质的高等教育产品,达到高等教育供求之间的动态均衡,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充分合理的任用和流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一暂时现象, 坚持以全球认可水准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和发展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体系,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会日趋好转并蒸蒸日上。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解 第七篇_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你对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目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加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更何况近几年来各大学一直在扩大招生,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过渡,因此,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其实这不仅仅是大学生自身问题,也是社会大环境就业难造成的。尽管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社会普遍的重视,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是逐年增大。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促进大学生就业办法:

一、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首先,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次,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再次,可以发展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高校的改革。首先,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其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通过整合信息和毕业生资源信息的方式,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知道有关就业的信息。

三、政府部门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其次,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选调”、“选聘”或是“三支一扶”政策。这样做既可以一方面解决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毕业生下基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基层的素质,使管理手段更趋于合理科学,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通过以上几点办法,我相信通过大学生自身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使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成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46136/

推荐访问: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