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大学生理想就业城市

大学生理想就业城市

时间:2018-04-27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大学生理想就业城市 第一篇_大学生个人理想与职业需求的差距

《大学生个人理想与职业需求的差距》的文献

俗话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事关社会能否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人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温总理也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的社会意义日益凸显。

在踏入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满怀抱负,有着一腔热血,急切的想要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但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 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这一错误的理念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对于职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而如今中国社会的就业形势却与以前大不相同 ,市场向企业提供的劳动力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而大学生的理想择业只能在现实中化为泡沫了。

分析其原因,存在于多个方面。主要的方面在于大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大学生就必然要有体面的工作,从而对自己的就业问题充满信心。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当大学生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亦或是认为还是“实际”一点好,对就业不抱任何希望。这些都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再加上复杂的社会原因,最终导致了大学生个人理想与职业需求的差距。

目前我们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大学生择业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同学们首先要认识到,自主择业与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客观要求。但并不完全自由,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外,还要树立正确的创业观。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能力。这些都是大学生所要具备的素质。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规律。大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职业,必须经历一番磨练。大学生再择业与创业的问题上要有胆识与气概,这是一个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人生境界的现实过程。当代大学生要直面艰苦,在艰苦中成长。同时,对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与创业定位于基层去。大学生应适当改变一心只去大中城市、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否则宁愿失业的工作态度。大学毕业生应到基层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为广大农民服务,为解决 中国 社会主要问题作贡献。只有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才能在实践中成才。

大学生理想就业城市 第二篇_大学生毕业后去一线城市发展更有利

辩题: 大学生毕业后去一线城市发展更有利

辩题解析:“蜗居”、“蚁族”成为最近两年的流行词汇,“蜗居”“蚁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重视,在最近的全国“两会”上,部分代表提出,作为解决“蚁族”问题的一种方式,“蚁族”应该回到二、三线城市去。而有些“蚁族”却坚信: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镇一间房。 正方:“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的观念更为可取 正方观点:支持。愿意留在大城市为一张床而奋斗,说明我们有理想有目标,年轻人的梦想是不容抹杀的。 反方:“宁要小城镇一间房”的观念更为可取 反方观点:支持。即使蜗居在大城镇,干着一些无法发挥自己价值的工作,也不愿回去

二、三线城市的人,基本上都是虚荣心在作祟,是考虑问题不理智的表现。 中国青年报:可还是有人说“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间房”啊? 翟振武:这就跟当年上海人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一样。你看看,浦东现在的房价多高?你挤都挤不进去。 前两年我们一个博士去了外地一所大学。他去之前,整个学校就20多个博士。学校为吸引人才,就出了个吸引博士的政策,只要是博士毕业到这里工作,一年补助5万元,连续补5年。那个学校就一下子去了100多个博士。现在博士多了,钱也不够了,学校就把补贴政策取消了,以后来的博士就没有补贴。那机会就给我们这学生赶上了。后面的人发现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了,才往这些地方转移的,但人一多,就不一定有那么好的机会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会发展得很好。一个城市到底有没有快速发展的前景,这也需要判断。 中国青年报:对于年轻人来说,最理性的选择是去哪儿? 翟振武:要去一个完全不发达的地区,风险也比较大,大城市竞争又太激烈。要我说,年轻人要想创业,就去一个经济比较活跃,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地方。你找到一个空白点,能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很快就能把这个领域的产业做得很好。 中国青年报:能具体说说吗? 翟振武:中国发展指数中的教育指数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教育反映了人力资本的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要素和资源。我们排出了从2005 年到2008年的教育指数排名。北京、上海、天津始终是前三,这个不意外。接下来的,你可能就想不到了—是东北。辽宁始终在第四,吉林基本都是六七名。从这个角度,东北等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会很有“后劲”。因为城市的发展“后劲”主要靠人才储备、人口和人力资本状况,跟教育有密切联系。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产业怎么升级换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是高素质的人,而不是矿山、石油。 中国青年报: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信号,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这个信号是不是可以提醒很多年轻人? 翟振武:城市要是表现出明确的发展前景,年轻人还是会去的。当年深圳要发展起来时,很多人看到了这个趋势,就去了那里。后来还有大批的人去了海南。现在很多城市都发展得很好,像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还有较成熟的,像苏州、太仓,以及浙江很多地级、县级市,它们真的很需要人才。 现在我国城市间的交通正在变得极为便利。北京到天津才30分钟,武广高铁也开通了。对于城市来说,交通一方便,城市就能整体地联系起来。交通、物流、运输、信息都能互补,这很好,因为城市群的生产效益是很高的。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太不平衡了,一定要均衡发展大中小城市。中国未来的希望不是在田野上,而是在城市里。

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的观念更可取(几个破敌论点)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的观念更可取(立论)大中小大城市和小城镇只有在同一区域才有可比性大城市:工商业发达,以非农业为主的居住地,它是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一般在50——100万左右小城镇:在同一区域就大城市而言,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教育等各方面都相对较落后的地方,他并不是农村,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10万人以下观念: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是看法思想思维

活动的结果原因有三:

第一:从文字背后的内涵来看,“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的观念”是指在一个发展空间发展机会多,但是竞争更加激烈,压力更大,对人才要求更高的环境中谋求自己的发展,但是虽然条件艰苦,困难重重还是选择了他,坚持留下来了,所以这个观念本身就是志存高远,积极向上,勇于拼搏,敢于挑战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宁要小城镇一间房的观念”是指在相对大城市而言发展空间较小,提升平台较少,信息比较落后,但是比较稳定,竞争也相对较小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种追求轻

松自在,压力更小的生活态度的体现。当然我方不否认这种观念可取但相对来说“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的观念”更可取。

第二:从观念对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的观念”体现的是我们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挑战,对希望的执著,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中国共产党正是有这样一种不放弃丝毫希望,锐意进取的精神观念才打败了国民党八百万大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取得了胜利,所以国家更加需要“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的观念”。

第三:从这个观念对自身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大城市走在经济发展的前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很大。“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的观念”会使个人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对自身的要求更高,更好的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他要成功,就必须要敢于挑战,吃苦耐劳,莎士比亚曾经在马厩里养过马,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才使他最后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大师,李嘉诚也正是有这样一种精神才从一个餐厅服务员成为今天的亿万富翁。所谓态度觉得一切,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当我们开始运用积极的心态并把自己看成成功时,我们就踏上成功之路了” 所以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的观念”背后的内涵还是他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促进来看,都比“宁要小城镇一间房的观念”更可取 时下就业成为人们热切讨论的话题,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许多大学生坚持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的就业观。这种就业观成为诸多多媒体口诛笔伐的重灾区,被认为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很多专家也对这种就业观提出了种种质疑,指出了它的种种弊端。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现象的确存在。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宁愿留在大城市作为漂族,也不愿到小地方去发展,更别说到农村了。在这群人中不乏好高骛远者,不乏随波逐流者,但我认为也不乏高瞻远瞩者。很多就业专家提出了治疗就业难的良方:大学生要务实,放下清高的臭架子,到基层中去,到农村中去,扎根基层,扎根农村,那里有他们发展的广阔空间和舞台,可以成为他们建功立业的起点。我觉得专家和媒体有一面倒的倾向。

大学生到基层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不足

一 、大学生未必是农村必不可少的人才。农村急需要大量适用人才促进农村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人才新农村的建设寸步难行。农村急需大量有用之才, 这里人才的含义很广泛,不仅仅限于大学生,还包括大量的乡土人才。乡土人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因地制宜,找到可行的对策。而大学生虽有激情有抱负,敢闯敢干,但存在实际能力缺乏不足和不够了解情况的弊端。大学生与乡土人才相比,大学生未必适合农村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未必会有合适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就算大学生是农村所急需的人才,在中国现有的状况下,也很难保证大学生有合适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越落后的地方,越小的地方,人的观念越落后,在用人上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的不良现象,人与人的背景复杂,裙带关系严重。这些人已经形成一种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不愿轻而易举的把自己的位置让出。而让大学生干初中生都能干活,甚至连小学生都能干的活,这样大学生下基层岂不变成了花架子,好看不中用。这样的空间和环境决定了大学生的有限发展空间。这岂不是对人才的高消费、对知识的不尊重、对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 当然,大学生在基层,有它的好处。因为农村没有城市那么大的竞争压力,农村的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房价相对低廉。相对而言城市人才济济,竞争压力巨大,房价高举不下,消费奇高,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很可能被大城市所淘汰,沦为城市中的农村人,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但是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幸存下来,前途不可限量。可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成几何级数增长。但是在大城市起步艰难,在陌生的城市中,要想赢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

在城市可以说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它有大发展空间的可能性,也有失败的可能性。如果能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度过起步的阵痛期,过后就会是光明的康庄大道,这是以大学生有能力为前提的。 在城市有它的好处也有她的弊端,在农村亦然。因此,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是片面的。对于那些能吃苦耐劳,愿意接受挑战,有能力的大学生适合在城市发展。对于那些追求安逸舒适生活的大学生比较适合到农村去建功立业。因此,留在大城市还是到基层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关键在于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对城市有一个全面的估计,找准自己的定位,到底在城市谋生还是到农村发展,要冷静的思考,不要

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只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反方可能的资料

大学毕业生不应留守一线城市辩论赛攻辩小结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目前被普遍公认的一线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请对方辩友不要随意将二三线城市归到一线城市上来。因这是我们讨论的基础。

对方辩友描绘了一些留守一线城市大学生成功的例子,蓝图固然美好,但是仅凭金字塔尖上成功的个例来让大多数塔底的人作无谓的坚守,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攀高:04年280万, 201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630万,中新网2011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余万,翻了近三倍。留守大学生平均收入为1956元,收入风险是3.5倍以上。人均租住面积不到10平方米。32.3%的人没有与工作单位签定正式劳动协议,36.4%没有三险保障。71.92%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如同龄人。失业期间的经济来源44.6%靠父母资助。85.3%的人对自己生活的现状不满意,听到这些,你还坚持自己观点吗?您置大学生生活于何处?

留守,即居留下来看管,请对方辩友注意,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算在一线城市短时间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不属于留守。满怀激情的时候前往一线城市建功立业,短期后疲惫之际降落二线城市也不是留守。

正方辩友显然对二三线城市的生活工作现状缺乏了解,安逸,不代表平庸,小城市一样可以有大作为。 因为二线城市人才相对较少,大学生还是比较有市场的,他们的文凭和学识基本上能够得到认可和尊重,这样在单位里面就比较有发展前景和空间;二线城市消费相对较低,比较适合收入较低的刚参加工作的学生生存和发展;二线城市一般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人才渴求是较为迫切的,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工作岗位也相对较多,有了一个可以选择的空间。

同步性 被你忽略的二线城市,正在发生什么?圈钱(招商引资)、圈人(引进人才)、圈地(建城扩城)、圈政策(城市定位)、圈都市圈(区域资源整合)。

你在大都市寻找突围的时候,二线城市一点也没闲着,正昂首阔步比照着大都市的规格迈进。192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首超农村人口,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首超农村人口,201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首超农村人口。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司长兹洛特尼克说:中国已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1/4在中国。中国二线城市的活力,正藏于这185个超过50万人的中国城市中。

因为互联网,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资讯同步;因为城际快线和城铁公交化,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人流物流同步;因为商业连锁,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消费同步;因为都市圈,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资源互动互补同步。

每个省都有全国卫星电视;28个城市建设地铁规划获批;国际品牌和全国性企业在诸多二线城市找到落点、开枝散叶。二线的兰州、武汉和西安都有全国性媒体;二线的苏州、东莞、宁波、温州的经济实力个个富可敌省;杭州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上5年连冠„„

不同步的是,二线城市在因一线城市的辐射性和产业关联性而受惠时,自身的独特优势并不会被夺走:名胜古迹,优质水土和空气,港口,城市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传统产

业,相对便宜的投资和安居成本,地方创新等。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二线城市近似不设限的城市,户籍相对松动,“钱多,人才少”,对于投资创业者、创意产业族和产业工人有着“很饥饿”的需求。有能力者较容易获得机会和平台,成为“新市民”中的精英,过上好生活。而工作中的上佳表现,仍然有机会进入全国视野,与大都市的精英同享荣耀。

今天的二线城市已非偏僻角落势单力薄的城市孤儿,而统统归属于大都市圈棋盘,在其中扮演着努力成长的角色,机会一线化,压力二线化。

美国福布斯杂志显示,未来十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中中国有4个:成都、重庆、苏州和南京。竟没有一个是我国一线城市,大量人才在少数一线城市聚集影响国家繁荣发展。纽约州的布法罗(1900年,是美国的第八大城市。人口在1950年代中期超过50万人。如今,人口不超过25万人。)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特(曾经是世界保险业之都。1950年,人口达到顶峰,达到17万7000人,最近则降到12万4000

相对来说,二三线城市人才竞争不那么激烈,大城市的就业饱和率是80.2%,中小城市的就业饱和率是19% ,这意味着二三线城市有着更多的成功机会。而且,在高房价、高物价时代,二三线城市相对低得多的房价、物价会使“蜗居一族”的负担大为减轻,这也意味着二三线城市相对更高的生活水平。在理想层面,如果说一线城市是中国的欧洲、北美,那么二三线城市则是中国的亚洲、拉丁美洲,四个一线城市的先进和发达代表不了作为整体的中国。只有数以百计的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五线城市建设好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希望!每年数以百万计的青年才俊如果能够都奔赴二三线城市,那么中国的崛起将会有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对社会索取了什么,而在于他对社会贡献了什么.也就是他的社会价值。

国家政策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工作,三支一扶政策、选拔大学生村官、教师特岗计划等,都为我们的大学生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当前的中国,从国家政策到发展形式,我们都能看到,中小城市发展迅速,有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国家出台:从2008年起,用5年的时间,吸纳10万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职

现在国家的诸多项目越来越趋向于中小城市或偏远地区,此类地区人才紧缺,毕业生选择去这些地区就业,更有利于自己的职业成长和特长发挥。如果毕业生将眼光投向二、三线城市或偏远地区,做“鸡头”的发展空间远远大于“凤尾”,何愁个人的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然而选择的结果,却很少能由个人控制自如。这些大学生很多从农村考出来便抱定了不再回去的决心,可是在他们的家乡,在比大城市更为广袤的农村,有许多更需要他们的地方。

农村的教育需要年轻的面孔为孩子们带来新时代的信息,田间地头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到二三线城市工作或下基层是国家的需要。

当今社会,国家需要西部大开发的时候你在哪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候你在哪里?中部崛起的时候你又在哪里?一线城市竞争残酷门槛高;二线城市机遇更多。2-3线城市硬件一般,但是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在加上国家这几天宏观调控的政策正是缩小贫富差距,所以多中小城市的政策正在逐步放宽,所以与其以来就给你一块肉让你吃好多天,不如自己去养头猪随意吃,

朋友们,为了保卫国土,文天祥弃笔从戎;为了唤醒世人,鲁迅弃医从文;为了中华之崛起,周总理博学广闻。作为一名大学生,新时代的爱国者,为什么不能为了国家繁荣昌盛而离开一线城

市到国家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工作呢?【大学生理想就业城市】

调查显示仅有29%的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61%的毕业生愿意选择二、三线城市择业。同时,面对“如求职较为困难,您会考虑去小城市或乡镇企业就业吗”这个问题,有31%的人群选择“乐于接受”,53%的人群选择“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仅有10%人群坚决不接受到小城市或乡镇企业就业。

就业指导专家表示:对于择业的区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但是竞争力也大,“抓小放大”是目前毕业生明智的选择。

在“住”方面:同样是买90平方米的房子,在北京四环附近,以3万元/平方米计算,月薪7000元的白领,不吃不喝要32年。在郑州,房价按5000元/平方米计算,一个月收入3000元的白领,不吃不喝只需要12年。在“行”方面:一线城市都是特大型城市,不仅城区很大,而且交通拥堵,每天上下班耗在路上的时间往往就需三四个小时。

目前二三线城市及至小城镇的房价虽然也不算低,但房价收入比却明显低于一线城市。不计成本、不问个人实际情况,一味地往大都市里挤是盲目的。当千军万马都去挤独木桥的时候,另辟蹊径才是明智的选择。一线城市未必就是天堂,中小城市也未必就是地狱。在京沪等一线城市房价畸高、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对大多数人来说,回归二三线城市实际上就是回归理性。

有人离开是人性和城市的双赢

世界上有另外一个你——这个你有一辆最新款的私家车,不担心堵车也不担心停车;这个你房子阳台朝南,不担心房价也不考虑买第二套;这个你不是文艺青年、不喝瓶装水、按时吃饭、周末陪伴父母、从不租赁任何东西、不搞异地恋。这个你是慢生活的信徒,达到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可惜这个你,与现实背道而驰——你长达10年的青春租住在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每天用2个小时通勤、一年未回家看望父母、只有泛泛之交没有知己、把互联网当你的精神慰藉。你习惯性对城市抱怨,每天忙于在上班时间偷菜,你坚信自己不过在等待机会,直至青春用完,才惊觉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那些杂志封面上的CEO、那些疾驰而过的名车、那些好玩免费的party、那些CBD写字楼的独立办公室、那些国际论坛和航班头等舱的位子、那些高档住宅小区的灯光,是为你而备的吗?

一切从你选择留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开始。社会学家郑也夫说人生不外乎在追求三种状态:舒服、刺激、牛B。其实也是一道城市选择题:皆因年轻的你,爱冒险胜过爱安逸,爱牛B胜过爱舒服,自愿进入人生愿境最诱人、生存逻辑又最残酷的一线城市。这是一笔风险投资:100个梦想家踏入人才济济的这个江湖,总有99个发现“牛B”不过是一场泡沫。

“逃离北上广”代表后悔者成为社会流行语。白领返乡潮与民工返乡潮同时发生,你突然发现白领和民工原来是同一回事。房价被视为罪魁祸首,北京的出租屋有胶囊公寓,深圳的“出租屋”有住人集装箱——当住在集装箱里的蚁族不是小说而是现实,这个社会就有了一种荒诞的喜感。

作为工作狂,你突然明白,为了事业的前途,抛弃生活的前途并无价值,你需要的不仅是经历的成长和工资的成长,还有生活的成长;作为梦想家,你突然明白,到二线城市去的不一定是失败者,也可能是独具慧眼的野心家。

不是每个人都不适合一线城市,正如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二线城市。重拾你的生活,需要的不是逃离北上广的悲情,而是深思熟虑的放弃——一线城市不会因失败者的离开而受损,你终须明白,放弃北上广只是你的个人选择,不仅在选择让生活出现一个拐点,还在选择一个别人看不见的机会、选择一个最适合下一代的城市出身。

将“逃离”视为悲剧是错误的表述——有人离开,是人性和城市的双赢。有的人不该止步于大城市,退一步生活就海阔天空;有的城不该成为大城市,因为全世界最快乐、最幸福的城市,往往不是大城市。

大学生理想就业城市 第三篇_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1

时间:2011年5月

报告人:XXXX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X

目录:

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 ............................................................................................................... 3

一.调研时间: ................................................................................................................... 3

二.调研地点: ................................................................................................................... 3

三.调研目的: ................................................................................................................... 3

四.调研内容: ................................................................................................................... 3

1.历年大学招收及就业分析 ......................................................................................... 3

2.调研报告数据分析 ..................................................................................................... 5

3.一线、二线城市人均年收入及房价对比 ................................................................. 6

五.调研体会: ................................................................................................................... 8

【附录1】 ........................................................................................................................ 9

【附录2】 ...................................................................................................................... 10

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2011年05月

二.调研地点: 上海海事大学

三.调研目的:

通过对上海海事大学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城市的调研,初步推算当代大学对于将来在一线城市还是在二线城市就业的趋向。到底是繁华的一线城市吸引人,还是有潜力的二线城市更能获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

四.调研内容:

1.历年大学招收及就业分析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面对当代大学近几年的扩招,导致现在大学生的数量急速上升,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从03年到10年大学生毕业数量已经翻了个倍,但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而2011年的最新预测也显示了今年的大学生招生人数已经逼近700万大关。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对于市场需求来说都是供大于求,再加上往年待业的大学毕业生,竞争就变的尤为激烈。我们来看看全国近5年的高考报考人数以及录取人数的变化。从下表可以得出高考人数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但录取人数却在不停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高录取率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高失业率。2010年,《商业周刊》撰文指出,中国将有超过25%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据统计呢,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的累计失业人数已经突破2000万。考上大学时信心满满,顿感前途一片大好。但毕业了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样的心理落差谁来填补呢?当然,就业难的问题是由社会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大学毕业人数过多并长期积累,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达不到要求,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大学的常年扩招,高录取率无疑关系密切。所以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问题之一。当然在解决就业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对就业城市做个谨慎的选择。因为它有可能会影响你一生,以及下一代。

在我们所调查的500名大学中,很76%的学生决定毕业后从事于相关专业无关的行业。在他们看来原因各式各样,有人说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所最喜欢的,有人说所学专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但更有甚者看到了大形势下的一些就业难专业,所以无奈之下才不去选择该专业就业。从大形势来说,有相关麦克思的数据表明,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较2007届(93%)出现明显下降。麦可思数据表明,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8%,其中,2008届“211”院校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为89%,非“211”本科院校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8%。就业的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6%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就业的。同时,《2009年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上海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746元、而2007届为3080元;2008届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为11%,本科毕业生的收入较上一届明显下降。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为文学类,最低为理学类。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最多的三大行业为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制造业;其中,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为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有17%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该行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上海市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46%的本科毕业生。上海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有50%的本科毕业生被企业规模在300人以下的雇主雇用。

从就业城市类型期待来看,上海市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期望不是完全合理的。上海2010届大学毕业生最愿意去的是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最不愿意去的是区县和地级城市。麦克思的专家王伯庆博士指出:当前,大学生选择大城市就业的择业观遭到广泛诟病,但其实他们并不是贪图大城市的享乐,很多毕业生住在大城市简陋的出租房甚至地下室,也没有经济基础去消费到大城市的文化娱乐。之所以“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套房”,原因之一是缘于对事业的追求。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城市由于经济和科技发达,总体来看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两家公司,给出相同的薪酬,很多学生还是会选择大城市的公司,希望能够进一流的公司,做一流的产品。这无可厚非。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大城市不断攀高的生活成本,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机会的稀释以及发展空间的挤压,使得一般高校、单枪匹马的年轻人很难

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因此,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期望值有待于进一步理性,家乡、中等城市等,都可以纳入考虑范围。

2.调研报告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报告,主要是为广大大学生未来就业城市的选择上做一分析。在我们所做的500(40%女性,60%男性)份调查问卷中,有49.2%左右的学生更愿意毕业后在一线城市找工作稳定下来。只有26.8%左右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会想二三线城市发展。另外也有16.4%的同学认为毕业后还是会回自己老家就业,毕竟有种恋乡情节。仍然有0.076%的同学表示今后就业的城市还不是很清楚,或者说不是很在意。

(来自市场调查问卷)

在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学生中,他们给出了如下原因:1、一线城市有较好的工作机会。因为一线城市相对比较发达,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主力,于是在一线城市会有更多的国企、外企等好的就业机会。如果大学生有相当的实力的话,留在一线城市就业,要比二三线城市有更丰厚的报酬和福利。2、一线城市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有更好的未来发展机会。国外投资商如果来中国投资,首先也是去选那些一线城市,这也就意味着留在一线城市,能有更多的机会于国际接轨,体验多元化的社会氛围。3、一线城市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一线城市的物质条件优越,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一线城市的科技都是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所带来的当然是相对不错的物质条件。如四通八达的地铁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遍布整个城市的无线电信号,到处都有的高架、机场等等。这一切都给一线城市生活的市民很多便利。在一线城市就业,必定是未来准备定居在一线城市或是本是定居在一线城市的,那么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也不得不关注。在一线城市的教育也肯定比二三线城市更受重视。无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从出国机会,学习条件、环境上来看,一线城市都是有绝对的优势的。4、一线城市有更好的医疗技术,生命保障。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中曾经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在人们满足生理需求的前提下会去追逐安全需求,也就是病有所医,生命有安全的保障。而在一线城市是有比二三线城市更发达、完善的医疗技术。

而选择毕业后去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则有他们不一样的观点。1、他们看中的是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前景。在他们的观念中,一线城市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一线城市的,只是因为去那发展的人多了,才渐渐变的更加繁华。所以去二三线城市谋发展,会有比一线城市更多的发展前景。如果有实力的话,当下所谓的二三线城市完全有可能在我们的手中变成一线城

大学生理想就业城市 第四篇_如何看待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对城市的选择

如何看待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对城市的选择

主持人:高文明

记录者:沈怡、邵梦云

其他组员:杨敏、巫珊、袁伟俊、马煜君

选择如何看待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对城市的选择这个话题的目的:

我们组讨论的这个话题是比较贴近我们即将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探讨它也将帮助我们以后能更加理性更加正确地去选择我们以后的工作以及城市,讨论它的初衷我们有一下三个目的。

1、 我们即将毕业,正是面临找工作以及选择城市的时候。

2、 现在大家就业的趋势差不多是往一线城市发展,面对这么多的竞争者我们需要做些什

么样的改变。

3、 大多数人向往着高度发达的城市去发展这样的现象也将会越演越烈,这个时候我们该

如何理性的对待。

访谈主要结论:

在小组访谈中,组员的回答更偏向于回家工作,对去一线城市发展的意向不不高,主要原因有几点:

1、在家人身边比较方便,可以减少很多独自打拼的琐事,便于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2 人脉很重要,去到外地打拼几乎是从零开始,就增添了很多困难。

3、 很多同学不愿意到一线城市而回到二三线城市工作,是因为大城市节奏快,工资虽高,但结合当地的物价消费水平生活会过得很艰辛。

4、在一线城市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很多人也觉得在刚毕业之际,很多自身条件没办法跟上一线城市的节奏。

当然,小部分人也认为毕业后到大城市发展是很好的,主要有几点理由:

1、可以给自己一个较远大的目标,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2、大城市机会更多,在慢慢的奋斗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积累更多的人脉关系;

3、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自立更生;

4、我们应该积极创业,不为别人打工,自己做老板。

心得体会

主持人高文明: 面对现在这样的社会压力,我觉得对于很多毕业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考研和考公务员等是不少人的选择,而选择在父母的帮助下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更是呈现逐年增的趋势,从我们小组的访谈中,我就感觉的到现在的学生更愿意生活在相对稳定的

情况下,大城市的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等都成为我们望而却步的绊脚石,面对着毕业后的选择,我觉得自己更想给自己一些压力与挑战,找一个能够更加开阔眼界的工作,让自己能够学到更多。

记录员沈怡: 个人觉得,对于这个话题其实想法还是有很多的,大家谈话了那么多,都很一致的想要回家工作的,因为在那里有关系,有人脉,做什么事情也比较顺利。也免受一些艰辛。我也能理解那些向往着大城市的人。因为他们这一辈子都活在一个小小的地方,想要出来看看的欲望很是强烈,所以想破脑袋想到那些所谓的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甚至是定居,来肯定自己的价值或者是炫耀自己的存在价值。但是我是属于比较喜欢安逸生活的人,不是说没有斗志,而是不想生活在那么忙碌,那么没有空闲,那么快节奏的城市里。我对于毕业之后城市的选择很简单:有份对于当地来说算是不错的收入。能照顾到父母。只要这两点就好。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出去闯闯,想着可能发家致富的梦想,中国穷人还是比富人多的,所以还是有那么多的人想去那些大城市生活。更所以,现在的大城市人口过多,外地人比本地人还多。其实这并不是好的现象,这样也只会让地区性的贫富差距更大。

还是希望毕业在即的大学生和已经毕业了的大学生以及还在为找工作发愁的人能理性的对待对于城市的选择和对于工作职位的选择。并不是小小的职位就不能出任头地了,只要你是真的有才能,在哪里都是能发光的,也不要一味的那些大城市,那些正在发展起来的城市更加需要我们。

记录员邵梦云: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但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能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很多人在择业时,对于去哪个城市工作都是早就想好的,有时甚至把城市的选择放在职业的选择之前,只要让他在心目中的城市工作,做什么都无所谓。这种想法是很有害的,一个人的职业理想和他的核心职业竞争力是紧密相关的

我觉得,作为一个求职者,是你去适应你工作的城市,而不是城市来适应你,所以,当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这个城市的特色,发展状况,自己能否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否适应这里的一切等等问题。所以,我们的毕业生在择业时,一定要同时考虑一下到底哪个城市比较适合自己。

组员杨敏: 在市场调研课上,我们正式开始了我们热点话题的讨论——大学毕业选择的

就业城市。

大家都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几乎所有同学选择回到家乡就业.

1、 在家人身边比较方便,可以减少很多独自打拼的琐事,便于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2 人脉很重要,去到外地打拼几乎是从零开始,就增添了很多困难。

3 很多同学不愿意到一线城市而回到二三线城市工作,是因为大城市节奏快,工资虽高,但结合当地的物价消费水平生活会过得很艰辛。

4 电视连续剧看多了总结了一下,女孩子有份正经的固定的工作过些平淡的日子就很好了。

但是有的同学是不支持回到家乡的,他们主要认为:

1 年轻应该努力奋斗,不应该毫无追求。

2 国家很多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我们应该不为别人打工,自己做老板。

通过大家深入的讨论,有部分同学也渐渐改变了自己看法,也有些同学坚决保留自己的看法。这次话题讨论的答案不是统一的,正如成功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因为生活是自己的,终究是靠自己去选择。

组员巫珊: 去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工作,我觉得这个讨论很必要的。其实对于很多不是成长在一线城市的人来说矛盾是必然的。一些人尽皆知的优劣势,比如一线城市机会多,舞台够大空间够大,通俗点就是能赚到大钱。而二线城市相对压力小一些也清闲一些,精神压力与身体疲劳度都不会特别激烈。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衣食住行的花费相对二线城市要高一些。

对此如何选择,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尊重自己的感觉。选择城市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一途径要达成你想要的生活状态。正如同我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功成名就或加官进爵,做任何一个选择都是为了你主观感受的幸福感。所以选择前要充分聆听自己内心的诉求与意愿,遵从内心的真实感受。

组员袁伟俊: 我们赞同有能力、有智慧的年轻人,将青春安放到大城市,可这个“安放”有前提。“有能力”意味着,有突出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不一定拥有光鲜的文凭,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高人一筹,能在人满为患的大城市拥有一席之地。“有智慧”就更有特殊内涵,仅仅具有专业水平是不够的,更要有较好的社会生存能力、心理能力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发展上,达到真正的成人状态,面对未来各种挫折和心理的沉痛打击,能够顺利化解,坦然自若。不能说当今很多青年多缺乏这种能力,单就媒体披露的一些情况看,很多将青春安放到大城市的人,并没有做好实力和心理的准备。我特别要强调“心理智慧”,是因为很多青年,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非常少,甚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没有经历过挫折的磨炼,缺乏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在一哄而上的“向大城市进军”中,盲目从众,甚至将二线城市的舒适工作扔掉,去大城市蜗居。而大城市给予这些年轻人的,往往是拒绝,甚至是不公平的排挤,让他们成为边缘群体。于是,这些奋斗者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症状,对工作现状不够满意,对 解决“住房难”缺乏信心,进而情感焦虑、意志消沉。

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呢? “顺其自然”就是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比如焦虑不安、抑郁失眠等,不管它,不理它,要愉悦或痛苦地接纳。因为情感和心理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客观规律,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想要凭借意志和毅力改变情感,只能是一种虚妄,是一种自不量力。要想顺其自然,就要在不厌其烦的现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40106/

推荐访问:大学生就业理想薪酬 关于大学生就业理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