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民主意识是什么

民主意识是什么

时间:2018-04-12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民主意识是什么 第一篇_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及民主实践

龙源期刊网 .cn

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及民主实践

作者:杨仲涛

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07期

摘 要 民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与引导是进行民主教育的前提。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揭示当代大学生民主思想现状,对如何去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民主意识提出建议。并通过天津商业大学第十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去详细阐述民主选举在大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为了民主选举在高校中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民主 民主意识 天津商业大学 学代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民主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民主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个人权利,而且涉及民族大业,它是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源泉。大学生向来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作为未来公民的主体部分,他们的思想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面对未来有着足够的热情和幻想,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的民主政治素养对中国未来的走向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民主意识教育又是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了解并把握大学生民主意识的现状,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趋势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认为,对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现状的调查必须贴近实际,覆盖广泛。并且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客观总结民主事业在高校中发展的经验。

2 文献综述(民主的起源及发展)

(1)关于民主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民主起源于古希腊”。“民主”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而雅典民主是最早期也是最为知名的民主制度。在此之前的有关记载都不完整,只有希俄斯岛的记载显示岛上在公元前575-550年之间就出现了公民的议会和大会。民主的发展之路在西方社会较为快速而稳健,因此直至当今社会,西方社会的民主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对于民主事业的各项保障制度比较完备。

(2)民主意识的内涵。从结构层面上看,民主意识主要分为民主心理和民主思想两个方面。民主心理是作为社会政治心理层次上的民主意识,是对民主的一种体验、情感和追求,它自发并且分散地反映了人们对于自身的利益和要求,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一种自发反映。作为民主意识的基础,民主心理的大部分内容属于直接经验性质的意识。

民主意识是什么 第二篇_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1、农村选举,民众的表现。

2、自身责任:培养民主之心

3、学代会:

1、提案培训;

2、公开(及时公开成绩)、公平、公正竞选(随时可以让竞选者翻

看所有人的成绩:内容包括:工作表现,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演讲竞选,学代表投票);

3、通过网络提高参与度;

4、对提案有反馈;

4、每周一主席团部长会议。

5、评价

民主意识是什么 第三篇_加强公民民主意识

“加强公民民主意识,争做合格小公民”教育活动记录 近年以来,我们学校重点以“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小学生法制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扩大普法工作的宣传效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启蒙为先

要让学生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法律观念须先立。为此,我们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及生活特点,先后举办了"让法与我们同行"、"让法扎根在我们心里"等法律启蒙教育讲座,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身边的典型案例,启发引导孩子们了解法是什么、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关系等基本问题,从而帮助其建立法的公正观、善良观、秩序观等基本观念,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不断升华,为下一步学习、运用具体的法律打下一个良好思想基础。

二、突出重点

法制教育要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以争做合格小公民为抓手,我们在开展这项工作中注意抓好四个重点:一是以特殊家庭子女为重点教育对象。通过调查摸底,我们对特殊学生进行了分类统计,建立了特殊学生的档案。将部分行为习惯特殊家庭子女和其他有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学生组成"阳光小队",成立帮教小组,制定帮教措施,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品德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让这些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转变不健康思想倾向和不良行为习惯,同时通过家访等渠道,向这些孩子的家长进行法制宣传,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成长环境。二是以六年级和八年级为重点教育年段。针对六年级新生行为习惯差、容易成为校外被侵害对象等特点,我们重点抓行为习惯和安全常识教育,开设了《守护生命,人人有知》等专题法制讲座,让学生一进校门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针对六七八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而辨别是非能力弱的特点,我们着重通过思想教育来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四是以双休日、节假日为重点宣传教育期。在这期间,我们重点抓好安全法制教育,让学生学习掌握好防火、防电、防暑、防盗、防灾等安全常识,同时与社区、德育基地联合举办消防演习、法制夏令营等与法律有关的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假期中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三、形式多样

要让法律的精神真正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应力戒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刻板化和被动性。为此,我们大胆实践,不断摸索,力求将“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开学初,我校组织学生重温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20字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多项规范制度。再如,在开展交通法规教育宣传中,我们除采用出宣传板报外,还邀请交警中队的民警来校讲座,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参观交通安全宣传画展览。组织学生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主题”征文活动和主题班队活动观摩。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做到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举办以防止家庭暴力为主题的模拟审判、参加“科学消费”演讲比赛、参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不定期带法律宣传材料回家等多项活动,不仅增长了孩子们的法律知识,而且激发了孩子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的“养成教育”浅谈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它是以各种活动 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它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的关键,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志,是人的首要 素质。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执行,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学生的养 成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多数家庭比较富裕, “诋犊之情”造成这些孩子身在福 中不知福,特别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民主意识是什么】

为保证孩子学习,不让孩子 做任何家务,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不少学生还 以为享受父母的关心照顾应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只知道受爱,不懂得关心体贴父 母,跟长辈说话不讲礼貌,更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面对养成教育的新 问题, 沿用过去的老思想、 老办法已经难以解决传授知识和学生德育养成之间的 实际矛盾冲突。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刻不容缓。 《小学和中学思想品 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孝敬父母,尊敬 长辈”和“正确处理与长辈间的关系” 。我校工作中设计了五个步骤: “我知我家”——“我爱我家”——“我谢我家” ——“我夸我家”--"我爱我校” 。 (一) “我知我家” “家”是什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有亲 身感受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如“家”是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家”是一个 温暖的避风港; “家”是一片蓝天; “家”是一把伞„„然后让学生说出其道理。 因为这本身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人人有家,家各不同,并通过教 材简要介绍了家庭结构的演化,简要介绍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还让学生知道, 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的父母 的教育,打消他们在同学中对父母攀比的心理,甚至嫌弃自己的父母的念头。还 要求学生辩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 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 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并教育他们要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我爱我家”。学生对自己童年的事是非常感兴趣的。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布置了一条家 庭作业——“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设计这一母子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 通过美好回忆,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感受到与父母亲 密无间的亲情; 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这种心灵的感悟能让学生体会到 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感受的 同时,我开展了“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学生和父母说说心里话”等活动。这 是一次亲情互动的有益活动。在活动中,我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以诗 歌、散文等形式来写,强调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说假话来应 付,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还发挥了家长的作用。学生在这次 活动中大显身手,写出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文章,如:《不再让妈妈操心》《不给 妈妈添负担》《我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母亲》《我为妈妈洗脚》„„ (三)“我谢我家”。在“我谢我家”这一步骤中,我由歌曲《一封家书》引出同学们讲妈妈关心 自己的故事, 提出问题——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成长,我们应该怎样报答 他们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亲身体会到自己要在身体上关心父母; 在精神上安慰父母, 并能正确处理好与长辈之间的关系。由此真正体验出父母对 子女的一片苦心, 说明父母理应得到爱的回报。 在引导学生体验父母爱心的同时, 我注重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苦心的同时,我把与孝敬父母的 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告诉学生人各有志,上大学不是学生发展的唯一选择,学生 以上大学这种方式报答父母不是唯一,回报父母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尊敬长辈、 关心长辈、爱护长辈,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与长辈争执,继承和弘 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其次,我明白地告诉学生:孝亲敬长是我们的 天职,并介绍了古今两个孝敬父母的例子,意在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其孝心和 孝行。还提醒学生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制订孝亲敬长的小计划,从 小事做起。 要求学生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行统

一。这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 识,更有利于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四)“我夸我家” 。学生生活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是幸福的,美满的。他们有无数的歌要 赞美家,于是,我组织了主题班会《谁不说俺的家庭好》,并邀请了家长一起参 加这次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上学生千言万语汇成了最质朴的一句话,那就是感谢 父母的养育之恩! 是呀, 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 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

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 儿歌声中入睡, 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 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 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 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 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 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学生知道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 当代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好学生是夸出 来的。 学生做得很好了, 达到了养成教育的效果了, 我们就适时地表扬、 激励他们。 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并更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而且自尊心得到保护.

民主意识是什么 第四篇_浅谈班主任的民主意识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班主任的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是什么】

作者:梁桂凤

来源:《中外教学研究》2012年第11期

民主意识,也就是人的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风,是从具有阶级性的民主政治派生出来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作风。它既可以体现在政治思想方面,也可以体现在工作思想、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方面。具有民主意识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的民主意识体现在教育行为的民主之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民主。教育民主就是要求班主任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性的特殊性。师生关系民主化是以双方人格的平等为前提的,没有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完全平等,就没有民主的教育可言。教师和学生虽然有权利和义务的不同,但在人格上即作为人的尊严应该是完全平等的。所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字面上看是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除了少数顽劣的学生对教师礼之不恭,甚至有时顶撞、侮辱教师外,一般不存在学生歧视教师的问题。问题主要在于教师是否能平等地对待学生。民主的教育允许说服,不允许强制,就是说,对待学生的一切思想问题和行为问题,班主任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同学生一起探讨,与学生一道自觉地提高认识。班主任应该允许学生不服或对自己的“说服”提出异议。否则会形成学生的被动感,使学生自我意识减退。当学生出现不良倾向时,教师应能较多地容忍其缺点和弱点,因为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在于他们的不成熟性,如认知上的肤浅、思维上的偏激、情感上的冲动、经验上的欠缺等等,而对这一特殊的群体,班主任必须有种宽容的品格,这是班主任思想境界的标尺,也是班主任人格力量的展示。

要发扬教育民主,应允许学生批评教师。长期以来,教师训斥学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学生批评教师则被认为是有悖礼仪的逆行。实际上,学生批评教师,是对教师不当教育行为的一种纠正,是对教师的一种关心与爱护。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不仅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且有利于把学生从小培养成为敢想、敢说和敢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

要发扬民主,教师还要具有“自以为非”的精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高明的教师也避免不了缺点和错误。班主任虽然在年龄、经验、知识等方面优于学生,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肯定也有说错话,办错事、考虑不周的地方,这时候,班主任千万不可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而应该放下架子,细心了解真实的情况,虚心听取学生的批评或者建议,及时弥补自己的过失,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提高自己的威信。

要发扬民主,还必须做到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发扬民主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班级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评价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而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时时处处想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使学生在班级中有深切的当家作主的体验。

民主意识是什么 第五篇_新闻评论离不开民主意识

新闻评论离不开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是新闻评论者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评论素养教育培养的重要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新闻评论者的实践行为就是捍卫民主自由的过程。新闻评论文本(现在还有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多种表现形式)是传播民主思想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新闻评论这种形式一诞生,就承载着推动人类民主解放进程的力量。在漫长的新闻评论发展道路上,新闻评论者不断努力用文章呼唤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并为此付出了无数心血甚至生命。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新闻评论蓬勃发展的当代景象中,我们更加看到,为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社会民主化的真正实现,新闻评论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这一切都和当代新闻评论者民主意识的提升分不开。

什么是民主意识?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发明了democracy一词,它由城邦平民(demos)和力量(kratos)这两个短词语组成,其含义是人民统治或者多数人统治,特别强调穷人和富人一样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有趣的是,民主最开始的意义往往和乌合之众联系在一起,因此遭到如亚里士多德等精英知识分子的不满,民主甚至被看作是一种对文明造成重大威胁的观念。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民主所内含的平等意义被托克维尔、布赖斯、熊彼特等人挖掘出来,民主被赋予其作为政治和社会生活基本理念的地位,甚至被宣扬成为一种文明社会的主导风气。在今天看来,民主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形式,在实际运用中,这种制度还包含着相关的实践操作程序,比如决策通过公开选举产生等。其次,民主还代表着一种崇高的意识追求,象征着平等、自由、公正。 在今天讨论民主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对于社会民主制度、主体民主权利、民主参与的观念和认知。民主意识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的内容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首先,民主意识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构成,代表了古典意义上的作为人民公善与意志的一种文明价值观念,这是民主意识存在的真正目的,社会如果缺乏了民主观念的引导,人类命运将会被专制和暴政束缚,社会成员将失去平等、自由和自身的合法权利。 民主意识的第二层涵义指有关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准则。现代社会,民主意识受到普遍实行的代议制民主的影响,拥有更加丰富和具体的内涵。民主意识是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对国家政治制度和自身政治权利的观念反映,同时也包括对国家民主制度运行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认识。现代社会民主意识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民主水平的重要指标,民主意识是民主的主观条件,主体民主意识的强大与薄弱直接制约着民主发展的实际水平。由于民主意识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因此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民主政治中,普遍认为民主应该由一些可以辨识和容易执行的价值准则构成,概括起来,民主意识主要由平等主义、参与意识、法律观念、协商理念构成。

新闻评论者不仅包括直接参与新闻评论生产的作者,也包括从事新闻评论编辑工作或参与新闻评论生产、传播的其他主体。新闻评论者的民主意识是指评论者所具备的有关民主的观念和认识,它包含两个层次。第一,评论者在公民身份主导下对民主内涵及相关意义的认知。

民主意识是什么 第六篇_民主意识决策活动

民主意识决策活动记录

(一)

7月11日,中墩社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切实发挥“民主决策日”作用,进一步加强居民民主管理工作,推进中墩社区民主化进程,开展了2012年第一个“民主决策日”活动。【民主意识是什么】

会上,社管会主任陈正初就管委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总结及2012年剩下几个月的工作计划向参加活动的居民代表作了汇报。社区财务就社区成立以来的财务收支情况向居民代表作了汇报。社区党委书记廖诗超就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跟居民代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后是居民代表对管委会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活动过后,我们对居民代表提出的批评、意见、建议进行了及时的整改和处理。 中墩社区设有公开栏,公开办事制度,实行党务、居务、财务三公开。今后中墩社区会努力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民主意识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居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继续强化组织领导网络,细致管委会工作方法,不断加大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力度,使全体居民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美好家园。【民主意识是什么】

(二)

2012年8月17日下午,中墩社区村干部座谈会在社区会议室召开。社区书记廖诗超、主任陈正初出席座谈会。7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

座谈会上,各村书记、主任汇报了现阶段完成和推动各项工作情况,并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廖书记、陈主任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会上,陈主任针对村干部反映的有关问题,表示社区已经或正在着手解决。对于下一步工作,黄区长指出主要是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十八大的维稳工作。

最后,廖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周书记首先充分肯定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多年来为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作出的积极贡献。同时对村干部主要提出了三点希望:即,动脑抓发展,过硬带队伍,细心做维稳。

通过这次座谈会,使村干部更加坚定了带领全村发展经济的信心和决心,都纷纷表示要为中墩社区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

9月11日下午,中墩社区开展了2012年第二个“民主决策日”暨政社互动通报会,社区离退休干部和居民代表共50多人参加活动。 会上,廖诗超书记就社区上半年履职履约情况进行了通报,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随后陈正初主任就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通报,使居民们能够了解中墩社区的总体发展情况。

社区通过民主决策日活动,努力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实行党务、居委、财务三公开,为把社区建设的更美好而不懈努力。

(四)

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来临之际,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温馨愉快的重阳节。近日,中墩社区组织部分离退休老人、空巢老人在社区会议室召开了以“我们的节日•重阳”为主题的敬老日座谈会,为辖区内的老人们送上我们的关爱和节日的慰问。 座谈会上,社区党委书记廖诗超向大家汇报了今年来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使老人们及时了解社区建设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希望他们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着社区的各项工作。最后,廖书记代表社区全体干部工作人员衷心地祝福老人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希望老人们都有一个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老人们们也纷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照顾”。使得这些老人们感慨万分。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但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关怀,更让他们愉快地度过了一个温馨快乐的重阳节,也赢得了老人们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和一致好评。

2012年10月23日

民主意识是什么 第七篇_新闻评论离不开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是什么】

民主意识是新闻评论者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评论素养教育培养的重要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新闻评论者的实践行为就是捍卫民主自由的过程。新闻评论文本(现在还有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多种表现形式)是传播民主思想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新闻评论这种形式一诞生,就承载着推动人类民主解放进程的力量。在漫长的新闻评论发展道路上,新闻评论者不断努力用文章呼唤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并为此付出了无数心血甚至生命。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新闻评论蓬勃发展的当代景象中,我们更加看到,为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社会民主化的真正实现,新闻评论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这一切都和当代新闻评论者民主意识的提升分不开。

什么是民主意识?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发明了“democracy”一词,它由城邦平民(demos)和力量(kratos)这两个短词语组成,其含义是人民统治或者多数人统治,特别强调穷人和富人一样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有趣的是,民主最开始的意义往往和乌合之众联系在一起,因此遭到如亚里士多德等精英知识分子的不满,民主甚至被看作是一种对文明造成重大威胁的观念。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民主所内含的平等意义被托克维尔、布赖斯、熊彼特等人挖掘出来,民主被赋予其作为政治和社会生活基本理念的地位,甚至被宣扬成为一种文明社会的主导风气。在今天看来,民主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形式,在实际运用中,这种制度还包含着相关的实践操作程序,比如决策通过公开选举产生等。其次,民主还代表着一种崇高的意识追求,象征着平等、自由、公正。

在今天讨论民主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对于社会民主制度、主体民主权利、民主参与的观念和认知。民主意识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的内容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首先,民主意识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构成,代表了古典意义上的作为人民“公善”与意志的一种文明价值观念,这是民主意识存在的真正目的,社会如果缺乏了民主观念的引导,人类命运将会被专制和暴政束缚,社会成员将失去平等、自由和自身的合法权利。 民主意识的第二层涵义指有关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准则。现代社会,民主意识受到普遍实行的代议制民主的影响,拥有更加丰富和具体的内涵。民主意识是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对国家政治制度和自身政治权利的观念反映,同时也包括对国家民主制度运行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认识。现代社会民主意识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民主水平的重要指标,民主意识是民主的主观条件,主体民主意识的强大与薄弱直接制约着民主发展的实际水平。由于民主意识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因此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民主政治中,普遍认为民主应该由一些可以辨识和容易执行的价值准则构成,概括起来,民主意识主要由平等主义、参与意识、法律观念、协商理念构成。

新闻评论者不仅包括直接参与新闻评论生产的作者,也包括从事新闻评论编辑工作或参与新闻评论生产、传播的其他主体。新闻评论者的民主意识是指评论者所具备的有关民主的观念和认识,它包含两个层次。第一,评论者在公民身份主导下对民主内涵及相关意义的认知。评论者首先是国家公民,民主意识是公民最基本的意识要求。第二,评论者在新闻评论实践者身份主导下对民主内涵及相关意义的认知。

评论者民主意识的这两个层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为评论者进行新闻评论实践时既是履行一个公民基本的言论表达权力,同时也是以一个评论工作者的身份履行对社会所应尽的民主义务。

评论者民主意识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平等主义、参与意识、法律责任以及协商理念。

一、倡导平等

平等几乎是公认的民主政治的基础,平等主义也是民主的真正意义所在。平等主义本身

是民主意识的源头之一,也是民主意识发展的重要基石。英国学者安东尼?阿伯拉斯特称“民主必然与平等相联系。只有当足够多的人们能够强烈地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权利时,对普选权或平等政治权利的要求才能奏效。”平等主义包含着一系列的平等原则,强调作为主体的个体在参与社会管理和享受社会福利方面具有同等的权利。

新闻评论者所应坚守的平等主义的内涵是:新闻评论者应熟悉并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在新闻评论实践中自觉运用。平等主义的基本含义就是尊重公民生命权与生存发展权的平等,认为公民在基本权利和义务方面具有平等性。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身价过亿,还是市井小民,在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权利上都无条件地一律平等。但现实生活中,平等的获得却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完美,而且,不论哪个层次的人士都会存在着不平等,特别是不同层次人士间的不平等更加严重。因此新闻评论实践的重要主题就包括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不受侵犯,倡导无论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权势还是平民在宪法所保护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范围内具有平等性。

以2003年轰动全国的孙志刚事件为例,一个大学生因没有带上有效证件在晚间的城市闲逛时被一群人打死。南方都市报在一篇题为《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的评论中这样写道:“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就这样被剥夺了生命,令人扼腕叹息。但是我们在关注此事的时候,不应过分关注孙志刚的身份――一个大学毕业生,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个拥有美好前途的年轻人,还要还原出孙志刚的普通公民身份。否则,我们就可能因为对特殊身份的义勇而淹没了对‘小人物’的关怀。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谁不是小人物呢?谁不是普通公民呢?”。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了新闻评论者的立场和态度,那就是无论是大学生孙志刚,还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每一个普通公民孙志刚,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权利是彼此平等不容侵犯的,这样的表达正是新闻评论者民主意识的正确反映。

二、参与意识

政治参与是民主意识的核心内容。古代雅典社会,民主政治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公民大会”和进行决策的权利,这是直接民主的典范。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特色是代议制民主,这就意味着公民需要通过选举选出他们的代表,由这些代表行使统治权。在代议制民主下,强调参与意识,不仅包括公民珍惜选举权,亲身参与政治选举,同时强调公民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公共事物讨论协商,并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监督。面对多元和庞杂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公民如果完全放弃自己参与国家统治的权利和义务,势必带来政府管理环节的漏洞和腐败问题的滋生。因此保障和鼓励公民更多更好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对公共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应该是民主的发展方向。只有全体公民在公共问题上展开公开讨论和协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公开投票和选举,民主才能真正实现。

新闻评论者的评论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参与公共事物讨论的行为。公共领域的存在和发展与现代社会民主水平密切相关,而公共领域的活跃依赖于主体参与意识的强弱。因此新闻评论者参与意识的首要体现就是身体力行,坚持通过新闻评论实践方式尽到公民参政议政的义务。

新闻评论者参与意识的第二层涵义还表现在通过评论实践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参与是激发人民公共道德的重要机制。只有通过亲自参与提出、讨论、解决公共问题的过程,才能认识到公共意见的产生机制,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有利于培养关注公共利益服务公共事务的公民道德。亲身参与的公民,不仅在参与中实现了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也享受到公民权利带给他的身份愉悦,而参与中的协商氛围和宽容精神也使他的思想得到教育和提升的机会。上述这些都应是新闻评论者在实践中所充分意识到的内容。

新闻评论者参与意识的第三层涵义表现在应尊重每个公民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的权利。公民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本身就是公民参与意识的体现。参与是促成决策正当的必要条件,公民通过新闻评论的方式实现参与,是同民意问答、政策辩论、公民选举、

公证听会等方式一样将促成决策产生的正当性和公共性。

三、法律观念

民主需要法律为之保驾护航。民主政治的成功与否与人们看待人性的角度相互关联。民主政治的出发点是把一切人包括政治家看作是不能够舍弃人性之恶的普通人。因此民主政治必须依靠法律来进行保障。我国的文化传统虽与西方不同,但在通过法律保障人民享受民主自由的时候,也强调法律对滥用自由的惩罚和限制。法律观念包括宏观意义及微观意义两个层次。从宏观上讲,侧重于法律为民主保驾护航的理念。从微观上讲,则指具体的司法程序和法律事务。

新闻评论者的法律观念具体体现为对法律常识、司法程序的认知。新闻评论者的法律观念十分重要,因为在评论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涉及法律问题的新闻事件,或者需要运用法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某一新闻事件,而分析评价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正确观点的传播。

2007年10月12日,陕西镇坪县猎人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经曝光后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经过各方的公共监督最后证实虎照存在明显的造假问题。2008年7月1日发生在上海的杨佳袭警案同样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北京人杨佳闯入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办公大楼对警察进行袭击,导致6名警察死亡、3名警察和1名保安受伤。无论是周正龙还是杨佳其行为都触犯了法律,对公众利益造成了严重危害。但是新闻评论者在评价上述案件的同时保持着清醒的法律意识,仔细洞察事件背后所暴露出来的法律漏洞,对事件的司法审判程序,事件当事人是否能够接受到公正的司法处置给予高度的关注。例如两起事件中新闻评论者都对周正龙和杨佳的辩护律师安排是否符合司法程序进行了质疑,这类质疑显示了新闻评论者头脑中的法律观念,也显示了他们运用法律之理性完成事件多角度思考的努力。 2006年8月,重庆市彭水县的一名普通干部秦中飞编写了一条短信息,短信对彭水县委书记、县长及该县政府工作和一些公共事件进行了批评,秦中飞又将这条短信转发给多位朋友。2006年9月,当地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对秦中飞实行了刑事拘留,而收到短信的人也被传唤接受质询。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了舆论哗然,10月24日,彭水县公安局对秦中飞宣布无罪开释,并表示道歉。从秦中飞被捕到无罪释放,新闻评论发挥了有力的舆论引导作用,其中对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争辩成为一个讨论热点。有多篇评论认为公民的言论自由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需要不断重申和加以保护的重要公民权利,而政治言论自由表达权利是公民言论自由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应该受到积极有效的保护。一个普通公民仅仅因为发表了针砭时弊的文章就被拘捕,从法律角度讲严重地侵害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事件的结果是彭水县政法机关无罪释放秦中飞,并向他道歉和发放赔偿金,可以说这一结果和新闻评论及更大范围的舆论环境是分不开的。新闻评论不断强调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害公民言论自由权利是违反宪法基本规定的,在民意支持下秦中飞的权利才得到了维护。

四、协商理念

民主就意味着某种形式的公共协商。公共协商意味着有关公众利益的决策是通过公共商讨和辩论的途径制定出来的。在最近的20年,协商民主思想成为学术领域中的一个显著成果,重视协商成为民主的发展方向。协商理念是基于民主成员平等这一原则的,协商态度之所以成为民主的重要内涵,是因为它的存在使本来价值很大但存在较多分歧的公共意见可能纳入到讨论中去,以保证公共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途径。新闻评论者的协商理念体现在将新闻评论实践视为交换理性的对话过程,新闻评论的生产和传播实际是以新闻评论符号形式为中介的交往行为。新闻评论者一方面应重视公众意见,竭力实现文本的公开公正,向公众提供达成公识的意见,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多元意见和意见表达多元化存在的合理性,并通过新闻评论实践促使意见的公开讨论和协商,扩大有利于协商的社会空间。

新闻评论者的协商理念还体现在对宽容精神和文化的自觉塑造。新闻评论者通过自觉自愿的实践将一种渗透着平等、参与、理性的文化习惯深深植入到公众的头脑中,使他们更加

主动地参与到新闻评论的生产、传播过程中,加入协商和讨论的队伍,理解到公民在决策制订过程中发言权平等的意义,这个社会才因此走向民主和进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35803/

推荐访问:增强民主意识 党员的民主意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