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时间:2018-01-29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一篇_浅谈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就业,一个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社会和谐与稳定、经济健康与发展,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与发展,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人们最关切的话题之一。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劳动人口近8亿,就业形势极其复杂。

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的扩招, 我国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显著增加, 接踵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据统计,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大学生就业率在不断下降。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495万,就业率75%;2008年大学毕业生560万,就业率70%;20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就业率74%,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31万人,比去年增长了2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当前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超过700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往,大学生往往是用人单位争相抢夺的“香饽饽”,但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方面,受目前整个大环境影响,这几年,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时期,产生了大批的下岗待业人员。与此同时,我国为了提高全民素质,许多高校又开始大规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迅猛增长,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企业股份制、私有化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大学生派遣机制,使计划分配一说成为历史。在这两种状况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与新生劳动力就业相互交织,造成了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是学校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校盲目扩大学校规模,而不是强身健体练内功,造成人均师资、人均教学设施严重失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教材多年未变,专业划分不合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对知识传授比较看重,而对能力培养却比较轻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钩,造成结构性供求矛盾。此外,高校的用人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学校片面追逐热门专业,师资、教材没有能力应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三是大学生自身,择业观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有一种“就高不就低”的择业心态,相对于西部落后地区,一般选择东部发达地区;相对于在乡镇做基层具体工作,更多的选择留在城市做“体面”工作,“宁要城区一张床,不要乡村一间房”的现象十分普遍。就业心态的滞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西部,乡村与城市的就业形势两极化状况,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我们该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面对2010年高校毕业生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中央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地党委、政府在落实和完善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及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措施,高等学校扎实有效工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多种渠道和重要保障。

对各级政府来讲,要把中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疏导。如今年2月1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

扩大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通知》明确指出,到城乡基层就业是大方向,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具体做法有: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努力扩大规模。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力争全国中小学补充教师总规模达到30万人以上。精心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以及本地实施的基层就业项目。积极探索实施大学生社区就业计划、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计划等新的基层就业项目,在更多的领域为基层输送高素质人才。积极协调并配合财政等部门加快制订地方性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法;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统筹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完善服务期满毕业生在基层持续发展的后续保障体系。

政府出台社保补贴、贷款扶持、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要切实清理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落实户籍、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社保接续、工龄计算等方面的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企业用人制度,加强劳动用工监察力度,营造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良好环境。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推动落实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力争推动出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在工商注册、办理纳税手续、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简化程序,提供方便。

通过完善签订服务协议、户籍管理、待遇保障、考核激励等方面的政策,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吸纳方式,进一步扩大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毕业生的规模,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合同制管理为基本模式的专职科研队伍。

对高校来说,要把促进就业摆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优化专业设臵,积极主动的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加大学科和专业调整力度,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性人才,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各高等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战略任务和当前工作重点,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任务分工,逐级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确保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经费上的“三到位”,健全就业工作体系。 此外,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加强对就业创业规律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课程质量。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观摩、评选等活动,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示范课程。开展创业教育与服务,并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努力完善就业信息网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深入各行各业为毕业生挖信息、找岗位。开展毕业生求职技能培训,为在校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要加大生产性实训教学安排,确保学生毕业前有充足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并与行业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并逐步扩大规模。还要建立全员及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并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改善用人机制,努力吸纳大学生就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的过程中,片面追求高学历,要求工作经验,一些单位还对毕业生性别有苛刻的要求,例如,明确规定不招录女生或者故意压低工资等。用人单位要摒弃这种错误的用人观念,消除性别、学历的偏见,树立长远眼光,完善用人机制,积极吸收和储备优秀人才,从而为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对大学毕业生自身来说,应增强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大学生就业本身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在实际求职面试时,却因一些细小的问题与工作失之交臂。

鉴于此,首先,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最有可能被录用。因此,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养,切实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需要塑造自己,用宝贵的大学时光,刻苦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利用假期、业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丰富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较强的整体实力和突出的优势为自己打造一个精彩的人生,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

其次,大学生要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命运。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要树立创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新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找工作和干事业结合起来,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大学生求职择业时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抛开工作环境、地理位臵、工资待遇等,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此外,要及早拟定一份科学的职业规划,在大学期间,为自己做一个好的规划,并按要要求为这努力,一步步实施,这对于当今“就业迷茫”的大学生一代来说,极其重要。只有未雨绸缪,及早做出职业规划,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进行知识积累和社会实践,从而为自己的择业、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最后,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创业的精神,并做好充足的创业准备。十七大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自主创业既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有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快捷途径之一。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丰富自身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培养学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从而,提高创业素质。积极了解各项扶持政策,为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从社会各方面来说,应团结一致,共同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跨过就业这个“坎”。广大学生家长及亲戚朋友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合理确定就业预期。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主动引导舆论,加强正面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二篇_如何更好促进大学生就业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如何更好促进大学生就业

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高度重视。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首先回升向好,各项就业政策密集出台,使得这两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有所缓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3月8日举行的记者会上透露,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离开学校时的初次就业率在70%到75%之间,而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但是,从当前整个就业形势来看,就业问题的基本格局依然是供大于求,就业领域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2011年,将有66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怎样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记者采访了人大代表和有关专家。他们认为,政府要着力把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扩大就业岗位,加大就业的公共服务,为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

【代表说事】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副区长马宗慧:

在今年从6所部属师范大学毕业的首届免费师范生中,我们市里有7个人。前一段时间,我们区教育局、人事局领导希望他们能回到家乡工作,但是他们都已经找到了更好的去处。近几年,纳溪区每年都要招聘100到200名左右的教师,其中来自重点师范大学的学生少之又少。我们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特别旺盛,希望有更多的优秀学生到基层来。

【代表访谈】【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访谈对象: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结构性就业矛盾挤压大学生就业空间

记者: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年年都存在,近几年尤为突出,您怎么看?

郑功成:目前,周期性失业问题得到了根本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成为就业领域的最大矛盾。从总量上来讲,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在整个劳动力队伍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作为一个向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国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症结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现在制造业占的比重还是很大,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总体上符合高素质劳动者的岗位偏少,这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推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这有利于拓展高素质劳动者的就业空间。不能老是让大学生和农民工争抢岗位,这不是我们人才培养和走新型工业化国家道路的合理结果。

记者: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制度原因有哪些?

郑功成:打比方说,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毫无疑问,公务员饭碗稳定,劳动关系比较规范,养老、医疗、住房及职业福利等都有相应的保障,只要一进公务员队伍,便不再有生活风险与各种后顾之忧。如果是去农村,或者到民营企业工作,或者个人创业,就很难享受到同样的待遇,就缺乏生活安全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公正、平等地解除所有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但这一点现在并没有做到,一个残缺的社会保障体系必然造成不公的就业环境。因此,社会保障越健全的单位,越受大学生的追捧。从这个角度讲,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应该加快,它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空间扩充的基础性工程。

政府应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劳动力市场

记者: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政府可以有哪些作为?

郑功成:大学生是我国快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最可宝贵的人力资源,政府必须要为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创造并维护劳动就业市场的公平与公正,是对大学生就业的最大支持与最好保护。如果能确立这一政策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受益的将不仅仅是大学生,而是所有的劳动者。

记者:具体说,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郑功成: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这是个积极的信号,国家对大学生就业会给予更高程度的关注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在“十二五”规划中,体现出“公平就业”、“充分就业”这样的理念,而公平就业应该包括就业机会的公平和制度环境的公平。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比如职业培训、创业培训,推进劳动权益的平等,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劳动者的自由流动,降低一些垄断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更畅通。

大学生要适当降低期望值

记者:造成就业难的教育内部原因有哪些?

郑功成:当然,我们也要反思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不足。比如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薄弱,等等,高校还是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另外,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职业教育比起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对于学生来讲,先谋生再自立然后寻求发展,也未尝不可,暂时没有找到高端的岗位,就从低一点的工作做起。放低身段,考虑长远,肩负责任,应当是当代大学生较为合理的就业取向,不要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

整个社会也要形成一种氛围,即用能力本位取代以往有失偏颇的学历本位,这是走向公平就业并促使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原动力。

理性走好就业这一步

【专家访谈】

访谈对象: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

起薪不如农民工

初涉职场面临市场考验

目前,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招聘会现场及劳务市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工人受到欢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缓解招工难,纷纷提高工人工资及福利待遇,农民工的工资达到甚至超过大中专毕业生的工资。不少大学生表示,这样的结果没法接受。

李家华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是已经存在的劳动力市场总供需的矛盾,而且是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的劳动力人才市场尚不成熟,在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处于粗放水平。作为吸纳劳动力数量最大的中小企业,在选人用人上大都比较短视,基本上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重要路径之一是必须有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选人用人思想观念问题,引导建立人才战略,不仅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有较为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而且能有效激活积极选用大学生的更广阔人才市场。

赖德胜认为,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不同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差别很大,除学生的能力和社会资本外,求职心态也是重要原因。是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到位;是非要在城市工作,甚至宁可当“蚁族”,还是走向基层,结果和幸福感都会有很大差别。【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当村官意味着能力差?

基层就业遭遇出路问题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北京市某知名高校2006级本科毕业生小郑,毕业当年作为北京市正式招募的首批大学生村官,在房山区的村官岗位上一干就是3年。

3年期满后,小郑和很多大学生村官一样在茫然中遭遇出路问题。一边是续聘和事业编制的紧俏,一边是寥寥企业开出的低薪。很多企业甚至认为当村官就意味着就业能力差。

基层就业出路不顺畅的制度原因是什么?

李家华认为,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社工招募人数、报考人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作为一项新政策的尝试,也确实不可避免地会在实践中出现一些类似前面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是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顶层设计层面,确立更加明确的战略,即把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下去后”的难点和重点,是要正确处理和平衡好大学生基层就业者与当地基层工作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大学生基层就业所享有的利益应该是外加的,是国家和政府在基层利益基础上外加一些利益来满足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需要,尽量避免大学生在基层就业中侵犯基层现有的利益。

“生涯”概念模糊

职业规划教育缺失引发困惑

某“985”高校经济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柯向红,如今在一家保险公司做销售代理。他说,如果学校能给我们讲点职业规划,就不会造成找工作时无所适从的情况。

赖德胜表示,国外将职业规划引入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高校引入职业规划教育的时间比较短,目前最为短缺的是师资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很多学校还没有把职业规划教育作为专门的课程,在岗位设置、师资培训、场地提供等方面,没有做出相应的安排。

李家华说,许多大学生因为职业生涯目标模糊和准备不足,导致了其在找工作之际才“临时抱佛脚”,进而出现就业恐慌。学生需要一个真实具体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职业兴趣,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所学知识、专业与自身潜力以及将来职业发展有机结合,为求职就业打好基础铺好路。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三篇_当前形势下谈如何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当前形势下谈如何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摘要】当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远远大于男生。本论文分析当前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研究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政策支持;创业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日趋激烈。一般情况下,男生比女生具备较高的就业期望值、成就动机和择业效能感,也就比较容易就业,且在职业的层次、范围、工作的满意度上都优越于女生。女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了低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1]。

1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难,不能简单的归咎于某些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传统观点的影响;就业压力大,而奋斗动力不足;择业心理期望值较大,而艰苦创业心理准备不足;展望未来态度乐观,而直面就业态度悲观等等。但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国目前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从而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增长,就业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当前经济不景气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高校扩招,而企业却在裁员,这就使得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加剧了对女性的排斥,必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2]。造成了她们的特殊困境。

2 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就业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就业,不仅能使女性摆脱传统束缚,提高了社会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为祖国建设储备人才,减轻国家就业压力,缓和当前社会矛盾,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就业的措施

3.1 提高女大学生的竞争能力

高等院校在学科规划、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女性教育特点和社会需求,开设能发挥女性优势的专业。例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设立女子学院,重视妇女学的学科建设和妇女研究,针对她们的特点设立专业课[3]。另外,女大学生自身应加强学习。做到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兼修,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自己培养成既专又博、文科兼修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3.2 重视女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服务

在心理辅导方面,一是要唤醒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二是要帮助女大学生正确面对现实,保持良好的心态,自如地应付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的承受力。三是要纠正女大学生的“眼高手低”。鼓励先就业,等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资本后,再择业。四是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到祖国需要的西部去,到急需人才的小城市、乡镇去就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在就业服务方面,要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作用。在新生刚入校的时候就设立职业规划课程,加强其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的引导: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帮助她们作好职业生涯规划:设立符合自己的大学学习目标;通过四年的学习提升,增强其专业技能、主动就业意识和就业权益保护意识。同时,根据女大学生的特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四篇_当前形势下谈如何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当前形势下谈如何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摘要】当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远远大于男生。本论文分析当前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研究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政策支持;创业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日趋激烈。一般情况下,男生比女生具备较高的就业期望值、成就动机和择业效能感,也就比较容易就业,且在职业的层次、范围、工作的满意度上都优越于女生。女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了低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1]。

1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难,不能简单的归咎于某些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传统观点的影响;就业压力大,而奋斗动力不足;择业心理期望值较大,而艰苦创业心理准备不足;展望未来态度乐观,而直面就业态度悲观等等。但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国目前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从而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增长,就业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当前经济不景气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高校扩招,而企业却在裁员,这就使得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加剧了对女性的排斥,必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2]。造成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14751/

推荐访问:信息化促进大学生就业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