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2015论文

2015论文

时间:2017-12-31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2015论文 第一篇_2015论文

浅析换元法的应用

朱昌玉 池州六中

摘要:在高中数学中,换元法是一种比较常见却非常实用的方法,正确又灵活的运用换元法,不仅可以将数学的各个方面充分的联系到一起对数学问题进行转化,还可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本文就换元法在三角、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换元法、应用、数学思维 1. 引言

有一些数学问题,由于条件和结论中的变量关系在形式上的隐蔽性,它们之间实质性的逻辑联系不易从表面形势上发现,即使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也由于表面形式的复杂而不易直接求解。但当我们进行适量的变量代换时,把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作形式上的转换,这样就容易揭示出它们内在的联系,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因此换元被认为是中学数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掌握了换元思想,不但可以比较顺利的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2. 换元法的概念

在解数学题时,我们把一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就是换元法,换元法的实质就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变量和设变量;换元的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换元的目的

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使问题易于求解。 3. 换元法的方法与特点

换元法的方法有三角换元、局部换元、均值换元等,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三角、方程、函数、数列、不等式等问题中有重要的作用。 4. 常见的换元方法与技巧

4.1.1整体换元在三角函数求值中的妙用

由给出的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是三角函数求值中的一个常见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未知角与已知角之间的关系,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部分学生直接寻找关系较为困难,即使找到在解题过程中还是会碰壁,但使用换元的思想方法却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困扰。

例1 设为锐角,若cos(),则sin(2

6

4

5

12

)的值为.

解法1:0

6

45

2



6



6

35

2 3

() 又cos() sin

6

sin(2

3424

)2

366552547

cos(2)2cos2()12()21

36525

)2sin(

)cos(



sin(2

123

2427217225225250

)sin[(2

)

4

]sin(2

3

)cos

4

cos(2

3

)sin

4

6

注解:在本题中首先运用上述方法讲解,但是有些学生对这个

已知角不能整体看待,找不到2

12

与

6

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

情况,联想到代数中换元的思想方法可以将解题过程转换为下面的解法,学生在理解时就容易多了。

解法2 设,则,且cos

6

6



4

5

由0

2

,知

6



23,故sin 35

sin22sincos

247;cos22cos21 2525

sin(2

126

2427217225225250

1

3

)sin[2(

【2015论文】

)

12

]sin(2

4

)sin2cos

4

cos2sin

4

例2 已知cos(75),则cos(302)的值为. 解:设75,则75,且cos

cos(302)cos[302(75)]cos(1802)(2cos21)

72

12cos

9

13

例3 已知为锐角,sin(15),则cos(215). 解 设15,则15,且sin 由090,知15105,又由sin

45

3

,知1560, 2

45

45

3247

cos.sin22sincos;cos22cos21

52525

cos(215)cos[2(15)15]cos(245)722422

cos2cos45sin2sin45

25225250

结论:在解决三角函数求值时,我们教师往往一味地强调角的整体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但学生在解题是整体意识不到位,不能灵活运用整体思想思考问题,如果用换元的思想将已知角整体换掉,将问

题转换为另一个角的三角函数求值问题,则可简捷求解。 4.1.2 三角换元的其他应用

高中数学好多问题如果能联系上三角变换,常常能出奇制胜,使问题顺利获得解决,是用三角变换关键要注意相关的数学问题结构类型及三角换元的方法。

一、 见x2y2r2,可设xrcos,yrsin 例1 已知x2y2xy1,求xy的最大值 解 (x)2(

y

2

y32

ysin,则 y)1,可设xcos,

222

y1yy322, sin,xyxcossinsin()

22233333

(xy)max

23

3

x2y2

二、 见221,可设xacos,ybsin

abx2y2

例2 已知点P在椭圆1上,求:

94

(1) 点P到直线l:x2y150的距离的最大值; (2) 求

y3

的取值范围. x2

解:设P(3cos,2sin)(02),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

d

3cos4sin15

2

2

【2015论文】

2

5sin()5

5sin()34

dmax45

(2)

y32sin3

,2sin3cos32, x23cos2

22(3)2sin()32,sin()

3249

2

1,

解得

6616或 55

三、 见1x1时,可设xcos;见0x1时,可设xcos2 例3 已知1x1,n2且nN,求证:(1x)n(1x)n2n 证明:因为1x1,故考虑用“三角换元法”

设xcos2(0),则(1x)n[1(12sin2)]n2nsin2n,

2

(1x)n[1(2cos21)]n2ncos2n,0sin21,y(sin2)n是减函

数,

sin2n(sin2)nsin2;同理cos2n(cos2)ncos2 (1x)n(1x)n2n(sin2ncos2n)2n(sin2cos2)2n

四、利用平方关系cos2sin21,1tan2sec2,1cot2csc2等换元

含a2x2的方程可设xasin或xacos(a0);含x2a2的方程可设xasec或xacsc(a0);含a2x2的方程可设为

xatan(a0)

例4 解方程x

xx21

35

12

分析:平方后是4次方程,解法很复杂的,故考虑三角换元法。 解 x21,设xcsc,则x21csc21cot2(为锐角),原方程变形为:

1135sincos3535

,,sincossin2 () sincos12sincos1224

2015论文 第二篇_2015毕业论文范例格式规范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毕业论文题目: XXXXXXXXXXXXXXXX 学 生 姓 名: XXX 学 号: 200XXXXXXXXX 系 别: 金融与贸易系

专 业 班 级: 11级XXXXXX X班 指导老师姓名及职称: XXX XX 起 止 时 间:2014年12月——2015年5月

摘 要[三号宋体、加黑、居中]

(选题动机与研究动态简要描述)

旅游业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甚丰„„但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从XXX角度分析更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与分析。

(中心思想的概括性描述)

本文集中阐述了旅游业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围绕东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做了相应的分析„„,剖析了„„,讨论了„„,就„„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并预测了„„。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简要描述)

本文系运用XX方法进行的专题分析。全文分X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讨论了旅游业的内涵、以及„„其次(第二部分),是从XXX角度对东莞旅游业务拓展及投资效益进行了分析„„最后,是对东莞旅游业的发展„„做了展望与分析。

(作者文中创新观点的简要归纳)

本文主要创新体现在„„„

[小四号宋体,约400字]

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加黑]:东莞旅游业 SWOT分析 发展对策[小四号宋体]

(说明:中文摘要与英文摘要一正一反双面打印)【2015论文】

ABSTRACT[三号Times New Roman、加黑、居中]

Tourism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

.

Key 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黑]: Dongguan tourisms industry SWOT develop strategy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

(说明:中文摘要与英文摘要一正一反双面打印)

目 录[小二号宋体、加黑、居中]

一、引言 ................................................. 1

二、旅游业的定义和东莞旅游业的概况 ....................... 1

(一)旅游业的定义 .......................................... 1

(二)东莞旅游业现状与特点 ................................... 2

三、东莞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 6

(一)S(srtength),东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 6

(二)W(weakness),东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 7

(三)O(opportunity),东莞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 7

(四)T(threat),2009年东莞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威胁 .............. 8

四、东莞游游业发展对策 ................................... 9

(一)总体发展战略 .......................................... 9

(二)竞争战略 ............................................ 10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 11

(四)联动战略 ............................................ 11

(五)国际化战略 .......................................... 12

五、总结 ................................................ 12 参考文献 ................................................ 12 致 谢 ................................................. 14

[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二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后面的页码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

(说明:如果目录超过一页,需一正一反双面打印)

[说明:从正文开始单面打印]

东莞旅游业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3号宋体加黑,居中]

XXX[姓名四号宋体、居中]

一、引言 [设置为:标题1;宋体;小三;1.5倍行间距;段前段后0行]

[一级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加黑,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黑,三级标题与四级标题均用小四号宋体加黑。]

旅游业被称作“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其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就业范围广。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1]。[[ ]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

[正文全部用小四号宋体,行距1.5倍,首行缩进2个字符。]

近年,东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东莞市第三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06 年东莞市接待游客1361.1 万人次,2007 年接待游客1725.12 万人次,年均增长21%;旅游总收入2006 年96.01 亿元,2007 年达118.88 亿元,年均增长15%[3 ]。但来自东莞旅游业内部以及外部的压力,阻碍着东莞旅游业的发展,如何正确的选择适合东莞旅游业发展的路线,对东莞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旅游业的定义和东莞旅游业的概况

(一)旅游业的定义 [设置为:标题2;宋体;四号;1.5倍行间距;段前段后0行]

与其他产业不同,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单一产业,而是一个产业群,由多种产业组成,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旅游业包括景点经营、旅行社和旅馆服务业、餐饮服务业、交通业、娱乐业和其他许许多多的经营行业。这些行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因此旅游业的概念和范围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旅游业的模

2015论文 第三篇_2015论文完整格式参考模板

毕 业 论 文

校园私有云计算系统(PCOC)

系 别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2013年 5 月 10 日

摘 要

在过去的五年里,云计算的概念逐渐被人们了解运用,甚至发展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网格计算、托管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任何东西作为服务。云计算成功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同样也在逐渐改变人们对于计算机资源的思考,最终爆发出各种各样的概念。然而云计算这一概念还是显得过于遥远,当谈及云计算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如Google IBM 那样的大手笔。2006年Google提出私有云以来,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云计算在私有小范围系统甚至个人软件方面的广泛前景,云计算已然成为下一代Internet成长的基石。

当我们针对校园资源说云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一种抽取特定IT基础设施资源的方法。换句话说,针对于小范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云计算更多的是关于计算而非云本身,我们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校园私有云计算系统”——PCOC(Private Cloud of Campus)。

论文阐述了云计算的核心概念与关键技术,着重研究论述了这些概念和技术在校园网中实现各项功能的具体方法:

(1)根据现有校园网资源配置的缺陷与校园云计算所能提供的优势进行对比,分析了本系统可实现的具体功能;

(2)针对云计算三层架构(SaaS、PaaS、IaaS)的特点,以虚拟化为主要实现方法,搭建了公共云平台、高性能计算云的整体框架;

(3)结合前期思想技术介绍和功能设计,以OpenStack平台作为基础云设施层,Hadoop作为云平台层,机房计算机作为应用层实现本系统。

【2015论文】

关键词:云计算 校园私有云 云计算三层架构 OpenStack Hadoop

Cloud Computing Applied by Campus Network

ABSTRACT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concept of cloud computing gradually people understand the use of even the development never had a height, grid computing, managed services,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anything as a service. Cloud computing successfully caught people's attention, the same is also gradually change people's thinking for computer resources, and ultimately broke out in a wide variety of concepts. The concept of cloud computing, however, appears to be too far away, when talking about cloud computing, we can not be confined to the generous as IBM, such as Google. After 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 since the 2006 Google private cloud, cloud computing a wide range of prospects in private small-scale systems and even individual software, cloud computing has become the cornerstone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ternet growth.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Cloud, we can think of is an extract specific IT infrastructure resources. In other words, for small-scale cloud computing solutions, cloud computing is calculated rather than the cloud itself.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core concept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cloud computing, focusing on the specific methods discusses these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to achieve the various functions in the campus network:

1.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campus network defects campus cloud computing can provide advantages compared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system can be realized.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tier architecture (SaaS, PaaS, IaaS) for cloud computing, virtual as the main method to build a public cloud platform, the overall framework for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loud.

3. Combination of the Early Thought technical presentations and functional design, to the OpenStack platform as the basis of cloud facilities layer, Hadoop as a cloud platform layer, computer rooms as the application layer of the system.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Cloud, we can think of is an extract specific IT infrastructure resources. In other words, for small-scale cloud computing solutions, cloud computing is calculated rather than the cloud itself.

Keyword: Cloud Computing Private Cloud of Campus Network three-tier architecture OpenStack Hadoop【2015论文】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背景 ................................................. 1

1.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 2

1.3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2

1.4 本论文的结构 ................................................... 2

第2章 广义云计算相关概念和技术

2.1 云计算简介 ..................................................... 4

2.2 数据库设计 ..................................................... 5

2.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5

2.2.2 PaaS ...................................................... 6

2.3.3 DDR IP Core的时序性描述 ................................... 6

第3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高层图 ..................................................... 7

3.2 系统各功能模块 ................................................. 7

3.2.1 潜在客户模块 .............................................. 7

3.2.2 客户模块 .................................................. 8

第4章 系统实现

4.1 系统实现 ....................................................... 9

4.1.1 系统主界面 ................................................ 9

4.1.2 潜在客户模块 .............................................. 9 结论 ................................................................... 10 参考文献 .............................................................. 11 后记 ................................................................... 12

2015论文 第四篇_2015论文计划

哈尔滨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表

( 2015 届)

注: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留学院,一份按文件要求的时间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2015论文 第五篇_2015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篇:关于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1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5、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

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第2篇: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指导教师:

班级:服设

所在院系:设计与艺术学院

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视觉营销的根本目的在于争取目标顾客、扩大市场影响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绝不能只满足于热热闹闹的促销宣传和心血来潮的煽情手段。同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一样,视觉营销也必须坚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贯的策略,并且在设计上予以充分体现。

意义:

视觉营销并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门被我们遗忘了的“武器”。作为一种直观的营销手段,它其实一直默默“呆”在每个终端的幕后台角,人们对它的作用了解甚少,如同一个被“雪藏”的歌手。近几年当我们重新审视和了解它的作用后,“视觉营销”就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而其更大的意义是:商家们已经开始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掘它的潜在威力,同时在终端中进行系统的运用。

课题的主要任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主要任务:

1、论述服装视觉营销的含义和范畴。

2、针对一个服装店而言,在色彩、造型、声音这些相关的影响视觉注意力方面进行分析

3、服装视觉营销塑造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4、整合视觉营销,提升销售业绩。

可能遇到的问题:

1、现有资料和信息不足;

2、对现在服装卖场中的视觉营销的应用与服装本身认识不足。

3、视觉营销的应用于卖场销售是否成功。

解决方法及措施:

积极到阅览室,图书馆等有价值的位置查阅;学习研究,向指导老师请教;从自己实习单位的情况为起点,然后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装卖场中更好的了解服装视觉营销对服装服装卖场的影响状态,从实际出发,慢慢学习服装视觉营销在卖场中的作用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完善课题。

论文

大纲

第3篇: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

(一)选题目的

1、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和探讨,深化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探求公共管理理论对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对中国政府政府职能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并提出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和建议。

3、系统检验自己参加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习以后,在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方向的研究能力。

(二)选题意义

1、对该课题的研究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研究该课题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解决当前最突出的经济和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

3、对该课题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学术价值

1、研究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推进政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06366/

推荐访问:icml2015论文 iccv2015论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