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爱好 > 散文虚伪

散文虚伪

时间:2014-08-31   来源:爱好   点击:

【www.gbppp.com--爱好】

散文虚伪(一):虚伪的文学

虚伪的文学

莫 言

小说是虚构的作品,开宗明义就告诉读者:这是编的。

散文、随笔是虚伪的作品,开宗明义就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这是真实的历史!这是真实的感情!其实也是编的。

一个爱好嫖娼的男人,偏偏喜欢写一些赞美妻子的文章。

一个在海外混得很惨的人,可以大写自己在美国的辉煌经历,可以写自家的游泳池和后花园,可以写自己被克林顿夫妇请到白宫里去喝葡萄酒,希拉里还送给他一件花边内衣。

一个自己的爹明明只是一个团副的人,在散文、随笔里,可以把自己的爹不断地提升。一直提拔到兵团司令的高位吧,反正不会有人去查你爹的档案。【散文虚伪】

一个在成为作家之前明明只是个医院勤杂工的人,在成为作家之后,在散文、随笔里,就先把自己提拔成护士长,然后提拔成主治医生,最近已经把自己提拔成给叶利钦总统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主刀大夫了。下一篇散文就可以写写给毛泽东主席做针拨白内障手术的事了。你这样写无非是想让读者知道,你当作家是在客串,是很不情愿的,是一不小心当上的,你的最大的才能其实是在医学方面。受你的启发我准备写一篇回忆文章,回忆我少年时参加全地球锄地比赛的情景。那是1960年,我五岁,比赛的地点在北大荒。评委有王震将军,有朝鲜的金日成首相,还有越南的胡志明伯伯。比赛开始前,胡伯伯摸着俺的头说:好孩子,好好锄,得了冠军奖给你一个大豆包!

一个明明连《三国志》都读不通的人,照样可以引经据典的写“学术性”的历史文化散文,资料不够,大胆编造就是,越是没有记载的事情越是安全。你说苏东坡中过状元那是不行的,但你说苏东坡在海南岛醉酒嫖娼谁也挑不出你的毛病。你说托尔斯泰来过你家是不行的,但如果你说,你的老爷爷曾经到过俄罗斯,在一家小酒馆里与托爷爷碰过酒盅子那是可以的。你点名道姓地说一个上海的著名评论家把你誉为比鲁迅还要深刻、比徐志摩还要浪漫、比钱钟书还要博学的伟大文学家那是不行的,但你说毛里求斯一个著名的评论家这样评价过你那是可以的。

前几年还有人批评台湾的三毛,说她那些关于撒哈拉大沙漠的散文都是胡编的。我觉得这些批评者真是迂腐,谁告诉你散文、随笔都是真的?你回头看看几十年来咱们那些著名的散文、随笔,有几篇是真的?大家伙儿都心照不宣地胡编了几十年了,为什么不许人家三毛胡编?

咱家也坦率地承认,咱家那些散文随笔基本上也是编的。譬如咱家从来没有去过俄罗斯,但咱家硬写了两篇长达万言的俄罗斯散记。咱家写俄罗斯草原,写俄罗斯边城,写俄罗斯少女,写俄罗斯奶牛,写俄罗斯电影院里正在放映中

国电影《地道战》,写俄罗斯小贩子在自由市场上公然倒卖微型原子弹。咱家的经验是,越是没有影儿的事,越是容易写得绘声绘色。写时你千万别心虚,你要明白,越是那些所谓的散文、随笔大师的作品,越是胡扯大胆。天下的巧事

儿怎么都被他碰上了呢?如果你经常翻翻那些十分畅销的文摘类刊物,你就会明白,那些感人至深的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其实都是克隆文。

还有那些“访谈录”、“自传”、“传记”、“日记”类作品,我劝大家都当做三流小说来读,谁如果拿它们当了真,谁就上了作者的当。

散文虚伪(二):虚伪(2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虚伪(200字)作文 虚伪的人太多, 多得令我目不暇接。 或许是太渴望一份真心, 才选择相信了你。 只可惜我自诩聪明一世, 却糊涂了这一时。 你说你有苦衷, 可这又何必。 有苦衷的人多了个去, 怎么会差你? 那边的牡丹开得妖艳无比, 只可惜高傲华贵令人惋惜。 雍容的牡丹的你惹不惹得起? 如果惹不起就请你滚到一边去! 世上的好人多了个去, 少了你也不过是少了点乐趣。 别把自己想的太过神圣, 说到底也仅仅如此而已。初一:王娟2001

篇一:丑陋的虚伪 作文

丑陋的虚伪——我身边的陋习

妈妈常说:“时间是一张不漏的网。”

一次,妈妈正在翻美容杂志,突然她叫住了我,叫我看看其中的一页。那是一名著名的美容师的半身肖像,身旁标有她有长大成人的女儿,然后便请读者猜猜她的年龄。柔光镜拍出来的皮肤似乎很细腻,脸上绝少有褶皱,却也看不出皮肤的弹性,眼、唇均被重重地描过,化妆无可挑剔,完全盖住了原来的模样,脸上的笑容和眼中的神情明显在模仿蒙娜丽莎,却又少了那么一点醉人的味道——看不出她有多少岁,说30、40、50都有人信,她仿佛永远都是这个模样了。

但是我突然害怕了起来,这样一张面具式的面孔让我总猜测那后面的是什么。当一个人可以把岁月的痕迹隐藏起来的时候,大概没有什么东西不可以伪装了。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的话„„我不敢想象,不过我承认,我们身边真的有这样的人,而且不止一个两个,虚伪的人总会伪装成好人,但是虚伪终究是虚伪,它总会被识破,丑陋的虚伪„„

看了这位美容师我又想起来我以前在公交车上看见的一幕: 在十五分钟内,她已经化妆4次,她用她的镜子照着那张用了各式各样的化妆品的脸。

我为她担心,脸上别起化学反应啊!

短短的十五分钟,她疏了5次头。这不,他开始用肉肠似的手指在一头红发间穿梭着,十指上的银指甲和那一头红毛“相映成趣”。【散文虚伪】

突然,她开始大吼起来,她责骂一位老奶奶,只位老奶奶让她开

开窗让车厢通风。在那阳光的斜射下,那张五颜六色的脸仿佛有无数的粉粒往下掉,散落在空气中„„ 她们两个却始我很欣赏梁一个女人:她白发苍苍,脸上堆起了皱纹,一望便知道进入了老年。她是布什的夫人芭芭拉。没有肯尼迪夫人那么惊世艳人,但是她的笑容却无比地灿烂、温暖、爽朗和慈祥。因为她不矫饰。“一位没有皱纹的祖母是让孩子害怕的。”我相信这话不假。

现代的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来掩饰年龄、心情、目的等等,这些本应该自然流露的纯真美好却被裹上了一层层面皮,丑陋的虚伪,这不仅是我身边的陋习,或许这是全人类的陋习啊!

丑陋的虚伪!

篇二:话题作文——抛掉虚伪

抛掉虚伪

请勇敢斯下虚伪的外衣,自然做人。

——题记

李书福嫁女儿了!各大网站纷纷报道,吉利集团现任董事长李书福低调嫁女,李书福除了用“自家的”16辆沃尔沃吉利组成豪华车队外,又送了女儿价值800万的阿斯顿马丁作为嫁妆。当车队出现时,路人竟疑似车展。

“低调”吗?

此举一出,盛赞不已。有人说是,因为李书福这样的车队在富豪云集的台州根本不算什么,而且李总也是相当有地位的人物,这样的排场实不为过。

但据曝光,李书福共设酒宴超过100桌,每桌21个菜,有鲍鱼、鱼翅等。这是低调吗?不!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李书福的心计,嫁女儿也不忘炫炫富,打打广告,展示一下自家的魅力。同时显示自己的身价,宣传自己的形象。但,这是真正的低调吗?

是虚伪!

【散文虚伪】

这是低调吗?这该是虚伪!李书福的做法正说明,李书福深谙人心,营造悬念,富于心计。他借办婚礼来搞推销,借嫁女儿来显身价。如果是真的低调,又怎会在网络上闹得风生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个性被统一化了,做事的目的性被强化了,心思不再单纯,往往另有所图,正如李书福嫁女儿,目的是宣传自己。用低调的外衣包裹,也遮掩不住其中的虚伪!

湖南卫视一部《宫》迅速爆红,“宫斗”电视剧层出不穷,成为新的潮流。《美人心计》《步步惊心》??人们陷入皇宫中的勾心斗角,心机重重,看得不厌其烦。华衣甜言,包裹着争夺权力的祸心,遮掩不住的虚伪。

应单纯!

就不能单纯些吗?我们不禁要问。

看厌了曲意逢迎的嘴脸,听厌了虚伪做作的语言,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真正让心思纯净,真正一心一意地做事?抛掉客套的官话,抛掉高大全的人物塑造,抛掉虚伪,我们应该做真实的自己。

尽管社会错综复杂,但我们不该在其中迷失了自己,泯灭了个性。用最真实的本性面对生活,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后记:让我们抛掉虚伪,用真实面对人生,面对一切。

【精彩点评】 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佳作。主要有以下两大亮点:

1.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文章开篇用请勇敢斯下虚伪的外衣作题记,用三个小标题:低调?吗——是虚伪——应单纯,做腰排结构。

【散文虚伪】

活。结尾用后记形式:让我们抛掉虚伪,用真实面对人生,面对一切,呼应题记文题,首尾圆合,收笔利索。

2.立意深刻,发人深思。小作者的观点对我们现实中做事目的极强,而人情味淡薄,以醒示作用,特别是?让心思纯净,真正一心一意地做事,抛掉客套的官话,抛掉高大全的人物塑造,抛掉虚伪,我们应该做真实的自己?,对我们的人生的成长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迟丹点评)

篇三:虚伪 真实 虚伪 真实——真实 虚伪

孔子,大家不是熟悉他的人,而是知道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圣人。凡是圣人,或是很出名的人,历史上记载总是从很邪门的一些传说开始介入。孔子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很多怪怪的事提前来告诉当时的人们,要有一个圣人诞生在凡间。我们从一个朝代一个朝代传下来的文字记载来推敲他的一生,他的著作,他的人品,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锦上添花堆切上去的。他的传记,有多少是统治者的传誉,又多少是民间俗人的敬仰,还有多少是文人的美化。统统不知道。等到了两千多年后,我们后人的脑子里刻记的是一位超乎圣人的孔子。他没有缺点,他没有私心杂念。一个道德近乎完美的,一位超脱自然的大师风范的圣人。在

以后的文字中,他更会是炎黄子孙们可塑的圣人形象。难道他真是这样一个人吗?起码在文字记载的书页中,我们看到的孔子是这样的。他博爱,广学,到各个国家周游来推广自己的学说,是后人给他戴上儒家的帽子。君子要怎么做,臣民该怎么做。一生都奉献给当时的社会而忘却自我。学生记录他的话语,司马迁撰写他的一生经历,还有可以考据的文史、文献都有他的生平,但都一个结论,他是圣人。我想未必描述的都是一个真实中的孔子。他在我们的面前首先是一个人,再者才是“圣人”的称呼。他应该有私心杂念,应该有一个自我,可为什么历史没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孔子。也许,闪光的东西,人们注目【散文虚伪】

地都是他的亮光,而忽略可以不记地是他黑暗的背面。

后人在写前朝的历史时,有是从宫中所谓的正史,也有民间搜集到

的野史。野和正只是称呼不一样,一定要说究竟谁的更接近当时的历史,我想,也不能一概而论,一定正史就是真实,野史就会水分多点。在历史的迷雾中,雾里看花,真真切切,虚虚假假,确实看不清楚。就因为是历史,它是过去的,现代人用现在尘世的眼光、思想去分析,去思考,那层雾会更浓密,因为豁然开朗的时候是时间发生的进行时。

人都是有私心,人也都是有虚伪的一面。古代的皇帝不允许做的事情,在民间是禁止的,哪怕是一个姓氏,一个忌讳的字都要停止它的历史进步,更何况是所发生的一些有碍于自己情面的历史事件。肯定

要像现在人所谓的包装思想,一定要完美得地呈现后代人的心里。所以在宫中专门管记史的官员不会一五一十地把真正的事件给遗留下来。既然有些是大事,在民间流传开来,也会失去它的真实面目。憎恶的人和爱戴的人同样去描述同一个人,那会是给我们的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夸大其词,或避讳什么,都不会让我们在他们的文字记录里找不到事情的真面目。

人终究是一个人,要让他很完整的一个思想,而一点自我都没有,他终究是一个虚伪的人。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也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一个人在别人的心目中很完美,但并不一定是一个真实的他。

明星,即使是明星,也不得不背着虚伪的包袱。他们不能真实地说话,不能在众人面前真实地做。要不就是头条新闻。所以都是如履薄冰在社会上战战兢兢地走路,所以压力大,导致精神上的扭曲。自杀、吸毒,失去一个正常人的人生乐趣。既然自己不能说真话,让别人替他说了,那能说者就把自己的调味瓶拿出来,最后一盘色香俱全的菜就端到众人的面前。话大多数都变味了,但还失去基本的味道,也就不会现身说法,如果是背道而行,在什么专栏里就会看到“澄清”二字。

作家们把一件件作品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孕育,生产,在孕育,再生产。毕竟不生孩子,所以你有多少孩子你就生去,等到你是生文学孩子的名人时,你变是作家了。其实大多数也是虚伪的东西。有很多的想法,只能借助虚构来表露心声,而不能直言面对社会。曹雪芹一开始就把《红楼梦》的灵魂赋予一块顽石上,就是隔阂现实中的什么人一样,也不能去迫害他。吴承恩则把自己所有的思想奉献给神话,完成了一部巨著。雪莱把自己满腔的生活、爱国热情,化成天地中神灵与神灵之间的诗篇,成了一代的骄子。这叫刻画,像雕塑一件塑像一样去刻画,是用笔把自己的思想来雕琢,滋润成一个个不朽的作品。

我想还是虚伪,而不能直白地去告诉别人。如果没有虚伪,文学的里程碑还不知道停留在什么年代的土坑里尘封。世界需要虚伪,就像一个人需要包装,而且要跟着潮流去包装。人就脱去一个本性是善的外衣。按说,每个人都喜欢虚伪,特别是领导,喜欢谄媚的人会在他面前抗起虚伪的旗帜,让他虚荣的心在众人面前有个圆满的形象。所以喜欢说大实话的人,总是要受到冷眼相看,是他不会使用虚伪,也就是人都要面子,而你偏偏没去给他遮上,所以要受到排挤。

单单在现在的现实社会中,我们能得到真实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不要指望历史中会给我们留下多少真实的记载。就像造房子,基本的构架是这样的,但是辅助的材料就可以偷工减料,或是安分守纪地去填充。有人说,到了韩国,那里大街上的女人都是化妆的,你看不出它们的真正面目,说是把美留给别人。有些明星到最后的时刻也不愿意别人知道它的真面目,是不让自己的荧屏上的形象破坏,我觉得这样的人很可悲,一生也不能从虚伪的套子里钻出来看看阳光。是虚伪活

在真实里,还是真实活在虚伪的影子下,不去管它,只要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就可以,本来虚伪和真实都是人们无法去隔阂开的两面胶。

前段时间,法国的身高只有1.65米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明显很在意自己的身高,但这个却总给他带来尴尬。他带着自己的“秘密武器”——小板凳,想在世界面前体面一点,可还是被人发现了。他穿高跟鞋,他站在小凳子上,无非是自己想在众人面前完美一点,是善意的虚伪,但还是被人拉下马来。当萨科齐和他的名模妻子布吕妮站在一起时,很明显的,他比穿平底鞋的妻子要矮上一大截。众所周知,布吕妮有1米

75。对此,布吕尼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也无奈地表示:“不管我们做了多少对世界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媒体仍然只关注我们之间的身高差距。”可见,真实面前,有多少人会感到无奈。

虚伪,过于的虚伪,就成了虚无,一个人,你挑不出他的缺点,他的一丝瑕疵,那他变成了仙人,而成了一个虚无的人。这种虚无经过年代的沉淀,他更是人心目中的一个神,到后来,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时间越久,就越弄不明白。所以追溯远古,都是今人发挥超乎异常的想象力来去绞干脑汁去研究那历史的尽头。历史在我们面前,永远都隔着一层尘世的迷雾。也许我们总是吸取着精华,而去其糟粕,吸一次,同时也去一次,就这样周而复始,才留给我们一个个大众化的情节。

下页 余下全文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55615/

推荐访问:爱情散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