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音乐知识 > 日语韩愈

日语韩愈

时间:2018-07-12   来源:音乐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音乐知识】

日语韩愈 第一篇_洗尽铅华呈素姿

龙源期刊网 .cn

洗尽铅华呈素姿

作者:张文玲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04期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是朗诵者在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华美的布景、动人的音乐、动情的朗诵,一切都是那么打动人。台下是掌声雷动,屏幕前的我也是热泪盈眶。后来在电视上听到了余光中本人的朗诵,就那么往那一站,没有很多的动作,更没有慷慨激昂的语言,甚至在我看来,他的感情过于平淡了。突然之间的反差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是岁月冲淡了余老先生的那份乡愁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致使余老先生的朗诵竟如此索然无味。再后来,听到了余光中先生自己对于《乡愁》的解读,他说太多的人将《乡愁》读得悲壮乃至犀利,这让他自己感到难为情,其实他想表达的仅仅是淡淡的哀愁,读得太浓反而不好。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余老先生的乡愁从未被冲淡,只是我们加了太多的渲染。突然间,诚惶诚恐,读一首诗尚且如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我,是否能做到真实得解读文本,真实地表达自己,让自己的语文课尽量真实呢?

一、教师态度——真

1.摆正自己的位子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曾经有一名学生在她的作文中写道:“我觉得卖鱼的妈妈身上就应该有鱼的味道,抽烟的爸爸身上就应该有烟的味道。”那么做老师的就应该本本份份地传道授业解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这一部分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是现在的很多语文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教师成了主角,而学生成了协助老师表演得更精彩的配角。一节课下来,教师是妙语连珠,学生是热情积极,可是“热闹”背后,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收获了一个意识——老师好厉害,讲得好精彩?可是真正的好课,应该让学生成为主角,而教师退居幕后。教师就应该做一个实实在在的组织者与引导人,用心传道授业解惑。

2.给予真正的爱

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老师对学生说:“我可喜欢大家了,大家喜欢老师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可厚非。可是有的老师说:我为了大家怎么样怎么样(付出),你们就给予我这样的回报。这就不行了。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比如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就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这些,都可以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一种以爱的名义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对学生真正的爱不需要时时挂在嘴上,更不能进行非爱性掠夺,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去。

日语韩愈 第二篇_中华民族精神

6 2016 尔雅‘中华民族精神’课后章节答案【日语韩愈】【日语韩愈】

第一章

1.1

1.2009 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

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

【日语韩愈】

4.2009 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1.2

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

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 的支配 C、气候

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

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

1.3

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C资产阶级思 想文化

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D中国

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B欧阳康

1.4

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日语韩愈】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民主、法治

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单一化、世俗化

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A、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

1.5

1.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C、信息的全球化

3.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

4.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中国的影响。()√

5.东欧事变后,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从经济上讲,“多强”通常是指 ()。A美国、欧盟、日本

1.6

1.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都出现在中国。()√

2.亨廷顿预测二十一世纪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

3.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的冲突。 D意识形态、文明

4.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其核心是()。B爱国主义

5.西方人把()翻译成“黄金律”。C中庸

1.7

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B孟子

2.叔孙豹的“三不朽说”指太上有(),其次有(),其次有()。D立德、 立功、立言

3.1949 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

“四爱”精神。()×

4.当今中华民族精神受到了全球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等的挑战。()√

5.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先进思想家引入了西方文明()和()的精神。 C 科学、民主

第二章

2.1

1.中华民族需要自我奋起的时候,有必要借鉴先进文化的发展模式。()√

2.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D以上都是

3.界定一个概念不是什么的时候,实际上是指它与其他物的区别。()×【日语韩愈】

4.梁漱溟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B反身向后要求

5.对民族精神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中,()是基本前提。C 知识的储备

2.2

1.一个民族引领世界的周期随着它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延长。()×

2.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从先到后的演变顺序是()。D个体人、群体人、 民族人

3.德意志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不包括()。C孟德斯鸠

4.人类文明的四大源头不包括()。A古希腊文化

5.文化本质上就是人化。()√

2.3

1.崇尚国际贸易自由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2.美国终身制的大法官有()位。C9.0

3.不能体现美利坚民族精神的是()。D反对纵欲

4.英国民族精神的保守主义体现在()。A实行君主制

5.美国建立的现代文明新体系的显著表现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

2.4

1.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D、沙皇俄国精神

2.()把俄罗斯从半农奴制国家引向了社会主义道路。A、列宁

3.2008 年的金融危机最先从()爆发。C、美国

4.沙皇专制下,俄罗斯民众并不具备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地位。()×

5.新俄罗斯精神下,仍然有人想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来指导国家发展。() √

2.5

1.瓦西里大教堂是()的大教堂。D东正教

2.1950 年前后,()统治的德国区域结合起来形成西德。A 英国、法国、美国

3.德国统一后,东德人工资上涨、出国自由,很多人不愿意回到东西德时期。() ×

4.二战后至德国统一期间,柏林在政治上属于()。C东西德共同管辖

5.西德人相对东德人来说,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2.6

1.德国总理勃兰特曾就世界大战写过认罪书。()×

2.金日成认为,朝鲜共产党的基础是()。C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3.卡斯特罗思想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古巴

4.越南最早的历史是用()书写的。B汉语

5.朝鲜的经济体制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有制共存。()√

第三章

3.1

1.中国近代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是孙中山。()×

2.以下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C文化性

3.“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A生产方式

4.“习俗孝悌”中,“悌”指对兄弟长者的尊重。()×

5.决定各民族之间差异的是()。D民族精神

3.2

1.梁启超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进行了总体解释。()×

2.1929 年,()的发现表明了中国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A 北京猿人

3.历史上对中国的不同称谓反映了其民族、国力、文化的影响。()√

4.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民族在人类学上的印记?()D黑色瞳孔

5.费孝通认为,()之后,中华民族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过渡到了自发的民族实体 发展阶段。C1840 年

3.3

1.人类文明只在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产生。()×

2.民族精神生存发展机制的基础不包括()。A文化教育传承

3.《中国通史》对中国地理的介绍中,()构成了三大水系。D黄河、长江、 珠江

4.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向()挤压的结果。C印度板块、亚洲板块

5.高层次的民族通过发展和交流消除了分歧与矛盾状态。()×

3.4

1.汤因比认为,没有环境的挑战,人就不能够创造文明,因此挑战越大,文明越 辉煌。()×

2.宗法社会是按照()组成的。A血缘关系

3.“德”对应的是古代的()。D伦理学

4.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其民族特征不包括()。C尊卑有序

5.中华民族的实用主义态度造成了各种宗教的和谐发展。()√

3.5

1.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C西周

2.中华文化的根基奠定在什么时代?()B春秋战国时代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461895/

推荐访问:日语和韩语的区别 韩语和日语语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