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手工制作 > 法律的使用

法律的使用

时间:2018-07-06   来源:手工制作   点击:

【www.gbppp.com--手工制作】

法律的使用 第一篇_法律文书使用办法

Xx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法律文书

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法律文书的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类法律文书,促进城管执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结合我局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制作规范完整的执法文书,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注重调查取证,客观认定事实,正确运用法律、法规。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取得执法证件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人员。

第四条 全体执法队员都要不断学习并掌握城管执法涉及的“五法”、 “一解释”、“一规定”。

(一)“五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二)“一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一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强化执法队员特别是法律文书专门制作人员的法制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时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指导执法工作,做到适用法律准确,不违反法定程序。

第五条 明确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等程序的具体步骤、环节。对违反程序办案的相关人员及其所在执法中队,执法局按照过错责任制度追究其责任。

第六条 执法中队应建立、健全法制员、文书员“两员”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一)建立法制员制度,即各中队相对固定法制员。由综合素质较好、熟悉法律业务、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正式在编人员担任。法制员必须履行下列职责:

1、对本中队办理的行政案件履行合法性审核职责;

2、对办理案件过程实施监督、指导,及时发现错误执法行为,并提出纠正建议;

3、参与本中队疑难案件研究和法律咨询服务,依据法律法规提出意见,供本单位领导参考;

4、做好法律文书监督、管理等事项,定期向法制科上报法律文书使用情况;

5、完成所在中队领导和法制科交办的其他工作。

因法制员工作粗疏、审核不细、把关不严,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而造成执法过错的,法制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建立文书员制度,即各单位相对固定文书员,文书员负责制作规范的法律文书,具体要求是:

1、法律文书干净、整洁,无涂改迹象(确需涂改的,在涂改处加盖核对章或由当事人摁指印);

2、法律文书文字工整、优美,无两种以上颜色。(通用黑色笔记);

3、法律文书填写完整,无漏填项目;

4、法律文书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

5、案卷收集归档完整、有序、装订整齐。

因文书员工作粗疏,致使法律文书出现问题进而造成执法过错的,文书员应承担相应责任。法制科组织对法制员、文书员进行季度性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试。

第七条 加强法律文书的领取与归档。

1、对法律文书实行月领取与月归档制度。由各中队的法制员到法制科于每月1号至3号进行定量领取并登记(特殊情况随时领取),同时把上月所用文书进行归档;

2、各中队在制作法律文书时,尽量避免作废,并坚决杜绝丢失现象。如有作废文书,不准销毁,一并上交法制科,丢失时及时写明原因上报法制科备案。

第八条 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文书管理。

实行法律文书月检查制度,并纳入年终执法检查考核内容。法律文书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由法制科组织实施,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执法局,由执法局采取一定的形式定期通报、并与个人、单位年终考评挂钩。检查抽查的内容主要是:

1、执法文书的审批是否符合程序;

2、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等依据是否正确;

3、对执法文书的制作、整理、归档、保存是否规范有序;

4、执法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资料(声像资料等)是否及时存入微机(法制科电脑);

5、执法文书是否反应了执法活动的各个阶段:包括巡视检查或群众举报、立案审查、调查取证、研究处理、处理执行等,是否履行了承办人、初审人、复审人、审批人逐级签章的办文流程等。

第九条 文书制作中被处罚主体须认定准确:

(一)被处罚主体必须是依法能够独立行使权利、承担责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被处罚主体必须是实施违法行为的当事人;

(三)必须具备被处罚主体的身份证明、资格证明;

(四)法律文书中被处罚主体使用全称,且前后一致。

第十条 文书制作中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正确。

(一)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三)法律文书中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应引用全称,并准确引用到条、款、项、目;

(四)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应当引用完全,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行为不得处罚。

第十一条 制作调查笔录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调查人员必须是两名正式执法队员。可有一名调查人员同时担任记录员。但在调查人员签名栏目中应有调查人和记录人分别个人签名;

(二)调查笔录中被调查人是自然人的,其基本情况应记载被调查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户籍所在地和现住地)、身份证号、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是法人(单位、组织)的应记载法人的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

(三)调查前要表明身份同时告知被调查人的权利。具体写法是:问:我们是xx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ⅩⅩⅩ、ⅩⅩⅩ(出示执法证),现在依法向你调查ⅩⅩⅩ案件的有关问题,请你如实回答,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你

法律的使用 第二篇_法律知识问题关于我国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关于我国法制建设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问题

关于我国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问题

作者

唐振山【法律的使用】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日益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很好的规范经济市场及社会活动中的不良文明行为。

我国的法制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但是社会中的违法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很多时候,法律运用起来很容易,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却很困难。这就是法律实践过程中的“履行难”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新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层出不穷,法律的规定已经跟不上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和步伐。 根据我国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新的法律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 人性化法制建设;社会违法现象;法律实施;新型犯罪;法制调整

一、论文观点的来源:

1、什么是法律的社会应用。首先 ,要明确什么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这似乎是一个很明确的问题。但若真的进行分析、研究起来,就得给它一个排他的定义。所谓的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当然是指国家运用法律规范社会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事件等。法律在法学上或者是社会法学上时国家有效管理的一个功能体,或者说是一种国家 与民众的桥接。法律的社会应用时制裁犯罪,维护利益。但是要和一般的社会行为区别开来。

一般的不文明行为不能算是触犯法律,学生违反校规校级也不算违法,自有学校出台相应的办法予以惩戒。

但是社会中各种不文明行为和不良社会现象,虽没有触及到现有的法律法规,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侵犯了或是国家或是个人的利益。这就引出来我国现有法律该怎么样应用,才能制止或是预防新型犯罪。【法律的使用】

我们都知道,社会行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起点。只有进行了社会活动,才能提到法律。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社会行为也是一起法律活动的根本起点?如果这样说,社会活动就是法律的类聚系统。从社会行为到法律,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思路。在进行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我们的行为才和法律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经济活动要运用到《合同法》、《经济法》、《担保法》;买了新房子,会用到《物权法》、《房地产法》,等等。在进行物权,相邻权的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法律的应用过程。

2、研究“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为什么要研究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本人认为,法律在社会中应用的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 制止违法犯罪,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预防问题,制止问题的再次发生,解决问题;二是提高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利益更大化,促使社会活动能正常有序地开展。

在社会活动过程中,违法犯罪现象难免发生,国家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调整,但是目前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关于民生、人性化管理的法律更是聊胜于无。自司法体制改革以来,虽然法律体系在日渐发展,但是众所周知的“审判容易,执行难”,这就是特指某些经济犯罪的被告,国家机关依法对其提起诉讼,司法程序走完了,但是在最后执行的时候,他却沉默不言了。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国是否可以出台一种法律“在经济案件中被告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但是恶意不执行的,加重其处罚,处罚金某万元,情节特别恶劣,导致原告方或是第三方遭受更大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并拘留、判刑等等”。这样其实是对原告方最公平的办法。这就是法律实施难的最显著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很少出台新的法律,旧的法律体系很明显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难免就会出现法律的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有网可钻。唯有07年新出的《物权法》和08年的《律师法》,但是那还是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很需要的法律了,早就提上议案了,为什么迟迟地不能通过,不能颁布、实施呢?这就能看出了法律更新的速度。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繁荣,就促使了各种新型犯罪,而这些新的犯罪,同样是侵犯了

国家或者人民的合法权益,是极度的不文明社会行为,但是依照法律来讲,他却不是“违法犯罪”,因为国家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出台。这就促使新型犯罪更加猖獗,等到事件多了,损害的民众利益大了,引起了相关人士的注意,才便出台了相关的对策和法律法规予以规范调整。

新型犯罪的速度快,法制建设的步伐跟不上。若想减少犯罪率,能否在法律应用过程中,由一及三,“先犯罪分子之思而思”,在他们还没想出犯罪的手法来,国家提前出台法律予以预防。这样,既有比较成熟的法律打击犯罪,又有新的法律在试行,在预防,两结合,不是更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良好发展、稳定有序吗? 这就要从源头抓起,改变立法体系。

二、主论点:

1、我国现代社会法律普及的前提条件

各种法律讲座、普法活动的及国家、政府对法制建设的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为法律知识的普及创造了宏观环境。想要法律在现实社会中良好地应用,就不能仅依靠政府来做,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改变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

国家 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电台、电视台等节目,报纸,杂志,专项普法活动等等,对群众进行普法。这其中,电视台,网络和专项普法活动效果最为显著。只有全民懂法,才能在源头上尽量杜绝违法犯罪的行为和现象。 例如,2007年至2009年,银川市交警支队组织各下属交警大队民警多次“安全交通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尤其是2008年金凤区交警二大队和宁夏大学组织的联谊活动很有成效,民警们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以精彩的节目和精彩的演讲传递给莘莘学子们:道路通行,安全第一!

国家的支持,政策及行动决定着一个社会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进行。

2.现代社会的发展,多变的社会现状,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是在飞速发展的,很多新型的社会问题是以前所不曾发生过的。每一个特殊案件的发生,都标志着国家新的法律有必要出台。

银川市满城南街天香苑小区是2009年10月份刚交工的新住宅小区,据该小区某业主称,其在购房之前,房地产开发商要求每一位新购房者必须按他既定的面积交付房款,等新房竣工交付使用后,多退少补。无奈之下,大家只好按照房产开发商的要求,多交了好几千元的订金。

原定期8月底可住进去,但是一直捱到10月份才交付。这么一个多月给房主带来很大的不利之处,但是房主的合法权益该怎么来维护呢?由此产生的他项房租费水电费及其它损失该由谁承担呢?搬进新房后,所有的房屋果然都没有达到预期的面积标准。各房主纷纷要求房产开发商退钱。但是开发商贴了张公告:所有多少的钱款,将在2010年元旦节返还。

等到了元旦节时又找不到给开发商。直到2010年2月底,该开发商终于露面了,但是据其称,多收的款项不能全部退回,有一部分作为各自房间的采暖费,相抵消了。

谁给的房产开发商的权利? 这采暖费不是应该由小区物业办和采暖公司统一收取吗?怎么有代收一说呢?再说了,这采暖期是每年的4月份到期,这刚到了2月底,怎么可以提前 把全年的采暖费用都收了呢?房产开发商的行为本身就不合法!并且自2009年9月份订房子初期,到2010年的2月底,这么多钱存放在开发商手里,是否应该给房主一定的利息呢?

该小区业主面对这种窝心的事情,没有人想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部选择默默忍受。 此案件的发生,标志着新的违法行为的出现。目前我国法律还没有比较切实的规定予以制裁。这是在那个法律可以规范的范畴内呢?是《经济法》?还是《合同法》?都没有相关规定。

3.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现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侵权案件,是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熟悉法律,掌握法律知识,并熟练应用的必然趋势。

2010年3月22日下午6点左右,本人从湖滨街下班回来,路经凤凰北街某电动车店的时候,看见该店主及员工等3人正各自拿着拖把、笤帚等物对着一名男子指点谩骂。随后该男子跳上一辆摩托车,仓皇驾车离去。 据了解,该男子大约25岁左右,于下午5时30分左右来到某品牌电动车店里,一男店员发现该男子神色慌张,随即对其注意,发现他正在偷店里新电动车的钥匙,原来他是想现在把钥匙偷走,再到街上伺机偷取别人的电动车。该男店员随后报警。并采取措施,把大门关上,逼迫该男子交出钥匙,该男子见无路可走,就把钥匙交出,并先是给店员下跪,请求其放行,见一计不行,随后凶相毕露,拿出匕首,威胁该店员。

逃出该门店后,该男子迅速跳上摩托车,向凤凰南街方向逃去。其后大约5分钟后,银川市110巡警赶到。 整个过程大概35分钟左右,自店员报警到巡警出警到达事故现场,大约30分钟左右。遗憾的是违法人员已

经逃遁。假设我银川市110指挥中心,能和各路段警点沟通,在凤凰北街发生事故后,立即通知附近派出所、巡查队、交警队人员协力查办,四处围击,估计总是犯罪分子插翅也难逃。

这就涉及到两个法律问题:a,假设该违法人员被民警逮捕,该以什么行为定性呢?该男子是实施了盗窃,但是其在随后交出了偷盗的东西。有没有算是犯罪呢?

本人认为,该男子在整个过程中已经实施了盗窃行为。其已经把店里的电动车钥匙据为己有,随后是经过男店员采取的种种措施才迫使其交出钥匙。该男子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所以应该按盗窃罪定性,因其所偷盗财物数额较小,且没有造成实际的损失,可酌情减轻处罚。

4.加强国家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中国经济改革二十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成。但是,目前仍存在着诸多体制性障碍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法律体制的不健全便是其中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经济法律制度的要求,并对此进行了战略性部署。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都是建设社会主义 的必要手段,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条件下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同时也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 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 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 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

加强国家法制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步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全民素质的提高,这

法律的使用 第三篇_2015年度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2章)

2015年度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2)

第二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一节 依法执政

一、单选

1、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依法执政,关键是( )。”正确答案:(C)

A、党的正确领导B、完善法律法规C、依宪执政

D、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职权

2、( )是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政策和法律互联互动的重要条件。正确答案:(A)

A、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B、提高领导干部决策水平和能力C、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D、依法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

3、( )是依法执政最为重要的制度载体和制度平台。正确答案:(B)

A、人民代表大会B、人大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D、人民

4、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 )向党中央报告。正确答案:(C)

A、政法委员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D、人大常委会

5、( )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正确答案:(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全国人大常委会D、国家主席

二、多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正确答案:(A,B,C,D)

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

2、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哪几方面共同推进?( )正确答案:(A,B,D)

A、法治国家B、法治政府C、法治行政D、法治社会

3、依法执政的内涵要务包括( )。正确答案:(A,B,C)

A、领导立法B、带头守法C、保障执法D、约束与管理

4、界定党执政的内容,从理论上讲( )。正确答案:(A,B,C,D)

A、要把国家的权力和党的权力界定清楚

B、从执政权和参政权的关系上解决

C、要把领导和执政权分开

D、社会权力与党的权力来加以鉴定

5、执政的内容有( )。正确答案:(A,B,C)

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

6、对依法执政而言,关键是( )。正确答案:(A,B)

A、自身的决策必须遵守程序

B、必须监督国家机关遵守相关程序

C、自身的决策不必遵守程序

D、监督国家机关不用遵守相关程序

7、司法权基本的特征有( )。正确答案:(A,B)

A、司法权是中立的B、司法权是被动的,不告不理

C、司法权是主动的D、司法权是有偏向的

三、判断

1、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正确答案:(2)

1、否2、是

2、党的十二大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并将它写入宪法,实现了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正确答案:(2)

1、否2、是

3、党的路线方针是法律的转化,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都要在党的路线方针内活动、执政。正确答案:(1)

1、否2、是

4、依法执政包括监督国家权力。正确答案:(2)

1、否2、是

5、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正确答案:(2)【法律的使用】

1、否2、是

6、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一、单选

1、( )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正确答案:(B)

A、党的章程B、党内法规C、法律D、宪法

2、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C)

A、党规党纪B、完善党内法规

C、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党的组织制度D、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3、《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被称为党内的( )。正确答案:(C)

A、白皮书B、法律C、立法法D、制度

4、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 )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正确答案:(A)

A、《改造我们的学习》B、《论联合政府》C、《论持久战》D、《新民主主义论》

5、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C)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改革开放C、发展D、体制创新

6、以下不属于党的三大作风的内容是( )。正确答案:(B)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B、艰苦朴素的作风C、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D、批评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二、多选

1、党内法规是( )。正确答案:(A,B,D)

A、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领B、促进国家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保障

C、国家立法的重要依据D、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依据

2、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包括( )。正确答案:(A,B,C,D)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反腐倡廉建设

3、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坚持( )的方针。正确答案:(A,B,D,E)

A、标本兼治B、综合治理C、综合防治D、惩防并举E、注重预防

4、党的纪律处分有( )。正确答案:(A,B,C,D)

A、警告、严重警告B、撤销党内职务C、留党察看D、开除党籍

5、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包括( )。正确答案:(B,C,D)

A、组织制度B、党内关系法规C、党与政权关系法规D、党与社会关系法规

6、( )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正确答案:(A,B,C,D,E,F)

A、建设工程开发与经营B、土地使用权出让C、政府采购D、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E、矿产资源开发利用F、中介机构服务

7、怎么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 )正确答案:(A,B,C,D)

A、应切实做好党内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

B、必须坚持以党章和宪法为基础遵循

C、将党章规定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和宪法规定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贯彻到党内立规实践中

D、保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统一

三、判断

1、我们党的作风包括政治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正确答案:

(1)

1、否2、是

2、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正确答案:(2)

1、否2、是

3、党章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要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答案:(2)

1、否2、是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正确答案:(1)

1、否2、是

5、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正确答案:(2)

1、否2、是

6、党内法规是由中国共产党党内专门机关在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创制的。正确答案:(2)

1、否2、是

7、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在完善国家法律体系的同时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和有机统一。正确答案:(2)

1、否2、是

第三节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一、单选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 )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正确答案:(C)

A、民主思维和民主方式

B、辩证思维和辩证方式

C、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D、法律知识和法治素养

2、下列关于法治思维特点的阐释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A、法治思维受规范和程序约束、指引,带有强烈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B、法治思维强调限制、约束权力任意行使

C、法治思维在价值追求上趋于实现公平、正义,保护权利、自由

D、法治思维与道德、情感、舆论的精神并无差异

3、下列关于法治思维、法治方法与法治环境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A、法治思维的增强会促进法治方法的运用

B、法治方法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法治环境的改善

C、法治环境的改善会影响和促进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

D、外部制度环境对公权力执掌者的法治思维没有影响

4、社会主义法治把公平正义作为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下列哪一说法正确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C)

A、在法律实施中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依据法理而不是考虑情理

B、在法治实践活动中,仅仅保证程序公正

C、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法治活动应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

D、法律是全社会平等适用的普遍性规范,为维护法制统一,对特殊地域和特殊群体应一视同仁,不作任何区别化对待

5、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关于党的领导的理念,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C)

A、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B、我国法治事业,从总体部署到决策的具体实施,都是在党的大力推动下实现的

C、只要抓住立法环节,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上升为法律,就能全面实现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

D、党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与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

6、关于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正确答案:(C)

A、社会成员要知法、信法、守法、用法,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

B、依法治国需要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实践结合起来

C、实现依法治国的首要目的是运用法律手段加快解决公共卫生保障、文化教育、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现实问题

D、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

维护稳定

7、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每项工作都要依法依规进行。下列哪一做法违反了上述要求?( )。正确答案:(B)

A、某市环保部门及时发布大型化工项目的环评信息,回应社会舆论质疑

B、某市法院为平息来访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签订保证书,根据案情承诺加重处罚被告人

C、某市人大常委会就是否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禁止地铁内进食”举行立法听证

D、某省推动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二、多选

1、下列关于法治思维特点的阐释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A,B,C,D)

A、法治思维是程序导向的思维方式

B、法治思维是限权思维

C、法治思维是价值导向的思维方式

D、法治思维是理性思维,是讲究求真务实、审慎判断的思维方式

2、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包括下列哪些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A,B,C,D)

A、宪法至上,依宪治国,切实保证宪法在治国理证的各个环节的落实

B、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

C、公平正义,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D、程序正义,维护正当程序的严肃性,加强对违反程序规定的行为的监督、纠正和责任追究力度

3、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时,培养和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治国理政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分工程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A,B,C)

A、加强法治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B、推广正反典型经验,不断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治国理政

C、改善法治环境,通过外部制度环境影响和促进公权力执掌者的法治思维

D、要切实维护正当程序的严肃性,坚持“程序正义优先”

4、下列有关公平正义的说法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A,B,D)

A、公平正义是法律的核心意蕴,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法律总是意味着某种公平

B、公平正义是法的内在要求,反映、保障和维护公平正义是法的核心功能,是法治的价值追求

C、公平正义反对任何差别对待

D、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

5、下列关于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A,B,C,D)

A、应当坚持宪法至上,宪法至上是由宪法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B、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C、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D、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必须切实保证宪法在治国理证的各个环节得以落实,才能真正建设成法治国家

6、2011年,广东汕尾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村民,因土地问题、基层选举、财务问题等先后两次组织集体性上访,并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下列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A,B,C)

A、承认村民维权的合理利益诉求,用法律来处理公民间的利益纠纷

B、强调由法院独立裁决,不受行政权力的干扰

C、及时公布调查处理工作进展,让主流媒体能够及时地发出权威声音,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事件性质,压缩谣言传播空间

D、运用阶级斗争的模式进行处理,把事件归结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炒作、利用、煽动”以及“境外势力推波助澜”

7、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

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A,B,C,D)

A、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

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

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并未从哲学上明确得出“恶法非法”这一结论

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的概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三、判断

1、理性的法治思维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法律与道德、情感、舆论的关系,不能用伦理代替法理、用舆论干扰以至冲击法律的执行和适用。正确答案:(2)

1、否2、是

2、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正确答案:(2)

1、否2、是

3、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必须切实保证宪法在治国理证的各个环节得以落实,才能真正建设成法治国家。正确答案:(2)

1、否2、是

4、法律的真谛在于对人权和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法治的根本宗旨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正确答案:(2)

1、否2、是

5、我国已经完成了立法、行政执法、司法、非诉讼纠纷解决、法律服务及法学教育六个方面的法治指标体系建构工程,形成了全国通行的法治量化标准。正确答案:(1)

1、否2、是

6、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正确答案:(2)

1、否2、是

7、省、市、县三级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开办法制栏目等形式,渲染法治文化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正确答案:(2)

1、否2、是

第四节 基层治理法治化

一、单选

1、下列关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B)

A、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来管理基层事务

B、基层治理法治化要求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依照法律管理,并且排斥民间习惯的运用

C、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D、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下列关于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表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A、基层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B、推进综合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C、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法律的使用】

D、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只要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即可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 )。正确答案:(C)

A、国家行政机关

法律的使用 第四篇_关于查封的相关法律规定

关于《查封规定》的理解与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460161/

推荐访问:怎样使用法律 法律手抄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