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植物养殖 > 2014理综

2014理综

时间:2018-06-04   来源:植物养殖   点击:

【www.gbppp.com--植物养殖】

2014理综 第一篇_2014年高考新课标2理综试卷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 生物部分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答案】D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答案】B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A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

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D

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C

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答案】C

29.(10分)

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①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 ②

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③ 。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④ (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⑤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

(1)①0 ②A、B、C

(2)③光强

(3)④大于

(4)⑤光强

30.(9分)

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

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

结果至少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① 。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

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② 。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 ③ 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④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

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⑤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

(1)①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②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③淋巴 ④B ⑤抗体

31.(9分)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

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①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②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③ 、 ④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

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⑤ 和 ⑥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答案】

(1)

(2)①捕食 ②消费者

(3)③物质循环 ④能量流动 ⑤生物群落 ⑥无机环境

32.(11分)

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

者。【2014理综】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①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

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② (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③ (填个体编号),

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④ (填个体编号)。

【答案】

(1)①隐性

(2)②Ⅲ-1、Ⅲ-3和Ⅲ-4

(3)③Ⅰ-2、Ⅱ-2、Ⅱ-4 ④Ⅲ-2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

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

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

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

(3)示意图A和B中, 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

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

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答案】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

(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⑷、溶解氧 营养物质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答案】

(1)全部 部分

(2)筛选

(3)乙 表达产物 耐旱性

(4)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7

2014理综 第二篇_2014年高考北京理综__带解析

2014北京高考物理卷

一.选择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答案】B

试题分析:物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分子平均动能大,但学科网内能不一定大,故B正确,A.C.D错误

14.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学科网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A.B.C.D.

【答案】C

试题分析:根据质能方程知C正确。

15.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1、2两点的场强相等 B.1、3两点的场强相等 C.1、2两点的电势相等 D.2、3两点的电势相等学科网

【答案】

试题分析: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AB错误;等势线上各点的电势相等,C错误,D正确

16.带电粒子a、b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他们的动量大小相等,a运动的半径大于b运动的半径。若a、b的电荷量分别为qa、qb,质量分别为ma、mb,周期分别为Ta、Tb。则一定有 A.B.C.

D.【答案】A

试题分析: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以得到离子的运动半径为R

mv

,离子的动量相等,Bq

且在同一个磁场中,a运动的半径大于b运学科网动的半径,所以a的电量小于b的电量,A正确,BCD错误

17.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周期为T,时刻的波形如

图1所示,a、b是波上的两个质点。图2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4理综】

A.B.

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大 时质点a的加速度比质点b的小

C.图2可以表示质点a的振动 D.图2可以表示质点b的振动

【答案】D

试题分析:质点在震动的过学科网程中在平衡位置处的震动速度是最大的,所以在零时刻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A错误,而质点偏离平衡位置越远加速度越大,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B错误;在零时刻,b在平衡位置且向下震动,D正确,C错误。

18.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学科网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答案】D

试题分析:受托物体向上运动,一定先加速,处于超重状态,但后面的运动可以是减速的,也可以是匀速的,不确定,AB错误;物体离开手后,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学科网加速度,离开的瞬间,收的速度变化一定比物体快,所以C错误,D正确。

19.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

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答案】A

试题分析:从实验可以得到,斜面的阻力越小,小球上升的位置越高,如果不受阻学科网力,

就会升到相等的高度,其它选项都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到的,A正确,BCD错误。

【2014理综】

20. 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为负值

。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

,称学科网为负折射率材料。位于空

但是折射线与入射线

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与折射角依然满足

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若该材料对于电磁波的折射率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的传播路径的示意图是

【答案】B

试题分析:根据题学科网目所给负折射率的意义,两个角应该在法线的一侧,折射率等于1,说明两个角相等,B正确,ACD错误。

二.实验题 21.(18分)

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1)甲图 (2)B、C(3)如图所示(4)1.5,0.83(5)

(2)现有电流表

A. 电压表C. 滑动变阻器

、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以下器材: B.电压表

D.滑动变阻器

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3) 某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2的坐标纸上,请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画出

图线。

(4)根据(3)中所画图线可得出学科网干电池的电动势E= v,内电阻r= Ω

(5)实验中,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电压表的示数U以及干电池的输出功率P都会发生变化.图3的各示意图中正确反映P-U关系的是 。

2014理综 第三篇_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大纲卷)精校版_Word版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份。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 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 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2. 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 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3.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 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4. 某同学在①、②、③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 ①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 ②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

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①、②、③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5.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

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B.

C.

D.

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lmol FeI2

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B.2 L0.5 mol • L-C.1 mol Na202D.

8.

1

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A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

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SO2

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

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用AgNO溶液可以鉴别KC1和KI

3

C.

D.

9.右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 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H2O+M+e

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 10.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11.下列离

A.向

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2OH-+2H++ SO24 =BaS04↓+2H2O

B.酸性介质中

KMnO4氧化 H2O2:2MnO4+5H2O2+6H = 2Mn+5O2↑+ 8H2O

2+

C.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 和 HC1 溶液混合:Mg2++2OH-= Mg(OH)2↓ D.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PbSO4

+ 2H2O-2e- = PbO2+4H++SO24

12.从香荚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8O3,遇FeCl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

能发生银镜反应。该反应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13.

已知:将Cl通人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1、KClO、KC1O,且

2

3的值与温度高低

有关。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1

=2

A.

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溶液中

1

B. 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mol

2

15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mol≤ne≤mol

2611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1O的最大理论产量为amolamol

72

3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I/-?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 = 0时位于x = 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k 8s.时,质点在轴上的位置为

A. x = 3m B. x= 8m C. a: = 9m

D. x- 14m

15.地球表面附近某区域存在大小为150N/C、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一质量为1.00xl0_4kg、带电量为-1.00x10—7C的小球从静止释放,在电场区域内下落10.0m。对此过程,该小球的电势能和动能的改变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忽略空气阻力) A. -1.50x10_4J 和 9.95x10_3J

B. 1.50 x 10_4J 和 9.95 x 10_3J

C. — 1.50x10_4J 和 9.65x10-3J D. 1.50 x 10_4J 和 9.65 x 10_3J 16.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 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 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 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 17.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的光,在距双缝1.00m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cm,则双缝的间距为 A. 2.06x 10"7m

B. 2.06x 10"4m

C. 1.68x 10'4m '

18.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扃和决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⑷-先|

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肩+ A2

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 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

19.一物块沿倾角为<9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A。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

Hv2

A. tan和 B.(1)tan和

22gh

H

2

HHv2

C. tan和 D. (1)tan和

442gh

20.很多相同的绝缘铜圆环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一很长的竖直圆筒。一条形磁铁沿圆筒的中心轴竖直放置,其下端与圆筒上端开口平 齐。让条形磁铁从静止开始下落。条形磁铁在圆筒中的运动速率 减小,最后不变

21.—中子与一质量数为A (A>1)的原子核发生弹性正碰。若碰前原子核静止,则碰撞前与碰撞后中子的速率之比为

A.均勻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增大,趋于不变 D.先增大,再

三、非选择题:第22〜34题,共17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22.(6 分)

【2014理综】

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2、x3、x4。已知@面顶端的高度/z和斜面的长度〜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 = 9.80m/s2。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⑵ 物块的加速度a=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⑵因为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2

2014理综 第四篇_2014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的细胞连丝具有物资运输的作用

B. 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 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 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 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3.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 讲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

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数分别置

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

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

有水分交换则

A. 试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5. 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素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氨键链接的

D.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6.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 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 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 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 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9. 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 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 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 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

10. 下列图示试验正确的是

11. 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 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mol·L -1

B. 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

a=b+1

C. 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

 c(Na)+c(H)=c(OH)+c(HC2O4) ++-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450880/

推荐访问:2014理综试卷 2014理综全国卷1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