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爱好 > 盖碗的介绍

盖碗的介绍

时间:2017-03-22   来源:爱好   点击:

【www.gbppp.com--爱好】

盖碗的介绍(一):盖碗茶

盖碗茶

作者:肖复兴《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6日 14版)

老袁头一辈子除了画两笔画,没有别的爱好,只是喝茶得用盖碗,这是以后我们大院里街坊们都知道的。直到那一天,我才明白盖碗茶对于老袁头的重要意义。

老袁头一家搬进我们大院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一年我刚刚上小学。那是将要开学的前几天,一挂马车拉着老袁头全家来到我们大院的大门口。

老袁头是位小学美术老师,应该称袁老师才是,不知为什么,我们大院街坊们都管人家叫老袁头。可能是他的妻子平常老是老袁头老袁头叫他的缘故吧。不管谁叫他,他都鸡啄米似的点头,微笑着,答应着,人显得很和气,很有人缘,街坊四邻都愿意和他家来往。 老袁头人长得高高胖胖的,走路总是挺着大肚子,鹅似的,迈着四方步,从来不紧不慢,无论见到谁,都是先露出一脸的笑容打招呼。现在回忆起来,觉得他特别像日后看过的电影《小兵张嘎》里的胖翻译。相反,他的妻子长得小巧玲珑,和他并排站在一起,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特别像是一对说相声的。

老袁头有两个孩子,弟弟胖,像他;个头矮,像他妻子。姐姐瘦削,像妻子;个头高,又像他。这一家子人长的!街坊们这样说,话里面不带有任何的贬义,只是觉得有点儿好乐。 我没有想到的是,开学没几天,上第一节图画课,预备铃声响过,站在教室门口的,竟然是老袁头。老袁头是个好老师,小时候,对老师好坏的认知标准是极其偏差的。老袁头之所以被我们很多同学认为好,是因为他是个大好人,别看胖,说话却柔声细气,从来没见他的脸上飘过一丝阴云彩。我们常在图画课上捣乱甚至恶作剧,比如他教我们画水墨画的时候,趁他背转身往黑板上写字,我们偷偷地把他放在讲台桌上的墨汁瓶打翻,他从来不生气,也从来没有去向我们班主任老师告状。全班同学,只要你图画课的作业交了,即使画得再赖,

他也不会给你不及格。

老袁头住我们大院靠近里院的两间东屋。他和老伴住里间,他的两个孩子住外间。我第一次进老袁头的家,是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和他家的儿子小水已经混得厮熟。小水邀请我到他家玩,说他家有成套的小人书《水浒传》和《西游记》。那一阵子,天天从电台广播里听孙敬修老爷爷讲孙悟空的故事,特别想看《西游记》的小人书,一听说他家有,就迫不及待跟着小水进到他家。

他家外屋比里屋大好多,小水和他姐一人一个单人床靠屋的两侧,紧贴在墙边,屋子中间摆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写意的墨荷图挂轴。不用问,肯定是他爸爸画的。老袁头教我们图画课的时候,曾经教过我们画这种墨荷,说是不着颜色,只用墨色,就能将荷花的千姿百态画出来,是只有中国水墨画才有的本事。

那天,我和小水挤在他家床头看《西游记》里的《盘丝洞》,老袁头回家来了,看我们两人正在专心看书,冲我们点头笑笑,脱下外衣,一屁股坐在他家的八仙桌旁,就没再搭理我们。听我们大院的街坊们讲,老袁头这两个孩子,他最喜欢姐姐,因为姐姐爱读书,学习成绩好。他嫌小水太贪玩,一进门看见小水和我在一起看小人书,而不是看书本,心里肯定不高兴,不过是看我在身边,不好批评小水罢了。

只见小水他妈立刻从里屋出来,端出一杯茶,端到老袁头的身边。我瞟了一眼,和我爸喝茶用的玻璃杯不一样,和大院里有的街坊用的大搪瓷茶缸子更是完全不同,是那种盖碗茶,牙白细瓷,茶碗和茶盖上都印有一朵小小的墨荷。心想,这个老袁头,跟墨荷还真干上了。 老袁头一辈子除了画两笔画,没有别的爱好,只是喝茶得用盖碗,这是以后我们大院里街坊们都知道的。尽管茶叶可以不讲究,用从前门大街上庆林春茶庄买来的便宜高末都行,但沏茶的碗必得用盖碗,而且必得是他的这个印有墨荷的盖碗,好像这盖碗能让茶变香。我去他家次数多了,每次见他喝茶都用这个盖碗,曾经问过小水为什么袁老师偏爱盖碗茶?小

水摇摇头,说他也不知道。那时候,我和小水年龄还小。

小水的姐姐比他大两岁,叫小溪。老袁头给他的这两个孩子起的名字,都很有意思,离不开水。大院里有见多识广的街坊说,那是老袁头自己命中五行缺水。至今我也闹不明白,五行缺水是什么意思。记得小时候曾经问过我爸我妈这个问题,他们答非所问,说反正就是缺点儿东西。缺点儿什么呢?有时候,望着小水和小溪,我会想起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他们一家子过得挺好的,老袁头有个稳定的工作,妻子贤惠持家,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并不缺什么呀。

我和小水越来越形影不离,和小溪却越来越疏远。特别是小溪读中学以后,一直住校,我很少见到她。即便回家,也是整天囚在屋子里读书,凡人不理,一副高傲的小公主的样子,留给我的印象不深,甚至连她的模样影影绰绰,都是模糊的。

我读高二的那年暑假,一次和小水一起到陶然亭的露天游泳池去游泳。那时候,南城的孩子游泳,只有两个地方,一个龙潭湖,一个陶然亭。龙潭湖有点儿野,地方大,一般家长不愿让我们去那里。陶然亭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我们也愿意去陶然亭,因为那里泳池很规矩,池子里面和外面都是瓷砖砌的,非常光滑,关键是还有可以跳水的跳台。特别是那种十米高的跳台,挺立在蓝天白云下,充满着诱惑。那时候,我刚刚看完电影《女跳水队员》,对能够爬到那么高的跳台上跳一回水,更是充满期待。

只是,跳台在深水池那边,我和小水都没有深水合格证。深水池和浅水区中间有一道铁栅栏隔开,要想过中间那道铁门,得出示自己的深水合格证。这个暑假里,我和小水去陶然亭游泳池好几次了,都没有得到溜进深水池的机会。这一次,看门查验深水合格证的那个工作人员,不知什么事突然离开了,我和小水赶紧泥鳅一样钻进了那边。

说心里话,爬十米高的跳台,心里还真有点儿怕,望着下面泳池里的水,水波涟涟,好像连跳台都跟着在不住地晃动,腿禁不住地哆嗦起来。一想好不容易爬上来了,闭着眼睛,

纵身一跃,什么感觉都没有,只听见扑通一声,身子已经进入了水底。等我刚刚过了一把高台跳“冰棍”的瘾,爬上水池,一身的水珠还没有抖落干净,先看见一双大白腿在我的眼前晃了。真的,这一辈子我都没有见过这么洁白如玉又这么修长的大腿。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一个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真的漂亮不在五官而在于腿。

我和小水从水池边站了起来,确切地说,我是顺着这双修长的长腿,像猴爬杆一样,逐渐站起来的。看见的是一个泳衣勾勒出漂亮线条的姑娘,漂亮得让我不敢再看她,却又忍不住瞟了一眼她,就听见小水怯生生地叫了声“姐”!

那一次,小水的姐姐小溪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她那双漂亮的长腿,还有她那声嘶力竭的声音。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她厉声把我们两人训斥了一顿,说我们没有深水合格证怎么可以跑进深水池,还爬那么高的跳台去跳“冰棍”?出了危险怎么办?去找死吗?……她的声音非常大,语速飞快,话又密集,雨打芭蕉一般,把我们两人骂得狗血淋头。泳池内外的好多人都把头伸向我们这里,大概都非常奇怪这么漂亮的一个姑娘,怎么这么粗葫芦大嗓门儿不顾一切地骂人?

我们俩像是犯错的小狗一样,老老实实跟在她的身后回家。有意思的是,记吃不记打,很久很久以后,我似乎忘记那天小溪雨打芭蕉骂我们的样子了,她留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穿着泳衣笔直站立在泳池边,露出那一双大长腿,洁白如玉,亭亭玉立。

第二年的夏天刚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突然而来的风暴,全中国都乱了套,我们大院一下子变成了“庙小神通大,池浅王八多”,写着这样十个字的一副对联,墨汁淋淋地贴在大院的大门上,紧紧地糊在了原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木刻的门联上面。这一年,我们大院里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而且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事情。其中之一便是号称“红八月”的一个黄昏,小溪带着一群高校的红卫兵,像一群飞炸了的黄蜂一样,闯进了我们大院,没有进别的人家,径直闯进了她自己的家。她把自己的父亲一把推倒在大院里,把墙上的那幅墨荷

拽下来,扔在院子里,踩在了脚下,紧接着又转身回屋,抱出一个红漆木盒,一下子摔在地上,木盒裂开,从里面蹦出几个茶杯,是老袁头最讲究的那种盖碗,碗和盖上都印着墨荷的盖碗。原来是一套四个,都碎在那个惨淡黄昏小溪那修长的腿下面。每一片碎片上,都反射着夕阳跳跃的光芒,一闪一闪,晃动在老袁头的身上和脸上。

小溪的妈妈和小水惊慌地躲在一旁,老袁头,教过我的图画课的袁老师,倒是神情镇定地垂头站在小溪的身旁,好像他早已经料到这样一幕一定会发生。

那一天,小溪完成了这一系列的革命行动之后,还宣读了她和家庭决裂的革命宣言。她的声音一下子高八度,不是响亮,而是像炮仗炸响一样刺耳,比那天在陶然亭游泳池边训斥我和小水的声音,还要让我感到锥心般的难受。

我才明白盖碗茶对于她和袁老师的重要意义。原来,解放以前,袁老师在北京一所中学里教美术,集体参加过国民党,介绍他入党的是袁老师最好的朋友,学校里的另一位美术老师。这套盖碗就是这位老师送的。这位老师在北京解放前夕逃到台湾去了。袁老师一直钟情盖碗茶,并存放着这套盖碗,这便成为了留恋国民党,向往台湾的罪证,被自己的女儿大义凛然地揭发出来。

在那个荒诞的年代里,盖碗变成了定时炸弹的事情,屡见不鲜。革命小将大义灭亲,也比比皆是。问题发展到后来,是小溪自己始料未及的。盖碗茶,只是炸药的引子而已,由此引发以后的爆炸,连一向温文敦厚的老袁头自己都没有想到。第二年春节刚刚过完,袁老师被扫地出门,和老伴一起被遣送回乡。一个大好人,立刻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老袁头和老伴被遣送回乡这件事,我们大院里不少街坊不理解,心里面是同情老袁头的。只是,大家私下议论,谁也不敢声张。幸亏小水没有被连带着一起遣送,还住在那两间东屋里,街坊们便把这一份同情给予了小水,让小水在父亲被遣送的日子里好过一些。【盖碗的介绍】

过了好多天之后,我们大院那些消息灵通人士,不知是从哪里打听到了确切的消息,说

盖碗的介绍(二):功夫茶具的介绍及其图解

功夫茶具的介绍及其图解【盖碗的介绍】

茶具的详细介绍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现代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古代“茶具”的概念指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茶壶、盖碗:用于泡茶的器皿。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茶壶是茶具中最主要的泡茶器具,可称为茶具之王。

盖碗又称三才杯,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随明太祖对茶艺简化的要求,盖碗就遍及于整个中华。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又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茶汤内含物又可徐徐沁出,茶香、茶味久泡不散,甚是惬意。盖碗后被演译称“三才碗”,包含了古代哲人“天为盖、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把茶饮与器具同自然界联系在一起,用“天、地、人”三才来为“三头盖碗”命名恰如其分。人以茶为饮,上有天,下有地,人在中间顶天而立;非天,地不能行;非地,万物不生;非人,哪个采茶。杯口的喇叭形,防尘、端放、观形、闻香、吹拂、品啜,显得方便、优雅、舒服和惬意,直口杯和缩口杯都没有这种感觉。

茶滤:导茶水入公道杯,防止茶叶掉落杯外,同时可以过滤茶渣。茶滤底部常用金属或丝帛

茶海(公道杯):用来盛放泡好的茶汤,再分倒入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同,滋味一致,同时能够沉淀茶渣。

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7、茶托:用于将功夫茶杯托举到客人面前,可防止茶杯烫手,以及其他人手指污染茶杯。

茶艺程序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功夫茶具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盖碗的介绍】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盖碗的介绍】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盖碗的介绍】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盖碗的介绍】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陶瓷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为五彩。这时还要注意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盖碗的介绍(三):2016茶楼暑假实践报告

茶楼暑假实践报告

在我的印象中,社会实践是个有些空洞不实在的东西。第一,社会这个词很抽象,虽然一直都在听这个词,但是究竟什么是社会,是工作的单位?是一起共事和生活的朋友亲人?还是维系着这些关系的并不存在的但是却在人们潜意识中的那种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我们实践是为了干什么,这个问题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既然在接触社会,有的人是在为更清楚的了解社会打基础,而有的人是对社会感觉陌生想让社会在自己的脑子中形成一个印象,或者就是出于简单的好奇把社会当成一个意识中的新事物进行探索。所以这些问题就构成了一个关于社会实践疑问,如何能够把一个抽象的东西转化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的知识便是一个问题。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目的从一个宽泛的方面来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然而书面的条文总是显得华而不实,如果真的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那么我想重要的不是成为人才的结果有多重要,而是更要注重对于怎样找到在社会实践中并达到实践目的的途径。这个途径从进入社会并在社会中依靠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能力为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创造条件的角度来看,即是人们为了去适应社会的这个过程。举一个例子,关于我的这次社会实践,我的感知是,心态平和对于刚开始的这个时期是起到关键作用的,首先要为自己要去适应的环境提出一个较低的标准,然后才能在初步的实践中有一个较为平稳的过渡期;紧接着在一个平稳的过渡期后,应该会是让人的感到心理和生理上疲倦的时期,但是只要给自己一个关于实践的短期目的,那么自己会在目的的驱使下产生一个与疲

倦抗争的动力,这个目的可以认为是对自己意志的培养,也可以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中我们未知的事物,等等。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一个短时期内的目标对于事情的发展和达成还是相当有益的,特别是当他们能够与一个长期目标相得益彰时。由于我们的暑期实践大部分都是短期的所以在短暂的疲倦期过后会有一个相对平稳的收尾,虽然这个收尾很平稳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收尾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真正对于实践有了清晰地感知正是在这段时间,在这个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就是我们对社会最真切的体会,只有在经历了一些事情然后把这些事情贯穿起来并得出的体会才是最完整也最有效地。就像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324595/

推荐访问:大明成化斗彩盖碗介绍 三才盖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