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音乐知识 > 童话故事里出现阿波罗

童话故事里出现阿波罗

时间:2016-04-23   来源:音乐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音乐知识】

童话故事里出现阿波罗(一):第五单元 神奇的童话

第五单元 神奇的童话

教学内容:

演唱《洛累菜》

欣赏《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欣赏用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累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表现形式及作者的情况

二、用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累莱》。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知识划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

三、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培养自我的鉴赏能力

教材分析:

(一)《洛累莱》

1.背景材料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儿子奥尔菲斯,他美丽的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让路。一次,他率船队在蓬托斯海航行,遇上两座浮动的岩礁。多少年来,这岩礁上的女妖用迷人的歌声诱惑来往船只上的海员,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寻声而去,结果船被岩石撞得粉碎,人也随船葬身海底。奥尔菲斯知道这个危险,当歌声刚一传来,他便

用棉球堵住了海员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的身子让人捆绑在桅杆上,使之无法寻声而去。奥尔菲斯弹着里拉琴,高声歌唱,终于带船队闯过了险境。

这个古老的故事在欧洲广为流传,在不同国家又和本国民间故事结合在一起。《洛列莱》就是德国诗人海涅根据德国民间故事编成的一首叙事诗。在德国,这个女海妖叫洛列莱,海变成了莱茵河。歌曲《洛列莱》是海涅同时代作曲家西尔歇用海涅的同名诗谱成的一首叙事歌。《洛列莱》已成为德国最著名的一首艺术歌曲。

2.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赫·西尔歇 1789年6月27日出生在沃腾堡,是19世纪德国有名的作曲家和民歌搜集家。西尔歇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后师从奥伯兰学弹管风琴。1815年他定居在斯图加特,师从克罗采和赫默学习钢琴和作曲。1817年,他成为艾尔万里卡学院的作曲教师。西尔歇的主要作品是歌曲。1860年8月26日逝世,终年71岁。

3.歌曲分析

歌曲《洛列莱》C大调、6/8拍、单乐段结构。它用三段词精炼地概括了这个古老的传说。它的曲调带有很浓郁的德国民歌特色,朴实无华。它是基于第一句的主题发展而成的,而歌曲中先后三次出现第一句的主题。歌曲为弱拍起唱、速度适中、带有叙述性。 A段为复乐段结构,第一句的主题流畅,带有叙述性。

B段也为复乐段,第一句是A段主题的展开,转至G调开放性乐句,第二句变化再现A段主题,达到高潮后,结束全曲。

(二)《魔法师的弟子》

1.背景材料

《魔法师的弟子》,法国作曲家迪卡斯创作于1897年。翌年5月1日在巴黎国民音乐协会管弦乐演奏会上首次演出。作者亲自指挥。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情节为:魔法师的徒弟经多次窥察,从师父那里学得一句咒语,能使扫帚代人取水。一日,师父外出,徒弟趁机念起咒语,于是扫帚取水不止,徒弟乐不可支。水越来越多,徒弟忽然发现自己未学会使扫帚停止取水的咒语,眼看流水滚滚不止,徒弟惊慌失措,一斧头将扫帚劈成了两半。不料,分成两半的扫帚变成两把扫帚,轮流取水,大水泛滥成灾,徒弟大呼救命。正巧师父赶到,急念咒语,才解救了灾难。

2.作者简介

迪卡斯 (1865~1935) 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82~1889年在巴黎音乐院学习。1888年以清唱剧《维勒达》获罗马奖二奖。1892年开始在杂志上发表音乐评论文章。1910年起,先后任巴黎音乐院管弦乐法和作曲教授;1913年起兼任师范学院教授。曾参加整理、出版《拉莫全集》和《库普兰古钢琴曲集》,校订贝多芬、D.斯卡拉蒂的作品。1934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迪卡斯的创作态度严谨,不轻易发表作品,且晚年丢弃大量手稿。从仅存作品中反映出,他遵循古典音乐传统,吸收现代音乐(特别是印象主义)的某些因素,坚持表现自己的个性,在法国被称为“独立派”。其音乐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管弦乐曲方面。例如,C大调交响曲兼有古典主义的严谨和浪漫主义的热情;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有生动的节奏和绚丽的配器,是他独创性最强的作品,被德彪西誉为一部“作曲法讲义”。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在法国曾随迪卡斯学习过理论作曲。

迪卡斯创作的主要作品有:《C大调交响曲》、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波利耶克特》序曲,芭蕾舞剧《仙女》、歌剧《阿兰娜和蓝胡子》,清唱剧《维勒达》,钢琴曲《降e小调奏鸣曲》、《拉莫主题变奏曲、间奏曲和终曲》、《悲哀的前奏曲》、《远方牧人的呻吟》等。

3.乐曲分析

《魔法师的弟子》为交响诗。全曲分成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的两个动机:都描写了魔法师的弟子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这两个接连出现的动机中,乐曲对后一个动机予以强调,然后反复一遍。接着突然增强力度,表示咒语开始生效,扫帚突然活动起来。随后,在定音鼓的猛击下结束了这一富于戏剧性的序奏部。

接着乐曲进入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部分。一开始由大管呈示的谐谑曲主题(见下例),由序奏部第二个动机演变而成。生动地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

紧接着出现的序奏部第一动机的变体,使人仿佛看到兴奋的魔法师的弟子更为起劲地诵念咒语使扫帚工作得更勤快些:

接着,扫帚搬桶倒水的谐谑曲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魔法师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这时小号猛然吹响,顷刻间乐声突然停止,象征惊慌失措的魔法师弟子猛地用斧头将扫帚劈成两半,一切骤然归于安宁。

然而,稍过片刻,谐谑曲主题再次奏响,情绪更为激烈,气氛更为紧张,象征两把扫帚同时积极行动起来,轮番取水,流水滚滚而来,不可阻挡。

结尾部由铜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于是乐曲回复与序奏部一样的慢速度,象征魔法师急念咒语后,扫帚立刻停止行动,一切回归平静,最后,乐曲在安宁的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12分钟。

(三)《黄鹤的故事》

1.背景材料

这部交响诗是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写的。故事大意是:很早以前的江南水乡,人们辛勤地劳动着。在这些善良的人们中间,有一位豪爽乐观的民间艺人老马,他常以美妙的竹笛声为人们驱散忧愁、带来欢乐。一天老马要远去,为了不使朋友们失去欢乐,他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唱道:“黄鹤黄鹤快跳舞,千万别去老爷府;在我的笛声下,给人们多跳舞。”老马走了,黄鹤从墙上飞下来,人们高兴地唱道:“老马老马好老马,画只黄鹤顶呱呱,黄鹤啊,给我们跳舞吧!”黄鹤高兴地为人们跳着舞。突然,丑陋愚蠢的官老爷闯进来,抢去了黄鹤。从此,黄鹤不再起舞,人们失去了欢乐。过了些时候,老马回来了,他那悠扬悦耳的笛声,使官老爷惊慌失措。黄鹤终于迎着笛声冲出官府,与勤劳的人们一起,欢歌飞舞,共庆胜利。

2.作者简介【童话故事里出现阿波罗】

施咏康 (1929~ ) 作曲家。《黄鹤的故事》是施咏康195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1956年首演于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周。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奖,此后曾被一些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奏。

3.乐曲分析:交响诗《黄鹤的故事》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开始在轻柔平稳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双簧管与长笛先后奏出引子的主题(例一):

平稳的和声,清淡的乐器组合,描绘出一幅秀丽的江南水乡情景。

呈示部主部主题是艺人老马的主题(例二):

它优美欢快,具有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风格。当清脆的竹笛(曲笛)演奏这一主题时,使人联想到这是艺人老马美妙的笛声。

老马与人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乐曲在竖琴琶音与小提琴泛音的衬托上,利用乐器的变换交替,即音区音色的变换交接,由高到低,由强而弱,主部主题慢慢的消失。它仿佛在描述老马的离去。

连接部的短小华彩句由钢片琴演奏,纯四度双音的连续四五度跳进,音型华丽,充满幻想。好像黄鹤展开那漂亮翅膀,由墙上飞舞下来。

呈示部副部,有两个主题,着力刻画黄鹤形象的不同侧面。

副部第一主题是轻快、抒情、歌唱性的(例三):

在铃鼓固定的节奏型伴奏下,先后由小提琴、单簧管、长笛及木管与弦乐四次重复,表现了黄鹤边唱边舞、抒情优美的动人形象。

副部第二主题是由一个具有5/8特点的活泼而跳跃的动机多次反复而成。但有趣的是伴奏的铃鼓与小鼓,却仍然是欢快而富有弹性的6/8拍子,两种节拍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我们看到了黄鹤的另一侧面——活泼欢乐的舞蹈形象,一个上下飞舞、欢腾跳跃的形象。在经

童话故事里出现阿波罗(二):第七单元测试题

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xún cháng jiě dá xìn fâng rïng xǔ

( ) ( ) ( ) ( )

tuō zhù jiě shì jiào shîu xuān bù

( ) ( ) ( ) ( )

wãi bēi gù zhí

( ) ( )【童话故事里出现阿波罗】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童话故事里出现阿波罗】

着(zháo zhuï)地 更(gâng gēng)正 的(dí de)确 ...清澈(châ chē) 胆大妄为(wãi wâi)更加(gēng gâng) ...伺候(cì sì) 落地(luî lào) ...三、比一比组词。(8分)

执( ) 绣( ) 徽( ) 违( )

挚( ) 诱( ) 微( ) 伟( )

傍( ) 仪( ) 谦( )忘( )

镑( ) 议( ) 歉( )妄( )

四、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9分)

诧异的( ) 不停地( ) 仪态( )

新鲜的( ) 痴痴地( ) 情绪( )

贫瘠的( ) 抱歉地( ) 身材( )

五、写出近反义词。(12分)

近义词

寻常—— 责备—— 全神贯注——

解释—— 的确—— 仍旧——

反义词

寻常— 违背— 荒凉—

责备— 正确— 全神贯注—

【童话故事里出现阿波罗】

六、对下面“ ”选择正确的解释。(5分)

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特定称谓 ②表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③具有特殊含义 ④直接引用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 )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 )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呢?( )

5.“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 )

【童话故事里出现阿波罗】

七、选词填空。(5分)

情绪 心情

1、罗丹越干越起劲,( )更加激动。

2、今天,老师的( )不大好,同学们不敢大声说话。

感触 感觉 感动

3、这套房子的布置( )很好。

4、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 )

5、他被这件事( )得睡不着觉。

八、仿写句子。(4分)

1、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

2、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 ..

3、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

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

真是赏心悦目。

4、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

九、阅读理解。(23分)

(一)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

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不住惊讶地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明白,

原来像晋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填空。

(1)试验地点: 。

(2)试验过程: 。

(3)试验结果: 。

(4)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 跟铁球的 没关系。

2、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

(1)原以为两个铁球 ,但看到的却是 。

(2)原以为胜利者是 ,但事实证明却是 。

(3)原以为无情的事实会 ,现在无情的

事实说明 。

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

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二)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

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

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

句话。

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忘我”是 的

意思。

2、青年的“忘我”表现在什么地方?在文中用“ ”画出来

3、用“忘我”写句子 。

(三)一流风景胜地--漓江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

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

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

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

漓江风景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这一带峰峦

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

画廊。沿途景点目不暇接,景色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

就别有一番情趣。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

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

断变化。

漓江景色之奇还在山光水色之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

昏,各有其姿,变化万千。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童话故事里出现阿波罗】

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这时的山水就更具有一种朦胧

之美。

1. 给加线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在上面画“√”。

1)如同(2)还 1)喝酒过多神志不清。(2)沉迷,过分地爱好。 2.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入括号。

(1)全世界一致认为。( )

(2)东西很多很好,眼睛来不及看,一时看不过来。( )

3. 用“--”画出描写水中倒影的语句。

4. 细读短文,填空。

(1)桂林山水以__________________四绝闻名中外。

(2)“漓江景色之奇”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给短文的主要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后面画“√”。

(1)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

(2)描述了桂林山水的“四绝”。( )

(3)描述了桂林漓江风景区的奇丽景色。( )

十、作文:(20分)

在你的周围,一定有很多人关心、帮助和鼓励过你,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忆一下,将你和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完整地记录下来,真诚地向他们表示感谢吧。 题目:感谢

要求:要求将感谢的内容,事例完整、清楚地记录出来,语句通顺,字数400左右。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106564/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