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诗词赏析 > 初三语文复习公开课

初三语文复习公开课

时间:2018-09-21   来源:诗词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诗词赏析】

初三语文复习公开课 第一篇_公开课(古诗词复习)教案1

古诗词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讨论、归纳历年中考古诗词默写题的类型及特点,总结出与题型相对应的复习方法并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词,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古诗词。(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屏幕:

讨论、归纳历年中考古诗词默写题的类型及特点,总结出与题型相对应的复习方法并熟练运用。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考什么(内容)

(二)、历年怎么考

【2010年】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 ,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 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009年】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陶渊明《饮酒》其五)

(3)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

矣。(诸葛亮《出师表》)

【2008年】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找那个的空缺部分。(6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初三语文复习公开课,】

利。 , 。(《孟子二章》)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2006年】

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6分)

(3)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句子

是 , 。

【2004年】

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6分)

(3)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历年怎么考(形式)

1、上下句对接型(唐诗、宋词和文言文)

2、补充型

3、理解类

(1)拓展性默写2009(7)“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_____ _____,_____ ____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开放性灵活性是其特点)

(2)迁移性默写 2010.2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6)5月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为了表达对各国嘉宾的热烈欢迎,同时凸显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引用了《论语》中的“___ ___,_ ”作为欢迎标语。 ( 热点大事件 ) (注重应用性)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练一练】比一比,看看谁能将下面的题目完成得又快又好

(一)、对接型默写: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

1.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之乐

3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5.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6.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7.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识庐山真面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缘身在此山中

8、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

9、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

10、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共婵娟。

1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1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

1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

14、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河之洲。

15、 ,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

老师的话。。。。。。

识记型默写

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只需把诗文记熟(特别是宋词与文言文中出现的结构不对称的句子),不写错别字,不添不漏不换位就能得分。

应试技巧:熟背写对,细辨差别,书写工整。

(二)、理解型默写:依据题干有关内容的提示(要求)填写句子

1、1、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晚唐时代气氛,借对历史思考表现对现实的深刻忧虑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两句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爱莲说》中比喻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初三语文复习公开课,】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正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说: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我们就要毕业了,现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

【初三语文复习公开课,】

的情景,可引用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老师的话。。。。。。

理解型默写

特点:有条件限制,有目的导向,要求大家不仅要熟背课文,还要理解诗句含义。

应试技巧:审清题意,弄清要求,正确默写。

(三)、拓展性默写:依据题干有关内容的提示(要求)填写句子

1、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 ” 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 ” 的美好祝愿。

关键词:幸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师的话。。。。。。

拓展性默写

特点:这类题型开放灵活,要求大家不仅要熟背课文,在理解诗句含义上灵活运用。

应试技巧: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展开联想。

(四)、根据情境,活学活用。

情境一:

某日,小明奋战题海,却被一道难题所困惑,试用了很多数学公式,却不得其解。忽然,小明灵光一动,想起老师似不经意提过的一个解题思路,茅塞顿开。小明边解题边说:“--”你知道他说的是以下哪句诗句吗?A

A、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情境二:

中秋佳节,远在美国留学的小王无法回国和家人团聚,只能通过贺卡祝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平安,请你替小王在他的贺卡上写一句诗,来表达他对家人的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师的话。。。。。。

应用型默写

特点:不仅考查大家记忆、理解能力,还测试大家的迁移、联想及应用能力。

应试技巧:整体感知,加深理解,把握含义,

学以致用。

(五)、想一想,来归纳。

1、 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描写春天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早春》

归纳情感类的诗句:

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归类时以一首诗中的抒情部分为主。

归纳写景类的诗句:

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归类时以一首诗中的写景部分为主。

老师的话。。。。。。

要想把古诗词记牢,就要在平常做好归纳整理的工作,分清细微差别。

五、当堂练习(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请学生上黑板板演)

(一)、火眼金睛:刚才有位同学跟我们一起复习了古诗词,以下是他的答案,这个同学经常写错别字,以下每句诗句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同学们用“线帮他把错字画出来,并在旁边的括号中写出正确的诗句。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角低。(脚)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萋萋)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霄)

4、屈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

5、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 (鸦)

6、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直)

7、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 (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燕)

9、力尽不知热,但希夏日长。 (惜)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汗)

(二)、以下文段选自某同学的作文,这位同学不知道要在横线上填写什么诗句,请同学们帮他想一想,把相应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1、如画的残阳,常映入古诗文中。或借“斜晖”诉愁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或以“夕阳”衬游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或描绘“落日”奇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或渲染“落霞”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

幸福是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的悠闲自得;【初三语文复习公开课,】

幸福是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的美好祝愿。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六、总结:

中考考题以上下句对接型为主,复习时要把古诗词背会、背熟、背牢。

祝同学们:【初三语文复习公开课,】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初三语文复习公开课 第二篇_九年级如何上好语文复习课

九年级如何上好语文复习课

近两周连续听了两位九年级语文老师的复习课,郭丽老师复习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范惠老师复习的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恰好都是文言文。通过听课评课,语文老师们一致认为,两位老师都具有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精讲重点,解析难点,渗透中考热点,补充中考信息,配合以巩固练习。目标很明确,为了中招考试,通过这一遍的复习使学生能在原来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达到巩固旧知识,提高新技能,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

两位老师的课堂上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亮点,但她们又都觉得学生对以前的课文过于生疏,产生了复习进度与复习效果的矛盾,担心课堂上的复习会产生雨过地皮干的结果。在此,我想对语文复习课谈一点自己的粗浅想法,以便和同事们共同交流与提高。

(一)复习课仍要注重“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是指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复习课焕发生机与活力。如果教师不把复习课还给学生,仍然先入为主地以为只要自己在复习时讲到了,学生就应该答得上的话,那么,教学也就成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是将新学习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给学生建构的时间和空间,不论教师讲授多少,收效都是甚微的,尤其是复习课。所以,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

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整理、归纳、总结知识,自己摸索、掌握适合自己的复习的方法和规律。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重点和难点,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如此一来,学生有了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他们通过复习,不但唤醒了已沉睡的旧知识,而且比原来的理解会更深一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样就不会产生我们在听课时看到的情况:记忆性填空学生做得好,而理解性填空学生张冠李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要真正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调整双边活动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支配的时间,引导每个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在自主复习中达到效果最大化。例如郭丽老师在复习《桃花源记》一课时,指出中考常考的四类词,然后让学生分别从文中找出这四类词并进行解释;在复习《陋室铭》时给学生指出考点,让学生以出题人的身份来设计考题······我想这远比老师讲解后让学生做几道题效果要好得多。如果老师在复习课上讲析得过多过死,学生思维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机械地听记,自己消化与吸收的时间没有了,复习效率自然高不了。所以老师们要记住,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复习是让学生把以前不会的或现在忘记的知识补拾回来,不是老师再把讲过的课文重讲一遍,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二)复习课要注重“系统性原则”

如果说原来对课文的学习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突破的话,那么复习就是将这些知识点贯穿起来,达到前后贯通、相互联系与渗透,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单元乃至整册教材。在总复习时可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可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和课后练习题,同时注明各题型出现在课本的哪一页);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教师还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诵读课文、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为整体复习,初中的语文课本在编排上基本是以专题组元,特别是文言文、古诗词单元,老师可利用小黑板列出本单元几篇课文的体裁、作者、内容、主旨、语言风格、写作手法等,让学生去比较它们的异同。也有些内容可以整个初中阶段为整体复习,如名著导读、不同文体的阅读理解等,如复习说明文的阅读理解,给学生讲明会围绕哪几方面出题以及考题的类型后,可从整个初中课本中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说明文让学生设计考题。总之,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切忌零零碎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另外,复习过程漫长,我们不可一个模式到底,要经常变换形式来吸引学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保持旺盛求知欲,在自主愉悦中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复习时间如何安排也是一个关系到复习质量的问题。我们对复习的各个阶段要统筹安排,做到合理而科学。既不能前紧后松,也不能前松后紧,教师讲解与学生看书、阅读,练习与背诵识记交叉进行,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以上只是我的一隅之见,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肯定做得比这更好。也希望通过听评课活动,对每种类型的课都形成一种固定而有效的模式,到时老师教得省力省心,学生学得高效开心,何乐而不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482347/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