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诗词赏析 > 赠从弟阅读答案

赠从弟阅读答案

时间:2016-10-30   来源:诗词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诗词赏析】

篇一:《刘桢《赠从弟》诗词阅读答案》

赠从弟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①?松柏有本性。 [注]①凝寒:严寒。 14.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

首□□诗。(1分) 15.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此诗名为赠答,其

实更近乎咏物,借物以喻人,“松”“风”等均别有深意。 B.“亭亭”二字点出了松的坚劲端

直,而“瑟瑟”则交代了松所处环境的险恶。 C. 五六句通过冰霜之“惨凄”和松之“端正”

相对照,突出了松的刚正不屈。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紧凑,无一闲

笔,可谓言简义丰。

16. 就诗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14.(1分)古体 15.(3分)C 16.(4分)角度观点1分,论述2分,语言表达1分。 答

案示例: 画线句运用了设问手法。这样写,一方面能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另一方面,

强调突出了本诗的表意重点,即:这不是松树不曾遭受严寒,而是它本性坚贞刚劲。作者以

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同时也有自况自勉之意。

篇二:《赠从弟 语文阅读答案》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赠从弟阅读答案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诗词鉴赏(3分)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

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篇三:《赠从弟(刘桢)阅读答案》

赠从弟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3分)(2)请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3分)答案:(1)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2)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合起来表达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篇四:《赠从弟其一刘桢阅读答案》

篇一:赠从弟其一刘桢阅读答案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参考答案:赠从弟阅读答案

1.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2.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3.c(2分) [1]

更多有关 的资料篇二:赠从弟其一刘桢阅读答案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 一何 ,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 凝寒 而 有本性 的品质的?(4分)

(4)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3分)(5)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 松 ,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 ⑴第一个 一何 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 一何 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⑵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3)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2分)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1分)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1分)(4)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1分)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2分)(5)(1)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二:(1)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风声 松枝 各有什么含义?(4分)答案: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2分) 风声 象征险恶的环境(1分), 松枝 象征正直的君子(1分)。解析:第一步,先通读全诗明确诗中运用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第二步,抓主要意象 风声 松枝 ;第三步,结合作者情感具体点明其效果。第四步,整合答案,注意答案表述的简明、连贯。(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1分),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1分)。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2分)。解析: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 松柏 风 冰霜 等,再由从象征的角度,以及诗人的情感角度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 建安七子 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注释】 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有高耸挺拔的意思。 瑟瑟: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罹(l ):遭受,这里有怕的意思。 凝寒:严寒。 【今译】 高高的松柏,屹立在高山之上,承受着来自山谷中的瑟瑟寒风。不论寒风刮得多么强大,松枝总是那么劲挺!

即使面临着悲惨凄凉的冰雪景象,松柏依旧端正挺拔,痴心不改。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鉴赏】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是采用的比兴手法。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 瑟瑟 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尽管寒风非常的凶猛,可是那些松柏依然不畏强暴,刚劲挺拔。诗人所以扩展开来对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做进一步的具体描写,其目的就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松柏树不畏寒风冰雪、不惧外在压力的高贵品格。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正当寒风、冰雪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的时候,松柏树却仍然是那么挺拔壮美。作品通过残酷的冰雪环境的描写再一次衬托了松树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尚纯洁的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难道松柏就不怕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作品在此处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直接描写了松柏的品格,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诗人如此赞颂松之品格,其用意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另外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作品在写法上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一是前四句集中笔墨写松树的外在形象,后四句则重笔描写松树的内在品格,由表及里地塑造了松树的整体形象。二是全篇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 相关阅读:篇三:赠从弟其一刘桢阅读答案

篇四:赠从弟其一刘桢阅读答案

赠从弟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⑴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 (2分)⑵“松柏有本性”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希望堂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分) 答案:

12.⑴这是环境描写。(1分)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1分)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1分)⑵答: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或刚正坚贞、不屈不挠)。(1分)诗人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不要因环境的压迫而改变操守。(2分)篇五:赠从弟其一刘桢阅读答案 赠从弟阅读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篇五:《赠从弟 练习》

《赠从弟》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3分)

默写 诗题: 作者: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默写 诗题: 作者:

⑴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⑵“松柏有本性”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希望堂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分)答:

1

参考答案:(3分)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

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答案:

12.⑴这是环境描写。(1分)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1分)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1分)

⑵答: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或刚正坚贞、不屈不挠)。(1分)诗人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不要因环境的压迫而改变操守。(2分)

2

篇六:《2015—2016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赠从弟阅读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篷蒿(hāo) 唱和(hè) 叱咤风云(zhà) ...

B.婆娑(suō) 凫水(fú) 优柔寡断(guǎ ) ...

C.亵渎(xiè) 聒噪(guō) 广袤无垠(mào) ...

D.逞辩(chěng) 庖代(bāo) 运筹帷幄(wéi) ...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 )

A.一鸣惊人 相提并论声色俱厉 前倨后恭

B.同仇敌忾 趾高气扬脍炙人口 如法炮制

赠从弟阅读答案

C.不胫而走 前仰后合肆无忌惮 大逆不道

D.原形毕露 欲盖弥彰风姿绰约 怡笑大方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拍电影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评论者不应轻易地妄下断语,应给予创作者尊重和爱护。 ....

B.人民群众呼唤更多优质内容源的音乐产品,但优秀音乐的锻炼使华语音乐长期处在进退..维谷的尴尬位置。 ..

C近次辽足主场对亚泰全胜心理占据优势,亚泰对鲁能的比赛延期算得上是在体能储备上略胜一筹。 ....

D.如果在房间内把黑白等比使用就显得太过花哨了,长时间在这种环境里,会使人目不暇...接,紧张、烦躁让人无所适从。 .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它的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黑色的毡帽。

B.为避免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再次发生,各地交通管理部门都加大了对客车运行安全的监督排查力度。

C.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是对北京应急排险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人们精神上的一次洗礼,让人们领悟到了“大雨无情人有情”的真谛。

D.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私拟作(当做,比做)群鹤舞于空中。(《童趣》) .

B.中通外直,不蔓(生枝蔓)不枝。(《爱莲说》) .

C.寡助之至,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D. 子墨子九距(拒绝)之。(《公输》) .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袭人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B.《复活》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西施是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C.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

D.《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辑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语录,而《孟

子》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论。

7.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流言蜚语面前不妨木讷些以避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②网络信息发布的随意性、隐蔽性、便捷性等特点很容易使虚假信息或谣言产生滚雪球效应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在网络信息尤其是“爆料”前更不可少了钝感。

③人们不仅要有敏感还要有“钝感”。

④信息满天飞的时代也应多些理智和克制不要“满腔热情”为谣传推波助澜。

⑤钝感并非迟钝而是以理智与克制排除外界纷扰以良好心态向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行。

A.③⑤①④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⑤④①② D.⑤③④①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8. 默写填空(7分)

(1)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乡泪客中尽, 。(《早寒江上有怀》)

(3)过尽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扬梅花虽遭摧残,但仍坚守情操,不变志节的品质的诗句是:“ , 。”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阅读下面苏轼小品文两则,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甲】多多益善

①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

能将十万。”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

②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赠从弟阅读答案

【注释】 ①上:皇帝。这里指刘邦。 ②禽:通“擒”,捉住。

【乙】项羽不肯竟学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 ) ②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毋妄言,族矣!”一句中“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臣,多多益善耳。 B.陛下不能将兵

C.项籍少时,学书不成 D.梁与籍俱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4)甲段中“上笑曰”中的“笑”包含什么意思?(2分)赠从弟阅读答案

(5)乙段中项羽少时是一个怎样的人?楚汉之争,项羽被刘邦所败,最终自刎乌江,你觉得这样的结局与他少时有什么关系?(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2分)

植物怎么“看”世界?

赠从弟阅读答案

徐冰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283438/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