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时间:2018-12-02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第一篇: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南通市实验小学褚嘉耘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26、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初步认识词的形式特点。

3.通过诵读、想象、体会,感受词中景美人和的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

4.通过想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所描述的美好情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感受景美人和的美好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PP T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初步了解辛弃疾。

【教学过程】

一、词诗比读,了解词特点。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yuè)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在写的时候中间要空一格,读的时候稍作停顿。

学生齐读课题。

2.提到村居,同学们还记得高鼎的诗吗?

学生齐读《村居》。

3.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和高鼎的同题诗《村居》比一比,看看词和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说词和诗题目不一样,则相机教学“词牌名”。

在古代,词是和着音乐唱的。用“清平乐”这一词牌名填的词,曲调是双调,一共有四十六个字,押两个不同的韵。

★生说句子有长短,字数不同,则相机介绍词的别名“长短句”。

★生说分成两部分,则相机介绍词的“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二、正音识词,初读知韵律。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读课文。

2.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

翁wēng媪ǎo 锄(chú)豆莲蓬(peng)(péng)

学生齐读生字。

3.为了合仄押韵,词中的“蓬”要读第二声。

学生齐读“莲蓬”。

4.学生齐读多音字“剥”。

这是一个动作,同学们做做看。

5.看着“翁媪”这个词语的部首,你能猜出分别指谁和谁?

6.这首词是九百多年前写下的,其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样。同学们能理解吗?自己再读读看。

A引导学生结合词句的语境,为“无赖”选择正确的义项。

无赖:①蛮不讲理;②游手好闲的人;③无可奈何;④顽皮可爱,含亲昵意。

B吴音:就是吴地的方言。现在的浙江一带、上海、苏州,在古时候都属于吴国,当地的方言就被称为吴音。想听听吗?(播放上海话版朗诵《清平乐村居》)

7.生字词读正确了,也理解了。现在,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词读得更好。谁将这首词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8.引导学生注意适当的停顿。

9.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律。

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如果我们再注意节奏和韵律,就能读得更好了。

10.教师范读。

11.第三次指名读。

三、品味想象,再读入意境。

1.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发现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2.只一座茅檐,只一条小溪,只一片青草,词人就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村居画卷了。面对此景,词人轻轻地吟出了——(引读:茅檐„„)

3.画卷中,人物鲜明而生动。谁在做什么呢?

4.仅仅46个字,勾画出一个多么丰富灵动的村居生活画卷,词人满心欢喜地吟诵着——(引读:茅檐„„)

5.请你再读读词,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进画面里,你看到了怎样的茅檐、怎样的小溪、怎样的草?你还看到了哪个人物?他们或他在做什么?如果能看见人物的动作、表情,听到人物的语言,想到人物的心情,就更好了。

6.谁看到了乡村的景色?谁看到了翁媪?谁看到了大儿?谁看到了中儿?谁看到了小儿?

就请你们按照词句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把你想象中的景物或人物描述出来。其他同学注意听,你最喜欢谁的描述,为什么?

指5名学生描述。

学生评议。

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在描述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表现“词情画意”。

7.加上你们的想象和感受,这幅村居画面就有了色彩,有了声音,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谁

能完整地把整首词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听?

指1 名学生描述。

8.谁来带着这样的想象和感受,把这首词再读给大家听。

四、对话体验,细读悟情感。

1.回味“小儿”。

刚才,你们都争着描述小儿子,看来你们最喜欢他。喜欢他什么呢?(板书:喜)

自由自在、天真、可爱、有趣„„

让我们像词人一样带着这份喜爱读好句子。引读:最喜小儿无赖,——

2.品味“翁媪”。

深深打动词人心的还是这对老夫妻。你再反复读读词句,看看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

恩爱、白头偕老、亲热、悠闲自在、幸福„„

用词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相媚好”。你看看图上两位老人的动作和表情,能说说“相媚好”的意思吗?

像这样亲热而高兴的样子,就叫——相媚好。

3.对话体验。

你仿佛听到他们亲亲热热地在聊什么呢?请同座选择一个话题,想象一下老两口的神情、动作,聊一聊。

指名聊一聊,演一演。

4.有感情地朗读两行词句。

他们就这样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亲亲热热地聊着,多有意思啊!

指名读,评点。

再指名读,评点。

第三次指名读,评点。

5.你怎么理解这里的“醉”字?(板书:醉)

6.老人为什么这样满足,这样陶醉呢?

7.原来一家人亲亲热热地生活在一起,小有所依,老有所养,自在安定,老人就很满足,很陶醉了。还有谁也陶醉了?(词人、我们)

8.让我们带着这份微醉的满足读好整首词!

学生齐读。

五、拓展资料,深读探心境。

1.背景介绍。

其实词人辛弃疾当时是南宋朝廷的一位官员。900多年前,金国灭掉北宋,对南宋朝廷紧追不舍,企图彻底灭宋。金兵攻占都城,大肆抢劫和屠杀。

(播放战乱的配音,学生静听。)

辛弃疾看到的是汉人生命、财产都得不到保护,生活无比痛苦。他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然而,他屡遭奸人陷害,被贬官十八年,壮志难酬。

2.探究心境。

当他在还没有被金兵占领的上饶地区,看到这样的村居景象,(出示词和图)他在想什么呢?(板书:安)

3.是的,辛弃疾一生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抗击金兵,让失地的老百姓也能够过上像《清平乐村居》所描绘的这样安宁的生活。

配音乐,指名朗读。

4.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词句,同样深深地触动着同学们的心。请拿出笔来,在画面上写上你最喜欢的词句。(词句配画)

5.欣赏学生的书写作品,评点。

六、创意作业,感受词文化。

1.完成整首词配画的创作。

2.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第二篇: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诗词比较。

1. 出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师:这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齐读。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走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辛弃疾,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坎坷与不幸,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论文才,他可与大文豪苏轼一争高下,论武功,也完全可与一代名将岳飞岳元帅一较高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村居吧!

出示《清平乐村居》。这是一首词。

3.师:请你来比较一下,词的格式有什么特殊之处。

4.师结合生的回答讲解:词也叫“长短句”、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意境)、上下阕(也叫上下片,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一下)。(板书:清平乐,指名读。正音。注意“乐”的读音)

二.解题

1. 板书:村居。师:村居是词的题目,它与词的内容有关。看到“村居”二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两至三位回答。)

2. 师:男耕田,女织布,安居而后乐业。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生命力。

3. 师:就让我们把刚才头脑中出现的画面送进课题目中来,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之间要有停顿。齐读。

三.正文赏析。

(一)朗读正音

1.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

2.师: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你们的自读能力。同学们在家时肯定已经读了好几遍了,现在谁想做小词人,在大伙面前展示一下。读的时候要求字正腔圆,读音准确,腔调圆润。指名读。

3.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

(1)翁媪:板书。“翁”上面有个公,是什么意思?“媪”,读音,是什么意思?

师:是的,老年夫妻就是——“翁媪”。生齐读。

媚:第二声。

剥莲蓬:(bao)莲蓬。

(2)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g?

师:这是为了诗词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因为这些韵脚,让词读起来更流畅。

4. 师:不信,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词,注意这些押韵的字。生齐读。

5. 师:真好听,瞧你们,小嘴一翘,小脑袋一摇,还真

有点像小词人呢。老师忍不住,也想来展示一下呢,欢迎吗?

6. 师配乐范读。

7. 师:各位小评委,我朗诵得如何,能给我打打分吗?如果满分是10分,我能得几分?(生评价)

8. 师:因此,希望你们在朗读时,也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好吗?(生齐读)

(二)词中有画

1. 师:一首词,一幅画,这首词,读着读着,读到哪一句时,你的眼前仿佛就仿佛看到了什么?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读好“低小”。指名读,师范读。

(2)“青青草”,不是初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盛夏的草,浓郁,茂盛。

(3)师:似乎少了点什么!(放水声)对,是小溪!“一水护田将绿绕”,溪水在怎么地流着?

(4)师:溪上还长满了——开满了——,

(5)师: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风吹来,还送来阵阵——清香。蓝蓝的天,白白的去,淙淙的水,青青的草。

(6)师:美吗?此时,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

(7)师:“醉”字好哇。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醉?(喝醉酒;看到美景)

(8)师:无论是酒后的微熏,还是陶醉其中,总之是一种很享受的模样。让我们一起把这种赏美景的享受送进去,读出来。齐读。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师:听着你们的朗读,真是令人陶醉啊!这不,词中人跟你们也同感呢。出示词句。指名读

(2)师:这里有个词,大家似乎不太好理解。吴音是什么意思?

(3)师:指图。想一想,翁媪说话时的神情、动作。这就是——相媚好。

(4)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翁媪坐在茅檐下,用着绵柔的吴音,会聊些什么呢?(生想象说)

(5)师:请你们同桌一个演翁一个演媪,来表演一下,他们聊天的情景。注意,加上动作和神情。

(6)师:看着他们头靠头,手拉着手,说着悄悄话的情景,真是——相媚好

(7)师:刚才看你们的表演,翁媪聊的最多的就是在夸他的三个儿子,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师:他有几个孩子,你最想先夸夸谁?

预设一“大儿锄豆溪东”

(1)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大儿正忙着锄草。可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是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假如你是大儿,你不热吗?你此时,心里会在想些什么?

(2)师:真是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就把你们对大儿的夸赞送进词中。男生齐读。

预设二“中儿正强鸡笼”

(1)师:再来看看中儿,引读中儿——。

(2)师:看他强鸡笼时的神情,送他一个词。

(3)师:指名读。长读“织”。你觉得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假如你是中儿,又会想些什么呢?全班女生齐读。

预设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师:古语有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齐读。

(2)师(故做疑惑状):咦?无赖不是贬义词吗?为何父母还会喜欢他?指名说。

(3)师:你们在家调皮时,父母会怎么说你?

(4)师:是的,看似责备,实则喜爱。这是古人对顽皮小儿的一种喜爱的说法。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顽皮可爱。

(5)“卧”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趴,躺)带进去读读。好不好?为什么?

(6)师:我想,这淘气小儿也许是一会儿趴,一会儿躺,怎么舒服怎么卧呗!从中你们觉得他此时的心情如何?(开心,悠闲)

(7)师:悠闲时还会做出什么动作?(小脚来回晃着,小嘴里会哼着儿歌)。

(8)师:再来瞧他的眼神,又让你想起什么词语来?

(9)师:哟,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呢!是的,这样一位无赖小儿,任谁看了不喜欢,难怪,他的父母,引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师:(指黑板)这四幅图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图,你能把整首词描绘的画面,连起来说说吗?(课件出示全图)

(三)拓展研究

1.师:这户人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师:翁媪醉在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中。可是,我们再来看这幅画面,你们觉得这家人的生活条件出何?

3.那为什么还如此开心,如此陶醉呢?

因景而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鸟鸣花香,是处世外桃源。

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夫复何求!老俩口身体健康。千金不换啊!

因情而醉:一家人没有争吵,详和,安宁。

4.师:此时,还有谁醉了?(作者)

5.师:他又为何而醉呢?你们了解辛弃疾吗?生介绍作者生平。

第三篇: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刘富兰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刘富兰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了解“吴音”,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音乐《清平乐.村居》:你听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2.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正音:“剥莲蓬”,教给学生根据多音字的意思来确定读音。

【设计意图】

能过听音乐,一则能让学生感受词的吟唱;二来是为了检测学生倾听习惯以及预习情况,相机指导本课的生字“剥”。

二、检查预习,复习古诗词学习方法。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想和同学们交流的吗?

2.教师相机小结学习方法: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反复朗读、抓关键语句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预习,是语文科的重点培养项目,此环节,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会预习。

三、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2.指名2-3名学生读。指名评价,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

3.指导朗读:

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采用个人读、师范读、自由读等方式,指导读词的韵律、平仄。

【设计意图】

诗词具有韵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来。

四、教给线索,品悟词意。

1.本首词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生交流:

作者看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作者听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2)理解“相媚好“

(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

说说这老两口在交流什么呢?

作者环顾四周看到: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师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练习朗读。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卧

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 趴)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可爱 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村居?

4.感情读。

【设计意图】

采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线索,让学生理解词的大意,并能过抓关键字、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词的意境。

五、提炼词眼,感悟词境。

1.作者的所思所感,隐藏在词中的特殊字眼中,请你用笔圈出来。

2.预计“喜”:作者喜欢什么?

3.简介作者,深悟作者情怀,写出所想

(1)浏览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2)以“望着眼前温馨、恬静的村居,辛弃疾心想:”开头,写出作者的所思所感。

(3)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对作者生平资料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怀打下基础,为突破重难点打下基石。

六、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

远。齐读全文。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

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在本课的教学中,大致能够实现课前的预计,现对本节课反思如下:

1. 为了培养学生重视预习,学会学习,特别在开课伊始进行预习检测与交流。主要是教

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特别是让学生从同学处学到方法。学生已有了很多的学习古诗的经验,因此,本课的教学,是基于学生能够自主利用学习方法进行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学流程。也想试图打破古诗词教学,单纯地进行内容分析,感受情感的人文性教学

2. 《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要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为此,本课设定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设计三个层次的诵读(1)读正确;(2)读意味(包括押韵、平仄);(3)读明白(感悟读)。通过保证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经历读通、读懂,会读的训练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用心感受词的意境,采用音乐渲染、示范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

3. 也想试图打破古诗词教学,单纯地进行内容分析,感受情感的人文性教学方式,本课

教学以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线索,顺学而导。这样一来可用此线索梳理文本内容,感受村居的意境;二来也是教给学生赏析古诗词及至其他文章的一个基本方法。

4. 本课除了让学生感受美好的村居生活之外,也尝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怀。因此,插

入了对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并以此为切口,进行写话练习,让学生写出作者的所思所感。

第四篇: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26、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及意图

第五篇: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 村居

执教:东海县实验小学 姚彩霞

范围:省中青年教师阅读大赛

地点:东海县海陵影剧院

承办:东海县教育局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传世佳作。他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快、风景秀丽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现了一户农家五口人温馨、和谐、宁静、美好的生活情趣。内容浅显,语言清新,耐人回味。

但是,这首词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第一、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远。如何让学生能体会到7百多年前这位爱国词人写这首词时的情感,这是教学应该关注的一点。第二,学生的生活与词中所描绘的一家五口的生活也相距遥远。如何让生活在城市的现代儿童去感受到古时候人们在乡村田园生活中生活清贫却自得其乐的情感,这也是我的教学关注的一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如果教学中,能寻找到也根亘古不变的情感线,将学生与作者辛弃疾、学生与农家的心连在一起,教学就能贴近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给儿童的人生带来深远的启迪。

这根亘古不变的情感线,就是——不论现代人还是古人,也不论是大人还是儿童,每个人都渴望家园美好、生活幸福。

抓住这一根情感线去设计教学,让课堂逐渐走向深入,是我本节课的框架构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2.初步感受诗与词的不同特点,并体悟这首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感受爱国词人辛弃疾对乡村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4.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引领学生追求幸福生活、诗意人生。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读顺,了解词的特点

1.导入:(课前播放唐诗联唱)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唐诗改编成的歌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唐诗、宋词、元曲,都是璀璨的明珠。

2.揭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请拿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清平乐 村居) 指导读好课题中的“乐”,并注音。

3.比读。

看到村居,我们就想起曾经背过的一首诗也叫《村居》。

出示高鼎的诗《村居》,读一读,比较一下,诗和词有哪些不同?

清平乐,是词牌名。每一首词都是配着一定曲调唱的,人们给这些曲调取个名字,就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有长有短。

诗只有一段,而词有两段,叫上片和下片。

4.读准。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宋词,把字音读准。词牌名和题目之间要停顿,上片和下片之间有停顿。

指生读词。

指导读好“翁媪”“剥”“莲蓬”。给“剥”注音。

齐读。

第一张图片: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北方已被金兵所占。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21岁的他,就参加了抗金义军。

第二张图片:他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但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他出色的才干,遭奸臣嫉妒。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免职,此后二十年间,大部分时间在南方的江西上饶过着隐居生活。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北方,在金人压迫下的受苦受难的人民。

二、词境对话,体悟田园情趣

1.释疑。

通过课前的预习,同学们一定弄懂了一些词的意思。现在默读这首词,画出你不懂的地方,等会交流。

生交流自己已经读懂的句子,再互相解疑,师适当点拨。吴音、相媚好、翁媪、无赖、卧剥等词语重点强调。

2.赏景。

有位大诗人说:“诗,是永远的生活牧歌。”这首词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生活画面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来到南宋时期的这个农村去看一看。出示课件:没有人的画面

你喜欢这里的环境吗?为什么?

作者给我们描写了哪些景物?读一读词,说一说。

有一处景物,作者是最欣赏的,你能知道是哪个景物吗?(提示:作者多次提到了这个景物) 有人说:写诗要避免语言重复,可是作者却多次写到小溪,你知道为什么吗?(播放:小溪声音)

多次写到小溪,让这首词有了声音,有了动感。读一读这首词,读得有声有色。

3.对话。

作者不仅给我们描绘了如诗如画的乡村风景,还刻画了一户农家五口人的生活画面。(出示课件:有人的画面)

这家五口人,他们都在忙什么?读一读词,说一说。

我们坐上时空机,穿越700多年的时空隧道,到他们身边和他们聊一下,好吗?你打算和谁聊?聊些什么?生生互相表演对话。

重点引导学生聊老夫妻俩:

他们因为什么喝酒?想象。

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也许他们并没有喝醉,还有什么会让他们陶醉呢?

这老夫妻俩感情怎么样?从哪句词看出来?他们亲热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

老公公说:“老婆子,你和我过了一辈子的穷日子,真是委屈了你了。”

老婆婆说:“ 。 ”

老公公又继续夸老婆婆说:“ 。”

老婆婆也夸老公公:“ 。”

老公公说:“ 。 ”

老婆婆说:“ 。”

总结:看着这家人的生活,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师板书:幸福 美好)

三、走出词外,感受词人情怀

的确,“诗,是永远的生活牧歌。”我们透过这首词,感受到了恬静温馨的乡村生活。 辛弃疾看到这一家人幸福甜蜜的生活,心里会想到什么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多么美好的理想啊!我们再来读这首词,深深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回归生活,追寻诗意人生

我们是新时代的儿童,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也会有所感触。先来看一段现代生活的画面。 环境:

战争:

在利比亚米苏拉塔法院医院,失去了一条腿的小女孩马勒克抱着玩具娃娃。她的家在战争中被导弹击中。

在利比亚米苏拉塔,人们准备在穆赫辛·阿里·谢赫的葬礼上安葬其遗体。一岁半的穆赫辛·阿里·谢赫在利比亚支持卡扎菲部队与反对派的武装冲突中不幸丧生。

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一名儿童在烈士广场祈祷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诗人,孩子说出来的每句话都是诗的语言。你们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今天再来读辛弃疾的这首词,我们不仅读懂作者的心声,也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渴望,整个地球村家园美好,全世界的人民幸福。

板书:

宋词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地球) 家园美好

(世界) 人民幸福

第六篇: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26 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 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劳动场景,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图景。好似一幅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感觉,抒发了词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了解“吴音”,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清平乐 村居》。

2、老师:课件、田字格教具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古诗《村居》学生诵读。

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2.齐读课题

(释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齐读课题。

3学生比较诗与词的不同点。

二、检查预习,复习古诗词学习方法。

1.通过预习,会读这首诗了吗?

2.教师相机小结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预习,是语文科的重点培养项目,此环节,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会预习。

三、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2.指名2-3名学生读。指名评价,相机正音。

3.指导朗读:

4.采用个人读、师范读、自由读等方式,指导读词的韵律、平仄。

【设计意图】

诗词具有韵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来。

四、教给线索,品悟词意。

1.小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图画,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2.生交流:

【预设】看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预设】听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2)理解“相媚好“

(3)理解“醉里吴音”

【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师相机讲解“吴音

说说这老两口在交流什么呢?

【预设】看到: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师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练习朗读。

【预设】看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卧

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 趴)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可爱 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村居?

4.感情读。

【设计意图】

采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线索,让学生理解词的大意,并能过抓关键字、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词的意境。

五、提炼词眼,感悟词境。

1.作者的所思所感,隐藏在词中的特殊字眼中,请你用笔圈出来。

2.预计“喜”:作者喜欢什么?

3.简介作者,深悟作者情怀,写出所想

(1)、浏览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以“望着眼前温馨、恬静的村居,辛弃疾心想: ”开头,写出作者的所思所感。

(2)、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对作者生平资料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怀打下基础,为突破重难点打下基石。

六、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齐读全文。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第七篇: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理解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2、正音:乐(yuè) 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

3、指导朗读:

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2、生交流: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师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练习朗读。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卧

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 趴)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可爱 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感悟景美

师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2)理解“相媚好“

(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

说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四、生成画面,读写结合。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词,感悟。

2、交流看到的画面

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

1、浏览资料幻灯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再读这首词。

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1、师引背。

2、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510203/

推荐访问: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