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旅游知识 > 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时间:2018-08-23   来源:旅游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旅游知识】

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第一篇_陇南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陇南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宕昌旅游为例

摘要:通过对宕昌旅游的实地考查和访谈,对比、结合九寨沟的成功经验,并分析宕昌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和宕昌旅游业所占有的优势,借鉴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字: 宕昌 生态旅游 九寨沟 目录: 序言

一、宕昌县旅游资源概述 1.1 红色旅游资源 1.2 绿色旅游资源 1.3 古色旅游资源 二、分析制约因素及特色

2.1 宕昌县旅游业发展所存在的制约因素 2.1.1 旅游经济意识不强 2.1.2 交通不便 2.1.3 基础设施滞后 2.1.4 管理滞后

2.2 宕昌县旅游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优势 2.2.1 旅游发展的后发优势 2.2.2 “冷”“热”不同的旅游体验 2.2.3 “红”“绿”“古”三色旅游的结合 2.2.4 结合当地的特色农业体验

三、宕昌县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 3.1 政府统一规划 3.2 旅游产品开发

四、结论 序言:

关于陇南旅游的研究已有不少,很多都是对陇南旅游资源的综述,很少能具体到针对其中的个别县区进行深入研究。杨培华(2006)对陇南市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陇南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1)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重视和加强宣传工作;(3)保护珍稀动植物,开展科普知识宣传;(4) 发展地方农林副特产,带动农民致富。

董平(2006)从旅游与民俗关系的论述入题,研究乡村民俗文化特点及旅游开发价值,并对其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1)开发项目应体现乡土性、古朴性;(2)开发应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形成整体;(3)开发应由点到线、面,循序渐进;(4)宣传应与开发同步;(5)努力塑造陇南乡村民俗的旅游品牌。

即使有比较具体的研究,但都是针对个别景区的研究。徐中平(2006)论述了官滩沟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自然概况、生态旅游优势、开发重点、开发前景,为官滩沟的整体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人文资源开发;自然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开发。

赵同仁(2007)介绍了官鹅沟自然森林风景区的风景概况及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创建森林生态旅游的品牌;统一规划,搭建森林生态旅游框架,继续加大投入,发挥整体效益。这些都是比较宽泛的介绍,并没有详细的规划。 董锁成(2007)《宕昌县官鹅沟风景区旅游详细规划》对官鹅沟风景区旅游做了具体的研究。

我们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和董锁成(2006)《旅游规划》,结合我们对宕昌旅游资源的调查,更加认识到旅游业对宕昌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试图从中寻找宕昌县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 正文:

一、宕昌县旅游资源概述

宕昌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聚集。全县已查明有价值的景点144处,其

中自然景观101处,人文景观43处。有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哈达铺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有以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官鹅沟为代表的绿色生态资源,有以宕昌国遗址和羌藏民族原生态习俗为代表的古色资源。宕昌集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于一身,2009年3月宕昌县被评为“中国绿色名县”,同年4月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1、红色旅游资源——哈达铺革命遗址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地处国道212线的交通要道上,南距县城35公里,北距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迭部腊子口70公里。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哈达铺。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2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从当地邮政代办所国民党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9月23日,中央率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北上。1936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过腊子口后占领哈达铺;25日红二方面军六军进驻哈达铺。9月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到达哈达铺。到10月4日,相继北上。在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称“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现为国内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绿色旅游资源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城郊,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340公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包括大河坝沟、马圈沟、官鹅沟、缸沟、八峡沟、大庙滩六大景区,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41公里,总面积5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5.1%。其旅游资源汇集见表1。

表1 绿色旅游资源汇集表

3、古色旅游资源——古宕昌国遗址和羌藏民族原生态习俗

宕昌国遗址位于宕昌县城西端,俗称"旧城"。这里曾经是藏龙卧虎之地,这里是真正属于陇南羌人建立地方政权的所在地。据《甘肃省志》载,迁居陇南的西羌"参狼羌",其中一支因聚居宕昌而称为宕昌羌。公元约400年,宕昌羌人酋长梁勤自立为王,始建了宕昌国。"有梁勒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宕昌国古城为宕昌羌人所建,是羌人治国之中心。自羌人建立地方政权至今,古城已被历史风雨冲洗剥蚀了一千五百多年,然而,城垣尚在,古风犹存。这是一个罕见的奇迹,一个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奇迹。羌族的民俗亦很有特色,至今保留着白石崇拜习俗,户户羌寨庄房都供奉白石。羌笛传自远古,各种歌舞欢快 多情,羌族服饰有独特的魅力。其民族著名节日有羌历年、祭山会、牛王会,娱乐活动有跳莎朗舞、爬天杆、 射兽馍、放索套。其它如挑花刺绣、云云娃、喝咂酒等,都可令人享受羌族文化的独特风情。 二、分析制约因素及特色

2009年宕昌所有景区一年接待人数仅136余万,旅游收入3..65亿,相比于该县庞大的旅游资源来说,极不相称,旅游业对于全县经济的带动作用没有有效的发挥。

为了弄清宕昌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制约因素和具备的优势,我们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和实地调查工作,我组成员景亮明和陈俊科在图书馆进行了为期三个工作日的文献搜集,收集了大量第二手的详细资料,关于陇南的地理、文化、经济、旅游等,重点是关于宕昌县的详细概况,并对九寨沟的成功及其特点进行了对比。与此同时,组员曹生杰也在校园网搜集了大量的网络资料,在掌握了大量的书面资料之后我们在八月份进行了两次为期三天的实地调查,发放了300余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7份,进行访谈十余次,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其基本问卷统计见表[2]。

表2 问卷回收情况

通过我们的文献搜集和实地调查,我们对于宕昌特别是官鹅沟的发展现状有了个明确的认识,为接下来的研究分析打了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们调查研究之后对宕昌旅游发展的理性分析。 2.1 宕昌县旅游业发展所存在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尽管宕昌县在旅游产业开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宕昌县旅游开发起步迟,发展基础差,以及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旅游业发展目前仍处在低层次、低水

平的起步阶段,存在和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2.1.1 旅游经济意识不强

目前,在绿色经济方兴未艾之时,大多数地方对于旅游经济的认识都比较到位甚至是超前,但是宕昌县地处偏僻的山区,教育文化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人们对于旅游经济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宕昌哈达铺红军革命遗址及官鹅沟附近的居民到目前为止主要从事的是传统农业耕作和中药材的种植,而旅游业在他们的生活和经济来源中只占有较少的比例,在我们发放回收的237份文件中只有75.1%的游客听说过官鹅沟,而且有高达42.9%的人群是通过亲朋好友了解到官鹅沟的,说明官鹅沟的主动对外宣传严重不足,而且了解所通过的媒介大多是报纸、书籍等,而对现在覆盖面最广、传播最便捷、受众最直接的网络这一媒介利用不足。96.5%的游客认为宣传很有必要,并且对他们的出行有借鉴作用,42.9%的游客认为宣传力度不够。由以上几项调查数据更加突出宣传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影响,从而体现旅游意识的薄弱。具体调查情况见表[3]

表3 调查情况具体统计

至今哈达铺和官鹅沟都没有自己门户网站,而且哈达铺、官鹅沟内外没有一家较为综合的从事文化特色商品专卖的商铺,而相比于九寨沟形成天壤之别。九寨沟有独立的门户网站,功能齐全,宣传资料更是齐全多样。历经20年,通过对九寨沟的“保护性开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利用”,九寨沟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壮大,逐步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目前,九寨沟风景区已拥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绿色环球21”、“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多项桂冠,九寨沟县也于2007年12月5日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这些桂冠和荣誉的背后,持续不断地宣传是必不可少的。 2.1.2 交通不便

目前到达哈达铺和官鹅沟只有一条路——212国道,无论是从兰州这边进入还是从武都进入,两边的路况都十分的陡峭危险,尤其是从兰州去的途中所经过的“分水岭”,数十道弯,堪比蜀道

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第二篇_陇南一中作文纸

考试号 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线………封………答…密………准……………不……………内………………题陇南一中【作文纸】

…………………………………… ………………………

【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陇南一中【作文纸】

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第三篇_甘肃省省情概况

甘肃省省情概况

地理: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即六盘山、岷山、阿尔金山、马鬃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等)。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发源。

气候:

【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 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据甘肃省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展气候资源的分区规划,并根据各区的气候特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甘肃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人口: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全省总人口为2603.34万人,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0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30个少数民族。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省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虽然稀少,却能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甘肃省土地资源

土地:甘肃的土地资源丰富。全省总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根据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省耕地462.71万公顷;园地20.54万公顷;林地517.76万公顷;牧草地1410.99万公顷。

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综合特点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交互作用,甘肃省土地可分为七个类型:

1.陇南山地南部湿润北亚热带;

2.陇南山地北部湿润、半湿润暖温带;

3.陇中黄土高原;

4.甘南高原;

5.祁连山、阿尔金山;

6.河西温带干旱荒漠;

7.河西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

土壤:全省共有40多种土壤类型。如黄褐土、灰褐土、黑垆土、灰钙土、黄绵土、棕壤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棕钙土、黑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盐山、灌耕土、风沙土、沼泽土、草甸土、潮土等。

甘肃省气候情况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2006年年平均气温与往年相比普遍偏高1.0~2.0℃,省内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沙尘暴范围小、次数少,局地成灾。

甘肃省植物资源

森林资源: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据第五次全省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02.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9.9%,远低于全国森林覆盖率12%的水平。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甘肃主要林区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康南、关山、大夏河、西秦岭、马衔山10大片。

森林蓄积量:全省活立木蓄积1.993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1.628亿立方米,人工林蓄积1439.1万立方米,疏林蓄积435.77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505.67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1272.38万立方米。

草场(地)资源:甘肃草场有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三种。其中: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山地、西秦岭、马衔山、哈思山、关山等地,这些地方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间,气候高寒阴湿,特别是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牧草生长季节短,枯草期长;年均降雨量多数地区大于400毫米,唯祁连山西部渐减至200-300毫米。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甘肃境内野生植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资源7大类:1.油料植物有100多种,如文冠果(木瓜)、苍耳、沙蒿、水柏、野核桃、油桐等。2.纤维和造纸原料植物约近百种,如罗布麻、浪麻、龙须草、马莲、芨芨草等。3.淀粉及酿造类植物20多种,如橡子、沙枣、蕨根、魔芋、沙米、土茯等。4.野生化工原料及检皮类有20多种,如检皮栎、五倍子、槐、猫屎瓜等。5.野生果类100多种,如中华猕猴桃、樱桃、山葡萄、枇杷、板栗、沙棘等。6.野生药材951种,有大黄、当归、甘草、红黄芪、锁阳、肉苁蓉、天麻等。7.特种食用植物10多种,其中比较名贵的野生植物有发菜、蕨菜、木耳、蕨麻、黄花菜、地软、羊肚、蘑菇、鹿角等。

甘肃省动物资源

主要畜种禽种:甘肃养殖的牲畜主要有马、驴、骡、牛、羊、骆驼等。甘肃养马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期,西北边境设有官马场36处。民间养马亦较繁盛。自汉至今,一直是我国养马业的重地。建国后,还先后引进和改良了阿尔登、整顿河、卡拉巴依马等品种,养马、驴、牛等得到了发展。禽种,除对静宁鸡、太平鸡、临洮鸡等杂交改良外,现主要有来航鸡、澳洲黑、芦花洛克、洛岛红、科尼什、新汉、狼山鸡等优良品种。

水禽有北京鸭、麻鸭、中国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品种。

野生动物资源: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文县、武都、康县、成县、天水、两当等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11种。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包括野生),居全国第二位。目前经营的主要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红花、贝母、天麻、杜仲、灵芝、羌活、冬虫草等,特别是"岷当"、"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据调查,全省中作为药用的动、植物及矿产物中药材约1080种,其中药用植物951种、动物87种、矿物34种、加工类药8种;先后引入生地、人参、黄连、山芋肉、元胡、伊贝等外地药材多种,有计划的扩大了药材栽培面积,并在甘肃的文县建立了香獐自然保护区、在肃南县办起了养鹿场。

甘肃省水利资源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河流大部分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甘肃省矿产资源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甘肃省查明矿产资源的矿种数有9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5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891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77个、中型202个、小型612个。据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05),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甘肃省列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25种,前十位的有49种。

甘肃省民族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2006年底,总人口为2606.25万人,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219.9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6个民族,此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成份。东乡、裕固、保安为3个特有少数民族。

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

甘肃省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351.75万人,占90.7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39.97万人,占9.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9.24万人,增长了2.58%,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0.05万人,增长了9.12%,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51个百分点。

甘肃省交通概况

甘肃地处蒙古、新疆、青藏、黄土高原交会地带,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全省总面积45.5万平方公里,人口2618.78万人,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西北五省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丝绸之路甘肃段一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是一个历史走廊、文化走廊和交通走廊。

近年来,我省交通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交通发展的各个方面,全方位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全面实施了"建运并举、水陆并进、和谐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公路建设"东部会战"和道路运输"提速中部"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行业文明和队伍建设为保障,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走运输安全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力推进我省交通又快又好发展。

到2006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162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9.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达到6219公里,高速公路1061公里。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80849公里,全省91.2%的行政村通了公路,97.24%的行政村通了机动车。全省营运车辆增加到13.5万辆,其中客车3.9万辆,货车9.6万辆。全社会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73亿人,旅客周转量113.0亿人公里,货运量2.38亿吨,货物周转量146.46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6%、

7.7%、5.8%和6.7%。道路运输业年产值达到83.4亿元,增加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7%和12.78%,从业人员达到30.1万人。全省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45万人,旅客周转量2295万人公里,货运量52万吨,货物周转量745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7%、4.8%、8.3%和3.5%。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要求,着力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路网及运输结构,提高养护水平,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交通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快构建和谐交通,推动交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交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甘肃省交通部门真诚地希望海内外人士放心大胆地投资甘肃交通,为构建和谐交通作出积极贡献!

甘肃文化

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第四篇_我的家乡 王睿

我的家乡

黄家园小学四年级5班 王睿

我 的家乡在甘肃陇南,它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这里

的一山一水对我而言都是那么的熟悉,家乡的四合院里写满

我童年的记忆,那条白龙江流淌着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那

儿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安详。

我最喜欢去的莫过于那一条清澈的白龙江。站在北面的

高山上放眼远眺,白龙江像一条银丝带缠绕在两岸青山之

间。站在岸边,水流撞击在岩石上溅起层层银白色的浪花,

那浪花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在江水中绽放。江面在阳光的映

照下泛起银白色的光,像无数条闪耀的银链。整条白龙江好

似披上了件天赐的仙衣,波光粼粼的江面,在微风的吹拂下,

轻轻地荡漾着。

我家门前有一条白龙江的支流,水面清澈碧绿。幼儿园

放学后,我们一群孩子不待家长批准,便跑到溪水边嬉戏打

闹。我在孩子群中闹得最凶,双手拍水,露着胸脯,嘴里还

叼着根狗尾巴草,一听家长来了,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我

们从一放学一直玩到太阳快落山。毎当晚霞映红半边天时,

白龙江的大人,孩子便都向江边涌去,血一般的夕阳映在江

面上,整条白龙江都披上了霞衣。橘红色的江水,显得十分

温暖,太阳给予它们的最后一片波光,洒在橘红色的江面上,

霞光和水色融为一体。在霞光消失时,多姿的白龙江变得越

发迷人,让人们为它那神奇的景象而赞叹。 我的家乡不但景色优美,特色小吃堪称一绝。洋芋搅团

让中外游人赞不绝口,其制作方法独特,是陇南的独门秘方。

米皮的滑爽口感配上辣椒香菜,更让你垂涎三尺。油面茶正

宗的口感,浓郁独特的味道在茶界中独占鳌头,是当地人们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如果你到我的家乡来,这些民间小

吃那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佳品。

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山水风情和名优小吃的城

市,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我代表我们所有陇南市的人

民欢迎你们! 指导老师 侯小丽

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第五篇_我的家乡分光好

我的家乡风光好

教学目标:

1、说说家乡的山和水;

2、我做家乡的小导游;

3、让学生认识和感受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描述风景区的特点,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写导游词,推介家乡的美景,从而树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本课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家乡风光美景的资料图片,通过课前遍游家乡自然风光的活动情况,捕捉鲜活的家乡美景,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美好风光,从而树立热爱家乡、推介家乡、建设家乡的理想。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景 激发热情

1、欣赏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宁夏六盘山、云南石林、甘肃嘉峪关、无锡蠡园这六幅祖国名山大川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旅游景区或名胜古迹?(生列举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

3、这此地方确实是一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不过,在老师的心目中,有一个地方非常是做美丽的,那就是咱们家乡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家乡的山和水。(揭示课题《我的家乡风光好》)

二、走进生活 了解家乡

1 “猜猜这是哪?”

(1) 同学们,屏幕上出现的就是我们自己家乡的美景。老师可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快速答出这是家乡的哪些景点。

(2)点击逐一播放西和自然风光和旅游景区图片,生回答。

2 “说说家乡的山和水”

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家乡是非常熟悉,非常地了解,那你能夸夸家乡的什么地方最美丽,或什么地方最值得自豪?

(1)让学生把家乡自然风光美的迷人之处来说一说,或把自己亲自去过的景点或值得一游的景区介绍给游客,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

(2)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认为家乡美的地方,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三 我当家乡的小画家

1、引导学生去回想家乡的周围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景,然后拿出自己的彩笔去画一画家乡美丽的一角。

2、学生通过动手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喜欢家乡风光,愿意去装扮家乡、美化家乡。

四 我做家乡小导游

1、创设旅游团假期到我家乡旅游的情景。把自己收集的家乡的旅游景点的材料、图片或绘画作品整理一下,为游人安排好三日游的行程。

2、小组合作按照教材第10页的导游情景图来编好导游词

3、小组汇报:推选出三位导游上台演示。(学生在演示的同时教师相机出示家乡风

光图片)

五 布置作业 赞美家乡

让学生用独特的方式:讲故事、编童谣、创编诗歌、写一段话等不同形式来赞美我们可爱的家乡。

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第六篇_陇南市武都区姚寨沟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陇南市武都区姚寨沟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谈波,王荣,黄晓雯

(天水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水 741000) 摘要:为了更好地探究陇南市武都区旅游开发及其中存在的隐患,本文通过对陇南市武都区姚寨沟景区旅游资源的调查,运用地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以集中程度、分布均衡度、环境容量为指标,结合陇南市经济、交通、游客市场、区位条件进行探讨分析,揭示了姚寨沟景区旅游资源分布集聚程度低,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及其经济、交通区位优势,并基于此提出了景区旅游资源需要以不同主题分区整合、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优化旅游交通网络、旅游资源有待补充、尊重和保护文化环境的发展意见。

关键字:陇南市武都区;旅游资源分布;调查分析;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explore the Longnan District of Wudu city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Wudu District of Longnan city yaozhaigou scenic tourism resources, using the analysis method of spatial structure,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equilibrium degre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ndex, combined with the Longnan city economy, transportation, tourist market, location study and analysis, reveals the yaozhaigou scenic tourism resourc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uneven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and traffic advantages, and based on this proposed

tourism resources to different main points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optimize the tourism traffic, tourism resources to be added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to respect and protect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Key words:Longnan District of Wudu city ;Tourism resource distribut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1. 调查背景及调查区概况

1.1调查背景

武都,古称阶州,是陇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陇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甘肃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1],优越的旅游资源以及浓厚的人文底蕴使得武都旅游业在近年发展迅猛,经过多年的发展,武都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景区质量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原有环境调查取证不足,忽视景区生态环境质量,过度开发、盲目开发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陇南市武都区姚寨沟景区这一新兴发展形成的景区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了旅游资源全面调查并加以分析,为其规划与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1.2调查区概况

姚寨沟风景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以南约10km的白龙江南岸城郊乡境内,属甘肃省东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中游,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3°19′-33°21′,东经104°

52′-104°56′之间[2]。

目前,姚寨沟居住人口约为4731户,18121人,行政区域面积8600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091公顷,主要作物为稻谷、小麦、玉米、荞麦;村镇现有房屋面积60.95万km²,通水电、公路村镇数22个(100%),乡镇公路总里程70km,村落主要沿河呈带状分布。

2. 资源综述

姚寨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古羌、藏民族淳朴遗风,又有古羌族遗址,同时又是休闲、避暑、度假、会议综合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3],主景区由湖泊水色、特色田园、清泉瀑布、农家乐、特色养殖、民族民俗旅游6部分组成。目前姚寨沟景区内,姚寨沟口至上黄村的11km公路已完工。这条公路宽8m,铺油,装设路灯,大大提升了景区内交通条件。沿线进行了大规模绿化,栽植了大量树木,树种以翠竹、冬青、柿子、油橄榄为主。景区内一期建造7个湖泊,4处瀑布,设置小桥、亭台、园林10多处,建造宾馆3处,并统一规划开发若干“农家乐”,这属于政府部门的基础工程。此外,姚寨镇政府将现有景点新建、修复,主要打造出姚寨沟姚寨山门、姚寨广场、仙女迎宾、鹤舞九天、龙门观鱼、玉泉飞云、象山晓月、仙界烟云、邬金圣境、垂丝飞瀑、鹤桥秋风、九曲天阶、九天银河、天宫神道、财神问天、瑶池仙境、瑶池母、临天仙阁十八仙境,现已完成八项。在景区内集平泊、清溪、澧泉、飞瀑、茂林修竹等自然景观,广场、亭台、塔楼、庙宇、河渠等人文景观于一体,游览价值高。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通过对调查区的旅游资源的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摸清了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 表1姚寨沟景区旅游资源分类

性质、分布、价值、存在环境、利用现状和开发条件等基本情况,在

此基础上本文对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整理和系统分析。

总体上,姚寨沟内的旅游资源主要涉及7个主类,15个亚类,旅游资源类型较齐全。姚寨沟景区代表性优秀旅游资源有:

1) 瑶池山庄

瑶池山庄有20多年的历史,从山上搬迁至沿河坡地,已有5年之久,2015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客流量较多,多集中于春夏两季,投资约有700万,发展潜力大,仍在继续扩建,山庄主要以农家菜、农家饭为主,特色农家饭有洋芋搅团,穹穹,米皮,杂面等,蔬菜自给自足,游客可以自己采摘,以彰显“绿色环保”理念。院内还栽植有大量盆景,以供观赏。瑶池山庄内环境清幽静谧,卫生条件良好,每月都有“五折日”,吸引了大量顾客,是景区内值得一去的休闲点。

2) 象山湖

水域面积约6000㎡,湖水清澈,在其所倚的山上修建观景台,观景台附近山上常有有野生动物出没。

临湖建有象山湖度假村,内含有木质小洋楼,外观精致,翠竹环绕、小溪潺流、环境优美,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休闲,度假避暑。

3) 邬金圣境

现有景点邬金寺,陇南藏传佛教名寺,地势隐蔽,位于马山里纳云坝,四面环山,树木苍翠,清幽静雅。寺院右侧沟内一华里处有一眼天然涌泉,泉水净洁甘冽。在大殿东北角,有一巨石,居高临下,镇守寺院。全寺成依山傍水之势,是佛门修行圣地。

1993年,理豁禅师发愿重建时,为了方便信众,在原址所在山头,修建了高7.2m,底座直径4m的文殊如意宝塔一座,同时将寺院大殿移址修建于马山纳云坝,寺院为显密结合风格,藏式木结构,以红色筒状瓦盖顶, 正厅门扇为雕花透底。第二层为土木金架结构,斗拱挑檐,房顶上盖桔红色筒式琉璃瓦,九脊十兽,气势恢宏。

介绍陇南风景作文 第七篇_连霍高速沿途风景名胜介绍(2)

G30 连霍高速(连云港-霍尔果斯),从东到西依次经过的主要城市: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74069/

推荐访问:介绍风景名胜的作文 介绍风景的作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