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精神方面知识

精神方面知识

时间:2018-07-03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精神方面知识 第一篇_精神健康小常识

精神健康小常识

1、健康(health)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3、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

4、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5、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6、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7、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8、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

怎样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1、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一级预防的目的是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二级防治的目的是降低精神疾病的危害,三级防治的目的是减少精神疾病所致的残疾和社会功能损害。

2、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可行方法: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

3、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

4、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

5、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

6、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7、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

怀疑或确诊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时,该怎么办?

1、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

2、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主,辅以社会支持和药物对症治疗。

3、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方法。

4、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以达到最好效果。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正确治疗或不规律服药,会导致病情延误、难以治愈或复发。

5、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6、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7、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为了健康的未来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患者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而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也令人堪忧: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97%至19.57%,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如果再加上28岁或35岁以下青年人的情况,这个数字将更加触目惊心。调查数据表明,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以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为特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患病率即为5.07%±1.70%。这部分人中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以不服从指挥、向规则挑战和对他人抱有敌意为特征的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患病率

为8%。

我们应该做的:1. 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要教育他们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 家长、老师及所有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

3. 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

4. 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5. 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

精神方面知识 第二篇_精神病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咨询与讲座

——精神病的治疗和控制

主讲:崔霞娟

地点:健教室

时间:2014年01月26日下午3:00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近些年利用中医药在临床上取的进展性突破,中医激活平衡调控三联疗法—通过补精益气、调节神经细胞扰乱、丘脑、大脑分泌异常、三效合一,从内及外整体调理治疗,据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只要坚持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果临床应用58000例,少则1~2周,症状消失,逐渐减轻,疗效明显而持久,临床有效率达到98%。定义

【精神方面知识】

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

【症状】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 、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与工作。

《精神卫生法》立法工作的学者卓小勤先生说:所谓“精神病人杀人不犯法” ,其实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法律并没有这样规定。根据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只有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的行为,才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精神病人在非发病的状态下,打人杀人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致病因素

1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缺乏自制力,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常见类型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

还有不少人爱把神经病与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等同起来,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你有神经病。其实是个误区,神经病和精神病是区分开来的,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范围,神经病属于器质性病理范围。

神经病

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病、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科寻求诊治。 治疗

精神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工作治疗,娱乐治疗,心理治疗及各方面疏导,以消除或减轻病者的种种障碍。另外,饮食疗法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药物治疗

主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

西药方:齐拉西酮、氯氮平、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富马酸喹硫平、舒必利、曲美托嗪、奥氮平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目前我国有精神病患者1亿人,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心理治疗

传统观念认为,精神病是不可治愈的,一量患上精神病,只能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心理疗法可以彻底治疗部分精神病,在北京等地,部分对精神病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咨询机构已经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彻底治愈精神病。

2

中医调控平衡激活疗法

要用于治疗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据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只要坚持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果临床应用58000例,少则1~2周,症状消失,逐渐减轻,疗效明显而持久,临床有效率达到98%。

对于患者家属而言,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信医不信巫。二是谨慎选择治疗方法和就医单位。三是对待患者要有耐心,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尤其是在患者犯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急躁,不能以正常人的思维去判断是非曲直,更不能对患者丧失信心,放弃治疗。 饮食疗法

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又称食疗、食治,系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制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西医和中医均有食疗。西药食疗通过膳食补充或控制各种营养素摄入,达到治疗营养缺乏性疾病或与营养有关的疾病的目的。而中医食疗则是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特定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中医的食疗比西医食疗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它不仅包括西医学中的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补精益气等治疗作用在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身健康逐渐重视,对药膳食疗的追求已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今天,药膳食疗从理论到实践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1973~1984 年每年平均有两本药膳食疗专著问世,1985~1995 年平均每年有十本专著问世, 1998 年我国召开了首届国际药膳食疗学术研讨会,是一次全面总结近50 年的药膳疗领域新成果的盛会。 下面给出一个精神病的饮食疗法。

原料:猪心(半个)远志15g柏子仁15g合欢皮15g茯神20g钩藤15g石菖蒲12g莲子芯20粒郁金10g天麻6g天竺黄6g石决明20g

制备: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滚,后用文火煲1小时30分。 精神病的分类

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四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继发脑功能紊乱。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3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医学药物中毒)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主要可分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等,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病程迁延不愈,病人及家属痛苦万分。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9、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10、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1、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身体某一部分缩进身体而死亡;由气功走火入魔,所致精神障碍:由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

12、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通常始于童年,并持续终生,主要有偏执型,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

13、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常见症有:窥阴症、露阴症、恋物症、恋童症、着装异性症。

14、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精神病的全部类型

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①、阿尔采末病;②、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③、其它脑变性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④、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⑤、颅内创伤所致的精神障碍;⑥、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⑦、癫痫性精神障碍;⑧、 其它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躯体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①、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②、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③、内分泌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④、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⑤、染色体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⑥、物理因素引起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⑦、其它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二: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①、酒类所致的精神障碍;②、鸦片类所致的精神障碍;③、大麻类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④、镇静催眠剂所致的精神障碍;⑤、可卡因所致的精神障碍;⑥、兴奋剂所致的精神障碍;⑦、挥发性溶剂所致的精神障 4

碍;⑧、烟草所致的精神障碍;⑨、其它或多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2):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①、非依赖性药物所致的精神障碍;②、有机化合物所致的精神障碍;③、一氧化碳所致的精神障碍;④、重金属及其它化学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⑤、食物所致的精神障碍;⑥、其它或多种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三:精神分裂症及其它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

(1):精神分裂症

①、偏执型;②、青春型;③、紧张型;④、未定型精神分裂症;⑤、精神分裂后的抑郁;⑥、残留型;⑦、单纯型精神分裂症;⑧、衰退型;⑨、其它型精神分裂症。

(2):分裂样精神病

(3):偏执性精神病

(4):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①、反应性精神病;②、癔症性精神病;③、妄想阵发;④、旅途精神病;⑤、病理性激情;⑥、病理性半醒状态;⑦、其它短暂精神病性障碍;⑧、未特定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5):感应性精神病

(6):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7):周期性精神病

(8):其它未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9):无法归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四:情感性(心境)精神障碍

(1):躁狂症

(2):双相性情感障碍

①、双相性情感障碍:躁狂相;②、双相性情感障碍:抑郁相;③、双相性情感障碍:混合相;④、双相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⑤、循环性心境障碍;⑥、其它双相情感障碍;⑦、未特定的双相情感障碍。

(3):抑郁症

①、单次发作抑郁症;②、反复发作抑郁症;③、更年期抑郁症。 (4):其它情感性精神障碍 (5):未特定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五:神经症以及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精神障碍 (1):恐怖性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 ①、广泛性焦虑症;②、惊恐发作。 (3):强迫性神经症 5

精神方面知识 第三篇_精神卫生知识

精神卫生知识

▲何为精神活动?

答:精神活动又称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过程。例如,相声演员妙语连珠的精彩表演,不仅使你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而且还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你会喜上眉稍,捧腹大笑。

▲何为精神疾病?

答:人的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精神紊乱,对外界事物产生歪曲的感知,不可思议的思维及各种怪异的表情和行为。例如:失去理智,胡言乱语,行为紊乱,情感失调,兴奋燥闹,哭笑无常,忧郁,焦虑,伤人损物等。

▲哪几种精神疾病与遗传有关?

答: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及癫痫等。

▲躯体疾病可以引起精神障碍吗?【精神方面知识】

答:在躯体发生内脏、内分泌、代谢营养等方面疾病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精神失常的现象。 ▲哪些毒物可以导致精神障碍?

答:铅,贡,锰,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发精神障碍:啊的平,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胆碱能。

萝芙术制剂:抗结核药,合霉素,溴化物,巴比妥类。

草类:肉毒干菌,霉米面,大麻子,酒精等。

▲如何识别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答:1、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否与周围环境统一。

2、一个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应该是协调统一的。

3、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应该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

▲如何早期发现精神病?

答:1、假如你发现一个人的性格无原因地发生变化,原来热情随和渐渐变得沉默寡语。

2、假如你发现一个人的情绪毫无原因地发生变化,原来情绪很稳定而变得喜气洋洋、春风满面、思维敏捷、爱管闲事等。

3、假如你发现某个人渐渐变得敏感多疑起来。

4、假如你发现一个人出现怪异行为,生活懒散,意志消沉等。

5、假如你发现某个人记忆力计算力明显减退,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等。

▲幻想、胡思乱想与妄想有什么不同?

答:幻想是正常人的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尤其以儿童较为突出。

胡思乱想是没有根据的瞎想。

妄想则是精神病中较为常见的症状,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病态的病理和判断。 ▲精神病常见的妄想有哪几种?

答:关子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 ▲幻觉是怎么回事?

答:是由于大脑皮层感觉区自发兴奋,是以往感知的印象痕迹活化重现的结果。 ▲常见重现性幻觉有哪几种?

答:听幻觉、视幻觉、嗅幻觉、触幻觉、思维鸣响,机能性幻听。

▲精神病人自语自笑是怎么回事?

答:由于幻觉的出现,病人与幻觉中的人物或讲话声进行对话,看起来好像是独自对空说话,自语自笑实际上是病态表现,应找医生看看,以免延误治疗。

▲为什么精神病人常常据食?

答:1、幻觉妄想可导致病人出现拒食,如幻听、命令,被害妄想的病人。

2、情绪障碍时会拒食。

3、意志行为发生障碍时也会拒食。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答:精神分裂症就是精神活动发生分裂现象,其主要特征是病人的疾病个性改变,思维、感情、行为三个过程分裂,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现实格格不入,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特征性症状?【精神方面知识】

答: 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类型?

答:单纯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

▲精神分裂症能否治愈?

答:一般讲家族中有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如治疗不及时、监护照顾差的患者,愈后均不太理想,反之,愈后则较好。

【精神方面知识】

▲精神分裂症治愈后还复发么?

答:由于没有坚持服药,或受到精神创伤,或因躯体因素等原因均可造成旧病复发。

▲精神异常高涨是什么精神病?

答:情绪异常高涨为躁狂状态。

▲兴奋状态有几类?

答:1、躁狂性兴奋:情感高涨、思维奔驰、意志活动增强。

2、青春性兴奋:动作和行为杂乱无章。

3、紧张性兴奋:兴奋常突然发作,强烈粗暴,冲动杂乱。

4、品质性兴奋:动作行为杂乱带有冲动性,经常做一些无耻性动作。

▲人在更年期会出现哪些精神症状?

答:更年期综合症:头痛、头晕、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更年期忧郁症:情绪低落,情感忧郁。

更年期偏执状态:以嫉妒、被害、自罪、疑病妄想为主,可伴有幻听。

▲神经官能症有哪些特点?

答:起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症状多样,可表现为精神、神经或躯体症状,以精神活动能力降低,情绪波动,烦恼,体感性不是增加为多见。

▲神经官能症包括哪几种精神疾病?

答:癔症性神经症、各种焦虑症和其他类别,如神经症等。

▲神经官能症转变成重性精神病吗?

答:不能,因为他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疾病起病因,临场表现愈后转归都不一样。 ▲神经衰弱有哪些主要表现?

答: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病人感到一天到晚缺乏精力,疲劳、易烦恼、易激惹、爱发脾气,对声光刺激特别敏感,表现回忆和联想增加,多梦,早醒。

▲癔症就是歇斯底里吗?

答:癔症又称歇斯底里,它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临床特点为发作性,情感色彩浓厚,具有夸张性和表演色彩。

▲饮酒过度能产生精神病吗?

答:过度饮酒,可直接损伤大脑,造成脑细胞变性,如长期大量饮酒,则可造成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导致人格改变,严重者出现脑萎缩而导致痴呆。

▲“失神”是否为癫痫发作?

答:所谓“失神”,是指癫痫的一种失神样发作,又称发作。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每月发作几次到百余次,每次发作时间极短,表现意识恍惚。表情发呆、双眼凝视、失神,呆立

或呆坐。发作时手中所持物品可突然落地。

▲癫痫病日常应注意什么?

答:1、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思想顾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工作、学习、生活有规律,不要过分疲劳和紧张。

3、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长期服药。

4、注意饮食,尽量避免激发癫痫病发作的一些因素,少吃盐,少饮水。

5、不要从事驾驶、游泳、爬高等危险的活动。

▲人到老年精神活动有哪些变化?

答:人到老年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减少,大脑重量减轻,大脑皮层萎缩,表现记忆减退,易忧伤、焦虑、抑郁、自悲、孤独感,稍不顺心即激动、生气。过分关注自己,唠叨不休,适应能力差,固执、保守、自私、不关心别人,生活懒散等。

▲老年期痴呆性疾病有哪些表现?

答:老年期痴呆疾病的病人,定向力、记忆力、判断力、理解力,领悟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行为迟缓,表情呆滞,生活懒散,语言内容单调、刻板、重复。人格衰败,表现幼稚,愚蠢,不修边幅,伦理道德观念丧失,早期的记忆障碍,忘事为主,晚期为全面的智能衰退(痴呆)。

▲儿童期常见的精神疾病有哪些?

答:1、行为问题和品行障碍:焦虑、恐惧;吵闹,打骂人,说谎,逃学,偷窃等。

2、儿童多动症:手脚不停,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发脾气。

3、儿童神经症:夜间睡眠差,疲乏无力,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不稳,烦躁不安,紧张,害怕,恐惧易接受暗示。

4 孤独症:孤独,少语,无伸手要让人抱的表现。

5 儿童精神分裂症:孤独,不与人接触,反应迟钝,无端的紧张,害怕,学习成绩下降部分幻听、幻视、妄想。【精神方面知识】

▲孩子孤僻不合群怎么办?

答:1、父母应改变不良的教养态度,关心体贴孩子和孩子交朋友。

2、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活泼自由的成长。

3、老师应关心他们,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父母应和睦相处,使孩子在一个温馨的家庭中成长。

▲孩子为何易发脾气?

答:1、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娇惯百依百顺,养成他们自私,任性、放肆的不良性格和习气。

2、父母对孩子要求严厉,要求孩子每件事做得完美无缺,久而久之孩子不愿听父母主张,形成了反抗心理。

▲儿童期口吃怎么回事?

答:口吃是指语言不流畅、节律混乱、频繁重复单词音节延长或停顿。当儿童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发音器官功能和词汇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当精神突然受刺激时;当儿童在学说话时,父母要求过急,过严,恐吓,惩罚时;但部分儿童是模仿他人而产生的。

▲如何预防精神病的复发?

答:1、坚持服药,维持治疗。

2、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康复指导和心理咨询。

3、做好病人出院前的心理治疗和防复发知识教育。

4、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家属、单位、社会应正确态度对待病人。

5、出院后应积极主动地从事社会职业功能训练和家务劳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6、亲属要了解和掌握一些精神病的防治常识是更好的护理和观察病人的关键。

精神方面知识 第四篇_精神病防治科普知识

精神病防治知识

1、什么叫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种疾病,发病时有害因素侵犯的部位是人的大脑,使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异常,如思维混乱、情感失常、意志和行为的异常。

2、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本病开始发病于青少年阶段,以16~30岁为最多。病因不明,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现实脱节。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4、精神分裂症有什么表现?

起病常潜隐,开始表现懒散,不修边幅。对各种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情感淡漠,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逐渐丧失了与亲人和外界的正常联系。思维贫乏,联想松散,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令人费解。常有各种妄想,无端猜疑别人用各种方式害他(她),配偶对他(她)不忠实,周围的人和事都与他(她)有关联,对他(她)不利。或怀疑自己想的事情别人都知道,被人控制。常有幻觉,以幻听多见,总以为周围的人在议论他(她)。有时由于妄想幻觉支配做出攻击性行为。

5、精神病复发有什么征兆?

(1)突然无故睡眠不好。

(2)在无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疼。

(3)无故出现情绪低落或特别高兴,或脑子想问题困难,或突然脑子里涌现出许多事情。

6、患精神病后应怎么办?

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急性期,应该到相关机构进行就诊,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遵医嘱,可回家进行后期康复,但必须终身服药。

什么是重度精神病

重度精神病指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严重异常的病。

重度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一、家属怎样照顾精神病人?

1、坚持系统的药物治疗。

一方面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掌握其发病的特点,复发的苗头,药物副反应。其次督促病人遵照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切忌随意减药停药,药物由家属妥善保管。同时,定期陪同病人到专科门诊复查,并作有关辅助检查。

2、合理安排好日常生活。

督促病人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更衣、整理房间、购物、听音乐、做户外活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病人的衣、食、住、行,饮食应当易于消化、营养合理,忌酒、咖啡、浓茶和盲目吃补品。

3、营造适合康复的家庭环境。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慢性精神病人康复的重要外部条件。·家属应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尊重病人人格·生活上关心、体帖他·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消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督促病人参加适当的活动。

尽量安排病人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不仅让他们参与家庭事务,还要鼓励多与朋友交往,督促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结合病人身体状况、病情许可和兴趣爱好,安排一些文体活动,愉悦身心。

二、如何防止病情复发?

精神病的复发预兆有哪些?

精神病的复发率高,病情复发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为了防止复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属要定期带患者来专科医院门诊复查。一般情况下,应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

2、坚持物维持治疗。

3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症状表现,理解预防复发的重要意义。

4、注意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患者家属如能在早期识别精神病复发的迹象,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常能显著改善疾病的预后。

常见的复发预兆有:

1、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2、情绪变化。如病人。情绪不稳定,烦燥不安、易发脾气、无故担心等。

3、发呆,语言增多或减少、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不爱理事、生活懒散。

4、头痛、头昏、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瘦等。

5、原有的精神症状重新出现。

6、病人原来主动服药治疗,突然不承认自已有病拒绝服药治疗。

三、什么是精神病残疾?精神残疾是如何产生的?

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的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并且影响到病人的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和障碍。因此,那些病情有波动、间歇期社会功能完好的人,不能划归精神残疾的范畴。

精神残疾是以下几种情况产生的:

1、治疗不及时:有些患者缓慢起病,不易被发现,加上家属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使患者长年得不到系统、彻底的规范治疗。

2、病情久治不俞愈:约1 O%的患者在使用现有的抗精神病药疗效不佳,往往需要长时间较大剂量的药物治疗,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但也有些患者久治不愈是因为治疗方法不当所致,如选药不当、剂量不足等等。

3、病情反复发作:病情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就越困难,患者社会

功能的恢复也就愈加不容易。

4、对患者缺乏科学地照顾:过分迁就、事事包办代替,或过分指责、不尊重他人的态度都不利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精神病防治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答: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本病开始发病于青少年阶段,以16~30岁为最多。病因不明,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现实脱节。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问:精神分裂症治愈后是否复发?

答: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现代方法的治疗是可以治好的,尤其是早期患者更是如此。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病程长了疗效就差,这是一般规律。影响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病前性格不良,治疗不充分,遗留有多种残余症状或个性改变,以往有过复发,过早断药。

问:躁狂抑郁症是否复发?

答:病常可反复发作,或是单独躁狂发作,单独忧郁发作,或者两者交替发作。躁狂症青年人多,而忧郁症多见于中年人,春未夏初发病率较高。

问:如何防止精神疾病的复发?

答:系统和彻底的治疗,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按时复诊,定时按量服药,坚持维持治疗。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如良好的生活习惯,以

精神方面知识 第五篇_精神病防治知识

精神病防治知识

一、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健康(health)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s),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精神疾病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10大类为:

1. 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

2.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酒精依赖综合征。

3.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4. 心境(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症。

5.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

6.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失眠症。

7. 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

8. 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

9. 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

10.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

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个性特征、对事物的看法、应对方式和情绪特点等。如心理负担过重、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大,均可能诱发精神疾病。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社会因素包括生活中的各种大事、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文化、环境等。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工作或学业受挫、婚姻危机、失恋等重大生活事件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它们之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59169/

推荐访问:精神卫生知识 长征精神知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