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旅游知识 > 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发展

时间:2018-06-12   来源:旅游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旅游知识】

旅游业发展 第一篇_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部门,被成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在改革开放中,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而发展起来。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就以南昌旅游市场为例截止2011年9月份已经共有大小174家旅行社,并且在许多繁华的路段常常可以看到亚细亚国际旅行社、宝中旅游、旅游百事通等等门市,由此也就不难看出在中国涉足旅游行业的门槛是比较底的。虽然旅游业为国民经济的创收、为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的旅游业依然处在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

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的低品质化,就如同快餐。它仅仅只能满足国人对于旅游的“饥饿”感并不能满足国民对于旅游的高品质享受。在旅游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照、回来一问啥都不知道。”从此不能不反应出现在的常规旅游线路都是存在着如此走马观花的模式,景点是到了、名山大川是看到了,可是真正的旅游享受在哪里,所有跟团出游的游客往往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返程后都会感到疲倦甚至身心具惫,旅游的享受在哪里?那种身心愉悦、心旷神怡的感觉在哪里?或许是由于在旅游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的缘故所有的旅行社不得不压缩成本走低价降服务的策略而导致这样的结果;或许是由于国民购买能力的不足所导致;或许是由于在我国还没有一部健全的《旅游法》所导致。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所导致的结果中国旅游业必定走向高品质享受式的旅游模式,而中国的旅行社必定也会成为一个满足每一个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的机构。也就是说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纵观国际上较大的几个旅游公司如:美国运通公司、托马斯.库克集团公司、日本交通公社。它们为游客提供旅行支票、旅行各类信息处理,并且有着自己直属的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体系、旅游金融体系等等各种与旅游息息相关的产业,而并不像中国的旅行社那样仅仅只是一个旅游服务型的中介公司,也就使得中国的旅行社在服务行业中“位高而言轻”的角色。往往为了一个团队的顺利出行不得不求助于政府机构,尤其在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旅行社的体系更为脆弱。根本不能在服务行业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也就是由于这些现状导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较小。

虽然现在旅游业处在这样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但是中国旅游业依然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而导致国民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更渴求精神上的愉悦,而这些需求必定是旅游业来帮助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像近来的世博会、世界杯等等重大会展、赛事,中国的旅行社也为众多游客搭桥引线来为国民提供身在其中的要求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并未国民提供了不少的方便。还有国民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精神享受的提升必然会使“走马观花”成为过去式。

其次,旅游行业因其涉及面宽泛、对国家经济提升有着催化剂的作用、并且是绿色环保产业,国家相关部门对其越来越重视的缘故出台一部中国的《旅游法》也不会太久,从而让旅游业有一部自己的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而不再是通过各种协议来与其他行业合作来达到满足游客需求尴尬境地。

相信不久中国也会有中国式的美国运通公司、托马斯.库克集团公司以及日本交通公社这样世界规模的旅游行业的国际领头羊,而且肯定不止一家这样的公

司。中国的旅游业的现状不会是恒状,这当然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旅游界的众多精英们共同努力才可达成。

握手礼仪 中西景观的文化差异 人生哲学(潘晓之变) 易经的智慧

旅游业发展 第二篇_论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论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 本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对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首先列举了中国旅游业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而从管理、政策、宣传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绿色营销 生态旅游

旅游业作为全球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年历史,但有这二十年间,中国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向旅游大国悄然迈进。然而,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生态环境恶化,不良思想泛滥,传统文化遗失,管理体制混乱,这些问题就像一扇紧闭的门,挡住了中国旅游业前进的步伐,而打开这扇门只有一把钥匙,那就是: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组织所接受,并且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

(一)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与原则

刘培哲教授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趋势》一文中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四个不同定义。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属性定义为:一种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社会属性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的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的发展;经济属性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科技属性定义为:采用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的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发展。

综合上述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可概括为: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发展原则,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使发展持续下去;可持续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使自然生态过程保持完整的秩序和良性循环;公正性原则,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保护和利用环境及自然资源必须注重公正性。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由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我们可以得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环境持续性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又不妨害满足后代人高质量的旅游要求,既保证旅游经营者的利益,又保证旅游者的利益、旅游地居民的利益,实现旅游业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其实质就是不断保持环境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并能给旅游区的居民公平地分配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

(一)经营管理不善,开发利用不当,监督制约不利,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

我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单体规模小,实力弱,经营管理水平低的弱点,使得我国旅游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而削弱了其进行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服务质量改善的能力,限制了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企业失去了竞争力就等于人没有了生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致命的。而且,由于我国旅游企业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长期以来只能依赖于低效率的粗放式经营。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不但对企业本身造成伤害,而且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构成极大威胁。许多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具有极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些旅游企业急于早日获得经济效益,开发时急功近利,进行掠夺式开发,经营时对资源过度利用,使资源超负荷工作。这些“重开发,轻保护”“重利用,轻保护”的行为造成了许多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浪费。而我国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对这些行为又缺乏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我国还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也使得某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最终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的情况,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二)发展观念落后,环保意识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观因素

长期以来无论是我国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还是旅游理论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即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发展旅游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开发的监督、规划与管理。加上某些经营者的短视和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了对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与过度利用。另外,由于教育水平及人口素质的差异,我国许多旅游者缺乏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触摸攀爬古迹,在古迹上乱刻乱画,随意丢弃垃圾,在保护区内狩猎、野营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不良行为使许多名胜古迹的原始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并且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使景区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三)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

1.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与破坏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与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资源被破坏。四川黄龙九寨沟风景区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造成九寨沟水量减少,使这里的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1951年湖泊面积还有217.44万亩的洪湖,由于房地产开发,旅游区开发挤占水面到1987年仅剩下70.29万亩;著名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居高不下,许多精美佛雕的颜色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

2.水资源锐减并污染严重

水资源锐减一方面使生活用水紧张,另一方面使一些以水体为主的旅游景点消失。如有“泉城”美名的济南,由于70年代以来,该市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俱增,对地下水过度开采,造

成地下水量日益减少,导致许多名泉干涸,并且使围绕这些名泉而修建的旅游设施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水资源锐减的同时,水污染也日趋严重。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及旅游区废水不加净化和净化未达标准便排入景区水体,严重污染了水体资源。

3.大气污染并威胁可持续旅游

大气污染往往是跨区域的。它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还威胁旅游业发展。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暧,至21世纪30年代全球气温将上升1.5—4.5摄氏度,导致海平面上升25—140厘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许多沿海旅游城市和景区将面临威胁;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升高还会导致酸雨的出现,酸雨会毁坏植被,造成土地和水质污染,腐蚀文物建筑,旅游资源质量将受到严重破坏。

三、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强化旅游管理,倡导绿色旅游

1、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存在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等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对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源的方法:机动车尾气就是一大污染源,对于此,应采用安装净化器装置的方式,减少或消除有毒气体排放;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是另一个大的污染源,这可以限令其进行技术改造,做到排放的气体达到国家标准,而对于那些既不达标又不改造者,则令其搬迁或关闭。对于水体污染,控制污染源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排污企业,责令其进行整改,并收取治理费用和相应罚款,而对于那些拟建的有污染“嫌疑”的项目,要严加限制。对于垃圾污染,首先应采取宣传教育与强制管理双管齐下的方式,杜绝污染源,还应该使用技术手段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净化,利用等工作。对于噪音污染,要致力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治理:时间上,在人们午休或夜休期间,建筑施工及其它噪音较大的工作应尽量停止;在空间上,那些噪音分贝大的如交通站、娱乐场所、工厂等要与行政办公区、文化区、居民区分开,并将噪音分贝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景观,促进人类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对于拟建或在建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应坚决予以取缔;在新建旅游区应首先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做到净化,美化环境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并严格控制在自然景区内建造人工景点,以保持风景区的自然性;还应通过限制售票量或设置路障等方式,把景区接待人数限制在容量之内,防止过多的游人进入对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的的压力,破坏景区生态平衡;另外,可在景区内规划出重点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那些暂时无法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开发与保护的区域应明令禁止开放。

3、开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起源于人们对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1994年澳大利亚旅游部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生态旅游的宗旨是既获得适当的利润,又维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因此,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发挥我国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态旅游可以对旅游者进行科普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因而,旅游主管部门在规划建设各种生态旅游景点时,要充分体现旅游者与环境的相融性,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保护与发展其生物多样性。生产型生态景观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田园建成果、药、木、花、草等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生态系统;观赏型生态景观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观赏植物,观赏动物资源;文化园林型景观应加强对各种体现文化特色的生物群落(如风景名胜地、寺庙等)的古树名木的利用与保护。

(二)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旅游立法执法工作,把旅游可持续发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1、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应尽快制定我国的《旅游法》,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价格制定,旅游市场秩序,旅游竞争规则,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经营者权利与义务等问题,以法律形式进行规范和管理。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管理和保护旅游环境,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环境问题进行间接控制

政府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源环境税。资源环境税是根据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由国家向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或个人,依照开发利用量收取的相当于部分或全部价值的货币补偿。(2)排污收费制度。政府对污染环境的企业按其污染程度收取环境治理费用,使排污企业自身承担治理污染的成本。(3)押金制度。政府通过预收消费者押金的方式,促使消费者把某些可能造成污染的固体废物退还到指定部门,然后领回押金,以此达到减少污染和废物利用的目的。(4)财政补贴。政府对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鼓励企业采取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5)环境标志。政府通过发放环境标志间接引导企业开发使用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工艺,生产环保产品。(6)处罚制度。政府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进行经济处罚。

(三)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浩大繁杂的工程,需要全民齐心协力才能做到。因此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公民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首先应树立环境质量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还要树立环境公德意识,不为满足个人私利,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需要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甚至旅游企业经常性的向旅游者、旅游地居民公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污染对健康和经济的损害,并及时宣传报道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典型事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公民的行为,并对破坏环境者进行法律制裁;还应将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宣传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在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国情教育中增设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使我们的后代从小就开始重视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展文化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本身就是一项广义的文化活动,是人们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作为旅游客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渗透着人类历史的结晶。当今,随着人们对精神,科学文化需求的提高,以观赏大自然美景,游览珍贵历史文化瑰宝,获得生动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为主的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增添文化含量将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新的价值取向。因此,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与特色的开发与保护必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对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的文化特征,野生动植物的文化特征,人文景观的文化特征,都必须予以保护,对于它们由此形成的文化特色,要保护其延续和发展;对于那些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建筑文化的珍贵文物古迹应当重点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宾馆,饭店等设施的布局、造型等应和自然人文景观的文化特征相协调一致;各项旅游服务如导游、道路、交通、产品都应显示其文化品味,切忌城市化,商业化的浓重气息来损伤各种景观的原有文化内涵与特色。

(五)促进科学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走“科技兴旅”之路

“科技兴国”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业要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走“科技兴旅”之路,在开发和经营中将科技和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使旅游业朝规范化、质量型发展。为此, 我们应加快旅游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积极推广电子信息技术,清洁卫生技术,资源保护技术,能源节约技术;提高旅游产品科技含量,利用声光电技术建设高科技旅游景点;加强旅游基础科学研究,在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旅游区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强化旅游大中专教育体系,尽快使旅游业各个重要岗位人员均接受系统教育与培训,发挥教育和人才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结论: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正确选择,但目前我国旅游业还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制约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依赖于健全的机制,依赖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赖于全体公民的共同行动,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虽任重道远,但前途无限光明,只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旅游业必将更加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旅游业发展 第三篇_旅游业发展历史

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内容简介:一 、旅游渊源;二 、古代旅行活动;三 、近代旅游兴起;四 、现代旅游发展 学习目的:1.了解旅游的早期形式,区别迁徙、旅行、旅游的关系 。

2.了解中西方古代旅行的发展及主要事件,掌握古代旅行的主要特征 。

3.掌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

4.掌握现代旅游的主要特征。

一、旅游渊源

(一)什么是旅游?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通俗的讲,旅游就是“出去玩”。这里面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出去”,二是“玩”。

旅游,即离开惯常居住地,以休闲娱乐为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统称旅游。

(二)原始社会人类的迁徙活动

人类旅游活动从何时起,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毫无疑问,旅游并不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

旅游是属于人类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活动。原始社会的人类的迁徙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生存的要求,更换生存环境,从而改善生存条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迁徙的行为不属于旅游活动。旅游不是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旅行的发展

与原始人类的迁徙活动相比,古代旅行可以认为旅游活动的萌芽时期。

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的一座“文物博物馆”就曾向公众开放过。

埃及人也曾举办过各种宗教节庆活动,吸引许多人来观赏,节日期间,有小贩出售食品和饮料,导游,货郎等。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货币,其贸易发展标志着现代旅行时代的开始。苏美尔人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金钱进行商业交易的民族,他们使用钱或通过物物交换来支付交通和住宿费用。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就是旅游业的奠基者。

结论:古代旅行开始于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古代旅行繁荣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有很大的关系。古代旅行的动机主要是贸易和宗教,尤其是贸易,也可以这样认为,古代旅行的开拓者最早是从商人开始的。他们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遣、休闲,所以古代旅行不同于今天的旅游活动,但可以看作是旅游的萌芽时期。

(四)旅游业的出现

【旅游业发展】

真正意义上旅游,是19世纪中叶才开始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快速的发展,同时,人们财富的增加,交通工具的改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一系列有利条件大大地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以致于在19世纪中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该旅行社的出现标志着旅游作为产业开

始,也标志真正意义上旅游活动的开始。

讨论:区别迁徙、旅行与旅游的关系

二 、古代的旅行活动

(一)古代西方的旅行活动

1.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

医疗旅行:公元前3世纪,希腊旅游者开始外出旅行,前往药神所居住的胜地访问。 宗教旅行:公元前5和奥林匹斯山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宗教胜地。在建有宙斯神庙的奥林匹亚,名为“奥林匹亚庆典”是最负盛名的庆典,宙斯大祭之日,前来参观着络绎不绝,节日期间,举行赛马、赛车、赛跑、角斗等运动,这种运动后来发展为奥林匹克运动。导游手册在公元前4世纪已经问世,其中介绍了雅典、特尔斐、斯巴达等地点,从这一时期开始,广告也以标牌的形式出现了,沿着标牌所引的方向,参观者可以找到路边的旅店。

2.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到公元476年)

跨地域旅游:到罗马帝国时期,旅行才开始变的重要起来,罗马帝国的钱币为各国所接受,拉丁语成为当时的通用语言,罗马人可以到西西里、希腊、罗得岛、特洛伊和埃及旅行,而且从公元3世纪起还前往圣地旅行。罗马人还推出了他们的导游手册,用不同的符号来表明各个客栈的等级。

本土旅游:本土旅游也出现繁荣的景象,早期最受青睐的游览地集中在那不勒斯湾一带。大约在公元前150年,罗马人为了军事目的,开始修建公路。到了图拉真皇帝时(公元98—117年),罗马已经拥有8万公里的公路网,北到苏格兰英国和德国、南到埃及和地中海南部沿岸,东至波斯湾,即现在的伊拉克和科威特。随着公路网的完善,在公路边出现了专门住宿设施,如驿站。这些有利条件促使罗马人作远途旅行。

3.阿拉伯帝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16世纪中叶)

宗教朝圣:西方中世纪封建社会比较黑暗,旅行活动处于低潮。但是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极大地推动旅游活动的发展。阿拉伯帝国横跨亚、非、欧洲,在公元8、9世纪到达鼎盛时期,帝国以巴格达为中心,驿道四通八达,伊斯兰教规定每为信徒要到麦加、麦地那或耶路撒冷朝觐,所以在驿道上宗教朝圣的旅客,络绎不绝。

4.资本主义扩张时期(15世纪起)

海外扩展:15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已是海上强国,开始对外扩张和财富掠夺。

环球旅行:西方科学已经证明地球是圆的,并且土耳其占据远东、近东,通往印度、中国的海上通路被割断,所以寻找新的航路势在必行,后来才有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的环球旅行。

5.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初开始)

大旅游:从17一潮流的直接产物。在伊丽莎白的统治下,想在宫廷中谋求一职的年轻人都受到鼓励,纷纷到欧洲大陆旅行以完成学业。西方从17世纪初开始,上流社会的人认为完成绅士教育的人,“大旅游”是其必走的一步。1670年,“一词已经得到使用,位导师的陪同下,花3年或3年多的时间,遍游欧洲各大文化中心。旅游日程首先在法国长时间逗留,主要是巴黎,然后再在意大利呆上一年,参观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最后经德国和低地国家(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三国),取道瑞士返回。18世纪末,

这种风尚已在社会的中上阶层中牢固地确定下来。

(二)古代中国的旅行活动

1..夏商周时期——商贾旅行居于主导地位

在夏王朝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增多,出现了物物交换,这种物物交换通常发生在相临的氏族之间。如果发生在氏族的内部,则交换的场合一般在人来人往的汲水处,曰市井。夏朝最喜欢经商的是殷氏族。殷原来游牧于河南、山东一带,他们因为经常迁徙,沿途接触了很多部落,并与部落居民发生了密切的物物交换关系。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的印象。太甲微的父亲。相传,他曾驾着车,赶着牛羊,离开自己的家乡河南商丘,到北方的两个小国河伯和有易做牛羊生意。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有易人竟杀了他,抢占了他的牛羊,乃至引起了一场殷灭有易,夺回牛羊的战争。 商代,九州通商,车和船运用很广。 周代商旅繁荣,进一步扩大了旅行的范围,并且极大地促进了交通条件的改善。按周制,朝廷分天下的道路为五等,“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深容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其中深、道、路的设计立足军事、外交、巡守,径、畛则考虑商旅。所以,在我国整个奴隶社会时期,以贸易为主的商旅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2.春秋战国时期——婚嫁、游说、游学、以及宫廷贵族狩猎、游览活动等

春秋时期,列国纷争,诸侯并立,政治联姻更是诸侯、天子竟相使用的外交措施和统战的工具。如秦晋之好,即以秦晋为例,概括了当时诸侯通婚的风尚。 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末年,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投师问学的风气,这股风气称之为游学。春秋末年时,礼崩乐坏,文化下移,教育挣脱了官府、贵族的垄断,走进了私门,一些学问渊博的思想家开始授业解惑,吸引天下好学之人,当时最有名的老师是孔子。孔子一生收弟子3000多人,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战国时,文化教育鼎盛,儒、墨、道、法、名、杂、农、阴阳、纵横、小说等九流十家,林立海外,他们各立门户,各阐其教,这股求学之风一直延续到秦始皇焚书坑儒。

游说。春秋战国“王室衰微,诸侯为政”,治国平天下是诸侯百家共同研究的课题,从而掀起了一股“周游列国”的游说大潮。有名的有孔子、墨子、孟子等。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帝王巡游、官吏宦游、文学漫游

秦汉时期最壮观的是帝王巡游。首先是从秦始皇开始,一生巡游五次。

【旅游业发展】

秦汉时期最壮观的旅行之二是官吏宦游。当时最有名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探明汉朝通往西域的两条通道,即西去的北道和东归的南道,即丝绸之路(玄奘,马克.波罗都是从该路上来的),另外还详查了西域诸国的地理状况,风俗习惯等。 秦始皇时期,一是发展交通。以“咸阳”为中心,连接各地重镇要塞,历经全国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12省份。二是开发名山,从秦始皇开始,确立了祭祀天下名山的制度,并确立了必须祭祀的12座名山,即东部的太室、恒山、泰山、会稽山、湘山、华山、薄山、岳山、歧山、吴岳、鸿冢、渎山,以致于到汉武帝时出现了现在的“五岳”说法,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天柱山,中岳嵩山。 文学漫游也是秦汉旅游的一种。当时国内的许多有志之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拓展视野,增广见闻,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就是学术考察旅行的最早最杰

出的代表。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600年)——玄游、佛游、仙游

魏晋南北朝时期,使中国陷入三百余年的大分裂、大动荡的历史旋涡中,此时、社会黑暗到极点,不论帝王将相,乡绅富豪,百姓都被现实世界的反复无常折磨的胆颤心惊,所以只能在精神世界为自己苦难一生寻求一条光明的出路。

玄游。玄指道家精深微妙的哲理,以老庄思想为本。玄游指的是在自然山水中陶冶人的自然之情。玄游之风,始于曹魏正始年间,当时统治阶级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当权的司马家族党同伐异,手段阴险,所以许多正直的官僚和读书人痛恨显势,思慕老庄玄学,日以谈玄为荣,以玄游为尚,以山水为友,有名的有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山涛),陶源明、谢灵运。谢灵运尤其喜欢旅游,积累丰富的登山经验,发明了一种登山鞋,一种特别的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比较有利于平稳身体和节省力气,后人称为“谢公屐”。

六朝是山水旅游的高潮,促进了山水诗、文、画的繁荣,并由于道教和佛教的兴盛,增添了许多神秘而庄严的宗教景观,如六朝导师开发的名山有青城山、罗浮山、茅山、龙虎山等,如三大石窟也是当时的产物。

5.隋唐时代(公元518——907年)——帝王舟游、文人漫游、宗教旅游、国际旅游 帝王舟游。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喜欢游乐的皇帝,上台伊始,就大修巡游基地——东都洛阳。随后,又修了大运河,并派官兵到江南伐木,造龙舟,开始他最着迷的泛舟运动。由于隋炀帝无休无止的巡游,劳民伤财,导致了最后的亡国。虽然他的巡游给隋代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却以新建的洛阳城和漫长的大运河使后代受益无穷。

文人漫游。唐代沿袭隋制,实行科举取士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中下层知识分子从政的热情,所以士人远游成风,并出现了像李白、杜甫、岑参等杰出的诗人和旅行家。

宗教旅游。代表有东晋的高僧法显,唐代玄奘。这一时期的宗教活动得到朝廷的重视和资助,所以道教、佛教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佛教。从北魏奉佛教为国教后,至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先后出现了像玄奘、鉴真这样杰出的宗教旅行家。

国际旅游。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的经济、文化等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高峰,与外界的交流也日益广泛,所以这时期的国际旅游也极为活跃,来华的外国使者、商人、学者、僧侣络绎不绝,如日本先后16次派使者来唐学习文化,唐代与阿拉伯的交往也十分频繁,他们主要是以香料来换取中国的茶、瓷器和丝织品。 隋唐时期,旅游业发展贡献体现在:

1) 开发温泉旅游景区,利用温泉构造景区是唐代的创新。唐太宗贞观18年(公元664年),朝廷在这里汤泉宫。唐太宗咸亨二年(公元271年),改名为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再行扩建,改称“华清宫”,蓄泉之池也改为“华清池”。每年冬天,唐玄宗与杨贵妃相携而来,所以白居易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西凝脂”。

2) 开创了游陵墓,历史遗迹的先河。长安附近集中了秦汉两代的宗教陵墓,但是在秦汉以前皇家陵墓有兵把守,一般人不能接近。秦汉灭亡以后,陵墓无人看守,也未能引起六朝游客的兴致。唐代文人怀古,秦汉陵阕自然成了他们缅怀帝王功业,感叹国家兴亡的名胜,其中游人密集的是灞陵和茂陵。灞陵是汉文帝刘桓的陵墓,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3) 宗教建筑的发展(扶凤县)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6.宋元时期(公元979——1279年)——文人漫游、国家旅游 宋时期,由于辽、西夏两国对大宋的威胁和侵略,以及不能收复汉唐故地,所以宋人旅游也赶不上唐人的气魄和规模,但文人漫游方兴未艾。宋人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的新儒学,受理学的影响,宋代文人士大夫喜欢游乐山水,如苏轼、黄庭坚、陆游等。

元代的旅游,因为元代政府推行歧视汉民族的政策,严重地打击了汉人的生活积极性,没有热情来发扬自己优良的传统,缺乏生机勃勃的旅游气象,但是出现两个杰出的人物代表,马克·波罗和汪大渊。

马克·波罗,世界有名的大旅行家,意大利人,生于威尼斯,公元1271年11月随其父和叔父前往中国。到中国以后,其三人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喜爱,均被委以官职,供奉朝廷。马克.波罗在中国呆了17年后,因为怀念其家乡,利用蒙古公主阔阔真下嫁波斯(今伊朗)的机会,顺道回乡。

汪大渊,江西南昌人,元代著名的航海家,平生两次周游印度洋,东达班达海,西达大西洋动岸的伊本、非洲的摩洛哥,后撰写了《岛夷志略》,记载公元14世纪印度洋沿岸的列国风情,也有元代对外贸易的行情。元朝的旅游在国际旅游,国内旅游远不及唐时期。

7.明清时期(明1368——1644,清1616——1911)

明朝——国内科学考察旅行、远洋航行、士大夫读书人出游。

清朝——前一段宫廷巡游、士大夫游山水;后一段踏出国门,走向世界。 明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但旅游活动却兴旺不衰,持续发展,较之唐宋时期更普遍重视自然山水景观的鉴赏和旅游经验的总结,尤其是明朝的国内科学考察旅行极盛,学术成就不凡,最杰出的旅行家郑和、徐霞客等。 清代宫廷巡游主要是康熙、乾隆时期,宫廷旅游再一次掀起高峰。康熙、乾隆爱好巡游,曾一前一后,各自六下江南。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在这种形势下,旅游也趋于外向,包括下南洋,打工。清政府与列强建立外交,向西方各国派驻使节。有些家庭派子女接受西式教育,游学欧美。爱国人士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旅游海外,结交同志,组织革命团体。

(三)总结: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

1、旅行活动兴起和发展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从整个古代时期来看,旅行活动主要繁荣在古代文明国家,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和古中国等。

2、古代旅行中商务旅行人数较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西方和中亚由于政教和一,宗教旅行较为活跃。而在东方,帝王巡游和文人旅行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古代旅行参加人数有限,消遣性旅行只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人士。

4、旅行活动的范围与交通工具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旅行时期,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船,速度较慢,所以决定当时的旅行仅是区域旅行活动。

三、近代旅游的兴起

(一)近代旅游业兴起的标志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产业革命,它促进交通方式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购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场,需求的发展刺激旅游供给的发展。

19世纪中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该旅行社的出现标志着旅游作为产业开始,也标志真正意义上旅游活动的开始。

(二)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旅游业发展 第四篇_第一篇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第一篇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旅游业简释

1.旅游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概念由三个要素组成:离开惯常环境的旅行距离;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旅行目的不是就业和移民。

旅游活动是人类的生活需求之一 ,是较高品位和格调的消费方式,是精神追求和文化享乐的新型载体。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外出旅游在现代人们生活需求结构中的地位就愈发突出,旅游是较发达社会评估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2.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旅行者的访问地在其居住国的政治疆域内,这种旅游称为国内旅游,即: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但在他们常住国内,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即是国内旅游。

如果旅行者的旅游活动超出了国境,这一活动即是国际旅游。

3.旅游业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把行、住、吃、游、购、娱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产业关联带动、吸纳就业等功能,推动和刺激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以直面服务、产销合一为主要行业特性。

旅游业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现代产业。二战以后,现代旅游业迅速崛起,60年代以来进入加速发展、高速增长阶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之一。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阶段

1.总体描述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改革开放前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之后,我国旅游业挟带其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国际市场积蓄多年的需求存量,领改革开放之先,受改革开放之惠,借改革开放之力,20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和国际旅游大舞台上异常活跃、极富生命力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旅游业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发展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三个市场”相互驱动、相互补充的好局面,旅游大国的地位在多个领域、在国内外得到空前

的巩固和提高,1998年国际旅游创汇已升至世界第七位。

2.新中国成立前的旅游经济现象

(1)近代以来的中国旅游活动局部存在,未形成产业 ①与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活动紧密联系,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来到中国,在一些通商口岸和风景名胜地区巧取豪夺,建造房舍,供其经商、传教、游览和休憩之用;

②旧中国政府与西方列强建立外交关系,向西方各国派驻使节,不少外交官员考察异域,游历甚为广泛;

③不少人民出国出卖劳动力,其中也有一些人在谋生之余顺道游览观赏;

④为学习西方的科技知识,不少青少年漂洋过海出国留学,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出现“留学热潮”,得以游学欧美。

(2)旅游业及相关行业有一定发展

①旅行社

1923年上海商业银行成立旅行部,即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②交通

铁路是近代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从1876年起铁路

建设有胶济铁路、滇越铁路、广九铁路、中东铁路。近代中国的内河航运、远洋航运、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③旅游住宿

近代旅馆从清代末期开始发展。有外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53205/

推荐访问: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现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