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时间:2018-06-11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一篇_《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张秋兰)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张秋兰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3.关注人物命运,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让学生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2.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经典诵读

出示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一、复习导入,感受可怜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篇童话,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交流)

师:抓住了人物、情节,就能把故情概括得很完整,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板书:人物 情节)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也认识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

引读:

师:大年夜应该是团圆幸福的,小女孩却——(出示课件: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出示课件: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出示课件: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二、幻象的美丽与现实的苦难

过渡: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的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1.出示自主合作学习提示:

(1)默读第5—10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都看到了什么?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反复品读,做上批注,并通过朗读读出感受。

(3)小组交流,然后选择大家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汇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小组交流。

4.学生反馈,品读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师:刚才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很热烈,现在我们开始分享。小女孩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 对第一次感受最深的有哪些小组?来交流交流。

第一次幻象——火炉

①生交流感受。

②师相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分享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吧。

是啊,她渴望火炉正是她的现实需求,多么合理的想象啊!我们把这种想象中的景象叫做幻象(板书)丰富的想象是童话最主要的特点。

③师:幻象中,小女孩是多么幸福啊!但是——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出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书:现实残酷)而这种描写幻想或想象中的景象的表达方法叫做虚写,(板书)而写现实的情景叫实写。(板书)

师:幻想太美好了,读——

而现实太残酷了,读——

④小结:小女孩美好的幻象就像这熄灭的火柴一样破灭了。这样虚实结合,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第二次幻象——烤鹅

①生交流感受。

②师相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③比较句子:

出示句子: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一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生交流)

师小结:是啊,色、香、味俱全,叫人垂涎三尺,更突出小女孩的饥饿。这就是童话语言之妙呀,生动优美,奇特又夸张,多么富有童话趣味!能读出这种味道吗?练习练习。

出示句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指名读,齐读。

④师: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火柴又灭了——

出示句子:火柴灭了,她面前出现了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小结:现实就像这堵墙一样冷酷无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

第三次幻象——圣诞树

①生交流感受。

②师相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师:这么美的圣诞树那是怎么个大,怎么个美呢?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吧。

③为什么看到了圣诞树呢?(西方的圣诞节就相当于我们过新年,这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呀!)

④师: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小女孩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烛光——

出示句子: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小结:美好的幻象就像这天空划过的一颗流星,转瞬即逝。

第四次、第五次幻象——奶奶

①生交流感受。

②师相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师:是啊,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评价:注意是“叫”!这是撕心裂肺的叫呀。再来一次好吗? 我听出来了,你关注到了“啊”、“吧”这两个语气词,读出来的感觉又不一样了。)

③所以,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出示句子: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你从这不同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交流。

师结合板书小结。(从不敢到敢,从一根到一把,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比起温暖、食物、快乐,她更渴望的是见到奶奶,更渴望亲人的关爱,所以她已经不顾一切了。)

5.小结: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后,小女孩的面前仍然是那堵又厚又冷的墙。实写与虚写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层层递进,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也让小女孩可怜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三、生存的痛苦与死亡的快乐

1.作者把最美好的祝福给了小女孩最后的幻想,此时她是幸福到了极点,我们体会着这种幸福,放开声音来读一读!(生齐读)

出示句子: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情景朗读。师:(配乐)可是,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那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那暖暖的火炉没有了(擦板书:火炉),喷香的烤鹅是幻影(擦板书: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也不见了(擦板书:圣诞树),奶奶(擦板书:奶奶)也走了,小女孩所有幸福的幻想都破灭了,她带着微笑,死去了。

3.孩子们,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相机点评:是啊,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穷人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小女孩只有死了,才能摆脱现实的残酷,多么悲惨的命运啊!而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不懂得感恩呢?

三、对比结尾,了解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1.理解两个“幸福”

孩子们,作者结尾这样写道——

出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里面有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词反复出现了两次,你发现了吗? (“幸福”)那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幸福”的?

(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2.对比结尾,了解安徒生童话特点

(1)交流了解的安徒生童话故事的结尾。

师:孩子们,相信你们也看了很多安徒生童话故事,说说你知道的故事的结尾。

学生交流。

(2)张老师这儿也罗列了安徒生童话的一组结尾(课件出示)

《海的女儿》结尾:

(为了王子的幸福,美人鱼把自己化作泡沫以后)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为小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

《丑小鸭》结尾:

(丑小鸭经历了重重磨难成为天鹅之后)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拇指姑娘》结尾:

燕子背着拇指姑娘飞呀飞呀,飞到了那个国度,把拇指姑娘放到了一朵最鲜艳的花上,上

面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美男子,他就是所有花朵的王子,他们俩结婚了,拇指姑娘便成了这儿的皇后。

《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尾: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分别指名读。

(3)把几个结尾放在一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交流。

师: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者给人希望,或者给人温暖,他的主人公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身上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往往饱尝生命的苦难,却始终怀揣美好的理想。

(4)师:研究安徒生童话的一位专家叫孙建江,他这样说:

(课件出示)安徒生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人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

四、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以,虽然两百多年过去了,安徒生作品中这个充满幻想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仍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安徒生一生写下了168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老师希望同学们像今天一样再用心去阅读《安徒生童话》,关注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作者表达的主题,我想,这些童话像小女孩的火柴一样,火光虽然微弱却能点亮我们的人生。

2.课前我们读了刘倩倩写的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你也愿意拿起笔来,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吗?(有时间就课内分享一两人)

附:板书设计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

幻象美丽(虚写) 现实残酷(实写) 人物

火炉 寒冷 情节

烤鹅 饥饿 主题

圣诞树 没快乐

奶奶 没人疼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二篇_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三篇_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小结:

过新年时,我们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看晚会,还可以收到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压岁钱。同学们是幸福的,幸运的。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却在大年夜冻死在了街头,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这就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

3、预习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问呢?请提出来,我们一块探究吧。

(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4、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师生交谈确定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方法: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有感情朗读、在脑海中浮现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等。

三、学习课文

1、学习1~4自然段:

⑴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卖火柴的小女孩走进那个寒冷的大年夜!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以边读边划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⑶ 这一天,正是大年夜,新年的前一天,那可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啊!谁不想回家?可是小女孩她不敢啊!她不仅饱受着寒冷、饥饿的折磨,回到家爸爸还会打她,没有一个人关心她、爱她,她的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应该有的快乐!我想,此时小女孩的悲惨可怜已经拨动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心弦,谁想走上前安慰安慰她呀?

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孩子。

⑷ 可是当时的小女孩几乎冻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终于,寒冷促使她一次又一次的擦燃了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看板书,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呢?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

在现实生活中,可怜的小女孩饱受饥寒,没有快乐,没人关爱,于是,几乎冻僵的她才会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幻觉。

2、学习5~11自然段:

⑴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我们都来读一读,想一想:

此时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幸福、快乐、暖和、温暖。)

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⑵ 可是,火柴灭了,残酷的现实仍旧摆在了小女孩的面前。

出示句子:

自己试着读一读,此时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小女孩仿佛从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狱的深渊,巨大的反差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失望与痛苦。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⑶ 暖烘烘的大火炉让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温暖,于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来了香喷喷的烤鹅、出现了漂亮的圣诞树,谁来读一读这些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愿意读的一块读。

⑷ 多么美好的一切!然而,伴随着火柴的熄灭,这一切又瞬间消失了。小女孩太知道这种幸福感受的转瞬即逝了,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在亮光中出现时,她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出示句子。)

再读一读,想:

从小女孩的喊叫中,你能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四个鲜明的感叹号,一声声的呼喊,告诉我们小女孩此时的渴望、迫切。带着这样的心情呼喊一下奶奶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⑸ 她多么渴望把奶奶留住啊!于是她赶紧擦着了整把火柴,这时,她又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11自然段。

小女孩又看到了什么?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四篇_“可怜”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可怜”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1—4自然段。通过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引起心灵的震憾,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学习小女孩擦燃火柴产生“幻象”部分奠定浓厚的情感基础。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2.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

一、走近安徒生

(出示安徒生画像)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二、题目导入,归纳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大年夜的故事。大年夜指的哪一天的夜晚?西方国家的大年夜与我们中国的“除夕之夜”有些相似。谁说一说,你的除夕之夜是怎么过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她的“大年夜”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天气、时间、小女孩的衣着及结局来归纳。)

三、读议结合,领悟“可怜”

1.(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这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怎样卖火柴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引起你注意的句子,并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默读,或出声读;教师巡回指导)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可怜的小女孩)

3.怎么能看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可怜的小女孩?哪位同学愿意选一两句话读一读或结合课文说一说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比较法”等读出或说出小女孩的“可怜”。)

重点导读预设: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问:你看到了什么?(冷)学生可联系实际简谈自己的大年夜;再读。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抓住重点词:只好、红、青。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重点词:三个“一”。联想:她没吃过一点东西,没有一点惊喜!

“可怜的小女孩!”注意标点符号。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重点词:又冷又饿、哆哆嗦嗦。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由小女孩缺乏疼爱体会她的“可怜”。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想象提问:小女孩的可怜仅仅是这一天吗?

4.(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可怜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街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多么渴望有人来买她的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有人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首歌——《天堂火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前半部分。(动画播放)

从同学们的表情我可以猜想到你的心情。下面请同学们再看大屏幕,看一看小女孩是怎样卖火柴的。

出示: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她无助地一声声地喊着:“卖火柴„„谁来买我的火柴„„”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谁来读一读?

四、习作拓展,想象“可怜”

小女孩是怎样卖火柴的,作者并没有详细地描写。但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一整天小女孩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啊!你愿意根据你的想象从一个小方面补充一个细节吗?

学生课堂习作。指三四名交流。

五、设疑结束,预设新课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带着微笑,死了。”为什么可怜的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五篇_《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 荆溪古山洲小学 张秀华 指导老师 陈曦

【设计理念】

本堂课就是整合朗读、想象、对比、批注等方法,引领孩子走进小女孩的心灵,读懂小女孩的渴望与追求,进而更深一层感受小女孩现实的可怜,命运的悲惨,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汲取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

3.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4.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5.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让学生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2.感受小女孩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可怜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

师:抓住了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一件事情概括得很完整,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

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 板:可怜

为什么说她很可怜?生交流

师:真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大年夜应该是无比温暖,无比快乐的,小女孩却——(出示课件)

生齐: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出示课件)

生齐: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出示课件)

生齐: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二、对比阅读,感悟幻景

师:从同学们动情的声音当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是在用心体会人物的命运。刚刚我们是对课文1—4自然段进行了回味,我们知道了小女孩的可怜。那么随着故事的发展,课文又会让你读得出怎样的小女孩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童话,走进小女孩的内心深处。

1.请你们快速浏览文5-10自然段,思考一下,从小女孩前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如下)生交流

•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四、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预设生:她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一个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她很冷,渴望得到温暖;她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她很饥饿,渴望得到食物;她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她很孤独,想得到了一些快乐;她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因为她太痛苦,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她第四次擦燃火柴,因为她的奶奶是她的全部,她想和她的奶奶生活在一起,摆脱悲惨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2.对比阅读———体会幻景的美好,现实的残酷

师:可见小女孩每次看到的幻象都是自己非常渴望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中去。(板:幻象美好)

(一)、交流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情景

(1) 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出示课件:大火炉)

(2) 这是怎样的一个大火炉?看到大火炉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3) 带着这种感受自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相关句子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4) 指名读

(5) 找出幻想部分

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把中间的这几行字变成了红色,(大屏幕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变成红色。)这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什么的呢?能看出来吗?

生:是关于小女孩想象的。

(6) 对比教学

师:我把这部分想象的内容删去,然后稍微变动一下,改成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火柴灭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这样删掉不好?

师:那我们自己来设想一下,又冷又黑的夜,小女孩她衣衫单薄,赤裸着双脚,瑟瑟发抖地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这时候,她的小手拢在火焰上,什么感觉?

生自由答:(温暖、舒服、幸福等)

师:你们看一下,咱们这么多设身处地的美妙的感受,其实都在安徒生的这几句话里边了,对吧?如果把它删去了,我们这么多美妙的感受都没有了,表达不出来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魅力。童话总是充满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7) 指导朗读

带着你们的新感受把这段话读一下。 (出示课件)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a.自读

b.指名读(个别指导)

c.同桌互读

d.齐读

师:读出了一份温暖,读出一份惊喜,其实安徒生的语言,就像一首诗,让咱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段落以诗歌形式出现,音乐起)

生齐读: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

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

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

烧得旺旺的,

暖烘烘的,

多么舒服啊!

(8) 感受现实的残酷

师:小女孩此时该有多么幸福啊!但是——(出示课件,音乐停止。)读——

生: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现实残酷)

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怎样的?

生:(失落、难过等)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

师:更加可怜的女孩。(板:可怜!)

(二)、逻辑导读,对比学习第二次、第三次幻景

1、第二次幻景

第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她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生齐:喷香的烤鹅。

师:因为渴望食物,所以看到了喷香的烤鹅,但是(出示课件)读——

生齐:(读)火柴灭了,她面前出现了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2、第三次幻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师:第三次,她渴望快乐,所以她看到了——(出示课件)读——

生齐:圣诞树。

师:但是——(出示课件)

生齐:(读)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53024/

推荐访问:卖火柴小女孩教学ppt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