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时间:2018-06-03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第一篇_文化生活专题一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考点回顾,记忆基础】

1、文化的作用

2、文化多样性(为什么、怎么做);文化交流(为什么、怎么做) 3、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特点、双重作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4、文化创新(为什么、怎么做)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易错易混,误区辨析】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同时又促进社会的发展。 2.在经济萧条期文化产业往往较快发展出现“反经济周期”现象。这说明文化有时不受经济影响。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的文化。 6. 有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人 7.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 8.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9.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0.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1. 文化交流,必须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12.对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13.各民族文化趋于一致

【合作探究、学以致用】

【探究一】(2011山东卷)材料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9分)

【探究二】(2011浙江卷)动画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是作品更具有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画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9分)

【探究三】材料一 2011年7月23日至26日,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文化旅游影视产品展览展销会在银川举办。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文化旅游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宁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2011年7月28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胜利街道家长和孩子在农家书屋学习。当地政府和东营边防支队积极开展农家书屋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农家书屋124处。

材料三 201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二届中国儒商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暨儒商颁奖盛典于9月26日-28日在山东济宁盛大开幕。

2011年7月25日,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昆曲来到意大利历史名城乌尔比诺,在“茉莉飘香·江苏文化周”的开幕仪式上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昆剧经典折子戏展演。 【命题视角】

视角一:结合材料一,分析宁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

视角二:从政治和文化角度分析材料二中东营市政府建设“农家书屋”的依据

视角三: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各项文化活动举办的依据【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专题训练,能力提升】

1.2011年6月10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安徽周"安徽经贸旅游推介会在意大利罗马隆重举行。大会集中签约33个项目,总投资18.1亿美元。这体现了 A.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B.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2.右图《拜"考神"》表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B.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D.行为选择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的独特功能做出这样的概括:“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①文化具有塑造人的作用②文化对个人和民族产生深刻影响⑧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④发展文化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世界文字丰富多彩,这反映了 A.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B.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C.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D.文化的稳定性与时代性

7.“拦街福”是温州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今年的“拦街福”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传统“拦街福”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①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8.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总以《道德的力量》命名。下面能够直接表达出“道德是一种力量”的语句是

①德,国家之基也(左传)②日新之谓盛德(周易)

③富润屋,德润身(礼记)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⑵③ 9.“在和西方人打交道时,别动不动就一脸羡慕的样子,一厢情愿地去套近乎,还是要培养一下自己的文化优越感。”这种观点

A.错误,缺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 B.错误,违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正确,看到了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D.片面,不懂得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10. 冯骥才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大声疾呼,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但在城镇化大潮中,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正迅速消亡,保护刻不容缓。从文化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稳,越来越快。现要求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理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 ②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③文化继承 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1年8月1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隆重开幕,奏响了世界青年大联欢的序曲。回答12—13题。

12.这届大运会的理念是“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意味着深圳大运会不会简单重复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模式,而是展现经济特区全新的创意与智慧。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它 ①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是社会实践的基础和源泉 ③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13.2011年10月21日,第八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中国与东盟十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于 ①有利于吸收各国文化成果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自唐朝初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便成为固定的节日,历经一千多年,吃月饼、 中秋祭月等习俗保留至今,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始终不变 15. “清辉悄洒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敬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 C.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最重要标志

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6.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 ①社会发展是由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决定的 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④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粤剧,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它的起源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岭南文化兼容性的特点,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第二篇_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企业还没有一家进入世界五百强?我们的出版业,全国五百多家出版社收入的总和,为什么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我们的国宝熊猫,被美国人拍成电影并成功占领中国市场,为什么我们自已没有这样的创意?3D版的《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被称为史上最成功的“新瓶装旧酒”,但在其票房收入前五位的国家里为什么没有美国,而中国却为占到其全球票房收入的近一半?这一系列现象将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问题十分严肃地摆到了我们党的面前,同时也凸显了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一系列文化战略的重要性、前瞻性和实践性。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神,紧密结合南京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实力尚不够强的客观实际,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打造文化强市,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表现在它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和目标,还表现在它对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更全面认识。从报告中,能体会到文化建设的三重意义: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关于“文化”的定义,中外学者所论不下百余种。学者们的分歧虽然很大,但谁也不会否认,文化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是人。一言以蔽之,文化即人化。正如《周易》所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因人而生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一个民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影响和塑造着一代代人,成为凝聚全民族的精神纽带,成为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当我们把文化比喻为一个民族的血脉时,常常会想到犹太人。犹太人在历史上曾屡遭大灾大难,四处流亡两千年,但为什么流而不散,最终回归故土,重新建国?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最主要就是他们的宗教——犹太教)。犹太民族从小就开始培养人的信仰,犹太人5岁开始学习圣经经卷,13岁学完犹太教基础知识;犹太民族还从小培养人的顽强斗志,把依赖他人视为耻辱,把独立生存视为荣耀。这些是犹太人和其他流浪民族的根本区别。正因为如此,犹太民族经历长达几千年的流浪生涯,都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凝聚作用就更为巨大。《三国演义》卷首有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中华民族最终的结局是合而不是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中华文化,而璀璨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反对分裂,反对侵略,维护祖国统

一和民族团结的过程中,发挥了铸造“国魂”、“民魂”的作用;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既统一又包容的文化特征,使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汇接触时,一方面能够海纳百川,不断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充实本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又能够始终保留自身的文化体系和民族特色;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形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这成为民族凝聚力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成为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

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它的创新功能。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创新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社会实践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但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又可以引导、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文化创新并不意味着必须与传统文化完全割裂,相反,文化创新从来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我们承认,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不少保守的成分,但也必须看到,中华文化中亦有很多创新的成分。正是靠中华文化中的创新因素,才推动着中国历史一步步向前发展。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有两汉农业文明;没有魏晋思想解放与自由,就没有唐明繁荣的经济;……。特别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日新,及时、通变”,“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等传统文化精华,同时借鉴西方的优秀文明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将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它方面的创新,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文化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21 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放眼世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的国际竞争已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竞争或经济竞争,而是一种综合国力的竞争。谈到综合国力,它的构成要素虽然很多,但其表现形态不外乎两大类,即硬实力与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等“软实力”。约瑟夫〃奈不仅首次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而且明确地将文化、意识形态等归为“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及理论的提出虽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仅仅将文化视为一种软实力又是不够的,因为文化与国家实力的其他构成要素不同,它具有双重性质:当文化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是物质生产力、经济力,是硬实力。一句话,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

在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早在170年前,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就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就指出,昔日的君主只靠物质力量进行压制,而今天的民主共和国则靠精神力量进行压制,连人们的意志它都想征服。不过,以往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以硬实力为主的一种竞争,无论是冷战之前以

军事为核心的竞争,还是冷战结束之后以科技和经济为核心的竞争,莫不如此。但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正如约瑟夫〃奈所言:“……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早已将它作为维护其霸权地位,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武器。他们一方面通过其强大的传播体系不断妖魔化中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向我们推销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美国《混合语》杂志曾曝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资助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社会组织或个人宣传全盘西化、全盘美国化。这些对我们的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突和威胁。为了维护我们的文化安全,对内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对外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我们应当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创造出体现民族文化活力和生机的新作品、新成果,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努力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国际竞争中,文化不仅表现为一种软实力,它还是一种硬实力。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互相渗透,出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即“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的发展态势。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所催生的“文化经济”,或“文化产业”,会像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等产业形态一样,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50656/

推荐访问: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