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汽车知识 > 汽车行业前景

汽车行业前景

时间:2018-05-30   来源:汽车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汽车知识】

汽车行业前景 第一篇_2016年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年版中国汽车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

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80875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6年版中国汽车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1808758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20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4006-128-668、010-66181099、66182099 传真:010-66183099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行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研发体系,形成了研究能力和平台,具有比较完备的条件和数字化开发能力,拥有20万人的研发队伍,占到汽车制造业员工总数的5%,研发投入占到总营业收入的1.5%,部分企业已经达到了2%,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包括上游的产业能力大幅提升,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体系也是比较完善,后市场业务迅速拓展,产值已经超过了17%."十二五"期间中国品牌汽车年均增速达到了1.74,乘用车是4.75%,中国品牌轿车已经形成了产业体系,并且向高端拓展,方面都有所提升,市场份额也超过了25%.乘用车一直是中国品牌乘用汽车的主力。

截至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新增1707万辆,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2015年全年将达到1.78亿辆。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汽车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市场2015年销量明显放缓,步入成熟期新阶段。2015年1-11月,汽车产销增速比1-10月小幅回升。其中乘用车产销1873.52万辆和1868.13万辆,同比增长4.17%和5.89%;商用车产销308.87万辆和310.54万辆,同比下降10.53%和9.71%. 根据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其中特别提到将提高自主品牌国内份额,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将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国内份额超过40%.2015年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67.83万辆,同比增长14.1%,占乘用车市场的41.1%,占有率较2014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5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合资及自主车企的乘用车出口成绩也不尽人意。20【汽车行业前景】

15年1-6月我国合资及自主车企乘用车出口总量为164305辆,较2014年1-6月的200620辆同比下降18%.同时,截至2015年12月18日,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召回总量约为76万辆,约占召回总数的13%,在召回次数方面,国内自主品牌的召回数量约为14次,约占总召回次数的6%.

"十三五"期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定位将从"量化经营"回归到"市场补充",市场规模稳中趋降,中长期进口汽车市场将从"量化经营"到"市场补充"为主,市场规模稳中趋降;产品:中高端化、个性化、时尚化、小众化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新组合;品牌:豪华品牌份额快速提升,基础品牌将与国产车直面竞争;价格:新车价格继续呈现下行,利润下滑趋势难改;渠道:电商新模式与传统分销模式既融合又竞争,大型经销商集团加速传统渠道的兼并重组。

《2016年版中国汽车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在多年汽车行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汽车市场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汽车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汽车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汽车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汽车行业前景预判,挖掘汽车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汽车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全球化中的国际汽车市场 第一节 2015年美国汽车市场 一、2015年美国汽车市场现状 二、美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三、美国主要汽车企业 四、美国汽车政策 第二节 2015年欧洲汽车市场 一、2015年欧洲汽车市场现状 二、2015年俄罗斯汽车市场 三、2015年英国汽车市场

四、2016年欧洲汽车市场趋势预测 第三节 2015年日本汽车市场 一、2015年日本汽车市场现状 二、2016年日本汽车市场预测 三、日本汽车产业的危局 第四节 2015年越南汽车市场 一、越南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二、2015年越南汽车市场现状 三、2020年越南汽车市场趋势 第五节 其他汽车市场 一、2015年韩国汽车市场 二、2015年台湾汽车市场 三、2015年泰国汽车市场 第六节 2015年国际汽车场贸易 一、2015年全球汽车生产情况 二、2015年全球汽车销售情况 第二章 全球化中的中国汽车市场 第一节 全球化与汽车行业全球化 一、全球化与汽车行业全球化概述 二、汽车行业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三、汽车行业全球化的成因分析 第二节 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分析 一、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现状 二、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化竞争优劣势分析

汽车行业前景 第二篇_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汽车工程概论》课程考核论文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班 级: 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学生姓名: 韩明泽 学 号: 2014404010216

完成日期: 2015 年 12 月 15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 绩:

教师签名:

目 录

1 回顾我国汽车工程的发展历程............................................. 1

1.1 初创阶段.......................................................... 1

1.2 成长阶段.......................................................... 1

1.3 全面发展阶段...................................................... 1

2 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 2

3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瓶颈............................................. 3

3.1 核心技术的缺失 ................................................... 3

3.2 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 ............................................... 4

3.3 新能源汽车阻力大 ................................................. 4

4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汽车行业前景】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 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一、 回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汽车行业前景】

1.1、初创阶段(1953年~1978年)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厂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10月起开始大批生产载重量为4t的解放CA10系列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8年该厂又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毛泽东主席乘坐后表示赞赏,并勉励一汽人继续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汽的批量生产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相继投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其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需求,汽车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国家决定在内地再新建一批汽车工业骨干企业。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期制造厂,随后又建成了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这三大汽车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独立开发载货汽车产品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据统计:1966-1980年,我国汽车总投资51亿元,15年中产量由年产

5.6万辆增加到22万辆,产值由20.1亿元增加到88.4亿元。

1.2、成长阶段(1979年~1993年)

这一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渐明显,汽车企业开始出现竞争。同时,汽车行业中也形成了一些骨干企业集团,开始走向联合发展的道路。至此之后,我国汽车企业从自我封闭的发展模式,走向了与国际汽车企业加强合作的道路。十余年间,我国汽车企业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00多项。通过KD方式生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建设改造,使我国整个汽车工业有了明显进步。不仅汽车产量增加迅速,而且汽车产品结构也有单一的中吨位载货车变为中型汽车与重、轻、微型货车等多种产品生产,商品车、专用车、客车同时发展的新局面。

1.3、全面发展阶段(1994年至今)

自1994年开始,以《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为标志,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其背景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汽车工业面临着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汽车市场已从单一的公费购车转向多元化结构,私人购车趋势明显上升。汽车工业的发展正

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重要的转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于1994年7月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它在总结我国汽车工业40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20世纪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汽车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措施。

在这一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植下,围绕加快汽车零部件工业和轿车工业的建设为中心,建成了以轿车工业为主体的汽车工业新体系。2004年一季度,供产销汽车129.96万辆和127.77万辆,是1993年全年的汽车产销量。其中,轿车累计产销57.69万辆和56.70万辆;载货车累计产销39.62万辆和37.80万辆;客车累计产销32.65万辆和33.27万辆。汽车产品在产量、质量、品种、性能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我国汽车工业出现高速发展的新局面。汽车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1、2007年国家经贸委先后发布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这两个规划使我国汽车企业走出了一条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调整了我国的汽车产业结构,促进了优势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行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至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全球第一,使我国的汽车行业真正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2011年又是新的“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元年,相信在此后的五年汽车工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飞跃。

二、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自19 53 年开始起步以来, 经过5 0 多年的迅猛发展, 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纵观世界经济强国, 其汽车工业产值占本国国民经济总值的比例均在10 % 以上。从我国汽车工业占G D P 的比来看,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且地位还在逐渐的升高,到20 07 年时, 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 D P 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92% , 比上一年增加了0.8 个百分点。1990 年时, 这个比重值只有2 .66% , 19 98 年时, 比重为3.30% ,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接近8%了。预计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这个比重将会继续增加。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销售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3%和4.33%,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产销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同比增长7.17和7.07%;

汽车行业前景 第三篇_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前景】

一、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及汽车需求增长的国际格局

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二是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形成了“6+3”的格局,9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以上。汽车企业在全球的大规模重组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从汽车产销量的地理分布看,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市场疲软,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形势看好。在亚洲,韩国、泰国和中国等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亮点。据预测,从2002年到201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增加1100万辆,亚太地区将新增7百万辆以上,占到65%,而其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

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变化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轿车开始进入家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2002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辆,比2001年同期增长38.49%,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2001年同期增涨37.1%,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由于企业进入和竞争激烈,销量前3位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占总销量的53.4%,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6.8个百分点;其他各类汽车的生产集中度总体来讲较之2001年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4大集团汽车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

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是促使汽车价格持续下降,最终达到合理价位;二是竞争领域不断扩展,不仅包括产品价格、质量、性能,而且涉及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市场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三是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将成为竞争焦点。通过充分而有效的竞争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并将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空间、投资机会与盈利前景预测

未来时期随着影响中国汽车需求市场的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汽车合资企业不断在全球同步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将对未来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预计今后10年—15年中国将成长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年销量达到17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推动了国内汽车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预计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依托跨国公司迅速扩张,将进一步加速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市场格局剧烈变化,投资并购机会将不断涌现。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高于国际水平,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这极可能降低行业利润率,但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成本、费用也有较大下降空间,利润总额等总量指标可能保持,甚至有可能提高。国家进一步降低一些税费,将为行业内大部分企业提供降价空间,如果产销规模能随降价得到有效扩大,规模效应将发挥出来,会使行业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同时,零部件进口关税的下降,将使一些厂家进口成本有所下降,对采用进口部件较多的中高档产品影响更加明显。我国汽车行业中的轿车工业发展最为迅

速,不仅产量的增长高于整个汽车行业产品产量的增长,技术进步的步伐也大大加快。从全行业来看,轿车、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企业的盈利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取向

1.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1)预计今后10到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国际经验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汽车普及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国2002年的人均GDP是7972元,按官方汇率计算折合910多美元,而按世界银行测算的购买力平价方法则接近4000美元。在一些发达城市、东南沿海相当多的地区,人均GDP按官方汇率计算也达到四五千美元,呈现明显的即将进入汽车社会的特征。预计中国将在未来10年--15年成长成为年销量达到1700万辆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2)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是波及范围最广和波及效果最大的产业。对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玻璃、涂料等原材料工业,铸、锻、热、焊、冲压、机加工、油漆、电镀、试验、检测等设备制造业,机械、电子、电器、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配套产品和零部件,公路建设、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都会产生巨大需求,从而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预计今后10年每年GDP增量,有1/7至1/6由汽车产业提供。

(3)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汽车的制造中心。中国已初步形成相对齐全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这是中国汽车产业新发展的起点。此外,中国发展汽车产业还有如下优势:一是大国的市场优势;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三是具有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预计在今后10到15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2.中国今后发展汽车产业的政策取向

(1)创造积极而充分的、有利于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竞争环境。应鼓励各种类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进入,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给予不同性质的企业以平等的市场竞争机会,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过程,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结构,带动我国汽车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提高。

(2)改制、重组是新时期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的基本政策取向。在开放、竞争的基础上,推动中国汽车企业的改制与重组。在改制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解决普遍存在的企业办社会、人员过多、债务负担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重组可以在以下方面重点推进:一是整合汽车资源,以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汽车工业资产利用率;二是进一步加强与汽车跨国公司的多方面合作;三是推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四是对不同类型的汽车产品采取不同的重组战略;五是在强调放松进入限制的同时,要大力排除退出障碍;六是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产业重组。

(3)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开放中逐步融入全球汽车制造分工体系。改变汽车产业链配置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源的思路,分阶段地逐步融入汽车产业的全球采购、制造、销售、研发体系,并逐步向高段领域挺进。在整车上有进有出,集中力量发展具有市场和资源优势的部分产品;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多层次性以生产中低级别的轿车作为未来时期汽车产业的战略重点,逐步实现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占领周边发展中国家;同时要利用现有的劳动力优势,扶植国内有条件的零部件厂商要尽快向全球供应商的角色转变。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2002年中国汽车产业面对加进WTO后的冲击,发展迅速。但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在加进WTO后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汽车产业逐步从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汽车信贷等方面全面融进世界汽车产业体系。通过使自身全面融进世界汽车产业体系,中国汽车产业将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就长远来看,中国汽车产业也必将获得自主开发的能力,并且逐步进步其在世界汽车产业体系中的地位。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总体态势

1中国汽车产业的总体规模2002年,中国汽车产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

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产业经济效益大幅度进步,完成产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销售收进6465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气力。从中国汽车产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进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产业产量中以CKD、SKD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世界汽车产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式。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团体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固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进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团体,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团体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进步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5.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产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团体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产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产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团体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团体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团体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团体。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团体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往,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

3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中国汽车产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产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产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产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很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目。需要指出的是,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产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产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假如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产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4中国汽车产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随着中国加进WTO,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用度增速高出销售收进,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

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团体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国内很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进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很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5中国汽车产业企业的制造能力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产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产业低廉劳动力的上风。中国汽车产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进步。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产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进步。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进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由于中国汽车产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进步。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进跨国公司的全球治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治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6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新产品投进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政府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进步,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进步。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进轿车产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进中国轿车产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产业全面融进国际汽车产业体系

1世界汽车产业巨头大举进进中国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进WTO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产业巨头加速进进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进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4.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产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进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进步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进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团体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进中国市场。世界上尽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进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进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跨国公司加速进进中国汽车产业,使中国汽车产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产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进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团体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团体,初步形成中国汽车产业新的“3 +9”的产业格式。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团体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祥、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 +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团体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团体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吞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产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公道。

2中国汽车产业与国际汽车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

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团体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外国企业开始进进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产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进WTO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进WTO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进了中国汽车产业。政府有关部分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治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进倒计时。2002年,进进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3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开始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进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占领中国汽车市场。21世纪初,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其典型代表是,本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团体合资在广州设立了本田专门向亚洲、欧洲出口产品的加工生产基地,产品100%出口。上海通用已经开始大量向菲律宾出口别克GL8,向加拿大出口发动机,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地区,促使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进一步进步。汽车零部件以较大规模进进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早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潮流。跨国公司通过零部件全球化采购,降低本钱,减少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投进规模。中国汽车产业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进进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例如,福特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采购中心,2003年有看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零部件,用于福特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在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日产承诺将上海、十堰、襄樊等地汽车零部件供给商纳进其全球采购体系。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的汽车产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标志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进步。2002年根据沃尔沃公司的全球战略,欧洲、北美、亚洲是其3大战略重点。沃尔沃公司决定其亚洲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意味着沃尔沃公司在亚洲立足于中国发展。2002年12月18日,德尔福、霍尼韦尔等8家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通过了上海市外经委和外资委的认定,获得了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书。跨国公司在2002年纷纷公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丰田、本田公司把占领10%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日产计划2004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大众和通用则把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之一,力图保持已经具有的上风。比较晚进进中国市场的马自达公司也公布,中国事其“新千年计划的重要部分”。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中国汽车企业利用国际汽车产业体系中的专业设计公司,为自己开发新产品。例如,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合作,聘请10多位汽车专家,并且吸纳国内来自各大汽车厂的研究开发人才,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载货车。长安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一家著名汽车设计商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PV新车型。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吉祥团体请意大利汽车项目团体、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帮助设计一系列轿车新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采购。例如,上海汽车团体建立了所属企业共用件联合采购制,组织企业按照同一品质规范,参与全球零部件采购。陕西汽车厂通过全球采购,以性能优良的发动机装备新车型,使其重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开发方面利用国际资源,在汽车零部件开发方面更是如此。2001年,民营企业浙江万向团体在国外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公司,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使该团体获得了海外市场运作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一汽汽车研究所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CA6DE系列柴油机,使中国汽车产业柴油机有了新突破。中国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利用。跨国公司进进中国,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之外,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重组自己的竞争上风也是重要原因。但是,20世纪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生产线上的劳动力,21世纪,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利用技术人才为自己进行产品开发。通用汽车公司不仅利用与上汽合建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海通用服务,同时也给通用北美部分提供技术服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母公司的某些技术开发项目拿到中国来做。合资方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是单向的,即外国企业向中国汽车产业投资。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向外国企业投资。上汽团体持股韩国大宇10%,开了中国汽车产业进进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上海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

汽车行业前景 第四篇_中国汽车发展前景

中国汽车文化

浅谈中国汽车发展前景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给水排水工程

【汽车行业前景】

班级: 10级水本(2)班

学号: 201040320239

姓名: 胡宇

浅谈中国汽车发展前景

人的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我们外出工作办事的主要交通工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因此汽车行业在每一个国家都有相当大的市场。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汽车行业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这一点尤为突出。使我们不得不关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 纵观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

展的基础。汽车产品开始了从无到有,翻来历史的新篇章。

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

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

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

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现在主要着眼现在中国汽车发展情况和未来中国汽车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汽车产品中,微型客车、轿车、大型客车发展速度较快,前景看好。微型客车市场定位准确,有效刺激了需求;大客车市场与重型载货车市场将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大大兴旺,厂商对这一领域的开拓必定获得丰厚回报;轿车产量大、产值高、规模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中型、轻型客货车市场依旧难以摆脱过度竞争的现状,前景堪忧。

未来几年,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有6个方面。一是竞争加剧,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降低,但总体上还是要高于其他一些行业;二是汽车企业的分化会逐步展开,企业淘汰率增高,中国汽车企业格局还远没到“大局已定”;三是零部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四是汽车产业的区域集中化趋势将加强,产业集群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五是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将趋于增强;六是将逐步形成以中国市场为主的国际性大企业。

中国汽车的发展方向多样,如果追求组装和制造,前途远大,原因有二。其一,中国市场巨大,人口众多,今后10年是汽车大幅增长期。其二,中国制造优势明显:劳动力价格低,素质高,工业基础雄厚,像上海通用,是通用在全世界5家合资厂中的模范工厂。 此两点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世界汽车巨头愿意把产品拿到中国来生产,中国制造汽车,不仅可以满足本土需求,还可以销售到海外。有人预测,中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其中,潜力最大的当属汽车制造业。

如果追求品牌和技术,中国汽车荆棘丛生。因为,中国至今没有开发出一辆畅销国际市场的轿车,没有打造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中国轿车的开发设计水平与国外差距甚大。在资金、技术和人才都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你进一小步对手进一大步,中国汽车何时能盼来出头之日?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汽车别无选择。工厂和品牌,中国只能选择做工厂,进行组装和

生产。至于创立品牌,开发设计,那是跨国公司的事儿,中国企业还达不到那么高的层次,如果硬要追求,只能自找痛苦。况且,经济越来越全球化,汽车工业将无国界,中国应该自动纳入世界汽车分工体系当中,老老实实做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如果再提自主开发、民族品牌,不仅显得观念、意识落伍,而且会被世界汽车所抛弃,得不到任何利益。

但是,总有些民族情结深厚的专家不甘心,不愿放弃民族品牌和中国轿车梦。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不等于世界大同,集团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不同民族之间、国家之间还会发生利益冲突,有时甚至很严重。如果中国只满足于做跨国公司的下游工厂,不搞自主开发,中国的汽车企业就只能被动地卷入“全球化重组”中,而这个重组是跨国公司从其本身利益出发而进行的。一位工程院院士曾在研讨会上激动地说:“没有技术的独立,就没有经济的独立,也就没有政治的独立。随着知识和技术在资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汽车要出名牌,企业就不能把目光只盯在技术上,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49556/

推荐访问:汽车行业前景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