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民间故事的作用

民间故事的作用

时间:2018-05-22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民间故事的作用 第一篇_论民间故事的价值

学院:信息工程

学号:20101000451

姓名:剡亚妹民间文学作业

论民间故事的价值

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由无数代人收集和整理而成的,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经典民间故事诞生于各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并经过几千年口耳相传,逐渐成型。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美丽故事,一方面告诉了我们古代人民的朴实,另一方面又告诉了我们他们富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些美丽的故事像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在我们心中跳动,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这些经典的民间传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它也反映了民族的一些习俗、信仰、或是社会情况,这些都是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人民生活活,思想与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人民关于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人民审美 呵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故事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具有自己的风格,其中之一就是有固定的开头用语。最常见的是:“从前”,“从前有一个国王和一个王后”或者“那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会讲话”。同样,民间故事一般也有一个结尾模式,经常把我们从幻想世界带回到现实中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他们就这样快快乐乐的生活着”,或者“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民间故事的特点有: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上它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间故事常有神化式的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民间故事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我们通常愿把它们分成三大类:动物故事,神奇故事和滑稽故事。动物的民间故事以动物作为主角,这里既有家养动物,又有森林动物。这些动物能够说话,行为举止也颇为像人,但同时又保留着一部分动物自己的特征。

中国民间故事有许多内容是揭示劳苦大众不屈于被宰割、被污辱、被损害的境遇,他们嫉恶如仇、奋起反抗。这种做法,站在道德立场上看,铲除邪恶,伸张正义,有仇必报,人们爱憎分明;站在阶级的立场上看,它体现了劳苦大众反压迫、反邪恶、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中国民间故事资源十分丰富,像《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等。这些民间故事是文学宝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民众生活,进行道德教化长期以来有着重要的价值。

民间故事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乡为土,保卫国家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励力量。我们要保护民家文学,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让民间的精神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不断前进,耀我中华。

民间故事的作用 第二篇_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必要性

摘要: 摘要: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历史、文学艺 术、 社会生活等方面,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民族意识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作为民族未来的青少年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了解现状却不尽人意。 关键词: 关键词:青少年、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神话故事在逐渐被人们淡忘,大多数中国人心中只有几个零散 的神话故事、神话人物,中国神话故事没有在广大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心中形 成一个完整的神话故事体系。 一、传统神话故事的优点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传统神话故事的优点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从历史方面来看,神话是人类社会童年时期的产物,通过神话故事可以看 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这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信仰等 民族性根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文学艺术方面看,神话故事作为历史典故,广泛流传于文人学者的诗词 歌赋之中,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了解这些神话故事,就很难理解其文学 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影响。 (三) 从社会生活方面看,由传统神话故事延伸出来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如中秋节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七夕乞巧等,已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尧舜的仁义治天下,愚公移山的坚持不懈等精神文化以深刻融入到中华民 族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中,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准则,并指导国家的内政外交。 二、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困难的原因 (一)中国无神话集成专著且体系较混乱。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广泛散落于诗这 容易造成阅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思维上的混乱,打击阅读的积极性。 (二)传统神话故事异化现象导致神话的演变和消亡。其异化现象包括历史化、 文学藻饰化、哲学化、宗教化。文人学者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感情,会将神 话故事合意者增饰之,不合意者删之。 (三)神话既有美妙伟大的思想,也有野蛮的思想。 (四)古代神话故事寄托的是对神灵、祖先的敬畏。 对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的建议 第一, 针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内容分散,体系混乱,可将其进行专门整理

汇编出版。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内容广泛,涉及领域较多,除将其汇 编成集大成著作外,还可将其按类别编辑。如创世说类、风俗习惯 类、帝王类、英雄人物类、励志教育类等。这样一来可使中国传统 神话故事更有条理、 细化, 方便青少年阅读; 二来可满足不同需求、 个人爱好的同时传授知识

、塑造良好品格。 第二,将神话故事中的迷信成分分离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青少年群 体中多宣扬正义、积极向上的内容,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 学校作为青少年习得知识文化的主要场所, 应当多开展关于传统神 话故事的活动。 第四,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普及传统神话故事。除学校和书籍这一重要普 及途径外,我觉得发展相关文化产业,既能达到普及传统神话故事的目的, 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充分了解神话普及的现状和利弊权衡之下,我们知道神话故事具有重要 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对于青少年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人生观、 价值观的树立,民族意识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中国 传统神话故事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茅盾说神话》 【2】 《中国古代神话》 茅盾著 袁珂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7 华夏出版社,2004

【3】 《神话与中国社会》 田兆元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民间故事的作用 第三篇_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之一,是我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 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2] 白蛇传

《白蛇传》的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3]

孟姜女哭长城

【民间故事的作用】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4]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同样体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忠贞精神的“梁祝”,不单比“罗朱”早了上千年,故事内容也曲折生动得多。[5]

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西湖龙井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6]

苗族民间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在民间流传的以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在完整而又富有趣味的情节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口头散文作品。民间故事在苗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生活的范围非常广泛。

在民间故事中,容量最大、最能反映苗族生产生活和心理状态的作品要数生活故事和爱情故事。这些故事以人和人的关系为基础,在又有现实又有假想成份的情节中表现人们的

社会生活和对人物的评价。《孤儿当皇帝》讲述一个孤儿有幸娶到天神生老的幺女为妻,皇帝得知后,仰慕幺女的容貌而与孤儿换妻并将皇位让给孤儿。幺女设计置皇帝于死地后返回天廷并生育一女,又与其女历尽千辛万苦与孤儿团聚后共同治理国家。这个故事通过孤儿从穷苦孩子到皇帝的描写,展现了苗族人民渴望幸福、进取向上、不畏权威、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扎董丕然》讲的是苗族小伙追杀虎霸解救心上人的故事,情节曲折、首尾呼应、优美动人、结构严谨完整紧凑,在我州苗族人民中广为流传。《诺施与龙女》通过青年诺施进龙宫娶龙女的曲折经历以及人物感情纠葛的描写,把人们带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幺豆歹与蒙施彩贡奏》讲述了聪明英俊的苗族青年幺豆歹在花山场上与美貌无双的姑娘蒙施彩贡奏巧妙周旋并在家里三难美人最后终成眷属的故事,歌颂了苗族青年忠贞的爱情,是民间故事中最具现代特色的一个。另外,像《癞哈蟆姑爷》、《琛姑娘与瑙姑娘》、《乔妮》、《两兄弟》等也是流传很广的故事。

苗族民间故事中还有不少的动物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如《狗找主人》、《猴子蚂蚱之战》、《嘀嘀鸟的歌》、《蚂蚱蹬雀蛋》、《梭云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以幻想和虚构的情节,寓褒贬于其中,具有浓厚的情趣,为人们喜闻乐道。

苗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并且有极其宝贵的价值,发掘这些文学宝藏,对繁荣文艺创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为社会、历史、民族、语言等学科提供珍贵的资料有着重大的意义。

鲁班造伞的传说

从前没有伞,出门行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看了,心里难过,对鲁班师说:“人人都说你手艺好,出门人日晒雨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子吗?”

鲁班师答应想办法,师徒们一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十里一个亭子。亭子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子不错吧,又遮太阳,又好躲雨。”

鲁班师娘看了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人不能老登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来,鲁班师一团高兴,听这么一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一步二个亭子吗?”

“一步一个亭子!”鲁班师娘一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点也不生气:“好,我去试试看。”

鲁班师娘又仔细看看亭子,回到家里,用竹子做骨架,扎成个小亭子样子,再糊上油纸。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撑开来,不用就收起来,这就是伞,做好了,鲁班师娘撑着伞走到鲁班师面前:“你看。这不是一步一个亭子吗!”

鲁班一看,又惊又喜,连说:“佩服,佩服!”

人从此就有了伞了。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小小的亭子。 和尚升天

话说唐朝年间潞洲府有位节度使,名李抱贞。当他到任时府内是银两空空,就连官员,兵卒的响钱都拿不出。实在是无计可施,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当地有一位老和尚德高望重,百姓对他是言听计从,何不让他出面作法,让老百姓捐些钱物。

于是,李大人就去面见老和尚,把事由说了一同。别说老和尚真就答应了,为了消除老和尚的顾虑,李大人说我们已在法坛下面挖一个地道,等点火后你就顺地道出来,保你平

安无事。李大人又带着老和尚现场实际走了一遍。这才定下良辰吉日,州里的百姓听说老和尚坐坛讲法,纷纷来捐钱。

到了开坛说法的日子,周边的百姓也来捐钱。几天的功夫捐钱已达上亿了!这他时辰已到只见老和尚高高端坐在法坛上,下面是一群小和尚法乐齐鸣。好个热闹!一阵后就听有人喊;活佛现身点火相迎!忽的一声法坛四周火光冲天,可怜的老和尚下得法坛可地道的通口早就被人堵死了。

待火熄后法坛上只留下几块舍利了!众人还真就相信活佛升天了。李大人的眼眉之急解决了,一条人命换来的救济钱,也算上是老和尚做了一次善事。

这才是;假戏真做傻和尚,随着活神上天堂,早知能有此番行,何必甘当挡风墙

民间故事的作用 第四篇_民间故事

相传梅鱼的头原来并不大,龙头烤的下颌也不像现在那样下垂得厉害。那么它俩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一天,梅鱼和龙头烤一起去跳龙门。它俩来到龙门前,梅鱼对龙头烤说:“老弟,还是让我先来跳吧!你在旁边稍等一会儿。”说罢,它正要起跳,只听得把守龙门的乌龟大将吆喝道:“来者是谁?通名过来。”梅鱼道:“我乃是大黄鱼之孙,小黄鱼之子,梅鱼也!”报过姓名,它便使出全身力气用力一跳,不料竟撞在龙门的石柱上。它顿时感到眼冒金星,头部膨胀。停在一旁的龙头烤一见梅鱼不但跳不进龙门,反而把头撞得这般模样,便笑得前俯后仰,一不小心,竟将下颌骨笑得脱出了。从此,它俩就变成今天这种模样了。

民间故事的作用 第五篇_智慧民间故事

篇一:试论民间故事中蕴含的民众智慧

试论民间故事中蕴含的民众智慧

摘要: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立足于现实生活并富于幻想,是人民群众智慧的成果。

关键词:民间故事 民众智慧 价值 阿凡提

民间故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最兴盛、最普及的口头文学样式之

一。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从狭义上讲,是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不管是从广义还是狭义上看,民间故事有一个特点:贴近生活,故事内容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是人民群众智慧的成果。

民间故事有四个方面的价值:

(一)娱乐价值:故事的娱乐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对于成年人 还是对儿童来说,都是如此。而民间故事是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等等之间的种种关系,讲故事成了民众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既可以使成年人在劳累之余获得精神上的调节、放松和安慰,也是儿童的精神营养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育价值:故事的内容包含着对民众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民间舆论的作用,对认得教化与劝诫的功能,这个可以从民间故事的起源说起。民间故事最早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后被加工成文字,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对深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爱和恨,他们创作了一个个传说故事,以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和理想.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比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有三种教化主题:一是为人不要过于贪婪,二是要知恩图报,三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有其他民间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教育民众种中基本观念,学会分辨是非善恶,知道做人要善良、勤劳、勇敢、机智。教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艺术价值:民众故事具有立足于现实生活有富于幻想的艺术特色,,它的简洁精练的表达方式和曲折生动的结构技巧等,都有很大的艺术欣赏价值。 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四)文化资料价值:特定的故事在时代和生活环境中形成,也带有特定时代和生活状态的印记。“民间故事构成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人类学家及研究人类习俗的学者应该将各种故事的存活史的大量增加的材料,用之于阐释他们自己的发现的”。们可以从中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从四个价值中不难发现民间故事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蕴含着人们群众的智慧,我举个例子具体论述民间故事中蕴含的民众智慧。

《阿凡提的故事》

国王为了拿阿凡提开心,带着阿凡提和一批随从外出旅游狩猎,他让阿凡提骑了一匹老马。正当他们狩猎时,天气突变下起了倾盆大雨。国王即刻停止狩猎掉转马头与随从一起奔回王宫。阿凡提的老马怎么也跑不起来,他只好停下来把衣服脱下塞到褡裢里,准备冒雨骑马回王宫。骑到半路,雨停了,阿凡提便从褡裢里取出干净的衣服穿上回到王宫,国王惊奇地问道:“阿凡提,你的衣服怎么没被雨淋湿?”

“尊敬的国王陛下,您让我骑的是一匹神马,您们走后,它突然长出了翅膀,一眨眼的工夫就把我带到了这里。”

国王信以为真,当他第二次外出狩猎时,他把自己的坐骑让给阿凡提,自己却骑上了那匹老马。这次外出又下起了大雨,阿凡提掉转马头狂奔而去,国王的随从们也跟着阿凡提奔驰回宫。可是,国王骑的老马根本没像阿凡提说的那样长出翅膀,反而越走越慢。这时他这才领悟到上了阿凡提的当,发誓回去后一定好好惩罚阿凡提。

国王像一只落了水的猫,好不容易回到了王宫。他质问阿凡提:“阿凡提,你胆敢欺骗我,那

匹马怎么没长出翅膀?”

“尊敬的陛下,您什么时候听说过马会长出翅膀?既然那匹马跑不动,您不会像我那样把衣服脱下来装到褡裢里吗?嗨,国王是一回事,智慧又是一回事。”阿凡提回答道。 “蓄着山羊胡子,鹰钩鼻子,小圆眼睛配上小叶图案的眉毛,头缠色拦头布,戴小帽,手拿弹拨乐器,骑着小毛驴游走四方”对于这个动漫人物我们非常的熟悉,这便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阿凡提。说到阿凡提我们便会想到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阿凡提与巴依老爷,其中又有着许多斗智斗勇的故事。

而上述故事中则讲的是阿凡提与国王的故事。从这个人物形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阿凡提的为人。勇敢、富于智慧、蔑视统治阶级和一切腐朽势力。如“尊敬的国王陛下,您让我骑的是一匹神马,您们走后,它突然长出了翅膀,一眨眼的工夫就把我带到了这里。”这是阿凡提面对国王刁难,轻巧解决后对国王的反击。我们常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我们只会一笑而之或把他当成笑话,但是这个国王却信以为真,也照样模仿。结果如同一只落水的猫。这里就可以体现出国王和阿凡提的为人处世态度。故事最后有句画龙点睛的话语“尊敬的陛下,您什么时候听说过马会长出翅膀?既然那匹马跑不动,您不会像我那样把衣服脱下来装到褡裢里吗?嗨,国王是一回事,智慧又是一回事。”尤其是最好一句”国王是一回事,智慧又是一回事。”犀利地讽刺了国王的无知、愚昧。也体现出了阿凡提聪明、机智、幽默,和对统治阶级的大无畏精神。

阿凡提是智慧的象征,他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而且幽默风趣。

阿凡提是笑得使者,用笑声颠覆权威,感动人心。

阿凡提是侠士的代表,伸张正义,鞭达恶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阿凡提敢于挑战邪恶与霸权。

阿凡提接触到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对百姓遭遇深深同情,对剥削者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于是便勇敢地站出来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锐利无比的语言,在幽默的玩笑中,无情地讽刺地主老财,为老百姓伸张正义。阿凡提这个传奇人物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反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和封建世俗观念的斗争中塑造出来的一个理想化人物。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品质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他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的宝藏,无限的文化宝藏!

参考文献:

[美]斯蒂·汤普森 著:《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

黄涛 著《中国民间文学概论》

戈宝权 著《阿凡提的故事 》【民间故事的作用】

《山海经·海内南经》

战国楚·屈原 著《天问》篇二:什么是民间故事

【什么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民间故事类别】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1]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物。

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2]的来历大体上是“口口相传”的结果,内容大部分是侠客、清官、贪官等为老百姓所关注的人物。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

生活故事【民间故事的作用】

生活故事[3]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有爱情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

才子佳人故事

在古代,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是不识字的,但是他们对才子佳人[4]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在一些下层的文人中跟是流传着许许多多这类故事。

公案故事

公案故事[5]的广泛流传,与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着莫大的关联,老百姓无不盼着有为名说话清官出世,所以那些清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寄托。到了现代,公案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民间也是流传极广。

【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

【民间故事的作用】

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首先,幻想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通过无线的幻想与想象,编造故事,在简单的故事中,却透露出最直接深刻而容易理解的寓意。

其次,民间幻想故事的主要题材内容主要是一些“很穷”与“很富”的人,例如:穷小子、王公贵族,以及后母之类的。

第三,主要的体裁包括家庭、青年与老人、国君与官僚等,在相互之间的关系发展,矛盾的发生、发展与消亡之间,透露作者想要表达的寓意。

第四,幻想故事的题目一般都直接显示出故事的主人公,而且故事情节一般不会过于复杂,一般都是一些很容易被接受与理解的大众故事,而且故事里面的人物一般都比较极端,好的就永远都不会变坏而且绝对的单纯,坏的从容貌到骨子里都在坏,大多数作者甚至不给人家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读出民间故事的特点

【民间故事的作用】

——《牛郎织女》教学谈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课文就是例子”,就是告诉我们学生学语文是学课文的语言,课文的表达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感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语文,也才能真正的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

《牛郎织女》这是一篇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说

之首。作为民间故事它的特点有哪些,应该如何展开我们的教学呢?

我想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这个故事的产生原因。这个故事为我们讲述的是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善良勤劳的放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得到了天上织女为妻,男耕女织,夫妻恩爱,生活美满,后来被王母发现棒打鸳鸯,一年只能在七月七日在喜鹊的帮助下相见一次。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故事不仅离奇而且虚假,可是照样百代流传。这是为什么么呢?这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关。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儒家顺应这种潮流因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占统治地位,这种文化特别容易产生“小农意识”——自给自足。只需要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理想生活就很容易实现。牛郎织女之所以经久不衰,口耳相传于民间乐坊,也就是因为它宣扬的就是去追寻这种理想的生活——善良勤劳娶妻生子。只不过,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一幕罢了,它只能存在于故事传说之中,成为了统治阶级麻痹农民的一种思想上的武器。或许,也有不少人发现了这种美丽的错误,于是,封建恶势力(现实的力量)的代言人王母娘娘打碎了这个美梦。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就是一出典型的悲剧了,古希腊崇尚悲剧,可是我们中国人不喜欢,我们喜欢大团圆。于是一年允许牛郎织女见上一面,在无尽的黑暗中,留给我们一线光明。虽然现实是苦的,可是我们还有希望、还有梦想,还有追求。

理想的语文学习是高效的,它也需要我们追寻。准确把握本文问题特点进行教材解读才能保证学习的高效。本文属于民间故事,它的特点是: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语言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艺术感染力强。教学时一定抓住这几个方面的特点进行重点教学。具体分析如下:

一、把握故事情节。

上面我们已经简单的介绍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故事发生的时间线索来看,有这样一个特点: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人,首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情节出人意料。一开始文章就告诉我们“很久很久以前”牛郎是孤儿,哥嫂都虐待他,只有一头牛和他亲近,这里的“牛”比人还要好。这是第一个出乎意料。接着“一天晚上”,老牛竟然说话了,而且告诉他的是如何去讨老婆,这是第二个出乎意料。第三个出乎意料是“第二天黄昏”,牛郎真的得到了一个老婆,而且还是天上的织女。最出乎意料的是织女同意嫁给牛郎的时间极短,而且原因竟然是“心眼儿好,又能吃苦”。——可见中国历来不缺少梦想家。第四个出乎意料的是三年后的“一天”,老牛在他们生活的最幸福的时刻死了,但是死得并不彻底,还为后文埋下了伏笔。王母的出现能算作第五个出乎意料,“暴跳如雷”“闯进”“狠狠一推”“拽着”寥寥几语就勾勒出一个让人恨之入骨的反面人物。敢爱敢恨,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特点。第六个出乎意料是牛郎竟然飞了起来,老牛在前面的伏笔这里显露了出来。第七个出乎意料发生在牛郎即将追上织女的刹那,王母的玉簪划出了一道天河。牛郎织女化成了两个星座。最后一个出乎意料是鹊桥的搭建,让故事多少有了一个大家尚可以接受的比较圆满的结局。其实这正是因为他是民间文学的原因,老百姓可不希望小两口生离死别望眼欲穿啊,于是口耳相传,就渐渐变成了大团圆结局了。

二、感受人物形象

文中主要人物一共出现了四个:牛郎、织女、老牛、王母。正面的是前三个,反面的是王母。次要人物有哥嫂还有牛郎的儿女。中国的传说故事大多具有这样的特点,好人出奇的好,坏人特别的坏。文中坏人的代表是王母娘娘,好人的代表是前三个人物。这样阅读起来比较痛快,但是很容易造成我们思想的僵化,非此即彼,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其实现实世界远没有故事传说中所描绘的简单。【民间故事的作用】

牛郎:自耕农民的代表,具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德。善良,勤劳,爱家庭爱妻子爱孩子。 织女:家庭主妇的代表,美丽聪明,心灵手巧,善良勤劳,渴望自由。

老牛:身上有父母的影子,睿智慈祥,无私奉献。

王母:是有封建等级观念的家长、族长的代表,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冷酷无情。

感受他们的形象可以从文章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着眼,好好品读,是能够读出人物的这些特点的。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知道正面和反面人物之外,还要知道他们还有主次之分,从故事情节和题目来分析,主要人物无疑是牛郎织女两个人,那么次要人物出现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要好好思考一下。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塑造主要人物。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衬托”,当然还可以细分一下,老牛属于正衬,王母属于反衬。作为一种写作的手段,学习一下,也是有益处的。

三、体味语言风格

文章改编自叶圣陶的《牛郎织女》,叶老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叶圣陶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语言平实、纯正,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这一点和民间文学的语言特点一脉相通。全文没有一处拗口的文字,文通字顺,朴实自然。自己的女儿二年级的时候就能基本上读完全文,基本理解大意,可见民间文学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口语化的语言,一定要让孩子多读多感悟。比如,老牛所说的关于如何寻找织女的一段话,就很有趣味。有些近似于顶针修辞格的雏形。读起来感觉会更有趣味,更有活力。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的特点。

《一千零一夜》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有243个故事。在西方被称为《阿拉伯之夜》,在中国却有一个独特的称呼:《天方夜谭》。“天方”是中国古代对阿拉伯的称呼,仅凭这名字,就足以把人带到神秘的异域世界中。它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负盛名,拥有最多读者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同时,它以民间文学的朴素身份却能跻身于世界古典名著之列,也堪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它是中近东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士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收集、提炼和加工而成的,是这个地区广大阿拉伯人民、波斯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区的民间口头流传,约在公元八九世纪之交出现了早期的手抄本,到12世纪,埃及人首先使用了《一千零一夜》的书名,但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基本定型。《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经产生,便广为流传。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就传到了欧洲。书中的故事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波斯和印度;2、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时期流行的故事;3、埃及麦马立克王朝(1250-1517年)统治时期流传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中《赫左尔·艾夫萨乃》的古代波斯故事集(即《一千个故事》),其故事源于印度,最初是梵文,后译成波斯文,然后再译成阿拉伯文,同时加进一些阿拉伯故事;第二部分源于伊拉克的阿巴斯王朝,特别是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是有关埃及马姆鲁克王朝的故事。其核心是第一部分。有的故事也讲到中国。

据阿拉伯原文版统计,全书共有大故事134个,每个大故事又包括若干小故事,组成一个庞大的故事群,总计264个故事。《一千零一夜》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从口头创作到编订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公元6世纪,印度、波斯等地的民间故事就流传到伊拉克、叙利亚一带。大约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出现手写本。又经过几百年的搜集、整理、加工、补充,大约到16世纪才最后定型。而由文人编纂成书,出版问世,还要晚一些。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人民艺术才能和创造性的结晶,有如下5个特点。

第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一千零一夜》的作者展开了想象和幻想的翅膀自由驰骋:无所不能的神灯与魔戒指;一夜间建立起来的宫殿;往来于宫中的飞毯;会飞行的乌木马;海岛一般大的鱼;能隐身的头巾;可以驱使神魔的手杖;能看到任何遥远目标的千里眼,等等。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表达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战胜邪恶势力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故事,还把美好愿望的幻想性与现实的

民间故事的作用 第六篇_民间故事

故事一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9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1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小人蓬蒙在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后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进3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故事二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500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故事三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民间故事的作用 第七篇_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 望夫石的故事 香妃的故事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南柯一梦的故事 灶王爷的故事 状元亭

三潭如何印明月 纳西族火把节 沧海变桑田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47155/

推荐访问:民间故事的教育作用 民间故事大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