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世界之最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时间:2018-05-14   来源:世界之最   点击:

【www.gbppp.com--世界之最】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第一篇_哥本哈根大会背后的气候问题

哥根本哈根气候大会背后的全球气候问题

摘 要: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就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达成协议,各国确

定了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思,世界气候的变化形势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这背后,又有怎样深刻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各国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应对?节能减排,我们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关键词: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 严峻形势 应

对策略 减少排放 各国措施 节能减排 个人做起

2009年冬,正值岁末。尽管严寒天气横扫欧洲各国,料峭的冬寒却丝毫没有减弱来自丹麦小城哥本哈根人们的如火热情。在这场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气候谈判大会上,齐聚了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多达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甚嚣尘上的今天,毫无疑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人类未来的福祉和命运,而握有决定权的,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自己。

为期近两周的气候变化大会,见证了人类齐心协力遏制全球气候恶化的信心和决心,也凸显了在意欲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下各国难以调和的利益得失和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经过多国政府为期10多天的艰难谈判,在与会代表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的前提下,哥本哈根会议于去年12月19日当地时间下午3时30分左右闭幕。各国政府最终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主要是就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签署协议,根据各国的GDP大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关注哥本哈根协议的有效性,也不去讨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成与败,更不去分析后面隐藏的各个国家的利益冲突,而是看到,在这次隆重的气候大会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严重的气候问题,《哥本哈根协议》为什么主要针对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全球面临怎样的气候变化形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

一.全球气候问题剖析

(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

1.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和原因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无疑是以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为背景的。进入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度。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度。

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由于人类活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导致了常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2.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生态危机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两极冰川融化,大量物种灭绝,淡水资源流失,农作物减产,疾病肆虐,造成新的冰河期等,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会议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目前,公约已拥有192个缔约国。但该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

2.《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

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议定书已对发达国家从2003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来时承担减排义务。议定书已对2008年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作出了具体规定,及整体而言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念得基础上平均减少5.2%。

由此可见,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也刻不容缓。而且,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仍将上升1.4℃-5.8℃。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二.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形势

1.首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关系全球环境安全的重大问题。全球气 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等一系列灾难,已经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近百年来,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直接关系全球环境安全。

2.其次,在减排问题上,世界各国观点渐趋一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国际社会要求世界各国必须转变高二氧化碳排放生存发展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如何减排问题上,国际社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已经趋于形成共识。为了维护人类生存安全,必须把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内,必须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内。为此,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比2000年至少减少50%,届时全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相应需控制在2吨二氧化碳当量左右。如果上述目标在未来气候谈判中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国际社会作出量化的减排承诺。发达国家基本认可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实现比2000年减排25%~40%,到2050年减排80%以上并努力实现近零排放。在这一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也不能置身度外。目前,国际社会要求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参与减排的呼声日益强烈。

3.第三,在全球减排压力下,我国既不能完全照办,也不能置身度外。我国

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近年来与气候变暖相关的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国际上要求减排的压力日益增长。但是,也应当看到,尽管我国目前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已超过4吨,大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每年新增二氧化碳排放占全世界增长量的一半以上。然而,1850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8.1吨,仅为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1/11,也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基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我国2030年前不可能扭转碳排放继续增长的趋势,2030-2050年能够实现碳排放零增长也实属不易。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尽管是最大的碳排放国,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既不能不顾气候变化现实走高碳发展的路子,也不能受温室气体减排的过度约束,贻误发展机遇。

三.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应采取的行动

(一)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1.英国。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2003年2月4日,英国政府提出了英国2050年构建低碳经济的目标和任务,即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着力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构建有益于环境、可持续、可靠的和有竞争力的能源市场,同时,在低碳经济方面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导。

2.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低碳路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提出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明确在10年内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加强中近期行动,以实现205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比2000年减少80%的长期目标。同时,力图在国际社会上改变形象,形成未来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

3.日本。日本政府提出“低碳社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2007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正式将低碳社会作为2050年的重点发展目标,并于2008年7月通过“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日本提出的低碳社会,其概念比低碳经济更为宽泛,其内涵是“在低排放、气候安全条件下的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力图引领世界范围“低碳革命”,提升日本的软实力。

4.中国。我国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选择的

应对气候变化策略,必须适合国情,应当协调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可持续发展两者关系,在为保护全球大气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维护发展权益,提升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综合分析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应当以“绿色发展”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促进经济发展尽快步入绿色发展轨道,是我国应对减排压力的必然选择。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进程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应当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矛盾,努力做到发展经济的同时,尽量少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向低碳型转型必须尽快决策部署。我国未来绿色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应当是大幅度提高碳生产力,也就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二)对个人来说,我们能做什么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做的事情有很多。我们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能源,例如出门随手关灯,缩减开车次数,尽量乘公车出行;购买节能电器,同时尽量别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多使用电器上的开关按钮,直接关闭电器,而不要只用遥控器一关了事,因为如果电器处于待机模式,就要白白耗费40%的电量;少喝矿泉水,减少资源浪费;节约用水,我们可以循环用水,进行二次利用;不用塑料袋购物,自备口袋;吃饭时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平时有意识地进行垃圾分类等等。细数一下,我们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只是平时生活中都不去注意。只要每个人都树立了节能环保的意识,并将其付诸于行动。那么,受益的也将是我们人类自己。总之全球变暖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个人的小行动也能改变世界的大气候。我们的时间紧迫,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全球变暖——毫无由来的恐慌》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美)

费雷德·辛格 著

《全球变暖生存手册》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周迅 著

《世界气候外交与中国的应对》 时事出版社于庆泰 著

《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中国经济出版社 熊焰 著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第二篇_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资料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参加峰会。

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会议将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联合国气候会议一年召开一次,其前身为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地球峰会的目的是协调应对气候变化而采取的国际行动。

2009年12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举行例行记者会。答问如下。

问:中国媒体今天报道称,《金融时报》错误解读了何亚非副部长接受其专访时的表态。《金融时报》说,中方将不会接受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请澄清一下中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另外,法国总理菲永周六将开始访华,中方对此访有何期待?

答:何亚非副部长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关于资金问题是这么说的,中国理解并重视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国、非洲国家等的特殊关切,支持上述国家优先使用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所以你提到的那种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

众所周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仍然坚持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但事实是,《公约》生效十多年来,发达国家的这一承诺一直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这不得不让发展中国家怀疑发达国家的诚意。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立足自身资源,采取大量积极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国际支持,我相信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全球环境方面会做得更好。

目前发达国家承诺的资金数额与发展中国家的期待有很大差距,我们希望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其《公约》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足够的和可预见的资金支持。这是确保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法国总理菲永将于20日到22日来华访问。他将与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会见、会谈。中法两国领导人会就进一步加强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双边和国际地区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

当前中法关系发展势头良好,高层接触和交往增多,各领域合作活跃。去年中法双边贸易额389.4亿美元,同比增长15.7%。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今年4月和9月,胡锦涛主席和萨科齐总统两次会晤,就发展中法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我们希望与法方共同努力,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推动中法关系继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问: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哈根谈判中的分歧日益明显,中方认为会议达成协议的前景如何?中方是否会考虑温家宝总理将不再赴哥本哈根参加相关会议? 答:中国政府对参与哥本哈根会议的态度一直是积极和建设性的。温家宝总理将于明天下午离京赴哥本哈根出席气候变化会议。温家宝总理将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另外,温家宝总理还将与一些与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负责人会面。

目前,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当前,各方应该加强协调和合作,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正视自己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展现政治诚意,切实作出和履行承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和可实施的成果。

如果说目前谈判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进展缓慢的话,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在减缓、资金、技术等关键问题上的立场出现了倒退。他们一方面力图否定《公约》的原则,背弃《京都议定书》,偏离“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另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这影响了谈判的进程,影响了谈判取得积极成果。我们认为,哥本哈根会议成功的关键是发达国家要拿出政治诚意,继续承诺中期大幅量化减排指标,并且履行资金的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这是他们应承担的义务。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第三篇_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09年12月18日 哥本哈根)

拉斯穆森首相阁下,各位同事:

此时此刻,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注视着哥本哈根。我们在此表达的意愿和做出的承诺,应当有利于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站在这个讲坛上,我深感责任重大。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近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瞩目。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各位,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我们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2006至2008年共淘汰低能效的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2005年至2008年,可再生能源增长51%,年均增长14.7%。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2.5亿吨标准煤。农村有3050万户用上沼气,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万吨。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2003至2008年,森林面积净增20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亿立方米。目前人工造林面积达54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

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各位同事,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从零开始的,国际社会已经为之奋斗了几十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各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凝聚了各方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必须倍加珍惜、巩固发展。本次会议的成果必须坚持

而不能模糊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而不能偏离“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必须锁定而不能否定业已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进展。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如果说二氧化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的发展水平,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是毫无道理的。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维持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今天全球仍有24亿人以煤炭、木炭、秸秆为主要燃料,有16亿人没有用上电。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中国有句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西方也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当前。《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至2012年第一承诺期的减排指标。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不少发达国家的排放不减反增。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公布的中期减排目标与协议的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期望仍有相当距离。确定一个长远的努力方向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把重点放在完成近期和中期减排目标上,放在兑现业已做出的承诺上,放在行动上。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我们应该通过切实的行动,让人们看到希望。

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应对气候变化,贵在落实行动,重在机制保障。国际社会要在公约框架下做出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促使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持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转让气候友好技术,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谢谢!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第四篇_COP15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1.COP15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将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今年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广泛视为是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最后的一次机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高度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关注重点。【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会议的宗旨及预期目标

官员们将达成一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

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会议的焦点问题

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但是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该减排多少呢?比如,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最近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译注,链接文章中的图见下,卫报)。但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远超过中国。而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中国政府争辩说,从道义上讲,中国有权力发展经济、继续增长,增加碳排放将不可避免。而且工业化国家将碳排放―外包‖给了发展中国家——中国替西方购买者进行着大量碳密集型的的生产制造。作为消费者的国家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而不是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影响到COP15能否成功。同时,还有人怀疑现在采取的任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可能都显得微不足道、为时已晚。卫报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近9成的气候学家不相信通过政治手段能避免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根据欧盟定义的级别,2℃,意味着―危险‖。

中国开始积极应对世界气候问题

从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 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而中国也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英文: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

公约参加国有189个,有5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

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京都议定书》

(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I中规定国家在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达到,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2.联合国气候峰会纽约博弈 时间短暂难有实际成果

2009年09月25日11:16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中央电视台

气候峰会纽约博弈

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联合国总部召开,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出席了本次峰会,本次峰会目的是在为两个月之后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来定调,所以这次会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峰会是于当地时间上午9点开始,就在十几分钟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的开幕会上进行了讲话。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联合国讲坛上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中方的立场。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将展示什么样的气候观?这受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了环保部宣教司的副司长贾峰和特约评论员杨禹来参与今天的讨论。欢迎两位。

刚才我们讲到了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联合国的讲坛上阐述中国的气候观。近些年来,中国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我们的核心立场和观点是什么呢?

贾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谈不拢

贾峰 环境保护部宣教司副司长:

关于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国家签署了,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两个气候变化的联合国的公约,一个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另外一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京都议定书》。中国签署了这两个协议,意味着我们就要承诺我们的这种立场。第二,在减缓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也就是说我们愿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同时我们要坚持发达国家应该为他们历史上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第三,面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常积极的立场,比如说发展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倡可持续的消费,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杨禹 特约评论员:

我想再补充几点:一个我们中国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始终坚持这样一个比较积极的姿态,今天我想胡主席的讲话也会延续这种姿态,一个是因为我们中国这么多年来一直愿意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第二是因为气候变化这件事可能跟我们国内自己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正好吻合的,不需要在国际上去谈什么,不需要向国际社会承诺什么,我们自己就需要在很多领域完成像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等等发展方式的转变,而现在是国际社会共同的目标,和我们自己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正好相吻合,所以在这方面中国应该说是能够保持一个始终如一的积极的姿态。

主持人 张羽:

其实我们回顾近十年来国际上持续关注的热门话题,气候变化是其中之一。这次峰会我们看汇集了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首脑,国际上为什么这么重视?在今天这样一个形势下,大家讨论主要的利益点是什么?诉求点是什么?

贾峰:

大家之所以关心气候变化是因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挑战,也就是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你是一个有色人种,还是一个白人,无论是男人女人,你都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第二,面对气候变化,人类要采取一些立场,而这个立场就像是我们曾经说过的,同舟共济,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如果我们还采取这种不同的选择,大家可能都会遇到非常不好的一种结果。

张羽:

而且这种全球性气候问题也不是单个国家可以解决的。

贾峰:

对。因为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有很多的举措和措施,而这些举措和措施单个的人或一个国家,他的力量或者说他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共同团结起来,一起来应对,这样的话才有可能减缓气候变化,消除气候变化对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这种威胁。

杨禹:

我想大家都很关注这两天,今天是开气候变化峰会,马上再过两天要开G20金融峰会。在我看来,今天开的气候变化峰会可能从长远意义上说,比G20峰会还要重要,为什么呢,因为G20峰会大家凑在讨论的是今天我们怎么继续应对金融危机,讨论的重点是今天应该做什么。气候变化峰会实际上讨论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人类明天做什么,后天做什么,要确立的是明天、后天更长远,今后大家共同遵守的这样一个形势的规则,发展的新的规则,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比G20还要重要,还值得观察。

短暂峰会难有实际成果

贾峰:

其实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大家都知道,非常熟悉的两个关键词,一个叫京都议定书。另外一个就是现在讨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其实谈什么呢,谈的是后京都时代的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

张羽:

您再给我们通俗解释一下。后京都时代的国际公约核心要谈什么?

贾峰:

京都议定书是规定到2012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比较富裕国家,应该要在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对于2012年以后,国际社会不可能不去应对气候变化了,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以后我们应该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公约,制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减排目标,就是现在大家讨论的问题。

张羽:

实际就可以这样说,《京都议定书》所解决的问题就是在2012年以前,尤其是发达国家,他为气候变化所要作出的努力,承担的责任,甚至可以说是作出的牺牲。现在大家讨论的是2012年之后这个盘子怎么划。

贾峰:

其实说到这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割裂开《京都议定书》和《后京都议定书》的关系。比如说我们现在讲《京都议定书》,现在还是2012年以前,在《京都议定书》上,比如说发达国家,我们叫G8,最大的发达国家,G8都给它规定了,像欧盟8%,美国7%,日本和加拿大6%,等等不等的减排额度,但是大家看,我这里带了一个表。

张羽:

贾司长,我先打断您一下,他们到今天为止交出这个成绩单怎么样,我们稍后再看。刚才既然您讲到这个话题,而且一开场讲到中国在表达中国的气候观的时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共同坚守有区别的原则。我们刚才也讲到了,其实在这样一个应对全球问题上,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第五篇_历届世界气候大会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情况综述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不断恶化,极端天气的短增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世界性的难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节能减排,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每个国家和公民应积极履行的义务。

1、2011年南非德班世界气候大会

一、会议时间: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

二、会议地点:南非—德班

三、会议主题:为了明天

四、会议议题:

(1)、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

(2)、明确非公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它发达国家可比的减排承诺;

(3)、落实有关资金、技术转让方面的安排。

(4)、细化《坎昆协议》中有关“三合”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

五、会议的共识与分歧:

1、会议达成的共识:德班会议就确立新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议程达成一致。使《京都议定书》获得了有保障的第二承诺期,从而让相关政策有了更大的确定性;同时,这次会议还奠定了基础,以便建立一个更加广泛的、以法律形式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气候机制;此外,发展中国家还获得了一些工具支持他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

(1)、批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各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

(3)、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确定了基金的管理框架和运行模式。

(4)、明确了2020年后公约实施的进程,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

2、会议存在的分歧:

对于本次会议的两大焦点议题《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绿色气候基金设计,目前各方依旧存在较大分歧。

在绿色气候基金问题上,除美国、沙特等“少数派”依旧对基金设计持较大意见外,77国集团加中国、小岛屿国家、欧盟等各谈判集团的主流意见是,要让基金管理机构立刻成立并运作起来。欧盟认为,可以先对基金过渡委员会草案做一个“总结论”,在表示接受的同时列出各方的意见,要求基金管理机构成立后再予以解决。欧盟的这一方案获得了较大支持。

东道主南非代表团团长莫莱瓦认为,在德班气候大会上就应该宣布基金成立,出资等问题上的分歧可以留待明年在卡塔尔举行的《公约》第18次缔约方

会议解决。

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发达国家的减排问题上,各主要谈判集团都已表明了态度。美国声称,除非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指标,否则美国不可能考虑强制减排;欧盟则强调,德班气候大会应该绘出“路线图”,即到2015年前缔结一个所有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44924/

推荐访问: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德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