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汽车知识 > 新能源企业问题

新能源企业问题

时间:2018-05-14   来源:汽车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汽车知识】

新能源企业问题 第一篇_2014年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2014年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所

面临的问题分析

中国报告网

出版时间:2014年

2014年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导读:2014年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

中国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 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处于基础性地位。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一比重上升至

76.7%。 (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 (3)水能资源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4)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 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中国报告网行业分析师指出,新能源是指与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相比而言,以新技术为基础,尚未大规模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海洋 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氢能、核聚变能等。新能源具有储量大、可再生性强、清洁环保等特点。新能源产业是指与开发利用新能源相关的各类产品和生产服务 部门,是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中国能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能源资源品种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少。分品种看: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开发程度还比较低,但开发难度加大、成本升高.煤炭资源大多分布在干 旱缺水、远离消费中心的中西部地区,总体开采条件不好。石油资源储采比低,还有增加探明储量的潜力,但产能增幅有限。天然气资源探明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 23900亿m3,进一步提高探明程度的潜力很大,具备大幅增产的可能,但资源总量和开采条件难以同俄罗斯、伊朗等资源大国相比。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源资源量巨大,其开发利用程度主要取决于技术和经济因素。

(2)能源建设不断加强,能源效率仍然较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能源生产和使用仍然粗放。

(3)能源生产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压力明显。在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下,中国能源生产增长很快,煤炭增长尤为迅速。此外,so2、烟尘、粉尘、nox以及co2排放量也有所攀升,给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难度。

(4)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能源结构需要优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的份额比世界平均值高41个百分点,油气的比重低36个百分点,水电、核电的比重低5个百分点。

(5)能源需求继续增加,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新能源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2014-2019)》对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具体情况进行相关详细分析。

中国新能源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4-2019)大纲

 【关 键 字】市场调研 行业调查 前景预测 投资调研 【出版日期】2014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2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订购电话】全国统一客服务热线:400-007-6266(免长话费) 010-86825716 【网 址】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

随 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 大。《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全面进行,新能源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

当 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 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自《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 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中 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 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为适应节能减排要求,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车等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一章新能源相关概述

1.1能源概述

1.1.1能源的定义

1.1.2能源的特性

1.1.3能源的分类

1.1.4能源的转换

1.2新能源的概念

1.2.1新能源定义

1.2.2新能源的分类

1.2.3常见的新能源形式

1.3广义新能源的范围及特征

1.3.1高效利用能源

1.3.2资源综合利用

1.3.3可再生能源

1.3.4替代能源

新能源企业问题 第二篇_2015年中国新能源行业现状及其前景预测分析

一、新能源行业定义与分类

(一)新能源行业定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一般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可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含了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则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

(二)新能源行业主要分类

新能源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

(1)太阳能【新能源企业问题】

◆太阳能光伏

太阳能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照明,并为电网供电。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近年来,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太阳热能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汽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2)核能

核聚变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但目前人们只能在氢弹爆炸的一瞬间实现非受控的人工核聚变。而要利用人工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为人类服务,就必须使核聚变在人们的控制下进行,这就是受控核聚变。实现受控核聚变具有极其诱人的前景。不仅因为核聚变能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由于核聚变所需的原料——氢的同位素氘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经过计算,1升海水中提取出的氘进行核聚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00升汽油燃烧释放的能量。全世界的海水几乎是“取之不尽”的,因此受控核聚变的研究成功将使人类摆脱能源危机的困扰。

然而,人们现在还不能进行受控核聚变,这主要是因为进行核聚变需要的条件非常苛刻。发生核聚变需要在1亿度的高温下才能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此外,还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需要去克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在着许多困难,但人们经过不断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科学家们设计了许多巧妙的方法,如用强大的磁场来约束反应,用强大的激光来加热原子等。可以预计,人们最终将掌握控制核聚变的方法,让核聚变为人类服务。

(3)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与其他能源相比,风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

风力发电是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自19世纪末,丹麦研制成风力发电机以来,人们认识到石油等能源会枯竭,才开始重视风能的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里,风电发展不断超越其预期的发展速度,而且一直保持着世界增长最快的能源的地位。

(4)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

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波浪发电,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目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了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中国在也对波浪发电进行研究和试验,并制成了供航标灯使用的发电装置。

潮汐发电,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发电能力24万千瓦,已经工作了30多年。中国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厦潮汐电站,总容量达到3000千瓦。

(5)地热能

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磨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中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地热田45个,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

(6)氢能

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逐渐成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可以作飞机、汽车的燃料,也可以成为推动火箭的动力。

二、新能源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该项法规确立了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制度、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审批和全额收购制度、

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与费用分摊制度、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和税收、信贷鼓励措施。

◆2010年4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更强调了规划的作用和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明确了电网企业的义务。

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与原法相比,主要有8处变化。新法更强调了规划的作用,要求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作出统筹安排,规划内容必须包括区域布局、实施进度、配套电网建设、服务体系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新修订的一个亮点是明确了电网企业为新能源发电的义务承担者。《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前虽然规定了电网企业全额收购新能源发电,但主要是通过在电网覆盖范围内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履行并网协议来解决,当本地电网难以消化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或已达到饱和时,全额收购成为一句空话,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夜间限制风能发电的情况。此次修订则明确提出“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保障”的措施之一是根据新能源发电的能力,明确规定电网企业收购电量的数额,防止电网以各种理由降低收购额度。

2、《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未来十五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推行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具体包括:

◆充分利用水电、沼气、太阳能热利用和地热能等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的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发展,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

◆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并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按循环经济模式推行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基本消除有机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建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较完善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到2010年,基本实现以国内制造设备为主的装备能力。到2020年,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国内可再生能源装备能力。

3、《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提到:

◆国家积极优化能源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支持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利用,推进能源替代,促进能源清洁利用,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广利用小水电,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增加农村使用优质,清洁能源的比重。

◆国家根据能源战略,能源规划的要求和能源发展的需要,设立节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农村能源等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会同能源等有关部门制定。

◆国家运用税收政策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支持能源清洁利用和发展替代能源,支持节能产品和节能设备的生产应用和技术推广,鼓励进口优质能源产品和能源开发利用必需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4、《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2年8月6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四个专题规划正式发布。

◆总体目标与分类指标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年利用量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2015年我国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指标是:水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累计并网运行风电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1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4亿平方米;生物质能

新能源企业问题 第三篇_中国新能源企业情况

深沪上市的新能源企业情况

研究报告

第二部分

RESEARCH REPORT

海内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分析

中小企业研究小组 佘坚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

2010.6.30 深证综研字第0178 号

三、我国深沪上市的新能源企业情况

(一)上市情况

1、样本选择和分布

本次研究选择我国深沪上市的新能源企业 28 家作为样本。其中上交所15家,深圳主板5 家,中小板7 家,创业板1 家。样本数目较少,但也涵盖了光伏太阳能、风能、核能、电动汽车、生物质能和LED 的六个新能源产业(请见表23

)。

28 个样本中,通过IPO 上市的企业14 家,其中上交所7 家,深圳主板1 家,中小板5 家,创业板1 家。从上市时间来看,通过重组进入新能源产业的大多数在2005 年之前上市,而2005 年之后的均通过IPO 方式上市,且大多数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上交所IPO 的新

能源企业以国有大型新能源设备商企业居多,而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新能源企业则大多数属于民营新能源企业最多。

2、IPO 情况

14 家深沪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的IPO 情况差异不大。市盈率均值为 27.83 倍,发行价均值为1.64 美元,募集资金总额均值0.95 亿美元,均远低于海外上市的新能源企业IPO 发行价格和募集资金总额均值(请见表24)。

【新能源企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行市场化改革之后,创业板IPO 的新能源企业市盈率已经明显提高,如天龙光电发行市盈率62.69 倍,募集资金1.36 亿美元,与海外市场新能源企业IPO 市盈率和募集资金均值已大体相当。

3、重组情况【新能源企业问题】

在深沪两市的新能源上市企业中,重组的和实现 IPO 各占一半。重组的14家企业中6 家属于生物质能行业,4 家属于光伏太阳能,两家涉及LED 行业,风能和核能各有一家。14 家重组企业大体分为三种情况:

其一,企业原有行业出现成长瓶颈,企业主动改变主业方向,进入新能源领域,形成了新能源业务与原有业务共存的模式。如原主业属于纺织类的江苏阳光、孚日股份进入光伏太阳能领域,生产家电的德豪润达进入了LED 照明产业;

其二,上市公司子公司或所投资的公司进入新能源领域。如天威保变拥有天威英利25.99%和新光硅业35.66%的股权,2009 年天威英利和新光硅业分别向天威保变贡献了1.55 亿元和2972 万元的投资收益;

其三,原有上市公司陆续亏损进入退市阶段,通过重组进入新能源领域。如进入LED 照明产业的三安光电原为湖北的活力28,后曾重组为天颐科技,2008年正式变更为三安光电。

(二)业绩情况

1、企业规模

以 2009 年数据为准,28 家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均值为8.07 亿美元, 2009年底市值均值为22.17 亿美元。与其他国家海外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以及我国海外上市的新能源企业相比,深沪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市值均值偏低,深沪两市市值最大的新能源企业金风科技2009 年的市值约为64.5 亿美元,这一市值略高于全球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但还明显低于我国海外上市的新能源企业市值均值(请见表25)。

2、盈利能力

2009 年,28 个我国深沪上市新能源企业的净利润均值为0.42 亿美元,净利润率均值为10.4%,其中2 家企业出现亏损,占比为7.14%。与国外新能源上市企业相比,深沪上市企业的净利润均值较低,但亏损企业比例也最低。与IPO企业相比,深沪通过重组进入新能源领域的企业盈利能力波动更加明显。

3、成长性

与海外上市新能源企业所不同的是,我国深沪上市新能源企业的成长性更为稳定,既没有风险较大的大盈大亏的现象,像第一太阳能、无锡尚德这样快速成长的行业领袖企业也较少。部分新能源企业通过深沪上市获得了高速成长的空间。

以中小板金风科技为例,企业2006 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为2.3亿美元和0.48 亿美元,而2009 年则分别为16.11 亿美元和2.62 亿美元,增长率分别高达600%和445.8%。

4、市盈率

以 2009 年收盘价数据为准,28 个我国海外上市新能源企业股票市盈率均值为83.45 倍,高于其他国家海外新能源上市企业市盈率均值(63.49 倍),但低于我国海外上市新能源企业的市盈率平均水平。

(三)市场表现

1、超额收益率

2009 年,从超额收益率来看,深沪上市新能源企业均值为54.46%,明显弱于海外上市的新能源企业(请见表26)。将IPO 和重组两类企业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深沪两市重组进入新能源的企业涨跌幅明显较大,为176.98%,超额收益类为97%;而IPO 类的涨跌幅为98.01%,超额收益率仅为20.44%。其中涨幅最大的是重组进入LED 行业的三安光电,其2008 年底股价为9.55 元,2009 年底股价为52.75 美元,一年涨跌幅高达452.36%。

2、波动性

以 2005~2009 年的五年时间计算,深沪上市的新能源企业股票波动性大于全部海外上市公司均值,但远小于我国海外上市的新能源企业均值。28 只样本股股价的波动系数均值为9.09 倍。其中IPO 类新能源企业的波动系数为7.56 倍,而重组类新能源企业的波动性系数明显较大,为10.27 倍。

四、我国新能源企业上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一)新能源企业上市的可行性和资源情况

新能源战略已经成为各国争夺未来制高点的重要砝码,我国也不例外。2010年3 月,美国自由派智库“美国进步中心”所发布的国际清洁能源竞争力排行榜显示:中国2009 年清洁能源投资超过了美国美国清洁能源企业。根据排名,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风力涡轮发电机生产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最大的清洁能源投资国和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尽管此报告的权威性受到众多质疑,并在美国引发了激烈反响和争论,但由此可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确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尽管我国已经产生了数量可观的新能源企业,但在沪深上市的新能源企业较少,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龙头企业多是前往海外上市,新能源企业群体是创业板和中小板未来可以重点开发的上市资源(详见附件八)。新能源企业属于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因此与间接融资相比,新能源企业更迫切需要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首先,新能源产业大多需要长期发展的资金,股权融资显然更有利于支持产业长期发展;其次,新能源企业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风险,间接融资难以对高风险产业提供融资支持;第三,发展到一定层次,新能源产业势必需要进行产业整合,资本市场通过其特殊功能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购并与资产的重组;第四,新能源企业的上市,可以形成“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资本市场可以引导民间资本和中介机构进入新能源产业。

(二)新能源企业前往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分析

本次报告的研究数据显示,美欧日等国的新能源企业多数选择本国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海内外上市的中国新能源企业近60 家,其中海外上市的31 家,在深沪IPO 上市的仅有14 家。我国新能源企业较多选择海外上市的原因大体包括以下方面:

新能源企业问题 第四篇_传统能源企业的出路-思考篇

传统能源企业的出路

——《互联网+能源怎么想象都不过分》一文读后的思考

在写对能源企业的出路前,我想先说一下对传统房地产业的思考。

房地产黄金十年,形成了一大批重量级房地产企业和地产富豪,从2015年8月19日发布的“2015胡润全球华人富豪榜”显示,统计的总人数中,房地产行业的富豪占24%,仍然排名第一。难道传统的房地产行业仍是资本的香饽饽?答案是否定的,查看这些地产富豪现有资产结构不难发现,许多富豪都是由地产发家,完成早期的财富积累,随后涉足多项产业或者对传统的房地产转型和升级,进行财富进一步增持,像这次超越李嘉诚成为全球华人新首富万达董事长王健林,除了拥有万达商业地产外,还拥有庞大的文化产业,从万达集团目标来看,到2020年要形成集商业、文旅、金融、电商四大主流板块。万达的转型无疑是很成功的。

【新能源企业问题】

在房地产领域的创新方面,还有恒大发展大健康、体育产业;苏宁环球通过收购韩国动漫企业也开始涉足文化产业,联合和睿资本设立教育产业基金,联合昆吾九鼎共同设立大健康产业并购基金,打开了在教育、健康产业的持续外延空间;蓝光地产在销售端推出“房地产+金融”的营销模式,首创了地产界商铺“10年零月供”的营销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传统的资源消耗型房地产业将面临衰退的风险,逐步结束了资源暴力时代,并将在不久的将来与中国经济一起进入新常态。选择转型和升级显得尤其重要。

同样在传统的能源领域,以煤炭、石油为主要业务的能源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高污染的窘境,同时传统的能源公司想要继续生存下去,产业整合、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 《互联网+能源怎么想象都不过分》一文中提到了现今能源行业所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针对能源消费总量巨大、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大力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二是为适应电力系统从集中到分散、从单向到双向、从稳定电源到波动电源的发展方向,需要重塑电力系统;三是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提高风电场、光伏电站等波动性电源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水平。简而言之,能源互联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能源革命面临的挑战的方法集。

传统能源行业要进行全面转型付出的代价将会很高,但从另一个方面角度,“互联网+”或许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思路。

“互联网+能源”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所谓“互联网能源”是互联网和新能源技术相融合的全新的能源生态系统。依托能源物理网和互联网相融合的开放平台,自主、平等地进行能源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多边交易,实现能源系统效率最优和能源价值的最大化利用,是能源结构生态化、产能用能一体化、资源配置高效化的全新能源生态系统。

通过加入信息技术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在产品端更好优化公司服务,对解决能源行业面临的三个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对我们光伏企业来说,有研究称,未来有三种发展趋势:光伏电站应用于产业融合趋势、分布能源趋势、能源互联网及多能互补的微电网趋势。对于前两个趋势相关业务光伏企业基本上都正在做,但与互联网结合的模式还未全面铺开,不过,有些光伏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搭建互联平台或者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例如,阳光电源先后与行业内领先企业东方日升、林洋电子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完善公司运维平台建设,同时携手阿里云布局能源大数据并推出“智慧光伏云iSolarCloud4.0”产品;科华恒盛收购IDC相关业务未来可能与众生网络合作,加快公司数据中心运营业务的布局。

融资问题一直是分布式光伏领域的“大老难”,它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受制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严格的风控体系,与银行等传统渠道合作前景并不乐观。随着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不断扩大,像P2P、众筹等网络理财方式开始兴起,那么通过项目与此类平台与投资者对接,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丰富了投资渠道,当然,选择一个诚信有实力的平台就显得很有必要。像拾财贷“互联网+融资租赁”、红象金融的“A2P”等类似平台,主要是针对融资租赁项目做服务平台;另外,总部设在深圳的普乐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一款名为“全民光伏PVPlus”互联网平台公测版,宣布将打造“互联网+分布式光伏”的平台,通过引入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增加平台的可信度和抗风险能力,期待该平台的尽快成立,为光伏项目融资的提供更多的渠道。

产品端“互联网+能源”和客户端“互联网+融资租赁”的供应链模式,既升级了产品又为客户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相信该模式会在未来得到大力发展。同时也期待着我们的集团及其下属公司能利用国家产业转型期的重大机遇,以更好的光伏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面向客户,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新能源企业问题 第五篇_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

【内容提要】

近年来新能源技术进步加快,成本大幅下降,很可能成为金融危机后最为重要的新兴产业。我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很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哄而上、无序发展和新能源发电上网难等问题,亟须明确发展思路,理顺体制机制,突破技术瓶颈,争取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占领产业制高点。

【关键 词】新能源/体制机制/技术瓶颈/发展思路

一、国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新能源技术创新加快,能源转换效率显著提高,价格大幅下降

风电最大单机容量由上世纪80年代30千瓦提高到目前的5000千瓦,上网价格由15.8欧分/千瓦时下降到4欧分/千瓦时。硅基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由上世纪90年代不到10%提高到目前的17%~18%,并出现了82%的技术学习曲线,即规模增加1倍,价格下降18%。风电价格有望下降到3欧分/千瓦时,太阳能发电价格在2020年前后可与火电相当。

(二)新能源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在新增能源供应中占有重要位置,逐步由补充能源提升为主力替代能源

过去10年,光伏太阳能年均增长38%,风电年均增速也达到28%。2008年全球有10台核反应堆在建(不包括中国),是自1985年以来开建核电站数量最多的一年。

(三)发展新能源被认为是同时解决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战略性支点,主要国家经济刺激方案中加大了相关领域的投资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把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在经济刺激方案和经常性研究预算中加大了新能源领域的投入。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中的10%,即800亿美元投入新能源领域,这是美国历史上政府在能源领域的最大投资。欧盟在新能源研究开发上的支持力度也很大,仅碳捕捉和封存技术一个示范项目的预算支持就高达12.5亿欧元。私营部门的资金也很活跃,美国硅谷大量科技公司转向了新能源的研究。

二、我国的新能源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4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世界排名第

一。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2/3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相当于每平方米170公斤标准煤)。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

(二)新能源开发利用取得一定进展

近年来,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2008年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总量为2.34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总消费量的8.9%。其中水电装机1.7亿千

瓦,风电装机1215万千瓦,核电装机908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25亿平方米。2008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为625万千瓦,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的23%;风电上网电价下降到0.5~0.6元/千瓦时。太阳能发电价格下降速度更是超出意料,2008年国家核定的太阳能上网电价为4元/千瓦时,2009年3月甘肃敦煌太阳能发电项目招标中值价格降至

1.5元/千瓦时,中标价格为1.09元/千瓦时。

(三)已形成规模较大、体系相对完善的新能源产业

核电设备的国产化、规模化发展取得进展,已经具备每年生产6~8台套核电设备的能力。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产品占新增装机的75.6%,累计装机容量超过外资企业。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00万千瓦,全球市场占有率由2002年的1.07%上升到2008年的30%,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硅材料的产量由2005年的30吨增加到2008年的5000吨,国内自给率达到了25%;预计到2009年底,国内太阳能硅材料的产能将达到3万吨。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达到3500万平方米,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

(四)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技术基础仍比较薄弱。一是核心技术并未完全掌握,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我国核电制造、建设和运行能力有明显提升,但核电设计能力总体上停留在引进机型的翻版设计上,设计原理和诀窍并没有真正掌握,大锻件、主泵和特殊材料的国产化和自主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风电新机型开发能力不足,控制系统、关键轴承仍依靠进口。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较大,但是多晶硅的制备提纯技术,特别是四氯化硅等有毒副产品的回收技术仍未掌握、也难以引进。二是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薄弱。新能源科研力量分散,缺少共性研究开发平台。科研力量多分散在大学等研究机构中,缺乏领军性的创新平台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另外,企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较弱,缺少像通用电气、西屋、三菱、西门子等大型综合性设备供应商;即使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企业,其研究开发能力还不如发达国家中小型专业技术公司。

2.产业发展亟待加以规范。目前,风电、光伏发电设备的技术标准匮乏,强制性检测和认证制度尚未建立,企业进入也没有相应的技术门槛。这种状况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一哄而上,恶性竞争。由于有政策鼓励,又没有进入门槛,大量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目前,风电主机厂超过70家,前四家产能超过1200万千瓦;多晶硅生产厂家超过30家,到2009年底产能可以达到3万吨,而2008年全球多晶硅需求只有4.52万吨。在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情况下企业大量进入导致低价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通过牺牲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来压低价格。二是产品质量存在隐患。新能源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很多产品从研制到批量生产周期太短,产品研制中的问题在批量生产之前没有充分暴露和有效解决,加上未经任何检测就被大量投放市场,有可能出现大面积设备故障,造成重大损失。

3.相关体制仍未理顺,新能源发电设备撂荒现象仍比较严重。以风电为例,2008年底我国有1215万千瓦的风电机组完成吊装,其中1000万千瓦通过调试可以发电,但2008年底实际并入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仅为894万千瓦,占吊装完成的风电装机总量近73%。新能源发电设备撂荒的背后是相关体制机制问题没有理顺,包括新能源电源发展和电网建设的不协调、新能源发展带来的成本增加没有及时传导、对电网企业缺乏强制性要求和监管等。【新能源企业问题】

三、新能源及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思路

(一)发展目标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发展新能源有三个重要意义:

1.带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传统能源生产主要靠资源消耗不同,新能源主要靠设备投资和人员维护,因此新能源投资需求大,带动作用强,就业容量大,是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根据测算,l元核电投资可以带动GDP增长1.03元,总产出增长3.04元。按照日前批复的核电建设进度,2010年核电投资可以带动总产出增长3084亿元,GDP增长1009亿元,相当于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对建筑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9个行业的产出拉动作用超过百亿元。

2.培育新的优势产业,促进结构升级。新能源产业链长、人力资源投入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有明显的产业配套优势,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如果把握得好,新能源产业将会成为我国新的优势产业。

3.减轻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国际压力,增加气候谈判的主动性。美国众议院在6月26目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设定了2020年前减排17%、2050年减排83%的目标,美国态度的转变会给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国际谈判中带来更大的压力。“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已经为我国带来了良好的国际声誉。目前正在制定中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如果在哥本哈根的气候谈判前予以公布,将会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增加谈判的主动性和筹码。

新能源及其产业的发展可考虑如下目标:

1.新能源发展目标:争取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利用量相当于9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耗的20%,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24亿吨,成为节能之外另一个主要的二氧化碳减排途径。

2.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一是产业规模目标。目前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年产值在2000亿元左右,其中光伏电池700亿元,太阳能热利用产业400亿元,风电制造和核电制造均在400亿元左右。争取在未来三年使新能源产业年产值翻番,产值达到4000亿元。考虑到对设计、安装、运营、维护和配套设施的带动作用,新能源每年带动上万亿元的GDP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产业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目标。未来三年,解决装备自主化和国产化、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问题;能够在三代核电技术、大功率风电、太阳能多晶硅制备等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上取得突破。到2020年,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大幅提升,在先进核电技术、海上风电和第三代太阳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竞争优势由基于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转向基于较高科技含量和规模经济的新型竞争优势,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新的优势产业。

(二)发展思路

1.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要花大力气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新能源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统筹起来。政府要利用财税、价格等政策培育发展新能源市场,更要将功夫下在新能源产业上来,通过需求拉动显著提升新能源产业的研发、设计、制造和运营能力,突破技术瓶颈,培育出一个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能力的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增加新的引擎。因此,须要克服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划分的局限,统筹好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关系。政府既要制定新能源项目建设规划,也要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从规范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化国产化水平、促进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加以支持和引导,切实提高我国新能源的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大规模集中利用,也要重视分散利用,因地制宜多途径地发展新能源。从国际上看,欧洲主要走分布式利用的道路,德国23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中绝大部分是中小风场,最大风场的装机规模也只有6万千瓦,并且大部分风电直接入配电网,就地消化。美国既发展大型风电,也鼓励小型风电和家庭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我国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我国需要走大规模发展和分散式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大风电、大核电、大光电和大电网上。具体而言,在发电侧,不仅要在资源富集的地区

建设风电和光电基地,大规模集中利用新能源,也要鼓励中小规模风场建设和资源条件一般地区的小型风电利用,加快量大面广的太阳能分散利用。在用电侧,采取“远距离输电和就地利用并举”的方针,既要加快输电通道建设,将新能源基地电力输送到负荷中心,也鼓励在可再生电源附近发展对电力稳定性要求相对较低、水资源消耗少的载能工业,将能量以载能产品的形式输送出来;同时,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与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的电力双向供电,互济余缺,提高就地消纳能力。

3.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利用价格、财税等政策对新能源的加快利用和降低成本实行双向激励。目前亟待建立合理的准入政策、技术标准和市场机制,特别是在当前电力供需出现阶段性过剩的条件下,进一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大对电网公平接入的监管,保证各类投资者无歧视地使用电网设施,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新能源的价格补贴政策必须同时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价格补贴提高新能源的经济性,以加快和扩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44806/

推荐访问:新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问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