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世界之最 > 中国2030

中国2030

时间:2018-05-06   来源:世界之最   点击:

【www.gbppp.com--世界之最】

中国2030 第一篇_2030年的中国(中文版)

2030 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

力的高收入社会

2月末,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了该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中国展望报告——《2030 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对中国发展与改革问题做出了分析和建议,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译者按】2月末,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了该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中国展望报告—— 《2030 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这份选在“两会”之前敏感时间发布的报告,对中国发展与改革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该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中国有何政策建议?安邦研究部翻译了本报告的主报告,以飨客户。注:本报告仅供学习交流参考之用,报告版权归原作者单位所有。

【摘 要】中国过去 30多年的经济绩效,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令人印象深刻。GDP 年均增速高达10%,5 亿多人口脱贫。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和制造国,也是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即使经济增速放缓,也将可能在 2030年前跻身高收入行列,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然,届时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过,这里涉及两个问题。首先,尽管与目前的水平相比会有所放缓,中国未来能否仍然以从全球角度看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其次,这种增长能否在与国际社会、生态环境和自身社会结构相互适应而非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实现?

本报告对这两个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也充分认识到相关风险。中国有潜力到2030年成为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但这并不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现实。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 2030年的发展愿景,中国需要在下一阶段实施新发展战略。邓小平先生倡导的改革使中国转向高速增长轨道,他在凝聚共识、推动根本性战略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历 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到达另一个转折点,需要再一次进行根本性战略转变。“十二五”规划是一个良好开端,在融汇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直到 2030 年的长期战略。重要的是,本报告着重阐述“如何做”而不仅仅是“做什么”。研究引出了如下六条重要结论。

第一,通过下列措施推进结构性改革以强固市场经济的基础,即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改革和重组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发展民营部门,促进竞争,深化土地、劳动力与金融市场改革。随着一个经济体技术接近前沿水平,引进推广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缩小,政府职能及政府与市场和民营部门的关系,均需进行深刻调整。政府直接提供的有形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对减少的同时,需要提供更多的诸如制度、规则和政策之类的无形公共产品,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竞争,便利专业化分工,改善资源配置,保护环境,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

在企业部门,应重点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公共资源的重新定位,引入包含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措施在内的现代公司治理,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民营部门,减少进入和退出障碍,加强包括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的竞争。金融部门需要进一步推进银行商业化和利率市场化,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法律和监管体制以确保金融稳定,为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建立可信的基础。在劳动力市场上,中国需要分阶段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劳动者今后能在市场信号引导下流动;采取措施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反思并调整企业工资政策;形成可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最

后,需要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以保护农民权益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根本上完善农地征用政策以遏制城区的过度扩展,降低地方政府对与土地相关收入的依赖,疏解农民的不满情绪。 第二,加快创新步伐,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竞争压力激励中国企业通过自身研发和参与全球研发网络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中国已经在建立研发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前列。未来的优先任务是提高研发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为此,决策者需要着力提高大学毕业生技能和认知能力;建设一批与产业紧密联系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促进“创新型城市”发展,集聚高素质人才、知识网络、充满活力的企业和学习型组织,并使这些机构自由互动;提高长期风险资本对于新设民营企业的可及性。

第三,通过市场激励、监管、公共投资、产业政策和制度建设等措施,抓住“绿色”机遇。鼓励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能提高福利水平和实现持续增长,也有助于应对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这将鼓励一系列低污染、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部门的投资,实现绿色发展,并促进上下游的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在全球朝阳产业竞争中赢得优势。这些政策有成功潜力,因为中国具备诸多优势。巨大的市场规模有助于快速推广成功技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高投资率能快速更新原有的低效和高污染的资本品;日益增长和充满活力的民营部门如能获得足够融资,将对政策信号做出积极响应;充分利用相对发达的研发基础设施,推动迈向并拓展“绿色”技术前沿。

第四,通过在就业、融资、高质量社会服务和可转移的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相同的可及性,使所有人享有均等机会和社会保障。这些政策措施对扭转较大的收入差距,帮助家庭管理与就业、健康及老龄化相关的风险,提高劳动力流动性,至为关键。中国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城乡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关键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扭转这一趋势需要采取三方面的协调行动。首先,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从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本卫生医疗到养老服务。其次,改革社保体系,确保形成可靠的社会安全网。最后,动员社会各类主体——公共和民营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共担公共服务的融资、提供与监督职责。

第五,通过筹集更多财政收入,确保地方政府有充足财力履行支出责任,建设稳健的财政体系。新发展战略所需的企业和金融部门、绿色发展、机会均等方面的大部分改革,对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都有重要影响。今后 20年建立稳健财政体系的议程涉及三个关键领域。首先,筹集更多财政收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支出需求。其次,提高社会和环境方面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最后,确保各级政府机构(中央、省级、地级、县级、乡镇、村)可用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如果财政领域没有进行适当改革,新战略所需的许多其他改革将难以推进。 第六,通过成为全球经济积极的利益攸关方、主动利用多边体系和框架并影响全球治理议程,形成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的关系。过去30 年,中国从融入全球经济中获益良多。今后20 年继续加深与全球经济的贸易、投资和金融联系,中国还将会从进一步专业化、更多投资机会、更高资本回报以及互利的创意和知识流动中获益。作为全球经济的关键利益攸关方,中国应在挽救陷于停滞的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保持积极态度,在区域贸易安排中倡导“开放的区域主义”,支持达成多边投资协议。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涉及开放资本账户等许多工作,需要稳步推进。不过,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关键步骤。最后,中国应当在影响全球治理议程和应对全球紧迫经济问题(气候变化、全球金融稳定、更有效地启动较中国贫穷的国家发展进程的国际援助框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告在以上六个优先改革领域提出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决策者需要合理安排各领域内部和各领域之间的优先顺序,以确保改革平稳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最终的成功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力与决心,坚定的实施,部委与机构间的协调和得到灵活且有效管理的协商过程——协商将确保公众支持并参与到改革过程的设计、实施和监督之中。全球经济正在步入一个风险增大的时期,中国自身也处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转型的阶段,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冲击与脆弱性,都需要政府加以应对。应当牢牢把握的原则是,应对短期问题必须有利于而非阻碍实现长期改革的优先目标。

第一章 中国发展之路:1978-2030

1.中国经济成功背后的独特因素经过过去

30年的发展和两次历史性的蜕变,中国从一个农村、农业社会成为一个城市、工业大国;从共产经济成为基于市场的经济体,这些转变给中国带来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迅速,贫困率也从65%下降到不到10%,使5 亿多人口脱贫,并且已经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虽然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存在差异,但各地的经济都飞速发展。的确,如果把中国 31个省市和自治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来看,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 32个经济体之一(如图-1所示)。中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世界最大的10 家银行当中有2 家是中国的;有61 家企业上榜全球500 强;公路里程数全球第二;海岸线全球第三;全球最大的 10 个集装箱码头有 6 个位于中国。中国在卫生、教育、科技领域都取得重大进步,与世界领先国家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图1: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数据来源:《2010 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发展指标》(世界银行,2011年9 月)

中国高速发展的背后有很多独特因素,这包括 1978 年的经济原始条件,就是改革的成熟时机。当时的农业改革,包括户口制度点燃了经济改革之火。总之,这些改革的主要特点包括:

第一,务实与有效的市场导向型改革。中国不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独特之处并非是做了那些事才成功的,而是如何成功的。中国之前所采取的战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鼓励地方政府大刀阔斧地进行试点。通过循序渐进、实践性的方式引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并为地方政府提供动力,中国在每一个发展的阶段都能制定出有效的过渡制度。这些改革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其“双轨”本质——支持旧的关键产业内国有企业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经济可以“计划外增长”,直到行政控制的计划体系逐步退出。经过这样的反复探索,如何制定相关制度成了全新的、有差异的挑战。的确,不同地方常根据其自身特殊情况量身定做独特的制度。

第二,平衡增长与社会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在 1978 年改革开始之际,经济形势困难,于是促进经济增长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首要任务。初期改革的成功促使这一任务转变成了国家目标,并有效调动社会各行业——包括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政府采用财政、行政和就业政策组合在经济和结构快速变化时期来维持社会稳定型。但这并没有取得有意义的成就,因为中国面临每年要吸收900 万新进劳动力的问题,同时要吸收受政策变化(如1998 年央企或国企改革)、摩擦性失业和外部经济冲击影响的劳动力。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结构转型也带来了宏观经济挑战。经济偶尔会出现严重的通胀,如上世纪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但中国通过传统货币财政政策的结合,再加上必要时的行政手段,已经有效恢复了宏观经济稳定性。因此,在这个时期内,政府成功保持了通胀低水平并保护城乡贫困人口免受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巨大冲击。

第三,地区间的竞争。通过允许地方政府竞争招商引资、发展基建、提高当地商业环境,中国各级别的地方政府发展强势。分权政策,包括1994 年的财政改革(有效增加了资源从中央转移到地方),让地方政府有动力和资源勇敢追求发展目标。增加的这些发展要素流动性说明资源已经流向最支持增长的地方辖区。最后,中国地区发展的各种差异表明地方政府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经历并为特殊改革而奋斗的同时,在中央政府制定的框架内执行政策。有助于推动主要改革目标的官员均受褒奖,这些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就业和社会稳定性。但也导致了各地方政府、各地区之间的激烈竞争,虽然这也是刺激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已经远远超出中央政府的预期。

第四,国内市场整合。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消除地区间针对商品、劳动力、资本流动的障碍并建立一个整体的国家市场。连接地区间、以及内陆和沿海的主要基建投资有助于消除这一障碍。一个巨大、融合的国内市场能使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全国各地不同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模式也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第五,与全球经济的坚实融合。邓小平在南巡之际提出建设经济特区,以及中国加入WTO ,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与全球经济不断深化、延伸。这一政策也为中国收获了不少利益,获得了投资、先进技术、管理专家;为中国的商品和服务打开国际市场;促进中国国内经济改革。

2.中国国内外未来20 年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中国的改革仍在进行,已经促进地区经济活动的集中化和沿海省份经济的凝聚、鼓励了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各省以及全球间的流动性、在全球化竞争压力下建成高储蓄和投资导向的增长程序。最重要的是,中国避开了经济倒退:经济平均增速在30 多年间不仅保持在 10%左右,只有 2 次掉到8%以下。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仍保持高增速,这是一股重要的稳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抗衡全球经济活动下滑的影响。

中国在接下来的20年内能否保持这一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环境会如何演变,以及中国国内正在发生的结构变革。但可以肯定地是在未来20 年内中国国内外的趋势与过去30 年相比天差地别,不仅因为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从根本上重塑全球经济——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趋势,还因为新出现的国际挑战和机遇将严重影响实际经济未来的轨迹。

全球大趋势过去

30年内,全球的大环境毫无疑问促进了中国的高速发展。主要因为包括相对开放的贸易、FDI的增加、全球主要市场的稳定增长、运输成本大幅减少、跨产业贸易上升、通信技术迅速传播。但今后的趋势并非是现有形势的线性延伸,或许有些趋势仍会保持现状。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包括中国在内,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等收入的新兴市场将会超越发达经济体。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科技会继续向发达国家看齐。另一个原因,发达经济体由于去杠杆化和主权债券负担承重,增速会持续下降。到 2030年,发展中国家增长有望占全球增长的2/3 (如果不包括中国,则为40% ),以及全球输出的一半(不包括中国则为 30% ),将会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目的地。较大的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将会成为多极世界经济中的一极。

或许全球大趋势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自身的崛起。在未来20 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对全球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就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到 2030年,中国仍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率增长2 倍。但也可能仍是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其贸易顺差会有所下降,但中国仍有望稳坐全球头号债主宝座。有人认为中国届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相当于1870年左右的英国以及1945 年时期的美国。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全球中产阶级规模将会空前扩大(2030年,预计会从2009 年的不到 18 亿飙升到50 亿,其中2/3 在亚洲国家),从而引发对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爆发,包括汽车。但全球的能源、自然资源供给和环境压力会激增。气候变化效应将进一步恶化部分地区的食物与饮用水短缺问题。原材料价格将持续上涨和波动。稀缺自然资源价格走高突出了引入 “绿色增长”战略的需求,这是推动增长的一个潜在动力源。

尽管新兴市场有潜力快速增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增速将会放缓。首先就是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增速会放缓,在某些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劳动力数量甚至会下降,从而导致人口负担利率走高,而储蓄和投资降低。第二,尽管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制造业仍会保持竞争优势,但单位劳动力成本上涨会进一步增加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由于服务业的生产力增长往往低于制造业,因此整体经济增长会放缓。

同时,保护主义可能会伺机抬头,特别是那些受此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发达国家,但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商品、服务、金融、人力和知识的跨国运动仍将持续并深化。全球跨国生产链也会不断繁荣,跨产业、跨企业贸易得以进一步强化。

中国2030 第二篇_如不大变2030年中国将遭遇三大发展危机

如不大变2030年中国将遭遇三大发展危机

刘忠良

2012年2月27日,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提出了中国应对未来二十年所面临的风险的措施建议,这些风险包括短期内出现硬着陆的风险,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数减少、不平等程度上升、环境压力和外部失衡构成的挑战。 报告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出六大战略方向: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加快开放型创新步伐;推进绿色发展,变环境压力为绿色增长,使之成为发展的动力;增进机会均等,扩大面向全民的卫生、教育和就业服务;加强国内财政体系及其现代化;将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与国际经济变化联系起来,与世界各国建立互利共赢关系。

单纯从经济角度讲,这份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比较全面。但一个国家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还有政治、社会及这个国家的生命载体——人口等因素,这些因素有时候更具决定性的作用,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2030年的中国能否建设成一个“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笔者非常怀疑,甚至怀疑这是西方麻痹中国、捧杀中国的阴谋,或者是某些人在唱繁荣、拍马屁! 无的与偶,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多次表示,2030年中国人均GDP可以达到美国的50%,给国人描绘的是一幅灿烂的前景。

1980年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58.4倍,到2010年缩小为11倍。以2010年中美人均GDP相对差距为基数,过去30年中国与美国的人均GDP相对差距缩小5.3倍(58.4除以11)。如果2030年中国人均GDP要达到美国的一半,这就需要从2011年到2030年这20年中美人均GDP相对差距缩小5.5倍(11除以2),比过去30年要快50%以上(见《世行副行长林毅夫忽悠国人——2030中国人均GDP不可能达到美国50%》)。在这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和老龄化急剧发展、年轻人口快速减少的未来20年,这可能吗?

无论是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对中国未来的预测,还是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对未来中国的展望,都对未来中国风险的估计严重不足。

笔者预测,中国如果不大变,2030年中国不是大繁荣大盛世,而是大萧条大衰落大危局的大爆发或病入膏盲!笔者所预见的2030年的中国,不是一片繁荣,而将是重老龄化、人口大崩溃开始、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问题大爆发、经济一蹶不振、民主法治如果不在此前获得发展将面临政治动荡。

一、2030:人口危机进入高潮阶段

人是社会的活动主体,人口是国家的生命载体,生命载体——人口的变化将深刻影响到政治、经济、社会。此报告的可贵之处是部分指出了人口问题,可惜的是在对策方面又遗漏了人口问题。

中国总和生育率自1991年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随后持续下滑,每年新出生人口在90年代快速减少。这从教育方面的数据也间接反映出来。随着1990年后新出生人口的急剧下滑,中国小学数量从1996年的64.6万所直降到2009年的28.02万所,13年减少57%。根据人口资料,2019年中国18-22岁大学适龄人口将只有2009年的53%,10年近乎减少一半!

可以肯定,随着年轻人口80后、90后基本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年轻人生活压力与生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生育率只会继续下滑,新出生人口减少和年轻人口快速下滑的势头已经无法逆转。

与此同时,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婴儿潮人口依次步入退休年龄和死亡年龄,中国的老龄化将加速发展并陷入重老龄化,不久后倒金字塔的人口结构步入崩溃阶段。按照65岁退休,2015年退休老龄人口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到2028年每年退休2500万人左右——4年退休人口就达一个亿——恐怖!与此同时,2030年左右新中国第一次婴儿潮人口已经步入死亡年龄,每年人口减少超过500万且不断增加,到2040年后达1000万以上。

在人口总量危机与结构危机的同时,性别比失衡引来的社会问题也步入高潮阶段。由于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中国性别比自1978年试行一胎政策以来不断升高,1990年达到112:100(以女孩为100),2000年是118:100,2007年和2008年又分别达到120.22:100和120.56:100。《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1996-2005年出生婴儿的性别比竟然高达127:100。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到2020年前后,中国将有11276万25~35岁的男青年,而对应的适益婚配的20~30岁的女青年只有7206万,男比女高出4000多万。而从2001年到2011年这11年,每年新出生男婴又比女婴多出140万左右。恐怖,中国已经有5500万“储备”的光棍大军!一般而言,如果女性25岁没有对象,就很着急了;男性到30岁还没有对象,也同样很着急了。如果男人到了35岁以后还没有老婆,那很可能就为此产生不小的心理问题了。到2030年左右时,光棍将大规模进入心理问题高峰阶段。

失调的性别比将大大加剧买卖婚姻、拐卖妇女、卖淫嫖娼、强奸等违法犯罪行为和其他难以预知的行为,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前我们说“越穷越革命”,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穷人不仅生活压力大,而且“革命”的机会成本很低,所以易“革命”。实际上,“光棍更革命”:光棍的心理问题更严重;光棍“革命”的机会成本更低;光棍没老婆没孩子,无家庭之忧更不讲未来,闹起事来更不讲代价。“更革命”的光棍大规模出现无疑要增加中国的犯罪和不稳定。

二、2030:中国经济或将一蹶不振

经济是人的生产消费活动,人口是经济的载体,到2030年的中国,年轻人口继续快速下滑,老年人口飞速增长,人口开始大规模崩溃,陷入低生育率重老龄化的衰落螺旋,此时中国经济还能繁荣吗?

日本从1990年代开始陷入持续的“失去的10年”,就是因为日本生育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导致后来消费旺盛和生产创造活力最高的年轻人口持续减少。到1990年,日本25至34岁人口组数量比1980年25至34岁人口组数量下降了20%,直接导致房地产、汽车、家用电器等市场萎缩,日本经济由此拉开“失去十年”的序幕。

按照日本经验,单纯从人口角度看,中国应该在2020年左右开始“失去十年”。但此时中国经济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经济技术差会拖延人口危机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到2030年左右经济危机则必然爆发,从此一蹶不振。

一个经济体,只有生产与消费顺利连接起来,才能正常运转。过去一次又一次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就是因为贫富差距过大,少数人拥有绝大部分财富,而消费主体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却没有相应购买力,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经济陷入停滞或倒退。

由于中国民主法治发展不足,使得很多不公平、违法、垄断、不合理行政等行为横行,少数人凭借权力或金钱与权力的结合谋取了多数财富,且民主法治不足导致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的严重不公平和实际民生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名义上的民生投入被腐败掉了),由此导致贫富差距过大。比如,垄断行业以全国8%的员工却占有了55%的工资;本应调节收入差距的个人所得税,普通劳动者却成了纳税主体;教育、医疗的费用所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印度19.7%、美国21.5%、日本23.3%,而中国仅为3.8%。 现在中国已经是实际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近十余年来中国社会日趋板结化,又加重了社会底层的绝望和改变贫富差距的难度。而政治改革的滞后和几乎停滞的状态,决定改变贫富差距的国家制度因素严重匮乏,反而很容易继续推进贫富差距。这有可能导致中国的中等发展陷阱。

由于现在中国还算年轻,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经济技术差距,贫富差距还没有将中国陷入发展危机。但到2030年左右,这个中等发展陷阱危机已经不会再拖延了。

到2030年左右,垄断、行政干预过多等经济压抑因素或许大为缓解,但人口危机和贫富差距的持续,将产生这些经济改革远远无法弥补的大危机。2030,中国经济危机已经注将难以逆转。

三、2030:经济社会危机引发不稳定

【中国2030】

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繁荣是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经济社会基础,而2030年社会经济危机的大爆发,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问题。

现在中国的诸多问题,就是因为民主法治发展滞后,导致权力缺乏监督与规范,既得利益难以破除,金钱与权力占有过多利益,人民利益缺乏制度保障,好的政策难以产生和贯彻,安全与自由感缺失(如富人移民与官员“裸官”,平民如有机会也想走)等问题,由此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社会道德堕落、经济结构失衡、民生压力过大、社会不稳定问题增多等,并继而导致改革的基层不稳定和对改革引发革命的恐惧感加深,以至于继续导致民主法治法治的滞后。

在民主法治发展不足的情况下,现在执政党的执政基层来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给民众的满足感和对未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展望。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人口、经济、社会基层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口根基已经注定要大坍塌。 现在政治改革已经不能再拖了。如果再拖,必然和未来的人口经济社会危机重合在一起,此时改革的基层更不稳、风险更大,弄不好就成了革命。在这样的时候,不改革必死,改革又怕一改就死,陷入僵局,等于等死!党呀,您再不改革就更危险了! 中国唯有三大变化方能自救

现在的中国,唯有三个大改变方可自救,否则未来将非常危险。

只要人在,一切可以从头再来,人口是基层,人口是民族与国家的最大资本。 首先,中国人口政策必须立即来个180度大转弯,立即开始鼓励生育。即便现在大力鼓励生育,生育率在10年之内也没有上升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上的可能。如果不大力鼓励生育,未来中国或许将无法走出低生育率重老龄化的恶性循环,中华民族将为此一溃千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其次,尽快尽快着手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再迟了,政治改革越迟则中国经济社会问题越多越深,越迟基层越不稳,越迟执政党的风险越大,再迟就走进了不改革死、改革也死的死路。现在改革,利民、利国、也利执政党自己!

再次,通过民主法治建设、民生投入、政策变革等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民众收入,降低民生压力。这同样也是为挽救低生育率危机、经济失衡危机、降低政治改革风险打基础。

唯有中国发生此三大变化,方可自救。否则,2030年不是繁荣,而是大危机的开始或已经开始了。中国,当自救了。

中国2030 第三篇_“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如下。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

第二章 战略主题

第三章 战略目标

第二篇 普及健康生活

第四章 加强健康教育

第五章 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第六章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第三篇 优化健康服务

第七章 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第八章 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第九章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第十章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第四篇 完善健康保障

第十一章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第十二章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第五篇 建设健康环境

第十三章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十四章 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第十五章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第十六章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六篇 发展健康产业

第十七章 优化多元办医格局

第十八章 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第十九章 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第二十章 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第七篇 健全支撑与保障

第二十一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二十二章 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

第二十三章 推动健康科技创新

第二十四章 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第二十五章 加强健康法治建设

第二十六章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第八篇 强化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章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十八章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十九章 做好实施监测

序言【中国2030】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

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10.7‰和20.1/10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将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保障。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2030】

第一篇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

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健康优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改革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

——科学发展。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公平公正。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第二章 战略主题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要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深化军民融合发展,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环境治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态和社

会环境危险因素,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

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

第三章 战略目标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到2030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

中国2030 第四篇_戴旭_中国2030危机

戴旭:2030肢解中国-美国全球战戴旭略与中国危机

1、没有国防转化能力的GDP其实只是给别人准备的战利品,因此戏称其为“狗的屁”。

2、每个人都在念“阿弥托佛”的国家没有希望,这样的军队也没有希望。

3、不管多么先进的武器,都不会自动进行战争,战争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的较量,永远都是在于人,在人的思想层面进行。

4、当前国际政治和军事大势:一个帝王和三大战场。

5、六方会谈不过是两方会谈的掩护。

6、中国周边仅有的三颗卫星,一个已被美国占据,两个正被美国握在手中!

7、美国已经握住了台湾,并控制着西藏、新疆的两个木偶。

8、自然界的很多真理,都是一个人发现的。

9、中国就像一台不同产地的元器件组装成的一部老旧电脑,同时安装着共产主义的思想操作系统、资本主义的经济操作系统、封建官僚主义的行政操作系统,以及孔子儒家的道德教化系统,各系统之间的兼容程度,决定着中国最后统一意识形态和信仰的形成,并间接地决定着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和谐发展,并进而影响着中国最后的统一。

10、社会变革不仅仅是经济建设,而是各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也不仅仅体现在各地的房地产,而是包含着工业化。

11、强国具有三大要素:经济、技术和精神。只有经济而无技术和精神,所以清朝覆亡;只有经济和技术,所以宋朝覆亡;三者齐备,所以汉唐称雄。

12、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和周密战略规划的情况下,迅速展开的,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口号提出的由来。行动可以摸索,方向必须清晰,当年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战略不清晰,导致很多曲折;后来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清晰后,革命迅速打开新局面。

13、中国处在国家重新设计、重新建设的关键阶段,欧盟正在产生总统,日本意欲脱美自立,美国重创待复,此时,正是中国战略家纵横捭阖大显身手的时机。

14、中国的沿海集中了改革开放的全部家当,北京是中国的头颅,沿海就是中国的心脏。但偏偏这个地方,由于中国没有海外盟国和军事基地,也没有航空母舰提供基本的防御纵深,而对面却分布着世界最密集的海空军基地,驻有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兵器如核武器、核动力潜艇,核动力航空母舰集群,隐身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还构筑了世界最完备的反导弹防御网。这就等于中国的胸膛,被抵上了几十把刺刀。

16、中国已经失去了成为世界大国的历史机遇,最多只能成为地区强国。中国的出路在于和周边各邻国和平共处,最后建立和欧盟类似的亚盟,然后再凭借文化的力量,和平赛跑,三百年后再分胜负。

17、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远比百分之百的准确性更为重要。

18、奥巴马上台的2009年,几乎每个月都有针对中国的各种坏消息。奥巴马刚刚上台,便和日本密谋关于针对中国的很多事情。5月份是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一块儿提出把南沙群岛并入他们国家最嚣张的一个月,在这个月美国的军舰连续在南海和中国的军舰、渔船发生冲突,到6月份,印度一下子增兵6万,在这6万里面有2个山地步兵师加1个炮兵师。7月份的时候日本宣布要在与那国岛驻军,后来日本新政府上台以后,这个消息暂时停下来了,现在是搁置,但是它的国防部长已经宣布要在这个地方驻军。还是在7月份,印度自己制造的核潜艇下水,还要宣布再建4条,然后日本邀请热比娅访问,同时希拉里又跑到印度宣布要和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大规模出售军火,同时又回到泰国,然后台湾又邀请达赖一系列的事件。8月份澳大利亚借力拓案在政治上攻击中国,它发表了一个白皮书,白皮书上公开的宣称要和中国打一仗。到8月的下旬,缅甸果敢就发生了杀中国人的事件。到9月份,奥巴马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这是一个经济事件,就在同一天,中国宣布要对美国的肉鸡和其他的产品进行调查的时候,这时候美国宣布派助手到印度,到达赖的驻地见达赖。就在9月15号,美国情报部门出台报告,公开的把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一起列为危害美国国家利益的假想敌。它的国防部长公开宣布要研制新型的战略轰炸机 B—3对付中国,10月份,就我们阅兵过后不久,台湾突然大规模的试射导弹,那不是小数,而且这个导弹不是小导弹,全是大的导弹,有很多导弹可以打到新疆,

基本上可以覆盖大陆全境。这还只是一个轮廓,很多的事件全都上网了,只是我们的政府出于其他安定的考虑,没有有意的宣传这些事件。

19、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地缘政治包围的国家,因为它的周边是军事基地、军事联盟、核武、赌场和毒品,还加上恐怖主义,被全面的包围。

20、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占领基本上是经济掏空、地缘包围、军事遏制、政治高压、内外夹击、持续干扰,还要加上一个贸易围堵。

21、美国对中国总的目标:美国已经按照中国的太监模式塑造了日本,现在又准备按照日本富而不强的模式塑造中国。

22、今天世界的新闻基本上是在伊斯兰世界、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来回转,我们要是看报纸、新闻联播,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实际上基本上都是不利于这三大集团。

23、中国近百年来,一直在和世界上几个大国进行着生死纠缠,一百年前是和英国(及其代表的欧洲);六十年前(民国)是和日本;三十年前(新中国)是和苏联,最近的三十年(改革开放)是和美国。

24、清朝GDP比今天占世界比重还大但却被人轮番洗劫。

25、美国一边火上浇油鼓励中国发展房地产,一边阴谋暗算中国的战略产业。

26、美国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在暴露美国金融体系混乱的同时,也突然暴露出中国手中握有一万多亿美元债券的惊天事实。

27、美国将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全面洗劫中国财富,彻底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

28、由于国际政治生态的变化,中国失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42719/

推荐访问:健康中国203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