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世界之最 > 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时间:2018-02-04   来源:世界之最   点击:

【www.gbppp.com--世界之最】

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第一篇_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内容摘要:我们国家作为世界上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政府依据本国国情适时适度调节本国经济政策,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增长速度持续增加,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令我们国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与环境问题,就业与失业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

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 就业与失业 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处在国际日新月异环境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还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一点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预测防范这些隐患,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中国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口多。再加上过去中国发展经济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尽管后来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来缓解发展与环境的问题,但成效并不是很大,这样的做法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另外再加上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不难发现在社会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给当地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有的地方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人生健康。如云南就有一个小村庄就因为当地工厂乱排放工业废弃物而污染当地水源,导致全村大部分居民里患癌症,成为“癌症村”。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就业和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就业与失业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问题年年存在,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前,受到人民币大幅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出现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特别是自2008年10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出口贸易型企业造成严重冲击时。企业的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的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致使我国的就业和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正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损害劳动者权益现象突出;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性别、年龄、身体残疾等原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就是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尽管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以GDP的高速增长为标志实现了迅速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的整体实力蒸蒸日上,但有一个问题却一直伴随中国经济的成长,那就是失业问题。由于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不同的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经济发展时期,起主导因素并不完全相同。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的失业类型大概有以下几种: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促使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在配置过程中,大量素质低、技能老化的劳动者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无法进入新的产业部门而失业。同时,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适合该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力出现暂时性短缺,从而造成了结构性失业。这一种失业在我国比较普遍。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由于劳动力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在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当总需求下降时,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会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进而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或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例如,刚进入劳动力市场,正在寻找工作,或因劳动力需求的随机波动引起一些人不得不暂时处在工作交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之中。目前,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够完善,造成供求信息严重阻塞;劳动力流动不畅;职业中介机构发展不足,管理滞后;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致使摩擦性失业频繁发生。

第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近 10 来年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我国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呈现了不断加剧的局面。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异化严重,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所统计到的数字显示,中国的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 ,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除了农村经济发展失衡外,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 ,造成的社会分配不 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当中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了城乡发展不平衡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一是表现在资本存量方面:由于沿海地区由于开放得比较早,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迅速增长, 资本大量积累; 同时改革开放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 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外资本的输入, 为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投入。而中西部由于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影响资本存量都不及东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二是科技投入方面东部地区仍然占据优势, 据调查显示1990 年东部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是中部地区的 2 倍, 西部地区的3 倍; 到现在, 东部此类人才数量增加到中部的 2.5倍, 西部的 4 倍, 尤其是在 2000 年东部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比上年激增 48%, 中西部地区同期分别只增长了19%、32%。东部地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加大了研发经费投入力度, 2000 年东部研发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了 87%, 到 2010年这一经费开支增加到 2000 年的2.4 倍, 而中西部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基本保持 1.3∶ 1 的态势, 在 1990~1999 年增长较慢, 2000 年开始逐年稳步增长, 但从绝对数量来看远低于东部地区。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当前中国经济现状的一些认识,应该说是闪光与污点共存,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要坚定的相信,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一定可以克服经济发展上的缺点,让我国的经济跟快更健康的发展!

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第二篇_当前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新趋势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新趋势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表现出一系列的新趋势:国际贸易发展动因知识化、国际贸易区域化、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高级化、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网络化、国际贸易交易市场垄断化以及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

关键词:国际贸易 趋势 发展动因知识化 区域化 对象高级化 交易方式网络化 市场垄断 利益分配两极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既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又是国际竞争的重点。由于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并使商品生产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因此,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国际贸易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新趋势。

(一)国际贸易发展动因知识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革命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迈向一个以智力资源和只是要素占有、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智力资源的丰缺盈余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自然禀赋状况的重要性日益被剥削,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被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代替,科学技术知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因。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在20世纪上半叶不到50%,但到90年代却达到80%-85%;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也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进步获得的。据美国商务部和

美国电子协会统计,美国“新经济”增长的1/4以上归功于信息科学技术,今天对美国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是高技术信息产业,微软、英特尔等已取代了当年的三大汽车公司。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不仅利润较高,而且使美国对经济紧缩或经济周期的抵抗力更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成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国际贸易区域化

2002年11月4日,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2月13日,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宣布成功结束同10个候选国的人盟谈判,它们将在2004年5月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届时,欧盟将拥有25个成员国,其人口达4.5亿,经济总量同美国相仿。此外,欧盟还宣布了同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结束人盟谈判、同土耳其开始谈判的时间。2002年12月22日,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第23届首脑会议在多哈宣布,海湾关税联盟正式成立并启动。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纷纷缔结。区域经济合作采取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已形成的区域贸易协定(RTAs)数量也相当可观。根据1948年以来各国向GATT/WTO报告的RTAs的统计,世界上曾经出现200多个RTAs,目前有150多个正在实施,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过去的10年间建立的。从1948年到1994年,GATT收到了124份RTAs通报,自从1995年WTO成立以来,收到了超过100份的RTAs通报。RTA正日趋复杂、完善,很多国家参加了多个组织。截止2000年年底,接近60%的已生效实施的RTAs通报来自于欧洲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通报大约占1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的建成,将给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约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的研究认为,它将使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加106亿美元,增幅55.1%。事实上,由于中国在进口东盟农产品和对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均采取照顾的方针,东盟不久就将通过增加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和取得关税优惠获得早期收益。由此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可以带来静态的和动态的福利改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多边贸易体制一起互为补充和完善,对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世界各国关税水平都比较低的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贸易转移的效应更为明显,对非同盟成员国来讲是很不利的(在1994年前,中国是输美纺织品的最大出口国,但自1994年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后,首先墨西哥就替代中国成为输美纺织品的最大出口国,目前连加拿大也超过了中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更多的国家建立或加入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WTO公布的2001年度和2002年上半年国际贸易统计报告中指出:2001年,四个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内的相互贸易占世界货物贸易的份额增长至36%。

(三)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高级化

在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逐渐高级化。首先,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的构成中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1993年以来,主要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均高于全部出口的增长速度,1975-1985年十年间,美、德、英、法、日五国高兴技术出口额平均增长了73.1%,而1985-1995年,高新技术出口额增长了353%,是前十年高新技术出口额增长的5倍,可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其次,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日益高级化。1985-1993年,世界高科技产业年增长率为14.3%,高科技产业产品在制造产业产品出口贸易的份额也日益上升,到2002年占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的1/4。

(四)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网络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易日益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实物产品交易则是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目前,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网上交易额只有23亿美元,1997年网上交易额就为150亿美元,1998年达500亿美元,据美国《商业周刊》,2001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达2051亿美元,2002年达3490亿美元。正是由于网络贸易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才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纷纷制定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如1997年7月8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由40多个国家参加的部长会议上,一致同意在网络贸易中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各国不得自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意网络贸易不得征收新的税种,其中29个国家在通过的文件上签字;此外,WTO和APEC等国际或区域经济组织对网络贸易也十分重视。显然,网络贸易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一朵鲜艳的奇葩。【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五)国际贸易交易市场垄断化

由于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技术创新的70%-80%和国际技术贸易的90%,因此,在国际交易市场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目前,跨国公司是新技术的主要开发者,也是技术贸易的主要交易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拉动的火车头。据《商业周刊》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疯狂暴涨时的一次统计,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球500家大型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上。在迈向知识经济快速

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和搞笑运输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的跨国经营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飞跃。因此,跨国公司现在都纷纷调整其发展战略,对内进行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大规模更新,对外竭力维护其市场份额,并努力开拓新市场。可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六)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

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两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即所谓“中心-外围化”趋势。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的“中心-外围”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占80%,其中美、英、德、法、日占发达国家技术贸易总额的90%以上,仅美国就占了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1/3,而且全球技术贸易的85%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在知识经济的代表性产业国际信息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同样占领重要地位,1995年国际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达6000亿美元,市场份额基本被美、日、欧盟所瓜分,在全球电信市场上美、日、欧盟也占了3/4;在网络贸易中发达国家也占尽先机,1998年全球网络贸易总额500亿美元中仅美国就占了170亿美元。在知识经济全面发展的21世纪,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发达国家“中心化”和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外围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协调的范围和重点也转移到以服务业、电信业、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经济领域。1997年WTO的《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和《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的签订就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在WTO的“千年回合”谈判中,高技术领域谈判更是发达国家首先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WTO谈判中的重要分歧之一。高技术领域协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协调的重点。当前各国在保护各自的相关产业时,也越来越多地采用WTO所允许的各种合法措施,自然其中也有很多是在合法的外衣的掩护下的不合法的行为,这也是为何国际间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临时性保障措施频频出现和数量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毕竟相对于以往的无序要好得多,它体现了各国希望通过协调来解决贸易争端的一种趋势。面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的这些新变化、新趋势,我国应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符合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肖光恩.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2]郑吉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1).

[3]李军.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问题,2001,(11).

[4]冯萍,张勉.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变化及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5]肖勤福.全球环境“两极分化”[N].环球时报,2002-12-06.

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第三篇_浅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

浅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

风信子

摘要:今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二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趋于稳定。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大,中国经济也将走向均衡发展内生经济,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挑战;改革;均衡发展;内生经济

一、中国当前经济现状

(一)国际形势——国际制裁将长期存在,国外市场大幅萎缩,国际资本跃跃欲试抄底中国

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加剧,加速了虚拟经济衰退和实体经济的下滑,

迫使欧美发达经济体就业和民生遭遇冷冬,也让欧美各国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完整经济体系的重要性。于是,美国率先选择经济转型之路,开始摒弃一直标榜的“少而精”的国际化专业分工的产业模式,转型发展“全而专”的本土全产业链经济,为此,奥巴马提出了打造“美国制造”的经济复兴计划,以发展独立的经济体系,摆脱受制于人的国外依赖。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进一步提高“自给经济”依存度,大力保护本土制造业。而阻碍欧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的威胁却是欧美用三十年时间亲自扶持起来的廉价的“中国制造”。从08年至今,美国和欧洲通过采取干预汇率、抬高国际物质价格、反倾销制裁、运作热钱、限制技术出口、军事威胁、领土争议政治化、人权环保政治化等手段直接或间接抵制和打击中国出口,其目的可谓一箭双雕:一是要为欧美的民族制造业振兴减少竞争,创造发展环境,争取宝贵时间。二是逼中国经济和民生下滑,逼迫中国开放国内市场,这样,欧美就可以依靠他们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更多参与、主导和控制中国市场,赚取更多利益。这种打击将一直持续到欧美形成与虚拟经济同步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和更多抢占中国市场份额为止。

更为可怕的情况:一是欧美一旦形成制造业优势后,将进一步形成对全球制

造业和核心技术领域的绝对控制,即使中国也同步启动技术升级,但受科技和人才水平限制,未来中国制造业遭挤兑程度还会增加。即便中国另辟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也会因同级竞争、政治矛盾等干扰而大打折扣。二是国外资金和技术一旦成功大规模进入中国,其经营成本、产品性能、产品价格的优势将冲击中国民族企业,未来国内经济竞争会出现白热化。如果未来中国民族经济质量不好,中国市场将受到巨大掠夺,中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话语权要受到重大挑战。

(二)国内形势——发展不均衡动摇经济基础,国内经济的两难问题凸显,资金和技术成为重大发展瓶颈

危机一:多年的单一出口导向,已使中国大部分产业过分集中于高耗能、高

耗材的低端出口加工贸易中。当金融危机和欧美的人为打击迫使海外市场萎缩后,中国出口贸易瞬间降至历史冰点,大量的产能过剩和产品过剩无法消化,大批产业链条处于停滞或萎缩状态,很多沿海地区实体企业倒闭、停产或萎靡不前,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危机二:以往旺盛的出口顺差,加剧外汇储备膨胀及人民币流动,疯狂产能透支又诱发能源、原材料、劳务费价格上涨,再加之房地产的畸

形炒作、输入性通胀和行政监管缺失,最终导致全国物价飞涨,投机行为泛滥,危害社会稳定。更严重的是,这两方面危机互为因果,彼此循环,进一步加剧危机恶化,导致经济发展和民生拯救呈现两难局面。尽管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30年来积累的经济和社会的系统性危机不会一招得到消除,连带的产业、民生、物价、信贷、能源、环境等不和谐、不稳定问题还要持续。

二、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

放,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将更有望得以实现,也必将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也应看到,除了国际经济整体复苏缓慢、不可预测风险因素诸多外,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风险因素较多。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办法,积极应对解决。

第一,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已近消耗完毕,新的增长动力机制又无法形成。

中国三十年来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的是三驾马车的拉动:地产经济,政府基础投资,出口贸易。如今,政府投资这一块,看上去虽然依旧凶猛,但疲态已现,如午后西下的斜阳。其中的原因,在于具有这种大规模投资能力的地方政府,大部分都集中在中东部发达地区。这些地方的基础投资,该投的都已经投了,无论普通公路和轨道运输、高铁、高速公路、航线、通讯等,都已经饱和,甚至出现了过度投资的状况。今后政府如果仍得靠这种投资拉动经济,就得向西部转移,在西部地区复制东部的投资密度和规模。可西部脆弱的自然环境,稀少的人口都

表明,这种投资拉动模式如果真的移植到西部去,绝对是一笔大亏大赔的买卖。 在通胀威胁步步紧逼的情境下,在高房价已成为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的的背景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已不大可能再主要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当然,政府可以发展廉价廉租房,但照样问题重重。首先是地方政府如果把土地主要提供给廉价廉租房,它们的土地财政就会大大缩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是否还有足够的财力和兴趣持续支撑廉价廉租房建设,值得打一个问号。其次,如果廉价廉租房成为百姓们获得住房的主要或重要渠道,现存的商品房市场就有可能彻底崩盘,它带来的问题,可能会远远超过已解决的问题。

出口贸易也遭遇了一系列的瓶颈,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企,国际市场的打压和挤逼,汇率不得不一再提升,产品升级和创新有心无力等等。中国的出口优势和能力正在相对下降,出口增长面临的障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至少,中国贸易盈余的大幅增加已不可能,主要依靠出口贸易大幅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通胀压力挥之不去,迫使政府为控制通胀而放弃高增长目标。中国通胀的原因之复杂,涉及面之广,抑制通胀的成本之高,代价之高,难度之大都表明,被迫牺牲增长目标而重点防堵通胀,将成为政府的一项较长期的政策。通胀当然是一种货币现象,可它成为一种物价上涨现象时,结构性的原因便会直接凸显出来。

首先,现在出现的通胀或涨价现象,都是从产业链的上游伊始,传递到中下游的,而不是收入高涨导致需求上升,并进而拉高了终端市场的物价。这也很好地说明了,为何我们的下游产品,尤其是消费品,一方面在涨价,另一方面却又大面积出现了过剩。也说明现在很多产品的涨价,都是成本推动型的被迫式涨价,不涨价有些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小型企业就很可能亏损倒闭。这是世界性现象,

中国经济已经高度国际化,很难避免这种冲击。

其次,中国的通胀压力还与国内已经和正在到来的劳动力成本的的上升有很大关系。中国已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其中占了一大半。多年来中国产品的廉价出口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打压劳动力价格成就的。而如今,在底层社会的民生和收入已成为政治问题之后,中国的任何地方政府,恐怕再也无法通过伴大款、打压工人的涨薪要求来制造经济繁荣了。劳工薪资的上升已成为一个长期趋势,并必定成为一个推高物价的长期因素。

再者就是垄断造成的成本上升、物价上涨。中国的基础性产品、能增值的优良资源等,都已被利益集团把持,形成了特有的行政性行业垄断、部门垄断,权贵阶层垄断等现象。由于这一点,中国的通讯成本高过了欧洲,油价比美国还凶猛,形形色色的路桥费、政府罚款、行政性收费、行贿受贿等,更是造成了中国物流成本的奇高、交易费用的居高不下。这些成本传导致下游产业和市场,甚至造成了国内大宗产品价格在绝对值上高于欧美的奇观。

第三,中国经济已进入“还账期”。这种“还账”既是资金债务式的,政府财政式的,也是民生式的,环境式的。这些都意味着,过去那种大投入高增长的浪费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尤其是各地方政府一直扮演着头号投资者的角色。政府的这些投资,不少来自土地财政的贡献,还有很多是借款。如今已没什么土地可卖了,不少地方政府都负债累累,现在这些债务已进入还本付息的高峰期。政府偿债能力不足,原因在于这些借债投入的基础项目,大都不具备高回报的性质,有些根本就没有回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政府也很难再借到钱,除非制造更大的泡沫,不然大手笔投资的能力和热情就会持续下降。

此外,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民生和环境上的欠债也太多。政府欠下的巨额债务,有外国的,也有很多是自己银行的。中国几家大银行的钱,大部分借给了某些大型国企企业,这些企业资产的突发式膨胀,也主要靠的是对金融市场的操弄。至于他们本该做好的实体经济怎么样了,却问号多多。实际上,中国的地方政府也好,大型国企也好,都早已跟国内的金融机构绑在一起了,如果这些企业或政府出现重大的、集体性的债务和财政危机,那些银行很可能就会被殃及鱼池,甚至导致中国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

三、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一)内生经济将是救命稻草,均衡发展将成为发展主题

中国正处于产能过剩、产能档次低、产能成本高与产能消化市场萎缩、技术创新受限、国际定价权逐渐丧失的矛盾境遇中,资金和技术缺口严重。中国既不能马上扩大市场,也不能立刻创新升级,更不能左右国际贸易价格,所以按照当前形势变化判断,未来5~10年,中国只能也不得不依赖内生经济,逐步减缓出口经济,转身定位国内市场,激活并释放国内消费潜能,依靠国内消费引导中国经济高质量、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借助有条件放开国内市场的契机,合理利用好外资投资,壮大国内实力同时逐步扩张国外市场,最终实现解套和突围。

转型发展内生经济客观上会倒逼各地政府和企业逐渐放弃以往外向型加工贸易和出口贸易为主的思路和打法,转变出口盈利模式,重点瞄准全国和本地市场,大展作为。其中,一是各地政府会真正关注并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和“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重视产业安全,消除发展瓶颈,正确利用好内资和外资,均衡发展当地一、二、三产业,全力依赖内贸税收;二是中国产业会

步入残忍兼并整合期。他们会尽快消化以往过剩产能,转型国内市场,从零开始,整合供应链条,投入科技研发,设计物流网络,布设营销渠道,加紧全国布点布局,同时兼并重组同业产能,最终成为行业龙头。

(二)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大举并购中国企业

由于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诱惑、中国对资金和技术的极度渴求、外资经济入侵中国的战略策划,从明年或后年开始,外资将全面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领域,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参与、主导、控制程度。当前,所有外资都在观望和等待中国经济的恶化和探底,如果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出现长期恶化苗头,外资将倾巢而动:一是外资会抄底中国企业,大举收购兼并中国企业,整合改造原企业资源,快速抢占中国市场。二是将直接在中国投资建厂,布局设点,直接抢占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国内市场份额。三是参与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建设。正所谓“福祸相依”,危险也是机遇,外资进入能带来资金和技术,也能逼迫国内企业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物价也能得到有效降低,中国正确利用好本次机遇将对中国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最终,中国会根据资源供给关系、产业集聚度、经济辐射度、地域交通等因素而自发形成新的经济区划,新型经济区将遍布全国,引领并带动全国经济发展。但新型经济区与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等老经济区不同。长三角等经济开发区是重视GDP的单一出口加工经济区,由于出口市场一致和产品同质化,经济区内存在重复建设和激烈竞争,实际收益效率不高;新型经济区是以提高本区域内社会消费和百姓民生的质量和数量为发展目的,其产业门类健全,一、

二、三均衡建设,经济和民生同步发展的新兴经济体,由于市场相对独立和固定,新型经济区之间竞争相对很少,更多优势企业不单纯以价格取胜,更多关注并提高综合服务效益和服务质量,因此,内生经济的扩张发展、深度发展的意愿和动力强劲。

展望未来,相信在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趋于稳定。政府有效地监督和调控下,中国经济将走上健康稳步发展之路,使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对话2013: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前瞻[J]. 经济问题探索,2013,01:1-5.

[2]宋宏.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访谈录[J]. 经济师,2012,03:6-8.

【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3]李京文.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J]. 中国软科学,1995,05:24-32.

[4]陈文玲.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研判[J]. 南京社会科学,2014,01:19-26.

[5]龙永图.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04:54-59+1.

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第四篇_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摘要:

2012年的脚步已经离去,经济发展虽然在2012去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增长经济运行机制出现了变化,但是,进入新纪年的中国依然面临着各方面严峻的经济形势。展望2013年,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注重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结合,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增强政策弹性和有效性,着力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培育新竞争优势,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关键词:金融危机 欧债危机 中国经济问题 2013经济预测 决策

正文:

年初以来,欧债危机出现反复,发达经济体陷入低迷或衰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较小,对发达国家依赖程度较深,经济收缩步伐明显加快。同时,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对全球增长贡献的上升,我国经济减速、进口收缩对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明显扩大,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因素”日益凸显。本轮经济回调中,中国将面临来自本国内外部的种种经济形势和压力,如何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完成中国十八大提出的经济目标,对于中国来说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

一: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

2008年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形势险象环生,主要国家经济大幅衰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遇到严重困难。针对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中国政府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实施了“保增长,调结构”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总额达4万亿元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改善民生、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和促进城市消费等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成功地扭转了经济下滑的态势,复苏强度明显强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目前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并将持续下去,复苏经济呈现“V”型走势,然而,中国的经济形式仍不容乐观,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也是极其明显的,例如:经济增长保持着对政策的高度依赖性;经济结构的调整任重道远,依靠投资为主要拉动力量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主动调控房地产市场和化解投融资平台风险,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经济运行逐步企稳,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略高于7.5%。展望2013年,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注重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结合,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增强政策弹性和有效性,着力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

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培育新竞争优势,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012年,我国经济在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逐步实现软着陆,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实现经济企稳和温和复苏。但是中国经济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 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

1、 消费增长仍较缓慢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8%。然而,与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相比较,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不尽如人意,今年1至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2%,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比1月份下降0.8个百分点,比GDP增长低0.9个百分点,比投资增长低18.6个百分点,比出口增长低24.3个百分点。由此看来,消费需求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2.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

当前我国已进入劳动力增长高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下岗失业人员数量较大,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上年增加较多,就业和再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3.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资产价格泡沫扩大,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房地产发展20年,产业早就渗透与中国经济主体中,开发商资金多来与银行贷款,购房者多通过银行贷款消费,房地产直接或间接的与银行捆绑在一起,如果房价降价出现不保值的预期,很多贷款消费者会出现恐慌和抗议而引发社会危机;情况继续恶化就会发生还贷者不还贷引发的新的次贷危机;而房屋开发商最后会拿房屋抵贷,让银行成为房屋的所有者,迫使银行破产。

3、 为了配合中央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很多地方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纷纷以财政信用为担保建立融资平台从银行大量借贷。

如果未来依靠土地出让和税收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出现大幅下滑,则有可能直接威胁地方财政偿付能力,导致融资平台难以履行其偿债的义务,形成银行不良资产

5、2012年我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

其中包括外贸结构调整,外贸结构调整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出口。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再度抬头使得我国出口环境日趋艰难,而经济发达国家在饱受金融危机痛苦之后,生活消费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如今各国居民储蓄率都在上升,西方国家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减少,最终也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对于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这些都是不小的打击。

三:2013年国内经济状况

我国当前经济处于恢复性上升期,全年走势平稳,但是继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国际国内因素相互交织,宏观政策面临新的挑战,“促转变”、“调结构”任重道远,政府应该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遏制垄断行业的人为涨价,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等措施减少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加快经济恢复的步伐。

对于2013年经济状况,有关专家认为一方面延续12年四季度反弹趋势上,另一方面全面落实新政府的经济社会施政纲领,这直接彰显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中国因素,GDP增速在内需持续发力和外需逐步稳定的作用下重返9%,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十分脆弱、结构性趋势力量依然较大、中国宏观经济传导机制的变异等因素,2013年依然是充满朝气但却十分复杂的一年,宏观经济仍然面临大量风险的一年。

1、世界经济虽然充满变速、虽然依旧不看好,但是随着金融环境逐步改善、悲观情绪提前释放,新兴经济体和美国经济的稳定以及全面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全面实施,2013年世界经济将在波动小幅回暖。

2、第二个方面新政府换届之后,宏观经济政策不仅将延续2012年的积极定位。

3、在融资困境缓和、房地产政策的常态化、政策宽松等因素的作用下,2013年固定投资增速将明显提升,中国发展阶段和储蓄投资关系依然需要高投资增速。 4、在收入增速持续提升和消费政策的作用下,2013年消费将保持消费态势持续上扬。

从这几个方面我们会看到,中国目前出现一些变化,出现一些趋势性的变化,但是在目前这种危机冲击下,中国依然有很多的变化是周期性的、暂时性的,那么中国的实力、中国未来发展的空间依然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没有道理悲观,2013年应该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步入新结构、超越新常态,富有朝气的一年。

四:决策性建议

相对于外部环境所面临的重大的不确定性,201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内部最大风险还是政策风险,政策的风险最大体现在投资方面,从三驾马车来看,出口、消费、投资,可能投资不确定性还是最大的。正式换届以后中国往往出现很大一轮投资反弹,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1.保持相对宽松、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在2013年的政策选择上,中国仍将推行“宽财政、稳货币”的政策,宽财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财政赤字扩大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

2.开启新型城镇化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定位必须打破目前“房地产难题”,同时破解目前的投融资困局。

3.货币政策应当保持续稳定位与积极操作的组合。关注食品推动的价格上涨的问题,同时民生问题应当用民生的政策加以解决,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价格补贴可以推行。

4.强化中高端产业的发展和加强中国中端劳动力的劳动参与度应当是当前政策的核心要点之一。因此,强化中西部大学生就业应当上升到更高的战略

现在的国家发展趋势 第五篇_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浅析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浅析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动态,掌握正确的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在的情形,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也进入了快节奏,心理、身体上都承受着很大的负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又有几人真正的关心国家,关注世界呢!我很汗颜自己对历史和世界的无知,也想要激励弥补自己在这里的空白。选择《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确实使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在您的讲课中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

2011年,面对复杂而动荡的国际形势,中国妥善应对,开拓进取,保持了国家稳定,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同时使自身的国际地位继续提高。2012年,国际形势在过去一年的基础上将如何演进?中国的发展将面临哪些挑战,又有什么机遇?中国该如何与世界实现良性互动?下面我想对中国当前的国际形势进行浅析。

展望今年的国际形势,国际格局中的两大趋势仍将继续发展:一是力量消长,二是秩序失衡。在力量消长方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认为,中国将保持快速崛起势头,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继续提升,但一些国家对中国战略防范和牵制也会同步增加。中美战略选择和互动日益成为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另外有几点是比较清楚的:今年是选举年,美国、法国、俄罗斯、中国等国的领导人都会出现变化;全球经济将继续在低谷徘徊,特别是欧、美、日情况不好;新兴大国将继续保持增长;中东、北非地区会持续动荡。

首先,中东的混乱状态还将持续。日本国际政治专家浅井信雄指出,在穆巴拉克下台后的埃及,军政府正在谋求统治该国,招致了国民的强烈反感,使得暴力冲突持续不断。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在欧美军事介入下倒台,但今后该国如何构筑新体制前景还不明朗。

其次,美国的战略重心调整将对国际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海军少将杨毅指出,随着美国抛出新的防务政策指南,其战略调整思路已非常清晰,也就是进行全球性的战略收缩,同时重点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投入。他说“这种投入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特别是军事方面的。这恐怕会导致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更加激烈。这个战略抛出后,美国会一步步实施,包括部队的调整,海军、空军力量以及基地的调整等。”

第三,难以解决的欧洲债务危机将导致更多的严重后果。位于布鲁塞尔的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专家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16397/

推荐访问:国家经济发展趋势 国家未来发展趋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