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世界之最 > 人类人口

人类人口

时间:2018-01-12   来源:世界之最   点击:

【www.gbppp.com--世界之最】

人类人口 第一篇_用基因来追踪人类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

用基因来追踪人类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

暴力和爱,征服和同化,都同时存在于你的基因里。从字面上讲,随着人类种族在全世界的迁移,他们都留下了见证他们足迹的基因片段。

蒙古帝国的扩张

科学家们曾经利用基因来追踪加勒比海和印度次大陆的迁徙轨迹。现在,一项野心勃勃的新计划试图利用基因来确认过去4千年来人类主要的迁徙轨迹。

《纽约时报》制作了一张新图表,显示基因足以追踪人类活动:

当两个族群遭遇的时候,他们常常会进行基因交流。假如两个族群相遇的日子时隔不远,他们来自彼此的基因就多。假如相遇的年代距今久远,那么从彼此处继承的基因就少。

通过测定现代人身上的基因组,一队来自英国和德国的基因学家和统计学家们确认了100多次主要的人类活动。

人们看到随着蒙古国的扩张蒙古人基因的传播,殖民化时代欧洲基因出现在玛雅人和印第安人中,随着高棉帝国陨落到来的柬埔寨基因…… 科学家们也制作了一幅交互式地图,从中可以探寻世界人们的祖先。这些科学家不用借助于历史学家就可以找到历史事件的证据,这一点真是太棒了。

现代埃及人的基因影响

这些研究中,我(原作者)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基因是进入族群的方式。这些基因活动无非是关乎两性的故事,当人们遇见跟自己长得不一样的陌生人,他们相爱了——或者士兵或移居者强迫了那些被他们征服的人。每个基因活动都透露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重大事件瞬间的信息。

人类人口 第二篇_七年级科学世界的人口

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2005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

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

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

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

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

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四、教学难点: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五、教学准备: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六、教学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小知识:人类的起源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已有千万年的历史。根据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得知,约在2600万年前长臂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800万年以前,猩猩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200万年以前,人类同大猩猩和黑猩猩中分化出来。现在发现最早的人科化石属于腊玛古猿。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700~1400万年以前。从形态特征来看,他们已从猿系统分化出来,被推测已具有初步直立行走的能力,可能会使用天然工具谋生。其次是南方古猿。他们大致生活在距今100~500年以前,其中一些进步类型发展成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猿人,即真人的出现。〕

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 活动一:

学生绘制图表、阅读图表,思考:

(1)、世界人口增长可以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2)、读图 ,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入表中,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1830年—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这说明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数量有何变化?反映的是怎样的人口问题?

板书:1、世界人口的数量

1999年:60亿

2、人口增长速度:

←——————1800年————二次世界大战—————→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人口增长迅速 ∣ 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怎样来进行定量分析呢?(学生回答) 过渡: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是:自然增长率,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呢?如何计算?

活动二:

【人类人口】

(展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图4.2)。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

(2).计算下表4个国家1998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①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给这些国家排队,看看哪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②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板书: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过渡:目前地球上有6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均匀吗?若不均匀,那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怎样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问题。 、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三: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 :看一看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

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稀少?

(2) (阅读课文)根据AB图计算两地的人口密度,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

人类人口 第三篇_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13. 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4.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5. 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16.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7. 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消费资料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越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越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就越慢。

18. 从本质上讲,人口、环境、资源问题都是发展问题。

19. 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

20. 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21.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我们必须实行什么国策:计划生育。

22. 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3.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4.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5.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好处:晚婚、晚育,一方面有利于青年男女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抚育后代;另一方面对于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也有重要的意义。少生,可以减轻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符合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优生,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26. 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

27. 从总体上看,我国环境国情(环境形势、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8.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29. 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要持续发展而不是自我毁灭。 30. 怎么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为什么在经济建设中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1.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32.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3. 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34.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35.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36.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37.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国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8. 世界性问题?

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 39. 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40. 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41. 可持续发展是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而提出的。 42.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43.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44. 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怎样走上和谐文明的发展道路)?

①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

45. 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46.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 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 重要的力量。 ②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

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47.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8.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现状(科技方面国情、成就与不足)?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9. 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50. 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51. 为什么要发展教育(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52. 教育的地位、作用?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3. 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54.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55. 面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现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56.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为解决科学技术水平低,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的基本国情而

57. 怎样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58. 为什么要加强科技创新?

①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②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人类人口 第四篇_人口控制

人口控制

人口爆炸已成为现今社会的一大棘手问题。无论是从政治、从经济还是从环境方面,人口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人口控制便成为各国的首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也逐渐因人口激增的压力而采取了像“计划生育”这样的措施。

对于人口总量的承载力,环境学上有专门的定义。一是环境容量,定义为“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全球或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护的最高人口数”(《环境科学大辞典》1993)。另一是环境承载力,指“人类生存系统中,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口的承载量”(《环境伦理学教程》邝福光 2006)。看似相同的两个概念,其中有两个词语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即“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系统”。

从自然环境道德角度来看,放任人口自流地无限增长绝对是不道德的。人类从自然中汲取资源,不仅不对大自然心存感激,还及其不尊重地肆意破坏。独占资源、浪费资源、破坏资源,有意无意地残害甚至是灭绝其他物种,污染天空、污染大堤、污染海洋„„这些仅仅是因为人类的自私和人类的自高自大,认为自己是物种中最高级的,高于一切其他自然成员,认为发展科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认为这样就可以管理整个大自然„„人类的愚蠢将自己推力了自认为的“高贵血统”,逐步走入了“无德的境地”,而无限制的生育将更加家具这些不道德的行为。

环境容量概念中提到的“生态系统”指的是:以自然环境及所有生物、非生物为中心,人类并非占主导地位的系统。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环境中的其他成员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不应该被限制,也不应该限制对方。若人类只看到“不受限制” 这一点,从而无限制地生殖繁衍,看不到自身行为对其他自然成员所造成的破坏,结果就是,人类忘了自己的本分,人类的自私侵害了自然,做出了不公平、不道德的事情。所以片面地强调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就会导致忽视人在生存系统中主观能动的道德行为作用,导致非道德主义的行为出现。 从社会环境道德角度来看,人口的过度增长依旧是不道德的。人口过多增加了资源的消耗,是大自然透支,使后代承受了本不应当承受的贫困生活,这对于后代是一种不公平、不道德的行为。新生人口不断增加,而因科技的进步又是人类的寿命延长了许多,这就不仅使原本就拥挤的社会更加拥挤了,更是人口老龄化急剧加速,使老人晚年陷入孤苦无助的境地,这更不能称得上是道德的。还有更多的非道德影响,在此不便赘述。

环境承载力概念中“人类生存系统”还包括了人为的和“后生的”社会环境组分。也就是将人看作是由自觉意识的成分,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对自己与后代的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这样来考虑,人类数量的增长不仅是一种自然的生物行为,更是一种具有强烈社会属性的行为。这使人类便能看到自己恶劣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不道德,因为这切实影响到了人类自身的利益。这种觉醒虽是处于人类的自私之心,但毕竟可以唤醒人类的良知,使人类自觉意识到人口过多的弊端,从而自觉选择人口控制。

而当人类的主观能动的道德觉醒后,再将其重新放回生态系统承载力中考虑,人口生育将不单单只是单纯的不受限制的行为,人口控制也不仅仅是人类的私心为求自保所做出的决定,而是更深地考虑到人口增长对其他物种、非生物环境——大地、海洋、天空„„的影响,从而道德地考虑、选择自觉地限制人口增长。

如果人类能全面地考虑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统一的环境承载力,那么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面对生存环境时,怎样规范自己的种种行为,减轻生存环境承载的有限压力,便构成了人类环境道德的重要原则之一” (《环境伦理学教程》邝福光 2006)。然而,人类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减轻对环境承载的压力,公平对待自然中其他的成员,仍

然不得而知。人类与环境间的种种矛盾如何解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人类人口 第五篇_人类学与当今人类问题

对人口问题的探讨

本次我阅读的是《人类学与当今人类问题》这本书中有关人口问题的篇章,主要提到了人口对社会产生的压力以及对地球造成的威胁,因此需要国家通过社会控制和干预来缓解这个问题。联系当今中国人口现状,针对计划生育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阐述放开生育的建议。

一、本书内容简介

1.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是约翰·博德利,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华盛顿州立大学人类学教授,1992-1996年任该校人类学系主任,2001年被评为人类学梅耶杰出教授,现为该校Regents教授。1987年任西德兴格拉德巴赫公司科学顾问,1991-1994年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有关科学自由与责任委员会人权小组委员会成员,2000年任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家人文基金会专门小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原住民、文化生态、当今社会问题。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发展的受害者》和《文化人类学:部落、国家及全球体系》等。

2.本书内容概要

本书探讨了人类的发展和我们这个地球的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全球人口持续增加,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挑战越来越严峻。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全球变化,很多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书从人类学的视角来探讨全球问题,将人类面临的包括富裕与贫穷、环境危机、自然资源衰竭与可持续发展、冲突和人口等几个问题的发展及现状进行分析评论。

在书中,作者对人类整体性的思考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涉及当今世界具有普遍的政治经济问题,其核心是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问题。同时,本书也旨在揭示当今世界阶级、经济和权利背景下的文化主题,关注全球和地方历史交集中人类主体的构成和能动性。书中不仅强调部落与商业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方面的价值观、宗教和世界观上存在根本的反差,而且把人类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归根于文化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二、人口问题

在本书第六章中,作者谈到了世界人口问题。在过去数十亿年来,人口迅速增长,这对地球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资源枯竭、食物短缺、环境恶化、战争和贫穷都是由当今世界人口太多而造成的。

本章采用宽广的跨文化与进化视角来讨论人口问题,而不是把人口看作单一的问题。对于人口增长率的加快,需要把它看做是在商业组织主导的社会中出现的一个有问题的症状。真正的问题显然不在于增长是否可以继续,而在于怎样阻止增长及何时可以停止增长。

1.人口危机问题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人口危机愈演愈烈。对于人口危机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个不同的看法。其中一派学者以生态学家保罗·埃里希为代表,他强调人口过量与食物不足之间的联系,并认为这是导致贫穷国家饥饿与世界环境问题的原因。他强调支撑当前人口将会耗掉世界的财力,那些认为世界可以进一步支撑人口的看法纯属无稽之谈。另一派学者以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为代表,他拒绝“人口危机”这一说法。他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取得经济的全面发展,地球可以支撑的人口能够多出十几亿,且人口增长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给更多的穷人带来进步的手段。

许多现代人都试图估算地球可以支撑多少人,但他们的估计结果相差很远,因为他们对地球自然容量和人类文化需求的假设各不相同。试图评特定环境的承载能力时,必须考虑生活质量或者生活标准,人口压力总是与特定的文化条件相关联。否则,谈论人口过剩和抑制人口增长的需求就毫无意义。然而,这些主题在人口控制中常常完全被忽略掉。

2.国家干预和人口控制问题

在解决人口问题上,国家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遏制事态的发展。政府需要经常调节文化变迁的过程使过分增加的死亡率最小化,这有利于保持当地劳动力。如果传统文化保持原封不动,并且引入人口增长的新诱因,很可能死亡率的降低容易受到生育控制机制的调节,激烈的人口爆炸就不一定发生。人口变迁的模型是人口政策的主要基础。政策变迁使得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让妇女能够更多的控制生育决策。人口平衡还需要社会权利的平等分配。因此可以看出,国家干预是解决人口问题最重要的途径。

三、中国的人口问题

1.人口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我国人口增长在近十年来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目前,中国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银发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如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成双赢的局面,是我们亟待研究思考的问题。

2.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①计划生育的成就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的不利,开始推行计划生育。直到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时,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了计划生育的重要地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又为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

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计划生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它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的势头,提高了人口的素质及生活质量,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现念的转变,改善了妇女的地位,同时在消除农村贫困的进程中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现今,计划生育工作面也临一些新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

②人口老龄化问题

目前世界上步入老龄化的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步入老龄化的非常罕见,而我国就是一个特例,并且我国的老龄化具有“来得早,进展快”的特点。虽然说老龄化的出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象征,但笔者认为我国的老龄化出现和发展非常不正常,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病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妇女生育意愿逐渐降低,加之人均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比例相对增高,社会逐渐呈现出老龄化的局面。虽然之前许多学者对老龄化问题也有过预警,但这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可以说,中国的老龄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发达国家的老龄化不是一个概念,是一种“畸形”的老龄化而非自然的老龄化。

③放开计划生育

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稳定,它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使得青年人所占比例下降,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的负担。计划生育不应是一国的僵死教条,应该与时俱进。在国家未富之前少生人口有其合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口红利不再持续时就必须要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而现今的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以降低生育率为目标的生育政策会与化解老龄化产生政策对立。

面对这种困境,很多学者建议立即停止现行计生政策,实行家庭自主生育政策。其实, 生育规律也是一种自然规律,国家不该强制干涉这种自然规律,如果执意干涉的话,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反作用,中国目前出现的以老龄化为首的各种人口问题就是生育规律反作用的结果。可能会有人担心放开生育后,人口会再次激增,没有国家的控制是不行的。但是,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演变历史表明,无需任何人口控制,生育率会随社

会经济发展而逐步下降,并降低到世代更替以下水平,现在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的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在极其不耐现在经济社会冲击的中华生育文化主导下,由经济社会文化规律所决定,中国不仅不会发生人口爆炸,而且未来还一定会发生人口大萎缩。

所以,政府理应顺应历史潮流,放开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只能是历史阶段性政策,迟早要改的。国家只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富人会多生,穷人自感压力大,社会会调节的,不应杞人忧天。一切应该顺其自然,尊重规律。否则,多年后的我国又会采取和日本一样的鼓励生育政策,而那时又会发现生育率是多么的难以提高。到那个时候再反思当初的计生政策,就已经晚了。

四、总结

在社会急剧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环境、资源、人口、贫穷等问题无一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当中,人口问题是罪魁祸首。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的问题一直存在并困扰着我们。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口的快速增长得到了抑制,与此同时,它也导致青年人口比例减少,带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改变现有的计生政策,放开计划生育。我想我们没必要去担心放开计划,人口将会再次膨胀,因为经过三十年的时间,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政府需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强制,毕竟生育也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样,社会的病症才能得到解决,人民的生活也会更加和谐。

人类人口 第六篇_中央形考人类与社会任务一试题和答案

中央形考人类与社会任务一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25 分。)

1. 提出著名的“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 )

A. 伽莫夫

B. 哈勃

C. 康德

D. 爱因斯坦

满分:1 分

2.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阿拉伯语

C. 汉语

D. 俄语

满分:1 分

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政治动荡

B. 瘟疫流行

C. 文化上的不适应

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

满分:1 分

4. 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

B.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

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

D.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 )。

满分:1 分

5. 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

A.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

B.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

C.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D.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满分:1 分

6. 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

A. 廉价性、实用性

B. 再生性、广泛性

C.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

D.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

满分:1 分

7. 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

A. 人力资源

B. 土地资源

C. 矿产资源

D. 森林资源

满分:1 分

8.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

A.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

B. 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

C.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

D. 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

满分:1 分

9.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的被重视,是自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著名的( )报告,并获得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之后才发生的。

A.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B. 《我们共同的未来》

C.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D. 《京都议定书》

满分:1 分

10. 基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联合国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 )召开了人类历史上有183个国家参加的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A. 巴西里约热内卢

B. 法国巴黎

C. 英国伦敦

D. 日本东京

满分:1 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09703/

推荐访问:人类用水量随着人口 人类生存遭遇战卡人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