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17-11-06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一篇_《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能力目标: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收集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课前老师已让大家去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同学们,你们收集到了生活中的百分数吗?

生:收集到了。

师: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生:„„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的百分数是在哪收集的吗?

生1:在食品标签上

生2:袜子的标签上

生3:„„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百分数”。

出示课文第77页的主题图。

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4%、65.5%、34.5%„„叫做百分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板书:百分数)

师: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学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到课题“百分数”,你想了解些什么?

生1:百分数的有什么好处?

生2: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3:百分数是分数吗?它和分数有什么区别?用途是什么?

生4:„„

师:我把同学们的问题整理一下,主要是:好处,意义,区别(教师边说边板书)

二、自主探索,抽象概括

1、小组讨论,体验百分数的好处。

90%=90/100 86%=86/100 84%=84/100

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小结:“百分数”便于比较,应用广泛

2、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

这些百分数不是长度,不是价钱,不是重量,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用百分之几的形式来表示的,所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3、读法,写法

4. 讨论:分数与百分数有什么不同?

①书写形式有不同的地方;

②分数单位也不相同;

③意义不一样: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比的关系 。后面没有单位名称。【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三、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说一说

(1)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2)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

从这句话,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说一说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你还能想到什么?

2、判断题。

(1)百分数50%应该约分,成为1/2。( )

(2)一根铁丝长57%米。( )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份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组织学生讨论三杯糖水含糖率的问题,在比一比哪杯糖水最甜的过程中引出了百分数,此时,学生已经隐约之中感悟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学生已初步感悟出百分数的含义,也初步感受了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二、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节课中,我直接把学生调查到的数据和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学生是在理解和解释自己及同学调查得来的数据的过程中认识百分数的。

本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经历了“在实例中感知,在思辨中发现,

在运用中理解,在总结中应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愉悦的课堂中,学生能力得到了发展,个性能得到了张扬,我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启发。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二篇_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网上竞答:小红同学答20题,对17题,小清同学答50题,对45题,小丽同学答25题,对21题;你觉得那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呢?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说出了以下几种结果:“小清,因为他答对的最多。”“小红,他答错的最少”“我比较正确率”。在学生否定了第一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三位同学汇报的结果,自然引出如何比较正确率,转化为分母为100的分数的比较,在将这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

2、通过课前收集百分数信息,课上汇报,主动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百分数的含义只有一句话,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如“棉 70%”,“橙汁含量 〉10%”等等,让他们说出含义之后再问学生,到底什么叫百分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文具店》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倍”的含义以及初步懂得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础上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像这样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很难理解,又容易混淆。针对这种现象,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得”的精神,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的做法,教学效果还是较好的。

一、在教材处理上,循序渐进。

出示课件,请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读一读小兔的话(我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大灰狼的话(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黄牛的话(我买了3枝笔)。接着让学生用摆学具与推想的方法分别求出大灰狼花的钱和小黄牛花的钱。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最后联系实际情境,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边摆学具,一边说,学习怎么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再最后让学生自由的说一说来加深体会“倍”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这样做,为学生展开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直观操作到分析迁移的过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经历建模过程。

要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后,引导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最后运用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实际问题。(“练一练”的三道题)

三、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倡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堂中的每个活动都采用不同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操作、思考以及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

《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本节课我了解学生大多数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课始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笑笑问大家:一个星期有几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然后让学生帮助老师算一算还有多少天过生日,请潜能生列式解决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运用学过的口诀解决问题,既复习了乘法意义和学过的口诀,又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奖励大家一首儿歌,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素材,为以后编写口诀创设较大的思维空间,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在新知探究过程中,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解决,放手让学生根据以往编口诀的经验尝试编出7的乘法口诀,水平不一的学生互相启发,优生提问,潜能生列式解决,共同编制口诀。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学生通过积极动脑整理、汇报总结,各种能力得到较好地锻炼,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在学生编制口诀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7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既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又为背诵口诀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新知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练习,设计了看算式说口诀、根据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20秒计时赛三道题,目的是进一步巩固7 的乘法口诀。随意叫号回答了解各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计时赛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差异,他们也有紧迫感,在游戏中感到学习的快乐。第二个层次练习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中搜集素材,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又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第三个层次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决,两道题的难度不一,目的使优秀学生思维得到更好地发展,估计第2题困难一些,不出所料,因为时间关系,给大家留出思维空间,这也是教学的一种延伸。巩固新知注重了练习题的多样化和层次性。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时候给潜能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地探索和发现口诀并熟练地记忆和应用乘法口诀。

总体而言,要上出一节好的数学课,真的不容易,我也信奉这句话:功在课前,利在课中。我也是努力这样做的。

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准备

1、教师根据活动要求,同时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学具钱和活动用的“购物卡”和“游戏卡”。

3、课件。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

师: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呀?

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识别人民币

1.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

师: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

根据主题图精神,请学生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拘泥于教材上的三个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学习兴趣,突出知识增长点。

2.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三篇_《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份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

在前置作业中,让学生比较异分母的大小,需通分比较,比较麻烦。

二、密切联系生活,学会读写,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生活中见过的百分数,再出示一张调查记录单,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并让学生选取典型的例子汇报,让学生说说这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而是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四、练习有层次、有拓展、有坡度

在最后一个换节我设计了拓展联系,使得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 但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是学生搜集的百分数没有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只是在上课初让学生说说你搜集了什么百分数?是从哪里搜集到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学生对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是最感兴趣的,在了解百分数的意义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手中的百分数的意义并进行交流,我想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却没有抓住这一点,失去了这么好的一个材料。

二是时间安排不合理,练习比较少。需要把握时间,需要改进。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四篇_2015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5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1篇:《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课时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于学生对教材中"罚点球"这个词比较陌生,特别是女学生平时不爱看球赛,如果以足球比赛中的"罚点球"创设情境显然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为此,我把足球比赛换成了学生感兴趣的世界乒乓球比赛,让学生帮助国家女子乒乓球教练选一个优秀队员参加比赛。由于学生对乒乓球比赛较感兴趣也更容易懂,所以学生通过说一说或是同伴互相探讨,很快就想到可以看谁的获胜效率高就派谁去,从而较容易地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要让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知识数学化。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

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后,我接着问学生,老师昨天让你们找的带有%的数就是百分数,你们找到了吗?在哪找的,容易找到吗?然后再让学生汇报所找的百分数,并结合在前面得出百分数意义中说出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教师结合学生的说法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其中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例如: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加深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并进行环保教育,每一个题材的选取,我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后自我评价。

课后,我让学生用百分数评价自己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并用百分数描述自己的情感态度:"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里你一定和老师一样紧张过,兴奋过或许还有一丝遗憾,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大家人愉快、紧张、遗憾这三种情绪所占的百分比吗?(课件出示)愉快()%;紧张()%;遗憾()%。

四、课后反思。

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从学习目标的拟定到评价,我都没有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百分数的意义,总是怕学生不会,教师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采用一问一答式,学生的主体性都没有发挥出来。课堂虽然活跃,但是没有体现本课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意图。在课的开始时引入新课出示百分数时教师其实可以问"同学们,对于百分数,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我想知道什么叫百分数?"、"我想知道百分数在什么时候用?"、"我想知道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这一系列的疑问经过整理后,就更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看课外书时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在什么时间看课外书?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

板书:看课外书时间

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时间单位。

2、下面我们来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课外书时间。课件展示他们看课外书时间统计表。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1)明确数学信息:林林0.4时,明明1\4时。(2)明确,0.4和1\4是两个不同形式表示的数。板书:分数与小数。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1)课件展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谁用的时间多?"

明确,

要解决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学生思考并记录解题过程

(3)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会出现把时化成分来比较,把分数化成小数和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让班内学生进行评价和质疑,在讨论中理解这几种方法。

课件展示学生可能没有出现的画图等方法,让学生继续在讨论中理解。

师小结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比较分数大小时候,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解决。小数和分数如何互化呢?下面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内容。

2、分数化成小数

(1)独立练习,探索转化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1\51\84\25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可以这样转化。

3、小数化成分数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做练习,探索小数化成分数,过程同"分数化成小数"。 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就把小数化成十进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化成分数有什么要注意的,引导学生注意能约分的要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为循环小数和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把下列分数化为小数,把小数化为分数。

3\202\30.41.5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在完成过程中,有学生可能有困难,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班内反馈

反馈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重点反馈分数化为循环小数和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让学生在讨论分数化为循环小数中,明确循环小数的写法和取近似值的方法。重点讨论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

师做小结: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A、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化为小数

B、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把去掉整数的分数化为小数。

C、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分数的整数部分,再把去掉整数的小数化成分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分数化成小数练习

做课本72页第1题

2、小数化为整数

做课本72页第2题

3、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1\3和0.332\3和0.61\10和0.09

四、班内反馈总结

五、作业布置

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

五上《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材利用"星期日的安排"的故事情景,逐步引出分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算式运算的过程,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

生: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家看书、看电视、看弟弟妹妹......

师:老师通过一次调查了解到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想知道。

(评析:"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这一话题的提出,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件("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列出:1-3/8-1/6

生:我列出:1-(3/8+1/6)

(3)全班交流。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

(评析: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讨论与交流上。)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1: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5/8-1/6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4

生2: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的不一样。计算过程是:1-3/8-1/6

=24/24-9/24-4/24

=15/24-4/24

=11/24

生3: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1-(9/24+4/24)

=24/24-13/24

=11/24

生4: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比他简单,是:

1-(3/8+1/6)

=1-13/24

=11/24

......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计算过程不一样,是不是都正确呢?

(3)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对吗?各有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围绕运算过程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主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先将所有的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的;二是先根据需进行部分的通分。这两种方法哪种合适,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算式特点来确定的。

(评析: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

(出示试一试4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尤其是试一试的第2题。)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课本第69页的第2题,在解答本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作图,再进行解答。这样,容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出示练一练第69页的第3题,在学生完成填表后,可以组织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使学生明白客观条件的变化,其所花费的时间也将不同。同样,也可以讨论公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用时间几分之几的不同。)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生1:我学会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生2:我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

......

五、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设想到实践体会很多,最深切的是:

1、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如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六、教学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五篇_2015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1篇:《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课时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于学生对教材中“罚点球”这个词比较陌生,特别是女学生平时不爱看球赛,如果以足球比赛中的“罚点球”创设情境显然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为此,我把足球比赛换成了学生感兴趣的世界乒乓球比赛,让学生帮助国家女子乒乓球教练选一个优秀队员参加比赛。由于学生对乒乓球比赛较感兴趣也更容易懂,所以学生通过说一说或是同伴互相探讨,很快就想到可以看谁的获胜效率高就派谁去,从而较容易地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要让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知识数学化。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

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后,我接着问学生,老师昨天让你们找的带有%的数就是百分数,你们找到了吗(

三、课后自我评价。

课后,我让学生用百分数评价自己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并用百分数描述自己的情感态度:“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里你一定和老师一样紧张过,兴奋过或许还有一丝遗憾,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大家人愉快、紧张、遗憾这三种情绪所占的百分比吗?(课件出示)愉快()%;紧张()%;遗憾()%。

四、课后反思。

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从学习目标的拟定到评价,我都没有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百分数的意义,总是怕学生不会,教师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采用一问一答式,学生的主体性都没有发挥出来。课堂虽然活跃,但是没有体现本课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意图。在课的开始时引入新课出示百分数时教师其实可以问“同学们,对于百分数,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我想知道什么叫百分数?”、“我想知道百分数在什么时候用?”、“我想知道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这一系列的疑问经过整理后,就更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看课外书时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在什么时间看课外书?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

板书:看课外书时间

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时间单位。

2、下面我们来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课外书时间。课件展示他们看课外书时间统计表。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1)明确数学信息:林林0.4时,明明1\4时。(2)明确,0.4和1\4是两个不同形式表示的数。板书:分数与小数。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1)课件展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谁用的时间多?”

明确,

要解决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学生思考并记录解题过程

(3)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会出现把时化成分来比较,把分数化成小数和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让班内学生进行评价和质疑,在讨论中理解这几种方法。

课件展示学生可能没有出现的画图等方法,让学生继续在讨论中理解。

师小结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比较分数大小时候,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解决。小数和分数如何互化呢?下面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内容。

2、分数化成小数

(1)独立练习,探索转化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1\51\84\25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可以这样转化。

3、小数化成分数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做练习,探索小数化成分数,过程同“分数化成小数”。

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就把小数化成十进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化成分数有什么要注意的,引导学生注意能约分的要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为循环小数和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把下列分数化为小数,把小数化为分数。

3\202\30.41.5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在完成过程中,有学生可能有困难,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班内反馈

反馈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重点反馈分数化为循环小数和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让学生在讨论分数化为循环小数中,明确循环小数的写法和取近似值的方法。重点讨论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

师做小结: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A、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化为小数

B、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把去掉整数的分数化为小数。

C、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分数的整数部分,再把去掉整数的小数化成分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分数化成小数练习

做课本72页第1题

2、小数化为整数

做课本72页第2题

3、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1\3和0.332\3和0.61\10和0.09

四、班内反馈总结

五、作业布置

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

五上《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材利用“星期日的安排”的故事情景,逐步引出分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算式运算的过程,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

生: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家看书、看电视、看弟弟妹妹……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90596/

推荐访问:百分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听课反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