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旅游知识 > 旅游风景美文欣赏

旅游风景美文欣赏

时间:2017-07-29   来源:旅游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旅游知识】

旅游风景美文欣赏(一):一篇关于旅行的文章

旅行好文章

同学,别再跟我说你要去旅行了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我暂停旅行的投名状。十一骑行了五百多公里,一路上看了很多听了很多想了很多,回来之后揉搓了一个礼拜,没学习,写出几篇东西来,给自己看看,给大家看看。这是第一篇,或许会被人骂死,或许也有人表扬,我不在乎,只是想表明自己的一个态度,一个在信仰缺失的时代如何保持自己应该有的梦想的态度,如何在上帝已死的巨大命题下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态度。我们需要通过自己内心的修行来历练,来成长。辛涅科尔说过:对于宇宙来说我微不足道,但对于自己来说,我就是整个宇宙。所以,修持本心,保持本我的清明,尽量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中沉下来。就够了。

【正文】

生活在这个时代,你要是说你不梦想着旅行都不好意思出去跟人打招呼....

那么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空虚到竟然把旅行当做了梦想?

打开人人,满屏都是几个字:我要旅行!赤裸裸明晃晃,刺的我眼睛睁不开的疼。

不可否认,旅行的确很被向往,它对一个人意义无穷。想起被无数人奉为旅行至理名言的几句励志语,摘抄如下,与君共勉:

1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2有些事你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去做了。

3旅行的意义不在于你遇到多少人,见到多少未知的风景,而是在某个瞬间突然的认识了自己……

4一个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5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

我当然不会蠢到去觉得这些话有什么问题,。励志嘛,在这个年头,又不是多值钱的事情。芙蓉姐姐摇身一变,给大家励了志;林丹拿了个大满贯,大家觉得很亢奋;莫言静悄悄,也终于圆了中国人一个情节.....

更何况旅行呢?

于是,所谓的旅行,被很多人“实现”,拿起单反背包和一个说走就走的假期,带着父母的工

资,开始了自己的所谓的修行。

再于是,我们看到了祖国大江南北客房爆满;我们看到长城上面“用我们的血肉筑成一座新的长城”;我们看到华山黄山庐山游客上的去下不来.....

呵呵!身体不好的,早都挂了,果然是修行。

记得高中时老伏曾经讲过:旅游业的兴起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不满足于当下所处的环境,有了一种外出探寻的渴望,随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产业。由此,我是不是可以说:旅游这种行为的产生,就是因为人们钱太多烧的?

请注意,我在这里说的是旅游而不是旅行。你如果非要较真说你想要的是旅行而不是旅游,那么我只好请你接着往下看了。

很多人几乎都为自己的行走足迹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相册,不管是隐秘的还是公开的;这些人中,几乎每一个人的相册里面都有几张关于美食的;同理,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张在某个著名景点之前的合照,然后摆个喜气洋洋的POSE,向世人宣布:哥来过!

我当然不会去拿这些个意境跟悟空当年撒泡尿写上“到此一游”去做对比,因为悟空兄是为了跑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才撒尿的,而我们,是为了撒泡尿才跑出去的,没法比较。(请原谅我的粗俗,但是真心觉得只能这么比较了)【旅游风景美文欣赏】

再于是,每逢节假日,我就很有兴趣地打开人人,看着人们用相同的套路喷射出不同颜色不同温度不同时差不同海拔的液体,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里。可是,大家忘了一点,存在感是一种很有对比度的东西,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不是像动物园中小猴子引起老猴子的注意才是存在,猴子需要的是引起饲养员的注意,这才叫存在。

兴尽所至,给大家举个我知道的很多人出去旅游的步骤:【旅游风景美文欣赏】

1首先打电话给家人。妈,假期了,我要粗去玩嘛,blablabla,通过各种能让灵魂在路上的语录顺利拿到钱。

2订飞机票,最差也是火车票。

3网上找攻略,找美食

4机场候机,顺便嘟着嘴拍张照片上传:哎呀,等飞机什么的最无聊了,XX之行,我好期待哦。

【旅游风景美文欣赏】

5下飞机,找人接机,拍张照片:哎呀,XX来接我了,好开心。

6直奔宾馆,拍张照片上传:这个宾馆没有空调唉,讨厌死了,不过,为了美食,就凑合一下吧。

7.吃饭前把食物拍下来上传。

8。第二天直奔所谓的著名景点去,拍张照片上传,顺便抱怨下人很多天很热,大姨妈错乱心情很烦躁云云

9收拾收拾行李,抱怨下假期不够用啊,没玩够啊,blablabla。

【旅游风景美文欣赏】

10回家回学校,整理照片,上传。

不知道这些步骤有没有引起大家共鸣,反正我想说的是这绝对不是个人杜撰,而是当今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理解的所谓旅行的价值观。我个人的理解就是:通过没本事的手段来一段没本事的坐飞机行程,来证明自己已经有足够的本事花着父母的钱酣畅挥洒青春,实现自己自私的梦想了。

很多人都希图在旅行中寻求到意义,而就像周国平先生说的:“一切的意义都寓于过程。然而,现代文明是急功近利的文明,只求结果,藐视过程。”(《守望的距离》)大家扪心自问,你因为旅行,获得了什么?真正获得了什么?

我觉得很少有人能真正回答出这个问题来,每个人都陷入了一个怪圈,平时忙着攒钱,攒够了钱就去旅行,然后在嘈杂声中,在拥挤的人群中花完了时间和金钱,回到自己无比鄙视的工作岗位上继续攒钱,以便开始下一次的“旅行”....

不,这不是旅行。 我们不远万里去了一座城市,却只是拍了几张照片回来,没有用心去感受那座城市所带给我们的氛围,用心去聆听这个城市的声音...虽然中国的城市每座基本都相同,但每个城市所包含的自己独有的精神和沉淀是不同的。《迟到的间隔年》里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不可怕,怕的是迷失。孤单可以习惯,空虚不能习惯,可以两手空空回家,但不能带着空虚的灵魂。”现在我貌似能理解这空虚的含义了,当你背着沉甸甸的背包准备出游时,或许你的内心依然空虚。当你踏出脚步的那一刻,你只填补了心里的一半,而另一半需要你自己来填补,那就是释放心中的所有情绪,带着一颗你真正想去做事的心,然后努力去做。

我特别佩服的一位行者跟我说:金钱决定旅行的长度,眼界决定旅行的宽度,心灵决定旅行的深度。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写道: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旅行,能让你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我认为,有深度,才是真正的旅行。

我一直不能理解一个现象,大外有座后山,绿化不错,景色也不错,登上山顶,可以远眺大海,俯瞰大外,景色真的很好,但是周围那些叫嚣着要去环游世界的孩子们,竟然连一百米之隔的地方都没去过!

可笑?可怜!

还有人找借口说旅行没时间没钱。其实又是那句老掉牙的话:真正的旅行,或许真的是带着

一颗心上路,不必在乎目的地,不必在乎有没同伴,不必在乎有没有相机,或许还可以不必在乎有足够的钱,只要你的一颗心,只要你去做,你敢做,你绝对可以领略到世界上最好的风景,最最让自己刻苦铭心的经历。

同学,别再好高骛远了,别再等待假期了,别再跟我说,你要去旅行了。我真的不明白,一个连自己身边美都发现不了的人,通过旅行,能收获什么?

同学,你为什么要把距离跟旅行对立起来?为什么要把时间跟旅行对立起来?为什么要把金钱跟旅行对立起来?

同学,别再跟我说你要去旅行了,你不一定要找个大海春暖花开。不一定要找个农场喂马劈柴。在平时,如果你吃一个玉米猪肉馄饨都很开心,能够领略它的味道,那馄饨就是你的另一个世界。在周末,如果你和朋友一起能放松自己,感受另一种不同生活,那你大概已经周游宇宙,不必依凭什么了。

旅行,从来不是梦想,只有你空虚如游魂,才会拿它做标榜。

同学,别再跟我说你要去旅行了,一个人心有多大,他就能走多远,如果你自己都走不出你的心,坐上飞机又能飞多远呢?

---- 郑同辉

旅游风景美文欣赏(二):48篇哲理美文欣赏

1.欣赏使人变美

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注意这孩子。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还没有得到发挥。”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

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

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亲密;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工作得更加努力;欣赏你的爱人,你们的爱情会更加甜蜜;欣赏你的孩子,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卡内基……(《新旅游报》廖钧文).

2. 捡起地上的鸡毛

圣菲利普是16世纪深受爱戴的罗马牧师,富人和穷人追随着他,贵族和平民也都喜欢他,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善解人意。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女孩来到圣菲利普面前倾诉自己的苦恼。圣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点,其实她心地倒不坏,只是她常常说三道四,喜欢说些无聊的闲话。这些闲话传出去后就会给别人造成许多伤害。

圣菲利普说:“你不应该谈论他人的缺点,我知道你也为此苦恼,现在我命令你要为此赎罪。你到市场上买一只母鸡,走出城镇后,沿路拔下鸡毛并四处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为止。你做完之后就回到这里告诉我。”

女孩觉得这是非常奇怪的赎罪方式,但为了消除自己的烦恼,她没有任何异议。她买了鸡,

走出城镇,并遵照吩咐拔下鸡毛。然后她回去找圣菲利普,告诉他自己按照他说的做了一切。圣菲利普说:“你已完成了赎罪的第一部分,现在要进行第二部分。你必须回到你来的路上,捡起所有的鸡毛。”

女孩为难地说:“这怎么可能呢?在这时候,风已经把它们吹得到处都是了。也许我可以捡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捡回所有的鸡毛。”

“没错,我的孩子。那些你脱口而出的愚蠢话语不也是如此吗?你不也常常从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谣言吗?你有可能跟在它们后面,在你想收回的时候就收回吗?”女孩说:“不能,神父。”

“那么,当你想说些别人的闲话时,请闭上你的嘴,不要让这些邪恶的羽毛散落路旁。”生活中,如何说话,尤其如何谈论别人,需要我们慎重考虑。(《知音•增刊》佚名文)

3.诚实无价

在深圳的职场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位求职者到一家公司去应聘,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他很快便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面试的最后一关,由公司的总裁亲自主持。当这位求职者刚一跨进总裁的办公室,总裁便惊喜地站起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世界真是太小了,真没想到会在这儿碰上你,上次在东湖游玩时,我的女儿不慎掉进湖中,多亏你奋不顾身地跳下水去将她救起。我当时由于忙,忘记询问你的名字了。你快说,你叫什么?”这位求职者被弄糊涂了,但他很快便想到可能是总裁认错人了。于是,他平静地说:“总裁先生,我从来没有在东湖救过人,你一定是认错人了。”但无论这位求职者如何解释,总裁依然一口咬定自己不会记错。求职者呢,也犯起了倔强,就是不肯承认自己曾经救过总裁的女儿。过了好一会儿,总裁才微笑着拍了一下这位求职者的肩膀,说:“你的面试通过了,明天就可以到公司来上班,你现在就到人事部去报到吧!”

原来,这是总裁刻意导演的一场心理测试:他口头制造了一起“救人”事件,其目的是要考查一下求职者是否诚实。在这位求职者前面进来的几位,因为都想将错就错,乘机揽功,结果反被总裁全部淘汰了,而这位求职者却在面试的时候,成功地展示了自己诚实的美德,所以轻松地将自己带入成功者的行列。

许多事实都证明:成功,往往与诚实结伴而行。诚实是一个“好人”最基本的人格要素,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诚实是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路标”。(《今晚报•今晚周刊》李智红文)

4.谁是最忠诚的人

贾迪•波德默是一名犹太人,他在商界的成功史已没人知道,因为他没留下任何文字性的东西,然而,他在危难时期的一个决定,却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的犹太人,68岁的贾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 办法定下来之后,接下来是选择求生的对象。两个儿子认为,应该向银行家金•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他的恩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他。【旅游风景美文欣赏】

波德默家族拥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权,在欧洲是数得着的木材供应商。金•奥尼尔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资助下发家的。40年来,为了支持他打败竞争对手,波德默家族的钱,从来都没有存入过其他的银行,就是到事发的时候,他的银行里还存有波德默家族的54万马克。现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灭顶之灾,向他求助,他怎会袖手旁观? 68岁的老人却不是这种意见,他认为应该向拉尔夫•本内特求助,他是一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后来是经过他的资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业。现在虽然很少往来,但心理上从没断绝过感激和思念。

最后,老人说,你们还是去求助拉尔夫•本内特先生吧!虽然我们欠他的很多。 第二天一早,两个儿子出发了。在路上,二儿子说,我们不能去本内特先生那儿,上次我见他时,他还提那700吨木材的事。要去,你去吧!我要去求奥尼尔。最后,二儿子去了银行家那儿,大儿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一个叫艾森•波德默的人,从日本辗转回到德国,去寻找他的家人,最后一无所获。后来,他从纳粹档案中查到这么一条记录:银行家金•奥尼尔来电,家中闯入一年轻男子,疑是犹太人。一年后,他又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死亡档案中,查到他父亲、母亲、妻子、弟妻及六个孩子的名字,他们是在他和弟弟分手后第四天被捕的。 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国;2003年12月4日去世,终年83岁,留下一部回忆录、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和九个孙子、孙女。他的回忆录主要讲述了他在木材商本内特的帮助之下,怎样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该书的封面上写着:献给父亲贾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写着:许多人认为,要赢得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其恩惠。

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知音•增刊》刘燕敏文)

5.迎迓绿色

其实只是株丝瓜,野生的。

我住的楼面南背北,十层。近两年,前面和东西两侧又盖了三栋,四楼一围,中间形成的小院越发小了,像口方井。

一片灰褐。站定窗前,极目不能远眺;阳台多半封了,电话线、高压线、有线电视电缆线,在楼与楼之间结成网,是纠缠不清的视觉污染。一格格单元房,像蜂巢。下班了,人似乎是被搁在里面,上班了,又叫放了出来。没有放眼的旷达,缺少天然的野趣,在钢筋和混凝土浇铸的有限空间里,除却人,甚或都不见一丝生命的痕迹,日久,会觉着无边的压抑。 把头伸出阳台外,我疑心自己成了井底的那只蛙。——渴望绿色!

【旅游风景美文欣赏】

这株丝瓜,与其说是自己从楼角长出来的,不如说是我们从心中把它“望绿”!

楼角有一坨土,只是拳头般的大小,就这点间隙,竟容得下这蓬蓬勃勃的生命,容得下这铺天盖地的绿。其时,我们真的庆幸建筑工人一时的疏忽。

家住一楼的是王叔,退休工人,爱遛鸟。王叔发现这株丝瓜时当然是不尽欢喜。他怕丝瓜被人伤着,就把自己旧鸟笼的底给破个洞,罩在丝瓜上,尽心呵护。起先我从三楼瞧见王叔弯腰用嘴喷水的样,原以为他在喂鸟呢。

不想,只是不多日的事,丝瓜便破笼而出,笼是拿不出了,王叔不悔,还从街上称回三两铁丝,说给丝瓜搭架。搭架这天小院很热闹,一大帮的孩子,叽叽喳喳的,像鸟;有十多人帮忙,大家一边说着鸟笼和丝瓜的事,一边忙着递竹竿、拉铁丝……

一点绿,一片绿,枝丫的藤又纤纤蔓蔓地散开,沿着王叔给它搭的路,欢跑前行,最后竟把楼之间的电线爬个遍!花,一路黄过去,满院清香。叶,一路绿过去,宜人滴翠。丝瓜,惊叹号般的垂青,没人摘它,阳光一照,露珠在叶间闪烁,风一吹,是晶莹的风铃。

阳台不关,女儿说给丝瓜留条路,前日已到二楼了。她还把撑衣的拉杆伸出去,让丝瓜爬上来。果然只是三天的工夫,丝瓜就爬上了我家的晒衣绳。妻没恼,将就着把衣服挂在阳台内风干。四楼老张是钓鱼迷,他把细鱼线打成细密密的结,垂下钓绿!亏他想得出。

下班了,换双拖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61808/

推荐访问:关于旅游风景的美文 描写风景的美文欣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