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国际贸易pingjia

国际贸易pingjia

时间:2017-06-07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国际贸易pingjia(一):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的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种真正意义的全球经济正在形成。接下来,我给大家谈谈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主要内容以及评价。

对国际贸易的理论说明分为两大分支: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二是西方资产阶级国际经济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运动规模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时,在国际经济领域内提出带有一些普遍性的原理,这些原理对分析当今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依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马克思说:“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解开了资本主义的近代生活史,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主义的概念本身中。”理解:一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张,形成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他体现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度的追求,放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世界性的剥削关系。另一方面,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生的基础是什么呢?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国际分工是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各国通过贸易分工,能得到实用价值上的好处,增进消费者的福利,还能调剂资源的余缺,满足生产的需要。

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必然造成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

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之间在生产要素、技术工艺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从投入产出分析必然会有一个社会整体福利量的增加,这个增加量就是国际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国际贸易经济效益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比较差异,输出本国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输入本国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价值增殖,节约社会整体劳动支出;二是通过资源的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输出本国相对富裕的产品和资源,以换回本国相对短缺的产品和资源,从而实现实物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实现价值增殖。马克思指出,由于既有的国际经济格局的不合理,决定了在不同国家在贸易利益分配上的不公正,必然造成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剥削。

国际贸易的作用国际贸易由于实现了资源、商品、资本和技术等的国际交换和重新配置,使国际贸易参与国的消费者用相同成本可以得到的商品的数量要大于各国在封闭状态中自己来生产的数量;而且国际贸易还能对一国的生产产生一系列间接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某一时间上因资源有效配置而使利润水平上升,而且表现在国际贸易能促进生产的发展、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绝对成本理论: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创始者,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绝对成本理论来论证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他认为每个国家或每个地区都有对自己有利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如果各国各地区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将会使

各国、各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但是,绝对利益理论的运用有一个前提条件——双方可以自由的交易他们的产品,如果没有自由贸易,没有商品的自由流通,就不可能获得地域分工带来的益处。

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表1-1 英国和葡萄牙的绝对成本差异

呢绒 酒

英国 100 120

葡萄牙 110 80

例如,葡萄牙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 80个劳动日,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90个劳动日;英国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120个劳动日,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100个劳动日。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葡萄牙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这样的条件下,采取怎样的国际分工和交换才有利呢?依照比较成本说,葡萄牙应把葡萄酒输往英国,换取英国的呢绒。这样对葡萄牙来说比较有利,因其国内用一单位葡萄酒只能换 0.89单位呢绒,若用葡萄酒同英国呢绒交换,则可得1.2 单位呢绒,比本国多得0.31单位。英国用呢绒换葡萄酒,也较国内自行交换有利,因为在英国一单位呢绒只能换0.83单位葡萄酒,而把呢绒输往葡萄牙则可得1.125 单位葡萄酒,多换0.295 单位。这就是说,当甲乙两国相比,乙国各种生产率都低于甲国时,乙国应选择那种与甲国效率相差最小的产品生产,甲国则从乙国进口该产品,这样对甲乙两国都有利。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应按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是完全的自由贸易。因此,比较成本论的核心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要素理论: 1919年瑞典赫克歇尔发表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中,认为在两个国家各个生产部门技术水平相同时,两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的比较优势,只要生产不同产品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仍然存在分工和贸易的基础。这一观点经其学生、瑞典经济学家伯蒂尔-俄林在1933年发表的经典著作《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阐释和发展,创立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理论学界称其为H-O原理。

国际贸易pingjia(二):国际贸易考核点

00089国际贸易考核点

课程代码:0089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含义(P71)

2.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P71~74)

3.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差异以及带来的风险(P79~80)

4.对外贸易的分类(P81~84)

5.对外贸易额(P85)

6.对外贸易差额(P86)

7.对外贸易结构(P86)

8.对外贸易地理方向(P87)

9.国际贸易地区分布(P88)

10.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依存度(P88)

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本章主要考察以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为主。

从单项选择题来看,其考核的知识点集中在对外贸易的分类、对外贸易差额、对外贸易额以及对外贸易依存度。

从多项选择题来看,本章的考核知识点集中在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差异、对外贸易说面临的风险、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等。

从名词解释来看,主要考核在于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作用

1.国际贸易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91~97)

2.国际贸易如何促进企业的发展。(P97~100)

3.国际贸易如何影响国民生活和素质。(P100~102)

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本章为非重点章节,基本的考试题型为单选和多选,偶尔会有一道简答题,所占分值基本在1—2分之间。

从单选择题来看,其考核的知识点集中在产品生命周期、需求偏好理论。 从多项选择来看,考核知识点集中在国际贸易对国家、企业和国民的具体作用上等。

从简答题来看,考核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如何有助于实现社会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上。

第三章、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P104)

2.当代国分工的特点。(P108)

3.国际分工发展需要的条件。(P112)

4.各种国际分工理论的要义。(P116)

从历年的考试情况开看,本章为重点章节,考试题型涉及各种应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解析、简答和论述。

从单项选择题和多选题来看,其考核的知识点集中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分工的类型、国际分工发展需要的各种条件、各种国际分工理论的提出者、代表作及主要内容。

从名词解释来看,考核主要集中在分工的定义,里昂剔夫之谜等。

从简答来看,考核主要集中在国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当代归集分工的特点、绝对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人力资源本说、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产业

内贸易的内容等。

从论述提上来看,国际分工发展需要的条件、要禀赋素学说、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等位考试的重点内容。

第四章、世界市场

1.世界市场是如何发展和构成的。(P138~149)

2.各国和企业家是如何开拓世界市场。(P149~158)

3.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与指标。(P158~163)

4.企业如何建立全球竞争战略。(P162~163)

从理解考题来看,本章为非重点考试章节,考题主要集中在单选、多选、偶尔会有名词解释。

从选择题来看,其考试的重点在于世界市场的作用、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构成、世界市场的特征、开拓世界市场的方法和阶段、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国际竞争力指标。

从名词解释来看,考试的重点在于世界市场、各种贸易方式以及国际竞争力指标的含义。

从简答题来看,基本集中在世界市场的作用、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以及全球竞争优势的来源。

第五章、世界市场价格

1.世界市场价格的确立基础。(P167~170)

2.世界市场价格形成与类别。(P170~176)

3.世界市场价格的变动态势。(P176~184)

4.世界市场价格的作用。(P184~185)

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为非重点考试章节,考题主要集中在单选、多选,偶尔会有名词解释。

从选择题来看,其考核的重点在于世界市场价格的形成、世界市场价格的形成、世界市场价格的确立、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贸易条件、世界市场价格的作用。

从名词解释来看,考试的重点在于各种贸易条件的含义。

从简答题来看,基本集中在于世界市场价格的形成、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世界市场价格的作用。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

1.对外贸易政策概述。(P187~191)

2.重商主义。(P191~194)

3.自由贸易政策与理论。(P194~198)

【国际贸易pingjia】

4.保护贸易正确与理论。(P198~202)

5.超保护贸易政策与理论。(P202~206)

6.贸易自由化与新保护贸易主义。(P206~210)

7.战略性贸易政策与理论。(P210~211)

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为重点在于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各种贸易政策理论的提出者和主要内容,不同阶段贸易政策的特点等。 从名词解释来看。考试的重点在于三种贸易政策;即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

从简答题来看,集中在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自由贸易理论的重要点、重商

主义的内容、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支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各种理论等。

从论述题来看,主要掌握三个理论:保护幼稚产业、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七章、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1.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的概念与特性。(P214~216)

2.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类别。(P218~221)

3.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使用的法律条款。(P218~221)

4.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P221~225)

5.国际商品协定。(P225~234)

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为较重要的章节,其原因在于本章具有两个非重要的概念:国民待遇条款和最惠国待遇条款,这是本书的名词解释重点考核内容。 故本章的考试题型主要集中在选择、名词解释,偶尔会有简答题。

从选择题来看,其考试的重点在于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特性。类别、最惠国待遇条款与国民待遇条款适用的法名为与例外,GATT的概况以及国际商品协定。 从名词解释来看,考试的重点在于国民待遇条款、最惠国待遇条款、国际商品协定。

从简答题来看,集中在商品综合方案的主要内容、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与例外,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与例外、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特定。

第八章、国际贸易促进

1.经济外交的含义与内容。(P214~216)

国际贸易pingjia(三):国际贸易

如何解释“里昂替夫迷之谜”?(出自第三单元)

答:一、该问题的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 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 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 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 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劳动力不同质

2.要素密集度逆转

3.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4.自然资源稀缺

三、里昂惕夫之谜的相关学说

对于“里昂惕夫之谜”,西方经济学界提出了各种解释,同时带来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代表性的学说如下:

1.技术差距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学者波斯纳于1959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 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一样, 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

了。

2.新要素贸易理论

该理论综合了技术差距理论、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技能理论,认为,在考虑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时,不但要考虑传统的资本、劳动、自然资源要素,还要考虑 技术、信息等要素,从而来确定商品的比较优势。

3.偏好相似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于1961年的《贸易的转变》一书提出, 该理论主要解释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如何产生的问题。

4.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解 释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原因和规模。

5.人力资本说

肯恩等人(Kenen,1965;Keesing,1966)认为产生里昂惕夫悖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里 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仅仅包含物质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等),而完全忽略了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人力资本投资的 收益或报酬在于提高一个人的技能和获利能力,在于提高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 中经济决策的效率。这就暗示着美国劳动比外国劳动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 力资本这一部分加到实物资本上,就会使美国出口品的资本密集度高于进口替代

题目:1973年以前,国际贸易发展非常迅速。1950~1973年的23年间,世界出口贸易额从603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按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世界出口量计算,则扩大了4.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2%。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历史上国际贸易增长最迅速的时期—19世纪60至70年代,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也不过为5.6%。

在历史上,国际贸易的增长长期落后于世界生产的增长,这表明生产扩大了而市场相对狭小,因此引起了生产和市场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则一反过去的状况,世界贸易的增长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1950~1973年世界出口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2%,快于同期世界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5.4%。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的容量明显扩大,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有所缓和。

结合案例,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0分)

【国际贸易pingjia】

答: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 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 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其他原因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最根本原因、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题目: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是全球性的,是联合国相关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并存1年。 ·····

结合以上的说明和实际情况,说明WTO的六大功能,分别举出一、二个实例加以论述。(50分)

答题要领:

世界贸易组织的六大功能要列出,并对每一个功能列举实例。(50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46765/

推荐访问:gongpingjia pingjia女王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