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行业知识 >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报告

时间:2017-04-23   来源:行业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行业知识】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报告(一):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行业分析1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行业分析

一、背景

随着我国近年来用工需求的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这个小行业面对的将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市场。面对绝佳的历史发展机遇,各路资本纷纷杀向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据独立第三方调研机构大禾咨询统计,目前国内共有4.9万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另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东莞智通人才网、深圳聚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等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正在积极准备首发(IPO)上市事宜,其中东莞智通人才网已递交了IPO申请。不过,在目前投行业界看来,作为现代服务业中一个朝阳行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以及成熟度的争议仍较大。对此,华泰联合证券一位投行高管认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盈利模式在A股市场中没有先例,此类企业盈利模式的丰满度以及异地复制能力将决定其IPO的成败。 贝恩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庄瑞豪则指出,包括猎头公司在内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目前在内地成长非常快,市场需求也颇为巨大,盈利模式也不存在大的瑕疵。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机会的活动与业务也应该采取外包形式。”目前95%的全球财富1000强企业已经制订了外包计划。到2020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将达1.65万亿到1.8万亿美元。2009年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收入超过了1134亿美元,而HR商业流程外包是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成长最快的领域。

人力资源外包正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发展趋势,HR外包策略也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策略工具。其中将档案管理、社保金交纳、招聘、薪酬发放等传统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交给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商“代劳”,早已经成为跨国企业降低管理成本,集中精力投入战略管理的“法宝”。现代企业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会化的管理咨询服务,把诸如培训开发、高层职员的招聘选拔、员工管理能力的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委托给专门的管理咨询机构处理。在一个越来越倚重专业价值服务客户的行业,在一个HR买方市场愈来愈成熟的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将彻底告别中介式的粗放经营,只有“全能型”人力资源外

包服务商,才能真正成为企业HR的战略伙伴。

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优势

1.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国际知名信息服务公司Datamonitor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临时工派遣业务营业收入达3358.45亿美元,占全球人力资源服务业收入总额达71.9%;企业培训服务营业收入达709.99亿美元,占比达15.2%;就业与雇佣服务(包括猎头服务业和常规招聘服务业)营业收入达602.56亿美元,占比达12.9%。

另据国际猎头协会和美国人力派遣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猎头服务收入为150亿美元,其中美国猎头行业服务收入达84亿美元,占比达56%;2009年美国人力派遣业收入达535亿美元。

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规模却要小得多。据大禾咨询统计,2010年,我国人力派遣业营业收入为341.6亿元人民币,猎头服务行业收入为26.3亿元人民币,招聘服务业收入为63.3亿元人民币。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规模与中国的庞大经济体量极不相称,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庄瑞豪坦言。 大禾咨询董事总经理程建辉则指出,“客观地讲,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由于起步较晚,企业整体的规模偏小,在服务体系和专业能力上缺乏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能力。比如在猎头业,尤其是高端猎头服务市场,目前仍由外资猎头公司占据着主导地位。”

不过,就未来而言,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成长空间将十分巨大。

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规划,国内人才资源总量将从2010年的1.14亿人增长至2020年的1.8亿人,增长幅度将达58%。 民生证券副总裁杨卫东认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中国属于朝阳行业,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在目前“民工荒”以及用人单位“人才荒”的强烈需求刺激下,待盈利模式成熟之后,该行业的成长性应该会很强,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仍处在人力资源服务的初期阶段。

2、盈利模式有待成熟。 由于行业起步较晚,我国多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盈利模式还比较单一。以招聘服务业为例,业务模式主要分为现场招聘会、招聘报刊和招聘网站三种。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内多数招聘服务企业仅依靠一种业务

模式来运营,能够提供“会报网”三种综合性服务的企业少之又少。

“国内目前只有前程无忧、智通人才网、深圳人才大市场、南方人才大市场等少数几家招聘服务企业采取了综合性的盈利模式。从实际操作的情况看,目前也只有这几家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企业能够实现持续盈利。”程建辉坦言。

前程无忧近年来的业务范围已拓展至“会报网”一体化、猎头服务、培训、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派遣等综合性服务领域。仅在2010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就实现营业收入达3.01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6690万元。

此外,智通人才网的盈利能力在国内招聘服务业排名第二,同样也提供综合性的招聘服务。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智通人才网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超亿元,实现净利润超3000万元,综合毛利率超20%。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英才联盟、中国人才热线、卓博人才网等多个行业领先的招聘服务企业目前均被外资控股。

“虽然目前A股不对外资或外资控股企业上市进行限制,但有些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就较弱,加之还具备外资控股的股权结构,目前来看进行A股IPO的可能性不大。”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某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认为。

再以猎头服务业为例,目前国内猎头公司主要分为四大群体,第一类为外资猎头,如海德思哲、史宾沙、光辉国际等;第二类为合资猎头,如万宝盛华、智联招聘、伯乐猎头等;第三类为本土猎头,同时为本土客户和外资客户服务,如上海创价、科锐国际、深圳展动力等;第四类为本土猎头,仅为本土客户服务,如金领猎头和浩竹猎头等。

内地猎头服务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客户签订长年服务协议,收取固定费用;另一种则是通过帮助人才跳槽,一次性收取人才年薪的20%以上。 “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猎头本土公司由于缺乏有效的人才评测机制,因此难以准确把握客户需求,进而导致信誉度不足、议价能力低下。此外,由于猎头公司大多依靠一个或几个大客户起家,客户集中度普遍较高。因此,整体而言,目前中国本土猎头公司的盈利模式还不够成熟,须向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方向进行转变。”程建辉认为。

再以人力资源派遣服务业为例,包括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诚通人力资源公司、中国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在内的至少10余家本土人力资源

派遣服务企业,无论是收入规模还是利润规模均达到了创业板甚至主板的上市财务标准。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人力资源派遣服务企业竞争非常激烈,相互压价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近年来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快速下滑,成长性不足将是此类企业登陆A股的最大障碍。

3、异地复制能力障碍。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由于区域竞争异常激烈,这些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是否具备较强的异地复制能力,也将事关其IPO的成败。“毫无疑问,一个全国性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但就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特点而言,将业务触角伸向全国各个地区难度较大。比如目前大部分招聘服务企业主要还是基于网络平台,当然网络平台具有业务扩张的能力,但如果不做大量的广告宣传,这种业务扩张的效率将大打折扣。实际上,即使有大量的宣传投入铺垫,业务扩张的效果也并不一定能马上显现。”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业务模式很难有较强的异地复制能力,对于我们刚刚组建的公司无形中减小外地人力大公司的竞争压力。

不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应大力发展连锁模式,并通过连锁模式将招聘会、招聘报刊等线下业务推广到全国范围。只有这样,此类企业的成长性才会真正显现。

三、预算

根据市场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和公司创建的规模不同所达到的标准不同,从而预算不同,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公司的预算。

联系人:陈坤(先生) 联系方式:15070834959 邮箱: 二0一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报告(二):人力资源职业分析

一、行业社会背景

1、市场人才需求分析

人力资源进入中国有20个年头了,但真正热起来还是源于最近5、6年的时间。截止到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达300 多万人,高级HR 人才不足9000 人,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高级HR是一将难求,低端职位需求见涨 (人事专员、人事主管、人力资源经理)、 专业职位需求增多 (培训专员 、企业文化主管 、培训经理) ,因此纷纷高薪揽才,使得高级HR的薪酬持续看涨。一项调查显示,外企HR主管经理的年薪约6-10万元,HR总监达到10-40万元;民企HR总监年薪也在10-15万元左右,均大大高于普通HR年薪2-5万元的水平。据了解,具有国际专家资格的高级HR更是身价不菲,年薪最高可达80万元。 人才市场HR 职位需求呈平稳上升势头,国家职业统计部门2010年"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之一,该行业每年需求的人才缺口达40-50 万,更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借此,人力资源从业者们的薪酬也在不断攀升,可以说,巨大的需求让这个职业在不断升温,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前景持续看好

2、国家政策。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主题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以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经济形势

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金融资源而成为核心资源。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特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来自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和技术水平的企业在我国同时并存,这使得管理难度增大;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将有更多的企业跨出国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两种趋势都需要大批专业人员的参与,不仅需要培养了解中国国情的专业人才,还要培养了解世界不同文化与不同经营方式、不同经营理念的专业人才。在规范国内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首当其冲的领域。此外,美国次贷危机衍生的经济危机爆发,越来越多的企业要么因为不堪资金紧缺的压力而纷纷宣告破产,要么因为不堪用工成本的增加而不得已选择降薪裁员。而这样的结果必将进一步激化本就饱受争议和质疑的国内劳资现状。对于笼罩在此大环境下的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巨大挑战,如何适时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如何借助人力资源的科学规划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规避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或将成为企业后期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危机或将构成国内人力资源行业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未

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将是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竞争。

4、社会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法律与制度建设都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大问题。从微观上看,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密切相关。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面的,有战略和决策层面;战术层面(如薪酬制度设计、工作分析与设计、绩效标准制定、员工关系协调等)。从全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院校目前能够培养的人才层次和数量及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技术层都极度缺乏专业人才。

5、行业走势

可以预测,在未来,人力资源的竞争明显,但发展势头也更加迅速。

1、未来人力资源的行业竞争会更加突出,IT、金融、证券、国际贸易等行业的管理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缺口更加明显。各行业的中层管理人员需求更加突出。由于行业发展的不平衡 ,行业间的人才竞争可能会演变成一种社会矛盾。

2、地区人才竞争加剧,东部与西部和中部地区、欠发达和发达地区的人才竞争更加明显,”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突出。马太效应的存

在,使得不同地区实施人才战略时必须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条件,而不可一味的追求”人才高消费“。

3、国际化的压力与民族化的挑战成为焦点。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上,如何使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体现中国文化和社会特殊性的前提下尽快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在报酬水平和报酬机制上如何面对中国现实同时又能走向人才国际化的大舞台,缓和国企特色和国际化接轨的激烈冲撞;如何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必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4、人力资源配置的系统整合。高中低端人才的系统配置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必须考虑的因素。组织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自然离不开高层次人才,但与此形成配套的普通人才同样是保证一个组织和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我们面向全球招募所谓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对普通人才的关注,而应加大对普通人才的开发和提升力度。为此,如何平衡和协调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和特点,是组织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5、法律法规的严密性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随意性的冲突更加突出。国家层面的劳动法规和制度不断完善,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中国企业组织内部管理的随意性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尽管领导层可能在理念上意识到这种冲突,但由于文化传统所导致的管理中的随意性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出现改观。人力资源管理

在夹缝中生存可能是未来的必然。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制度化与规则化的挑战,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

6、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重点应解首先是结合中国实际。而要结合实际,就要说清楚中国的实际是什么。因此,厘清现状是首要的任务。其次,无论是对实际的研究还是对理论的探索,都需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而不能以”我认为“或”想当然“的方式。所以,应该提倡科学实证主义。最后,做理论研究的人,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关键领域或问题上寻求突破。

7、要有系统的思维。人力资源管理,从外部来看与社会和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整个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从内部来看与组织内部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民工荒“现象和”空降兵“不存活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社会配套、职能协调、理念适当、方法实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

8、 要从狂热到理性。近几年国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达到了狂热的程度,由于狂热,难免出现盲目和追风的现象。今后,无论是组织内部还是整个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会更加理性,更加从实际出发。

基于以上概括,国内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不仅前景光明,可发挥的空间也是无限量的。只要夯实自身,在人力资源行业的职业道路将会一路顺畅。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报告(三):2016人力资源年度计划书

人力资源年度计划书

2016年工作核心以稳定一线员工,降低一线员工的流动性,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品质方面完善人力资源工作。兹报请总经理批阅,请予以审定。

1、组织架构合理化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2、降低生产工人离职率,稳定生产。

3、建立培训体系。

4、完善KPI考核。

5、完善公司制度。

6、团队建设,和-谐部门关系,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

一、人力资源规划

1、根据预期目标和市场情况,梳理人员状况和组织结构。

2、梳理公司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相关内容。

二、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1、梳理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提供科学依据。

2、调整招聘渠道和方法。

(1)原中国俊才网招聘尽面向一些中技人员方面有所优势,难适合我司招聘,2016年暂停同其合作,继续与南方人才网合作,并同前程无忧网合作,以其广阔的资源增加甄选的空间。

(2)根据80后、90后的习惯,有效利用免费资源为企业拓展招聘方式,大街网、应届生网、HIALL、58同城、百姓网等。

(3)番禺人力资源市场将做为一般技能人员、普通用工的场招聘阵地和信息收集的渠道,招聘效果不佳,但对信息获取有帮助,2016年仍然参与。

(4根据实际招聘情)参加广东省各高校、中技的校园招聘及园内网络招聘。

(5)与政府职介中心和职业介绍所推荐中心建立合作关系,降低公司招聘成本。

(6)街头招聘针对普通用工,劳动强度大的技工学徒。

(7)大力推动本地招聘和员工引荐。

3、高素质要求人员三个月内到位,普通用工一个月内到位50%,两个月内完成。招聘到位率70%以上,招聘留用率75%以上,内部招聘率2%以上,录用率不超过15%。

4、员工总流动率不超过15%。年员工主动离职率控制在10%以下。年员工被动离职率控制在5%以下。员工留存率95%以上。

5、核心岗位人员20%产能储备,形成人员梯队,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员工培训与开发

稳定员工,降低员工的流动性,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品质,本质上反映着员工成长,员工的成长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培训是帮助员工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2016培训工作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制定2016年度培训计划。

(1)新员工入职培训,让新员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熟悉掌握企业的各种环境及基本的常识,包括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职业安康等。

(2)员工业务技能培训,让员工掌握业务技能,并提高产品品质。让员工掌握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技巧,提高客户满意度。

(3)管理层培训,培养管理层工作中的协调能力及检查督导能力,如何将工作有效完成。

(4)激励培训,有效激发员工潜能,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5)员工团队凝聚力,培训员工的服务意识,激发员工活力,培养员工动脑及团结精神。

2、直线部门迫切需要的课程安排为线索组织课程和服务实现年度培训计划。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报告】

3、梳理完善入职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基本培训项目。

4、及时搜集国内知名顾问咨询和培训公司的讲师资料、培训课目资料,结合公司需要和部门需求,

1

不定期地向各部门推荐相关培训课题信息。

5、特种作业资格培训和再培训。

6、借助2016年高级车工培训经验,力争为我公司组织国家扶持的数控加工中心免费培训班。

7、每月一次在职员工安全教育。

8、充分倡导、利用“好学卓越”企业内部知识交流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9、企业文化的营造

(1)坚持每月组织事故学习,沉淀安全文化和质量文化。

(3)借《XX之声》之声平台塑造企业文化做好文宣工作,灌输企业经营理念。

(4)推进“共同愿景”座谈会,在学习分享中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每月一次。

(5)每月组织一次文娱活动。

10、帮助员工建立职业规划,促成企业成长,员工成长。

(1)短期目标(通常在1年以上)

岗位目标、技术等级目标、收入目标;短期内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利条件;主要障碍及其对策;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应急措施。

(2)中期目标(通常在5年以上)岗位目标、技术等级目标、收入目标。

(3)长期目标(通常在10年以上)岗位目标、技术等级目标、收入目标、重大成果目标。

(4)人生目标:岗位目标;技术等级目标;收入目标;社会影响目标;重大成果目标。

四、绩效评价体系

1、试推平衡积分卡

(1)实现财务指标的运营(总目标)指标确立

(2)目标分解

(3)建立业绩关键指标。

2、梳理、完善考核指标。

3、协助各部门做好绩效考核沟通,尤其是新员工试用期的考核、正式员工月绩效考核的沟通,帮助员工成长。

五、薪酬福利管理

1、七月份调薪时,在总体调薪客授控的情况下改革,计时基本工资加班分别为:正常加班150%;假日200%;节日300%

2、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享受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享受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享受年休假15天。”先行在本公司工作已满一年的一天,依次例推,最多不超过5天。

3、住房第四批积分奖励分配。

4、员工生日礼金一份。

5、通过招聘等多方渠道收集市场信息,为公司的薪酬福利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

六、劳动关系

1、建立员工沟通制度,定期进行员工访谈,包括试用期沟通、转正沟通、离职沟通等。

2、心理健康、工作压力、灾难事件、职业生涯困扰、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等提供咨询服务。

3、劳动合同、培训协议、保密协议的签订,确保依时准确,避免争议风险。

4、员工劳动合同继续保持合法、规范管理,合同文本部分条款再作规范化调整,如加入工资条款等。离职档案具有完整性、可查性、连续性,如有员工离职,及时将其从在职档案中调出,分部门、离职性质等要素存放。

5、完善“员工关爱基金”,充分发挥其积极意义。

6、预防重大突发事预防:集体劳动争议、劳资冲突、重大劳动卫生事故、重大工厂安全事故。

七、其他工作

1、为确保员工合理流动,加强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公司人员素质与能力,做好人事日常管理各项工作。

2

(1)补充、完善公司人员调动和员工离职管理制度、流程及相关表格。

(2)加强人事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①加强考勤管理流程;

②制定加班管理控制程序。

(3)完善人事档案管理流程与细化。

2、公司内部法制监督,作业流程规范和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严肃执行。

2、员工职业安康

加强员工劳动保护工作,及时跟踪劳动保护用品的落实情况,了解楼面、出品员工的连续作业时间以及劳动强度,规范用工管理。

(1)实施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制活动,二月份完成安全生产责任签约。

(2)加强检查监督,预防为主,减少环境不安全和行为不安全。

①三月份、九月份对安全设施大检查,保证基础设施本质安全。

②班组级每周检查一次,车间级每二周检查一次,厂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大检查,并各级检查书面保持记录在案。

(3)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事故检讨分析及如何避免同类事故发生。公司级教育每月不少于一次。

(4)监督6S标准要求的落实和改进。

(5)实施企业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每周不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33593/

推荐访问: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分析 年度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