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农业旅游特色小镇

农业旅游特色小镇

时间:2016-11-20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农业旅游特色小镇(一):XX镇旅游康养特色小镇创建思路

山水XX 休闲康养

——XX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创建思路

特色小镇是以产业为基础,以特色文化、生活文化为内核,以特色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为补充,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支柱,形成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旅游、产业等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风格,既能自我协调发展,又可为大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度假的“驿站”。XX将借助自然、交通、人文等优势资源,着力打造集“生态居住、旅游度假、产业培育”三位一体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一、创建优势

一是交通优势。XX镇座落在清清的上清河畔,巍巍大佛山高耸入云,绵延千里,悠悠上清河潺潺流水,直达横江。距县城36公里,距昭通市140公里,距宜宾市110公里。渝昆高速公路横贯境内15.3公里,并建有收费站、服务区。到盐津县城可经豆沙古镇、普洱古渡、原艾田乡3条公路;中普公路17公里连接普洱镇;中木公路21公里连接大关县木杆镇。XX紧邻内昆铁路,经渝昆高速1小时车程可达长江第一港--水富港。经渝昆高速1.5小时车程均可到达云南昭通空港或四川宜宾空港,交通网络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显现。

二是资源优势。XX群山环绕,河流纵横,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以农业为主,无工业性、污染性厂矿,资源消耗少,

大气、水环境质量优良,山青水秀,雨水充沛,山高雾浓,纯净无污染,是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良好基地。森林、植被覆盖率达75%,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天然氧吧可吸引游客前来采风观光、休闲度假。忙忙碌碌,整天穿梭于钢筋混泥土铸造的水泥森林的城市人,回归自然的愿望强烈而迫切,XX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无疑是身心放松的最好去处。

三是人文优势。XX人民勤劳朴实,激情奔放,热情好客的习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代相传;艰苦创业,不因生活清贫而气馁,更不因小有成就而狂妄的品质在这里传承。XX人既具云南人豪爽的风格,也不失四川人睿智的天资。重要节日或特殊事项不乏土著雅士挥豪泼墨,坊间民歌古谚亦世代传承。古老的乡俗彰显淳朴的民风,烟、酒、茶文化凸显滇东北浓郁的三川半风情。经过长期的传承和积淀,形成了XX独具特色的“和”文化,龙灯、牛灯、莲枪、唢呐、山歌等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增添了XX民俗文化魅力。XX有“无烟、无茶不成礼仪,无美酒不成筵席”的古训。

二、创建目标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XX将抓住项目化、产业化、集聚化的发展方向,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十三五”发展思路,以“旅游发展为龙头,全民小康为目标”,努力打造“一山一水一镇”

生产力布局,力争把XX建成“生态、宜居、绿色、和谐”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着力发展乡村全域旅游。

三、创建思路

(一)总体框架:围绕“一山一水一镇”。

一山—大佛山。将大佛山、大浩村古村落等优势资源连线打造成原始森林、古村落、文化古迹景区;一水—上清河。利用水的灵气和柔美,开发水上游乐、天然洗浴、休闲垂钓等项目,做活水文章;一镇—集镇。以集镇提质扩容助推新型城镇化,以集镇污水处理、河提治理作为重心,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契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将集镇承载能力和集镇品位高度提升,形成中坝、上村、双凤、岔河四个片区发展格局。主推森林探险游、水上刺激游、生态观光游、农业休闲游等旅游新项目,讲好XX故事,唱响“春、夏、秋、冬”旅游四季歌,打造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旅游经济,构建过路财政。

(二)产业定位:“生态+康养+旅游”

围绕旅游“六要素”,用好“盐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这张名片,精心设计和策划旅游精品线路,布局“一心三线四片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思路。

一是重点规划打造以集镇为核心的水上乐园、休闲垂钓、森林公园为主的慢生活体验区,把集镇河段的污水处理和河提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修建橡皮坝,打造自然河滩,体验原生态游泳,在水上做文章。规划建设好停车场、森林公园观景台、购物店、

休息点、租车点、咨询站等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引导发展农村电商、专业物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网销网购,将滇川黔地方土特产、工匠手艺、地方小吃等集中归市。

二是以农业园区、岔河、石坝子、李子园等优势资源为一线,打造园区观光、温泉洗浴、花海创意为主的观光农业综合体;以大佛山、大浩古村落为一线,打造森林探险返古游和避暑山庄,品味山水禅思、挥洒别样韵味,体验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以上清河流域为一线,打造漂流、冲浪等水上惊险刺激游。

三是重点推进四个片区建设。中坝片区主要以完善集镇功能为目标,发展文化、商贸、游购为主的商业展示购物街;上村片区主要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优势,打造交通枢纽线上的综合服务区;双凤片区以森林公园、休闲娱乐、儿童陆地乐园和传统农业体验服务为主,构建慢生活体验区;岔河片区以园区观光、天然洗浴、休闲垂钓为主,打造园区走廊观光区。

四是着力打造大浩、中堡、天宁、艾田等美丽村庄。加大对酒店、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景点餐饮、住宿、娱乐等接待服务条件。抓好辖区内水麻高速公路和主要乡村、村组公路面山绿化、美化、净化和村寨民居风貌改造,使乡村亮起来,山村绿起来,产业强起来。

四、创建建议

一是特色规划是首要。特色小镇的谋划培育,要结合全镇的总体规划,确定专业规划设计部门,把特色小镇的规划做细、做详、做深,要站在更新、更远、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协调土

地利用规划,强化空间布局,注重特色理念,依托优势资源,发挥整体效益,突出“特色”的魅力和生命力,突显XX山水、生态、人文等亮点,着力打造乡村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品牌。

二是完善硬件是基础。XX虽有一定的优势自然资源,但旅游硬件设施比较薄弱,乡村道路硬化里程较短,且弯急坡陡,路面窄,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和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要打造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需建设链接XX至大佛山、XX至艾田李子园、XX至中堡漂流、桫椤谷等乡村二级旅游线路58公里;需建设大浩古驿站至大佛山景观道路12公里;需恢复大佛山古寺庙、古驿站、茶马古道等历史人文景观;需引资建设游客接待综合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功能。

三是培育产业是核心。特色小镇是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要紧扣环保、健康、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选择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要差异定位、细分区域、突出特色,要与农业产业园区改造升级相结合,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作为气候湿润、多雨的XX,最适宜发展绿色种植业。要着力引导、扶持群众发展绿色经济,加快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化、特色化,促进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四是投资主体是关键。特色小镇建设能否成功,企业主体的积极参与是关键,要引进有一定势力的一个投资主体,坚持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和政府服务配套化、投资主体市场化,制定好招商引资政策,搭建好引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在建设特

农业旅游特色小镇(二):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农业旅游特色小镇】

蒋伟涛(方塘智库学术委员、《豫村里的中国》作者)【农业旅游特色小镇】

目前来讲最具有潜力的特色小镇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民居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休闲、商务、度假等“驿站”模式。

“三位一体”模式,可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公共建筑和配套特色商贸业为“壳”,以特色民俗文化、生活文化为内核,以周边自然资源、特色农业、红色资源、历史遗址等特色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为补充,以具有区域特征的特色产业为支柱,形成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旅游、产业等文化相互交融又可承接规模旅游的特色格局。

“驿站”模式,以生态元素纷呈的特色建筑为“巢”,吸引各类符合小镇预设功能的特色经营者(如商业、商务、运动、娱乐及度假酒店、各类馆吧等经营者)和部分富裕人士“进驻”小镇,打造成可供大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驿站”,以及可供商务等特别活动的“基地”。

10月底,我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彰显衢州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围绕我省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和具有我市特色及优势的新材料、新能源、水资源、现代农业等产业,以及茶叶、根雕、赏石、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借助金融+、文化旅游+、互联网+、治水+等功能,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农业旅游特色小镇】

自2015年开始,全市按照“分级培育、分类管理”和“谋划一批、创建一批、建成一批”的要求,启动特色小镇“5281”工程:5年内形成50个以上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其中20个以上达到市级特色小镇创建要求,8个以上达到省级特色小镇创建要求,努力实现1000亿元固定资产有效投入的目标,形成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投入、小载体大产业的新格局,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旅游特色小镇(三):2015关于发展农业旅游的调研报告

所谓农业旅游,就是指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活动、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等资源,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而成的适合广大民众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的一种新兴产业,是将生产、生活及生态结为一体的旅游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追求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理念深化,农业旅游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开发农业旅游的条件日趋成熟,发展农业旅游的成效日益凸现,它必将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因此,围绕“如何加快发展我县农业旅游”这一课题,我们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一些初浅的看法。一、关于我县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动力和现实条件。从调研情况看,归纳起来其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性”上:(一)、从宏观形势看,发展我县农业旅游具有必然性。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涵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具体体现。农业旅游的兴起,看似偶然,但其实质是必然的。现阶段,我县发展农业旅游,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发展农业旅游最早起源于欧洲,目前欧美、日本、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非常盛行。我国珠三角地区是发展农业旅游起步较早的地方,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始兴农业旅游,到今天为止,广东省颇具规模的农业(农庄)旅游景区达到100多家。长三角地区的农业旅游发展迅速,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的典型。江苏南京把农业旅游开发作为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新思路,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型、民俗文化型等各种类型的农业旅游模式,2015年农业旅游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达3.48亿元;浙江临安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度假村和“农家乐”旅游度假区,2015年250余户农民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00万元;上海南汇的桃花节每年一届,2015年4月光9日一天就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其中,仅南汇桃花村就达1万人次;浙江余姚的杨梅节今年开游一周就吸引3万游客前去品梅观光。山东地区的农业旅游也很成功,如山东枣庄、临沂出现的一批万亩规模的石榴园、梨园、枣园、板栗园、银杏园等。上述这些成功案例为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有益启示,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二是现阶段人们旅游需求的必然选择。向往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体现,更是人们出游的一种动力。近几年来,人们旅游消费的观念、消费方式正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参与,更加注重环境的要求,这种需求为广大农村蓬勃兴起的农业旅游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广大农村的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习俗,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品种更加丰富、特色更加明显,这为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活动奠定了深厚的资源基础。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诉求。据了解,西班牙有85的游客利用周末驾车前往100—150公里以内农场参与农业旅游活动。北京市有40.6的居民把中短途乡间旅游作为双休日休闲的第一选择。由此可见,发展农业旅游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三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的必由之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而基础在于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回顾农业发展史,我国走了一条“以粮为纲——提高粮径比例——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路子,在每个阶段,对农民增加收入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但到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展农民增收空间。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发展农业旅游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必由之路。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加速推进农村非农化,实现一产与三产的有机结合,通过旅游,带动农村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文化娱乐、农产品加工,加快产生一批“离土不离乡”的劳动者,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旅游服务业中去;据统计分析,农业旅游每增加1名直接从业者,就会增加相关从业者5名。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业附加值,使农产品多项、多次增值,形成“农业养旅游、旅游促农业”的良性互动机制。据广东肇庆的广新农业生态园统计分析,2015年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营业额收入达1500多万元,其中,农产品直接销售收入仅为20(二)、从我县农村、农业自身因素看,发展我县农业旅游具有现实性。我县是典型的平原江南水乡,农业基础比较扎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为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有”:一是农业产业化有基础。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一优两高”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县初步形成了三条农业产业带,即以魏塘、大云为主的绿色

农业旅游特色小镇(四):2015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新化桃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前 言

桃林旅游开发项目将成为一个集景点观光、休闲娱乐、生态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景区,可满足“行、住、游、食、购、娱”等六大旅游环节的需求。力争打造成为湖南省新化县旅游龙头,新化县第一休闲度假胜地,文化宗教生态名区。

景区规划中设有“生态山水”、“爱国教育”、“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度假休闲”“生态农业”六大功能,结合现有资源状况开发10项旅游、度假板块。该景点建成后将具有五大竞争优势:湘中第一的生态山水、湘中第一的文化渊源、湘中第一的宗教名胜、一站式的生态度假区,一条龙旅游产业链。

新化桃林生态旅游风景区开发项目不仅仅肩负起探索旅游产业化经营的重任,建成一个省级的风景名胜区,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并具有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经济产业调整、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转移当地剩余劳动力和满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功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启动了十二五计划里的小康经济。在建设农村生态旅游、加快新化旅游开发的今天,桃林旅游开发拉开了湖南新化生态宗教旅游的帷幕。新化桃林生态旅游风景区将会与新化紫鹊界梯田、大熊山国家旅游公园相结合,打造湖南新化旅游新形象。桃林宗教生态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的实施,可以起到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整个社会的巨大积极作用。

一、项目开发背景

1.旅游产业化已成为全球趋势,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最高的经济产业之一,是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和带薪假日及双休制的实施,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旅游消费与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大众化、生活化和个性化的特点。现代旅游发展方式也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向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及以文化为载体的各种专题旅游于一体的多种方式转化,人们通过旅游活动不仅饱览优美的自然风光,更要品味和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达到修身养性、健康娱乐、丰富生活、提高素质的综合效果。旅游业正不断地向人们展示其极其美妙的发展前景。

从新化桃林优美的自然风光、灿烂悠久的人文宗教文化、源远的历史文明等方方面面的调查,新化桃林特别适合农业观光、宗教文化、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新化桃林景区将旅游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突破口,顺应了湖南的发展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成为了湖南新化建设国家旅游强县的另一道风景线。

2.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生态旅游就是在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其主要以欣赏和研究生态区的自然景观、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及文化特征为目的,旨在突出旅游区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区具有以下三大特性: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性;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协调性;保持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获得性。

湖南新化地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正是这种旅游发展趋势最现实的反映和必然的战略选择,可以说是切准了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脉博,选准了旅游开发的项目导向。

3.桃林旅游开发建设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

桃林,位于雪峰山脉东南麓,娄底市西部,资水中游,新化县城正南端,是新化县城的南花园。因古代多桃树而得名。桃林广义上由科头乡的岩下村,桃林村,和平村,农林村,梨岰村等五个村构成。距城13公里,经351公路沿汝溪河往上直达桃林。她南邻维山,北毗洋溪,西连苍溪,可通隆回邵阳。

桃林,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我们无需考证上古时代夸父追日,化身桃林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但我们可以从大量史料中追溯桃林的历史。桃林(梅山地区)上古之时属蚩尤,盘瓠时代,二帝三王是为荆州,《封神演义》中梅山七圣的栖身之地。秦属长沙郡,汉为长沙王国。长沙王吴芮曾经寓居梅山桃林,史家有云:“吴芮将梅山家桃林寓焉".此为桃林最早见于史籍。可见梅山桃林在秦汉时期便为兴盛之地,王化之地。后三国时王代衰落,自晋至唐宋,梅山桃林成为不事税赋的世外桃源。

其后,宋熙宁年间,章惇开复梅山,章惇诗云:“开梅山,梅山万仞摩星躔,扪萝鸟道十步九曲折,时有僵木横岩巅。负岩直下视南岳,回首局曲犹平川。”诗中提到的“南岳”据查史料考证,其所指不是衡山南岳,因为衡山南岳不在梅山地界之内。而它指的应该是“梅山桃林南岳”。诗中的“负岩直下”即是“从现在的岩下村狮子岩古道上笔直下来”之义,“岩下村”的地名便是从此诗中得来。因此,今天桃林南岳殿之由来,亦可追溯至宋朝,为章惇开复梅山,绥抚蛮獠,得颖诠,绍铣等高僧宣扬佛道时创建。有史家说:新化先有寺,后有县。这是确实可信的。而桃林正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

桃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汝溪河像一条飘飘彩带自西向东流经桃林五个村。河水清澈,游鱼历历,沿河两岸,青山苍翠,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稻浪千重,高楼林立。置身于美丽的桃林,感受到的是山的葱郁挺拔,水的清亮灵秀,神佛的庄严与护佑,人的热情与淳朴。

桃林有因之闻名遐迩的南岳殿,有古人吟诗赞美的古八景。清朝嘉庆15年,大学士萧松林吟诗十首,以咏桃林八景。其八景依次是;芙蓉峰寨、石潭仙洞、

温塘环次,狮子盘踞,滴水岩高,涟溪远注,龟山钟秀,蛤蟆古石。目前最令人喜爱的有:十里桃林,芙蓉日出,高铁长龙,烈马回头,千里来龙,九椅山奇观,将军守门,神龙谷瀑布,深不见底的隐龙潭,汉代梯田,春山杜鹃,竹海春笋,深谷幽兰,秋山红叶,芙蓉月色,观音坐莲。等等。其风景秀丽,美不胜收。

在历史人文方面,最大的亮点有:萧季陶先生的墓志挽碑,孙科,于右任,冯玉祥,陈果夫,陈立夫,林森,张治中,程潜等十五位民国党政要员的亲笔题辞;有汉代长沙王吴芮开辟的数顷梯田;有抗日战争新化桃林阻击战抗日战场、抗日烈士墓;还有桃林十麻子故居,十麻子墓。

宗教方面有:始建于宋朝的桃林南岳殿、余公殿。以及新建的法华寺、观音寺、余公新殿、财神殿等。

美丽的桃林,她是湘中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正处在全面规划,建设当中。计划以千年古刹南岳殿为依托,新建佛祖殿,关公殿,孔子庙,财神殿,着力打造宗教名山。修建毛泽东祠,吴芮寓居,十麻子纪念亭,复修萧季陶先生陵园,修建抗日战争桃林阻击战烈士纪念碑,推出桃林人文文化旅游景点。在神龙谷和观音崖下修建梯次水坝,兴修水库,架通神龙谷上空中索道,以索道向北连通洋溪南山寨和高铁火车站,以黎坳村公路向西连通洋溪以及新邵隆回。顺路依山傍水,建宾馆,度假村,避暑山庄,增设各式亭阁。在351公路与南岳殿 上山公路交汇处新建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的仿古街。建三千亩竹林公园,建一百亩四季果园,殿前建二百亩桃花园,沿殿前殿后十公里公路及溪边遍植桃树,倾力打造芙蓉寨数百亩汉代梯田,形成颇具规模特色的桃花源。随着桃林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假以时日,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一个集宗教,人文文

化,自然风光,生态园林,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桃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定位1.桃林旅游规划的主体定位

新化桃林旅游的主题定位是“融入自然与人文宗教,共享欢乐与健康平安”,给游人营造“天人合一”回归大自然、融于大自然与历史人文的美好气氛。

2.总体理念

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人与历史人文、人与人(家人、友人、同事等)和谐相处,给游人提供丰富的物质享受和精神陶冶,给游客最大的愉悦。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开发公司将实现景观、森林、山泉水库、宗教、生态、文化6大资源要素的完美整合,竭力创造湘中休闲、养生旅游的典型,塑造新化休闲度假的第一品牌。

3.开发与管理理念:1.始终坚持保护是开发的前提;2.生态旅游是开发的主旋律,桃林景区将先后开发出生态竹林公园、生态农场梯田、生态别墅、生态度假山庄等生态旅游项目。3.欢乐与健康平安是开发的主题。现代人旅游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在摆脱日常生活束缚的同时享受旅游带来的舒适和愉悦,追求欢乐与身心健康贯穿着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桃林旅游区把“融入自然与人文,共享欢乐与健康平安”作为景区开发的主题,;4.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桃林旅游景区的开发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落实到景区开发经营的全部过程中。经营者认识到良好的生态和人文遗址的保护是景区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旅游产业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289519/

推荐访问: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旅游规划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