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服饰搭配 > 中国青年,消费调查

中国青年,消费调查

时间:2016-01-15   来源:服饰搭配   点击:

【www.gbppp.com--服饰搭配】

中国青年,消费调查(一):关于对中青年服装消费市场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中青年服装消费市场的调查报告

——以杭州、上海、厦门等10个大中城市为例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青年顾客对服装市场的需求,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杭州市新星服饰有限责任模拟公司承担,调查时间是2014年3月22日至24日,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300位中青年消费者和5家服装企业。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我公司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一)中青年消费者的基本情况

1、样品类属情况。此次调查选取的中青年消费者的有效样本为280位。在有效样本中,男性128位,占总数比例45.7%;女性152位,占总数比例54.3%。其中年龄在20至25岁的107位,占总数比例38.2%;,26至30岁的92位,占总数比例32.8%;31至40位的69位,占总数比例24.6%;其他年龄12位,占总数比例4.3%。

2、收入情况。在有效样本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28位,占总数比例10%;月收入在1000元至2000元的108位,占总数比例38.5%;月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的102位,占总数比例36.4%;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42位,占总数比例15%。

(二)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

Zara和H&M是两个近年来最为成功的时尚服装品牌。成立于1975年的西班牙品牌ZARA,通过快速地推出时尚又价格亲和的服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三、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服装零售商。在56个国家,ZARA拥有超过两千家以上的服装连锁店。

HM于1947年在瑞典创立,主要经营销售服装。目前,H&M的发展惊人,拥有超过3000 家专卖店,足迹遍布 28 个国家。全球24个国家销售服装,雇员总数超过50,000人。不寻常的是,H&M没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工厂,他与在亚洲与欧洲的超过700家独立供应商保持合作。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对中青年消费者的调查

根据我们市场调研所得的数据显示,新星服饰所针对的中青年消费者在购买服饰的欲望上愈演愈烈。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人对生活品质有了新的追求,在衣着方面不单单追求质量、价格,其品味有了新的定位。

对于服饰,我们的消费者不仅要求质量的保障,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看重我们产品对于当下潮流的准确捕捉。由于我们的顾客在日常生活中被都市的高速发展压得没有多余的空闲时间,他们也期待有系统的、简单的服饰可以自由地搭配,解放她们的时间。我们针对的消费者对于服饰主要通过:

1、最爱买时尚杂志以提高自己的品位;

2、最爱用名牌或精心淘到的个性服饰彰显自己的品位。他们的衣橱里一般会有几套西装以备不同重大场合之需,但不论是庄重得体的阿玛尼,还是略带雅皮味道的BURBERRY,总之绝对要顶级名牌。至于略为休闲的服装,就全靠一双火眼金睛到专卖店去淘了;

3、喜欢在追求与潮流同步,但又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可以自由的在街边的小服装店里淘喜欢的小样。但对于名牌又有着疯狂的执着,对于有名气又有情调的服饰店十分钟爱,最好店名也有点典故、透着高深;

4、我们消费者最爱服饰可以让她们的工作带去色彩,同时又不会因为服饰所束缚,可以自由游荡在舒适与时尚中;

5、我们的消费者也爱忙里偷闲,喜欢通过购物来降解她们的压力,喜欢血拼;

6、喜欢用服饰来映衬自己的头发和面庞。习惯拥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师的感觉会让她们的自我感觉更良好。

(二)对竞争对手的调查

1、从企业知名度看,成立于1975年的西班牙品牌ZARA,通过快速地推出时尚又价格亲和的服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三、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服装零售商。在56个国家,ZARA拥有超过两千家以上的服装连锁店。

2、在供应链看上,Zara选择让自己的工厂仅做高度自动化的工作,用高科

技生产设备做染色、剪裁等工作,而把人力密集型的工作外包。为了快速反应,Zara的采购和生产都在欧洲进行,只有最基本款式的20%服装在亚洲等低成本地区生产。Zara拥有高科技的自动物流配送中心,在欧洲用卡车两天内可以保证到达,而对于美国和日本,Zara甚至不惜成本采用空运以提高速度。H&M的做法则侧重于采用IT技术在各个环节细处压缩时间。

3、Zara的零售是处在一个“进货快与销货快”之间自我强化的正循环之中:分店每周根据销售情况下订单两次,这就减少了需要打折处理存货的情况,也降低库存成本。

4、从广告上看,Zara、H&M都很少打广告,它的运作体系主要是看“快速、少量、多款”。

5、从经营模式看,Gap的规模经济效应是基于“款少、量多”、廉价路线,而Zara、H&M的规模经济效应却是基于“快速、少量、多款”。Zara每年推出上万款服装,并且款式与时尚同步,定价也更接近高档品牌的模式。实际上至关重要的环节是ZARA的灵敏供应链系统,大大提高了ZARA的前导时间。前导时间是从设计到把成衣摆在柜台上出售的时间。中国服装业一般为6~9个月,国际名牌一般可到120天,而ZARA最厉害时最短只有7天,一般为12天。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12天。ZARA之灵敏供应链所展现出来的韵律,使得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相形见绌。

6、从交货及时看,在服装业有个专业词汇——前导时间,指的是一件服装从设计到出售所需的时间。Zara大大缩短了前导时间,它从设计到生产最快可以两天完成,前导时间最快为12天,对比而言,Gap单单设计酝酿期就达两三个月。服装是随时间快速贬值的,每天贬值0.7%,计算机产品为每天0.1%。因而缩短前导时间有多重好处:“越快的前导时间就能让服装公司对市场潮流反应快速,这既可提高服装的价值,还可让公司不用预先做好大量成衣,减少存货费用和存货风险;此外,较短的前导时间也可以使得公司减少对潮流的预测,避免生产出不受顾客欢迎的服装,从而避免公司因估计错误而令服装囤积,也可避免以折扣来促销所导致的损失。”

7、从员工技术水平看,ZARA有近400名设计师,这些设计师是典型的空中飞人,他们经常坐飞机穿梭于各种时装发布会之间或者出入各种时尚场所。通常,

一些顶级品牌的最新设计刚摆上柜台,ZARA就会迅速发布和这些设计非常相似的时装。这样的设计方式能保证ZARA紧跟时尚潮流。据悉,在欧洲,每年ZARA都要向那些顶级品牌支付几千万欧元的侵权罚款。ZARA并没有因此放弃这种设计模式,显然从中赚取的利润要比被罚款的数额高得多。ZARA有近400名设计师,这些设计师是典型的空中飞人,他们经常坐飞机穿梭于各种时装发布会之间或者出入各种时尚场所。通常,一些顶级品牌的最新设计刚摆上柜台,ZARA就会迅速发布和这些设计非常相似的时装。这样的设计方式能保证ZARA紧跟时尚潮流。据悉,在欧洲,每年ZARA都要向那些顶级品牌支付几千万欧元的侵权罚款。ZARA并没有因此放弃这种设计模式,显然从中赚取的利润要比被罚款的数额高得多。

8、从价格和质量看,在欧洲,Zara走红的不二法门便是“一流的设计、二流的面料、三流的价格”,瞄准的是那些买不起顶级品牌却又喜欢时尚设计的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在中国,通过调查发现,Zara、H&M因其服装款式的更新快,深受20-40年龄层的消费者追捧,但是类似Zara品牌在不打折时衣服价格略贵,服饰设计过于大众化不够新颖独特、导致同龄人满大街撞衫,衣服质量也不够好。

9、从地理位置看,Zara等公司总是开在商铺林立的商业区,较大的店面,或多层式的店面,类似于“商场式”服务,但快节奏的生活,偶尔也需要放松一下,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又热衷于去各种小巷中寻找别有洞天的,充满特色的小铺,所以比起高档的商业大厦,他们更喜欢闹中取静的小巷中的特色小铺。

10、从销售服务看,选取自由选购,这样虽然可以让消费者更自在,可是更多的时候消费者没有得到很好的服务,出现找店员的时候找不着人等情况。且店里货物摆放密集,杂乱。

11、从销售策略看,H&M时尚年度分为两季:春夏和秋冬。采购活动与市场导向相一致,并根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销售店提供的数据,比如什么好卖、气候差异以及购物喜好等不断做出调整,使时尚流行的准确性得到最大优化。商品筹备时间从2~3周到6个月不等,主要由商品的属性决定。短的筹备时间并不一定最好,正确的筹备时间是在价格、时间与品质方面保持平衡。而Zara主打时间战略,从设计到成衣摆到柜台上出售,最短只有7天,一般为12天,使得Zara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抢占市场。

三、结论和改进方式

(一)结论

根据市场调查报告,统计相关数据我们发现以下市场特点:

1、顾客购买服装时的顺序:首先是看款式,其次是摸面料,再次是问价格。 这是流行最为显著的特点。我们要把握住人们的“善变”心理,以迎合消费“求异”需要。

2、顾客在购买的过程中考虑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品牌、款式、颜色、面料、做工、价格。

3、服装购买时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由于服饰也是穿给别人看的,服饰具有自我展示作用,因而顾客在购买服装时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在选购时一般会征求同伴的意见。

(二)定位与改进

1、公司的竞争对手与长短期目标

根据调查总结,我们针对的顾客主要是追求时尚、个性、潮流的20—40岁的人群,此外还包括明星、演出公司等。就公司的竞争对手,高知名度的企业会是我们最大的对手。因此,我们对公司的发展制定处于长短期的目标。其中近期目标是用3—4年的时间,将公司发展成国内服饰行业的优秀企业;中期目标是用4—5年的时间,发展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长期目标:成为国际服饰行业的优秀企业。

2、发展策略

根据服装市场的趋势,我们总结出以下发展策略:

(1)把好产品质量关,并通过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优良的质量是国际品牌创建的基础。服装产品的质量不仅表现在选用的面料、剪裁做工的精致程度和设计风格的时尚性,也表现在诸如包装、退换、或洗涤保养信息等相关的服务质量。因而,服装企业要创建国际品牌就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

(2)增加科技投入,努力开发绿色产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相继立法,对进入本国、本地区市场的服装实行环保认证及对有害物质含量设限。因此,确保产品的环保无污染是我国企业的努力方向。服装企业要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地研制环保型服装,启动“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工作。

中国青年,消费调查(二):青年消费市场分析及营销对策

中国青年消费市场分析及营销对策

(提纲)

会计1201 1203100131 潘紫依

一、摘要:简要论述目前中国青年群体的消费现状及企业针对这一现

象所采取的营销策略,以及就未来发展壮大青年消费市场的启示。

二、论述中国年轻人的特征。

三、论述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以及中国青年消费市场的现状。

四、论述企业针对中国青年消费市场所采取的营销策略。

五、论述就目前现状企业可以再创新挖掘的营销策略,即企业从目前所获得的启示。

六、结束语:对未来青年消费市场潜力和企业营销对策的期待。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现阶段中国的青年群体是一个正在迅速茁壮发展的群体,

正处于一个没有动荡与饥饿的盛事年代,享受着生活的多

姿多彩,因此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年轻人永远在

不遗余力的追求更好更新的产品与服务,所以这也就给企

业的营销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研究这一问题能更好更全面

的了解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

的启示。

中国青年,消费调查(三):2015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2015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见图1)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199977/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