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旅游知识 > 宏观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时间:2015-07-06   来源:旅游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旅游知识】

宏观经济,论文(一):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再制造系统最优生产决策论议

把脉农产品价格: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如何平衡

2011年玩具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论议与挑战

旅游业应增强产业融合的主动性浅说

绿色供应链视角下探试说林纸一体化共生机制

经济解释的乐趣附发房产证无益于解决“三农”问题

小议稳健货币政策下城商行的挑战与应对

补汽阀投用对1000MW机组夏季运行工况的影响探研

工程机械迅猛崛起之浅探机床结构调整应与时俱进

宏观经济政策要更审慎灵活与“顶层设计”就要“顶层负责”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机制构建:探试公共服务的视角

物价上升成因探研与对策

复合式通胀v压力下浅探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讨究和政策的观点综述

2011年一季度中国成品油市场讨究

探试影响拉美经济发展前景的若干因素

讨究国内企业对外投资中值得特别注意的十个问题

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讨究与展望【宏观经济,论文】

探讨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效应——基本方式与作用机理

探论电力行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企业应当理性面对经济危机之浅见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根本特点

宏观经济政策应稳步微调

未来中国将遭遇的再就业危机

再论突破“两难”困境【宏观经济,论文】

未来2年美国经济仍有下行忧虑

医学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三维动态实践案例教育模型的

企业扩张须练内功本事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的探究

美国经济逆境中悄然换挡

通胀预期是社会公众对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担心

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数据解说

经济周期与房地产波动的关系研究分析

后危机时代安徽省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扩大消费需求的理论与对策探究

美国加州生物制药行业资本投资更新变化【宏观经济,论文】

房地产动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现代经贸教育的三点看法

宏观经济剖析和政策前瞻

不宜炒作中国已是“世界第二”

房地产行业走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浅谈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的管理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降低医疗成本

基于模拟仿真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企业经济管理决策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发展模式

宏观经济,论文(二):宏观经济论文

浅谈利率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中央人民银行决定,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利率政策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率的调整变动对中宏观经济的发展会 很大的影响。如果利率的调整适应了经济发展形势,将会对经济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字:央行 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 利率调整

一、利率调整的由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发展,市场手段与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双剑合璧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与引导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促进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朝着世界经济之巅不断地前进。利率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每当中国的经济自身出现问题或是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利率的适时的调整,都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及健康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利率对经济的调节杠杆作用在那时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曾出现几次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革,也都通过利率的调整,当然是与其他政策一同,帮助中国经济度过发展困扰。

(一)、1979-1985年,处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时期,经济刚刚起步。当时中国的利率较低,金融管理部门注意到这点,鉴于利率高不仅仅有利于凑集建设资金,而且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此阶段,中央人民银行曾多次的调高利率水平,基本符合了当时经济发展形势,也就充分发挥了利率的杠杆作用,不仅扭转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同时为经济建设凑集了足够的资金,并且确保了储户的利益。

(二)、1986-1995年,伴随着经济的波动,当时利率也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形势。这也体现了利率与经济发展具有相关性。

(三)、1996-2003年,由于前几年针对通货膨胀的“软着陆”政策,利

率调整使宏观经济出现收缩效应,当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措施,并在1998年连续三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此阶段曾连续八次降息,也反映了应对供应不足的降低利率的政策。

(四)2004-2008年,由于前几年连续的降息,当然也改变当时经济一度萧条的局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是投资的过度造成了经济结构陷入了严重不合理。2004年10月连续了两次调高利率,但是未能及时改变局面,于2006年继续调高利率,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抑制了过度投资,同时增强公众储蓄的意愿,抑制了消费需求。这样就让通货膨胀得到降温,物价也得到了稳定。

(五)2008-2011,由于2008年全球出现了经济危机,全球陷入了经济停滞不前。虽然中国经济受到的影响程度不足以与西方国家的相比,但是经济还是受到了不小影响,各大企业的运营出现了问题。对此,中央人民银行也适时地连续几次的降低了利率,以缓解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到了10年之后,全球经济等到一定的复苏,但还是有一些国家未能走出经济的停滞,不过国内的经济形势很好,经济也健康稳定的发展。

从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的利率调整可以看出,利率的适时地调整,充分地发挥其对经济的杠杆作用,可以很好的帮助经济走出困境,并且使经济能够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利率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上述的五次中国利率的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接下来讨论利率调整对微观经济方面的影响。利率作为央行货币政策重要手段之一,央行的降息或是调高息,都会对企业、公众及社会等主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就比如拿今年央行决定5月18日起,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当然它是由于最近经济出现一定的通货紧缩,多以央行才会做出降息的举措,目的很明显,就是不让经济出现停滞不前。 这次的降息的政策,虽然不会对经济的产生很大的波动,但是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对于企业来说,他们的生产的成本得到了降

低,有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当企业出现了资金的运转困难时,他们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款的利息降低,也使得他们就偿还利息的压力减少,这也大大的增强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还有由于降息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也可以降低,提高了他们的经济利益,他们就有更多的额外资金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2)对于个人的影响,公众因为降息,他们会觉得将钱存入银行得到的利益会很少,还不如拿着钱去投资其他行业或是直接消费,由于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这就会促进经济的增长,缓解当前出现的通货紧缩和经济不景气的现象。(3)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央行降息会使得银行资金流向社会流通领域,扩大消费和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总结及展望

通过对历史上及最近央行的调整利率的政策的了解,国家政府将调整利率的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无形的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利率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去影响经济的发展。当国民经济处于停滞不前即通货紧缩时,央行通过降低利率,让银行资金流向社会流通领域,以达到整个经济活跃起来;当经济过快的发展,陷入通货膨胀的地步时,又是央行提高利率,将社会资金回笼,减少社会流通的资金,抑制经济的过快发展。最终,起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的作用。

利率调整政策经过了历史的检验,证明了自己对国民经济的有力作用。只要政府及央行在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能根据经济的形势,适时的调整利率,我国的经济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最终实现我过经济在国际经济中占据主导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利率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论文(三):2016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第1篇: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调控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了诸多风险,这也决定了经济放缓的趋势将不是短期现象与此同时,越是进入经济减速期,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任务就越迫切。未来一个时期,扩大消费是关键所在。应牢牢把握消费演进规律,引导科学健康消费,并以文化的繁荣推动消费革命,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而且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未来我国仍具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条件,为此,一定要深入认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处理好速度、结构、价格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外部条件分析

(一)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世界经济虽然有望保持温和的复苏势头,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一些风险性因素也不可忽视。美国虽然在最后时刻达成了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的协议,避免了债务直接违约,但经历此波折后,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下降,美国国债被评级机构历史性地降低信用等级,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美国债务问题将更加复杂。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仍在发展。日本伞年的经济增长则仍受地震困扰,如果应对不好仍会影响日本的经济复苏进程。

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正在转变,工业和出口增长难以恢复以往速度。长期以来,尤其是美国逐步经历"去工业化"转向"金融服务化"的产业演变过程中,伴随着其长期低利率的宽松政策,导致以负债方式进行过度消费的问题日益严重。但美国并未因此而出现经济崩溃,这主要是由于存在愿意出口给它并愿意为其融资的国家。只不过近几十年来,这些国家由原来的德国和日本,逐步转变为中国。在此基础上,就形成并维系了"一方是消费的积累,一方是生产和出口的积累"这一"山峰之顶"的危险平衡。这一平衡本质上却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一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我国逐步明确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以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赶超。效果是明显的,口贸易量以20%一30%的年均增速增长,由于工业的产业布局更多地瞄准外需,有近一半的工业品服务于出口,工业化进程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推动。

然而,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正在改变。在经历了2016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失衡的矛盾被越来越充分地暴露出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意识到了调整经济失衡的格局对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危机对失衡进行的强制性调整,具体表现为:美国因个人"去债务化"必须要缩减消费,因提高就业水平必须要重拾"再工业化"战略并提出了一轮又一轮形式各异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一背景的变化无疑是深刻的。我国近几十年,工业品生产能力之所以能够急速扩张,并非国内消费力量使然,而主要是建立在全球经济失衡格局下,产品被庞大外需所消化在全球经济失衡逐步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将难以继续高速增长,而相应的生产能力则会出现过剩。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我国经济必须要经历一个"去产能化"的过程,而与这一过程相伴的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减速。

(二)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自2016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虽然经历了一些起伏,但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已基本确立。2016年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增长0、4%,企业效益指标表现良好,这预示下半年美国经济上行仍有现实基础。欧元区经济复苏整体强于市场预期,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2、5%。创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德、法经济增长态势尤其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皇%和2、2%。总体判断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尽管低于预期,复苏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但出现剧烈波动仍属于小概率事件。

这将在总体上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我国宏观经济的内部条件分析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虽然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温和放缓的趋势,但工业化、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长等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企业发展经济的能动性较强。目前,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二)信贷质量总体风险可控在刺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风险性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这些风险是否会集中显现,导致经济"硬着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综合现有各方面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风险是可控的。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额和地方政府财力的比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三)房地产"非理性繁荣"的背景正在转变相关产能面临过剩风险。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以及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并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住房需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尽管前几轮调控效果并不明显,但白实施"限购"和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来,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投机性需求正在逐步被"赶出市场"。而且,近期多地出现的"微调"、"放松"政策,均被叫停。在这一背景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采矿、钢铁、有色、建材等诸多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基础上,为了适应这一"繁荣"而形成的巨大产能。这些生产能力,在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中,显然存在着大量过剩的风险。目前,这些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去库存化"特点,然而,未来面临的将是更加痛苦的"去产能化"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房地产业及其相关行业工业生产部门增长的放缓并非短期现象。

(四)土地收入快速膨胀的背景正在转变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不足将导致投资整体减速或财政风险,固定资产投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引发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从行业的角度看,投资占比最大的行业主要有i大类,即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近年来大行业合计占比持续保持在81%左右。

(五)影响通胀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下半年,我国通胀形势仍面临着国际局势和国际流动性过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宏观政策的操作带来一定难度。

(六)一些地区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并向下游传导,企业融资、用工成本增加,部分地区劳动力工资上涨,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困难。

(七)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依然很重从统计数据看,2016年完成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遏制产能过剩行业肓目扩张、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结构调整任务,仍任重而道远。

(八)劳动力和资源成本长期处于低水平的背景正在转变,经济发展将面临高成本阻碍风险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主要依托于低廉而充裕的劳动力和人为压低的资源要素价格。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两高一资"产业,这一方面使得我国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低端链条,另一方面极大地透支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随着人口结构的逐步变化,劳动力市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2016年、2016年、2016年一直到当前,接连出现劳动力供给紧张的现象,而且出现的频率提高程度扩大。这就意味着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劳动力出现短缺的原因很复杂,但解决办法恐怕有一条是必须的,即增加工资。劳动力成本在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提升,导致了原来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不得不向中部进行转移,这也是我国产业空间布局调整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过程。

三、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建议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效应及全球复苏进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要更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二)综合治理物价过快上涨物价上涨较快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之一,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消除通胀的货币条件。要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提高补贴、结构性减税等措施,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提高对低收人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从而保障供给、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并把通胀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三)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建立产业退出机制,促进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与此同时,还要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2篇: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论文摘要继美国次贷危机之后,2016年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对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欧债危机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危机,它是政府信用的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虽然存在偶然因素,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欧债危机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先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别从经济结构、外部因素、欧元区制度、历史原因、社会福利制度多个层次进行分析,再从马克思一体化理论和货币理论两个全新的视角,尝试剖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宏观经济学;一体化理论;货币化理论

2016年11月希腊新总理上台后,发现上届政府隐瞒了真实的财政状况,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随之下调了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2016年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垃圾级别,从而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此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也被相继下调。2016年9月,穆迪调低了法国两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欧债危机由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场担忧情绪不断升级。

一、宏观经济角度

(一)欧洲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

众所周知,欧债危机始于希腊,接着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出现主权信用危机。这些国家自身结构存在问题和经济的失调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总体来看,一方面,这些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缺乏“生产性”,即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实体经济空心化;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加剧,增加了财政负担。以希腊为例,希腊经济结构脆弱,以旅游业、农业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144568/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