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生哲理 > 人生感悟 > 描写爷爷奶奶的稿件

描写爷爷奶奶的稿件

时间:2014-10-11   来源:人生感悟   点击:

【www.gbppp.com--人生感悟】

描写爷爷奶奶的稿件(一):红高粱中我奶奶形象3稿

浅析《红高粱》中“我奶奶”形象

摘要:莫言小说《红高粱》塑造了敢爱敢恨、敢作敢为、酣畅淋漓、尽情挥洒人

生的女性形象,她有勃勃的生命力,她有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她叛逆

反抗,不屈于命运,敢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她敢爱敢恨,性格中充斥着野性和情

欲,敢于悖逆传统的伦理道德;她自强自立,能有担当,能在逆流中奋进,是一【描写爷爷奶奶的稿件】

个自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不准确。可电话交流。

关键词:“我奶奶” 性格 形象 人性 生命张力

莫言小说《红高粱》塑造了一个的真实生命形态和生命张力、

独立自强的“我奶奶”女性形象。她富有鲜活的生命和传奇色彩,她

敢爱敢恨,性格中充斥着野性和情欲,敢于冲破传统封建礼数的束缚,

敢于悖异传统的道德理论,给人以崭新的生命形式。在生与死的挣扎

中,都闪现出美的品质。作品通过对“我奶奶”形象的塑造,赞美生

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从而使我们

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本文就

“我奶奶”的形象作如下探讨。

一、叛逆反抗

“我奶奶”生活在旧社会向新社会??过渡的夹缝中,在爱情与

禁欲、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的困境下迈出反抗的脚步,为实现人的权利

和人的需求而顽强拼搏,为实现自由而奋力反抗命运。

1、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挣脱。

【描写爷爷奶奶的稿件】

“我奶奶”婚前手很巧,会剪窗花的一个很普通的少女,有着一

个普通妇女的普通愿望:盼着“一个识字解文,眉清目秀,知冷知热”

的男人,“躺在一个伟岸的男子怀抱里缓解焦虑消除孤寂”。但是命运没有给她那样的机会,父母为了贪图丰厚的聘礼(一头骡子)将刚满十六岁的她,嫁给了高密东北乡有名的财主单廷秀的独生子——丑陋无能、患有麻风病的单扁郎。当现实违悖理想时,“我奶奶”的反抗之路也就开始了。

她敢于同父母翻脸,说出自己不想嫁的意愿,与父母力争。在出嫁的当天,她抛开出嫁时“哭”不吉利的束缚,随心而活,想到自己的悲惨命运就大胆的哭,随意的宣泄;将“一只小脚露在花轿外面”,是她想要逃离这“火坑”的潜意识欲望的展示,是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这也是她生命意识里的自觉反抗。“她什么事都敢干,只要她愿意。”她的活法悖逆了传统的道德。在回门的路上,她不是按着女人骑骡子骑驴的规矩偏坐着,而是把毛驴的脊梁夹在双腿之间,可见“我奶奶”戴凤莲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随着自己的意愿而活。

“我”奶奶除了具有正义勤劳的中国妇女的特质外,更重要的是在她的灵魂中,渴求的是一种朴素的自由和解放的本能需要,是一种归于自然的人类本性的需求。我奶奶的反抗这是来自于这种叛逆性格对封建礼仪束缚的抗争,她感到压抑,她的骨子里透露着一种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她的反抗迈出了第一步,挣脱束缚,释放压抑,随性而活。

在作品中,“我奶奶”不论是对“丈夫”单扁郎的强烈反抗,还是与爷爷的纵情野合,在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囚笼下,这都是逆天的罪孽。可这些并没有令人生厌,也没有那种污秽般的感觉,她的叛逆、纵欲充满着对封建礼教的亵渎,而这种亵渎正是在道德规范压力下生长多年的中国民族生命意识的自觉反抗,显示了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感到一种不能泯灭的人的自信和本能,以及舒展而热烈

的生存欲望。“我奶奶”张扬自我,尊重本能,敢于向世俗开战,尽享生而为人的快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自由之美。

2、对男权主义的冲击。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妇女处在社会的边缘,她们作为男人的附属品而存在,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而“我奶奶”却敢于直面现实,反抗命运。

当发现“我爷爷”与恋儿有私情时,她打了恋儿,和“我爷爷”翻脸。而在爷爷带着恋儿走的时候,她并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也没有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而是以牙还牙,大胆地用行动反抗,与黑眼住在一起。虽说她与黑眼的关系遭到了伦理的质疑,但这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她的反抗性,是不满于封建礼教束缚,原始野性的自主反击,是对男子不忠行为的强力反抗与报复,是对女性地位的捍卫,根本上是对人性的守护,是对男权主义的蔑视与挑战。

可再补充。

3、为民族解放而献身。

“我奶奶” 按照自己的人生信念出没在高粱地里,没有被侵略者吓倒,而是豁出命的参与打鬼子的战争,最后牺牲在墨水河边的抗日烽火之中,完成了她的人格的升华。至此“我奶奶”完成了她反抗命运,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生。“我奶奶”为中华民族而死,为几万万同胞而死,用行动铸就了平凡中的伟大,她壮烈地死在了哺育她的高密东北乡的高粱地上。他抗日的动机也许没有那么宏大,更多的是出于对生活的渴求和保障,但却展示了不屈不挠品格和强大的求生意志,展示出中华民族不可摧毁的斗争力量。

二、敢爱敢恨

“我奶奶”有如高粱般火红的高密东北乡农民性格,在她的灵魂

【描写爷爷奶奶的稿件】

中,渴求的是一种朴实的自由和解放的本能需要,是一种归于自然的人类本性的需求。她打破了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是一个充满野性和情欲的女人。她的一生充满着生命的张力,不屈于命运,敢于打破了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敢爱敢恨,追求自己向往的人生。【描写爷爷奶奶的稿件】

“我奶奶”在回门的路上与“余占鳌”的野合,文中这样描述:“奶奶神魂出舍„„奶奶心头撞鹿,潜藏了十六年的情欲,迸然炸裂。奶奶在蓑衣上扭动着。余占鳌一截截地矮,双膝啪嗒落下,他跪在奶奶身边,奶奶浑身发抖,一团黄色的、浓香的火苗,在她面上哗哗剥剥地燃烧。„„”在那个封建伦理道德制度笼罩的社会下,她敢于释放自己的野性,敢于“出轨”,追求自己的爱情,敢为自己的欲望而违背伦理道德,而勇敢的去爱。

她勇于主宰自己的命运和追求幸福和爱情,冲破了传统道德的束缚,毅然并公然地与余占鳌结合在一起。奶奶对一个善未认识清楚的男人,就在野高梁地里与之野合。因为她认为这个男人可信,所以她就不顾一切的将自己交给她。这就是一个生活在乡土里,浑身还散发着红高粱气息的少女对于自己的幸福的追寻。 “我奶奶”是在追求一个作为女人的幸福,她并不依附于男权,更不是淫荡的表现。

“我奶奶”敢于向封建父权挑战,她可以将父亲拒之门外还与其断绝父女关系,只因父母为了贪慕虚荣,将她嫁给有病的单扁郎,毁了她的人生,所以她恨父母,也敢表现出来。

当发现余占鳌与恋儿有染之时,她为了捍卫爱情,对自己的侍女恋儿心生怨恨并狠心地给予不近人情的惩罚,不仅打了余占鳌,还为了报复刺激余占鳌向土匪头子黑眼投怀送抱甚至姘居;但是当恋儿和她的小女儿遭日本人侮辱时,奶奶却痛苦万分,并精心照顾恋儿直至死去;这一切说明她敢爱敢恨,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捍卫自己的【描写爷爷奶奶的稿件】

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

当罗汉大哥被日本兵剥皮后,她愤然反抗,并说服余占鳌去打日本鬼子,这中间:“酒”也为塑造这一女性形象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她大口喝酒,叫“父亲”众人喝酒杀敌,用酒洗脸等展示她敢爱敢恨的性格形象。

她在弥留之际的默祷:“天,什么叫贞洁?什么叫正道?什么叫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这充分显示了她敢爱敢恨,释放个性,随性而活,敢于创造属于自己的乐土。她向往自由生活、热爱生命本能、明确自身价值,她集美丑善恶于一身,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以上许多地方与第一点伴你反抗相近、相似、重复。

三、自强自立

在当时那个男权主义封建思想笼罩的社会下,对女性的迫害达到顶峰。 “我奶奶”戴凤莲却一反常态,并非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弱女子形象,而是一个个性解放、自强自立,敢于担当的妇女形象,展现出妇女真实的生命形态。

坐花轿出嫁的路上,遇到“吃佧饼”的劫匪时,一个个轿夫吓得趴在地上时,“我奶奶”戴凤莲却镇静自若,甚至视之一笑,用亢奋的眼神暗示轿夫余占鳌去教训那个“吃佧饼”的人,她“甚至抬起一只胳膊揽住了那个人的脖子,一边他抱得更轻松一些。”这种对比性的反差描写,以及这些细节的描述都充分展现出“我奶奶” 有胆识,有主见的品质。

到了单家,她发现单家父子是麻风病人,没有惊慌失措,只是

描写爷爷奶奶的稿件(二):关于尊老敬老演讲稿

关于尊老敬老演讲稿

各们朋友们:

大家好!

“每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人人都要敬老,社会会更加美好„„”在“九九”老人节来临之际,我们祝愿所有的爷爷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长寿! 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同时秋季也是收获的黄金季节。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更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从为人子女,变成了为人父母,可以说上有老,下有小,对尊老爱幼也越发体会得深了,也越发感到尊老敬老的重要了。不敢说我们都是百分之百的孝顺子女,但可以说我们的父母都是百分之百的好父母。

尊老敬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我们对老人没有理由不孝敬。我们知道,人的一生都要经过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五个不同的阶段,这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五个阶段又可分为靠父母抚育、独立生活和靠子女敬养的过程。由此可见,尊老敬老是形成人生良性循环的需要,是让人类繁衍畅流无阻的必备要素。如果在人生的这三个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将直接影响人的本身的发展,人类也必然会形成老少不养的恶性循环。 老人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的今天,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老人是我们的长辈,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正是他们当年辛勤劳动打下的基础。如今,当年的劳动者虽然已经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们曾为社会做过贡献,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退一步,从老年人本身来说,他们大量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老人也理应受到社会的尊敬和重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了自己我们应该孝敬老人。人生自古谁无老。我们今天对待老人的言行,也许就是明天作为老人被对待的翻版。将心比心,我们必须做尊老敬老的榜样,

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会从中明白尊老敬老的事理,把我们感人的孝道、孝德融入到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里,自觉做尊老敬老的有心人。这样,当我们年老的时候,才会享受到颐养天年的无穷乐趣。

人生最美夕阳红,世间最美老年花,没有人会永远年轻,老年人拥有的是智慧和经验,别说老年人爱啰嗦,每一句话里有真情,每一个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说说话,会有好处,明理和涵养在时光之海已浸入到内里,没有浮华,没有虚假,只有渴望,想与子孙辈多点相处的时间,多一些相聚的时刻,可以知道孩子们的生活,为孩子的幸福开心,为每一个亲人祈福。

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我们尊老敬老。孝敬老人从来是上合天理、下合人伦的事情。在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程中,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淳厚民风,才能保证家庭的和睦,也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我们的社会也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起来。

尊老敬老的事情还很多,关键靠行动。因此,我们要自觉把尊老敬老根于心中,不断增强尊老敬老意识,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在家中做尊老敬老的先锋,在社会上做尊老敬老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将尊老、敬老、助老的优良道德传统发扬光大,为老人们营造一个美满、安详、健康、幸福的晚年,努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描写爷爷奶奶的稿件(三):2014关于留守儿童演讲稿

第1篇:关于留守儿童演讲稿范文

——给“留守儿童”支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给“留守儿童”支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同学们,当你们倍受父母呵护、尽情享受亲温暖的时候,当你们倍受老师关爱、徉于知识海洋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同一片蓝天下,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尽享明媚的阳光。你是否想过,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远离父亲、远离母亲、和爷爷奶奶或其他的亲戚一起生活——他们就是“留守儿童”。“留守”这个词,你一定会很陌生吧?但是,“农民工”这个词语,你或许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大多都是农民的儿女。许许多多的农民叔叔和阿姨们,他们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赚钱谋生,不得已奔波于城市的每个角落,去从事最脏最累的工作。他们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却把千千万万个孩子留在了农村,成了“留守儿童”。同学们,你了解“留守儿童”吗?校园里,他们和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学习.如:我们班的张鑫、吕雪莹等同学。可是,在节假日里,有人带他们去公园游玩吗?过生日的时候,有人给他们买可口的蛋糕吃吗灰蒙蒙的雨天,校门口有父母送伞来的身影吗在家里,他们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可你们知道无论是老师的关心爱护,无论是家人的关怀照顾,都不能代替爸爸妈妈给他们的爱。他们缺少爱的心田,变得孤独自卑,开始对学习失去信心;他们缺少爱的心田,变得柔弱无助,开始不愿与同学交流。他们有的性格内向,自暴自弃,有的甚至沾染了社会不良风气。他们是一个比任何人都需要爱的群体。同学们,关爱“留守儿童”,需要留守家庭给他们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学校社会给他们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关爱“留守儿童”,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奉献一份爱心,投入一片真情!同学们,让我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手牵手,心贴心,共同为“留守儿童”支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播撒我们的真爱,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播撒我们的真爱,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用勤劳和智慧,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着力量,一年到头都难以回家一趟。让留守在家里的他们备受思亲的煎熬,他们就是我们那一群小伙伴——“留守儿童”。童心,是一轮满月,本应盛满欢乐,装满天真和母爱,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无忧无虑地成长。但是,他们不能像同龄伙伴那样欢绕在父母周围,只有独守家乡的那轮明月,遥想都市的繁华;他们胸前飘着和我同样鲜艳的红领巾,脸上却少有那童年灿烂的笑容;他们的心啊,犹如残月,只见残不见圆,遥远的亲情,留下太多的惆怅。爱心,充满力量。这力量,它能让我们精神抖擞;这力量,从你我的眼里轻轻释放;这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动。这力量,能使人感到这个社会的温情,能使周围的人受到教育和影响。红领巾,在胸前飘扬;少先队,是团结的榜样!手拉手,共进步!肩并肩,齐向前!我们应该分享彼此的快乐,分担对方的烦恼,在生活上帮助、情感上沟通、习惯上培养、品德上塑造,把雷锋叔叔的精神发扬光大,,燃起人与人之间爱的光芒。让留守儿童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好好学习,自信自强。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让我们与爱同行,用博大的胸襟,美好的情感,伸出爱的双手,构建和谐校园,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架起爱的桥梁,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忧伤;让我们齐心协力,播撒真爱,去迎接新的希望,拥抱明天的太阳。关爱留守儿童创建和谐校园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五班李景阳。我演讲的题目是《关爱留守儿童创建和谐校园》。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是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可他们的子女都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为“留守儿童”。我的邻居家有个刚刚上一年级的小孩——明明,他的父母都去广州打工了,只留下他和一个70岁的老奶奶。有一天半夜,明明发高烧,老奶奶急着敲我家的门,她嘶哑的声音把我吵醒了。爸爸妈妈赶紧起床把孩子往医院送,只听老奶奶在后面一声接一声地呻吟:“我的孩子……我的孩子……”。那一晚,风刮得很大,老奶奶的呻吟声越来越远了,我整个晚上都没睡着……

第二天中午我放学回家,顺便去看明明,只见他躺在病床上输液,我刚一问,他的眼泪“哗”地一下就流了出来:“姐姐,我想妈妈……”。我也鼻子一酸,看着明明和老奶奶哭红的眼睛,心里真不是滋味,觉得自己的父母在身边真是最幸福的事。像明明这样的孩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本应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但他们和父母相隔甚远,缺少父爱母爱,缺少家庭的培养和教育,极易使他们性格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关爱他们,尽一点我们的微波之力。最后,让我们共同手拉手,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谢谢大家!我是你们的朋友!

第2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下午好!

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在此,请大家接受我衷心的问候:老师,希望您身体健康,同学,希望你每天快乐。此时此刻,我更想问候那些父母在外打工,寄住或租住在别人家里的留守儿童们:我是你们的朋友!希望我可以帮助你。我今年上四年级。开学初,老师给我分配了一个同桌,她是我们班成绩很差的同学,所以我有点不乐意。后来,老师竟然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帮助她订正错别字。看看她每天乱蓬蓬的头发、脏脏的手和满本子的错别字,我真不想和她多说一句话,真希望老师早一点将她换到别处去。但是,有一次老师听写完毕,发现她的错别字太多找我们谈话,我才知道同桌是和她姐姐、奶奶三个人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看来,她的头发乱是因为没有妈妈早早起来给她梳;脖子脏是因为没有妈妈每周给她洗一洗;迟到是因为没有人在身旁督促她,没有爸爸骑车送送;于是我试着去关心她,给她讲题、帮她订背课文。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期中考试她的各科成绩都及格了。我很高兴,她很高兴,老师更高兴,我们都笑了。

我深深地体验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留守儿童更需要同学的理解和帮助,支持。“家长会”要召开了,我准备和同桌一起演一个相声,但是她背不会台词,说说她吧,她的脾气比我还大。我们班好几个留守儿童都是这样:脾气比别人的大,心好象也比其他人的小,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哭。据媒体说,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缺少爱,他们比别人更容易焦躁,生活散漫,性格冷漠孤僻,心理容易产生各方面的缺陷,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一想到她是留守儿童,我就忍住,不生气。我耐心帮助她克服困难,想让她在表演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自信的力量。现在,她比以前爱说话了,前天写的作业还受到老师的表扬,我比她还开心哩!听说她爸爸打工时老板拖欠的工资现在也发下来了,她妈妈会给她买新衣服穿吧?我的妈妈今年给我订了份《少年文摘报》,在我的请求下,妈妈给我的同桌也订了。我想只要我真诚帮助她,她一定很开心,学习也会和我一样好的。

同学们,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这些过早出巢的、羽毛还未长丰满的小鸟们感受到一份关怀和爱护吧!同学们,拿出一元钱,送出一份报,给她们一点学习上的帮助吧!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留守儿童也会有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3篇:

现在,让我们用记忆,一起来回想一张照片。它的色调以黑色和灰色为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课桌前温习的小女孩。在女孩整齐的流海下,有一双特别吸引人的大眼睛——明亮、聪慧。胶片将画面定格在了女孩与镜头凝视的瞬间,她的眼神纯净不含杂念,却让看过的人难以遗忘——这就是希望工程一张真实的宣传照。1991年,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在安徽省一个偏僻的乡镇小学里偶然捕捉到女孩的眼神。从此,这张简约却不简单的照片就与希望工程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曾经,“失学儿童”是我们每个关心儿童成长问题的人的痛处,但“希望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给他们带来了筑梦的空间和圆梦的机会。可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许多比“失学儿童”更严峻的问题正一点一点地浮现在人们眼前。近几年,有一个词儿,在社会各个阶层里广泛流传着,它描述的,是那些被外出务工的父母留在农村的孩子。正是根据这样的现象,这些孩子被统称为“留守儿童”。

据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的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这种现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去年春节期间,有12名留守儿童在某新闻媒体的帮助下,从全国各地来到乌鲁木齐,和分离了许多年的爸爸妈妈见了面,吃上了一顿久违的团圆饭。只是,当孩子面对这么长时间以来父母第一次的拥抱,竟然显得有些淡漠和被动。同样的,这顿看似平常的团圆饭,也因为时间的痕迹,夹杂着百般滋味。一名四川的孩子对记者说,在得知自己能够去新疆见到分开了8年的父母的时候,心里很激动,但是又有点胆怯。在见到父母的那一刻,竟然还有点儿不知所措的感觉。这些,我们都能够理解。父母给孩子的感觉,本来应该很近,可是在没有父母陪伴的8年里,仿佛是显得那么远。河南驻马店的小王博说,每每当他看见同学和爸爸妈妈走在一起的时候,心头时常会不由自主地酸上好一阵子。“我想有个家”,小王博曾这样不止一次地在心底呼喊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rszl/67294/

推荐访问:描写人物的稿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