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故事 > 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时间:2018-11-29   来源:爱情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故事】

第一篇: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我和爷爷奶奶的故事

我和爷爷奶奶的故事

从小,我就出生在老家,爸爸妈妈就去外地打工,我也只能感受爷爷奶奶的爱,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爷爷奶奶都年近七旬了,爷爷身材矮小,头发苍白,却精神饱满,经常去地里干活。还很和蔼可亲。我的奶奶黑黑的脸上不满深深的皱纹。

爷爷奶奶对我可好了。我要什么给什么。有一次我看见邻居的小梅在吃柿子,我看到了嘴很馋,就叫小梅分我吃一个,可是,小梅太可恶了,不分我吃。我就哭着闹着叫小梅分我一个,奶奶听到了我的哭声,就跑过来问我怎么了,我说:“我想吃柿子,小梅不分我”。奶奶说:“好孙子,别哭了,奶奶到后院给你摘。好了,别哭了。”我就没有哭了,随着奶奶去摘柿子。但是,柿子树太高了,根本爬不上去,我看见奶奶爬不上去的样子,我就问:“奶奶,您爬得上去吗?”奶奶说:“爬得上去,一会儿就能吃到柿子了。”过了一会儿爬了上去摘到了柿子。但是,奶奶下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我连忙跑过去,把奶奶扶了起来,问:“奶奶,你没事吧!”奶奶说:“没事,快,吃柿子了。”我吃完柿子后,回到家看到奶奶正趴在沙发沙发上“哎哟, 哎哟”的叫,我就说:“奶奶,是不是摔疼了?”奶奶说:“没„„没有,奶奶的身子骨硬着呢!不会有摔疼的。”我听着奶奶那深情的叫声,心里疼极了。不忍心看着奶奶的样子,就跑出门外。因为疼爱我,不仅奶奶为我受过伤,爷爷也为我受过伤。有一天,我看

见小明在踢足球,我就说:“小明,我也要玩。”小明便说:“爱哭鬼,不和你玩。”我就哭着要踢足球,爷爷知道了,拿着足球过来更我说:“孙子,来爷爷和你踢足球。”我踢足球,爷爷来守门,可是我踢足球的劲太大了,爷爷接不住球,就摔倒了,我跑过去,把爷爷扶了起来,说:“爷爷,您怎么了?”爷爷说:“我没事。”我说:“爷爷,您摔倒了,还说没事,都怪我太任性了。”爷爷我以后再不任性了,我一定会乖乖听您的话了。爷爷说:“明白就好了。”

爷爷奶奶您给了我这么大的爱,我不会在辜负您的期望的,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爷爷奶奶我爱您。

第二篇: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爷爷奶奶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是个总是穿着蓝布长袍,耳朵很不好、沉默无语、没有表情、动作缓慢的老人。奶奶就从没见过。爸爸说,奶奶在他记忆里也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在爸爸三岁时奶奶就去逝了,当时不满一岁的小叔还哭着爬在奶奶身上找奶吃呢!奶奶是当地农村有名的大户人家的小姐,长像秀美识文断字,女红厨艺样样精通。可惜红颜薄命,很不幸,奶奶被本地一家恶霸少爷看上,一定要娶回去做三太太,奶奶不从,深夜独逃到距家乡60多公里外的县城,为了躲避恶少的追赶,隐姓埋名悄悄的在县城找活干。幸运的是,奶奶的一手好厨艺让她在县城一陈姓官宦之家找到一个当丫头赚厨娘的活,那家老太太特别喜欢奶奶做的酒酿丸子,奶奶人美手艺好,很快就得到全家上上下下的喜欢和信任。土恶少找到县城,多次找到奶奶帮工的人家,要把奶奶带走,奶奶誓死不从,陈家老太太也舍不得她离开,出手相帮,最终,土恶霸惹不起城里官宦,只得幸幸的走了,临走发了狠话,除非她不回到老家,否则一定不会罢休。幸得陈家老爷帮助,土恶霸也未敢再为难奶奶娘家父母,只是很难再回到家乡了。爷爷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多,爷爷喜欢打架,常常一条街打通半条,爷爷人材很好,在我记忆里从来都是身板挺得很直很直,并不算太高的个子让人总是觉得身材挺拨。爷爷家没有给他订亲,也不管他,大概也是管不了,家里穷,大人总在为了每天的生计发愁,哪有聘金为他张罗婚事。爷爷就每天都在外面混,打架,但也不欺侮别人,总之也算是个好人吧!有一天,爷爷突然觉得家乡太小了,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就跟着认识不久的一个美国飞行员走了。据说是到了边境的某个飞行基地,在那干了几年,由于仗打得厉害,终于忍受不住又跑了回来。家里人都以为他回不来了。回到小县城的爷爷也不找活干,依旧是每天在街上混着。这天,突然看见街上的几个小混混正围着一个丫头拉扯不休,爷爷英雄气一上来,就出手了,英雄救美的代价就是美是救下来了,爷爷的耳朵却被打坏了,听力很差,那时候条件不好,也没及时就医,从此爷爷落下了“聋子”的名号。爷爷奶奶相识了,爷爷奶奶相爱了,爷爷奶奶成亲了。爷爷没花一分钱就把媳妇娶进家门了,他俩双双到奶奶帮工的陈府给陈奶奶磕了个头,就算礼成,陈奶奶送了一个圆圆的小银镜就算奶奶的嫁妆了。不是每对相恋的人都像童话故事的结局一样“从此在一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奶奶肚子里有了大伯,不能再到别人家帮工了,爷爷从来没有干过一项正经的工作,“有见识”的他更是不愿去出苦力或到别人家去帮工,要生活怎么办,被打跑的小混混记仇在心,常常来找事,不能每次都用拳头来解决啊!奶奶的家里知道了,就在一个更偏远的农村帮他俩安下家来。因为那里有奶奶娘家的几亩薄田,好好耕种也能过活。爷爷不会种地,奶奶生下大伯以后独自承担了家里家外所有的农活家务。爷爷脾气还不好,耳朵听不清时,常常会对奶奶大发脾气。爷爷手很巧,会用竹子编东西,爷爷在外面见过世面,、编出的东西总是与众不同,生活的家什,小孩子玩的小玩艺,编啥像啥,定能卖个好价钱,渐渐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不错,还把原来破旧的小屋也从建翻新了。我的大伯、二伯、三伯、爸爸也一个接一个的出生了。可是不安定的爷爷总有一颗不安定的心,觉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太平淡,总是对着奶奶大呼小叫的发脾气,说都是因为奶奶和这一大家子人拖累了他,拴住了他这个总向往外面世界的人。奶奶对他的发火总是一句话也不回应,依旧该干嘛就干嘛,这个时候,仿佛耳朵不好的“聋子”是奶奶而不是爷爷。爷爷的拳头打在棉花上,心情就更不好脾气就更差了。红军来了,红军长征经过这里,爷爷高兴了,每天跑上跑下的帮红军做这做那,奶奶知道,爷爷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红军能收下他,他能跟着红军走。奶奶伤心,但奶奶不哭,也不说一句不让爷爷走的挽留的话,奶奶的肚子里的小叔就快要出生了。爷爷走了,终于还是跟着红军队伍的尾巴走了。不知走的时候是喜悦的心情多点呢还是不舍的亲情多点。奶奶不哭也不送他,鬼门关里转了一圈生下了小叔,却也落下了病根。再不能像以前一样家里家外一把手,还好大伯二伯也十几岁了能帮着家出大力了。奶奶的病再没好起来,在小叔8个月的时候去逝了,乡亲们传书代信,爷爷终于在奶奶去逝后的第五

天回来了,因为奶奶的遗言说一定要和爷爷再见一面,无论生死。也许正是这句话才把爷爷“叫”回来的吧!爷爷看着奶奶安详的脸,说“我回来了,你放心走吧!”掰开奶奶的手,从手里拿出那个圆圆的小银镜就一头的钻进房里整整两天不吃不喝不说话。从此爷爷再也没有走出过那座大山、再也没有离开过那个偏远的小山村。我有记忆时见到的爷爷总是一身蓝色布长袍,身板笔挺,一手拿着烟杆,一手拿着一个小圆镜,脸上除了岁月刻下的年轮,没有什么表情,耳朵更听不到了,喜欢躺在草楼上晒太阳。一晒就是一整天,对所有的事都没什么反映,只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爸爸是家里唯一一个有学问、在城里上班的人,家也安在城里,我见到爷爷的时间很少很少,每次回老家时,爸爸总会为爷爷准备一些巧克力,因为当年爷爷和美国飞行员在一起的时候请他吃过,知道那是好东西。而为爷爷送巧克力的任务总是落在我身上,我蹦蹦跳跳的跑到爷爷面前,用尽全身的力气对着爷爷大声叫数声,才能把爷爷从那遥远的、不知名空间拉回来,我递上巧克力时,他会眯起眼睛看我很久,毫无表情的脸上才会慢慢绽开一朵菊花,接过巧克力放进怀里,伸出双手想要抱我,见我不肯又会

从长袍里掏出我上次送给他的巧克力要我吃!„„我所有的伯伯都说我长得很像我的奶奶!

第三篇: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爷爷奶奶的故事

有那么个人,值得我景仰

初二(14)班 王晞辰

小时候,常听外婆讲自己的故事,只知道外婆的童年生活十分坎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而在她的生命中,有一个人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与外婆毫无血缘关系,年龄相差了十九岁的外婆的哥哥,即妈妈的舅舅。

新中国还未解放,外婆来到了这个世界。与众不同的是:外婆出生在苏州虎丘下。那时她的父母是国民党军官,一路随军,途经苏州时生下了外婆。后来,队伍经过江阴,外婆的母亲与父亲失散。当时,外婆嗷嗷待哺,她的母亲一手牵着一个三岁大的儿子,一手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外婆。部队只在这儿呆一段时间,她必须随军继续前行。一路行军本已艰难,与丈夫的失散更使得外婆的母亲举步维艰。眼下,这两个孩子成了她最大的负担。

百般无奈之下,外婆被她的母亲忍痛托付给了江阴当地一个村庄上的一户贫农家里。据外婆所说,当时愿意收养她的这家有一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瘸腿儿子,说就当童养媳养着吧。没想我那外婆由于没喝到奶水而体弱多病,难养得很。没几天那好心人家就害怕起来,急于把外婆送人。当时外婆已处于半昏迷状态,别人家岂肯随便收留?难道外婆要因此成为弃婴?村里有一户人家,也算是村上条件较好的人家了,那家人的儿子知道后对自己的父母说:“养只狗都会看门,养个女娃„„”

于是,我的外婆终于有了安身立命的家,一个有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的家。外婆在这个家中快乐、健康地成长起来,直至恋爱结婚、生下我的妈妈。她的一生是坎坷而又幸运的。

听外婆讲到这里,我对外婆的这位恩重如山的哥哥充满了好奇与敬佩。他已八十四岁高龄,我称呼他为“外公”。外公是个老干部,写得一手好书法,年轻时当过书记,当年他还是澄江镇政府组织科长呢!

只可惜,在那期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红卫兵造反派开始造反,而作为文化人皆政府干部的外公自然也难逃此厄运。他遭到批斗,被认定为“走资派”,在那特殊的年代,遭受了令人无法想象的折磨。更羞辱人的是,他还被戴上高帽子,被拉去游街,甚至在脖子上挂大木牌,自己扇自己耳光骂自己“打倒沈根汝”“沈根汝是反革命”,外公还被骂作“顾学芝的狗头军师”。他一度被关进牛棚,限制行动,限制正常饮食,被人指骂为“牛鬼蛇神”。他整天整夜地被罚跪认错,膝盖跪痛了,就用老棉絮绑在膝盖上继续跪„„虽然外公遭遇了如此非人的待遇,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外婆也曾悄悄前去外公被关押的地方送饭,可是都有红卫兵拦着不让进。

终于,让外公受尽羞辱的文化大革命过去了,外公得以平反。他被放了出来,重新回到家人身边,重新开始工作。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一直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作为一个党员的职责。

看着眼前已白发苍苍、面容慈祥的老人,谁能想到他曾经受过的那番苦。我的心中也不由得对这已八十四高龄的外公升起一股敬意,像外公这样乐观坚强、对生活对党始终充满希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学习。

第四篇: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爷爷奶奶的故事【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爷爷奶奶的故事(吉石阿新)

【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在我爷爷和奶奶生活的年代里,生活条件特别的差。我爷爷说他们种玉米稻子的时候,村长很严厉,而且对我奶奶有好奇心,对我奶奶非常的喜欢。

奶奶也爱村长,可是又能怎么样呢。爷爷还是不理不睬的过着他的日子,奶奶总是对爷爷不细心、不照顾。

后来有一次村长发稻子的时候,别的人都有很多,却偏偏我爷爷的很少。爷爷问村长怎么能这样呢?这也太没有良心了吧。村长听到了,就发怒和我爷爷打了起来,村长被爷爷打得脸上出血,这时候奶奶到了,爷爷没想到的是:奶奶竟然去扶村长,却把他冷落了。

爷爷当时说真后悔,竟然选了这样的人当自己的老婆,真没脸见人。毕竟奶奶是爷爷的妻子呀。

原来所有的事情都是奶奶为了让爷爷、爸爸、姑姑过上好生活,才迫不得已这样做的。爷爷一一向我讲。奶奶是一个好妻子,爷爷说这件事情是奶奶临死前对他说的,希望爷爷不要怪她无情。

因为这是奶奶一生能为爷爷做的事情,但是爷爷却非常的恨奶奶,也非常的伤心。可是爷爷想对奶奶补过的时候,奶奶——她离开了我们。爷爷说人活着就要互相爱护,不要等到离开了才去后悔。

第五篇: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八年级历史 爷爷奶奶的故事

爷爷奶奶的故事

这天的晚饭后,我和爷爷、奶奶坐在阳台的椅子上乘凉。这时奶奶轻轻地哼了一首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伴着奶奶的歌声,爷爷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爷爷出生在农村,在他小的时候,每天都和几个同龄的小孩子一起结伴去山坡上放羊。羊儿总是美美地享受着嫩嫩的绿草儿,他和其他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嘴里还时不时地哼几句小山歌。

有一天,当他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从远处走来了两个国民党兵,他们走到爷爷和他朋友面前不怀好意地说:“小孩儿,把你们的羊给我们吧!我们给你们钱可以买好多好吃的。”爷爷还没反应过来,两只羊儿就被士兵赶走了,另一个士兵让爷爷与伙伴们跟着他去拿钱,爷爷的朋友们比他稍大些,好像知道国民党都不是好人,就没有去。可是爷爷当时年幼,不知道他们是坏人,以为是好事,便不顾小伙伴的劝阻,兴高采烈的跟着国民党兵去了。

在去的路上,其中一个士兵突然停了下来,狡猾地说:“你回去吧,回去问你们的村长要钱!”爷爷觉得很奇怪,但又不敢问国民党兵,于是非常疑惑地跑回了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母亲。没想到老奶奶知道了这事儿后狠狠地骂了爷爷一顿:“傻孩子,你以为你遇上的是共产党的红军吗?红军才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好人!你今天是让国民党的人给抢了,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爷爷这才明白:原来国民党的人是抢走了他和伙伴们的小羊,他们根本没打算给钱。国民党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他们欺辱穷人、抢穷人的东西,他们都是大坏人。

这时爷爷顿了顿感慨地说:“爷爷小时候可没想到能过上像现在一样太平、安逸的生活呀!这多亏了共产党呀!”“是呀,解放前,奶奶虽然生活在青岛,日子过的也是穷困潦倒,不太平。”奶奶接着又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那时候,人们生活水平非常低,人们都吃地瓜干、吃玉米面等营养很低的食物,要是哪年遇上了天灾人祸或者碰上了饥荒,人们连树皮这样毫无营养的东西都你争我抢地拿来充饥。贫穷的人们都住在草皮房顶的屋子里,夏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人们在屋里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盆子,接从屋顶滴下来的雨水;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在外面吹着。屋子里四处透风,一家人在床上紧紧搂在一起,互相取暖。

有一次台风将至时,奶奶的母亲就带着她和她妹妹一起去了一个公共避灾的大房子里,那里面人山人海,有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有还在咿呀学语的小

孩子,有年轻力壮的青年,有带着很多孩子的妇女,还有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人们在地上铺着被褥,老人孩子坐在被子上,年轻些的男子妇女就站在旁边…… 听着爷爷奶奶的故事,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像我这样的小朋友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并且快乐地成长;像爷爷奶奶这样的老年人政府给发着退休金,可以颐养天年。我心里不禁由衷地赞叹:共产党真伟大!多亏了共产党解放了中国。我们的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技术不断进步。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平静安逸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我们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如此美好的快乐生活,我们的祖国就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祖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更加繁荣发展。我也要好好努力学习,长大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众多共产党党员的一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进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八(5)班

赵子俊

第六篇: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我的爷爷奶奶

我的爷爷、奶奶【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曾经读过三毛的文章,朴实而不失真实,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也能让人感动得不忍释手。我的爷爷、奶奶经历了旧社会的苦难,和千千万万老百姓一起走入了新社会,他们如此的普通,却时常让我感动。

我的奶奶

我从小远离父母,奶奶就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奶奶有5个儿女,小时候的我就像个拖油瓶一样跟在奶奶身后,邻居们常常开玩笑,说我是奶奶的六丫头,我这个六丫头呀,可给奶奶添了不少麻烦。小时候不爱吃饭,个子也长得小小的,奶奶一边忙着家事,一边干着急。好不容易拖到了小学,可惜开窍得晚,一年级的课总也赶不上,害得老师以为我是弱智,爷爷也只好拉着老脸为我到学校求情。慢慢的我渐渐懂事了,从奶奶的忆当年中,我依稀地了解了奶奶的故事。

奶奶生于民国21年,也就是1922年,属狗的,就是爱操心。奶奶才10岁多时,奶奶的妈妈就过世了。那时的家庭,总是大人忙着干活,小孩们则是大的拖着小的。奶奶的姐姐是领来的,早早地嫁了人,奶奶成了家里的老大。奶奶的爸爸一早要出去帮你打磨子(就是以前磨面用的,估计现在不太看得到了),奶奶就带着弟弟、妹妹玩,有时还要兼顾着做饭。说是做饭,其实大多喝的稀粥,有时根本看不到几粒米,所以吃饭时常常用的是钵(那种比碗要大的容器)。那时的人都很穷,奶奶的爸爸虽是手艺人,但常常为收不到工钱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到了过年,别人付不出磨子的钱,只好用吃的或其它东西冲账,奶奶的爸爸只好无奈的收下了。

【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奶奶10多岁时,日本人侵略了中国,那时的农村家家挖了地洞,奶奶的爸爸出去干活,奶奶就带着弟弟、妹妹躲进了地洞,就这样躲过了日本的大扫荡。到了20岁,奶奶出嫁了,对方也是个贫穷的农民,就是后来的爷爷。据说爷爷是个不称职的农民,简单的来说就是不会种地(在农村不会种地就等于饿死)。还好爷爷跟人学了手艺——做箱子,这门手艺后来成了他在上海谋生的主要技能。

爷爷的小插曲

【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爷爷已经过世多年了,记忆中的他总是那么乐呵呵的,加上圆圆滚滚的肚子,爷爷总是自比弥勒佛,然而弥勒佛内心却不总是那么开心。

在上海讨生活总是艰难的,即使是现在的新上海人,也总是为了房子、票子的事情烦恼。解放前的上海更是乱得不成样子,地痞、混混到处都是,不找你麻烦已是谢天谢地了。然而爷爷的骨子里却有着一股韧劲,这韧劲至今还让我佩服不已。记得每次作文,我总会不经意的提及爷爷,有时更是让他成为了文章的主角。

《我的爷爷》

这篇作文还是小学里写的,那时的爷爷已经提早退休了,但为了家里的能多增加些收入,还是操起了修箱子的旧业。(奶奶因为没有工作,退休工资自然也是没有的,爷爷的退休工资那时也仅有200多元)。一直操劳的爷爷还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毛病,然而为了能多做一个箱子,常常还要走很远的路为顾客送箱子。爷爷总是说,“服务好顾客,才会有回头客”,这也许就是商家常说的“顾客至上”

吧,看来爷爷不得不堪称为好商家。然而,徐家汇路到北新泾的路,即使是如今有了地铁,总还让人觉得太远,爷爷却凭着他那一股子韧劲往返于此间。一路上的艰辛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曾记得奶奶提及往事时,总是不忘夸耀爷爷,同时眼泪也止不住掉下来,“你爷爷呀,出门前为了他那关节炎,绷带是缠了一圈又一圈……”,听到这,我的眼前又会闪现爷爷每次回家,一圈一圈拆去绷带的情景。

《父辈》

父辈是我高考的作文题,拿到这题的时候,我脑海里闪现的还是爷爷,对我来说,爷爷是我的祖父,更是我的父亲。他这一辈子吃的苦常常是我们无法体会的,如果回到从前,我甚至不知道我能否支撑。如今常有些支教或志愿者的活动,然而即使再苦再累的地方,也未必能难过解放前后的那段日子。

《老烟枪的戒烟史》

自打我记事起,总能见着爷爷叼着烟斗,那时觉得叼着烟斗的爷爷很有范,在我记忆中,爷爷的第一张照片便是叼着烟斗修箱子的pose。自烟斗退出历史舞台后,“大前门”便是爷爷尝试的第一个品牌,可惜香烟总也替代不了昔日烟斗带给他的腾云驾雾之感,被烟瘾逼得无奈的爷爷居然创出了一种新的吸法——把香烟插在烟斗上吸,更有甚时居然把香烟里的烟丝抽出来吸,这种新吸法倒是让爷爷得瑟了好一阵。然而享受着“新烟斗”带来幸福的爷爷终于抵不住尼古丁造就的病魔,于是乎咳嗽、哮喘终于把他送进了医院。“戒烟”这可是医生下了死命令,让一个有几十年烟龄的老人戒烟那是何等的惨啊!不过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六个孩子(五个孩子,外带一个我),爷爷也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压力上了。

从此,残酷的戒烟生活开始了,为了能让爷爷顺利戒烟,奶奶时常让我在爷爷面前转悠,面对我这个监工爷爷是一忍再忍,终于第一次戒烟宣告失败。第二次是爷爷换盲肠炎,住院那可是要强迫戒烟的哦,记得那时医术不高,爷爷的盲肠炎让他受了不少罪,术后伤口感染了,据说要挖去感染物,重新缝合,不过烟倒是借这个机会戒了。

爷爷奶奶的故事

初到上海

大约40年代初期,爷爷、奶奶带着刚出生的大伯来到了上海,借了一处3平米的小房子暂时安了家。从那以后,爷爷就负责修箱子、送箱子,奶奶除了给爷爷打下手,还得兼顾着家事。据说大伯是极不容易领的,按老人的说法,那孩子是老祖宗从别人家手里抢来的。才几个月大的大伯,第一次看到3平米的小居,居然也学会了唉声叹气。为了这个孩子,奶奶还得每天起早烧香。就这么着,大伯总算吊着奶头长到了四岁。接着有了我爸爸,奶奶的小屋明显显得拥挤了,在爷爷的坚持下,最初的家换成了10多平米的大房子,据说是从当地的小喽啰手里买的。为了能有个实实在在的门面,爷爷打算将房子翻盖成两层楼。这期间,地头蛇可是找了他们不少麻烦,幸亏爷爷当时的一个老主顾---据说是巡捕房的小头,帮了不少忙。房子虽然盖起来了,但债也欠了一屁股,爷爷、奶奶凭着超人的毅力和恒心,硬是白天、晚上没命的干,总算在几年时间里还清了债。

49年中国解放了,所有的财产都收归国有了,个体私营经济被视为资本主义的尾巴受到了不少限制,甚至是取缔。爷爷被安排到手表厂工作,每天骑车得2、3小时,工资也仅有30多元,可家里有5个小孩等着吃饭,奶奶只能边照顾家,边承担着修箱子的工作。那时,工商局是定期要来检查的,每个箱子都要量

尺寸,核对发票,除了修修补补的活,奶奶是决计不能接私活的。为了生计,奶奶常常是等大家都睡了,才偷偷的做个把小箱子,一到白天还不得不藏起来。所以比起其他人家,奶奶家的几个孩子总能吃饱。据说姑姑那时还能花上2毛钱买上一袋甘蔗条吃呢。

小拖油瓶的诞生

不知是什么时候,中国兴起了支援内地、支援边疆的热潮。当时的热血青年,包括我爸爸,都起劲着报名支内。可惜到了内地,那份苦比想象的要难以忍受的多。20岁才出头的爸爸,就早早结了婚,慢慢的,我诞生了。才8个月,因为不知如何带,爸爸把我送到了奶奶家,从此奶奶家多了个小拖油瓶。小时的我又瘦又小,还特别不爱吃饭。为此奶奶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最后实在没辙了,干脆丢在一边,本想饿我几顿,自然会想着吃的。没想到,我的倔劲也真够厉害的,不吃就不吃,照样有力气玩。可我的玩劲也着实让奶奶受不了,玩起来高兴了,就不知不觉地在裤子上解决了,特别是晚上,据说我有一个极不好的习惯——爬床头,就是扒着床,不好好睡觉(据说还经常乐此不彼)。记得小时候,我还有个坏习惯,就是贪看电视,那时家里有电视是极稀奇的事情。于是乎条件好的邻居家买了台黑白的,而我便成了那里的常客,有时甚至是趴在邻家的地板上,一直看到睡着。

也不知怎么弄的,反正我这个小拖油瓶也在慢慢长大,除了个子小点,其他都不赖。不过长大的我可比小时候懂事多了,每天总能早早起来,帮奶奶生炉子,虽然有时也帮了些倒忙。记得那时的炉子称为灶,就是那种用泥制成的半个球形的胚子,再经过太阳的暴晒,干了之后便可以用了。生火的材料一般是刨花、树枝或是锯成段的木头。灶通常是用来做早饭的,速度比较快,但是燃料消耗的也比较多。平时用的更多的是煤饼炉,将灶里烧得火红的木炭夹入炉中,再放入些木块,等火烧旺了,便将煤饼放在上面,炉子便算生好了。就这样,灶、炉子伴着我这个小拖油瓶的长大逐渐成为了历史。

乔迁新居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于老房子的改造尤为重视,特别是90年代开始,黄埔区、徐汇区成了改造的重点,作为主干道的徐家汇路更是不甘落后。于是乎,奶奶的家也成了拆迁大军中的一员。现在回头想来,拆迁其实有好处也有坏处,好的是,家家都有大房子住,有自己的卫生、自己的厨房,不用为倒马桶而起早,不用为做早饭而烦恼。坏处是,活动的空间虽然大了,邻里的关系却也淡了,一个楼里的,住了几年,也许还是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要不是那些本地人,婚事、丧事比较讲究,也许你永远不曾意识到那是你的邻居。现在都说要增进邻里关系,要建和谐小区,偶然间,楼里来了个自称是楼组长的,或是居民小组长的,却因不认识常常被误认为是小偷或什么的而拒之门外。也许只有这时我们才会想重温那段老房子的快乐时光。

记得老房子拆迁的最后一个月,邻居们都自发的聚集在门外唠唠嗑,“一定要记得我哦”,“搬了以后也要常来来噢” “你们家抱小孙子可别忘了请我哦”……那份依依不舍也许现在才会体会。记得那时,邻居的房子已经没了楼板,但从不忘常来看看那些还驻扎在根据地的钉子户,“喂,你家还没拆呀,要是拆了,最好也搬到我们那里去,环境还不错的,就是有点乡下气,要是你们不来呀,我都该寂寞死了。”记得走的最后一个星期,奶奶正好过生日,那是在老房子里的最后一个生日,奶奶特别珍惜,嚷着一定要和老房子单独照张像,爷爷更是拿起那早已不用的榔头摆好了造型。没了隔墙,老房子显得特别大,底楼居然能摆下两

张八仙桌。生日庆典完了,孩子们也不忘和老房子最后亲密接触一回。二楼三楼的楼板被施工队敲了个洞,孩子们用晾衣绳玩起了滑梯,也许你很难想象那尽然是我们眼中的极限运动。

搬新家了,老人们要的是热闹,鞭炮自然是少不了的,据说还有辟邪的作用。新家比起老房子确实是大,奶奶也捞到了一间独立的卧室,那在鸽子棚时代是绝对想象不到的。第一天进新居,着实让她老人家激动了一番。接下来便是装修,装修通常是装潢公司的事,为了表达我们对新家的爱意,部分的活由家中的成员担当了,虽然质量不怎么样,但自己的成果总是值得赞叹的。

新家中最值得自豪的是我们家的小院,足有40多平米,奶奶还是小院改造的总设计师呢!小院的一角盖了间小屋,小屋里装了个大大的水斗,后来奶奶常常将在水斗里洗衣服比作自我锻炼、永葆健康的秘方。小孩们则将小院作为玩耍聊天的好去处,周末,我们更是将小院装扮成了野外烧烤的宝地,两块门板制成了大大地餐桌,满桌的美味都是我们自我调配的,尝着喷香的烤味,我们似乎回到了老房子……

老房子里有个孩子们独有的空间,一块从二楼通向阳台的板虽然不足半平米,却常常被我们当成吃西餐的好去处,红烧素鸡是我们的牛排,两支筷子被我们当成了刀叉,笨拙的切割让我们体会了吃西餐的快乐。现在虽然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收入,也足能付得起西餐厅昂贵的餐费,然而儿时的快乐和童趣却早已不在。

小小拖油瓶

还记得小拖油瓶吗?对,那是我,那么小小拖油瓶自然不用猜了。4个月的产假休完了,按规定我也得回公司上班了,看着才丁点大的小孩,我总有不舍。“放心,孩子交给我。”奶奶依然承担起了照顾小小拖油瓶的责任。那时的奶奶80多了,但身体还是那么硬朗。早上喂完小小拖油瓶,便推着她出去溜达了,“这是我的重孙女哦。”奶奶逢人就炫耀,“哦呦,你老福气好的。”每次邻居的夸耀总能让她得意一番。记得小小拖油瓶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嘴里总是“奶,奶,奶”的发音,害得我嫉妒了好久。

好不容易,小小拖油瓶可以上托儿所了,奶奶还真是不舍,临走和她交代了半天,“要听妈妈话哦,经常到太奶奶这里来玩哦,太奶奶给你买好吃的哦”。于是乎,每个周末去看太奶奶成了她的必修课。【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全体演员表】

记得,那时爷爷还在,“小丫头”是爷爷对小小拖油瓶的爱称。“来,给太爷爷锤锤腿。”享受重孙女的小拳头是爷爷最大的乐事。可惜爷爷在“小丫头”四岁的时候就过世了,“小丫头”也只能从那个老少同乐的合影中依稀地找寻那段记忆。

女巫的预言

早先的部落就有巫师一职,除了承担祭祀、祈福的职责外也有诅咒或是为他人下盅的,后者常常被称为恶女巫。如今在少数民族的村落里这里巫师们仍然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村中若是有人生病或遇上不吉利的事总在第一时刻想到求助巫师,这似乎看来过于迷信,然而其中也不伐神秘。

上了年纪的老人对巫师的话有时是极信的,我小时候就常常被外婆带去巫师那里,肚子疼了就喝上一碗用香灰泡过的茶,只消几分钟什么疼痛感都没有了。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农家的土方子实际上是带着些许疗效的,巫师或是多了些日常生活的经验,或只是误打误撞罢了。

闲话扯多了,还是来谈谈奶奶。爷爷过世后,奶奶总有些许伤悲,于是乎,

就请上个巫师给爷爷“关房”。据说,“关房”的时候巫师能与其魂魄沟通,通过巫师我们能知道死去的人还有哪些未了之事,同时也能让死去之人安心投胎。关房那日,家人顺便让巫师给奶奶算了个命,(当然,奶奶并不在现场)算命的过程倒是亲眼见的。巫师先是闭上眼,然后开始“发功”,据说是要和鬼神沟通,约莫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间,巫师的额头便出现了豆大的汗珠,然后徐徐张开眼睛,为我们述说与鬼神沟通的结果。说是地藏王菩萨最近心情不好,不打算带奶奶走,就任其在人间受罪,等心情好了自会带她走,应该过不了90。也许对菩萨来说,死是最好的解脱,是人生最圆满的归宿,而活着则是一种磨难,只有经历了一次次劫,才能得到解脱。然而菩萨却不了解活着的快乐和幸福,为小辈操心总是难免的,然而看着小辈成长,享受承欢膝下的快乐是他能体会的么?也许神鬼并不懂得爱情亲情,只懂得心是应该自由的,不用为自己操心也不用为他人烦心,不用遭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不会经历生离死别的痛苦,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就像月老会为别人牵线,却不知道线的两头为什么会在一起,只道是命中注定。牛头马面会牵走人的魂魄,却不顾及魂魄还有多少牵挂,只说是阳寿已尽。

然而,有些事或许是天命,有些事往往人定胜天。奶奶不仅过了90大寿,而且仍然健在,不知道是不是菩萨还在郁闷中……

90后的奶奶

虽然90多了,奶奶眼耳早已不如以前那么聪慧了,手脚也不如先前那样灵活了。但老太太却从不因循守旧,甚至对时尚还有一套自己的言论。我们还戏称她是“90后的老太太”。就拿出席大孙女的婚礼来说吧,早一个星期,奶奶就嚷嚷着要买新衣服。再店里更是一件件试得不亦乐乎,还不时和营业员讨论她的搭配经呢,“这两件搭好看,显得我年轻”,“哦哟,这件不行,把我的肚子显出来了”。“这件好,这件喜气”。“哦哟,奶奶同志,你也太臭美的吧”,在一旁看的我都忍不住开起玩笑了。记得一次,我看中一条羊绒裙,700多哦,商场进进出出好几回,都舍不得自己的钱包,还是“奶奶同志”有魄力,“拿去,有时你也该学着打扮打扮,”在奶奶的资助下,我总算捧得满意归了。最近买了新房,装修,奶奶成了装修设计的军师,可是帮我出了不少主意呀。看来不能小瞧老太太的实力呀。

不过到底还是老了,常说老小孩,奶奶也不时表现出小孩的黏性,“哦哟,这么早就走啦,今天就睡在这里吧,陪陪我”。也许这就是所有老人的愿望——希望孩子们长伴膝下。

小姨的出世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小姨可是小小拖油瓶的小姨哦,就是我爸的小女儿,居然比我那闺女还小2岁,虽然有些老来得女的兴奋,而且肩负的责任和压力着实让我这个已过60高龄的老爸发起了愁,于是乎,本该退休的年龄无奈地重新折腾起来,毕竟小女儿的成长和教育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好歹脑袋够聪明,一则又赶上了好形式,如今的小女儿也算上小小的富家千金了。不过,奶奶在其间绝对是功不可没呀,老太太90多了,原本应是怡享天年的,硬是为了这个小丫头重归故里,当然也是被儿子逼宫所致。可谁料就是这几年的操劳和不舒心却让奶奶半身入土了。

二老之争

许是奶奶太聪明了,在扬州的几年里,和外婆总是争执不断。外婆那可不是一般的木纳,简直可称上“呆”,奶奶最是见不得木纳的,半天打不出个闷屁的,这不,老太太对着另一个老太太指手画脚起来了,这画面,一边是叽里呱啦,一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502773/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