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感悟 > 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时间:2018-11-29   来源:爱情感悟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感悟】

第一篇: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本课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以摒弃琐碎的分析讲解,引领孩子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让学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培养语文情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翠鸟》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通过对翠鸟美丽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机警、敏捷的特点描写,最后归结到对翠鸟的喜爱,层次非常清晰。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爱鸟的情感。

(2)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纯真善良,富有爱心。在他们居住的周围,时常可以看见麻雀、燕子等小鸟,像翠鸟这样的水鸟他们却很少见到,加之翠鸟又如此漂亮,孩子们对《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学设计一定要

注意直观与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赏”中学,在“玩”中学。

(3)教学方法手段说明

针对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画创设情景,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情景与文本,与同学、老师展开对话,加深理解和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2、 朗读体会法: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通过范读,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默读中学会思考,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激起学生热爱鸟类,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引导探究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学法上则突出(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初步理解课文。(2)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朗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翠鸟外形特点及活动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读文明理,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学习的成功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翠鸟的美,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鸟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动作特点;难点是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2、谁告诉我“翠”怎么写呀?上面一个羽,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啊!谁能用翠字再来组词?

3、从同学们所组的词来看,翠是什么颜色?(绿色)。

4、那翠鸟应该是一只什么颜色的鸟?我们快来看看它吧!(出示课件)(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翠鸟图片,形象直观一下子激起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图文对照,品读课文:

1、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可以肯定你们非常喜欢翠鸟。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位好朋友。

2、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看它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师板书(新课标倡导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书中的插图直观、生动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加深对翠鸟外形的了解)

3、了解翠鸟的可爱外形。

过渡语: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表达的也很完整,我们刚才观察的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如果按一定的顺序去描写,会让人听得更清楚更明白。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全文,找

出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段文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1)课件展示重点句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话共有( )句,主要讲( ),课文从( )、( )、( )三个方面,把这个内容写具体了,因此第( )句是总起句。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只翠鸟,看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指名说一说,点击课件展示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词语。

(3) 师生分读: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句。

(4)多媒体出示:

“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鸟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思考:这是些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指名学生边回答边课件展示答案。

(6)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指名读,学生领读、齐读)

(7)翠鸟体型特点是什么?请用“~~~”划出,并理解“小巧玲珑”这个词。

(8)课文用了哪些语句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请用“——”划出。我们以后要把一件东西写漂亮,也可以用上一些颜色词,你积累的表示颜色词越丰富,就能把这件东西写得越美丽。学生再读这一段。

4、了解翠鸟动作特点。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翠鸟的活动的。画出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词语。

(2)课件展示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读。比赛看谁能读好“一动不动”、“等

待”、“贴着水面疾飞”等词,读出翠鸟捉鱼时的机灵和敏捷。

(3)课件展示翠鸟捉鱼的动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 (课件的展示使学生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学生练习说一说,正是让学生脱离课本的背诵,这比干巴巴地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谁能背诵下来巧妙得多。组织学生开展竞读或展示读活动,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快乐的品质。)

5、谈感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翠鸟如此漂亮,你们想捉一只来饲养吗?这样行吗?为什么?

(2)是的,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

(3)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学生欣赏课件中翠鸟的图片,感受翠鸟的美丽。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2、回家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把你对它的认识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3、学完课文后,请你收集一些有关保护鸟类的文字、图片或者广告语,制作一份自己喜欢的手抄报。

第二篇: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翠鸟》教学案例分析

《翠鸟》教学案例分析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词语的理解离不开它所在的特定语境,一旦离开,它就如同搁浅在沙滩上的小鱼,没有生命力。因此,《课标》中对小学中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但是对小学中段的学生而言,“联系上下文”还是个抽象的概念。该联系哪些句段?找到相关的句段后该怎么做?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后怎么概括?这些都需要教师一一指导。 我指导学生通过“找语境,知外延,悟内涵”三个步骤来理解词义的。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理解的一般都是实词,而每个实词表达的是一个概念。每个概念既有明确的外延,也有其特定的内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就是要在语境里把握词语的外延和内涵。以上三步怎么操作?下文以理解《翠鸟》一文中的“鲜艳”为例,浅述如下:

一、 找语境——哪些句段

【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片段一:师:孩子们通过朗读发现了爪子 (红色)羽毛 (颜色鲜艳)眼睛 (透亮灵活)嘴 (又尖又长)翠鸟有着很鲜艳的颜色,齐读第一句ppt出示。鲜艳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今天老师介绍一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要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要看看文章中这个词的前面或后面是怎样解释的 (课件出示句子)师:你能把句子中描写颜色的词找出来吗? 用三角形勾画。

生汇报,师点PPT变色。这些漂亮的颜色你喜欢吗?试着读读这些颜色。(生读颜色词语)ppt出示翠鸟图,边读边指向对应的颜色。

师: 一共有几种颜色?(四种)这些颜色看上去很鲜明、美丽。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颜色?(鲜艳)

师:鲜艳就是鲜明而美丽的意思,我们没有查字典就知道了鲜艳的意思,这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词语具有概括性的特点,而小学生又具有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理解词语必须要依托文本中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因为语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 使抽象的词语成为可感知的对象。再者,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其浓郁的情感色彩和特定的含义。因此,只有在语境里,词义的学习才能水到渠成。

二、知外延——写什么的

读词语所在的句段或跟词语有关的句段,思考词语在语境里是写什么的或写谁的?每个词语都有它描述的对象。这对象就是它的外延。了解了词语的外延,其一可让学生知道词语可使用的对象、范围,使用时才不会张冠李戴。其二可让学生顺着外延由表及里地深入到词语的内涵。

片段二

师: “鲜艳”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是写什么的?

生:翠鸟的颜色

师: 再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鲜艳”写翠鸟的什么? 生:“鲜艳”写翠鸟的颜色。

三、悟内涵——怎么样

每个词语貌似静止的符号,却有着无比深刻的内涵。词语的内涵是词语的本质,是它区别于其他词语的分界点。到了小学中段,学生不仅要把握词语的内涵,还要将其用语言概括出来。(试卷上会出现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的题目)把握和概括词语的内涵都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指导。一是,词语的内涵隐含在句段里,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对有关句段进行抽丝剥茧,才能揭开词语的真面目。二是,概括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要用恰当的语言提炼词语的内涵,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我采用的是“ 练习说话”的方式,指引学生理解。

片段三【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哪些事物可以用鲜艳来形容?比如:鲜艳的(花朵、五星红旗、红领巾、旗帜)

师:谁能用“鲜艳”来说一句话。

师:翠鸟的颜色那么鲜艳、漂亮,你想来读一读吗?指导朗读。

3、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句描写翠鸟颜色的句子,谁愿意来读一读,其余同学想一想,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课件出示句子对比

师引导生理解比喻句 ,用比喻句来描写颜色,让人感觉这颜色更漂亮了。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喜爱翠鸟啊!

理解词语也需走个来回。当学生把握了词语的外延和内涵后,须让学生反复朗读词语或词语所在的句段,读出词句蕴含的意味。只有这样在词语中“出生入死”,才能让一个个无生命的抽象的符号融化

为学生的血肉,深入到学生的骨髓里,才能成为学生表达的鲜活元素。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通过“手把手”地教授,让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步骤及每步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法的引领,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内化,逐渐熟能生巧。

第三篇: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第七、八章 教学理论 答案

《教育学》 第七、八章 教学 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是由教师的 教 和学生的 学 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2、教学是学校的 中心 工作。

3、促进个体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 教学

4、个体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是 直接经验 和 间接经验

5、在教育史上,关于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极端的观点,它们是 教师中心论 和 学生中心论 。

6、教学目标包括四个层次: 教学总目标 、 课程目标 、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7、教学原则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 3 启发性原则 、4 直观性原则 、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巩固性原则

8、教学规律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教育性规律(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教学相长规律(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

9、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备课 、 上课 、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 上课 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1、作业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 延伸 。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 语言 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13、提问由发问、 候答 、 叫答 和理答四个环节组成。

14、教学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欣赏法 、

15、讲授法的具体方式分为_讲述、讲解、讲读、和_____讲演___四种。

16、作业是课堂教学的 延伸 。

二、单项选择题

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C )

A.行政管理 B.参与生产服务 C. 教学 D.就业

2、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3、提出程序教学的教育专家是(D)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斯金纳

4、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5、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6、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

A、准备阶段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固知识 D、理解教材

8、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D)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9、“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

10、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A)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1、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C)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有用知识 D、发展个性

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3、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4、《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D)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5、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B)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6、“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7、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9、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育法 D、五段教育法

2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21、(A)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22、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是总结的是( 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生学业成绩评定

24、在教学中充分展开学生的思维是贯彻( D )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教与学统一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5、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B )

A.对话行为 B.讲述行为 C.指导行为 D.提问行为

26、在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贯彻( C )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教与学统一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7、现代我国学校的教学以( C )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 B、个别辅导 C、班级授课 D、讲座

28、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 A)

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上网 D、制订教学计划

29、教师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 C )

A、重点 B、中心 C、延伸 D、关键

30、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2

三、判断题

【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1、教学具有教育性( √ )

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

3、教有常法,教无常法是矛盾的 × )

4、非指导性教学过程是布鲁纳提出的。(× )

5、杜威认为儿童的主动性在儿童发展中具有积极性的作用。( √ )

6、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特点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

7、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

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

9、讲授法就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 )

10.教学就是智育( × )

11、教学是上课( × )

12、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

13、“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 )

四、名词解释

教学 教学方法

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讲授法、谈话法、习法、班级授课制

五、简答题

1、当前教学过程理论主要有几种流派?

2、教学过程主要有那几个规律?

3、教学过程贯彻那几种教学原则?

4、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包括哪几个方面?

5、如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6、如何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7、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8、教学工作主要有几个环节?各个环节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9、教师应当如何备课?

10、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有几个方面?

11、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2、运用教学策略应注意哪些事项?

六、案例分析

1、2000年1月10日的《长江日报》以《书包成了行李箱,广东初中生书包竟达十斤》为题目报道:“初一学生的书包里竟然有31中复习资料,高一学生的学杂费、资料费居然占当地人局收入的63%,某地学生书报平均重量5公斤,初中生的更是高达10公斤,不得不使用行李箱!”

问题:(1)你认为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很重吗?

(2)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你认为学生负担重的表现与原因在哪里?又该如何切实减轻这些负担?

(3)如果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要点:负担重

表现:学科多、作业多。

原因 : 片面追求升学率和以成绩甄别学生

如何减轻:(考生自由发挥,有理有据即可)

2、下面是一则引自《文汇报》的新闻: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老师给六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道以“春天”为题目的作文。回来后学生们纷纷交了

3

作业。61名学生大多数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的和风细雨、花红柳绿。唯有学生王晓的作文与众不同,认为“春天并不好”;春天细菌繁殖旺盛,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结果,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老师认为:“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胡思乱想。”

问题:(1)这位老师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如果你是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怎样做?

答案提示:

从“全面发展”角度来说明王晓同学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的富有个性发展的学生,但却被教师压抑了,这不得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以鼓励为主。

3、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 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 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 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⑴ 教室里为什么会出现“一片宁静”?

⑵ 请对老师的“点评”进行点评。

答案要点:

(1)教师对甲学生的否定,使答题的学生缺乏自信心,从而产生了不良的消极情绪。

(2) 自己点评

4、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⑴ 案情说明了什么道理?

(2)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要点:

(1)围绕着诚信的重要性来展开。

(2)以赞扬女教师培养学生诚信这个角度来进行。

5、某校一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让学生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 “你去死!”

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原因分析和点评。

答案要点:

以教师不能用挖苦和讽刺的语言伤害学生为由,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

6、于漪老师在上朱自清《春》一文时的导语

"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回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问题: (1)这段导入语体现了接受式教学的哪个阶段?使用什么教学方法?

(2)点评于老师的导入语。

答案要点:

(1)准备阶段,使用了讲授法中的讲述方式

(2)自己点评。

4

7、《翠鸟》一课的不同上法

赵老师

一上课,赵老师开门见山:“我们来分析作者抓住了翠鸟的哪些特点写的?”

问题一提出,就有孩子举手了,赵老师叫起这个反应敏捷的孩子。

“写了翠鸟的爪子。”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爪子”两个字。又有一个孩子举手了,“写了翠鸟的头”,于是老师又写了“头”字。

每个孩子一条,不没多长时间,孩子们发现了六条,老师也写了六条。

接着教师开始总结:“课文从六个方面来写翠鸟,首先是„„.”

教师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后,让学生将相应的句子读了读,之后开始照着作者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小动物。

课就这样结束了。

王老师

王教师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任务,“翠鸟这一课写得非常好,大家想一想,作者从哪些角度写翠鸟的?请大家回顾课文以后,将自己的发现记下来,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记下来,能记多少记录多少。”所有的同学都开始动了,孩子的参与大面积增加。

然后,王老师让部分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到黑板上。一个学生是这样总结的:

“写了翠鸟的颜色,写了翠鸟的头„..”

这时王老师强调:“每一条只限两到三个字”

孩子们低下头,重新检查自己的总结,他们都是很聪明的,没有一分钟,孩子们就做好了。用语都比较简练了。

一个孩子这样介绍自己的总结:“作者写了翠鸟的眼睛、嘴、鸣音。”

这时老师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同学们,在你们的答案前面能不能加上一个序号?也就是1、2、3„.” 做法非常简单,学生一下子就做到了,这能使学生开始学习有条理地思考。

这个孩子这样介绍:“我一共总结了三点,第一写了翠鸟的眼睛,第二写了翠鸟的嘴,第三写了翠鸟的鸣声。„„”

问题:(1)两位老师的教学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应注意什么事项?【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2)请点评这两位老师的教学

(3)基于这两位老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要点;

(1)运用了讲授法和谈话法。(分析注意事项)

(2)考生自己点评,有理有据即可

(3)教有常法,教无常法

8、变教学事故为教学故事

公开课上,化学老师在演示实验前讲道:“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时,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

同学们的目光凝聚于气瓶中,等待着上述现象的发生。然而,集气瓶中出现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全班大惊!

老师皱了眉头,思索片刻,带着微笑问学生A:

“你看到什么?”

学生A不语,他是化学课代表,他为自己所尊敬的教师在公开课上出现的课堂事故感到担心。 然而,老师仍然在学生鼓气:

“实事求是,看到什么说什么!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5

第四篇: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

一、字

要认识的字200个,会写的字300个

复习方法:

1、 字音方面,利用生字表让学生就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进行自主归类。

2、 字形方面,加强听写。(家长全面听,同伴、老师有侧重地听,重在易错难写字、读音不准或多音字)

3、 字义方面,通过组词,说句子帮助理解(可以布置书面作业,可以互帮互助的形式)

二、词语

(一)反义词练习

1、课本P15 (由意思相反的字组成的词)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

方法:

(1)为了帮助理解、记忆,可以给这些词后面再补充两字 动静(皆宜)、得失(取舍)、吞吐(自如)、详略(得当)、攻守(平衡)、

进退(两难)、始终(如一)、呼吸(均匀)、是非(不分)、爱憎(分明)

(2)拓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课外的积累,加深对这类

构词方式的印象。

明暗、对错、软硬、真假、抑扬、起伏、昼夜、深浅、张弛、文武

2、课本P31

清对浊 廉对贪

功对过 正对偏

奖对惩 优对劣

善对恶 勤对懒

方法:对这些单音节的反义词可以变为双音节的反义词去帮助理解、记忆

(清澈对浑浊) (廉洁对贪污)

(功劳对罪过) (公正对偏心)

(奖励对惩罚) (优秀对恶劣)【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善良对凶恶) (勤劳对懒惰)

3、复习册P10第十六题、十七题

拓展:

(二)数量词练习

1、课本P15

2、复习册:P11——P12

拓展: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如常用的、 特别的

(三)成语积累:

1、 课本P16

描写花草

的: 描写日月

的: 描写山峦

的:

2、 课本P69

关于勤奋学习

的: 关于专心学习

的:

3、 课本P70

看图说成

语:

4、 课本P119

AABC式的成

语:

5、课本P186

(1)数字式成语:

(2)ABAC形式:

(3)AABB形式:

(4)反义词形式:

补充:

【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AABC

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扬扬得意

AABB

日日夜夜、形形色色、战战兢兢、鬼鬼祟祟、层层叠叠、熙熙攘攘、兢兢业业

ABCC

神采奕奕、温情脉脉、虎视眈眈、喜气洋洋、逃之夭夭

6、关于成语故事的: 买椟还珠、画龙点睛、 一鸣惊人、名落孙山、井底之蛙

7、关于寓言故事的:刻舟求剑 亡羊补牢 对牛弹琴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8、关于神化故事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擎天之柱、愚公移山

(四)同音字P69、一字多义(多义字)P87、多音字P103、形近字P137

考查方式:

1、 以上四种类型的字,课本都以“我的发现”的方式让学生发现特点,找出规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做“我的发现”这类题目,一定要让学生打开思路从音、形、义等多角度去思考,避免惯性思维。(在第五、六单元的测试中,有一组字很明显是一组为平舌音,一组为翘舌音,但部分学生以惯性思维只从字形方面考虑,因此规律难以概括。)

2、 “多义字”与查字典结合起来,体现在义项的选择。

3、 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多体现在组词方面,选择题等常见的题型方面。

(五)词语搭配:

如课本P69中“的、地、得”的运用

三、句子

(一)比喻句练习:

1、课本P31

2、课本P48

3、复习册P17、P28

方法:(1) 把一句话改成比喻句

第五篇: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翠鸟》观课报告

《翠鸟》观课报告 通过研修平台,观看了刘宗梅老师的《翠鸟》一课,深受启发。 《翠鸟》这篇课文分别从外形、活动、住处三个方面来介绍翠鸟,语言优美、生动,用词准确,需要学生去积累和运用。

第一自然段主要来描写翠鸟的颜色,作者先从题目中的翠字开始描写,细致地描写了翠鸟身上每一个部位的颜色,观察得很深入,想象得也很好。把头上、背上、腹部得羽毛分别比作了头巾、外衣和衬衫。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捕食前的准备,也可以看出翠鸟的优点,如:速度快、有耐心。 第三自然段是翠鸟捕食的动作。前几句话突出了翠鸟目光锐利的特点,后几句话表现了翠鸟动作敏捷。有些动词用得很恰当,像蹬开、射出、叼起、贴着、飞走。最后一句作者用了配角突出主角的方法又一次表现了翠鸟的速度快。

最后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小作者对翠鸟“另类的爱”,后来听了老渔翁的劝说他们知错就改,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一节课整个流程简单,思路清晰。我认为这一节课是一节高效课。当然这离不开教师高效的教学,没有花架子,没有虚假的形式,只有老师一直在扎扎实实地教学,教语言文字,教学习方法,这样的课堂学生能没有所知,能没有所获吗?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觉得应该学习,更应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但是在教学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从我自身的感觉上来说,有部分学生可能不能够完全掌握,或者说是老师塞给他们的东西,他们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有点生硬。不过从三年级这样长期训练下去的话,孩子的语文理解能力一定提高很快。

刘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几个侧重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今后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是这样,这也是我想利用这个平台着重说的三点。

首先是我认为刘老师的学生课下预习一定做到了简单而又能准确到位。做到了扫除阅读障碍,认识理解字词,课文读通,简单查找翠鸟资料。这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做到,且不费时费力。不像有的老师的前臵性作业一大堆,学生既要认字、解词,还要归纳、分析课文,查阅课外大量资料,甚至要求学生制作课件,我觉得这些大堆的作业既耗费了学生大量时间,也起不到好的效果。由于作业多,学生没有时间思考,他们干脆买本《教材解析》,课下照着抄,课上照着念。那么我们的生本课堂就是这样抄抄念念吗?当然不是,学生没有自己的发现,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么又怎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呢?由此可见,关注学情,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

其次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交流,刘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读书感知语言文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而且让学生读读画画写写,这不仅给予了孩子学习的时间,还教给了孩子的学习方法。无意中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种学习形式不是走过程,而是孩

子们在仔仔细细地读书,认认真真地思考。、

最后是重视教学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进行的同时,刘老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抓住关键词语、句子体会翠鸟的特点。运用了比较法来教学生字的读音和字义,两段文字的比较来品析语言文字的好处。在抓点提升时教会学生学表达方法,如文中的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相似的两篇课文进行拓展学习,既让学生学会了文中内容,又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迁移,实现了语文的大阅读教学。记得在网上学习过某专家提出的“211”课堂模式,就是一节课20分钟的课文学习,10分钟的拓展阅读,10分钟的练笔。不管形式如何,拓展大量的阅读是相同的,也是必要的。

我们需要这样扎实、朴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感谢研修平台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在迷惘之中及时找到了方向。

第六篇: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届主观题参考答案

1. 简述题:“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

的什么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可见,“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我认为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应与应试相统一,而应与学生的素质发展相统一。以下几点做法仅供参考: 一、在创设情境中体验。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首先应具有创造性,应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课文。 二、在求异思维中体验。 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能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的与众不同。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迸发求异的火花。 三、在创造想象中体验。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知识都是重要的。学生在创造想象的体验中享有很大的自由空间,所有这方面都会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四 、在感悟情感中体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着力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深读深悟,从文本中体验情感。在自读自悟中,引导学生或虚心与课文晤面,或形象描述,或静思,或入情朗读,真正感悟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体验生成喜怒哀乐的种种情感。

2. 简述题: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

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使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本色,又要做到扎实有效,真正体现高效低耗。

3. 简述题: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请你谈谈对这基本

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一性质特点。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工具性”除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外,还应包括是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甚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其具体的范畴。应是“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人文性”, 就是说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的传授,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充分挖掘,找出课文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对其正确感受和思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健康个性。

4. 简述题:怎样理解和在教学中实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所以语文教学应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5. 简述题:一位老师教《月光曲》,问学生:什么是“幽静”? 一学生回答:

“幽静是幽雅安静”。师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答:“我是从字典里查出来的”老师又问:“请你举个例描述一下。”生回答不出来?接着,老师就放课件: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郊外,在月光底下一片银色的世界,万籁俱寂,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然后启发学生,你们经历过类似的环境吗?

请你评述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开始为什么回答不出,后来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理解?

6. 简述题:在教《月光曲》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启发学生:

师:贝多芬来到了什么地方? 生: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师:贝多芬在干什么? 生:散步。

师:在什么时候散步? 生:秋天。

师:秋天的什么时候? 生:一天夜晚。

师:贝多芬听到了什么? 生:断断续续的琴声。

师:附近有什么? 生:一所茅屋。

请你评述这位老师的提问启发设计。 你认为课堂提问要注意些什么?

7. 简述题:我国一位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请你结

合语文新课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与看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等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首先就肯定了“教”的功能性和必要性,即“教”是手段,是途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教师决不是机械呆板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本领,即“不需要教”是目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8. 简述题:谈谈你对“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理解及对

语文教学的启示。

9. 简述题: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教师要学生说说对于课文中的唐

僧、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等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许多同学当然都喜欢孙悟空,但有一位同学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她很勇敢,打败了再打。这时,另一位同学也来帮腔:“我还觉得白骨精很孝顺,吃唐僧肉了,还不忘把老母亲接来。”

面对学生的这些独特感受,你如何处理?

10. 简述题:在提倡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多元感悟以后,学生阅读中出现了许

多有个性的读书感悟:如学习《景阳冈》一课,有学生批评武松 “滥杀珍稀动物” ;阅读《翠鸟》说翠鸟是害鸟,算什么美丽;探究《田忌赛马》一文,批判田忌破坏了比赛规则;说《南辕北辙》违反了科学,否定了地球是圆的„„

面对这样的批判阅读,你有什么看法?

11. 简述题:一位教师在教学《珍贵的纪念》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合作

学习。

第一次: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亭子是谁建的?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小刺猬为什么站着不动?

第二次:请同学们齐读课文3-4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亭子周围的景色怎样?花是谁种的?为什么“这才是珍贵的纪念”?

第三次:„„

课堂上学生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颇令人失望,学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 有人说,合作学习不能为合作而合作,合作学习要在需要合作时合作。结合此案例,请你谈谈,合作学习要注意什么偏向?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

12. 简述题:新课程教学十分强调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一些老师在上阅

读课时常会说:“孩子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如一位教师在上老舍先生的《养花》时,让学生分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结果学生首先在组内就无谓的争论起来,个人读个人喜欢的段落,半天达不成共识,等到全班反馈时,有的段落就被学生所冷落,没有小组阅读的反馈意见。

请你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并提出你的行动建议

第七篇:李老师和蔡老师上的《翠鸟》一课各有什么特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翠鸟》教学赏析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翠鸟》教学赏析

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友好使者——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翠鸟》教学赏析张敬义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语文情趣的培养,还要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于永正老师教学的《翠鸟》一课在这些方面给我们诸多启示。一、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于老师非常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其训练技巧颇有独到之处。

第一,善于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师:同学们,《翠鸟》一课预习了吗?谁知道“翠”是什么意思?

生:“翠”,就是绿色的。

师:为什么叫“翠鸟”呢?预习时,你把书读了几遍?(“三遍”、“四遍”、“五遍”) 师:生字都认识了吧?

生:认识了。

师:把生字解决了,了不起!谁愿意把课文读给我听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读好吗?

生:好!

“把生字解决了,了不起”是对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肯定;“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读好吗”则提出了更高的练读要求。同学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自然积极地认真地练习读书。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略)

师:读得非常好!你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欢翠鸟。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比一比。都愿意比。哎,你为什么不举手?

生:读得不好。

师:谦虚。大胆地试一试。

(生读: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师:听你读第一句,就把我惊呆了,看来,我差点上了你的当。你对翠鸟的感情多丰富! “褒奖”加“激励”,双管齐下,又给学生积极读书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善于扣读导悟。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师:哪位同学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读: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师: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生读: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师: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

师:谁来读一读老渔翁说的话?

(生读: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这它很不容易呀!)

师: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于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

生:您这个老渔翁有九十多岁了。

师:同学们都当一回九十岁的老渔翁。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于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于老师用戏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学生初读不但做到“正确、流利”,还做到了“有感情”,这得益于于老师的点拨艺术——激情、激趣、导读、导悟。二、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语文情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有所依托方能显现出来。于是,于老师设计了师生画翠鸟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喜爱翠鸟吗?喜欢画翠鸟吗?

生:喜欢。

(老师与两名学生在黑板上作画,其余同学在本子上画翠鸟)

师:我们三人谁画得像?

生:老师画得像。

师:这两位同学画得也不错,是属于想象中的翠鸟。

师: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要想介绍好应把第一自然段记好。同学们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读一遍,看书上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翠鸟的外形的?

生:书上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

生:这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的。

师:看书练读,要读进去,要静心读,不要浮躁;读熟后同桌同学练说,相互纠错。 师: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前面介绍翠鸟,一位主讲,一位当场外指导。

生:(用教鞭指图)同学们,这是一只美丽的翠鸟。一双小爪子红红的。它的羽毛非常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上面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衣。(师插话:“一连用两个‘衣’,不好听,‘衬衣’还是按书上写的说,改为‘衬衫’。”)一双眼睛非常明亮,红色的嘴巴又细又长。

师:说得真漂亮!谁再来说一下?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画翠鸟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让学生画翠鸟、描述翠鸟的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三、虚拟情境,说出情趣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我们看看于老师别出心裁的移情设计。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爱翠鸟,想不想当翠鸟?

生:想。

师: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的人民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生:愿意。

师: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书上怎么说的?

生:我们鸣声清脆。

师:大家叫叫我听听。(学生高兴地学着鸟叫)

师:你们的嗓子那么好,给我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好吗?哪个翠鸟愿意唱?

(生唱:天晴朗,兰花朵朵绽放;闻花香,想起我年幼时光„„)

师:果然名不虚传。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捉鱼的本领很强,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捕鱼的?

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等待小鱼露出头,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

师:为什么一动不动?

生:怕惊动小鱼。

师: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们飞得快?

生: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师:各位翠鸟,我想到你们家做客,树上找不到,草丛中也找不到,你们的家在哪里? 生: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

实践表明,这种采访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四、含英咀华,诵出情趣

读文章,善于含英咀华,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韵和精髓,赏阅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时,也才能不断陶冶自身的语文情趣。

师:通过采访,我打算把你们写一写,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有现成的文章吗? 生:有。

师:谁能声情并茂地读给我听听?请同学们再认真练习诵读。

此次读书训练属于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这样假戏真唱,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不难看出,于老师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是有所为的积累,更是情感化的积累。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彩阳光,一堂课可以看出教学中的精彩艺术。透过于老师教学艺术的七色光环,我们发现支撑教学艺术的基石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冷静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导致学生厌学的致命伤是老师以成人之心度儿童之腹,以成人的心理需求代替儿童的心理需求。于老师则不然,他蹲下来看学生,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心去体验世界,自觉地与自己的教育对象“相似”。他引导学生学翠鸟叫,学老渔翁说话,画翠鸟;他让“翠鸟”们学唱人类的歌曲,读他们写出的文章„„所有这些万变不离其“读”,以读为本,以画、说、演等促读,走读书内化之路。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于老师是成人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友好使者!”

(作者单位:江苏铜山县教研室)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501091/

推荐访问: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 我有一只翠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