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感悟 > 李清照的词,导入

李清照的词,导入

时间:2018-11-28   来源:爱情感悟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感悟】

第一篇:李清照的词,导入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第二篇:李清照的词,导入

走进李清照

(一)设计理念

1、李清照的《声声慢》处于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单元),在完成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这首诗,并且组织学生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研究。

2、全班学生分为6小组,要求每组选出1个组长,确立一个主题,写出一份学案,做出一份课件,派出一个主讲。

3、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新课程下进行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并主动地思考和提出问题。

4、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界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模式,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

5、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

(二)、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2、“学情”及教学资源分析:我所任教班级是平行班,学生基础不扎实,而且阅读量较少,积累不够丰富。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李清照资料,并加以分类、整理、分析。在这节课中,学生各自谈“我心中的李清照”,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兴趣得到了一次激发。

(教室里轻声播放着优雅的歌曲——《一梦千年》,讲台的大屏幕展示“研究性学习——走进李清照”画面。)

(导入)

开课就以典雅的歌曲和大屏幕展示的“研究性学习——走进李清照”把学生和听课者带入一个艺术境界。

师:这首优雅的歌曲非常特别,里面的歌词引用了一些古诗词。在这首歌词里,同学们能不能听出包含了谁的诗词最多?

生:(异口同声)李清照。

师:包含了哪几首?

生:(七嘴八舌) 《如梦令》 《一剪梅》 《醉花荫》 《点绛唇》 《声声慢》

师:(笑)看来大家的课前准备工作还是做得不错,值得表扬!现在请同学们把《如梦令》一齐背出来。

生:(齐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师:前几天我们在学习《声声慢》时,许多同学对李清照都不是很熟悉,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大家现在对她想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生:(有的点头、小声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以“走近李清照”为题(屏幕画面上出现“走近李清照”字样),把同学们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互相交流交流,同时,也向今天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作一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汇报,好吗?

生:(齐声)好!

师:这段时间,我一共收到各个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提交的6份学习报告,还有同学们自己制作的6个电脑课件。我相信,关于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其人其文,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所以,今天,我把讲台给你们让出来。(走下讲台)

生:(小声交流,跃跃欲试。)

这一“让”,让出了一个学生活动的大舞台,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

1、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师:首先请第一小组的代表——卢创权发言。

卢创权:(走上讲台)大家好!我们小组经过多方的收集和查询,已经掌握了许多关于李清照的第一手材料。

生:(笑)

卢创权:我们发现,李清照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屏幕显示李清照像)这就是李清照,她生于1084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卓越代表。她出身书香门第,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生活典雅美满,有“赌书泼茶”的佳话流传后世。赵明诚出仕后经常外出,清照就把这些离愁别绪化为优美的词句,这也是她早期作品的主旋律: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后来,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之变后,她被迫流寓南方,1129年,明诚病死,清照孤身漂泊,最终在杭州度过残年。孤苦的生活,也使她的后期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词情黯然、沉哀入骨,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李清照的作品集叫《漱玉词》,后世对李清照的文学成就评价很高,(屏幕显示后世对李清照的评价语句。)沈去矜曾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四库提要》中也写到:“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还有《白雨斋词话》、《碧鸡漫志》等文化评论作品中,都对李清照的词赞赏有加。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下)

生:(鼓掌)

老师点评:高一的学生能如此完整地介绍出李清照的生平,又相随介绍出她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并且做出如此精美的课件是令人称赞的。

师:我们更要谢谢邱子维,他不仅从生活经历、作品风格各方面概括地介绍了李清照,更用后人对她

的评价证明了她出众的才华,很好!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刘惠舒:我想补充一点,李清照大概在五十多岁时,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但这个张汝舟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后来,李清照为了和他离婚,不惜对簿公堂。我想,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李清照的性格是柔中有刚的。

师:不错,李清照晚年的确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李文彬的补充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也更能唤起我们对其晚年不幸遭遇的同情。这一补充,十分必要,把一个“柔中有刚”的李清照活脱出来。

2、李清照前期词风简介

师:下面,请第二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大家欢迎!

生:(鼓掌)

赖桂清:(走上讲台)我们小组重点研究的是李清照的前期词作。(屏幕显示:李清照前期词作)李清照的诗词、文论都很有造诣,词的成就最高。后人一般把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期、后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李清照前期人生得意,过着比较平静的生活,她沉浸在爱情和事业的幸福之中,其词里的人物多有浪漫之情,且乐观向上,热烈,所以在这段时期内李清照的词多以浪漫为基调,直抒胸臆,生机勃勃。 所以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概括起来可以有一下三个方面:

(1)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屏幕显示作品并配以同类意境的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淑女形象。既不同于古代贵族少女眷恋湖光山色也不同于一般少女无聊地游山玩水,而是寄情于山水,托怀于自然。

(2)少女的多情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点绛唇》)(屏幕显示词句。)

传达了一种轻松浪漫、和谐无忧、花好月圆的氛围。

(3)对爱情的追求和相思之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荫》)(屏幕显示作品并配以同类意境的图片) 我们认为,李清照的前期词作风格可以概括为: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屏幕显示这三个词)

我的介绍就到这儿,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再就这个问题跟我们组的同学交流。(下)

生:(热烈鼓掌)

师:(鼓掌)赖桂清同学的发言非常清晰、精要。“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准确概括词作风格正如刚才她讲到的,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虽然也抒发一些离愁别绪,但总体上仍是一种清新明快的风格。那么,她的后期词作的风格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发言人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3、李清照后期词作简介

龙敬开:(快速地)我先来说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1127年,金兵入关,爆发了靖康之变,李清照被迫离开故乡,流落南方。1129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逝,她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受到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是家破人亡。后来,她孤身一人从建康到越州、四明、温州,最后到临安,颠沛流离,受了很多苦。所以,她的后期作品一反前期的清新明快,呈现出另一种风格。

师:不错,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可以说是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悲剧造成的。那么,她的后期作品有什么情感特点呢?

龙敬开:李清照她后期的代表作大致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屏幕显示这几首词及相同意境的图片)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讨论,她后期词作的风格可以用凄清哀婉、忧愤深沉、苍凉悲楚来形容。(屏幕显示:凄清深沉、苍凉悲楚)

第三篇:李清照的词,导入

《李清照词二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其诗词风格。

2.理解诗词蕴涵的思想情感。

3.学习分析词眼和用典,进一步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2和3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约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旧课

略。

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声声慢》,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内容多是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多是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词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2.相关背景

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1127年,金国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李清照的词,导入】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9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这次婚姻的失败在李清照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国破、家亡、夫死的种种悲惨遭际,使她的孤寂凄清的心绪与日俱增。

北宋灭亡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不但不思北伐,收复国土,反而追逐歌舞,粉饰太平,仍继续着元夜狂欢的旧传统。对此李清照深感忧虑。

3.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观看动画。

4.学生诵读课文,粗知词意。

提示:

《声声慢》(寻寻觅觅)上阕着重描述词人的主观感受;下阕着重书写相互交融的心境与物镜。本首词眼──“愁”。(词眼指全词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

《永遇乐》(落日熔金)上阕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用节日的欢快反衬心情的悲凉,从而抒发物是人非、好景不长的主观感受;下阕则主要通过今昔对比,进一步发泄内心的故国之思和沦落之苦。

四、探究鉴赏

《声声慢》(寻寻觅觅)

1.默读诗歌,试体会上阕中词人的感受。

提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通过动作、环境、心情写出了一个心神不宁、郁郁寡欢的愁妇形象。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集中表现了主人公的苦闷和忧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抒发了词人想抗争又无法抗争、想解脱而无法解脱的痛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激起了词人的离群丧偶之感,增添了她的空寂和绝望。

2.为了抒“情”(愁),词人借助哪些“景物”(意象)?

提示:

“淡酒”──借酒浇愁

“晚风”──秋风萧瑟

“过雁”──北雁南飞,思乡

“黄花”──联系“战地黄花分外香”

“梧桐”──丧偶意象

“细雨”──与相思愁丝有关

3.如何理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提示:

国愁,家愁,情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孤苦无告。

“愁”是全词抒情的中心,词人篇末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既是感叹,也是反诘。

4.艺术特色

叠词的运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有强烈的感染力。

《永遇乐》(落日熔金)

1.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描写的是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夕阳无限好”的图景,而全词表现的却是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无限伤感,开篇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

这是一种乐景写哀的手法。面对元宵佳节无限美好的情景,本应纵情欢乐,情理之中的事情却与下面写谢绝那些驾着香车宝马来相召的酒朋诗侣形成强烈

的反差,从而更好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伤感。接下来的一声“人在何处”蕴涵了多少欲说还休的悲愤和哀痛啊!身边至亲至爱的人,风云般聚散,自己身在异乡,孤苦无依,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存在的意识也在丧失,此身何处?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2.“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最后几句反应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

这几句是写词人的心理。早年生活安定自在,无忧无虑,每到元宵,都要精心打扮,尽态极妍,和人家斗美,那时游赏的兴致多浓啊!可如今,年纪老大,憔悴丁零,又流落他乡,哪有赏灯游乐的兴趣呢?后两句尤让人不堪,“不如”其实是情非得以而故作洒脱,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3.小结

从作品所写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可以断定本词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流落江南时所写。但此词不是着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景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五、课后作业

1.找些古代诗词中写“愁”的句子

2.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第四篇:李清照的词,导入

李清照词三首 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2)1

《李清照词三首》教案

教学要求: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谈话: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到北宋末年,去认识一位美丽动人,才情卓

绝的词人——李清照。共同欣赏她风格迥异的三首词。

(板书课题:李清照词三首)

(幻灯出示:李清照图像)

2、 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简介李清照生平。

(学生用一句话表述自己收集的资料中认为最有价值的信息。)

(小结:在李清照图像边显示生平:李清照(1084-?),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兼擅诗、词、文,而词的成就最大,在词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婉约词派代表。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二、赏析《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幻灯出示:《如梦令》词文并配乐朗诵)

1、 学生初读感悟。

(1)正音 : 兴 藕

(2)这首词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李清照的词,导入】

(如果学生能够概括就好,如不能概括可留在赏析完全词后解决。)

2、 品“溪亭日暮”的美。

(1)这首词中描写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生:溪亭 日暮)

(2)请学生想象溪亭日暮的美,有感情朗读。

3、品读“沉醉”。

(1)在如此美丽的风景中,李清照和朋友们会干什么呢?

(2)令李清照和朋友沉醉不已的是什么呢?

4、品读“藕花深处”。

(1)学生想象“藕花深处”的画面。

(2)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呢?

(抓:“误入”体会词人心情)

5、品读“争渡”。

(1)清照“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却又不知归路,此时心情会怎样?【李清照的词,导入】

(2)急切之中,驾舟“误入藕花深处”,哪一个字最能体现清照心情的急切?

6、品读“一滩鸥鹭”。

(1)学生想象“一滩鸥鹭”的画面,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要读出“一滩鸥鹭”的壮观。

7、小结:这真是一次愉悦忘情的郊游啊,清照已完全陶醉于“美酒、美景、美情”之中。让我们一起和清照陶醉吧。(齐读全词)

三、赏析《声声慢》

(幻灯出示《声声慢》全词并配乐朗诵)

1、 学生听完比较:这首词和上一首词有什么区别?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哪一个词最令你难忘?(生:愁)让我们齐读结尾。

探究:清照因何而愁?何以由活泼开朗变得如此凄凉绝望?简介写作背景。

(幻灯显示李清照生平大事。)

3、 品读起句:

(这首词写于国破家亡夫死之后,难怪清照悲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让我们回到开头,看词人怎样将一个愁字印入我们的心里。)

(1)范读起句。

(2)这些都是些什么词?(《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

(3)清照在寻觅什么?她当时境况怎样?该怎么读?

(4)清照她寻找到曾经的欢笑岁月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该怎么读?最后清照心理感受怎样?用通俗的语言怎么概括?该怎么读?

(5)齐读此句。

4、 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她的愁呢?

(1)范读。

(2)学生找出: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

(3)探究:这些景物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为什么能表现出清照痛彻心扉的愁呢?

(4)总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景物,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让我们一起来齐声诵读,沉浸在这凄美绝然的景象中。

5、 结语:“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

作为一个女人,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怪不得一代文

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幻灯出示)一代词人有旧居,半世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颂千古是著书。

(幻灯同时出示郭沫若题匾——一代词人)

6、 让我们齐声诵读《声声慢》,向李清照孤傲,坚韧的灵魂致敬。

过渡:清照在骨子里是个坚韧、倔强,既有女子的柔情和多愁善感,又有男子的阳刚和洒脱豪放的人。她虽是婉约宗主,却同样写出了大气磅礴的词作。

四、赏析《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1、幻灯显示全词,初读感悟。

2、简单赏析:这首词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光明的追求。作者在梦中横渡天河,直入天宫,并大胆地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日暮”的困苦境地,然后像鹏鸟一样磅礴九天,或者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词风豪迈奔放,很近似苏轼、辛弃疾。

3、齐读全词。

五、总结。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课后,大家可以再找找清照其它的词作,细细品读。 2、

第五篇:李清照的词,导入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公开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两首词所蕴含的情感及其异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词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两首词中作者情感的异同。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如梦令 常记西亭日暮》导入。)

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集体背诵)

这首词写在李清照少女时期,从词作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时代常常和朋友一起饮酒游玩,过着幸福无忧的快乐生活;与张明诚结婚后更是过着夫唱妇随的安逸生活。但是,他们是不是就像童话中所写的“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李清照,走近她的情感世界,用心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吧!

展示PPT1 (课题)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 声声慢

二.赏析课文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

展示PPT2:教学目标: 1、体会两首词所蕴含的情感及其异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我们将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下面将进行第一个环节:

展示PPT3:《一》环节一:初读课文 疏通文意

1、找找看有没有你不会读的字。

2、找出你不理解意思的句子。

①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来找出两首词中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 ②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讲找出的难字和难句与同桌进行交流,看同学之间能够自己解决。

③两分钟时间到。在这两首词中,同学们有没有不会读的字?(没有。非常好。)那看看还有没有讨论后依旧解决不了的难句?(本步奏视学生的回答而定。可以提前准备几个比较难理解的句子,比如:瑞脑销金兽,半夜凉初透,莫道不消魂,独自怎生得黑等等。)

④我们已经解决了字词句,下面就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读者两首词。(点评:字词都读得准确了,不过我觉得还欠缺了一点感情。可能是我们对这两首词的情感把握得还不到位。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首词蕴含的情感。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展示PPT4:《二》环节二: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醉花阴》: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

间接表现情感的意象:

《声声慢》: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

间接表现情感的意象:

1、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分别找出两首词中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和间 接表现情感的意象。

【李清照的词,导入】

首先解释什么是意象。用学生学过的《沁园春 长沙》里“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之中的“万山”、“层林”、“漫江”、“百舸”来解释“意象”,即“蕴含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屏幕上1-2个问题进行思考,当然如果你能解决

这四个问题,那时最好的。(三分钟完成)

3、(3分钟后)思考得怎么样?下面请同学们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以

上四个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没完成的一起补充完整,看看4个同学之间还有那个问题没人解决,一起完成。本环节三分钟。

4、(3分钟后)通过讨论,学生基本找到了答案,本步奏就是让各个小组自由汇报他们的交流成果,教师再补充。最后多媒体展示答案。

《醉花阴》: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愁

间接表现情感的意象:薄雾、浓云、酒、西风、黄花

《声声慢》: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冷清、凄惨、伤心、憔悴、独自、愁 间接表现情感的意象: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 请同学们看屏幕,在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中,有哪个相同的字表达了作

者的情感?(愁)两首词愁的程度一样吗?哪一首更愁?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通过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来得出答案)

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声声慢》的愁情更深重。两首词都是写“愁”,

作者愁的是什么?哪位同学可以回答?(有人回答则说:“不错,可以告诉同学们你是从哪里看出的?”没人回答则说:“请同学看课文注解①②⑦)作者早年的作品和晚年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们看看作者的简介。 展示PPT5: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生活经历与词风变化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

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婚后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词中多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而丈夫死后,作者的哀愁更加浓重了。 环节三:总结两首词中作者情感的异同。(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总结展

示PPT)

展示PPT6:两首词中作者情感的异同:

同:两首词表达的都是作者的“愁”情。

异:《醉花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声声慢》则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夫死而感到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

心绪。

同学们,我们已经深入理解这两首词的情感,那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

的情感来朗读课文呢?(低沉,伤感)

学生集体朗读《声声慢》。(教师评价)

教师配乐示范朗诵《声声慢》。

请学生代表朗诵《声声慢》。

三、小结

展示PPT7:小结:在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总结一下把握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

① 寻找直接抒情的词语

② 体会蕴含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③ 结合作者简介以及注释

四、总结

有位文人用这样的衣服对联来概括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真是相当精准:

【李清照的词,导入】

展示PPT8: 佳节又逢重阳,冷冷清清愁永昼

淡酒难消浓愁,惨惨戚戚对黄花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的,但是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随着处境的凄惨,她的感情也更沉痛。对她的痛苦遭遇,我们深深的同情她。但同时,我们也感谢她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凄婉、动人的词句。

付板书设计:

情感的异同:同:愁

异:程度不同:《声声慢》感情更沉痛

内容不同:《醉花阴》思夫之愁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死之苦

第六篇:李清照的词,导入

李清照的词

浅析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我们读着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的词作,仿佛闻到了一缕缕檀香、梅香、酒香,感受到了作者那一丝丝令人心醉的愁情,真有“坠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俊”之感。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却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一家。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写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可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李清照何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享有如此美誉呢?细究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在其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打动了世人,她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地流露出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从而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魅力。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探讨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首先,我们来看李清照对自己外在美的认识。在封建男权社会里,“三从四德”是对女性的要求。女性的生存必须得依赖于男性,所以“女为悦己者容”成为女性们遵循的一条定则。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似乎完全以男性的认识为评判标准,而李清照却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异类”。她拒绝封建男性文化,她对自我生命的价值有着充分的认

识,在其作品中大胆地展示女性青春美、形体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我们就能窥见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在李清照作品中,以花喻人是她惯用的手法,我们就选几首来看清照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外在美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上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少女形象。她有似锦的青春年华充满生命的青春之美。词中“露浓花瘦”语意双关。“露浓”表明时间是在早晨,“花瘦”说明花未开,含苞待放。未开之花更富于魅力,再加上露珠的镶嵌和晨曦的映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不正是作者拿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象征吗?词的下片为我们展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她见到客人时有羞怯的一面,又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机灵顽皮。在封建社会,女子是不准抛头露面的,而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却刻意渲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顽皮可爱,这可看到李清照对封建礼教的轻视,透露出对女性生命意识的观照。由此看出,李清照毫不掩饰自己的青春美,对自我的认识已比较清晰。

其次,李清照在生活上也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独立人格精神。面对人生中的种种不幸,李清照没有倒下,她仍然保持那种“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我化、个性化的崇高人格精神,“此花不与群花比”的寒梅精神与高尚情操。即便是南渡后,李清照流落江南,孤独凄凉,但她仍表现出虽处

忧患穷困而志不屈的精神。她曾用“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柑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瑞鹧鸪》)的红杏自比,来表达自 傲视尘世,不甘沉沦的意愿。当诗人不被她的时代所理解,自己的抱负又无法实现,她仍坚持独立的自我。

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生活上,李清照给予我们的不是自暴自弃的态度,而是一种从悲痛和愁苦中焕发出的意志和力量。在那样一个乱世当中,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却能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钻研自己的学术文化,这不能不说明她那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之伟大,独立自我的生命意识之强烈。

第七篇:李清照的词,导入

李清照词

《醉花阴》

教学目标

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李清照的词,导入】

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教法建议

1、朗读;2、讨论;3、比较拓展;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

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李清照! 我们从对联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1、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2、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后主,南唐后主李煜,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

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二、组织诵读

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

三、切入提问

1、找出全诗的词眼——愁

“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2、李清照表达的什么愁?从何处看出来?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

3、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讨论。

把握表达手段:细节,形象,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真个事俗而词雅)。进而品词句,品意境。

1

这是“一个人”的独守,是一个失眠女子的倾诉。

4、诗歌的情感价值探讨

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讨论。

而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也是直露不得的。“闺怨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闺怨诗的作者都是男诗人。这个话题,封建语境下的妇女是不敢坦白的。而李清照作为女性能够直接坦白这样隐秘的内心情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知道这是封建社会,而不是今天的现代语境,不是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所以我们从《醉花阴》委婉、含蓄的文字中看见了一个真诚、率真的李清照

5、背诵

在明确上述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了,可以安排检查背诵,看学生是否能够背出,是否能够以声传情达意。

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再播放视频朗诵。

5、处理“研讨与练习”

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做一个当堂落实。对《醉花阴》的艺术表达作一个深入的讨论。适当讨论李清照如何表达她的“怨”,集中分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方,人比黄花瘦。”具体落实到“诗歌的意象”分析上。但点到为止。因为仅仅这一首词就不必多说了。

抽象的“愁”通过意象的陈述,形象而生动,具体可感。具有感人的魅力。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之妙。也是我们对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

可以就中国古典诗歌“人”与“花”的关系设计一个练习,看看学生的积累如何。要注意集中,不可散开。突出“花”的行色与人的情感的对应关系。诗意的表达都是具体形象的。

训练学生的想像与联想。并由此引入写作方法的借鉴,点拨之。

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恼人。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

板书:

“人面桃花相映红。”“芙蓉如面柳如眉。”“芙蓉向脸两边开。”

B、再次回到对《醉花阴》文学价值的提示上,北宋的美女我们肯定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仍是鲜活的热血情感——李清照因此而不朽。

向下一课引导: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引出背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还是一个女子的婉约吗?这还是一个深闺少妇的爱情之怨吗?

引入下一课《声声慢》的预习,同样是在晚秋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零”“寡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哀痛。这又是怎样的暮年的婉约。

2

《声声慢》

一、解题

慢 就是慢词表示长调,语气比较舒缓。

二、 出示学习目标:在诵读中体会语言、感受形象、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读词作。

先同学自己吟读,(再次打开“二泉映月”音频做背景音乐),

评点(语速,语调,轻重缓急,韵律,感情),后然让同学评点。再让同学诵读。

四、分析鉴赏

1、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词的感情基调。

词眼:愁(板书)。

2、知人论世,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的人生分为前后期,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她作品的分水岭。 早年生活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善于音律,能诗能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前期词风天真、活泼,抒写闺愁、闲愁、相思。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全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丈夫赵明诚在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词风还是比较婉约清丽。但是到了后期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后,词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沉郁凄怆。(《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名篇之一。是她在遭受一连串打击(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历来人们公认是她的代表作。)

明确:国愁,家愁,情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颠沛流离之苦。

社会意义:这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3、《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写愁写悲写得最深,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来表现“愁”的。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首先是她是用叠词,那种感情那种氛围更浓厚,可以让愁使人感觉更加丰富。她的寻觅、冷清、凄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有层次感。

因为她写《声声慢》的时候她的丈夫已经去世,所以说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开始寻觅。从生活常识来看,人在下列情况下才寻觅:一是我们的东西丢了,寻觅, 3

但一般不说“寻寻觅觅”;心中失落的时候,怅然若失就“寻寻觅觅”。那么李清照她在寻觅什么呢?她以前那段所有的美好时光,美好的日子。但最后找的结果只是冷冷清清。感觉到冷清之后,她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是非常凄惨。 寻寻觅觅明显是李清照的一个动作,冷冷清清。这里的冷清不仅描写环境,更暗示出内心的环境那么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纯粹是写心情或者说心理。 动作――环境――心理(板书)

恍惚――寂寞――悲伤(板书)

古人有时只是连用几个叠字,就有无限的妙处。比如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 如果要我们来写可能会是“很深的庭院”,或是深深的庭院。而这就是叠字的妙处。写作时要借鉴。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么理解啊?愁字写不完,愁字概括不了“我现在的心情”,愁啊,不尽的愁! 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这就是李清照无法言说,也说不尽的愁情。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本文是借景抒情。

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雨 梧桐

选一意象,小组讨论: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假如你是李清照你看到这些景物你会想到些什么?

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柳永《雨霖铃》

——李清照《一剪梅》 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

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杜牧《清明》 ——李 煜《相见欢》 4

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意象来抒情的。在此,李清照可谓大家。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柄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雁鸣,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的氛围,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阅读《声声慢》和《一剪梅》两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同:明确:①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 ②节令上:秋天 ③情感上: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浸染词人愁情的景(意象)有何不同? ①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花:《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 “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

雁:《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雁”未必相识,却说是“旧时相识”,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雁足传书为古诗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总结:《声声慢》和《一剪梅》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两期诗风的不同。

六、结尾: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词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5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500558/

推荐访问:李清照词两首导入 李清照词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