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故事 >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时间:2018-08-29   来源:爱情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故事】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第一篇_体积与容积的评课稿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尚老师上的《体积与容积》 一课,我感触很深 。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龚老师首先播放多媒体动画,引用了孩子们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融入故事情境中,随着石子的放入,学生初步感受到石子放得多,水面上升得高;石子放得大,水面上升得高„„学生在故事游戏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1.充分借助实物,多次在操作、比较中逐步感受和完善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理解。如:红薯与土豆——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用橡皮泥——体会形状改变,体积大小不变,说明物体的体积跟形状无关。

2.接着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借助实验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让学生观察“水面升高了”,来体验红薯“占有一定的空间”,接着观察土豆放入后,两个量杯“水面高度不一样”,来体验“它们所占空间大小不一样”。使“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了。使得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起来,归纳出体积的意义。

3.在容积概念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比较两个杯子容积的大小,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容积概念教学时,也是通过实验,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对容积的定义由不理解到理解,得出容积的意义。虽然学生在表达上不全面,但是老师帮助学生建立容器的外体积内空间的感性认识。

4.在教学中,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学生明显知道容积与体积的区别,容积是把水装在杯子里比较,体积是所占空间的大小。

5.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事例,加深学生感受,老师还让学生通过操作等途径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我个人认为教师通过操作演示,学生观察等虽然已经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容积和体积,但对这两个概念强化不够,学生语言组织不到位,应强化记忆。在记忆中强调重点词语,体积是“所占空间”,而容积是“容纳物体的体积”等词。

总之,本节课,尚老师从学生认知的增长、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提升等方面促进学生得到新的、全面的发展。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第二篇_《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载体。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着“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中充分感受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体积

课的开始,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观看动画片《乌鸦喝水》,从中提出蕴含的数学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知乌鸦喝到水的原因――石子挤压了水的位置,水面升高了;同时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比较两个容易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进一步把“占空间”、“大小”这些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表象和感受。最后比较两个难以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二、在观察、操作、比较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体积概念

的理解

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一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让学生猜想: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满水的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让学生明白为了验证猜想,必须得验证,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验证得出,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二是通过“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逐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利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搭一搭”,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了对物体的体积的理解。

三、观察比较,促进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对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还是采用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容器”,明确了什么是容器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所能容纳”,这时我利用水杯中装有一些水的例子来说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容积与体积的意义有什么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为了能让学生区别体积与容积意义的不同,我做了一个实验:用两个瓶子,一个瓶子里装满水,一个瓶子里装了一些水,让学生说说哪个瓶子里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我还让学生结合课件说说冰箱的体

积与容积分别指什么;我又找了两个外形一样大小,但容积相差很大的盒子,让学生知道体积一样大,容积不一定一样大,让学生在辨别中区别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四、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提升概念

我安排了玩一玩: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对橡皮泥任意变形,深化对“形状改变,体积未变” 这个比较抽象内容的认识。

为了加深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深层次理解,设计了“判断题和选择题”这一教学环节,两个习题非常有针对性,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选择题将“物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三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似乎探险的历程中,进一步感受表面积、体积、容积三个概念各自不同的内涵,再次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但这节课也有一点遗憾:

1.教学体积、容积的概念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教师把概念直接拿出,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的提问欠缺有效性,导致学生难以回答。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第三篇_体积与容积及点评

体积与容积

教材简析:

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 意义。教材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容纳的物体有多

有少”。然后,教材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土豆和芒果哪一个大”的问题。

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

再揭示体积的概念。接着,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

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积的概念。

学情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了解了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也是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 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设想:

“体积与容积”一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概念,我认为在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概念教学当中应该抓住3个重点:1.抓概念的要点和关键。2.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抓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理解体积的概念

1.物体占空间。

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 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老师这有形状、大小、颜色、构造完全相同的两个杯子。我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了

水,(师倒水。) 如果把这杯水倒入另一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生猜测师演示 )

师:你看到了什么?( 水溢出来)为什么完全相同的两个杯子,却装不下同样多的

水呢?谁来猜猜这是怎么回事?

师:为什么有这颗石子就装不下这些水了呢?(师引导石子占了杯子里的空间)

师:对!因为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如果把石子换成一块橡皮或其他物体占不占空

间?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请同学们把手伸进书桌肚里摸一摸。你是什么感

觉?(有两个桌肚有书包。体会书包也占空间)

师:通过刚才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鸡蛋和书包都占了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

间。)

说一说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也占有空间?

2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比较芒果和土豆。

师:老师这也有两个物体,芒果和土豆,你能说说它们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看来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你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学

生讨论交流各种方法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3, 出示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装了同样多的水,水面一样高。请学生操作实验。

师:请认真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1)芒果放入:你看到了什么?水面升高说明什么?(芒果占一定空间)

(2)土豆放入:你看到了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土豆也占一定空间)

(3)

3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

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生齐读。)

4举例:胡萝卜和土豆哪个体积大?

二 理解容积的概念

1出示课件:看一看哪些物体能装东西?

师:能装东西也可以说能容纳物体,像杯子 冰箱能容纳物体——容器。

2 比较哪个杯子装水多。

师:老师在超市看到了两个很漂亮的杯子,我都挺喜欢的。但我想要装水比较多的

那个,你觉得我应该选哪个呢?(生意见不统一。) (师做实验把大杯水倒入小杯有剩余)

师:白色的杯子装水多也就是说这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大,黄色杯子装的水

少就是说这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小。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

的容积。(板书:容积。)

3 举例理解容积。

白色的杯子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请你快速判断。容器里的物体的体积,是不是容器的容积,为什么?(出示课 件:

半杯水 ,一筐苹果 ,一桶油)

师:看来,要说一个容器的容积,必须把容器装满,也就是概念中的“所能容纳”,

意思是再也装不了东西了。(板书:“所能容纳”画重点号。)

三 体会体积与容积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学习了体积与容积,现在让我们活动一下,做做游戏。

1用小正方体摆长方体,比一比谁的体积大?

学生同桌比一比,然后讨论淘气与笑笑谁搭的长方体大?(出示课件)

2捏橡皮泥【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把圆柱体捏成长方体。思考体积有没有变化?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改变,但体积不变。

3出示一块肥皂与纸盒

师:它们有体积与容积吗?

小结:所有物体都有体积,但不一定有容积。

4出示两个长方体木盒(壁厚度不同)

师:从外面看完全相同 。比一比长、宽、高,体会体积相同。

体育课上,用这两个木盒进行运沙子接力赛,哪个小组运得多获胜。讨论:你

们小组参赛选哪个木盒?

小结:体积相同的物体,容积不一定相同。

5、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同一物体体积一定大于容积。

五 智慧屋

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了3杯,而小红倒了2杯,你认为【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有可能吗?为什么?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不仅学到了有关体积与容积的知识,也学会了认真观察、动手实验好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们能够把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点评:

这是一节空间图形的概念课。在教学中,教师是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操作活动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教学方式运用巧妙、灵活多样,从而使学生清晰地建立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亮点一:教学思路清晰,准确、自然地突破重、难点。

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也不易区分。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学习体积的概念:先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再认识到所占空间有大有小,自然引出体积的定义。为加深理解,教师还设计了比较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体积的大小这一项活动。这项活动看似简单,但非常有必要,它潜移默化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在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的基础上,接着教学容积的概念。教师抓住了定义中的关键词“所能容纳”出示了一些实例,其中也包括反例,比如装苹果的篮子。这说明教师对教材、对学生把握得都十分准确,预设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学生的认知扫清了障碍。

亮点二:创设丰富的操作活动,运用观察猜想,充分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本课中,我们看到动手操作活动贯穿于始终,而每一项活动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课上,学生亲自动手验证了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验证了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保持不变;验证了体积相同,容积未必也相同。有教师演示的,有个别学生演示的,也有每个学生同时操作的,这样就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胆猜想的空间。比如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同样的杯子却装不下同样多得水,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猜想两个体积相近的物体,谁的体积可能大些;猜想体积相同的盒子容积是否相同等等。可以说,本课学习中处处有猜想,处处有学生的动手实践,处处有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总之,在这节课上,老师教态富有亲和力;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只是在导入时魔术的出现不太合理,应遵循魔术的规律,给学生疑趣的作用。做实验要交待清楚 ,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课件中的实物图片要符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第四篇_《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充分感受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故事导入,再现情境,在激趣中质疑。

《乌鸦喝水》是学生们儿时非常熟悉的故事,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勾起了学生的回忆。这时,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会踊跃举手发言。我因势利导,老师这里有石头、量杯和水,谁来演示一下。再现情境,疑问随之而生“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们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说:石头把水压出来了;有的说:石头把水挤出来了;有的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不用教师再多的解释与讲解,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理解。接着老师问:"苹果占空间吗?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是)再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对空间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二、联系实际,逐步渗透,使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把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本课的重点是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体积的概念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要理解体积,首先要知道空间的大小,学生对空间在导课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时,老师问:“橡皮与铅笔盒比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得出这样的结论: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体积的概念已经隐藏在同学们的脑海里,这时让学生来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体积?”他们会很自然的得出结论: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苹果的体积。让同学们像这样来说一说,他们会觉得用实物来解释这一概念很好理解。最后抽象出概念:物体 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 物体的体积。

容积概念的教学和体积的方法是一样的,逐步渗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第五篇_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公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体积与容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水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能够观察教室的物体,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 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讲授新课:

1、感受和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师出示土豆和红薯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个大一些?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测出土豆和红薯的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同学们设计的最佳方案。 让学生分组分小组测一测土豆和红薯的体积。 (注意:量杯里的水一定要完全能够浸泡土豆和红薯。) 教师提问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2、比较物体的容积。

教师出示一个量杯和一个水槽,并问学生哪个装水装的多一些?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3、感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个方案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42页的课后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体积和容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体积大不一定容积大;容积大一定体积大。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颍上县谢桥镇蓝庙小学五(2)班数学教师 张孝付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对于体积这个概念,学生虽然在他们的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还需要理解“空间”和“占有”的含义,而恰恰是“空间”和“占有”是学生最难理解的。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理解这一概念的重点在于理解“空间”的含义。在现代的汉语词典中“空间”的意思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明确物体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它是三维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是不一样的(有大有小)。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在这里“容纳”是理解概念的重点。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人或物)。学生对体积的意义有了准确的理解以后,这部分知识将会变得轻松一些。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第六篇_《体积与容积》说课稿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红星小学 赵艳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体积与容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将来学习体积、容积的单位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本校申报的省级课题“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在深入地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全面地把握了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难点是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在教学中我准备的教具和学具有:课件、杯子、瓶子、红薯、土豆。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属于概念教学,为了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主要采用直观试验的方法,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进行教学,把课堂完完全全地还给了学生。

在学生的学法选择上,我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这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

本着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为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体积概念的学习

1、创设学生的课间活动情景:打篮球和打乒乓球,通过比较篮球和乒乓球的大小,让学生感受“物体占空间”的意思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了解体积的实际含义,揭示体积的概念。

2、实验探索,获取新知

(1)在这个环节我出示一个土豆和一个红薯,让学生说一说谁的体积比较大,谁的体积比较小。“怎样才能知道红薯所占的空间就比较大,土豆所占的空间就比较小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要他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这

样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清楚地看出红薯所占空间的大小,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接着我让两个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演示,台上、台下的学生共同观察、思考,然后交流,得出结论。这样设计,让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合作等过程,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同,理解了体积的实际含义。

3、通过教材设计的练习:试一试和练一练的第1、2题,强化、深化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第二环节:容积概念的学习【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1、由于学生对“容器、能容纳”这些说法很陌生,所以我就按照能装物体→能容纳物体→容器→容器的容积的思路教学,揭示容积的概念。

2、我又引出“杯子和瓶子,这两个容器谁的容积比较大?谁的容积比较小”的问题,让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并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实验方法是多样的,我就选择其中的一种让学生做实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为了加深对容积的认识,我再做了一个演示:展示做实验时杯子中剩下的水,问:这时候杯子中水的体积是不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那要装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积呢?这样设计,使学

生人人参与实验,充分理解比较抽象的容积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密切联系生活经验,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3、通过教材设计的练习:练一练的第三题,拓展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第三环节:评价体验,交流心得。

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评价他人,促进学生养成正确评价的观念,同时根据学生的评价,来检测本节课是否真正做到了体积与容积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否达到了课题“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目标。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红星小学 赵艳丽

本节课的教学在深钻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 回顾起来有如下一些思考: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体积、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体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占空间”、容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能容纳”,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我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水面升高了”来体验“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比较水面升高的多少,使学生体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通过杯子和瓶子谁的容积比较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多有少”,这样将难以理解的“占空间”“能容纳”变得可观察、可感受。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活动,基本上达到了让学生初步建立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目标。

2、 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在教室里、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小的例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体积与容积教学评价 第七篇_体积和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和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载体。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着“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充分感受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体积

课的开始,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观看动画片《乌鸦喝水》,从中提出蕴含的数学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知乌鸦喝到水的原因――石子挤压了水的位置,水面升高了;同时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比较两个容易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进一步把“占空间”、“大小”这些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表象和感受。最后比较两个难以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二、在观察、操作、比较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一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让学生猜想: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满水的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让学生明白为了验证猜想,必须得验证,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验证得出,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二是通过“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逐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利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搭一搭”,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了对物体的体积的理解。 三、观察比较,促进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对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还是采用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容器”,明确了什么是容器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所能容纳”,这时我利用水杯中装有一些水的例子来说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容积与体积的意义有什么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为了能让学生区别体积与容积意义的不同,我做了一个实验:用两个瓶子,一个瓶子里装满水,一个瓶子里装了一些水,让学生说说哪个瓶子里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我还让学生结合课件说说冰箱的体积与容积分别指什么;我又找了两个外形一样大小,但容积相差很大的盒子,让学生知道体积一样大,容积不一定一样大,让学生在辨别中区别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四、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提升概念

我安排了玩一玩: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对橡皮泥任意变形,深化对“形状改变,体积未变” 这个比较抽象内容的认识。

为了加深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深层次理解,设计了“判断题和选择题”这一教学环节,2个习题非常有针对性,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选择题将“物

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三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似乎探险的历程中,进一步感受表面积、体积、容积三个概念各自不同的内涵,再次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但这节课也有一点遗憾:1.教学体积、容积的概念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教师把概念直接拿出,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的提问欠缺有效性,导致学生难以回答。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475829/

推荐访问:容积和体积观课评价 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