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感悟 >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时间:2018-08-22   来源:爱情感悟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感悟】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第一篇_差异性教学的感悟

差异性教学之我见

朱吴初中 孙春红 2013年六月我去烟台讲主题班会,有幸听到张廷贵老师的讲座,其中张老师讲到孔子与子路的一段对话:子路对孔子不满说:“老师,你是不是老看我不顺眼,每次分任务给我和颜渊,无论我做的多好,你都要给我找出毛病,批评我,而颜渊错了,你不仅不批评,反而安慰他,让他不要难过等等,你这不是鞭打快牛吗?”孔子于是就笑着给子路解释:这么做是因为他与颜渊性格、脾气等方面不同所以自己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子路恍然大悟„„由此我想到自己的“弟子”中不同样有颜渊有子路吗?学生在很多方面确实存在很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既表现在认知方面,也体现在情感方面。就认知而言,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不一样,智力水平不一样,所以对知识的理解也不一样;就情感而言,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态度、自信心等不同,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强弱都会直接影响学习持久力的长短。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又该怎么办呢?结合自己这二十年的教学经历和做法,谈一点不成熟的见解。

一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差异做到“目中有人”

所谓“目中有人”,首先落实到备课这个环节,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类”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组成这些“类”、“群”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有差异的。所以我对教材的处理就会既考虑到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认真遵循他们思维发展的规律,多用一些形象性较强的课件、教具为他们的思维搭桥,尽量在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性的前提下,降低思考的难度,同时,教案设计的每个层面上,又会适当做一些深度拓展,让那些优秀的孩子 “吃的更饱”,以激发他们的探知欲望,这样既注意学生的“共同点”,又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 ,真正做到了“目中有人”。

二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差异做到“其乐融融”

所谓“其乐融融”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乐于参与

课堂,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就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因材教,提出不同高度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就可以解答出问题,获得成功的幸福感,这样低层次的学生不会因台阶过高而滋生惧怕心理以至于失去学习信心,高层的学生也不会因学习台阶过低而滋生骄傲情绪以至于丧失学习兴趣,“共同参与”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

三课后作业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差异使其“各显其能”

所谓“各显其能”就是作业的布置要有个性化,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既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依据。在作业的设计时,我总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于是我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有时安排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进行选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融会贯通,他们有能力完成选做题,而且选做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只要能完成模仿性的练习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有时又会设计灵活性更大的作业,如看电视说新闻、读故事说道理、上互联网查资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学习情况进行选择,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其目的不是消灭差别,而是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鼓励个性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 “只有强化了学生的差异观,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跑线上,达到各尽所能的一般发展上的高速度和掌握知识的高质量,才能面向大多数,真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差异教育,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和个性化发展是摆在当前每个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第二篇_什么是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1、什么是学生的学习? 答: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内容分三方面1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

义?

答: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简要阐述新时期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什么是学习准备?

答: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

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7、认知策略有哪些?

答:1复述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

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9如何理解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答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意集体讨论的过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 10、简述心理发展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答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11、简述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 答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遇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2、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13、简述迁移的作用? 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

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答: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原则

1、简述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三个基本规律。

答: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律

2、 简述智力与假造性的基本

关系。

答: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简述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方面。

答: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简述技能的基本特点。 答: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第三,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5、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意义。

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6、简述动机的三种功能。 答: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7、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答: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8、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基本原 则。

答: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原则 9、简述迁移的种类。

答:1、正迁移和负迁移2、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10、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11、简述教师成长的基石历程。 答: 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12、简述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答:1、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

1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

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4、简述小学品德发展的基本特 征。

答: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 识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15、简述心智技能的特点。 答: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第三篇_学生的性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第四篇_2016 0429差异性复习学生

2016 0429差异性复习学生

1.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它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范围是____________米。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________(有或没有)分布。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气候。

(4)从高、中、低纬度地区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_。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N B.25°N C.35°N D.45°N

3.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1800~1900 B.1900~2000 C.2000~2100 D.2100~2200

5.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①喜光 ②抗风 ③喜湿 ④耐寒 ⑤喜阴 ⑥耐贫瘠

A.①⑥ B.②③ C.③⑤ D.④⑥

6.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力增强 B.封山育林 C.降水增加 D.气候变暖

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及积雪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7.该山地最有可能

A.位于非洲 B.位于欧洲 C.位于南美洲 D.位于澳大利亚

8.图中自然森林是

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

9.①一④四地中积雪厚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完成各题。

10.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A.横断山脉B.秦岭C.天山D.台湾山脉

11.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光照D.地势

12.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减少 B.气温升高C.风力增强 D.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各题。

13.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

A.1月的山顶 B.1月的山麓C.7月的山顶 D.7月的山麓

14.该山位于

A.浙 B.川C.新D.吉

15.导致该山1500m以下l月气温垂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B.晴天多,降水较少

C.山谷风出现频率低 D.受冷空气的影响

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16. 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阴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迎风坡C.阳坡和背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

17. 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针阔混交林 B.髙山草甸C.高山荒漠 D.高山针叶林

下图甲区域内有一山脉,其垂直自然带如图乙所示。读图,同答各题。

18.图乙山脉可能位于图3中的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9.图乙中山地针叶林带所处坡向和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南坡热量B.北坡降水

C.南坡相对高度D.北坡海拔

下图为我国三座大体位于同一省份的三座山脉的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纵坐标为海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下列海拔范围中,三座山峰自然带类型都相同的是( )

A.400-600米 B.1000-1300米C.1500-1800米 D.2000-2400米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有可能是自南向北排列B.甲乙两山冬季山顶有积雪,丙山没有

C.甲乙丙有可能位于第二级阶梯D.乙山自然带带谱最复杂

22.该省最可能是( )

A.湖北 B.海南C.青海 D.河北

下图为南半球雪线高度(H)与纬度(Φ)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雪线高度的最大值没有出现在赤道附近,是由于赤道附近( )

A.气温高B.山地海拔低C.降水充沛D.多阴坡

24.甲地区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雪线高度相差不大,但永久积雪面积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陆地面积小B.深受西风漂流的影响

C.无高大山地D.人类开发利用强度大

下图为三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①-⑦分别代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自然带谱。这三座山均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四川省境内。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25.峨眉山垂直自然带谱最少,主要是因为峨眉山

A.植被较丰富 B.相对高度较小C.土壤较肥沃 D.距海洋较近

26.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热带雨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7.假设由于内力作用使秦岭隆起高度为7556米,则下列(下图)“新秦岭”带谱假设最可能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第五篇_以下属于学生群体差异的是( )。 A.年龄差异B.学习方式差异C.兴趣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第六篇_浅谈高中生物的差异性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的差异性教学

(江苏省苏州吴县中学 程丽 215151)

摘 要: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因为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教师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的问题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好”、“吃不了”的现象随处可见。本文从差异教学的概念、提出的背景、差异的类型和差异教学的实施等方面初步探讨了高中的生物差异教学。

关键词:差异教学 高中生物 实施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要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就必须实施差异性教学。

一、差异教学的概念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1]。” 美国学者戴安·赫克斯认为:“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2]。 ” 美国学者汤姆林森提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3]。 ”

二、差异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在传统教育中也实施“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但事实上,由于遗传、家庭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具有特定的“个性心理世界”。

不讲差异是我国教育的最大弊端之一。在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的“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同一大纲、同一教材、同一进度进行教育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沦为了分数的奴隶、考试的机器;教育成了没有“人”存在的教育。

三、承认差异、认清差异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英国教育大臣在评价中国的教育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式的教育,的确使平民得到了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失去了千千万万个丘吉尔。”由于遗传、环境等原因,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鲜活的个体。记得希腊神话里有一则叫做普洛克路斯忒斯之铁床的故事:伟大的雅典英雄忒修斯历经了种种艰险,最后见到了一个最可怕的恶魔,他的名字叫做普洛克路斯忒斯,住在埃莱夫西斯附近,终日守在路边,强迫将每个被捉到的过路人都按住躺在一张特制的铁床上去量一量,凡身体超过床长者均要被他用斧子砍去脚截短,而不及床长者则要被他硬拉成与床一样的长度,以便使他们的身体与他的铁床的长短相等从而符合自己的标准,结果被他丈量过的过路人没有一个不是一命呜呼。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须避免与杜绝普洛克路斯忒斯之铁床式的教育模式,不能把儿童强行打造成为千篇一律的人,抑制他们个性的发展,因为这从来就不是教育要求的本质。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寻找到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特性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才华得到展示。

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个调查,把结果做成表格如下:

表1 学生生物实验学习情况调查统计

分层教学是指面对存在差异的学生,教师从实际出发,分层教学、区别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从操作上讲,分层包括: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

4.改变现有的评估观念,实施差异评估

差异教学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是差异教学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差异教学评估,就没有成功的差异教学。传统的评估的唯一方式是考试,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差异评估不同与传统的评估,差异评估还要测查学生的准备状态、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考查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各方面发展的情况。特别要注意考查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的能力。差异的评估要提供多种教育信息,更注重对学生平时的经常测查,强调通过考试进行及时的反馈、矫正。必要时要采取非正式的评估方式,教师可以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随时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使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以及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同时也可以校正学生的最后评分。

五、实施差异教学的意义

研究差异教学是要求教师在“普教”的基础上力求尊重学生个性多样化,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取得多样性进步的问题。当前二期课改实践中的小班化教学为差异教学的实施构建了有效的平台。差异教学使教与学两个系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教师的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21世纪,教师的角色正从原来的“教书匠”转变为如今的“引导者、发现者和指导者”,于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也日益得到尊重,使学生从小就努力培养起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1.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李岚清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过去的教育主要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也就是重视所谓的优等生,而忽略了“成绩不良者”的某些方面灵性的发展,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差异教学会根据学生的需要、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为他们安排灵活的基础,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学生为中心或者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才是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2.有助于开发学生潜能

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意味着将学生个体间差异扯平,使他们齐头并进,而是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式,促进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在出人才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必然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子”来培养人才的倾向。

长期以来,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过于追求表面知识或知识外在化的工具主义价值取向。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致使学生处在一种狭小的学习空间,沦为缺乏个性、缺乏创造力的知识的储存器。学生时期被骂愚笨,长大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就有很多,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这种个体内的差异,是因为当时学校教育不适合他们,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造成的。

综上所述,教师采用差异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容、平等的教学情境,做到关注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发出来,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实施差异教学也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从而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让不同的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以及全体生物教育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华国栋

. 差异教学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4,30.

[2][

美] D 赫克斯. 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 杨希洁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3.

[3][美] Tomlinson C A. 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 刘颂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2,3.

[4]程向阳. 差异教学的教育观[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

[5]李伯漆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6]奥苏贝尔著佘星南译《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7]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施良方等((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9]加涅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概念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出自孔子《·雍也》:"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它是在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因材施教"虽不是孔子的原话,却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在育人和教学中,家长和教师都要因材施教,孩子才能正常成长。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第七篇_学生观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什么是学生的差异性,】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

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以人为本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方面的平均化发展,教育活动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与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求每个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同时也要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它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三)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中学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面对的学生是中学生,处于中学阶段的中学生具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主体性发展和具体教育内容发展三个方面。

首先,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

其次,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

最后,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方面也有着鲜明的发展特点。

(四)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中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要求教育者必须根据中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当着重从身心发展要求、主体性发展的要求、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要求三个方面去展开工作。

(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当关注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对中学生身心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中学生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得到充分满足。

(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

中学的主体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全面发展的中学生观对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提出的要求是,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要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

(3)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要求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473580/

推荐访问:学生的差异性论文 学生个体差异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