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感悟 > 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

时间:2018-05-06   来源:爱情感悟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感悟】

社会参与 第一篇_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体会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体会

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

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回答者: 通天祖师 - 秀才 三级 8-20 18:43

面向社会、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对于扩大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培养团员青年的社会公德,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怎样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呢?

(1)要抓住有利时机。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活动,很容易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如新年、春节期间的拥军优属活动;全国植树节期间的绿化厂区、村庄活动;“六一”儿童节期间的为少年儿童做好事活动;“七一”和“十一”期间的慰问老干部、老党员、老英雄、老模范活动等,意义都很重大,也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2)要继承光荣传统。共青团组织在以往工作中创造并得到社会广泛承认的公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城市的综合包户活动,为您服务活动,便民利民活动,修建青年公园、青年候车亭;农村的助耕包户、扶贫致富小组、送温暖小组活动,修建青年路、青年林活动等都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3)要发挥组织优势。共青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击队。团组织要善于运用和发挥这一优势,在抢险救灾,美化市容,建设文明村、镇等活动中发挥作用,做倡导文明新风,净化社会风气的先锋和模范。

(4)要争取党政支持。社会公益活动要持之以恒,就必须争取党政部门支持,将其纳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运用新闻媒介广泛进行宣传报道,协调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和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使之深入持久、收到实效。

社会参与 第二篇_关于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案

关于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87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文化部会同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言恭达

主 题 词:文化事业,财政政策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承担这一重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此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地方以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创新力为核心,以形成当地人民高度文化自觉为方向,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热情高涨,全社会文化氛围日渐浓厚。一些地方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民间文艺团体活跃基层

在许多地方的定期广场演出、群众文化周周演、“剧(节)目走进社区、村镇”等特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这些演出都充分调动了民间文艺团体以及民间文化人士积极参与,营造了基层文化的活跃氛围。

(二)特色文化场馆建设初显成果

一些地方积极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借助社会力量,鼓励和扶持集体或个人兴办各种图书馆、博物馆。如江苏常州市现有民营博物馆10多家,图书馆4家,美术馆近10家。该市还充分调动民间力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5月29日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正式开馆,汇集了常州市12个国家级、38个省级和40个市级,共计9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常州还在民资进入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开创了“社区图书馆”进入企业的模式。

(三)公共文化队伍培育甘为后盾

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部分有影响力的企业,不惜重金投入到公共文化人才的培育以及文化队伍的建设上,这些民间企业已经成为有的地方公共文化艺术团体坚强的经济后盾,并有力地弥补了公共文化队伍培育经费的不足。如2009年,由常州百兴集团出资采取集团冠名、区文广新局领导、区文化馆管理的运作方式,成立了非营利性演出团体——百

兴艺术团,艺术团实施“流动舞台”先进文化进百村、进社区活动,每年演出场次都超过200场,实时地把精神文化食粮免费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尚待转变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当下,一些政府部门尚未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到“管文化”为主的角色转变;政府过多地直接办文化,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其结果是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也不利于建立市场运作的机制,成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体制瓶颈。

(二)政策法规缺失

许多地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方面的配套政策不完善,造成社会力量投入文化建设的动力不足。

(三)机制还需健全

近年来,社会力量通过冠名赞助、捐赠、建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开始广泛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但大多以零打碎敲为主,尚未形成稳定的多元参与机制。社会捐赠激励机制、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公共服务基金体系尚未形成。

(四)渠道不够畅通

由于文化项目交易活动的“非常态”、空间不连续、时间有限度,不利于文化服务通过充分竞争的市场方式找到合理的买主;政府购买服务很少涉及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文化项目的运作、公益性文化服务。而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力量苦于信息不对称,欲进无门,或者与现行的运作体制和机制无法对接,徘徊于文化建设的大门外,文化服务走向市场、服务群众的渠道不够畅通。

因此我们建议:

(一)加快观念转变

各地文化部门应加快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留出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领域的空间。文化管理部门要从繁琐的具体操办文化事务中解脱出来,着力建立文化管理体制,利用社会力量的市场化运作理顺供求关系,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提供方式、文化产品多样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二)制定扶持政策

应尽快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对于社会力量新建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文化艺术场馆的,根据建设投资额或建筑面积,应给予资金补助或免税奖励。同时为社会力量兴办的文化项目提供相应的运行保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情况给予运行补助。通过采取资金补助、精神奖励等举措,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三)探索服务购买机制

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不断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运作机制。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如大型文化节庆、电影下乡、社区文化活动等,可以通过招标采购、项目外包、授权、补贴等方式,委托社会机构承办。各地每年可把拟委托承办的文化

【社会参与】

活动项目公布,公开征集承办单位申报,通过资格认定和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选定承办机构,并规范跟踪管理,逐步加大委托社会承办的范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加强对民间非营利文化机构、文化协会及文化中介等组织的培育和扶持。

(四)拓宽社会参与渠道

不断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格局。

完善社会捐赠激励机制。通过减免税费、表彰冠名、业务培训、项目帮扶等优惠政策吸引投资方和赞助方,引导各种社会力量以不同形式捐赠或赞助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加强对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解释,简化操作手续,如适当放宽公共文化慈善组织的登记条件,降低注册门槛;对企业捐赠公益文化事业时,除国家税收优惠外,还可酌情从土地转让、建设规费、水电使用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此外,一些公益性文化部门,可以通过设定、授予个人“名誉馆长”、“名誉顾问”等荣誉职衔以资鼓励。

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基金。可设立和完善多样化及多层次(个人、企业、机构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基金,广泛吸纳来自公共财政、文化产业经营收益和各种社会力量捐赠的资金。凝聚社会力量,缓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大力推行文化义工服务,组建志愿者队伍。

充分发挥民间文化机构的作用。政府要制定对文化中介等组织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使用,提高他们的生存、创新和组织能力。通过政府的引导,整合民间力量资源,提高民间文化机构承办重大活动的能力,与文化活动的评估、咨询等工作。

(五)加强媒体宣传示范

对积极投身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和热心人士要多作宣传,激励热情参与者,对社会来说也有一个放大效应,从而促使更多单位、个人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上来。

来源:中国政协网

社会参与 第三篇_如何看待教育发展中的社会参与

时间:2013年10月23日 14:00

地点:人民网演播室

嘉宾:温红彦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副主任

项贤明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方建移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所所长

贺春兰 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主编

贺春兰 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主编

我们教育决策的民主化一定要始终伴随着科学化,这是今天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大的命题,或者说多少年以来的这样一个倡导,希望今天是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落地。第二个,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每个角色必须有自己的担当,必须做出自己的专业性和自己的专业理性。第三个,我想人民网包括人民政协报,包括人民日报这样的媒体,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平台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大家对一个媒体的平台作用的发挥要求的这么高。这样的平台作用发挥,才使得政府角色,各种角色来这儿平等的交流,大家共同来探讨我们的教育应该怎么办。谢谢。今天就到这里。谢谢网友。[15:13]

扣扣7347 71093

[ 温红彦]:在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的过程当中,这个过程当中,政府首先要主动邀约,刚才我说的转变观念。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你必须注重开放,主动邀约,让民众参与,要有这个意识。第二个就是媒体要担当责任,作为媒体,是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它就是这个初衷,就是这个责

任。17世纪新闻媒体诞生,报纸产生,它一直就承担着传播信息、引导公众、舆论监督这几个职能。今天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更需要媒体来承担这方面的责任。第三个,专家要主动发声,专家也要转变观念,也要主动发声,要让正确的声音通过媒体放大,而不要让一些偏颇的声音放大,这样对公众就形成了一个误导。我相信在我们几方面的努力下,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参与这条路会越走越宽。[15:12]

[ 项贤明]:中国教育改革从公共参与的角度来说,我们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开始做起,走到了今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但是从我个人来说,我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在今天我们谈的这个话题的背景下,我们能够走到人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高层次上实现人民自己参与到整个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来建设自身满意的教育。我们拿中国社会和西方很多国家对比,你能看到,在西方很多国家,老百姓对学校教育过程的参与度是很高的,有很多的,比如说在美国很多社区,家长自己是医生,他可能礼拜二、礼拜四到学校做校医,他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学校办学服务。社区老百姓都有这种观念,那个学校是我们的。我们现在从人民教育人民办,那个时候把办教育的责任推给人民,人民自己出钱去办,到现在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仍然是替人民做主,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到老百姓自己参与这个过程,认为那个学校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把它办好,那个时候我们中国教育真的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了。[15:12]

[方建移]:政策的制定肯定要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可能会越

【社会参与】

来越成为一个趋势。第二,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好,作为政策制定的官员也好,要主动地通过媒介这个平台,来了解民意,当然,除了媒介的平台之外,还可以运用民意调查的手段,科学的手段,来收集有代表性的民意,而并不是偏颇的民意。另外,记者要有一种研究的态度来报道一些问题,并不是抓一些表面的东西,研究的态度来深入地报道,而且所报道的语言要让一般我们的受众很容易看懂,官样的文章老百姓可能不愿意看,或者看不懂,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我觉得如果碰到这种,不要等到有负面的事件出来以后,才重视舆情应对,而要把舆情应对的时间点前移。再一个就是不要被这种舆论绑架,我们要尊重民意,但是也不要被所谓的民意或者民意所带来的情绪所绑架。[15:11]

[主持人(贺春兰)]:对你们(专家)的专业形象也不好。无论从引导公众还是从你们自身形象出发,我们都希望你们有更多的发言。这个话题还是一个比较民众的、严肃的,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们的访谈马上要结束,最后给每个人三分钟的时间,做出你们最后一个表达。[15:11]

[方建移]:这也是专家成为贬义词的一个原因。

[15:10][主持人(贺春兰)]:这一两个人就变成了名人。你们以为真的是因为他有多少个话语权吗?因为我们是管媒体生产的,我们知道那些人是怎么出来的。就因为小年轻记者就习惯把话筒给他,因为他愿意说话,找你不是挺难吗?那就找他。其实就是这样被生产出来的,他的话语权就这样被生产出来,其实很简单,很不严肃的。[15:09]

[温红彦]:觉得这里媒体有很重要的责任和担当。就是多元的声音,那

就作为媒体,应该是更多的大范围的去了解专家对这个问题、对这个政策的看法,而不是习惯性的就盯着那几个专家。我们很多年轻的记者,他就是习惯。因为熟了,碰到这个事情,要一段专家学者建议的时候,习惯性拿起电话就给这个熟人打了电话了,常常就形成这一两年之内,或者更长时间之内,对于很多问题都是这一两个人在说。

[15:09]

[主持人(贺春兰)]:如果你作为专业研究者,你不发声,你不来告诉公众真相,引导公众真相,自然我们的声音就会被少量地人来绑架。我们的声音就是偏颇的。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多元声音才能抑制偏执。国家给你那么多课题来支持你,但只有你自己知道,或者少量的人知道,公众不能分享,他当然只能代表个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15:08]

[主持人(贺春兰)]:我非常认同,十年前我们开始做这个沙龙的时候特别强调多元背景、无边界交流,但是我们不断总结,后来我说这是一个文化特质,我们真正追求的目标是要让热爱教育、关心教育的不同背景人群之间彼此了解,也彼此建设,就是彼此影响。作为学者来到这里发声,你会了解同样一件事还有那样的看法。对于当政者,你也要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你原来是拒绝,后来你开放,你不能被舆论牵着鼻子走,原来你说你要从舆论中把握民意,但是你又不能牵着鼻子走,网上一批谁,一说谁不好,你马上就吓坏了,我们说我们这些人都是来反映民意,反映舆论,我们觉得其实我们要的只是真相,我们只是提出意见,并没有觉得我们说的一定是真理。所以,我觉得

可能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背景下,对当政者的明辨是非,也是提出了要求。当然,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积极发声。[15:08]

[温红彦]:这也是一种揽政思维和懒政行为。我部分同意项教授的意见。我觉得确实是这样。作为一个真正的专家和学者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地研究自己领域里面的探讨规律。其实这也是个悖论。既要研究这个领域的规律,又要让自己的研究,让公众了解,这个就是说,通过一个什么好的方式,您刚才提到了座谈会,我也有体会。比如说,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我们前前后后搞了好几个研讨会,请的专家、学者,还有一线的老师、校长,还有政府的官员,发现在这个桌面上,大家探讨问题,最终能达成一个共识,而不是由一两个专家或者所谓的学者不断地在网上发声。可能这样更科学一些。就是以后我们可能也会多采取这样的,就是形成一个共识。报纸发表出来这个观点,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站在他自己的角度的看法,而是一个集体,一个群体的看法,或者意见。这就更好一些了。[15:08]

[方建移]:个人愿意和媒体多接触一点,少接触一点,个人那种自由,假如我们参与到某一个教育的公共决策上来,当然我也同意你不是个人出面,而是作为一个决策的部门,决策的机构,引用刚才温老师讲的转变观念,就是现在我们很多人觉得,很多教育界的人,教育行政部门的人,觉得我主动跟你媒体沟通,我觉得有点掉架,或者说,我尽量惹不起,躲得起。因为我总觉得,你跟我交流,总是找我茬的。实际上我觉得媒体并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个目的,就是找决策者的茬,媒体是决策者和公众沟通之间的中介或者平台,我觉得这个心态,我

社会参与 第四篇_社会体育参与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社会体育导论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冯晓丽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第四章 社会体育参与 1、掌握并理解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和特点【社会参与】

2、掌握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

3、掌握并理解社会体育的参与形式、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因素

4、掌握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 1、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3、我国体育人口结构

教学难点:

教法手段: 体育需求、体育观念、体育行为三者的关系 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内容与设计 教法提示(旁注)

导入: 第一节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一、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

社会体育参与: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身心健康、活跃文化

生活、加强社会交往等目的,采用体育锻炼、娱乐 休闲

体育或健美体育等方法进行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体育行为。

社会体育参与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具有鲜明的

群体色彩。社会体育参与成为一种公民权利,通过法律给予

保护。社会体育参与逐渐形成一种消费需求。

二、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

(一)参与人群的广泛性

(二)参与过程的自主性

(三)参与实践的亲历性

(四)参与形式的多样性

(五)参与的非稳定性

三、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

(一)社会体育参与程度体现了社会的人文精神

(二)社会体育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四、社会体育的参与形式

(一)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度

体育人口

准体育人口【社会参与】

(二)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关系

终身体育参与

间断体育参与

(三)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

主动体育参与

被动体育参与

(四)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

当然体育参与

或然体育参与

第二节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一、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

(一)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

体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体育的基本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对体育在人生中的地位的看法和在价值观中的排序,它是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决定性因素。

(二)个人的身体状况

个人的身体状况是参加体育活动的前提。

(三)个人生活方式

(四)个人经济条件

(五)个人社会特征

二、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外部因素

(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恩格尔系数p66)

(二)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氛围

(三)管理水平是决定社会体育参与水平的重要因素 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社会体育参与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政治制度是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保障

2、社会体育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扩大体育参与(书p67)

(四)社会体育的发展必然受到国家体育管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参与】

1、社会体育的定位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社会体育的社会定位就是社会体育在国家体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所占据的位置和顺序,或者说就是高水平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问题。

2、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决定了体育参与条件的社会公平。社会体育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力、时间、信息等多方面,其核心是资金投入。

第三节 体育人口的概述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体育人口率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在制定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国际上多数国家通行的标准。

(2)我国确定体育人口的目的。

(3)我国群众体育的实际状况。这包括我国人口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参加体育活动的条件,以及体育活动所采取的方法手段。

在确定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时,可以考虑一个略低于体育发达国家的标准。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就可以算一个体育人口:

(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强度以上。

注意: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气候差异较大,民族的风俗习惯迥异,经济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因此以上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只是一个基础的数据。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体育人口总量

(二)我国体育人口结构

1、性别结构

2、年龄结构

3、职业结构

4、受教育程度结构

5、家庭经济状况结构

四、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一)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二)活动内容及方法

(三)组织化程度

五、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评价

(一)健康状况分析

(二)身心自我感觉情况

(三)健康意识

六、我国体育人口状况的评价

(1)中国目前的体育人口数量虽然还不够大,但其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 我国体育人口总数地域工业发达国家,而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3) 未来发展体育人口,必须注意年龄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合理性。

 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

1.性别结构

2.年龄结构:两头热,中间冷

【社会参与】

3.民族分布:少数民族体育人口的比例可以说是低于他们在总人口中的实际比例的。

4.城乡比例

5.职业分布

6.经济状况

 我国体育人口不平衡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不平衡:

1.体育人口的地区间不平衡

2.体育人口的人群结构不平衡

3.体育人口层次的不平衡

第四节 非体育人口

一、准体育人口的一般情况

(一)性别结构

准体育人口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而且高于体育人口汇总的男女比例,这说明中国城乡居民中男性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高于女性,而女性的稳定性高于男性。

社会参与 第五篇_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新时期高校实践教育功能,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和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开展,大学生能力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培养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辩证的唯物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检验书本知识的必要选择,是学以致用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现如今,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业率,学术研究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伴随着金融危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教育制度改革,这些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值得关注。面对如此多变的社会形势和更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利用假期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大有利益。

一、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定义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深入实际,识国情、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程,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随着这项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个高校都已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并成为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包括本专科院校、高职类院校、民办和独立学院)总计有2000余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目前达到了21%,已经步入世界公认的大

众化教育发展阶段。2005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000多万,在校生规模世界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所以一到暑假,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厂矿社区。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还是在贫困落后的偏远乡镇,你都能看到头戴小红帽,身穿文化衫的大学生们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就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组织和参与者,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国情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高校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同学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增强了广大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近年来,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去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去感受市场竞争,去锻炼意志和品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帮孤助残、环境保护、文化宣传、支教扫盲、社会调查等一系列具体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青年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和各种社会思潮,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推进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系统教学与专题讲座、传播知识和营造氛围、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接受与发现、灌输与读书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社会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将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劳动、知识与能力连成一体,使大学生在有限的四年时间里累积丰富的文化财富,全面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3、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大力开展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多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尝试与摸索,激发创新意识,开发创造能力,并从创业成功者的实践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逐步具备创业者所需要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远见卓识。大学生在深入基层、农村、贫困地区的社会实

践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以及在实践单位技术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分析研究,提出攻克技术难关或管理难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与方法。同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别,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完善其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并尊重学生现有个性,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促进学生个性释放与完善,为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展现个性和升华个性的舞台。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大学生独立处世的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地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获得成功,对他们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面对社会更加自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在现实中强调教育社会功能的同时,也使得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5、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实践活动多是群体性的活动,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参与、合作才能完成,它强调“团队精神”,讲求团结协作的意识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逐步实现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因此,今天的实践活动,也许就是其明天生活的内容。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他们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重新调整、完善自己,实现理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自身与社会的统一,尽快成为一个独立的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信息化浪潮冲击着瞬息万变的社会,人的能力到底如何,取决于能力的兑现情况,这其实是整体素质的综合运用问题。

三、当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社会实践认识不足,自身缺乏主动实践的意识。

近年来,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够,态度不够端正。学生把参与活动仅仅视为教学环节一部分,只是简单地去完成任务,或为综合测评加分。还

有大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作赚钱的机会,有的当作旅游观光,也有的当作提高社交能力的手段等。这些同学打着社会实践的旗号,对其过多地投入时间,荒废了自身学业。由于“考上大学就有了好工作”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印刻在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中。走过“独木桥”进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们,兴奋使他们忽略了社会上残酷的竞争。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还是一味地沿袭着等、靠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强,最终表现出实践能力的缺失。

2、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分散单一。

目前的社会实践大多为参观考察、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和勤工助学等传统形式。在这些实践形式中,实践活动的领域不宽、内容不丰富、时代性不足,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大学生的实践需要。散兵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涉猎社会的多个方位、多个层次,收到一定功效,但本身就是一种低产出低效益的活动。只有重点突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专业系统集中、优势互补、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最大合力,更有效地体现社会实践的价值,发挥其最大功能。

3、社会实践支持系统不完善。

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约2500万,做好数量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的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单依靠教育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实践育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高校的积极努力。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和法制不健全,许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缺乏社会为其社会实践提供岗位、发布信息等有效信息。部分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或其他原因,不支持子女独立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大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远远超过他们在校期间的消费水平,自费参加近两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四、对进一步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重要的教育环节和高校经常性的教育形式,应该成为一项具有规范化、制度化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关系到这一活动是否能成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坚

强阵地。各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管理运行机制,把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空范围。

另一方面,期望从实践中体现学生个体和学校整体的双赢,仅仅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还不足以达到,应更多地依托全校上下各级领导的重视、理解及支持。“心系天下,知行结合,躬行实践”,实践没有终点,进取没有止境。理想主义的热情和融入社会的愿望是应该得到鼓励的,青年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努力中才能捕捉社会的现实。作为一名身处教育第一线的大学教师,应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契机,将其视为工作的重点。这必然要求我们要积极看待大学生的热情与行动,更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

社会参与 第六篇_《网络社会与公民参与》考试答案考出91分

社会参与 第七篇_网络社会与公民参与 考试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442466/

推荐访问:社会参与理论 社会参与扶贫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