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故事 > 鱼父阅读答案

鱼父阅读答案

时间:2016-10-31   来源:爱情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故事】

篇一:《《渔父》阅读答案》

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形容枯槁(非常) B.何故深思高举(行为) C.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 D.可以濯吾缨(洗)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游于江潭 室西连于中闺 B.自令放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与时俯仰,以通其惑D.安能以身之察察 不知老之将至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B.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C.结尾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D.本文语言简洁,屈原、渔父的对话多运用比喻和反问,既表达各自明确坚决的立场,又形象富于哲理。12.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3分)②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9.A形容:形体容貌10.B助词,译为呢( A在,介词/和,介词 C那,指示代词/自己的,代词 D定语后置的标志/取独)11.B 动作和外貌描写,没有心理描写12.①整个世上的人都污浊不堪只有我干净,个个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清见各1分,共3分) ②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于推移各1分。共3分)

篇二:《《渔父》阅读试题及答案》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

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

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

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

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形

容枯槁(非常) B.何故深思高举(行为) C.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

D.可以濯吾缨(洗)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游于江

潭 室西连于中闺 B.自令放为 奚以之九

万里而南为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与时俯仰,以通其惑D.安能以身之察察 不知老之将至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采用寓言

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

性格。B.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

外在形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C.结尾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

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D.本

文语言简洁,屈原、渔父的对话多运用比喻和反问,既表达各自明确坚决的立场,又形象富

于哲理。12.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3分)②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

案网整理9.A形容:形体容貌10.B助词,译为“呢”( A在,介词/和,介词 C那,指示

代词/自己的,代词 D定语后置的标志/取独)11.B 动作和外貌描写,没有心理描写12.①

整个世上的人都污浊不堪只有我干净,个个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清”“见”

各1分,共3分) ②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于”“推移”各

1分。共3分)

篇三:《渔父练习答案》

《渔父》同步练习

A卷

双基再现

1. ★文学常识填空。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和。名,字。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和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的有四位文化名人,他们是:屈原、但丁、哥白尼、莎士比亚)

2. 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憔悴(qiáo cuì) 餔糟 (bū) 歠醨(chuî lí ) .....

汶汶( mén )三闾( lǘ ) 鼓枻(yì ) ....

莞尔( wǎn) 濯缨(zhuï ) ..

3.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A )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枯稿:枯瘦 ..

B.新沐者必弹冠 新沐:刚洗完澡 ..

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

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

点拨:B项 洗头, C项 变化,D项 江水。

4.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

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

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

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

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

举起。

点拨:凝滞: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5.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 .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因.

果)

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 .

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 .

点拨:连词,表转折

6.翻译下列句子。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

(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3)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

(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 探究提高

7.阅读课文,体会: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答:他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8.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答:文章还塑造了渔父的形象。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

9.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答: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10.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答:第一段: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

综合应用

11. 学习了《渔父》,相信你对屈原及其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是古人题“汨罗屈子祠”的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试试看。

(1)上联: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下联: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这一句是 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

(2)上联: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下联: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

这一句是汨罗屈子祠的。

12. 仿照示例图①,根据图②内容写一句话揭示漫画寓意。

图① 图②

在生活中,搞平衡往往是以倾斜自己为代价的。 答案:朋友就是那种能够摘下面具真心交流的人。

13. 灯谜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一种文学样式。请你参考下面谜语示例,根据所给的谜面和括号里的要求猜谜。

篇四:《渔夫阅读答案》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6.(1)答案:①用“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絢丽多姿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致;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每点1分)

篇五:《老渔夫阅读答案》

老渔夫

〔美国〕玛丽·芭特斯·布雷

我们家位于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对面。和附近的有些居民一样,我们把楼上的房间出租给医院的门诊病人,楼下的则留给自己居住。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正忙着为家人准备晚餐。突然,门铃响了起来,外面站着一个瘦小枯干而又严重驼背的老人。最为骇人的还是那张脸,因为红肿而严重的不对称。然而,他的声音很是和蔼友善:“晚上好,太太。我来这里看看有没有房间出租,我只住一个晚上。我从东海岸来此求医,回去的公车要明早才有。”他从中午就开始找住的地方,可是没人接纳。“我猜都是因为我的脸。不过医生说,它会好起来的。”

说实话,看着那张可怕的脸,我也有些犹豫不决。但是老人的诚恳最终还是打动了我,“我可以在走廊的摇椅上睡一觉,明天早上就乘公车回家。”晚饭好了,我们邀请老人一起进餐。“不了,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自己准备了食物。”老人笑着向我们摇了摇手中的棕色纸袋。 晚饭过后,我到外面和老人聊了一会儿。我发现,在他瘦小的身躯里却包含着格外宽广的胸怀。他以打渔为生,养活着女儿、女婿以及他们的5个孩子。女婿因伤而丧失了劳动能力。言谈之间,老人没有丝毫的怨天尤人。他本人患了一种皮肤癌,但他为这病没有伴随疼痛而感到非常欣慰。他感谢上帝给他力量,让他可以坚持下去。

晚上,我在孩子们的房间为老人准备了一张行军床。早晨起来,我发现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老人已经在院子里等着我们了。还是那样,他拒绝与我们一起进餐。临别之际,老人吞吞吐吐地说:“下次我来看病,还能住你们这里吗?我不会给你们添很多麻烦的。”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你们的孩子让我感觉就像回到了家里。大人们讨厌我的脸,孩子们却不那么在意。”我们欢迎他下次再来。

第二次,老人大约在早上7点钟刚过,就来到了我们家。他还带来了一条大鱼和一袋牡蛎作为礼物,那是我所见到的最大的牡蛎。为了保持牡蛎的新鲜,当天早上出发之前,他才把牡蛎剥壳。而他所乘的公车在凌晨4点就出发,那他几点就起床了呢?

以后,老人就经常来我们家过夜,每次他都会带给我们新鲜的鱼、牡蛎或者自家产的蔬菜。有时,我们还会收到他寄来的包裹,而且限时专送。那是些盒装的鱼和牡蛎。以及新鲜的菠莱和甘蓝,而蔬菜的每片叶子都经过了细致的清洗。为了邮寄,他要走上3英里的长路„„

每当我收到这样的包裹,总会想起老人第一次离开我们家,邻居露茜发出的感慨:“你怎么收留了那个长相可怕的老头?他一来我们家,我就把他打发走了!要知道,他会吓跑其他房客的。”

是的,也许,我们会因此失去一两个房客,但我们全家都为认识他而高兴。从他那里,我们学会了一种宝贵的生活态度——无论你遇到怎样的不幸,坦然地接受!

后来在参观一位朋友家的暖房植物时,我看到在所有花卉中最美的金菊花,竟然生长在锈迹斑驳的铁桶里。“要是我,我会把它栽培在最漂亮的花盆里。”朋友解释道:“我这里花盆不够多,我知道这种花将来会非常美,但我想它不会介意在这个旧桶里生长。因为很快,我就要把它移植到外面的花园,那里空间更开阔、阳光更充足。”我不禁笑了起来,朋友一定很奇怪,我为何笑得如此开怀。因为我想到了那个老人。那是一个如此美好的灵魂,他不会介意屈居于一个瘦小的身体里!

(选自2005年《海外文摘》第4期)

11.依据本文概括老渔夫形象的特点并加以阐释。(6分)

12.文中写“我一家”和“邻居露茜一家”与老渔夫的交往有什么作用?(6分)鱼父阅读答案

13.作者在文章结尾写“我参观一位朋友家的暖房植物时,看到铁桶里盛开的金菊花”这一情节有何作用?(5分)

14.依据请概括老渔夫面对生活的态度。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揣摩:如果老渔夫消极面对生活不幸,请设计老渔夫可能出现的三种结局。(8分)

11.①和蔼友善诚恳。虽然有张骇人的脸,和蔼友善地请求“只住一个晚上”。②胸怀宽广。瘦小身躯的他以打渔为生,却养活着丧失劳动能力的女婿一家。③乐观坚强。面对劳累、疾病,他没有怨天尤人。④热情而懂得感恩。他懂得感恩,每次热情地带来精心准备的礼物 (只要答到其中三点,有文中例子即可)(6分)

12.①文中写“我一家”与老渔夫的交往,一方面表达了“我一家”的公正无私获得了老渔夫的肯定和馈赠;更重要的,老渔夫因“我一家”的接纳和肯定,再次感受到来自人生的力量。②写“邻居露茜一家”对老渔夫的自私冷漠,目的是和“我一家”形成对比,突出社会需要与人为善的主旨。(6分)

13.①作者宕开一笔写暖房金菊花,使得文章结尾富有诗意。 ②运用比喻象征手法揭示主人公像金菊花一样不介意生活的痛苦,乐观面对生活。③同时也升华了主旨:灵魂美丽人生才美善。

(第①点1分,另两点各两分)

14.(1)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老渔夫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是用自己的真诚、乐观去坦然接受的。(2分)

(2)①像祥林嫂一样絮絮叨叨到处诉苦,从而惹人生厌。②像一些弱者一样无法承受生活的煎熬而选择堕落,自甘沉沦。③像一些极端主义者一样自暴自弃转而疯狂报复他人和社会。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6分)

篇六:《渔父练习题》

《渔父》同步练习

A卷

双基再现

1. ★文学常识填空。

屈原(前339?~前278?) 末期楚国人,杰出的 和 。名 ,字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 ”。“ 、 ”是中国诗歌史上 和 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 ”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 ★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憔悴( ) 餔糟 ( ) 歠醨( ) .....

汶汶( )三闾( ) 鼓枻( ) 莞尔( ) 濯缨( ) ......

3.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枯稿:枯瘦 ..

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 ..

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

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 ..

常流:经常流动

4.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

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

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 ..

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

5.★★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 .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283722/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